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一开始,黑白的画面搭配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 不断切换的慢镜头配合着这个小快板(虽说是快板 其实更像行板 据说贝多芬曾犹疑过,是否把Allegretto标为Andante),这组有点意识流味道的影画非常毒人 当时就有种一口气看完的冲动,没想到后面的画面都极具匠心,精致非凡,寓意颇深,值得推荐!
我又没出息的哭了从Roy最后一次给Alexandra讲故事那场戏开始,我跟着他俩哭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Alexandra: Roy, why are you killing everybody? Why you make everybody die?Roy: It's my story.Alexandra: It's also mine.It's also mine, 这句话真让我揪心——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悲欢,不仅仅只属于我们自己,如果分享,就不会孤独罗曼罗兰说:只要还有一双忠实的眼睛陪我流泪,就值得我为生命受苦
从门缝里带着一小块镜子 反射回来的阳光,让你 想起那些愤怒的人拉走了你的马 你的父亲浑身是血 进入你迟迟不肯醒来的梦中 他躲在一个男人终于感到麻木的 双膝里面,是什么让亚历山大 倒掉了最后的水。
就像 他感觉到你永远 抓不住他的大脚趾那样 “I fell!
”你只能找到 一个父亲有缝隙的门牙 就像抓紧时间在坚固的冰上 舔舐那么有限的几滴 秘密装在你不可能够着的高处 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悲哀 如果有一天你看见几个人准备 一起杀死故事里的某个人 那时他们在无人的荒岛上 骑着大象穿越海洋 那时或许你已经找到了那只 美洲蝶。
当母亲“wake up、wake up!!! ” 疯狂地捏死去儿子的脚,打他的脸 你或许会感到太吃惊 你在何处,他们又去了哪里?
—— “googly, googly,googly, be gone……” 用装在瓶子里的假牙一只只把 蝴蝶运走,而这里 猴子最后也死在了路上 它闹不懂人的悲哀为何会这样 “Don't let him die, please, let him live.Get up.Roy,get up and fighting. Why are you killing everybody?
” 但使你哭泣的不是这个,“He just want to go to his daughter.” 所以他们必须死,最后必须要 这个吗?
因为死尽管让人紧张 却是抚慰着最后一个微笑的主人 “我恨自己,我恨这里,我恨一切 恨自己爱和没有爱过一样!
” 他把自己和着悲哀一起沉了下去 随着耳朵涌满许多水的回声 他再也听不到你的叫喊 也可以说你一直在哭泣 就那么一句句磕磕巴巴哽咽的请求 我再也不需要你们的一盏油灯 哦,如果……如果从一开始 就在你们的故事里面落下 我只想到那么有限的一次 走进属于我自己一个人的房间 那也就是最后看到的两组黑白 孩子们带着空白似的笑容 在两块枕木上面,在生与死之间 只因为他们刚刚长出的翅膀 现在正好是彩色的
你可没有坠入深渊,只是短暂地跌倒了一下,会有人拉你起来的。
一个不太爱看电影的朋友推荐了这部电影,于是挑了一个无事的早晨,和阳光一起格外认真地看完了《坠入》。
影片结束时刚想说这个翻译好像并不太合适,就在打下“坠入”这两个字的时候看到了系统自动跟上的“情网”和“深渊”,便觉得这个名字也是不错的。
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坠入”一词对这部电影来说过于绝望,好像从高处落下来,承受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几秒失重感,掉进什么很不好的地方,便默默打下了开头的那句话。
《坠入》就像那块从教堂里偷出来的面包片,看似平淡而无足轻重,但却充满了救赎的希望。
Are you trying to save my soul?电影的拍摄踏足25个国家,非常值得一提的便是电影画面的美学。
富有年代感的洛杉矶搭配上异域风情,简直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
红到失真的鲜血,橘色的无垠沙漠,宝蓝色的墙体,如此有视觉侵略性的色彩合在一起反倒不落俗套,再加上如同艾舍尔版画中迷宫般的建筑,整齐划一构图完美。
惊艳,而百看不厌。
叙事方面,可以说,影片被分为了两部分:Alexsandria视角下的现实世界和Roy讲述的故事世界。
现实部分的叙事局限在洛杉矶的一角,观众随着Alexsandria穿梭在单一的几个病房和一条街道;几乎每个角色的情绪都是克制的,大人们总是话中有话,含糊不明。
但每当进入了Roy讲述的故事中,则与之相反地充斥着不断变化的风景、高饱和度的色彩和十足的情绪表达。
在强烈的对比下,在两个世界都始终如一的大约只有Alexsandria,总是一样甜美的笑脸和十足的活力,正是这样的她,在介入故事世界时,模糊了现实与其之间的边界。
讲到现实和故事世界之间的关联,便是影片的精妙之处了。
前半部分的故事线十分松散,有些不知所以、平平淡淡。
现实中发生在Roy身上的故事就像他的心一样支离破碎,只能从来访者的只言片语中听个大概,Alexsandria的身份和家庭也是不清不楚的,如此便足以看出,这些都不重要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既是过去的事情那就让它们过去吧,活下去才是重要的。
Roy讲的故事则听着稀奇古怪,影片过半观众才能意识到这就是他的内心世界。
Roy的求死不得和Alexsandria的失而复得触发了剧情的高潮。
随着Alexsandria的the fall来临,随着一系列怪诞的玩偶代替了伤口和手术,影片进入了我最喜欢的部分。
我可太喜欢接下来的镜头转换了,喜欢Roy拿起酒瓶喝了一口酒而蒙面侠放下了酒瓶,喜欢侧着头躺在病床上的Alexsandria让Roy举起了双手而蒙面侠紧接着起身离开了水面。
Alexsandria出现在故事里的时候打开了现实和故事世界之间的隔阂,也踏入了Roy的精神世界,象征着二人之间牵绊的建立。
你的故事不止是你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
一场对故事人物生死的拉锯战,亦是一次Alexsandria帮助之下Roy的自我救赎,道尽了朋友之间的“在乎”,就好像在说,你的确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死,但你不打算试着考虑一下我很在乎你吗?
这就是牵绊,Alexsandria因为一个朋友去看了好多电影,那是不是可以合理推测那个朋友也因为她好好活着、演了很多电影呢,我想一定是这样的。
就像你们见面时Roy说的,你的名字是随Alexander the Great起的,是世界上最英勇的战士,你就是Roy的战士呀小姑娘。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看坠入,这片子差一点就能进入我的最爱榜单,但是它实在太美太美,美的看多了会审美疲劳。
这片子让我认识了很多人,首先是lee pace,太美了,美得让人不能移开目光,但当我查他的履历时,赫然出现了《soldier’s girl》!
这部除了“女”主没给我留下太大印象的电视电影,原来他就是那高大甜美的女主(误!
)这种后知后觉发现真相的心情真是百般纠结,只差以头垦地了,当时我甚至没怀疑过女主的性别。
于是对佩佩这张脸更加膜拜,为什么一个一米九的男人会有一张如此精巧的脸?
在这张脸上想做性别的转换,唯一需要动的就是眉毛。。。
还有tarsem,这个广告导演起家的印度男人把三哥骨子里那种对色彩的执着发挥到了极致,去官网看了他导的广告和mv,整个一个视觉风暴和慢镜洗礼,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提到tarsem不能不说石冈瑛子,也是从这部片子开始了解这位大师级人物,相比惊情四百年,她和tarsem合作的两部片子在造型上显然更出位,我猜这来自于导演的给予的自由度,或者说个性相投。
坠入的造型和服装,绝对是馆藏级别的精美。
再说回电影,如果这只是一部美的不行的片子,当然不会获得如此高的评分。
我印象中,这是唯一一部促使我对替身演员产生敬意的影片,结尾处的黑白片段剪辑一下子把人拉回现实,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为仅仅一个无声的镜头失去健全的人生,只有当这些镜头被拼接到一起,才足见力度。。。
所以当小姑娘不停地说thank you,thank you时,留下的泪绝不只是为roy这一个人物。
还有对于移民的歧视,或者说种族歧视更恰当。
小胖妞一家人工作勤恳。
但人们对待他们如贱民,甚至roy第一次见小孩都在问她是不是偷了东西。
讽刺的是,后来我们知道,他们被偷了马,被烧了房子,甚至被杀害。
片子的小细节也十分讨巧,比如那句咒语:googly googly googly go away。
GOOGLY乃是影片制作公司的名字,这个公司基本就是tarsem的专用。
还有片子中间有一段,一行人出现在各国名胜,每一处停留连一秒都不到,短短数十秒的一段,摄制组竟然亲赴了每一个地方拍摄。。。
于是我想,不会把演员也接了去吧毕竟是远景,结果片尾的staff表里,某一个地名下,出现了“lee pace’s driver"字样。。。
洋洋洒洒写了这些,星星眼的希望lee能多接好戏,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个魔性美男!
Caution!
本影评为全剧透!!
强烈建议观影后再来品评!!!
先来一句话剧透: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温柔俊美的特技替身屌丝演员蜀黍,拍戏意外受伤腿部致残受挫,还被高帅富电影明星抢走了白不富拜金美女友后轻生,用讲惊奇冒险故事的手段引诱超萌五岁家庭经历暴民骚乱没了爸爸逃离罗马尼亚后工作在美帝橙子园的小萝莉去偷药用用于自杀,结果却被小萝莉疗救了心灵的故事(请试着像华少主持《中国好声音》开场白那样读一遍)。
帧帧如画的《坠入》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Alexandria(小女孩)的“醇厚”演技、Roy(男主)的帅气出演,以及精巧的剧本编排,童话——隐喻——现实从始至终美妙的呼应与互动,个人认为比其优秀的镜头更值得称道。
大家对《坠入》画面的称赞已经很多了,所以我想多谈谈关于剧情编排等方面。
开篇营救Roy的配乐和黑白画面就给我一个预兆:这必是一部很有风格和味道的电影。
作为电影主体的那个侠盗团队向邪恶总督复仇的故事,起初是由Roy基于自己参与拍摄并受伤的电影设计的,而这部电影就是《坠入》末尾Roy和小女孩一起看的那部,片中脚上中了一箭的演员,爱抚弄眉毛的Indian人和蒙面“佐罗”等都印证了这一观点。
所有我们在《坠入》里所看见的奇幻画面,都是小女孩根据Roy的讲述在脑中剧场里的演绎。
当然小女孩从开始就跟Roy充分互动,所以才会有忽然变了声的亚历山大大帝侍从、出现在海边的大象(Roy从小女孩的小铁盒里看见过她橙子园里的印度朋友送的大象玩具)、从西班牙人变成法国人的邪恶总督、憋着尿跟Roy“表白”的公主等等桥段,而这些还仅仅是小女孩轻量级地影响着Roy的叙事,再后来,从处刑场小女孩从达尔文的包里钻出来起,小女孩才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的推进中,并以自己的意愿改变着故事的走向,从而到高潮部分,能左右侠盗与邪恶总督决斗的结局,完成对Roy心灵的救赎。
电影的名称可谓一语多关。
The “Fall”指现实中的跌倒摔落,也指意志上的挫折放弃。
是Roy拍特技时从铁道桥上fall入河中,是小女孩Alexandria摘橙子时从树上fall下,也是她第三次为Roy偷药时从架子上fall下,更是Roy之后重拾生活的信心,在此后多部电影里勇敢的fall下。
蒙面侠盗之所以从蝴蝶海礁上岸要坐大象(那段大象发出的声音好像是鲸鱼的声音?
)的原因,我觉得不是表面上Roy投影的蒙面侠盗说的不会游泳这个理由,而是由于现实中Roy就是拍一幕从铁路桥上跳入河中的特技受得伤,他不“会”游泳的原因是因为他现在惧怕水。
再联想到电影结尾,Roy又重现拍起了电影,而且做了真正的演员(也有可能只是龙套角色,主要还是特技演员),其中就有跳水的镜头,这也意味着Roy真正挥别了过去,在肉体和心灵上都重新站了起来。
演的是fall入水中,但是已经stand up了!
《坠入》中的细节实在太精致了!
关于Roy的爱情,《坠入》中有两条线,一段是跟现实中的女友,片中没有给出姓名,另一个是故事中假想的Princess Evenly,而现实中的Nurse&Sister Evenly跟Roy没有爱情关系。
《坠入》里说明Roy是为了取悦他的女友,才去当那个从铁路桥跳入河里的特技演员,而且片中也通过Roy之口告诉我们那是他第一次做特技。
结果演戏出了意外,Roy脊椎受伤,而女友则离他而去,更甚得是,她为了名利跟Roy所替身的那个明星演员好上了。
另一边,Roy在故事里的新罗曼史是这样安排的:对于小女孩一心想撮合给Roy的修女Evelyn,小女孩知道Evelyn的“一切”,眼睛的颜色,最喜欢的食物,最喜欢的书籍,但小女孩对Roy还知之甚少。
故事假想Princess Evelyn和蒙面侠盗陷入爱情时,公主说自己被囚禁于金色的笼子里(我觉得是暗指Evelyn修女的身份,她侍奉的是上帝),他的爱对她来说是解放。
而随后,Roy悲哀地假设,跟他的前女友一样,Evelyn也成了Odious(指代现实中的那个电影明星)的未婚妻,于是他决定杀了她(即片中所说“世界真是奇妙,前一天爱得死心塌地,第二天就想把对方千刀万剐”)。
Roy此时是被前女友伤透了心,不敢爱,也不信爱。
结果Evelyn胸前的心形挂坠挡住了子弹,即现实中Roy前女友出镜时一直在把玩的那个挂坠,从后面小女孩翻看Roy皮夹里的相片那段可推测,这个挂坠应该是Roy送的(说明这位Roy的前女友心里还挂念着他?
)。
送给前女友的挂坠在故事里又救了一个背叛他的女人的命,说明Roy心中仍有旧情,所以不忍。
炸弹专家打开挂坠,编造出一段父亲给女儿的一段寄语:“永远不要为了名、利、权力或者安全而嫁人,要顺从自己的内心”,这明显是Roy对前女友的希冀,也是Roy对前女友拜金逐利的愤懑表达。
Evenly说“这个挂坠我从未能打开,别人也不能,而你是第一个”(瞬间脑补《大话西游》紫霞&至尊宝了有没有?!
但就因为这句话Roy就认为她就是他的真爱了?
)。
然后Roy吃的吗啡药效发作。
这里有个细节,即小女孩帮Roy从病友哪里偷来的棕色瓶子里的吗啡药片其实只是糖片,而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小女孩第一次偷来的那三粒透明瓶子里装的药片,当然也就无法至死,电影里特意给了药瓶几个镜头。
药物发挥作用后Roy开始头晕目眩,所以才会有故事里结婚典礼上那些旋转着的舞者们。
接着Roy潜意识里恐惧死亡的人性本能翻腾起来,所以才有了交换戒指那段逻辑混乱的对白,而也就因为Roy这段“临终”告白,让小女孩懵懵懂懂地了解到Roy有向死之心,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小女孩不能完全理解现实中的死亡,只是单纯地希望Roy“不要睡过去”,把故事讲完,以及不希望故事中她喜欢的角色不要死掉。
但我认为,目睹过父亲的死亡、背井离乡,又待在医院——一个死人见怪不怪的地方很长时间,还有那个被毒蛇咬死的小男孩的情节铺垫,小女孩对死亡应该是有一定认识的,所以她误以为Roy死了的时候会想起那个小男孩癫狂的母亲的话语:“Wake up! Wake up!否则他们会把剁掉你!
砍开你!
”(我不知道为什么死了会被砍碎?
教会医院的尸体会被用来做解剖实验?
)。
Roy已经开始呓语,而婚礼则以蒙面侠盗被黑色恶兵击晕而中断。
此时的配乐应该是“Googly,googly,googly,Amen”。
小女孩是不懂基督教的,所以结尾的词用得是begone和go away,而Roy自然是懂基督教的,也就用了Amen做结尾。
最后不愿Roy死去(故事里拯救蒙面侠盗与现实中拯救Roy在《坠入》中的意义是一样的)的小女孩主动进入故事中,从达尔文的袋子里钻出来拯救Roy,也是第一次正式管蒙面侠盗叫Daddy,在现实中将父亲的形象投影给了Roy。
后来,小女孩发现Evenly跟一名医生“偷腥”(电影里没说,但依稀从背景声判断,两人在ML。
小女孩可能不懂,但也许觉得“肮脏”?
),至此她也就对Evenly没了好感,也就不奢望Evenly能去拯救Roy,也不希望故事里再有Princess Evenly的身影,从而小女孩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拯救Roy,亦即第三次偷药。
在故事的结局部分,Princess Evenly对Odious已经开始“假戏真做”了,如蒙面侠盗所说“你对她们掏心掏肺,但她们只想要你的钱,总有一天,她们会为了更富有的人离你远去”。
最后Princess Evenly见Odious大势已去,改口狡辩说“都是对蒙面侠盗对她是否是真爱的测试”,结果Roy终于放下了故事里的Princess,现实中的前女友,挥别了过去,也“顺应了自己的心”。
豆瓣上已经有几篇相当优秀的影评,请允许我推荐两篇:1、@Philoco 《八卦一下外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332637/正如这篇影评所说,我初看《坠入》的时候也以为其中那些奇异的场景是电脑制作起来的,原来是导演带着制作小组走访世界各地历时四年的心血所得啊!
该影评了涵盖了大多数电影中那些美丽场景的出处。
2、@P-nutButterFry 《错位》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75010/这篇影评对小女孩如何将Roy故事中的人物一一投影到自己身边的熟人身上分析得相当到位。
请允许我摘抄其中解释的最妙的一段,其中括号内的内容我的辅助说明:Alexandria将Roy故事中的人物和自己身边的人一一对应。
Roy说的是印第安人,而Alexandria却把他对应在自己的印度人朋友身上(印度人和印第安人的英语都是Indian);奴隶Otta是那个让她舔冰块的黑人;后来Mystic的段落更为奇特,Roy并没有说他是怎么失去了力量,但是在Alexandra的想象中,是因为牙齿掉了出来(小萝莉喂男主圣餐【据我了解这种被称为圣餐的无酵饼指代耶稣的肉体】,就是小女孩完全不懂什么叫“拯救灵魂”的那段,小女孩问Roy那个老头为什么带假牙,Roy回答她说“那是那个老头保存力量的方法,他的灵魂在假牙里”);最后Mystic死时嘴里还有小鸟飞出来,很多人不理解,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错位,Roy在故事开始时说Mystic怨恨Odious是因为他破坏了大自然,还说小鸟在他肚子里比较安全,意指Odious吃了所有的鸟,但是Alexandria听不懂这个讽刺,以为Roy说的是Mystic把小鸟藏在肚子里保护起来了,所以最后她的想象中就出现小鸟从Mystic身体里飞出来的场景;蒙面的黑色恶兵(邪恶总督的侍卫和打手)的形象是Alexandria调皮乱跑时看到的全身穿着铁皮服(防护服)的X光操作员;当然还有后面Evelyn(就是那个带着折扇遮面、身着浓郁中国风的公主。
小女孩没了爸爸,想把Roy当爸爸的同时,还想撮合Roy和她喜欢的美貌修女Evelyn。
当然不懂基督教的小女孩不知道作为sister不能结婚【修女也嫁给了上帝】,电影里也有提及,就是小女孩憋着尿继续听故事那段,公主说“我已经把我的一切奉献给了主”),Odious的形象都是建立在小姑娘个人的人际关系之上的。
直至最后,Alexandria忍不住自己介入了这个故事,这也让整个故事的扭转显得不再突兀,因为Roy说It's my story后Alexandria强硬的一句Mine too,让人(包括Roy)明白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注定是Alexandria的故事结局。
以下是我自己对《坠入》隐喻的一些理解,当然可能有很多过度引申和无端揣度的成分,希望不当之处也能博君一笑。
名为“美国异族”的稀有蝴蝶隐射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看待“外来人”的问题。
美帝即是故事里的邪恶总督Odious(Odious英语就是可憎的意思。
开始说是西班牙人,后来Roy又给改成法国人了),现实中是那个抢了男主女友的高帅富电影明星。
再来想想五侠的身份分配 :1、蒙面侠盗:标准的“美国人”男主Roy,就是欧洲裔且非头几代移民的,美帝的主流与主导,所以同样的,在五侠队伍里是领袖的存在;2、起义逃出的黑奴Otta Benga:美帝最早的黑人就是从非洲被贩卖到新大陆的黑奴们。
隐射美帝的奴役(本人比较仇美,美国一概用美帝代替);3、印第安&印度人:我猜测导演这里是有意为之,本来两者的英语都是Indian,在Roy编造的冒险故事里是个印度人,现实拍摄的那部电影里是一个印第安人(这是小女孩对Indian这个词的混淆造成的)。
这一方面涉及了导演自己印度裔的身份,往大了说可以代表亚裔;另一方面又说到了美国的土著居民,隐射了美帝的贪婪。
抢了印第安人的土地,还“杀”了他们的女人;4、炸弹专家Luigi:目测貌似是一信正教的希腊人(我猜的,可能完全不对),被邪恶总督“请”去传授了些制作炸弹的知识还禁止他的同乡们和他交谈,随之众人包括他的神父也摒弃了他。
隐射美帝的宗教冲突;5、热爱一切alive生物的英国人达尔文(是为了体现“人变猴”的进化论吗?
不少电影里的达尔文身边总有只叫Wallace的猴子做好友,比如粘土动画《神奇海盗团》,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典故?
):在有文化的英国人陪衬着,美帝就显得非常“没文化”了。
比如片中达尔文反抗邪恶总督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焚琴煮鹤,把绝世罕见的蝴蝶直接弄死做成了标本;还有在东欧的罗马尼亚经暴民(Angry People)骚乱丧父逃到美帝的小女孩:动荡、祸乱连连的东欧(想想1915年之后的历史); 象征自然的神秘人Mystic:这地方原本是座森林,到处是鸟儿与树木,总督Odious把一切都烧掉了,“鸟儿在我肚子里更安全”——这隐喻还不够明显吗?
而且对神秘人(自然),他们仅能通过有文化的英国人之嘴听懂自然,而即使是最有文化的英国人也只会用手语回复自然,因为英国人也不懂“自然的语言”。
另外,反抗团体中,自然的力量一直都是最强大的(没掉假牙之前)。
所以除了缺一个中国人、一个阿拉伯\穆斯林人、一个犹太人,以上的人物意象已经可以概括美国的人群构成了,其中的隐喻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坠入》中有生死、有童真、亦有幽默。
我记忆比较深的童真和幽默有这么几处:正是由于小女孩将Morphine误读成了Morphin3,,才让Roy第一次没死成;小女孩通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实现手指瞬移的桥段,顿时戳烂了我的萌点啊!
还有达尔文把虫子和地图装在一个匣子里,结果地图被虫子啃得全是洞,而且这地图尼玛为什么还有毒?!
神秘教为Mystic招魂那段(Avatar有没有借鉴?
),随着Mystic身上纹路的变化,镜头带着我们走遍了大量世界著名地点,长城、桂林漓江、埃及金字塔、自由女神像、巴黎埃菲尔铁塔等等,实在美妙。
小女孩第三次偷药从架子摔下后做手术的那段,她从Roy经纪人(就是她问Roy是不是海盗的那个人)的腿所经历的各种悲惨经历(被马车碾碎、被鱼叉刺穿等)联想到自己的腿也可能会遭受到各种厄运时的慌恐,小女孩在手术中被麻醉时迷迷糊糊的感官,她对手术器械恐怖的联想,她对在罗马尼亚经历暴民骚乱往事的回忆再现,都通过粘土动画等夸张新奇的手法表现得诡异生动。
比如医生包扎小女孩脑袋的场景,被她脑补成了一幅极其恐怖的画面:医生直接切开了她的脑袋,把里面带着窟窿的纸质大脑揪了出来,而且那纸就是影片开头她丢飞的那张写着她小秘密的纸条一样的形象。
看《坠入》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能联想到《潘神的迷宫》的场景,这两部电影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小女孩的梦幻与现实交织的叙事方式,画面都很奇幻且大胆。
但相比之下,《坠入》要阳光积极得多,完全是一个Happy ending,而《潘神的迷宫》的结尾在我的理解中实在太过悲哀。
当然,对于《潘神的迷宫》的解读有两大类,一类是承认电影中潘神是实际存在的,那么最终小女孩回到了她的王国;而另一类认为所有一切的奇幻场景都是小女孩自己的想象,所以最后小女孩死得很惨。
这部电影对小女孩来说是部童话,对Roy来说是一段被救赎的心路历程。
但除了童真、幽默、重拾信念等阳光的元素,也充斥着对受伤、背叛、死亡等阴暗面的描述。
比如刚开篇小女孩同屋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小病友;小女孩第一次去偷吗啡时在药房看见了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的一对死婴;在教会医院太平间被毒蛇咬死了儿子的母亲,在医生出去后悲伤至极的她忽然癫狂起来,拼着命试图唤醒已过世的儿子,当她用愤恨的眼神盯着偷窥的小女孩时,小女孩被这恐怖的一幕吓尿了裤子;随后跟Roy一个病房的那个带假牙的老头用魔咒“Googly, googly, googly, begone”安慰了小女孩,而之后这个老头就去世了;影片最后小女孩因为关注Roy而看的那些黑白电影里,有绝处逢生的人们,也有火车相撞、车毁人亡、高处失足坠落的场景。
所以这部电影深处也暗含着对人世无常、悲欢离合的无限唏嘘。
现实里的生死不是Roy和小女孩的冒险故事里的那样,可以信口胡来。
希望我们的生活中多些欢笑、多些和煦吧!
《坠入》中三处的蒙太奇转化让我拍手叫绝:一处是由蝴蝶标本转入海中蝶形礁岛,一处是由诡计婚礼上告密牧师的脸转向处刑现场,另一处是Roy用白色抹布擦拭翻倒的咖啡而转到蒙面大盗下葬被虐杀的兄弟并立誓的场景。
另外这一幕里碧天、荒山、浸血的白色大幡旗一齐出现的画面,实在惊艳!
导演对服装的品位真心“独特超前”,这种风格在他其他电影里比比皆是,比如《惊天战神》里那带奶头的盔甲,苍蝇头的阿波罗等等,正常的服装才罕见。
而且该印度导演对大漠黄沙配蓝天翠水好像特别得情有独钟,比如《入侵脑细胞》“cell”中。
联想到《三傻》“3 idiots”结尾的那处场景,猜想应该是印度的著名景点吧,我觉得该导演的这项喜好与此有关。
他拍的《入侵脑细胞》、《惊天战神》和《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的素质实在不敢恭维。
画面确实都让人叫绝,但是剧本实在太!
拉!!
圾!!!
了!!!!
这导演拍貌似是拍MV出身的,挑男女主的眼光都挺好的,尤其对男人的品位相当不错(我严重怀疑导演的性取向),比如《坠入》里的Lee Pace,《惊天战神》里的Henry Cavill,《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Armie Hammer,而女主嘛,我喜欢的只有《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里的Lily Collins和《坠入》里的萌胖萝莉Catinca Untaru啦。
电影的配乐也相当优秀,配合着画面,相得益彰。
《坠入》也用了很多的笔墨在向电影——这一造梦工作以及特效演员致敬。
我个人觉得比起《雨果》“Hugo”那坑爹货,“The Fall”的手段高明也精彩得太多!
譬如开篇在“曾经在洛城”字幕之后那段砍棕榈树叶子的声音,你去听,就是欢迎演出开始的掌声;而在电影末尾,小女孩用那萌翻了的语气说的“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不正是在谢幕吗?
再提两处小细节。
来看看小女孩那张写着小秘密、满是窟窿的纸上到底写得是什么,错误很多嘛:“Nerse (Nurse) Eyliny (Evelyn). I throw oring (Oranges) in (应该用at,表示“砸”) Preest (Priest).I luv yu (you). I luv yu (you). I luv yu (you). Alex Andriax”。
而小女孩的那个小铁盒盖子内测上粘着的是一幅《一千零一夜》的插画,怪不得她的想象如此斑斓呢。
不要被一时的fall吓退了前进的灵魂,拾起勇气与信心,默念“Googly, googly, googly begone!”的魔咒,生命的精彩重新依旧!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感谢命运之神的谛听与关切!
转自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ffd16e01011c12.html2012年8月21日
“真想把那些打一星两星的人都抓出来砍死!
”这是在某部电影短评里面看到的生猛句子。
如果说哪部电影有让我抄袭这句句子的冲动,那就是The Fall。
不是因为我爱它超过了其他任何片子,而是因为对这部片子自以为是的负面评价特别多。
何况这种挑刺挑得还很错位,就好象你吃到了一颗顺滑的巧克力却抱怨它不够酥脆。
所以导致喜欢这部片子的大家都有一腔的热血想要发泄。
比如:MYMHM的Lee说,如果你不喜欢这个片子,发个email给我,我来解释给你听,为什么我,作为一个人类,比你更好。
【你能把这句话说得再讨打一点吗!
】或者直接说:你不喜欢它,我就不跟你好了……——————————————————————————————评论的错位,是因为看片的人本来就把片子的重点搞错了。
好多人把那些场景瑰丽的故事当作主线来看(Princess Bride,Big Fish这种的看多了就想当然吗?
),那肯定会觉得情节就是个流水帐还时常脱节,人物性格也做作不堪,哦哟,怎么又回去讲医院里的故事了啦,好烦啊,我去上个厕所先……结尾支离破碎怎么还没升华就转回Alexandria的果园了啦?
神马破片子啊!
视觉效果好顶个毛线啊!
2个钟头的MV谁要看啊!
太失望了!
【Rotten Tomatoes的很多critics差评都是这个意思!
】——————————————————————————————Tarsem导演确实为了那些故事花了4年时间,跑遍20多个国家拍摄世界奇观,但它们不是电影的中心桥段……其实它们只是为了表达Alexandria有天马行空的幻想。
依然说回到错位,是男主角Roy的故事和Alexandria的想象的错位。
这些错位是两人的个人经历不同造成的,包括第一个故事中Alexandria正好看到一匹马在门口,就以为亚历山大大帝是骑马被困在废城中,而Roy更正说,他没有战马,身处沙漠……包括其中穿插着的Roy以为Alexandria要听海盗的故事,但其实Alexandria只是想知道他的朋友是不是海盗;Alexandria拿教堂的圣餐给Roy吃,Roy问她是不是想拯救他的灵魂,小姑娘却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等等……错位之一:Roy的故事就是简单的强盗复仇的故事,从影片最后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是在导致他受伤的这个电影的基础上发展的,还原1920年代粗糙的电影技术对比Alexandria脑内的宏伟华丽。
一个小女孩的脑内剧场,就该是“梦幻,混乱,主观,重点不明的”。
错位之二:Alexandria将Roy故事中的人物和自己身边的人一一对应:Roy说的是印第安人,而Alexandria却把他对应在自己的印度人朋友身上;奴隶Otta是那个让她舔冰块的黑人;后来Mystic的段落更为奇特,Roy并没有说他是怎么失去了力量,但是在Alexandra的想象中,是因为牙齿掉了出来(最后Mystic嘴里还有小鸟飞出来,很多人不理解,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错位,Roy在故事开始时说Mystic怨恨Odius是因为他破坏了大自然,还说小鸟在他肚子里比较安全,意指Odius吃了所有的鸟,但是Alexandria听不懂这个讽刺,以为Roy说的是Mystic把小鸟藏在肚子里保护起来了,所以最后她的想象中就出现小鸟从Mystic身体里飞出来的场景。
)蒙面的黑色恶兵的形象是Alexandria调皮乱跑时看到的全身穿着铁皮的X光操作员;当然还有后面Evelyn,Odius的形象都是建立在小姑娘个人的人际关系之上的,直至最后,Alexandria忍不住自己介入了这个故事,这也让整个故事的扭转显得不再突兀,因为Roy说It's my story后Alexandria强硬的一句Mine too,让人(包括Roy)明白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注定是Alexandria的故事结局。
【我又逻辑混乱了,语文好差……这个影评大概要得差评了……算了硬着头皮写下去……以及,硬着头皮讨“有用”……】错位之三:男主角觉得自己骗骗小姑娘绰绰有余,就是Morphine和Morphin3的错位让他觉得有点丧气,于是再一次欺骗,拿出那把他从病友身上打下来的钥匙对Alexandria说他偷我东西,你帮我拿那个药,我就能好好睡了。
Alexandria为了听故事,就把Roy心心念念想要的吗啡拿来,我一开始不知道他是想要自杀还是只是想麻痹自己,但是看他第二天发现自己吃的是sugar之后的大发雷霆,应该是要自杀……Alexandria完全不明白Roy为什么会这样,她害怕他死,也害怕他生气,所以她又跑去药房偷吗啡……she fell, again……错位之四:小姑娘的善恶观其实跟Roy挺像的,错位的地方是他们俩对于对方的态度。
Roy把Alexandria当作一个天真的小女孩,用故事引诱她来为自己偷吗啡,是用来自己结束生命的一个小工具;Alexandria则把Roy当成一个好朋友,在医院里的依靠,甚至最后他成了故事里她的爸爸。
We're a strange pair, aren't we? Uhum. ——————————————————————————————接下来说到小姑娘Alexandria,扮演者Catinca Untaru是我见过的最可爱最自然的儿童表演!
Shining里面的Danny Lloyde也好,The Sixth Sense里的Joel Haley Osment也好,角色导致他们的表演精彩有余自然不足,但是这个小女孩对Alexandria的塑造完全不像在表演,据说在拍摄时,Catinca以为Lee Pace的双腿真的是不能动的,包括Morphine=Morphin3的这个桥段都是这个初学英语的小姑娘瞎读而improvise出来的……小姑娘聪明狡黠,富有冒险精神,有可爱的恋物癖,最重要的是精神强大,她成为了Roy的savior……——————————————————————————————呃,说来说去,其实主线就是Alexandria跟Roy两人关系的慢慢发展,这既体现在故事外两人真实的互动,也体现在故事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不断变化、破坏、以及矫正的过程中,这才是影片的重点!
【求“有用”!
】2012/12更新:楼主太喜欢这部片子了,开了个播客(主持人还有喜剧考据帝小窜)第二期专门讨论了The Fall,欢迎收听啊http://www.douban.com/people/tie0000/status/1044729970/播客官网http://thecovv.webs.com/
在茄子的强烈推荐下,我终于看了电影The Fall(坠入)。
忍不住先吐槽一下这部电影的资源真心难找,06年的片子也不算早啊,可六维上帖子不多有种的就俩,结果还死活下不下来,用迅雷也是慢的要死,我眼睛还被养刁了非想看个清晰点的,于是放弃了好心的俪辞辛苦传来的普清版(俪辞你表pia我)。
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google到一个可以用的迅雷会员号,下了个1.7G的版本。
看完后很难说自己是什么感觉,但我还是想留个印迹,也给茄子一个反馈。
希望我这次能够写短一点,也写快一些。
O(∩_∩)O事先在搜资源的时候稍稍有点点剧透,但是觉得对看电影的影响不大,毕竟不是悬疑类的片子,知道大致情节也就猜得到最后结果,而且这种类型的影片本也不会以情节取胜的吧。
说不出看完电影的感觉也可能因为我比较分裂。
我甚至能够想出两种不同看法的极端评价:若讨厌这片子,估计会说它情节简单老套、服饰夸张可笑、故事难经推敲、结局不知所云;而若喜欢这片子,大概会说情节想象瑰丽、服饰鲜艳华丽、故事天马行空、结局隐喻美好,再加上Lee Pace的美貌与小女孩Catinca Untaru可爱的笑,以及他们之间单纯又感人的友情。
很难说我是站在哪一方的,(茄子我对不起你。
)但是真要我选个立场,我还是会推荐大家去看。
因为我相信,我们愿意接受那份美好。
(以下有轻微剧透。
)Roy Walker从一开始主动对小女孩Alexandria讲故事就没安好心,他自始至终就一个目的——吸引Alexandria帮他拿到药。
插一句,我很喜欢他第一个有关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那个为了平等将最后一头盔清水撒在沙漠上的故事,我虽然不赞同,但却很喜欢。
他的故事瑰丽又神奇,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有着共同的敌人与热血。
失去兄弟的黑人奴隶,令人联想奴隶制度;失去妻子的印度人,就像最最少女情怀的言情故事;擅长制造炸药的大胡子,正是力量强大引主上猜疑的典型;甚至还有Charles Darwin,看到出境的演员我忍不住笑,这和我脑内的大胡子Darwin差的太远了;哦哦,还有Roy他自己,这个蓝衣侠盗,简直就是游侠传奇里的经典主角!
(我怎么预感我又要写长了……囧rz……于是控制自己的话痨倾向)其实Roy讲的故事很简单,不过是给五岁小女孩讲的童话,不需要那么严谨科学,管他什么斟酌推敲,要的就是光怪陆离,要得就是随心随意!
于是Roy想到哪里讲到哪里,曾经的工作、曾经的同事、医院的护士、心灵的创伤,信手拈来化入讲述。
有时他会忘记,Alexandria追着问:那炸药呢?
于是Roy随口就让大胡子一枪打灭火捻子,弥补全不留痕。
这样一个天马行空的故事,隐秘的走向其实是Roy挣扎的内心。
他有惊人的想象力、完美的掌控力,还有忍不住想让小女孩看清世界的残忍和内心最最深处的温柔情怀。
他将故事截断在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迫使、欺骗Alexandria帮他拿到自杀的吗啡,这时的他还想给她留一个美丽的神话。
然而,当他两次自杀失败后,他终于崩溃了。
善良又单纯的Alexandria,她趁夜再次帮Roy偷药,不幸,终于发生了。
我不得不大赞一下这之后一段的场景转换——真实与虚幻结合,恐惧与坚守并存,绚丽与黑暗相傍,酷刑与医治共生。
好像整个影片的所有情节与主旨都凝在了这短短几十秒钟。
然后,Alexandria睁开了眼睛。
我不太能理解Roy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把故事里的人一个一个的杀掉,也许他终于愿意承认自己其实是个懦夫,他所讲的一切都只是个谎言,看似美丽,实则剧毒无比。
他说这是他自己的故事,他是想告诉Alexandria他不值得敬佩与喜爱吧?
可是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故事怎么可能只有他掌控?
善良又单纯的Alexandria,她再次改变了结局。
于是终于光明了。
电影的最后是医院的人们一起看电影。
那个年代电影刚刚发明,黑白且无声。
Roy抱着那只像奶牛一样的可爱的小狗坐在轮椅上,终于迈过了心中的那道坎。
最后的最后是他在电影中的一次次坠落,可是他再也不会失败了。
看起来胡编乱造不可思议,可我觉得,这样一部绮丽的影片的结尾,不过是暗示Roy再也不会做一个懦夫了吧。
他终能一次次坠下,又一次次安然无恙的成功,不再沉浸于瘫痪与失恋的疼痛。
所以其实这部电影的很多缺点都可以得到解释。
但它有些地方的确可以做得更好,而非通篇的不知所云。
比如情节的走向过于简单,Roy改变结局的方式太过突然,两人哭泣的点显得生硬,电影的结尾含混不清。
还有电影的主旨,生命么?
向上么?
的确老套又烂俗。
可何必给自己如此大的包袱,我们只要记住一些美好,就足够了。
所谓武侠,不过是成年人的童话。
所谓童话,不过是成年人内心的挣扎。
在结尾处,我还是想要赞一下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非常华丽。
我想如果能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观看,一定感受更为深切。
所以我蛮建议俪辞再看一下高清版,应该会有不同的体验。
还有Lee Pace的美貌,又是帅哥一枚,不过茄子说他平日看来并非这部电影里这般美的?
还有The Hobbit剧组放出了他饰演的精灵王的剧照,多了更多英气坚毅与一些沧桑,少了些许干净清秀,不过觉得开花这个精灵王子虽与Lee Pace不太像,年轻的神韵却蛮恰当。
O(∩_∩)OPS:我看到Morphin时忍不住有道了一下,原来是吗啡。
于是作为NC粉的我立刻联想到缺缺的The Third Star,非常非常喜欢影片结尾的最后旁白,忍不住再次转一遍:让我举起吗啡,向所有人干杯,如果我生日那天,你们刚好想起来,请记得,我爱你们,你们使我度过了快乐的一生,我的人生,没有悲剧。
PPS:赶在凌晨写了这篇乱七八糟的影评,为的是在看别人的评价前先记录自己的感受,总觉得若看了他人的评价,自己就会有意无意的向其靠拢。
一不小心还是写多了,本来打算短短几百字最多一小时搞定,结果又超两千了……比以前还算砍了半,不过以后还是得注意,嗯。
由于数字技术的流行,今天我们看电影总是恨不得钻进屏幕捏一把演员的脸蛋儿看看是不是真的。
在看The Fall的时候我就不停的怀疑,这些外景不可能是真的吧。
直到观后看了导演的访谈才相信它的货真价实。
我在豆瓣上翻了N个影评也没有见到有介绍外景的帖子,只好自己考证了。
此片辗转 18个国家拍摄,至于吴哥窟、长城之类的我就不赘述了,这里只介绍主要在印度展现过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满世界的跑,要是别的片子怎么着也得花个八千多万,而导演Tarsem Singh利用自己各地的人脉,每次都是带个微型团队去拍,要不独立电影说什么也不可能拍成这样。
先说邪恶统治者居住的焦特普尔(jodhpur),因为当地人多把房子涂成蓝色,所以又被称为蓝色城市(Blue City)。
原因说法不一,有的说蓝色房子的主人都是最高种性婆罗门,有的说蓝色可以防白蚁。
蓝色城市焦特普尔乌代浦尔(Udaipur)的湖中宫殿(Lake Palace)于1754年修建在Lake Pichola的Jagniws Island上,本来是皇族的夏宫,现在已经改建成了一家超豪华酒店,007的八爪女就是在这里拍的。
白色城市乌代普尔印度人的妻子被囚禁和自杀的地方Janthar Manthar,斋浦尔(Jaipur)。
这座城市又被称为粉色城市,因为1876年时,这座城市被涂成粉色来迎接威尔士王子。
粉色城市斋浦尔
斋浦尔的观象台火药男Luigi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宫殿在法特普希克里(fatehpur sikri),莫卧儿帝国皇帝阿克巴(Akbar)建来作为首都,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遗弃,现在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法特普希克里最奇妙的是这个突然冒出很多士兵的Z形阶梯,像极了埃舍尔的版画,充满了几何的神秘味道,非常的超现实以至于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存在,很难想象造出这么一个雄伟的东西有什么用处。
它叫做月亮井(Chand Baori),是一个著名的梯井,距离斋浦尔(Jaipur)95公里,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大部分时间这个人造景观是掩盖在水下,不过有意思的是它的作用也不是猜测中用来蓄水的,而是国王根据水面到达的高度来决定这一年收多少税,所以说这些台阶应该是方便计量所置吧。
根据雨量收税,还是蛮体察民情的。
月亮井另外强烈推荐和纪录片Baraka比较着看,看到巴厘岛的猴子舞(Kecak Dance)和伊斯兰的苏菲舞(Sufi whirling)出现在里面,我当时就震惊了。
各视频网站的视频不少,我也就不贴了。
苏菲舞The Fall这样一部拍摄手法精湛、想象力丰富的奇片,在筹备的过程中,制片人David Fincher给导演Tarsem Singh介绍了一些电影赞助商,由于理念不合,Tarsem Singh一直找不到愿意投资的人,于是决定用自己拍广告的钱来拍。
不过06年的一个电影节上放映该片的时候看到了分歧:人们不知道它是悲剧还是喜剧。
这让 Tarsem花了两年的时间去找院线发行,直到08年才得以上映。
还要强调的是影片开头的几分钟黑白慢镜头华丽的一塌糊涂,给人MV的感觉,大概是导演拍广告积累出的审美吧。
据说此片是学习保加利亚导演Zako Heskija的Yo Ho Ho,有机会找来看看是否风格相似。
注:此文写于2009年。
2012年,我专门去印度按照电影中的取景地走了一趟。
本文中焦特普尔、乌代普尔、斋浦尔的照片皆为我自己所拍。
2017年,我开始制作一个声音纪录片计划,叫做“故事FM”。
讲述我见过的有意思的人和事。
有兴趣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收听。
故事FM-网易云音乐
这真是我近年来看的最好的电影。
电影的摄影技术非常高超,拍出了很多美轮美奂的镜头。
看到后半部我一直哭一直哭。
我其实是哭点比较高的人,能把我弄哭的影视作品不多,可看这个电影到后半段简直泪崩。
这个电影是一个瘫痪的特技演员,给一个手骨折的小女孩儿讲故事。
现实是很平凡的,故事里却有很多精彩的画面。
电影的厉害之处就是完全还原了故事里的世界。
讲故事的过程中的所有画面,都是实景拍摄,沙漠、海洋、城堡,全实景,非常壮美。
这是在歌颂孩子们的想象力,当他们听故事的世界,他们的脑子看到的真的是非常美丽的景象。
你和他们讲故事的时候,只说一个词,沙漠,他们的脑子里就能看到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沙漠。
多么神奇。
采用讲故事叙事手法的电影,最近频繁看到,除了这一部,还有《南海十三郎》、《海绵宝宝之海绵出水》。
这几部电影都是双线叙事,真实世界的人在讲故事,故事里的人在经历故事。
穿插着叙事。
两个世界还会互相影响。
电影开始时,故事里的情节会觉得有点干,有点扯,夸张、无理,就是大人给小孩信口开河乱编故事的感觉。
但是随着电影的推进,渐渐的,就发现讲故事的男主和听故事的孩子,已经把自己的人生代入到故事里,男主因为瘫痪万念俱灰,一心求死,想把故事里的人全部编死,而听故事的纯真小女孩充满了生之希望,她一直哭着恳求男主不要把所有人物编死,还把自己编进故事里,去拯救故事里绝望的角色们。
看到这里真是心都碎了。
孩子们对故事的认真和执着是让大人们感慨的。
曾经大人们也是那样沉迷故事的孩子,听故事一定要听完,不知道结局绝不善罢甘休。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变得麻木,变得不爱投入感情,曾经那个爱听故事爱幻想的自己去哪里了呢?
电影里的讲故事的男主和听故事的小姑娘,他们是相互救赎的,而听故事的小姑娘对讲故事的瘫痪杂技演员的救赎是全片的核心。
为了人们对故事的热爱和执着,那么多特技演员拼着性命演出的电影才有了意义啊。
为了对人们对故事的热爱和执着,特技演员纵身一跃,编剧呕心沥血撰写剧本,演员磨练演技演活人物,就算有牺牲、有痛苦,最终都是值得的。
小胖姑娘很可爱,最后的向特技演员致敬看得人很肃然起敬,别的没什么。
看了半小时,给我看迷茫了,什么玩意啊
美死了。被感动得快一把鼻涕一把尿(喂)了= =。我这RP,就只该看这类,主角内心很苦逼,拼命扎挣着求死,但外在却各种励志救赎,好对口味!!!可不是文艺腔玻璃心的少年少女们吗!永远最爱。PACE萌翻了,萝莉好会演!
故事一点一点的深入,变成了一个对人生观念的折磨。场景的奇幻性让我咋舌,小女孩的演技让我惊叹。这是一个属于人生的故事,尽管情节线的设置不那么的完美,剧本本可以给人更大的震撼,但是做到此刻已经很不错了。它没有成为奥斯卡是有原因的,但是宁愿它没有归属于大片,才能让我在遇到它的时候感动。
听故事把我给听哭了。
熬夜看完的一部,太喜欢现实与故事交织的部分了;“It's my story.”“also mine.”
scene movie
用极轻松的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人自杀的故事 不同的是这里面却有一个这么可爱的女孩 当不知不觉间女孩已经融入他的生活 给她讲 既悲伤又美丽的故事 我也成为那个女孩了一样 她拯救了他 但是不久以后 故事我肯定一点都想不起来 但一定记得它超美的画面
我咋没觉得他哪儿好呢
拍出了人脑中的梦境,美极了。故事自然有不足,缺点什么,但是真的好美。
剧情何其乏味,远不如同风格的《入侵脑细胞》
整个片子让人烦 但是最后的默片集锦配上贝7让我老泪纵横
还什么最美的电影之一,简直一坨大便💩
场景确实很棒。但这就是你为了用这些场景就编奇奇怪怪的故事骗小孩的理由?
①自病院中现实人物加以瘫痪病人特技演员Roy绝望的精神编出的天马行空的冒险故事,随着其身体与精神的崩溃,这个只为敷衍和骗吗啡的故事的结局也潦草地走向绝望,但与Alexandria的互动则改变了凄惨的结局,完成了复仇。结尾A沉迷特技电影,致敬Keaton放出其经典镜头。画面瑰丽,内核却不复杂。②出资料馆有两个学编剧的说:最后人都突然写死了,好像我写剧本不耐烦了就让角色他们全死吧,差点笑场。③首进小西天即遇放映事故,先是中文字幕放了十分钟都没有,冒出来火星文,后面重播,依旧经常抢先滞后,翻译质量也不敢恭维,漏译、不准确译、俗不可耐的翻译比比皆是。。。
慢放的迷魂曲,每个音符都是一个密码~长翅膀的男人:Tarsem~我力挺的导演!
奇异瑰丽,色彩斑斓,用宗教化和仪式化做点缀,重现导演盛大的梦。风格化的影像风格注定会引来喜爱之人力捧,可惜在这奇幻的视觉大片下,故事讲得一塌糊涂
过于隐喻就成了晦涩,过于晦涩成就了画面
好多电影都特别喜欢用贝多芬的这首音乐,我也很喜欢听。lee pace演男人看着也像女人,小女孩挺萌的。电影太无聊了,故事无聊,故事里的故事还是很无聊,不知道怎么那么高分
我流着泪和你经历一次冒险。沿路所见的是我见过最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