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看这部片子是因为看见了包贝尔的名儿但是结果觉得还是包贝尔在此片中表现还是值得一提但是 整部影片结构稍显混乱 有很多故事情节 都不知所云比如白玉洁 的出现和那段和韩松的恋情 还有诸多这样的在本人看来很多余的东西 导演对一些东西做了过多的说明 反而显得拖拖拉拉 影片迟迟不进入主题 准确的 说 一部片子下来 我找不到主题在哪当然 作为少有的讲述殡葬师的故事的影片 这部电影人仍有亮点比如 王师傅对自己的妻子 的爱情小波对于白玉洁的爱慕 尤其是舅甥之间的情节 惹人感动这三颗星 一颗给包贝尔 一颗给情节中的温情 还有一颗给主创的努力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恐怖中带点喜剧,喜剧中又穿插着恐怖,一张一合的节奏,一张一弛的剧情。
殡仪这在中国人的眼中不是特别光鲜的工作,剧中小波的舅舅,因为一时的愧疚,用一生来弥补,甚至无暇顾及自己的爱情生活,也许是因为世代传下的殡仪工作,哪怕最后得了癌症,也不愿去顾及治疗,一心为自己的唯一亲人将来的生活安排着。
看到结尾确实忍不住流泪了,也许是因为小波舅舅的离别,也许是因为殡仪馆工作的人逐渐离开小波。
时间流逝,万物苍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生命如此短暂,当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珍惜现在。。。
過年前突然睇到<<臨終囧事>>有得放映, 離奇.新年就到, “大過年的”, 新精頭, 新年流流, 上一部叫臨終嘅, 貪好意頭咩....好鬼囧.....唔係要怪監制或老細, 但點解內地上映個陣爭唔到係影藝戲院同步上啊, 凈係放幾場都得掛? 幕後有人在囧途的制作人文雋監制, 葉偉民策劃, 資深港導錢江漢, 但在香港卻等到內地早落嗮畫了先有得上, 確是好悲哀…搞到嗰日2014年1月26號咁尷尬, 講殯儀館嘅, 應景得滯, 文生解畫為出DVD而放, 不敢期望多少少人看, 沒人肯出廣告費?? 誠意溫情小品嚟噶, 就住殯儀業講下人情世故啫, 何必慣性自我排斥, 驚死香港地無人看, 不肯俾多少少錢賣賣廣告......搵到詹瑞文先生, 馮淬帆老前輩, 靚女文詠珊小姐, 呢幾位係獅子山下加太平山頂點都有粉絲掛, 係文藝大報明報賣幾日廣告, 我真唔信無人去睇. 票房點都多過廣告費 (悲觀D咁講-樂觀嘅話多好多), 拍影藝老細心口, 請佢地分帳收少d, 放多幾場……宣傳可用驚嚇+搞笑包裝, 抓住呢兩樣嘢, 將馮老爺嘅惡相放大擺海報中間, 少少抄殭尸海報, 講乜盡量等D觀眾向類似殭尸上邊估, 佢地收得個喔, 馮生同錢生陳友生擺明同期紅噶.入到場先發覺係清新感人殯儀電影, 承接邱禮濤導演N年前拍嗰套陰陽路升棺發財, 小情小趣, 唔係”高大上”, 但唔算”矮窮銼”, 觀眾會明嘅, 唔會發爛渣.真有驚嚇同搞笑啊嘛, 一開場林子聰個段齊嗮.落嚟從包貝爾先生 (做過收5億嘅致青春入邊靚女觀音兵好友)做嘅男主身世, 過渡到利用佢初入行乜都唔知, 唔著跡與著跡之間加少少詭異成功地介紹唔少殯儀業通識, 驚艷地帶出絕世佳麗 (殯儀館見到自然有”絕世”呢個感覺).一單一單的葬禮好流暢, 劇情無散到, 將份溫情層層推進, 馮老爺夫妻情重, 詹生嘅病順暢咁帶觀者到情感嘅高潮, 埋定嘅”唔識笑”呢個伏筆迎刃而解, 情感得到升華釋放.中間穿插的驚嚇係生硬少少, 但符合一般對殯儀館嘅印象, 合理. 搞笑係馮老絕技, 收縮水經典傳頌至今, 前年扮”那些年”都笑死人啦, 由他主理幾得噶, 唔覺失敗.本土化類型嘅戲係港大收, 呢種唔夠本土變咗無膽係港上戲院, 但明係一堆港星拍噶嗎, 宣傳側重佢地得唔得.今次無奈, 希望下次咁上下嘅戲都請班大哥大佬爭到香港正式上啦!!!
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是泰囧之类的搞笑片。
看了开头,原来是恐怖片;到了中间,变成了爱情片;到了最后,就是剧情片。
电影虽然是由几个破碎的故事组成,却仍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就是一个入殓师的成长。
从少时被雷击失去笑的能力,母亲去世离开乡土,到初入殡仪馆莽撞的少年,爱情尚未开始就结束,阴差阳错恢复笑的能力,到最后送走舅舅。
一个入殓师经历了生离死别,才能真正成长。
小白的故事过于牵强,让人一开始都以为这是美好的姻缘,这个故事结束得太早,也行是映射着大部分入殓师都很难碰到佳人。
总的来说,电影的主题还是充满着正能量的,正如牛小波舅舅反复告诉牛小波的那句话,“当送走一个亲人和朋友的时候,不要哭,因为如果逝者有灵的话,心里会太过牵挂,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留。
” ,让活着的人不再悲伤,就是入殓师工作的意义。
这是一部赚了我很多眼泪的鼻子,虽然其中不乏有些黑色幽默,但总是有那么些的笑中有泪的故事。
尤其是包贝尔念的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虽说时常听,但总觉得还是很远。
看到这一段,有时候想想,生活中真的应该对老人,对家长好一点,不然的话,遗憾和后悔的将是我们自己。
最让我感动的是故事里的舅舅,他真的是个很好的人,这个世上最温暖的是亲人的抱抱,多好的一句话呀。
“去世了,不论用多动听的语言来包装它,其实它也只是离开了,人活着的时候,靠着记忆和回忆活着,人离开的以后,其实活着的人也是靠着记忆和回忆,就当他们出国了,只是他们去的是天国。
说实话,现在有心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生活的压力和各种灯红酒绿的诱惑已经使得我们的心被蒙尘了。
而现在的电影也已经很少能够让我们有看完后直达内心的感受了,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各种的暴力,各种亲人之间的不信任和对老人的不孝顺。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过反醒和洗涤了。
希望有时间的人们可以来看看这部片子,想想自己的生活,看看生死的影响。
活着要笑,死了,活着的人也要笑,不然死去的人都不知道该不该离开。
呵呵,最后想说的,尽量的随心所遇,随遇而安,尽量减少遗憾,去做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还有就是活着的时候多笑笑,不然要不像小波一样想笑没的笑,要不就是死了以后笑的话会很恐怖的,呵呵
片子开始,我以为又是些下三滥的片子,但看下去,却慢慢有了些感动。
故事结构稍嫌单薄和粗糙了点,如果,对生与死再诠释得深入些,或者会获得更高的评价。
临终囧事,其实哪只临终呢,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囧剧、荒诞剧。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生,绝大多数人也不能决定自己的死。
而其间更多许许多多无法预知的意外。
想起不久前,有朋友说我脑子笨,做事拐来拐去最终都不知道做出了什么,他生怕我笨得不能理解他的话,于是在纸上画了一道直线,告诉我:聪明的人做事是这样的,直达目标。
然后又画了一道弯弯弯曲曲的弧线,首尾连着直线的两个端点,说:普通人做事有时会走点弯路,而你——他在纸上画了一团乱七八糟的杂乱线团。
我笑了,对他说:假如这线的两头代表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那聪明的人出生就直接去送死了。
而我,虽然也会到达那终点,但沿途要看很多东西。
我是为了看东西而来的,不是为了送死而来的。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这突如其来的生命,但可以决定自己眼中的风景吧
文 / 赤叶青枫近几年,“囧”字当道,横扫影坛,先后有《人在囧途》、《泰囧》等喜剧口碑片问世。
由金牌监制文隽携手叶伟民策划、钱江汉导演的这部《临终囧事》便是要将“囧”进行到底。
包贝尔、詹瑞文、文咏珊、杨恭如、冯淬帆、莫小棋、景岗山、林子聪等两岸三地明星加盟,纷纷变装,带观众感受了一番“惊悚喜剧”。
顾名思义,“临终”二字透露了影片的故事发生地点——一座五星级殡仪馆。
这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尝试,影片主人公牛小波出生在一个棺材世家,小时候一场荒诞的事故使他永远失去“笑容”,长大后努力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却还是不得不进了殡仪馆工作,成为《入殓师》那样的殡仪师,一群人在殡仪馆里发生了一系列奇闻囧事,融合了黑色幽默、惊悚、喜剧等诸多元素……文隽继《人在囧途》之后,特意找来《致青春》的包贝尔和“香港喜剧之王”詹瑞文搭档,打造全新囧事系列,颇有叫板徐峥+王宝强“前”囧组合的意味。
而包贝尔、詹瑞文的“欢喜囧男两人组”也毫不逊色,戏里极尽搞怪之能事。
一向幽默搞怪的包贝尔饰演殡仪师这个特殊职业,虽仍是小人物,更添神秘色彩,把他“终将逝去的青春”献给逝者,詹瑞文则饰演他的舅舅,二人共同经历仿若《博物馆奇幻夜》一般的各种喜感惊悚经验,并对人生、爱情与生命一路感悟。
有两大活宝男“囧”当道,女演员也不输阵。
香港清新女星文咏珊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另一面,饰演包贝尔的同事——殡仪馆化妆师。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塑造过不少经典古装女神角色的“最美亚姐”杨恭如,颠覆以往光鲜亮丽的形象,素颜扮老出演童年牛小波的单身母亲,几场携子求医、生离死别的戏都用极具张力的表演在举手投足间尽显感人慈母爱,使影片在母亲节期间上映更加衬景。
杨恭如虽在本片中戏份不多,却恰似范冰冰在《泰囧》里的惊艳客串一样,可谓大“彩蛋”之一。
此外,还有性感女星莫小棋在片中和景岗山饰演一对苦命鸳鸯。
其实,内地惊悚片虽然不属于稀缺片种了,但“惊悚喜剧”还是显得独树一帜,但是能不能抓住观众眼球仍然是一大考验。
《临终囧事》是监制文隽想开辟的一条电影新思路,他借鉴过去经典港产片惊悚喜剧的风格,非常注重对整体氛围的掌控,以这样另类的题材又是喜剧加惊悚混搭,为内地观众打造全新的类型片种,或将开辟“惊悚喜剧”打造成华语影坛一种全新喜剧惊悚搞笑B级片。
殡仪馆就是每一个人的“人生终点站”,但这并非设定影片的冷感基调,相反,《临终囧事》没有过多地将悲情和伤痛的情绪加入到影片中,于黑色幽默和惊悚悬疑的背景之下,渲染出殡仪馆里阴森恐怖的剧情效果,又在这期间让主角们经历深藏冷艳外表之下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小人物演绎大精彩。
于是在《绣花鞋》原班幕后班底的烘托下,笑果、惊吓全都有了保证,在又惊又喜的氛围里给观众讲述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临终故事,用平视的视角去温情探讨对死亡的态度。
童年永远失去“笑容”的牛小波,在这座神秘的五星级殡仪馆里,到底最终有没有学会了“笑”呢?
《临终囧事》最后,会给你我答案。
而惊悚也好,喜剧也罢,说到底,都是五味杂陈的的人生百态。
是的,不可怕,你看了这部电影就能感受到。
影片最后牛小波沐浴在舅舅被风吹散的骨灰中的时候,那种释然也正是以一种留存。
就像日本的那部《入殓师》,《临终囧事》也把视角聚焦在了一个特殊行业群体,那就是殡仪师。
故事的主角牛小波出生在一个殡仪世家,戏剧化的是,一个阴差阳错的荒诞意外,让他变得不再会笑,这对他家族从事的行业来说无疑是个讽刺。
影片把这种带有讽刺性起因贯穿始终。
当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尽管再不愿意,也会开始接触“死亡”,亲人的,朋友的,自己的,爱人的。
最后,一切的。
但所有人与死亡的距离还是遥远的,是隔空相望的,从来也不会有人像殡仪馆中的这群人——葬礼司仪、羽化员、入殓师……一样,离死亡如此之近,近到无时无刻都在与死亡对视。
所以我们以为,他们比我们更能理解死亡。
但事实是,当牛小波从山村的棺材铺走进都市里富丽堂皇的殡仪馆时,他和我们一样,对死亡的认识是空白的。
于是,镜头在充满恐怖氛围的殡仪馆中追随着他的背影,用一场场尴尬的玩笑,让观众和人物一起,了解死亡的真正“内幕”。
突然,就被吓了一跳。
无厘头的喜剧氛围在牛小波走进殡仪馆之后,迅速切换到惊悚与恐怖的环境中,在殡仪馆这个死亡的中转站里,仿佛隐藏着无数个等待择人而噬的厉鬼,脉脉温情随着镜头的冷色调让人竖起了汗毛,音乐也渐渐笼罩了惊恐,一闪而过的人影,嘎嘎作响的厕门,手与锤子,突然跳出的黑猫……埋身座椅里的自己,也像牛小波一样,几次都吓晕了过去。
吓尿了算谁的?
然而急转直下的风格转换并没有降低观看的兴趣度,看似荒诞的故事,在喜剧和惊悚中来回切换翻转,忽惊忽喜,偶尔还卖弄一下温情,面对死亡却没有死亡,爱情却在一次次缝补烧毁与悲戚中滋生。
戴着口罩的少女白玉洁成了牛小波的梦中情人,她身上有他母亲的影子,这是很多男人择偶的潜在条件。
失去笑的技能虽然会使人痛苦,但更可怕的还是失去笑的能力,前者是被雷击中神经受损,后者则是陷入绝望再无振奋之情,这是不会发笑的牛小波最无奈的事情,情绪的表达不能完整让他的爱情也步履维艰,白玉洁有自己的爱情线,牵在一个与观众素未谋面的人手中。
白玉洁也是在“那个人”死了之后,才明白自己的爱情吧,谁说离死亡过近就会懂得死亡,谁说见过越多死亡就会淡漠无情,就像滴血的心最怕受伤一样,正是见过太多,离的太近,才越是敬畏越是恐惧。
白玉洁得到爱情,而牛小波再次恢复笑的机能,惊悚又回归喜剧的温情,像人生的无数翻转。
影片的最后,詹瑞文饰演的舅舅,冯淬帆饰演的老王,文咏珊饰演的白玉洁,俱都各自找到人生的归宿,而牛小波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在母亲的墓前,他对着舅舅录下的视频,一点点找到死亡的内幕,那是关于爱的一种表达,是的,即使是生离死别,也有巨大强烈的爱在里面。
观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很独特,影片开头是典型的恐怖片模式,而进入到故事主线,偶有恐怖的镜头闪现,浓浓的亲情开始直击人心,看到最后之时,已经让人忘了前面的梦魇景象,只剩下对亲情这种最无私之爱的感慨。
导演能把殡仪师这个绝大多数人并不熟悉甚至忌讳去碰的职业,拍得让人心生感悟,可称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部诚意之作。
在我观来,影片的一个主题是“面对”,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但这世界绝大多人都无法真正的面对,无论是自己的死亡还是亲人的去世,就如我们平常连说“死”这个字也充满着避讳,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有驾鹤西归等各种委婉的说法,这也是影片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通过一个好的剧情去让观众面对这些,詹瑞文所演的舅舅这个角色很出彩,吃了一辈子“死人饭”的他最懂得如何面对死亡,他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了一个“无尽版”的爱,因为一直在追一部美剧《生活向前冲》,其中关于如何面对亲人死亡的角度,与本片有着同样的观感,因为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延续。
而从电影里我看到的另一个词是“沟通”,殡仪师是联系逝者与生者的一座桥,一个好的殡仪师懂得如何让逝者得到身后的荣光,中国人讲究如果逝者地下有灵也会感谢你的说法,而对于生者,殡仪师能引发追思和活着之美好的感念,联系逝者与生者的纽带是情,殡仪师是这份情的沟通者,詹瑞文在去世之前与包贝尔的交流,还有那最后一封信,就是他在完成自己独特的葬礼,他做了自己的沟通者,用乐观的态度把悲伤转化为生者心底的微笑,影片因此而触动了人们心底的东西。
影片类型定位在惊悚喜剧,难点在于如何把惊悚和喜剧很好的结合起来,太惊悚则远离主题,太喜剧又会淡化主题。
本片中主人公从殡仪馆杂工做起,遇到了种种“囧事”,发生在殡仪馆的人间奇事这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景岗山的假葬礼以奇出彩、冯淬帆的守妻以情动人,唯一让我有些纠结的就是文咏珊所演的貌似女主角与男主角包贝尔只有那么一丁丁点的小暧昧,不给屌丝任何逆袭的机会,实在不符合目前流行的银幕爱情风格,如果电影如人在囧途一样拍了续集,一定要给包贝尔安排一个范冰冰,或者俺心目中的新女神杨颖。
算是国内比较不错的片子了 值得鼓励
只有最后十分钟好看
我冲着包贝尔去看的,但这页太。。。到底是恐怖片还是喜剧片啊?!包贝尔只适合演喜剧片。。。不想看下去了
开始很像恐怖片,后来渐入主题,非常温情,但是这样一个题材肯定没有什么市场啊。外甥都像舅舅的对吧?
我真觉得这片不错。挺温情的,果然是恐怖还喜剧。
是一个好故事,有时无情也许是对别人最大的善意
国产喜剧总是像一个拿着鸡毛的人努力的挠你的脚底板。
恐怖的搞笑片我看过惊声尖笑 温情的恐怖片感觉不怎么样
有几个故事挺温情的,就是太多风格了,有点杂乱。
包贝尔有点意思啊
包贝尔你要干嘛。。。。。
。。。边看这个 外面边在打雷。。 一闪一闪的 真心应电影。。。。
想法挺好,没拍好。。。
为殡仪馆的工作正名,值得鼓励。
剪辑赞,机位赞
哎呀,看了半天,不知道是恐怖片还是喜剧片还是煽情片。。。。
没意思
影片虽是烂片,但是结尾的部分非常感人。
挺感动的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