中国的电视剧大多喜欢喜闻乐见的喜剧结局。
但是人生真的都是这样吗?
每个人的愿望都会如愿以偿吗?
每个单身狗是真的都能找到心中的另一半吗?
每个人的理想是否也都能如愿以偿?
每个人的人生哪怕历经艰辛,最后是都会柳暗花明吗?
也许有人说,就是要从这些影视剧找些美好以慰藉自己。
但好的影视剧不是让我们做着白日梦,而是比现实还现实,以让我们认清现实。
《突如其来的假期》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告诉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悲伤的故事。
有人会认为这种方式很不切实际,但也有人说,那些你不懂的操作是荒诞,是冷幽默。
榴莲经常去找前男友帮助,甚至突然在被另一个男生亲过之后冲向前男友的家强吻他,也会突然冲进舞台带领表演者顺从自己的表演,会为了帮助租客山竹伪装自己是董事长扇领导的耳光,也会假装自己怀孕骗得领导给她放长假等。
肆意妄为的行为塑造出榴莲的自由任性,这样的女生难道不该一帆风顺如曲筱潇那样吗?
但是,她的故事并不自由。
她单亲家庭成长,妈妈一直告诉她,她是个“试管婴儿”。
30岁了,妈妈突然心肌梗塞离开人世。
抱着骨灰盒的她也并没有多得到上帝的垂爱,仍然被拥挤的人群挤出公交车外;有绘画天分的她守着理想不愿向资本主义投降,而做法相反的朋友却已飞黄腾达,自己却在小公司里唯命是从;无法理解婚姻的目的,拒绝了相爱8年的男友求婚,但一直认为男友还是深爱自己,可他又在半年内与另一个女孩结婚;最后自己的租客,以为会是一路相伴的好友,可最终也朝着自己的理想离开了她;以为妈妈隐瞒的爸爸很想念自己而责备妈妈,但其实这个爸爸在最初根本就想打掉她;也许爸爸是个富翁,但在确认下只是个不负责的人;被人夸赞有艺术天分,可走投无路时也只能以50元的价格卖出一份份作品;最终的榴莲仍然坚硬,也仍然孤独。
人生是很无奈的,我们总是劝说自己一切都会好的,就像我曾经一直想着只要买彩票就会中,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但其实都是自我安慰罢了。
人生就是你不断地鼓励自己前行,而社会总是再给你一记毒打,而你又不断鼓励的螺旋式路途。
最终你的未来也许就是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最终年过半百也是一人孤独生活。
可是,当这些很丧的预知真的如我所说到来时,我们无能为力,可身体在无声地说着“还要活着”。
所以lady tough不是她的性格有多坚强,而是认清现实,但还要活着。
是一种知道现实就是如此的认命。
也许时不时会有些怨天尤人,可第二天还是继续赶着报表、赶着上班打卡。
毕竟人要活着。
所以这个时候,我特别喜欢那些不去多思考人生、多思考自己的“机器人”。
人生哪需要哲学,哲学家只会让自己头痛。
就像尼采,最终抱着被虐待的马,疯了。
也正如豆瓣高评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哪来那么多歇斯底里,一切都在平静中发生然后过去。
但最终,我仍然希望每个人都是在认清现实之后相信自己。
给生活最低的预期,去获得超乎所望的人生回报。
或者,不去期待,敢于正视淋漓的生活并认真生活~ps:很多人认为与《伦敦生活》很像,甚至不如后者,但看过之后你会觉得这部更符合中国口味。
突如其来的假期完结啦[庆祝][庆祝]我必须激情开麦来讲讲这部我超级喜欢的戏~首先,我看它的确是因为阚清子姐姐的美,还有穿搭[哇]然后榴莲的性格在一开始就很抓我,有的人可能觉得她疯疯癫癫的[捂脸]但对于我来说她就是超级有趣!
[抓狂][抓狂][抓狂]我这辈子对有趣的人都很欣赏,尤其是有趣的女人,那就相当欣赏了,因为很少见!!!
她的性格其实很鲜明,优点缺点都很明显,虽然其实在我眼里都不叫啥缺点~总之我真的超级喜欢她,也很佩服、很尊重她。
她真的是个艺术家,她的思维是无拘无束,有创造力的,有想象力的。
她对生活的对待绝对是热爱的!!
她会每天给自己搭配好看的衣服,化美美的妆,还不会在吃的穿的上克扣自己,很讲究。
另外,她善于把生活中的小美好都握在手心里,就在周围的环境里用现有的资源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滋润。
这是我很佩服她的一点,她遇见了很多困难,但她的生活看起来还是那么精致、美丽。
这才是艺术家啊!
另外,整部剧的节奏也非常好,插曲除了最后一集只有四首,平时基本就用那么一首,但已经足以把各种情况境遇给囊括了,歌儿都很好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听一下鸭[奸笑]每集二十几分钟,不拖沓,不注水,除了最后一集稍显仓促剪的比较碎以外,每一集的节奏都hin好[OK][OK]本剧的服化道没的说,全员穿搭妆容在线,滤镜更是随便截一帧下来都是明信片,太🉑了吹一波演员[666][666][666]清子就是演的太好了太自然了,又美,还会化妆,谁不爱❓山竹的演员,严莉莉过了这么久还是这么干净~很喜欢,山竹的成长线也是很有意思的,从被安排到独立女性,这条路她走的很认真很努力,也很勇敢。
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善良温柔体贴的女孩子[鼓掌][鼓掌]陈若轩嘛,我觉得前男友这条线是写的很好的,他没有和刘恋复合,因为这不现实,他要结婚了他就会直接和她说,就会清楚明白地告诉她“我早就不爱你了”,他会等刘恋自己清醒,自己想清楚,不会逼她。
他还是会帮助她、关心她,但不会过界。
我以为这才是一个前男友应该有的样子,有温度但拿得起放得下。
Therefore,爱过。
榴莲和马迪的那条线,和她的才华有关,和她的坚守有关。
我很喜欢小朱说地那句话,怀才和怀孕一样,是藏不住的。
榴莲就是个艺术家,她才不屑和马迪玩儿虚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她爱她的自由[玫瑰]虽然榴莲到最后也没找到那条能名利双收的路,但至少她不用再出卖灵魂过日子。
这也算是一种胜利了吧!
我唏嘘过她转瞬即逝的爱情,因为那让她看清了自己的心,也让她成长;我喜欢她和傅首尔老师的对话,内种同类人之间的心心相惜;我赞叹郎叔的可爱和宝贵;喜悦刚刚的天真与机敏,还有真实。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形容榴莲,我还是会选真实。
老天,我爱她的真实。
爱她的灵魂,爱她的一切。
[爱心][爱心][爱心][爱心]七月最后一天的记录[玫瑰]
最近很快地看完一部小剧很久了,叫《突如其来的假期》。
我刚看完她就成会员了,这点我就很高兴了)只有12集,每集都不长,在冗冗长长的常态大陆剧里她俨然足够可爱。
弥漫了完全的复古视觉感,无论画面的色调,还是榴莲(女主人公)的穿搭,在单一审美高频交替的世界待久了,这种冲击力足够舒缓。
里面的片头、片尾、bgm我最近一直循环,沉淀了满满的故事和对白。
\片头\“把失去的时间和精彩,拿回来重邂逅……谁规定了摔倒了必须马上爬起来,我就想在地上躺着”我好喜欢榴莲,这个女孩,又明媚又夺目,超越生活规范的肆意而有节制。
当下和回忆双线并行在剧中,榴莲从一个小丫头成长成了30岁的女孩,她尖锐而温柔,勇敢而怯弱,在日出日落的平静生活里不按常理出牌而有趣。
榴莲是个复调人物,好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榴莲身上发现共鸣,她真实之外又毫无掩饰地演绎了压抑和埋藏在许多人心底的那些情绪。
她没有逆转的戏剧性人生,甚至有些迷茫和笨拙。
馬良的《坦白書》说:我假裝無情,其實是痛恨自己的深情。
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四處漂泊,其實只是掩飾至今沒有找到願意駐足的地方。
但榴莲的演绎里好像没有这些连词,她直冲冲的就在走着,她迷茫着前路,也遇到了诱惑,怀抱着才华,戏谑地面对着对她而言有些落寞的生活,她说妈妈离开后她好像没有掉过眼泪但不代表她没有哭过。
在遇到背叛的友情面前,她直接戴上一只银灿灿的耳环昂首挺胸走上前,她可以为自己成为铠甲。
她的真实让我们感觉到没有那么孤独。
\片尾\I look for anythingAnything that could help me forgetMaybe I'm not so tough ”……Now I'm aloneLike a bird just flying aroundLike a young cat lost in a big town looking for home她说她自己、她的妈妈刘闵之和她的画都叫“她扶女孩”(tough girl),榴莲的塑造者王佳曦说:Life is tough,I'm tougher. (生活不易,但我更坚强)榴莲半醉的那晚,抱着路边的茶花大哭说为什么把她一个人丢在这里,一遍一遍说她好孤独。
我的眼泪也静静地不断往下掉。
唯一的租客室友、朋友山竹也要离开了,她们在海边,说着些没头没尾的话。
人生本来没有固定的轨道,身边形色匆匆了太多又太少的人,那就好好往前走吧,蹦蹦跶跶的,要是追风的沙丁鱼才好。
榴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榴莲。
她的性格简直稀有,肆意洒脱,真实可爱。
在公交车上面对老奶奶的道歉置之不理,之后婚礼上的语出惊人,在公司假装怀孕请假……这些种种都让我在前几集看的目瞪口呆,她真的太可爱了。
但同时,榴莲也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有着同样的烦恼,也习惯性的逃避着突如其来的诸多烦恼。
突如其来的假期其实也代表着暂时性的躺平,暂时性的逃避。
他扶女孩的版权被闺蜜占据出售,她会生气,但过去之后,也没想过继续挣扎,选择了在一个公司里继续上班;宁远和她求婚,她还没有准备好,分手后依旧依赖着宁远;母亲去世,她也被笼罩在一个又一个的烦恼之中,经常陷入回忆,回想自己之前的种种。
这些都像极了她一开始抱着骨灰在公交车上被老人撞倒,那既然撞倒了,那就躺一会嘛,反正也挺疼的,休息好了再向前出发。
于是在休息的这段时间,她也经历了一些平常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像是山竹入住,让她多了一个室友,试着去谈一场新的恋爱,结果发现自己还是无法投入,在购物中沉迷然后释放。
所有这些事情的累积最后也逐渐帮她走出迷途,不再逃避,勇敢面对。
最后一集,所有人都逐渐离开了榴莲,前男友结婚,山竹升职准备搬家。
在一个醉酒的夜晚,她抱着藏有母亲骨灰的那盆花终于哭了出了。
母亲去世以来,她都只是一直丧着,时时刻刻回忆起母亲,仿佛从未接受这个事实。
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释放,寻找亲生父亲,给父亲写邮件也是一种逃避,而在此刻,她也不想继续逃避了。
宁远结婚,榴莲也明白了不会有谁一直在原地等她,大家都在继续往前走,于是,她也开始重新拾起画笔,面对新的生活。
躺够了就往前走吧,负伤前行会很痛苦,所以就躺一会,但往后的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期待,休息好了,就往前走吧!
长大是一个情绪的成长历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
那些早早成家为人父母投身入成人生活的人只是拥有了成人符号,未必真的长大了;而那些无理取闹发疯发痴的人,也许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消化这个世界,努力成长着。
前者是易祖竹,后者是刘恋。
在最后一集里,她们好像都闹累了、哭累了、玩累了,终于可以平静地接受死亡和其他形式的离别。
至此,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地成长。
首先,这部剧让我觉得这个时代真的还不错的。
真的是有好多想说的,但是要码字开始就不知道该从哪开始,现在就是和一年前的自己一样,丧丧地想表达一下,就当是个树洞口。
现今生活的每个女性都能在榴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吧,我觉得我和榴莲之间的区别就是,我没她好看,我没她那么豁得出去,我有爸。
其他的还真是和我太像,我也叫我妈全名,我也是最近这一年才理解她给我小时候的那些不快乐,我也原谅;我也曾觉得自己很特别,大家都说嘛,特立独行,是有一点点,但是我才理解曾经说你特别的人是喜欢和欣赏你,那是有光环,要珍惜这些人。
我也想挽回喜欢过的人,但也是最后那一集我突然清醒,早就是两条路的人,你把他拽回来干嘛,人生这条路就是孤独前行,不是什么贬义和悲观色彩,就是事实存在,大清早听我爸妈拌嘴,心里一笑,呵,结婚真的是对抗孤独最好的方式,法律帮你们捆在一起,避免在个人创造的内心世界里遁入沉沦和虚无。
精神上的沟通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我们不愿意相信,还是想把孤独色彩留在自己身上,享受一下自己的小天地精神世界。
我也讨厌社会规则,如果可以,见面不要说你好最好了。
世俗压抑粉粹了创作小梦想,曾经好多人都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但是没有给艺术家创作艺术的基地,只给了个碗,叫你自己挣米饭,还好的是曾经的艺术家们学会挣钱以后觉得这种生活也还行,可能自己也没啥艺术天分。
但是,未来的社会还有艺术创作的空间吗?
悲观现实主义到此结束,下面理想主义上场。
我觉得很神奇,我爸妈的放养造就了我,这样的我,这一年因一份不成熟感情打开的泪腺让我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想那么通透,哲学不哲学的我都看了思考了,但还是由注定的性格决定了我的思维方式,可能在22岁那年已经成型了,三观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改变,但是一切都回到一年前的原点。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还不错,现代社会和以往时代不同在于我们的国家所处阶段实在是太纠结,发展得太快,社会方式超前于人们的观念进化,独处,异乡,沟通,不婚,理想,每一个都是成年人的大难题,束缚太多,困在玻璃房里的很多人走不出去,必须找到事情消磨排解一下这种孤独,所有大家都在强调有个爱好有多重要,你看,幸运的是有些人把想法转换成行动,拍了个网剧,放送给大部分的年轻人,告诉他们,你不孤独。
b站作为这个时代里关于热爱的产物之一,拯救了好多对生活困惑的青年,所以,去行动吧,别瞎想了,生活给你的任务可不少,它会教你的。
看到第五集开始倍速的。
电影叙事感没看到,笑点没看到(鉴于编剧定位是轻松愉快剧),故事讲得好散,很多地方太莫名。
想了下可能因为观众处于“被告知”而不是“去了解”,缺乏适当的暗示引起共鸣。
比如女主突然加入舞蹈,女主突然和画家男之间的暧昧,只说几句俏皮话根本不算认识,中国人讲感情逻辑和英美不一样,这种情况放在英美剧适用,放在东亚就很奇怪啊。
还有可能是演员之间缺乏火花。
婚嫁基金一开始说要结婚,后面又说不需要结婚,所以之前营造的紧迫感就变得很怪?
总之,编剧讲故事的能力有待提高…………看完这个之后又刷了一遍伦敦生活,对比太大了,无论是演员还是叙事。
《假期》也许是在说榴莲的孤独,然而从演员的表演看不出那种悲伤的底色,对比菲欧比的表演,虽然无时不刻没在笑,但是就给人一种下一秒即将哭出来的感觉。
“寻父”这个主题也太令人无语了。
我不理解女主到了三十岁还有那么重的寻父情结这样的形象为什么可以被编剧当成一种新女性形象model展示。
“没爸”竟然被女主当成妈妈自私的证明,我真的需要费力理解这种逻辑,爸爸是什么好东西吗?
世界上多少人宁愿没爹。
事实证明没有男人的家庭更加温馨和谐有成就,比如谷爱凌。
而既然女主这么敏感又善感,想必她不会没有察觉这个社会上的性别暴力,所以一个三十岁的断奶这么久的人了还这么想要一个爹是正常的吗??
编剧每集换个话题,但每个话题都只是泛泛带过,结尾再来一段独白升华。
编剧说自己不想做鸡汤,那为什么要用鸡汤的形式讲故事呢?
最后我看到的东西就是鸡汤也没做好,故事也没讲好。
别别扭扭做出来一副似鸡汤非鸡汤的东西,鸡肋汤。
画面和布景、造型很精致,野心很大,但人物形象、故事、内核感觉每个都没做好。
没有找到能够打动我的东西,哪怕是母女情这个最讨巧的话题呢,都没做出任何超出刻板印象的东西。
唠叨洁癖控制欲爱美强势的母亲,叛逆渴爹想摆脱控制的啃老女儿,刘闵之除了做母亲之外就没有别的展示了,而众所周知刻画一个母亲最好的方法就是刻画她不当母亲时候的样子。
刘闵之作为一个三十年前单身生女的女性,肯定身上有点特立独行的东西在,为什么不去讲讲这部分的她呢?
“梦想啊,自由啊”,歌词光这么唱了,编剧你倒是展现一下啊!
不仅母女情,其她主要人物、主要关系都很单薄,即使是女主也没有好好完成编剧的野心。
她扶女士,私以为就是一种fuck the world的混不吝和无赖气质,然而编剧除了让女主和上司吵架还会干别的吗。
fleabag的颓废和混不吝来自她内心的黑暗与恐惧,来自好友死后秩序感的崩溃, 来自她天性的幽默感,她处于“努力向上蹦哒一下”和“蹦哒了也没用就这样吧”之间徘徊。
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首先要有足够的堕落,才能显示出主角的坚强。
然而整个《假期》给我一种感觉:榴莲生活里并没有足够的挫折显示她的她扶,由这样一个人来号召大家“be tougher”是否有点缺乏说服力?
只看到最后一集她抱着植物大喊刘闵之我好孤独,前面榴莲明明看起来蹦哒得很欢,她并没有那种深层的焦虑和悲伤感,所以为什么要tougher?
我想这也是演员的问题,她做那些超出常规的事情的时候感觉只有表层的愉悦情绪,没有深层的其他情绪。
如果说伦敦生活像一篇散文,形散意不散,没有故事主线,人物情绪就是主线。
可《假期》只有形散,没有意不散,榴莲的情绪并不是一条可以追踪的线,她的成长也不是,所以观众点开下一集是为了啥?
另外想吐槽下国产剧的妆役,洗澡的时候都化浓妆有必要吗…………太出戏了!
优点大概是聚焦女性形象够多,主要角色含女量高。
看出编剧想搞“她文化➕短剧”,作为起点希望后面能有更多进步的尝试吧……据说编剧拉了好几部英美短剧,除了伦敦生活还有哪些?
有时间分享下,应该都比这个好看。
说真的,不愧是蛆站出品,类似北辙南辕,看似关注女性其实充满男凝,蹭大女主剧流量。
如果你看完一部剧,回想觉得里面的男性角色每一个都有独特人格,非常鲜活很可爱,里面的女性角色却要么没主见小可怜要么女强人却无恶不作欺软怕硬,对于女主角你只觉得她有个性,有点疯,情绪化,一直在找人谈恋爱,穿搭妆容真好看,那么恭喜你又踩到一颗雷。
你以为他要讨论母女关系和成熟女性,其实他想说女人离开男人活不了。
剧中女主角自母亲去世后一直在寻找异性安慰。
给爸爸写信,找前男友,找相亲对象还对一个普信无业游民艺术家穷追烂打。
剧中其他女性角色,山竹还要她拯救,大学闺蜜或者山竹上司都是事业女性却都是恶人形象,其他还有几位就是典型娇妻了没啥好说的。
而时不时出现的刘恋发表看法“这个社会给了女人太多枷锁!
”你以为他要升华主题了,他却非安排刘恋做言行不一的举止(教育山竹不要受害者有罪论之后穿长裤,说完畸形审美后自己用瘦脸仪)。
最可气是最后刘恋街头扯下假肚子,继续把不合常理的行为当真性情来加深女性容易情绪化这一刻板印象。
然后装修工作室必须要男人帮助不然都不会,还把爸爸和姥爷合影挂到正中间,最后一幕竟然还是发邮件给爸爸,编剧还埋了个彩蛋什么对方已读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伟大让刘恋找到了爸,还是你已经得意忘形忘了最初围绕刘恋失去母亲展开,前提设定本来是六闵之一人带她长大,刘恋长大成了母亲的模样,不怕世俗看法活的不拘一格?
你的初衷是要蹭女主的这个流量,编飞了吧你最后装都懒得装了。
就这样吧喜欢这部剧的也别来和我理论,面斥不雅。
这是一部电视剧,当然有很大的戏剧效果,完全与现实比拟并不客观。
我不会专业的影评,分析结构,分解节奏,评论创作。
我只是在榴莲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和朋友们的影子,而有诸多感想。
1、榴莲喝酒、蹦迪的姿态像极了我的一个朋友我的朋友,双鱼座,女孩儿。
喜欢喝酒、蹦迪,尤其是喝了酒后蹦迪。
第一次看到她醉酒,我是一种惊讶而同时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遗憾,架上出租车,回家抱着地板呕吐,喊着前男友的名字。
喝酒变成表达情绪的仪式感。
好像酒能诉说荷尔蒙的苦衷。
编剧给榴莲和前男友之间制造了一种戏剧冲突,“你都拒绝了他的求婚为什么还不把戒指还他还总去找他“?
显而易见,榴莲还留恋着她的前男友。
而生活中更常见的模式貌似也是,一个男生为了结婚生子,如果现女友不答应,可以马上不爱,转头换面找到一个能答应他结婚生子的另一位新娘。
但若一位女生,迟迟等不到多年爱情长跑的男友求婚,她一般并不会马上转头,而是或旁敲侧击的,或威逼利诱的,或逼上梁山的按时她想结婚的意愿。
如果真的不能结婚而分手,女生往往会被认定损失了大半青春,难以完成情感上的割舍。
速度上,男生比女生快。
年龄上,男生拥有更多可以被容忍被等待的时间。
情感上,男生更像猎手,女生总是慢一拍。
-明天继续写吧
真的超级好看!
无论是运镜还是服装乃至演技和逻辑都很好算是第一个把生与死、女权、单身主义、夫妻冷静期、卫生巾、试管婴儿、新型家庭教育、共同作品的版权所属等放在明面上讲的国产电视剧没有观众看不下去的逻辑漏洞也没有优柔寡断原谅三观天差地别的老友没有假大空的情绪高潮也没有不明所以的嘟嘴瞪眼没有前任见面的烂大街套路更没有国产剧常见的忽略观众智商的资本家行为台词里有提到黑塞所著的《悉达多》加缪的《局外人》以及一些别的小说或是诗歌文化底蕴很好并且因为是哔哩哔哩独播,所以脑残粉弹幕基本没有,弹幕科普和评论区观后感都很有新意剧的色调和每个角色的穿搭都超好看!
榴莲每次换服装我都截图打算借鉴颜色哈哈哈哈哈反正就爆炸好看啦!!!!!
倪虹洁实在是太美!!!!!!!
阚清子和刘美含同框太养眼哈哈哈哈哈榴莲辣妹VS山竹软妹
真的超喜欢这段
对啊…什么都要等等等
女权yyds
就是说的很对
我决定反抗,不忍受他们了
傅妈♡大家都困扰,就不困扰了
这是抽象画!
好的妈妈!
就很美
前期爽文鸡汤。刘恋一切决定皆忠于自我的行事大概就是每个打工人最向往的活法吧,并且她还有个不需要说服就尊重她的妈妈。只有观点输出,没什么剧情,如短视频般省脑放松。后半段开始走心,突然开始狂戳痛点泪点。榴莲视角选的很好,除了榴莲之外任何一个角色视角都会看起来很不正常。
原来两个人肩并肩走在一起,也会走散。独特的风格。12集居然完全不注水,每集都是30分钟左右。剧情快到飞起,主角想做什么就马上去做。追剧特别顺滑。再也不是那些烂大街的狗血剧情了,没有男主角感觉也挺好。榴莲和剧中角色对话感觉都是“高手过招”,看着可太爽了。喜欢这种风格。剧中的颜色搭配太美了,角色穿搭都跟模特似的。不一样的场景,不一样的氛围还会有不一样的色调。用心了。最后,听到榴莲那句“原来妈你也喜欢大海啊。”想祝渣男不得善终,祝清子幸福。剧里没有提到榴莲喜欢大海,所以是指那句“你喜欢大海,我爱过你”。
最近觉得B站的电视剧有点品位。能拍出来就很不容易了,感觉这种风格收到的修改意见应该比剧本正文都长了。
台词和人物刻画是低配坂元裕二之开心麻花版
明明话题很有看点,但剧情真不行,又散又乱又不知所云,跟母亲生活的回忆与现实的对照被剪辑得也不深刻,可能是b站风格的电视剧吧被倪虹洁cut吸引的,不过看下来好像就倪虹洁part可看,其他剪辑和剧情有点让人头大倪虹洁在这里又美演得又好,属于国产剧里不错的妈妈角色女主第一集那是没素质和没礼貌,不是所谓“会说话”。麻烦编剧给人物立“会说敢说”人设,不要搞得那么尴尬不过“抹茶口味”这个yygq不错女主的穿搭是好看的这是无脑爽剧吧,结合时下热点,不讲逻辑艺术展找人就让免费进?编剧是现实里的人嘛?正常都是让叫人出来吧,这种电视剧不配个“现实中请勿效仿”不太行吧“女性剧”类型很亮眼也很吸金,但是悬浮剧情达咩演员到位了,编剧们还需要多努力啊
又俗又尬 怎么好意思打上喜剧这个标签
女主的造型都好好看,叙事轻盈又诙谐。
还行的,风格特独特的,虽然有英剧的影子,但勇于突破值得肯定。
整体还是太悬浮了 欧美剧照搬国内 还是不适应
故事不难看,就是演技太尬
这才7.3分???阚清子真的好美阿,衣品也好好,山竹也好好看!
阚清子美的
阚清子好美😭剧本烂
蛮惊喜的,评论区都说像《伦敦生活》,但我觉得很像《粉红女郎》的那种调调。遗憾的是没有把“弑亲”这条暗线拎出来说(虽然表面上走的还是怀念母亲想念父亲的路线)。并且get到了阚清子的颜。
《大龄太妹的文艺疯批生活》,本来是非常期待的,里面的几位主演都是非常喜欢的,但是看了四集非常失望。女主人设绝了,强行参加已闹翻同学的婚礼当众发表婚恋“清醒”言论,偷婚戒不还(何必呢?嘲讽+盗窃??),当面骂前男友现任是绿茶,明知前男友有女友还要连做个单身到老的梦都要跑到前男友家汇报,乱动同事诊断书,冒充同事怀孕请假,拽着同事大吼,对房客口头语“你有毛病?”,去别人课堂上砸场子炫耀自己懂得多,跑上台破坏舞台表演等等太妹行为引起强烈不适,潇洒率真倒是没感觉到,没礼貌没教养是真的,溢出屏幕的难相处。一星给阚清子女主的女性受害者无罪论,一星给倪虹洁刘美含。
略难看
矫情做作
这评分是刷出来的吗?演技浮夸、气氛尴尬
感觉还是b站最了解也最懂年轻人。看得出来编剧野心很大,想要探讨很多社会现状和问题,但很明显驾驭剧本的能力还是不够娴熟,每集虽独立成篇,但都不能仅仅靠剧情、情节来展现想要表达的立意,而是靠每集的标题还有榴莲每集最后写的心得来展现和升华,而单看每集剧情,总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但瑕不掩瑜,瑜大于瑕,编剧想要表达的东西能让人产生共鸣。榴莲失去母亲后,一直处在一种逃避、掩饰、放不下的复杂情绪里,但她并不想承认自己放不下母亲的离世,同样也没有看清她虽然讨厌母亲的管控却很需要她、对母亲有很深的依恋。榴莲处在这种矛盾感情中,不愿也不知如何直面自己失去母亲的痛苦、迷茫和慌乱,面对生活很无力,强装镇定,又渴望被别人拯救,最终在直面思念的痛苦中获得成长。天地不仁,生活虽然不会停下来等榴莲长大,却也不会抛弃她。
什么时候国产剧女主可以不随时随地作天作地发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