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一点都不缺厚度,它涵盖了一段漫长的青春记忆,从唐山大地震到改革开放,英语热,出国潮,97回归,911,安然和赵永远的爱情,串起了太多光阴的痕迹,翻出了太多已经遗失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它并不是简单的串起这些记忆,而是通过一对恋人的颠沛流离,把现实与理想,成长与爱情一并置于时代的脉搏中,几乎每一处时间的切换都能击中一个时代的烙印,看着那些已随雨打风吹花落去的时光在银幕上闪回,看的时候或许还不觉得怎样,过后偶尔再回想起那些难忘的画面,若非铁石心肠,很难忍得住泪流满面。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次难忘的初爱,就像当年的安然和赵永远,可能年纪还很小,根本不懂得区别什么喜欢和爱,却在某个眼神交汇的瞬间,如中闪电,开始彻底的痴迷对方,这算得是一种最纯粹的爱情,完全不沾染任何属于成人世界的物质、功利、性欲。
可是,很少有人能把这样一份爱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人生就像空中身不由己的飞絮,太多变数,而安然和赵永远,一度让我们相信,爱可以无惧一切,但在那个大雨的夜晚,赵永远又告诉我们,因为爱,所以残酷。
《一生一世》通过这样一场爱情,让人开始重温了一份久违的美好,尽管,它看起来是如此残酷。
青春其实是共同的,70、80、90后看似中间隔着十年又十年,但活在同一片蓝天白云下,有太多相近的记忆,之于《致青春》,我们看到的两小无猜和出国梦,之于《中国合伙人》,我们看到的loser到行业领袖的逆袭,之于《同桌的你》,我们看到爱情与现实的较量,之于更久远的《甜蜜蜜》,我们看到两个异乡客的相依与无奈,《一生一世》约等于N加一,但更多侧重于爱情,制作同样精益求精,甚至具有更加唯美的视听效果,而且,高圆圆真的越来越美,继叶蓝秋之后,竟然逆生长,让时光倒流,塑造的70后校花安然,有一张令人窒息的颜,和一骑红尘的女神气质。
安然和赵永远的故事很虐心,对于相爱的人来说,最难承受的有时候并非车祸绝症和第三者,而是承受没有真相的分手,赵永远两次人间消失,让安然变得孤独、痛苦,但那个年代人特有的自尊和独立推着她继续住前走,只身在纽约打拼,并委身于秦昊饰演的画家,而赵永远的再度到来,让两个人开始重新衡量爱与现实的关系,这半部分的戏码波澜起庆,人物情感张力十足,三角关系。
看到电影的结局,很多女观众都会流泪,确实伤感,却未尝不是一个解脱,说于这样尽历磨难的两个人来说,只要心在一起了,结局都无所谓了,就像安然说的:只要爱过,就是一生一世。
这是一篇吐槽文,非评,含剧透。
冲着女神高圆圆去看的片子,早看过预告片深知这是一部烂片。
但是,烂得出乎意料,烂得大跌眼镜,烂得用”今年没有看过更烂的片“形容它毫不夸张。
槽点从人物设置、剧情、对白、时间节点、悬念设置(如果它勉强算有)、矛盾冲突等一系列剧本基本元素到剪辑,到造型无一不有,以至憋着一口气撑完100多分钟的鄙人,决心不写不行了!
编剧大人的名字之前未见过,对此不对其做任何评论,只以我的拙见对本片编剧技巧作出本人见解。
开场前15min其实是可取的, 至少在这段时间内,未听见影厅内观众大呼小叫,都还是在规规矩矩集中着注意力,或许是片中小朋友太可爱,或许是片中情节戳中有类似相同经历或情节的人。
但15min之后,开始踏上了神一般的走向.. 简单说来,用普法栏目剧形容更加贴切。
巧合。
巧合是什么,是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情节硬要拉扯到一堆。
如果说片中安然母亲的离开(去世)是第一个安排,那么接下来,赵永远姥姥的去世,安然在约会第一晚被捕,安然父亲的离世,纽约赵永远见到画上的安然,两人见面,安然男友再次出现,车祸等等,这一系列的情节,算不算巧合?
当然算。
巧合的出现,于编剧来说最方便的,不外乎根本不用营造大量蓄势铺垫,只需一声唤,让它出现便出现,还会赋予其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突发事件。
已经不想用故事这个词来定义本片,因为不光没故事,在我看来,连一个完完整整的事件都没有。
一件件匪夷所思的突发事件的突然到访,顺理成章地改变了人物的命运,姥姥去世,赵永远突然离开了安然;莫名其妙,回到北京的赵永远见到了安然;莫名其妙,赵永远在找安然的那一晚被群殴;莫名其妙,赵永远在约会的那一晚被捕。
当然,这一系列巧合,前方都有一个铺垫一闪而过,这就例如普法栏目剧中儿子突然杀掉了父亲的情人,因为之前有一场交代儿子偷听到情人威胁父亲的戏。
这些巧合,自以为在推动着剧情向下走,走不动的时候,就加人,或者再来一个更加致命的突发事件。
两人终于在一起了,好了,圆满了,NONONO,还不能在一起,怎么办呢?
好吧,刚分手的男友出现吧,砰!
车祸!
瘫痪,哈哈哈哈,哎呀,可是因为安然出事儿的呢,成功啦!
拆散了,两人又不能在一起了,因为安然得去照顾人家呀!
观众们是傻子呗?
谁他妈不知道一直拆散安然和赵永远的是编剧啊?
生平最讨厌看到的戏,便是以”编剧为大“的片子,偏偏这部片里面体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啊。
感觉编剧的思路一开始就没在人物身上,老去和怎么拆散人家较真去了。
估计得是想可劲地虐观众吧,但是却充分暴露了本片普法栏目剧的故事编写水平。
先不说那些情节点俗不俗,狗血不狗血,我觉得用狗血这两字都侮辱了韩剧。
韩剧洒狗血已经早不这么写了好吗?
人韩剧玩叙事、玩铺垫、玩呈示,早在国产片之上了好吗?
拿一个普法栏目剧中的下乘之作去和人比,好意思嘛...安然和赵永远,很好的人物,很好的题材。
活生生被编剧写成了疯子,其实也别太介意这两人物,因为他们从头到尾都是可悲地在为编剧大人服务的。
编剧让人妈死,就死妈;让姥姥死,姥姥就得挂了;死爹的时候,眼睛不带眨一下,就死爹,而这一系列的死,都为了所谓推动着故事情节向下走,也就是说,意味着两人又不能好上了。
但是为毛要死爹死妈的?
因为姥姥死,赵永远就必须得离开安然;因为爹死,安然就拒绝回北京,拒绝回到赵永远身边;因为男友车祸,两人最后一次分手。
哎,当爱情剧的写法落入了俗套,只得搬出普法栏目剧里面的死爹死妈来达到所谓”热事件“的效果。
何为转折?
并非死爹死妈死全家,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在人物上,有足够支撑转变其性格的点,在叙事上,有足够的蓄势,在关系上,有足够统一对立的矛盾,那么,一个微笑,也会让剧情急转直下,而非这死那亡的。
1976—2014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大能耐就不要把片子的时间跨度拉那么长。
首先,在叙事上,就不好把控,这不是历史剧。
时间跨度越长,会分散冲淡能够建立的叙事情境,淡化许多的冲突,戏也就散了,神就更没了。
其次,时间过渡的转场,在视觉上是很麻烦的。
本片果不其然用了最便捷的方式,旁白。
一段段跟念散文似的旁白,交待了人物背景、心理活动。
可省事儿,可他妈烦!
本片的台词结合着那360°旋转的镜头也是一大亮点。
安然来几句矫情的旁白说说心情,转转场,画面上就他妈给你来一段所谓唯美的高圆圆沉醉的特写,夹杂着北京、纽约的城市空镜;赵永远来几句爱情的旁边,转转场,画面就紧接着来一段谢霆锋风中摇弋的发丝与围巾,无死角的英俊的颜,他妈的这是MV啊?
知道这些莫名其妙的画面多他妈让人出戏吗?
能他妈好好的讲故事吗?
你穿插点这是干啥啊?
片长不够?
还是为了展示一下男主女主的颜啊?
我他妈不是为了颜,我能来看你这片吗?
别他妈浪费时间了好吗。
综上所述,回到主题,如何将一部靠死爹死妈死全家的热事件推动剧情的普法栏目剧提升至电影的逼格?
很简单。
一,找两个颜绝对正的主角。
二,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
三,高大上的城市背景。
四,来点MV似的拍摄手法,主要注意镜头的处理,光线的配合,剪辑中转场特效的运用。
对国产电影失望透顶已达绝望
在安然和永远少年情愫里,纯美。
少年的别离,是强制性的,自己完全无力反抗。
后面的偶然重逢,少年时代别离带来的痛楚,此刻加倍成对彼此的珍惜,和不忍错过。
在纽约由于画家的出现又一次别离,安然没有听从内心的召唤,不合常理地留在了画家身边。
也许初到美国时他们俩的情感别人体会不到,或者说,安然和永远的感情也不过是对儿时的追忆,到底感情有多重,安然不知。
而观众,至少我一厢情愿地认为这纯纯的爱,很真实,厚重,从未改变。
所以对于安然此次决定,感觉特别不可思议。
一段爱情,从此埋葬,一生一世,也不过是幻灭后的臆想。
本人不是很喜欢这样的电影,但是今天被女朋友缠着硬是看完了,我一定要通过豆瓣说两句。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高圆圆穿着帆布鞋特写走路那段还是很唯美的,以及那女主角小时候那段“恋情”还是很暖心的,以上情节是我认为该剧仅有的两处亮点,以下,我就要对导演兼编剧的邹佡对观众智商愚弄的行为进行声讨。
1.剧情生搬硬套,毫无逻辑,各种神转折神展开,先是男主角姥姥去世他们分开了,然后男主角进监狱又分开了,接着女主备胎被车撞,又分开,最后好不容易要在一起,911来了。。。
如此巧合,这太不科学了,但是聪明的导演让女主对男主说,这就是我们的命啊。
自认为聪明的解释了巧合的问题,导演,你这是在愚弄观众知道吗。。。
2.中国偶像剧的共同特点,主角nc,高圆圆在杜海涛一句话的欺骗下竟然相信了男主另找女人,这是雷剧常用桥段,对男女关系破裂原因处理草率,导演,你这是在本着拍电视剧的态度拍电影吗。。。
3.让我最不能忍的是,导演自作聪明,以前偶像剧,爱情电影以悲剧收场的原因往往是男主女主出车祸或是得绝症,一生一世大胆使用911让电影以悲剧收场,本来电影nc,给个欢喜结局我还能接受,给个三星,就当哄女朋友开心了。
妈的居然悲剧结尾,还以这种自作聪明的方式,咋的啊,告诉我们天朝人民时时刻刻提防恐怖分子吗,告诉留学生外面很危险,咱们对我赶紧撤啊。
为了这个悲剧结尾,让我心理憋屈了一晚上,怎么了,告诉我们异性恋必须死啊,塔利班其实是fff团成员呗,专烧异性恋。
我个人不喜欢吐槽,文辞也不够犀利,可能语言不通,如果不小心伤了广大高圆圆和谢霆锋粉丝,请原谅,我只是想抒发一下内心愤满,我对该电影的演员还是很满意的,不过,谢霆锋确实不适合爱情片,夹生略带京味的普通话让我跳戏,不过演的还是很好的。
在电影院里我就不断的和女友吐槽剧情,可是女友还是哭了。。。。。。
这部电影一点都不缺厚度,它涵盖了一段漫长的青春记忆,从唐山大地震到改革开放,英语热,出国潮,97回归,911,安然和赵永远的爱情,串起了太多光阴的痕迹,翻出了太多已经遗失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它并不是简单的串起这些记忆,而是通过一对恋人的颠沛流离,把现实与理想,成长与爱情一并置于时代的脉搏中,几乎每一处时间的切换都能击中一个时代的烙印,看着那些已随雨打风吹花落去的时光在银幕上闪回,看的时候或许还不觉得怎样,过后偶尔再回想起那些难忘的画面,若非铁石心肠,很难忍得住泪流满面。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次难忘的初爱,就像当年的安然和赵永远,可能年纪还很小,根本不懂得区别什么喜欢和爱,却在某个眼神交汇的瞬间,如中闪电,开始彻底的痴迷对方,这算得是一种最纯粹的爱情,完全不沾染任何属于成人世界的物质、功利、性欲。
可是,很少有人能把这样一份爱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人生就像空中身不由己的飞絮,太多变数,而安然和赵永远,一度让我们相信,爱可以无惧一切,但在那个大雨的夜晚,赵永远又告诉我们,因为爱,所以残酷。
《一生一世》通过这样一场爱情,让人开始重温了一份久违的美好,尽管,它看起来是如此残酷。
青春其实是共同的,70、80、90后看似中间隔着十年又十年,但活在同一片蓝天白云下,有太多相近的记忆,之于《致青春》,我们看到的两小无猜和出国梦,之于《中国合伙人》,我们看到的loser到行业领袖的逆袭,之于《同桌的你》,我们看到爱情与现实的较量,之于更久远的《甜蜜蜜》,我们看到两个异乡客的相依与无奈,《一生一世》约等于N加一,但更多侧重于爱情,制作同样精益求精,甚至具有更加唯美的视听效果,而且,高圆圆真的越来越美,继叶蓝秋之后,竟然逆生长,让时光倒流,塑造的70后校花安然,有一张令人窒息的颜,和一骑红尘的女神气质。
安然和赵永远的故事很虐心,对于相爱的人来说,最难承受的有时候并非车祸绝症和第三者,而是承受没有真相的分手,赵永远两次人间消失,让安然变得孤独、痛苦,但那个年代人特有的自尊和独立推着她继续住前走,只身在纽约打拼,并委身于秦昊饰演的画家,而赵永远的再度到来,让两个人开始重新衡量爱与现实的关系,这半部分的戏码波澜起庆,人物情感张力十足,三角关系。
看到电影的结局,很多女观众都会流泪,确实伤感,却未尝不是一个解脱,说于这样尽历磨难的两个人来说,只要心在一起了,结局都无所谓了,就像安然说的:只要爱过,就是一生一世
又是一部通过控诉出国热来迎合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大背景下国民日益高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电影。
中国是片充满机会的土地,这个全世界都能感觉得到,根本没有必要通过给别国,特别是美国,挑刺的方式来证明这个事实。
我看到有人说这电影像《甜蜜蜜》,感觉陈可辛要是听到这话得哭晕在厕所。
《甜蜜蜜》确实表现了华人在美国生活的艰辛,但其中的美国只是当做一个“异乡”的意象来使用,跟前半段的香港一样。
从中感受不到导演对于这两个单纯的意象有什么恶意,顶多是有点无奈。
《甜蜜蜜》并不针对美国,也不针对香港,它表现的是能引起所有人共鸣的那种客居他乡的愁绪。
而这部《一生一世》,则基本上是把美国当成一个靶子来使用的。
从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看,仿佛一切问题都是因为主人公来了美国。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都是因为两个主人公性格有问题外加倒霉催的。
既然已经屌丝逆袭了,当年坐牢的事还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既然在美国过得不开心,为什么不去第二座城市,回中国找个魅力之都?
本片导演跟陈可辛一样,也有过在美国生活的经历,因此貌似应该比我们大多数对美国这个问题有更多发言权。
可是她真敢在胸前划着十字说拍这电影就是反映了美国给她的真实印象而不是出于媚俗的目的,去迎合大众鄙视美国获得意淫的快感?
我生平最反感那些对外国一知半解却还时刻做好扑过去跪舔准备的洋奴,因此《中国合伙人》这种中国土豪拿钱砸死美国人的故事最对我的胃口。
可是即便是想迎合像我一样常年以来在党国教育下被严重洗脑的屌丝观众,最起码也该做的走心一点。
像这部电影就是马屁拍到了马蛋子上,让人只觉得蛋疼想踹它两脚。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实在是连作为衡量《甜蜜蜜》和《中国合伙人》之间差距的计量单位的资格都没有。
影片一上来的第一个字幕“2001年,纽约”,然后后面的然后就都不需要了。
2001年发生在纽约的事还能有什么?
再往下看,时间倒回到1976年了。
所以2001年不是作为故事的起点而是终点,那么一切就更不难猜了。
《阿甘正传》向大家展示了历史事件的正确玩法,这方面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就是我上面提的陈可辛。
只不过国内要拍一般都选19[哔]9和1999这些国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年份,2001年相对冷门一些,因为那件事虽然震惊世界,但毕竟离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远。
看的时候觉得会不会狗血到正好一个人在飞机上一个人在大楼上?
再一想才意识到飞机上不能打电话这个事实,我这个狗血狗血最狗血的设定没能实现真是可惜。
这电影的女主角的名字还会让人联想到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另一件事。
我觉得男主角的名字如果叫安达信,两个人会更般配一些。
也许就是因为名字起得不好,所以两个主角显得完全不来电。
谢霆锋这次应该纯粹是抱着安静的当个美男子的心态来演的这部电影,要不是看他还有几分姿色,估计所有女人都得被他那副不咸不淡的表情搞得性冷淡了。
不过他在片中的这种表现也是角色的职业需求,要做个不易被人察觉的跟踪狂是需要有这样的素质的。
也正是为了方便男主角跟踪狂事业的全面开展,电影自车祸部分之后就基本上没有台词了,全面开启PPT模式。
中间还插播了香港回归、戴妃遇难这些历史事件,导演可以说是为了把这电影凑到正常电影的平均时长而技能全开了。
戴安娜王妃的事,虽然是个让人遗憾的悲剧事件,但是真的至于让一个在美国连像样工作都找不到的一代移民哭成那个熊样?
男女主角的爱情大体上刻画的是比较失败而缺乏说服的,但也并非全无亮点。
整个影片中让我觉得最真实也最有感染力的一句台词,是在纽约街道上赵永远的那句“我习惯了。
”我一点都不怀疑安然会仅仅因为这一句话就忘掉之前那些矛盾而瞬间重新投入他的怀抱。
也因为这四个字,我愿意给这电影加上一颗星。
影片中扮演安然母亲这一角色的是曾在电影《非诚勿扰》中有过精彩表现的女演员车晓。
我觉得如果这电影要拍个以安然父母为主角的前传的话,片名可以考虑叫《一年一次》。
刚看到这个电影题目,以为会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
可看到最后却很虐。
不禁感慨,两小无猜的剧情却充斥着无奈的人生,那种以为后会无期般的分离、那种没有分别的分离,是最让人心碎,当时也有多心碎,再相遇时就有多欢喜。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次难忘的初爱,就像当年的安然和赵永远,可能年纪还很小,根本不懂得区别什么喜欢和爱,却在某个眼神交汇的瞬间,如中闪电,开始彻底的痴迷对方,这算得是一种最纯粹的爱情,完全不沾染任何属于成人世界的物质功利。
可是,很少有人能把这样一份爱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人生就像空中身不由己的飞絮,太多变数,而安然和赵永远,一度让我们相信,爱可以无惧一切,但在那个大雨的夜晚,赵永远又告诉我们,因为爱,所以残酷。
很多人穷尽一生都未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即使找到了,互生情愫,到尾也未必有完满的结局。
看到电影的结局,很多观众都会流泪,包括我也哭的不行,结尾确实伤感,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对于这样尽历磨难的两个人来说,只要心在一起了,结局都无所谓了,就像安然说的:只要爱过,就是一生一世。
《一生一世》通过这样一场爱情,让人开始重温了一份久违的美好,尽管,它看起来是如此残酷。
首先:男主角被911撞死了。
如果高圆圆是什么刚出道的女星,恐怕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怀疑这电影是不是就是为了她才拍的。
不过高圆圆的确好看,虽然倚天屠龙记里输给了贾静雯,她的美也让这电影里那些莫名其妙的镜头算是没有浪费。
当然了,我居然会跑去看什么爱情电影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所以那些莫名其妙的桥段和对白可能只是我没有鉴赏能力吧。
我他妈又要说 那些年 了,各单位注意。
回家以后,觉得好空虚好寂寞好想被强暴,我就久违的翻了翻豆瓣影评来看,这部电影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我非常想看到的影评——这种一出生就感觉是来骗钱的东西简直就是全民公敌。
虽然拍得那叫一个唯美大手笔、谁谁谁唱的那首空白格也很好听,但假大空三个字已经毫无情面的碾压了整部电影。
高圆圆拍得再好看,没有任何铺垫也没办法给人留下印象,而包子脸陈妍希的那个马尾的画面,我却又要提一遍。
在刚才的那些年的影评里,我看到了一句话:每个出色的女孩子,都让男生们成长。
我想沈佳宜,和你心目中第一时间想到的那个女孩,就做到了。
为了她改变自己,为了配得上她去努力,为了让她幸福而去奋斗。
我个人觉得很多男生其实超级随便,人生也没什么追求,但幸好这世界上有这么一些出色的女生,让你觉得改变自己的安逸生活也不错。
那些年其实拍的很烂,有些镜头和配乐都莫名其妙,但我读小说的时候,看到九把刀说自己在婚礼上想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并最终在电影里看到那个结局时,觉得真配。
那个屌屌的男生长大了,还是一副玩世不恭,就连最后的感情流露,依然是那么别扭而倔强。
男人永远是男孩,只要他有爱好和爱人。
剧毒术士柯震东演得真好,只可惜他本人是个大笨蛋。
大笨蛋才会喜欢你那么久/我也很喜欢,当年喜欢过你的那个我自己/喜欢对的人,身上会发光哦这些对白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至于我们的谢家大少爷嘛,算了……就当时被剧本毁了吧。
国产片X你娘。
跟《白发魔女》一个调调,纯属浪费资源,谢高两人怎么也算是俊男靓女嘛,怎么合拍部爱情片,就那么不堪入目呢?
怎么一年里同出两个关于爱情的烂片呢?
你说那情节,分分合合,想塑造个悲剧感动观众,可里边的曲折实在太过戏剧,通片看过就没有感受到半分情爱。
遥想当年那部《大话西游》都并不完全讲爱情,却可以让我流了一次又一次的泪。
而现在这些爱情片,实在是……太烂了
原谅我把评分换成三星。
自从这两年看了这么多烂片以后,我觉得我的底线被极速地拉低了,『重温』一生一世以后,我深刻地进行了反省,不能只给一星呀,不然富春的评价怎么给呢?
还有感谢评论里一言不合就“掐”我的人,有时候我看着都乐呵。
冲着高圆圆的颜去看的《一生一世》,果然提前做好是烂片的心理准备是多么正确,边吐槽边惋惜。
1分送给和其他人画风不一样的高圆圆,美!
其余的负分都送给恶心的人设还有不正的三观。
安然这个角色,怎么看都让人难喜欢: 1.安然和赵永远长大后第一次见面,就开玩笑地要赵永远以后不能再离开,陪在她身边云云,然后两人就莫名其妙地进入了爱情线,然后莫名其妙在实验室里XXOO了,额滴神,就算小时候你们有多懵懂青涩的感情,也不能一长大一碰见就爆发了吧!!!
这是有多饥渴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2.拜托安然你是24岁的大学生了好嘛,不是《同桌的你》高中生脑袋秀逗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你爸爸辛辛苦苦帮你出国深造,你和赵永远那啥了以后就轻松决定不去美国了,我要是你爸,非抽你3大耳光子。
3.更可笑的是,你前面为了赵永远放弃去美国,后来又仅仅因为孙跃进的几句话就认定自己被抛弃了,然后到了美国要死不活的样子。
我真是不知道你的爱有多深呢 4.最绿茶的片段来了,到了美国后和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共同生活了4年,当然后来出现了问题,暂时分开,可是分开不是分手呀!!!!
我了个大擦,安然你虽然是女主是女神,但是脚踩两条船我也是忍不了啊再说,你不是和赵永远说你们回不去了嘛!
赵永远暴富后回来找你,你不是有骨气在晚餐的时候走掉嘛!
你要走就走彻底喂,走一半跑回去算个what,然后又激情了一晚你这样三观还正常嘛!!!
第二天,男朋友在安然房里见到赵永远离开时发生车祸,然后安然开启圣母模式,要陪着他弥补愧疚!!!
你特码耍我玩呢,绿茶得这么实在,还洗的白嘛!!!
5.过了几年,出车祸的男朋友恢复了,说安然你不开心我放你走blablabla然后白莲花安然坚定地说我要留下来陪你!
然后镜头一转,安然跟上司说我要回北京、打电话给赵永远说我每一天都要和你一起,药店碧莲好嘛!!!!
电影看的是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啊,高圆圆,你接拍电影的时候能长个心眼嘛 非常感谢来看这篇影评的朋友和你们的评论。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呢,做人要有信用,我写了它是烂片,它在我心里就是烂片,一星都不会多给。
我在题目里写了有剧透慎入,要是有朋友看了影评、不打算去看电影了,说声抱歉,这不是我本意;但同时我也庆幸你做了正确的选择,花钱找心塞不是傻嘛 我这篇影评是针对女猪脚安然来写的,当然她小学懵懂要有男主,她在实验室里XXOO也需要男主,她爱过一生一世也需要男主,我没有说男主是奇葩,他就真的不是奇葩了吗?!
想得美,我懒得说而已。
但是男主人设比女主的稍微强一点,起码是痴情屌丝上了女神,逆袭成高富帅再上女神,变痴汉苦等上女神送了性命!
真是可歌可泣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24岁的大学生为了所谓爱情能够全然不顾亲人的苦心,(注意影片里,安然没有丝毫挣扎就决定不去美国了),不管是在现实里还是电影里,我都会鄙视。
记住你的父母亲为了让你活的体面、一辈子都在操心,甚至可以自己活的不体面。
根据演员杜海涛的合理客观公正的打分
又名《霸道总裁爱上我》以及《赵又廷哭晕在厕所》
我不管我不管,谢霆锋高圆圆就应该五星
1、不是主角脑残粉的话 能坚持看完?2、监制张一白 一白出品必属烂片3、一颗星给俺们家谢霆锋的腹肌 但是好好说普通话会死?“眼神儿”?一口老血4、导演是拍MV出身的吗?玩光线玩得一点逼格也没有好嘛5、剧情扯淡也不算什么吧 这年头没几部院线片子剧情不扯的
我觉得还挺好看的,高圆圆好美,剧情虽有些俗套,但还蛮曲折的,爱情还是很美好的
剧情恶俗 结局狗血 还加上完全不会演戏的杜海涛和面瘫大叔谢霆锋 建议豆瓣应该有个负分评价的 不过高圆圆一人值回六颗星 总体勉强维持二星左右吧
结局太狗了吧,没必要啊
真心是俩人一滚床单就出事,第一次滚完谢霆锋被抓了,第二次滚完高圆圆男友被撞了,第三次快要滚了911世贸被撞了,话说这俩人是摧毁过银河系吗?好矫情的电影…
果真如很多人说的一样 真是长达100分钟的MV 剧情忽略掉还是勉强能看的。。。
一星给高圆圆的颜,一星给谢霆锋的半裸,还有一星给纽约的景。。。完全一超长版高圆圆mv。。。
哈哈谢霆锋如愿当上了特步总裁。编剧真是专注投炸弹,每次在俩人爱情快修成正果时横插一竿子意外,各自作吧。高圆圆只能活在CF画报里,一念词秒出戏。小谢真是中国好代言。还有灯光师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刺瞎我近视眼。
高圆圆纽约街拍大片 美到不行
搞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一星的评论,其实没那么不堪。
本来想说镜头用得很好,但是剧情实在是。。。。。。
爱情片里的《铁血娇娃》水准
狗血
问题不在演员,制作也没啥大错。错的全是剧本。上半场,价值观陈旧,但还是可看的;下半场是噩梦,情感全是在意淫,空洞、虚假、伪善;结尾反人类——用9·11做高潮桥段渲染爱情的悲剧性,投机之心,丧失了起码的底线。搜了一下导演,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合拍片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语言的问题就是细节的问题,细节的问题就是导演的问题,导演的问题就是电影的问题。
no zuo Nicholas no die
爱却没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