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主演:谷智鑫,钱枫,徐亮,范近轮,练练,赵冉,钱芳,孙坚,郭菁菁,梁婷,宋雨霏,高梓淇,陈锐,郭东文,吴宝国,王宇,巩峥,肖扬,贾科,罗伯特,李希恩,陈康,王劲松,杨俊勇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剧照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2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3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4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5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6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3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4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5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6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7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8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9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恰同学少年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风起云涌的20世纪初,一切都是未知,但时代已无法阻止新思潮的来临。时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的孔昭绶要请到了杨昌济来校任教。一批学贯中西的老师的来临,让湖南师范成为了许多有志青年向往的地方。前来就读的包括了蔡和森(徐亮 饰)、萧子升(钱枫 饰)和年少的毛泽东(谷智鑫 饰)等人。在这里,他们开始了五年的校园生活。 读书期间,毛泽东逐渐成为了一个教育救国论的信仰者。有想法不拘束的他成为了学校格外关照的“特殊学生”。在这当中,毛泽东加深了和蔡和森、萧子升及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练束梅 饰)、杨开慧(钱芳 饰)等人的友谊。而处于动荡时代的中国,学校也无法独善其身。一系列的事件让这群少年们对人生、对社会、对祖国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而他们则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雀起乡到烛镇第一季假死新人生黑手党战争我的野蛮女友盲点第三季拜托了咖啡皎洁的月亮回家看看不可遗忘第四季竞雄女侠秋瑾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红鸾记家族之苦风流家族婚头转向换命真相恐惧幻影天字第二号古城谍影AI拼才会赢致命弯道樱子小姐的脚下埋着尸体烈血暹士2盛夏晚晴天我脑中的橡皮擦特种兵王之原子核爆女孩冲冲冲罗曼史弄江湖之情到深处

 长篇影评

 1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完整的二刷。

第一次看是2007-2010左右,小学,被这群青年人的朝气和正气所震撼,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只剩下模糊的印象。

2019年,大一下,不完整的二刷以及进入大学的迷茫困顿。

看到第十二集左右。

半途而废,戛然而止。

2021年寒假尾,终于完整的二刷。

全剧终,百感交集。

百年以前的中国青年,他们也许不算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一群青年,却是最努力最积极最上进的,伟大的友情,纯粹的爱情,深厚师生情。

学术理论的学习讨论跨越家庭贫富,封建等级,性格、家庭等等不同的一群青年,拥有相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

“读史使人明智“。

同样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又如何追寻自己的理想和道路,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令人深思。

这部剧的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饱满,也充满了人物性格与人生道路、价值选择的对比。

我们很多人都是平凡人,但是尽可能不要如刘俊卿一般,自私,目光短浅,冷血无情,不要僭越原则,不要等到无法逆转和改正的时候满身遗憾。

伟人不愧是伟人。

时势造英雄,我们很难成为这样的人物,但是其身上的精气神,其人生道路选择值得学习。

希望日后不久,去长沙走走看看,看看真正的一师,看看真正的潇湘伟人。

最后,附上最喜欢的片尾曲:

 2 )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出发前马不停蹄恶补这部剧 一身正气第一师范我来啦!

真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一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整部剧我都处于亢奋状态 感觉热血澎湃万事我能行

出现张自忠就觉得好亲切 我说我是历史模范生

好喜欢陶斯咏啊 好熟悉但是好可惜没见过的女演员

两次下雨都这么开心 哇!

好大的雨哇!

恰同学少年时期结束啦 最后脑袋里只剩这句歌 假如以后我们全都各奔东西 要永远记住最初的梦!

 3 ) 恰同学少年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 ) 青春就该为理想奋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先生的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青年人担负的是国家的未来,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中共第一代革命者青年时期的奋斗史,对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个年轻人走进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是学习知识,更是储备能力。

孔子曰: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

就是说一个人,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则必无法约束自己。

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之力。

反过来,如果光注重书本学问,而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知识也就成了死知识,学问也就成了伪学问。

其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

所以我今天送你四个字,就是要让你牢牢记住,修学储能,必须平衡发展。

这也是你求学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什么是最可贵的,就是这种从不气馁,永远饱含希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的胸襟才是最可贵的。

就好像这雨,你别看它下得这么大,好像挡着别人的去路一样,可我相信,它终归会停,天也终归会晴。

我毛润之没有别的本事,就一条,一辈子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太阳明天照样出。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在这里,老师平易近人,会愿意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很开明,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自己工作中的失职之处不避讳;同样的,学生努力,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

老师和学生都是愿意追求并实践新事物新思想的,这样的交流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的,也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有启发作用。

正如剧中所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谈国家之发展,何谈民族之未来?

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

”那个年代可以,我们现在一样也可以!

 5 ) 把理想之光照进现实

把理想之光照进现实———由《恰同学少年》所感所想到的《恰同学少年》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至今仍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电视剧以豪迈的湖南第一师范校歌开始: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

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

多才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校歌简短却气势高昂,深深振奋了20世纪旧中国一大批有志青年的社会理想:“用教育来救中国”。

看完本剧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感觉如果把当今大学生的堕落和现实与旧时代大学生的激情和理想相比,真是令人无比的汗颜。

<一>修己之身剧中,在当时闻名全国的板仓先生杨昌济给毛泽东等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修身》,他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

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

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

你们会问,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

两个字:立志。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

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

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而当今大学生的现实是什么呢?

有人在宿舍脏话连篇;有人在食堂食物味道有一点不对就全部倒掉;有人在图书馆开着手机铃声大声接听电话而丝毫不顾周围的同学还在看书;有人在自习室打着自习的名义而自己的男(女)朋友谈情说爱而不顾别的同学还在上自习;有人为了游戏而颠倒白天黑夜;有人为了评奖评优而不惜伤害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有人为了四六级考试而浪费父母大量的钱报补习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更有人为了考研而彻夜苦读!

我们不仅要问当今大学生的素质何在,修养何在呢?

当然也有其客观原因,学校安排了过多的公共必修课却没有开教大学生修身的课程,本专业有过多的充满理论而无实际作用的专业必修课却不教大学生如何修身,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要认为修身是我们根本无法触及到的。

其实修身可以从细微之处体现出来: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多多参加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活动;从言语行为上约束自己;对别人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古今凡是有大成就者无不是如此,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他习惯瓢泼大雨中奔跑;在寒冷的冬天游泳正是为了打造自己坚韧的意志。

<二>也说师者著名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之大也,非谓有大楼之大也,大师之大也”;《师说》中也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不能不说是十分重要的。

剧中的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老师无不在身体力行着传道授业解惑:杨昌济教学生修身;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读书会的讨论;他还为学生的生活着想,主动找学生交流,教会学生“博采众长才能相互验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的道理;孔昭绶作为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遇到学生犯错时不是以严惩为主而是想办法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学生;他用因材施教的办法来培养毛泽东这个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学生,使毛泽东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徐特立更是以简朴的作风从言行举止间影响学生,从被学生叫做徐大叫花子变成被大多数学生所敬重的教师。

而当今的许多老师是怎样的呢?

在大多数同学眼里他们不仅是上课来下课即走,而且长长以高傲自居,很少去主动引导学生,教学生求真(当然也不乏真正关心学生的好老师存在,只是数量极少)。

梅贻琦还有句话说的很好:“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渴望我们的大学老师,真正能和我们走近一些,多多关心我们的身心发展,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做人之道!

<三>恰为同学上大学之前,上大学的大哥对我说,上了大学要找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实在非常非常的难,我一开始却不以为然。

有一句话说的好,五湖四海皆兄弟,同学之间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就是缘分,在一起就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彼此以一颗坦诚的心交往。

而我看到的确实大多数同学之间只是表面上见面寒暄几句,而实际上却形成一种无形的不健康的隔膜;彼此不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是看谁干逃课,看谁吃得好穿的好;看谁游戏玩的厉害,仿若形成一种默契,会玩游戏的就是比别人高明;老土的就是农村人……而剧中同学之间的友谊实在让人羡慕:萧子升主动把自己的钱分给毛泽东;易永畦主动为毛泽东缝补露出好几个脚趾头的破鞋子;看到同学的成绩下降了,都去关心提醒;彼此之间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出谋划策。

如果大学同学之间彼此卸下虚伪的面孔,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则何乐而不为呢?

<四把理想之光照进现实旧中国时代的内忧外患已成历史的轨迹,悄然尘封,我们没有身在那个时代,无法深切体会到中国遭受列强欺辱的愤怒,但我们却不应该遗忘了为祖国奋斗的伟大理想啊!也许有人会说:“现实点吧,你以为就你很崇高,在现实社会中你还得低下头”。

剧中还有一句话说的非常之好,“人,之所以为人。

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

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

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

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题呢?

”我想就是因为大学生缺乏这种对社会对国家应有的关注,而只注意个人的利益私欲才会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降低。

是的,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很多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

我认为人可以现实,但绝不能浮躁,我们进入大学的真正目的不只是为了以后找个体面的好工作赚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不要认为这是虚的空幻的,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做到了呢。

相信自己,让大学对自己真正有用有意义才是自己的责任。

“理想终会照进现实”。

就让我们树立真正的理想吧,这样的理想不要太庸俗,而是崇高的伟大的,能够为社会和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也许只有让理想之光照进现实才能不至于让我们在庸俗的物欲的现实中迷失自我吧!

最后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结尾,以当共勉: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生,齐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6 ) 今日之责任,仍全在我少年!

很久没完整的看电视剧了,觉得太拖沓,不如电影节奏快。

可就这样一部电视剧,让我天天熬夜看了十多天(只有一个台放在很晚播)。

反而越看越来劲,关上电视睡觉时脑子里浮现的全是里面的情节。

对于毛泽东,我们知道的他年少的故事太少了,往往只是闹市读书之类的,往往还神话了。

而这样一部电视剧,立刻拉近了我们与伟人的距离。

最大的感受,是遇到一个可以当知己的老师是多么重要。

杨老师、孔校长帮毛泽东转移逆书让我从心里感叹毛泽东的好运与老师们的关爱。

而杨老师对毛泽东的各种关照、教育、爱护更是令人动容。

可以说,如果没有杨老师,毛泽东的成就可能会少很多。

常常为剧中那一群热血少年而感慨,他们小小年级,就把救国作为己任。

毛泽东的气魄让我感叹,训练学生军,办夜学,赶走桂军,保护长沙百姓。

非凡胆识与才能在青年时边一展无余,正如杨老师所说,不谈救国则已,谈救国则定是毛、蔡二人。

个人很喜欢向警予和蔡和森,向警予的大大咧咧与蔡和森的“憨气”在一起,很互补,看到他们我就不由自主地祝福他们。

可惜这样一对热血青年英年早逝,真让我扼腕叹息。

而且向警予还是逝世在武汉。

武汉好像有座警予中学,算是我们武汉人对她最好的怀念吧。

为什么现在身边这样有志气的青年就这样难求呢?

我们满口背着《少年中国说》,可实际行动呢?

愿有志青年都看看这部优秀的电视剧。

要知道,今日之责任,仍全在我少年!

 7 ) 恰,风华正茂

在复习政治近代史时候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产生了再刷《恰同学少年》的冲动。

没想到只有标清版本,也没想到只有23集那么短。

07年的时候我读小学四年级。

那会还没背过《沁园春·长沙》,但被“恰同学少年”五个字吸引。

蔡和森和萧子升是我特别欣赏的才子,前者如水外柔内刚,后者飘飘然一袭长衫。

或许小时候的这些影视人物形象奠定了现在的审美基础,我依然对外表“斯文败类”型的男孩子抱有强烈的好感。

不过再看时也有很多新的感触,比如填充了对板仓先生和孔校长的记忆缺失。

民国时期的文人学者最是让人佩服敬仰,无论在做人还是做学问方面,他们都是战火中闪耀的群星。

去年在电影院看《无问西东》时,被老师的一句“静坐听雨”感动到流泪;防空洞里的恐龙化石,沈光耀放在灶台上的搪瓷杯依然历历在目。

用再多的言语都无法形容那个时代他们对知识的憧憬和乱世中为了开创新世界的拳拳之心。

不夸张地说,他们在我眼里,是神。

剧中的女性角色也让我有了新的理解。

还是最欣赏向警予的果敢。

虽然她和一师的大部分学生是不同的阶级出身,但她和陶斯咏最大的不同在于她不会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怜悯人。

汤芗铭掌勺时要求征收十元学杂费,陶斯咏给毛泽东送去的银元被丢在地上,向警予却和蔡和森许下十年长工的约定。

或许和蔡的性格与家庭有关,但明显可以看出二人的区别。

关于刘俊卿,只能说家庭是育人的第一摇篮。

——在备考的日子里絮絮叨叨那么多没什么逻辑的话,只是希望自己亦能有如此赤诚之心。

虽然不知前路渺渺几何,但只望不负两年前的志向,盼笔耕不辍,镜像不慌。

 8 ) 一部有不足但我仍要力荐的电视剧

这是刚上高一时写的。

老师布置的一篇观后感,也是我第一次十分走心地写任务型观后感。

上小学时看的这部《恰同学少年》,但它给我留下的记忆,足以让我在近十年后回想起,也感慨万分。

以下是正文。

第一次在豆瓣发表影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在改革不断深化、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的电视剧产业也发展得如火中天,但是电视剧的质量与数量呈反比例之势愈加明显,扎堆的电视剧中精品少之又少,当然还是有的,《恰同学少年》就是其中之一。

《恰同学少年》是一部纪录写实、历史人物电视剧,该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表现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代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至今仍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该段引自度娘)照这个官方说法来看,《恰同学少年》应该是一部大多数学生不去看、就算看也是在学校号召——实为强迫——下去看的、说不定看不到一半就有人昏昏欲睡的电视剧。

然后,真相给了你一个耳光,打醒了你。

因为《恰同学少年》是一部足够优秀、也十分下饭的片子。

《恰同学少年》07年首播,我当时很喜欢看这个片子,当然现在也喜欢。

记得那是在夏天,有一晚突降暴雨,闪电噼里啪啦雷声轰隆轰隆,我守着电视机硬是把当天的几集看完了。

不过我那时八岁,喜欢看的是青年之间的懵懂爱情和君子友谊——我也只能看懂这了,我那时很喜欢陶斯咏,有相貌有学识有家世,标准白富美;现在来看,我最喜欢的就是向警予了,她的活泼明丽,她的文化底蕴,还有她表达自己的平等爱情观时的落落大方,蹲下身子为蔡和森擦鞋时丝毫不见大家小姐的平易近人……数不完的种种是她称为剧中一道灿烂的风景。

向警予是一个生在现代也明眸善睐、惹人瞩目的女子,她如此美好,所以获得了全剧中最完整的爱情。

《恰同学少年》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在各个鲜活的人物,其主题思想也值得研讨——“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老师应该怎样育人”。

按照传统观念,学生知识储量不如老师,学生的思想觉悟也不如老师,那么不应该只让学生看《恰同学少年》,老师也应该起个带头作用,工作之余女老师放弃一下购物美容肥皂剧,男老师放弃一下喝酒吃饭世界杯,静心来看一部由自己推荐给学生的电视剧,更何况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相必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本剧中一件事我印象深刻:因为代考一事萧决定以退学来挽回错误,毛也决心向学校坦白,承担责任,谈话被孔校长听到,本决定开除二人的孔校长改变了想法,因为“不管学生们进校前犯过什么错误,学校的任务正是要教其以后成为堂堂正正的君子,而不是拒之门外,这才是教育的作用所在!

”这要放现在,学校早就开始劝退该学生了。

教育,这和婆媳问题一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在当今世界,教育的质量决定了人才的数量,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各国都很重视教育。

在我看来,中国在人才方面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老一辈人才年纪大多到了退休的年纪,而后续人才数量有些不足。

有人说中国缺人才,我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人才也分很多种,我认为中国不缺人才,但中国缺技术型人才。

我刚经历过中考,虽说中考比不上高考的全民重视程度,但按照我某一个老师“中考决定你上的那所学校,学校决定你的大学,大学决定你的工作,工作决定你的一生,所以中考决定一生”的实为谬论的道理,中考还是很重要的。

为了这个重要的考试,学校紧张,老师紧张,家长紧张,学生想放松却也不得不紧张。

我的一位老师在学生提出某些问题时,经常会说中考不考,于是就不讲了,每次他这么做的时候我心里都会有浓重的悲哀,因为我们现在学习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而是为了得到高分,考上好的大学,以此来得到未来平稳的保障。

未来的生活平稳,却也平淡,大多数人的理想从未清晰过,他们套着光鲜亮丽的外壳,内心早已失去了激情和热血。

蛰伏十年的朴树在《平凡之路》中这样唱: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平凡不是错,但很多人都在对未来的迷茫和失去理想的惆怅中渐渐归于平庸,因为他们忘记了,平凡不等于平庸。

我身边的一位同学,他说别扯什么素质教育,现在学生上学,说白了就是为了钱,父母为什么让你去好好上学?

不就是为了将来工资领多点么;老师都说争气就是不让将来的生活水平低于现在的生活水平,还是为了钱啊;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你还能说什么?

我说不了什么,因为我无力反驳。

这又是一种悲哀。

现在的大多数人们认为孩子努力学习就会成才,是的,努力学习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他们认为的学习是什么?

是上学听课,是写作业写卷子!

不不不,学习不是这样的,学习可以很有趣的,听课是学习,读一本好书是学习,看一部好电影是学习,去海洋馆也是一种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种学习方式,生活中也有很多事可以称为学习:做一份新菜品,学一项自己不会的运动,干自己没有做过的家务,货比三家合理地买东西……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亦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学习不仅仅是坐在教室听老师讲。

至于老师和学校,也许他们知道教书育人的原本目的是什么,也许他们也知道传授知识不应局限于考试范围之内,也许他们也知道教学生的这些知识高考过后也许再无用处,也许他们也知道学生就算考上不错的大学出来后也会找不到工作,也许他们也知道以分数衡量人才是一种不太公正的做法,也许……这种种无奈的“也许”到底是为什么呢?

柴静在《看见》一书中曾写道,美国中学生的课本里有一篇文章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文章后有三道思考题:梭罗暗示谁应该对墨西哥战争负责任?

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一小部分人可以滥用政府而免受惩罚?

根据梭罗的观点,什么时候美国人将会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好的政府?

柴静紧接着讲述她大学生之经济课上背一二三四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人需要他们参与讨论。

她说:“年轻的时候,是对社会参与最有热情的阶段,可是我到做了记者,才去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政治和我有什么关系?

教育是用来干什么的?

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我想,有多少不做记者的人,他们什么时候才去想一想这些基本的问题呢?

《恰同学少年》里的老师们无不在身体力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相对于死气沉沉的教条知识,他们更注重教给学生做人之道:杨昌济教会学生“博采众长才能相互验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的道理;孔昭绶校长遇到学生犯错时不是以严惩为主而是想办法以更好的温和的方式教育学生;徐特立以简朴的作风从言行举止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在蔡和森被刘俊卿羞辱时,徐特立走过来旁若无人的吃起剩饭;那位戏份不多的外国老师鼓励英文口语不好的学生多说多练。

而剧中的学生们,他们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在学习中交流讨论共同进步,在他们看来,接受教育不是为了金钱富贵,而是为了实现他们社会理想——“用教育救中国”!

这是一批学识渊博品质优秀的教师,这是一批值得尊敬值得铭记的教师,他们深明教育真意,做到了真正的教书育人;他们思想先进开明,没有辜负三尺讲台承载的希望。

这是一群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年,这是一群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他们不负青春,激扬文字;他们风华正茂,指点江山;他们站在高高的山头,欢声笑语;他们向着天地间,热情高呼;他们奔跑在瓢泼大雨里,浑身热血。

也许现在的青年,也需要站在山之巅,遥远海之角,向着天之涯,振臂呼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9 ) 《恰同学少年》算是一部开创先河的剧

这种开创先河体现在两点上:第一次将革命历史题材以青春偶像剧的形式进行展现,而且取得了成功,这种方式影响到后来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最近的《觉醒年代》等一些列影视剧的制作。

其次,没有完全拘泥于真实的历史,而是采用类似《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方法,在大部分主要人物、背景和故事情节有历史依据的基础上,虚构了少部分人物,同时在人物关系和情节的细节做了相当程度的细化和扩充。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两点,《恰同学少年》提升了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吸引力。

从影视创作来说,这两点都是一种进步,正是因为有了两点,历史人物才从历史属性的形象,发展为兼有历史属性和文学属性的形象,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诸葛亮那些人一样。

 10 ) 有朱不近!谈谈反面教材刘俊卿

楼上诸位剖析得很透彻,我深有同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青年毛泽东的成才之路,我想应该是“良师益友好学校,勤学苦炼有胆识”。

这里谈谈反面教材刘俊卿,最初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差不多,都是贫苦的学生,也颇具才华,为何很快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

性格决定命运,贫困的家庭带给他极度自卑,他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有个体面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尊重。

我们不能因此就给他目光短浅,心无大志的评语。

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可能是数百年才出一位的,不能以伟人的标准来要求每个人。

刘俊卿的想法很实在,也很合理,当今社会,很多寒家子弟,家里砸锅卖铁供他们上大学,不也是为了改变家里贫苦的境况吗?

当每天要为柴米油盐发愁、生存都成问题时,最迫切的应该是如何活下去,而且能体面的活下去。

他如果沿着自己的道路,老老实实读书,以他的才华,虽不及毛、蔡等人,仍可名列前茅,完成学业后,当个小学教师,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至少生活不会太差,也是个体面的工作,能为国家、社会做些贡献。

如果说偷走萧家兄弟的文章,仅仅是出于嫉妒,希望自己名列三甲,尚属品行方面的小错,可以改正。

与赵一贞的相恋,赵父的强烈反对与轻视,彻底粉碎了他的人生计划,老天不会给他那么多时间了,他必须尽快改变目前的一切,尽快变得富有、体面与尊贵。

于是,人性的弱点逐渐发力,从嫉妒同学才华,亲近富家公子,假充富人子弟,追求体面的穿着等小坏,到逢迎上级、阿附权贵、逆时而行、出卖老师同学、充当黑恶势力走狗等大恶,最终落得父亲惨死、爱人自尽、众叛亲离、亡命天涯的下场。

刘俊卿的悲惨结局,可能让很多人联想到红颜祸水,如果他不认识赵一贞,可能不会如此下场。

我觉得,不能将错算到爱情的头上。

一对年轻男女,除尝爱情滋味,他们的爱无疑是纯洁、真诚的,对成为他们爱情信物的那本《少年维特之烦恼》,他们自始至终都珍爱无比,更印证了这一点。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个人认为,他因自卑而自闭,改变命运的想法不错,错在选择了以一己之力,以图对抗命运。

同学中家境贫苦的不在少数,孔校长招生时也提到就是要招穷人家的孩子,蔡和森更是一个典型。

相比之下,刘俊卿毕竟还能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有父亲和妹妹料理一切、挣钱供他读书,不用自己去擦皮鞋。

他不该因为家里穷,怕被人瞧不起,而假充富家子弟,只与真正的富家大少王子鹏交往。

身为富家公子的王子鹏,善良而懦弱,才能平庸,并不是坏人,于刘俊卿人品性格亦无助益,但其富家公子奢华的作派却深刻影响了刘俊卿,为其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埋下伏笔。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刘俊卿放下自卑的包袱,与毛、蔡等一众同学坦诚相见,成为好友,相信他们的人格魅力与高尚的品德,必将深刻影响他,如此,则他的一生,定会是另一种结局!

短短几年,刘俊卿的人生却如此充满戏剧性,让我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

而且之前从未听说此人,上网一查,果然不错。

剧本创作者可能为了更加突出伟人的光辉,专门虚构出此反面人物。

可笑的是,作者百密一疏,留下一处败笔,千年学府,拥有着众多名师的一师,居然也培养出了此等“人才”?

毛泽东连偏科这种事,都能立刻引起校长与诸位老师高度关注,与其谈心,使其适当改正。

刘俊卿,则自始至终从未受到诸位老师的关心,不论他做错了什么,老师与同学对他只有冷漠与敌视。

唯一一次对他进行的教育,是扔馒头事件后,校长没有单独与其谈心,私下对其进行批评和教育,而是大张旗鼓的在全校师生面前痛斥此等浪费粮食之做法。

凭良心说,人要脸,树要皮,何况是有着极度自卑的刘俊卿,此种做法,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更适得其反,让刘俊卿增加仇恨与敌视,促使其走向全校师生的对立面,最终踏上罪恶之路。

培养出他这样的学生,学校不应该担负责任吗?

一师的光辉形象必定因此蒙羞。

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PS:刚在网上搜索刘俊卿其人时,发现关注他的人还不少,有一些分析他的文章,写得很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短评

没想到当时最有好感的人物居然是钱枫演的

6分钟前
  • ʕ ᵔᴥᵔ ʔ
  • 推荐

红色偶像剧……

10分钟前
  • Cameron_Yan
  • 还行

传闻中帝王的成长之路

15分钟前
  • 南溟
  • 较差

热血小青年

18分钟前
  • 聂飞不远
  • 还行

记得可是有个朋友在里边什么角色嘿嘿

21分钟前
  • K酱要活在当下
  • 还行

只记得猪脚长得像刘易斯·汉密尔顿和剧情比较扯

25分钟前
  • 死骸
  • 较差

稍微看了点

29分钟前
  • Nore
  • 还行

大学时老师在课上放的,居然有热血沸腾感。喜欢上那个英雄辈出的乱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32分钟前
  • 圆圆的榛子
  • 力荐

很好,很励志,很青春,很热血

37分钟前
  • 杨谧
  • 力荐

过于理想化,完美化,精致化。。。哎,说破了就没意思了。

39分钟前
  • 木林森
  • 很差

烂片~

41分钟前
  • Alex
  • 较差

如果当初蔡和森没有死,那么现在的中国一定不一样。

42分钟前
  • 图拉图拉随夫姓
  • 较差

也是一种青春偶像剧,这样的偶像剧还是多点儿好;拍得不是很完美,很多地方不适合史实,但是毕竟不是纪录片,为了剧情做一些修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地方有上帝视角的感觉,还是剧中的道具,学校发出的通知,那个毛笔字真的写的太差了……总的来说气势好,完全演出了那个激情年代的书生意气

43分钟前
  • 寒塘鹤影
  • 推荐

小时候在中央1和湖南卫视断断续续看过。由于本作取材于伟人们的青年生活,并没有过多政治观点的直白输出,外加爱情线也有一定的篇幅,趣味性比起普通的主旋律题材还是强点。群戏很好,正派集团的三大主角,即所谓的「湘江三友」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写得各有意趣:对于毛泽东主要表现其超人的远见卓识与军事才华,蔡和森则和向警予负担了不少的爱情戏份(但历史上这两个人还是离婚了),萧子升则是温文尔雅的书生形象(和钱枫本人近年的形象可谓是大相径庭)。但虚构人物刘俊卿差点意思,其实这个人物本可以作为社会悲剧来描写以表现实行革命的必要性,但拍着拍着变成他个人的悲剧,简单地以他的爱慕虚荣来反衬主角团的大公无私,结局又让他翻然悔过以获取观众同情,格局一下子低出不少。他的爱人赵一贞应该是取自反抗封建婚姻的真实人物赵五贞。

45分钟前
  • Mr.Graceless
  • 还行

只看了一点

48分钟前
  • 十年期50401
  • 较差

那时候觉得谷智鑫很有发展前景啊,怎么现在看不到了呢

49分钟前
  • WallE
  • 还行

拍的一点激情都没有,还不如读原著呢

50分钟前
  • 五彻
  • 较差

🤢

52分钟前
  • 速度外正
  • 很差

很小时候陪着妈妈一起看的

57分钟前
  • 纤手剥新橙
  • 还行

经世致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0分钟前
  • 陆路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