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评。
除了剧情其他都很喜欢😳。
普通观众不友好。
如果看过导演前作且还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八年间来来回回的风声吊足了预期,只能说它就该只存在于期待里,就电影层面而言,完全不值得八年的等待。
个人不认同它早年问世会有什么不同,本片的成色品质无关时移势易,当下语境尚且如此,港片最后荣光时期它只能更不够看。
优质经典的电影是常看常新历久不衰的。
一个毒底商业帝国两大接班人和其代表的势力,黑色版图上的对手,以及警方、黑警、职业杀手等各方,为了各自的目标展开血雨腥风的博弈混战,殊途同归于黑暗深渊。
电影的美术置景,摄影,构图都相当考究优秀;版本龙一的配乐,山本耀司collection般的每个角色造型,试听营造成功,一直落雪的香港,末世的东方哥谭,人性冷漠麻木病态扭曲,凝重而富有诗意,试听暗黑哥特内核又东方宿命感。
麦浚龙的美学风格确实独树一帜,也是真有钱去实现他想要的一切,包括超强大亮眼卡司阵容,很难想象如今哪个导演能集结片中演员,任贤齐、卫诗雅都在打酱油,但钱砸不出好故事。
剧情稀碎不堪,故作深沉,节奏诡异,bug迭出,废戏过多特别是部分抢战打斗,开始的字幕背景介绍和旁白都很多余。
人物塑造完全失效,里面的大小角色更像是游戏里设定好任务的NPC,行为全凭设定,说着看似高深莫测实则空洞无味的台词,缺少心理动机,只有躯壳全无骨血,无法打动人。
为了已半退圈但永远迷人金城武加一星[脸红]刘青云梁家辉演得真好,欣赏真演员表演是一种享受。
女性角色无效,演员没发挥空间。
抢到了一场粤语原声加一星,听着很够味儿,但是那些不知所云的台词翻译成普通话一定很灾难。
1.永远的黑夜,对应世界的黑暗。
(应该是借鉴了罪恶之城)2.飘下的白雪,对应毒品,其实也就是这个世界里的唯一硬通货。
3.金城武,因为新生命即将诞生,试图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4.老头子,对二儿即将诞下的新生儿毫无兴趣,心心念念着大儿,因为只有这个儿子,才和自己一样,是这个黑色世界里永恒规则的坚定执行者。
他知道,只有继续执行这个规则,自己的家族才有存在的价值。
如果一定要说,他对应着资本家、财阀、权贵阶层等等。
5.高圆圆,一群挺没劲的角色中,特别没劲的一个,感觉像强加进来的。
用邪教般的洗脑方式,骗出了一个人肉炸弹,炸死老头子。
6.刘青云,最丑毛衣穿着者,罪恶之城中的一个贪婪警察。
哮喘病女儿的设定,除了拿来和任贤齐的女儿对比,让人觉得刘的死是自食其果外,其它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7.古天乐,做最脏的活,有最美的心。
是一个写好了可以活络整个故事,写差了便毫无道理的人。
(“你挣那么多钱要拿来干嘛?
”——出现这句台词时,我在台下默默答了一句:捐希望小学。
)8.蛇,鼠(都没有演员,一辆被炸毁的奥迪就交待完了):应当的、合理的存在,却被处理得显得多余。
9.故事梗概:二儿不满这个世界(天天大锤往墙上砸呀),为了改变世界,费尽心机做了一代目(为了不被怀疑,计划第一步先杀伤了几千个市民,好伟大哦!
为啥不考虑雇一下古天乐,高性价比呀)。
收买了能收买的元老,处理了不能收买的。
顺手做掉了集团中的卧底,和想讹诈自己的贪心鬼。
最后和和气气的跟大哥说出了自己想洗白的心愿。
10.最后代表政府的梁家辉出现了:政府需要毒贩,你做合法生意我怎么拿捏你?
也需要毒虫:没有了毒品怎么驱使你?
还需要黑警:没有了缉毒这个活怎么养你这种打手?
所以最后家辉哥一出手,整个世界恢复原样。
11.故事设定其实并非不合理,不少镜头也非常考究。
问题的关键和关键的问题是:整部片子没有一个主要角色立得起来(唯一处理枪的那个老太太,是我觉得仅有的能够打动人,生动的、立体的一个活人),所有人物都只是故事里的一个概念,一个符号。
12.随便瞎写两句,平铺直叙了。
听说投资了几个亿?
你打一万块钱给我,我都能给你把角色们写活。
粗略搜集了下网上各种信息首先大反派金城武的戏份应该没拍完,或者Juno觉得剧情走向有变想要补拍。
但是港媒报道都被金城武以无档期拒绝了。
前期重要角色任贤齐因为片场受伤和剧组产生矛盾,后面更是大部分戏份被删,甚至也可能没拍完提前解约离场。
以上两个原因可能互为影响。
总之整部片子现在应该已经支离破碎了,强行剪片上映理论上是可行,但是以Juno的性格是不会这样做的。
电影从制作到销声匿迹期间,见证了女主高圆圆生女,片场剧照的广告小米MIX都出到第4代了,王家卫都不敢这么藏。
其实每年拍摄完成但上映不了的影视作品不在少数,但是这部绝对是近几年期待最高、想看人数最多、又最遗憾的了香港2025-4-10上映确认!!
终于定档10.1
3.5/5。
首先在大屏幕上视听效果还是很好的,演员都太好看了,制服古天乐帅得惨绝人寰,金城武和高圆圆那个驻足在车上的镜头让我单纯地欣赏两位优秀人类建模。
演员的演绎都在水准线以上,至少让我在影院收获了视觉的满足。
总体没有一些评论说得那么无聊吧,大体上能看懂他在讲什么故事,观影体验还行,结局也算是如梦如幻吧,如果叙事能更流畅不这么碎片化,as一部比较好看的本土类型片我也能给到4/5。
以下是吐槽:你告诉我这是1994年??
fine,我勉强接受了这是一个哥谭式的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
电影本身的情感我认为是浮于表面的。
比如,这里需要一段王家卫式的沉默脸加自言自语的金句加空镜,于是来了一段。
比如这里传统黑帮片都会有类似的走向,类似的伤感,于是来了一段。
整部片子唯一让我有点惊讶的是最后梁家辉那里,我认为他这个角色还是演绎得很有魅力的。
如果说浮于表面的情感只算程度较轻的缺点,真正让我略有不适的是部分场景从观感上就做得让人不适,而那里应有的情感处理却过于景观化了,比如那几个女警**的镜头,以及一些其他的地方,它理应给人一些更真实的触动,可是它没有,给我一种说着做作的旁白,实际上的镜头语言却已经到冷漠地观赏着的地步了。
2025年这样的女性角色的处理和情节安排实在是过于过时。
再加上镜头叙事太过细碎,文戏也没有那么好,导致我全程就是无法理解这些人的情感逻辑,而情感和人物背景也理当是支撑人物行动的一环。
他,看上去是商业帝国的二公子,一心希望哥哥回来。
但其实他的商业帝国是贩毒家族,他野心勃勃,始终不甘活在父亲和哥哥的阴影之下,对家人都起了杀心。
他,看上去是个好警察,好爸爸。
但其实他私下利用职务之便参与贩毒,残忍贪婪,甚至不惜出卖同僚。
她,看上去是知名药剂师,治病救人。
但其实她背后借助职业特性,参与精神控制、药物买卖,甚至她所控制的人里也包括她的丈夫。
……《风林火山》中的每个角色都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都有其背后的复杂性。
且越看越细思极恐。
这也导致里面事件的发生,也都不是表面看来的样子,内里蕴藏更大的波澜。
好比开场不久就是闹市大规模枪战,两名劫匪,蒙面,持重型武器,无差别杀人。
结果,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制造更多的伤者,让医院混乱,接着人肉炸弹炸毁了医院,炸死关键人物……造成更大的事件和恐慌。
但,这些人物和事件归根结底的指向倒也简单,就是为了权力和利益,于是就可以扭曲——扭曲事实,扭曲人性。
《风林火山》的世界是癫狂的,麦浚龙用他独特的电影语言传达出这份“癫狂”:在他的镜头下,没有阳光明媚,只有阴霾,仿佛一直在下雪,没有彩色,只是一片混沌的灰。
在这个灰色的模糊了界限的世界中,你无法用好坏来界定任何人,任何事。
里面最可怕的,是到了后期,贩毒集团二公子李雾童和爱人刘思欣决定不贩毒了,但不是改邪归正,他们洗白自己的方式是将毒品市场转为药品市场,用“药”来控制市场,让药成为人所依赖更无法戒除的“毒”。
久违的金城武饰演的李雾童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
只能说法拉利老了还是法拉利啊!
在电影上看他更为成熟的样子,老谋深算,简直过瘾!
虽然是个反派,也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反派。
几场谈判戏,潇洒地吃着蛇羹,或者是说着动听的意大利语,转眼,干的就是杀人灭口的事。
另外,更令人惊喜的回归,是他身边一头白发的鬼叔,这可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中的李世民林俊贤呀!
在很多当年的港台影视剧中都留下了最帅的一瞥。
如今依旧是非常有型,果然镇得住场。
于是,在这样一群为了一己私欲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相互撕咬的角色中,古天乐演的杀手程文星反而成了一抹特殊的存在。
他当然也杀人不眨眼,身上背负着多条命案。
但他只惦念着“还命债”,有自己不被扭曲的做人原则。
当另外的女杀手表示自己进入这一行后才感觉到有家人。
他下一秒就把对方摁入浴缸差点溺亡,为的是要她记住:“这一行可没你要的家人。
”看似无情的告诫,此举却是有情的提醒。
这,也是人性的复杂之处。
所以,《风林火山》不看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事情下一步的走向,你永远看不透这个人的人心是怎样?
它直到最后一秒,仍在反转。
只要角色一息尚存,仍在反转。
直到最后,死的死伤的伤,但邪恶不会清除,大雪覆盖下来,就又迅速被人踩脏了……就像剧中两个角色的对话:“这个世界怎么变成这样?
”“有变过吗?
”
从大学开始造势到如今终于上映大陆,虽然早就知道在早些时候戛纳影展的口碑已经碎了一地,但秉持着圆了多年前的期盼,终究是鼓起勇气走进影院把这个让人看着无聊,甚至最后气笑的影片看完直至谢幕才最终走了出来。
剧情无非是三条线穿插着来,以金城武为首的老一辈贩毒集团如今在二代手中洗白,靠着医药行业的高额利润打算从毒品市场脱身,以刘青云和梁家辉的警察,同时作为A面和B面互相映衬,以古天乐为首的雇佣杀手集团,收人钱财替人消灾。
金城武集团的董事长也是他爹病入膏肓,因为那个在pv中广受人们吐槽的下雪的香港,大庭广众下在旺角开枪射杀平民后(其实这个虽然是槽点,但后面看来都不算太大的问题),造成大量伤亡的同时也导致医院安保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这位老爷子所在医院出现爆炸事件(从这就想吐槽,你香港这安保措施认真的吗),也导致警方遭受社会媒体的压力。
而另一边,作为缉毒组组长的刘青云虽然干着打击毒品的工作,背地里却拿着缴获的毒品卖出去从而中饱私囊的违法行为(你确定这样黑香港警署没问题吗),干了这么多年,除了让自己一家人生活变好以外,如今随着年事渐长,已经准备移民,即是为了哮喘的女儿也是为了自己能从这波云诡谲的漩涡中脱开身。
而古天乐的杀手集团有着一整套从接单到任务再到最后销赃清洗现场的流程。
古天乐作为团队队长,对任务中死的队友家属关照,任务完成后对队员的关系却刻意疏远彼此。
正如他自己所说无父无母,没有家人,也不存在任何其他社会关系,为的就是等自己仇家找自己时候不会牵连其他人。
金城武为了尽快掌控整个集团,除了收买集团中的元老外,对于不认可他的元老,派古天乐的杀手集团去做掉,于是也就有故事里蛇鼠兄弟被杀。
而另一边,刘青云手上的货之前是跟金城武的老爹交易,通过控制供给量进而抬高价格从而获得盈利,老爹没了后,只能找金城武谈之前的生意还能不能继续做。
金城武以更高的利润诱惑刘青云从而套出自己集团内部的卧底是任贤齐(就是玩德州扑克时候刘青云给的那个眼神,你不仔细看根本不懂咋就知道了),随后牌桌上的三个人把任贤齐给做掉,以此获得更高的利润(不是哥们,有这么出卖自己队友的吗)。
但意想不到的是金城武用非常手段直接停供毒品,确实在事实上让利润翻倍了,但也让其他买家对于刘青云手上这批货格外眼红,于是刘青云手上这批货成了烫手的山芋,甚至还被警察查到货在哪了。
于是就在这次搜查毒品的行动中,刘青云靠着两边的信息差,让行动组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时自己还能趁机销毁手中的货,但不料自己也在行动中被人做掉(不过貌似自己成了因公牺牲的烈士)。
随着金城武集团与政府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双方也即将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于是在电影的最后高潮,给集团前老总出殡这天,政府派了两单给古天乐的杀手集团,一单是杀金城武的大哥(他大哥是因为贩毒被通缉的罪犯),一单是做掉杀他大哥的杀手。
最终在古天乐突破重围进入葬礼现场时候,被梁家辉枪杀,同时梁家辉又顺手把金城武和他大哥给射了。
故事的最后,金城武的女友高圆圆暂时接手集团,而政府对外解释是古天乐作为通缉犯闯进现场杀了两人,导致一死一植物人。
所以最后就是这三伙人没有一派是好人,也没有一派是绝对的坏人,反正都是游走在灰色上的人。
但最后,估计现实中的香港是被黑的最惨的,故事里除了香港下雪了,竟然还出现辐射区这种地方,让我一度以为是不是跟《焚城》联动了。
此外香港警署和港府估计是第二被黑的最惨的,警察为了钱竟然能贩毒,至少在新时代下的如今我们估计是见不到了,而香港政府为了拔掉金城武这一家子,不惜颠倒黑白,操纵媒体,但手法做得这么糙,甚至要靠借刀杀人这种手段,雇佣杀手从而不弄脏自己的手,仿佛有一种回到上世纪的港英政府时期的感觉。
说实在的,看完后总感觉导演想讲一个《黑社会》一样的故事,坏人们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但在如今的社会下,黑社会在香港存在的土壤已经没了,但故事还是上世纪黑社会的框架,仿佛香港这些导演除了黑社会就讲不出其他好的警匪片一样,也让观众感到发笑。
而最后,看着这么多大咖的参演,以及这部让观众等了多年的电影终于上映,只能说即浪费了这么多明星资源,也浪费了观众的期待。
下次咱把故事拍的简单些,用不着讲得这么神神叨叨的可以不。
5月17日,SCREENDAILY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计成本,麦浚龙颠覆性重构了一个另类的90年代香港》(With no expense spared, Juno Mak constructs an alternate 1990s Hong Kong)的评论文章。
这位演员/导演继《僵尸》后令人备受期待的神秘续作亮相戛纳午夜展映单元。
道德困境、野心博弈与手段较量构成了《风林火山》的核心。
文:ELIZABETH KERR翻译:跳房子排版:泓泽视频图片:忠泽 陆泫龙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该片的背景设定在90年代,是香港演员兼导演麦浚龙执导的第二部长片,讲述了一对身处毒品交易对立面的兄弟在家族制药企业总裁遇害后,陷入愈发残酷的权力斗争的故事。
一位是拼命洗白的企业继承人,另一位则甘愿维持公司合法与非法药品贩卖的双面身份。
尽管这部影片凭借精良的制作构建出华丽而恢弘的“准史诗”格局,但支离破碎的节奏和时而晦涩、时而混乱的叙事手法,令这部作品几乎难以解读——所幸没有完全丧失视觉呈现上的可观性。
在戛纳午夜单元举行全球首映的《风林火山》,是麦浚龙继2013年获得金马奖费比西奖的《僵尸》之后,筹备近十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延期)、耗资据传达4亿港元(约合5100万美元)的野心之作,堪称香港电影史上最高成本制作之一。
《僵尸》剧照就目前情况而言,该片仍有望吸引其他电影节,尤其是聚焦类型片的影展或其他活动的注意,也可能获得小众发行商的青睐。
虽然能否复刻去年同属戛纳午夜单元的《九龙城寨之围城》的轰动还有待观察,但考虑到叙事复杂性,《风林火山》在大银幕上显然更能发挥出视觉呈现上的优势。
这部影片信息量堪称爆炸,故事始于1994年一个架空的法外香港,制药企业Q-IN的继承人莫顿·李(金城武饰,暌违银幕八年再度亮相)前往医院探望病重的父亲。
与此同时,两名神秘悍匪在铜锣湾交错的街区里(实际上是在深圳搭建的实景模型)发动了血腥的枪击事件。
而被困在风暴中心的救护车旋即成为攻击目标——这座位于辐射区中心的城市正经历着药品短缺危机,毁灭性辐射和漫天飞雪加剧了局面的混乱。
当一名卧底探员(麦浚龙饰演)化身人肉炸弹炸毁Q-IN总裁所在的医院后,莫顿启动了重塑企业形象的洗白计划。
游走于正义与邪恶之间的缉毒警员黄志达(刘青云饰)、老谋深算的警探铁文杰(梁家辉饰)、职业“清道夫”程文生(古天乐饰)、莫顿的妻子刘思言(高圆圆饰)以及逃亡在外的长兄麦德士(杜德伟饰),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或阻碍着这场转型计划,而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
虽然麦浚龙在片中多处引用《孙子兵法》(本片中文片名即取自该典籍),但《风林火山》本质上仍然是一部经典的黑帮兄弟情仇剧(令人联想到《辣手神探》),戏中不乏《教父2》《盗火线》《机械战警》的影子,还额外添加了动作类电子游戏的元素。
麦浚龙此次与周汶儒(代表作《第八个嫌疑人》)合作编剧,他以重构香港犯罪类型片的姿态,巧妙地沿用了他在前作《僵尸》中标志性的低饱和色调与后启示录工业风格的美学设计。
恰到好处的时代错位感支撑着影片构建起坚实的世界观,而麦浚龙对香港独特的空间视觉张力的把控依然相当精准。
无论是开场莫顿在无数城市隧道之一中的卧床镜头、还是铜锣湾的飘雪奇观,抑或堪称影史上最风格化的葬礼场景,都极具视觉冲击力。
但动作指导邓瑞华的设计实在是敷衍了事——可能没有脱离导演的哲学化追求,但《风再起时》《树大招风》等兼具思辨深度与动作张力的港片早已证明二者能够完美融合。
《风林火山》让人感觉存在大量的叙事缺失,真实原因可能是原始素材过于丰厚——据传导演剪辑版长达近七小时。
大量情感线索与叙事脉络被删减,意味着观众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来厘清人物关系与他们的行为动机,从而难以完全沉浸在这个异世界般的香港,而全明星阵容的表演也因此沦为陪衬。
总而言之,《风林火山》仍然是一部富有巧思的作品,它更适合做成一部精彩的迷你剧。
书本短评陆泫龙(抛开书本戛纳记者):2🌟枪战版《小时代》,一直在下雪的铜锣湾,暧昧不清的人物关系,集团勾心斗角的继承者们,粉墨登场并完成各自的表演任务。
从一开头的打斗戏开始,1:1的铜锣湾置景便显得虚假,没有真实的“人”的存在,也没有任何明确的主线和关系推进,甚至连最基本的故事“三要素”都因素材剪辑的原因而几度沦丧,接连不断的杀戮场面更是没有任何精彩的动作设计,不是莫名其妙地开枪杀人就是毫无逻辑的暴力互搏。
不仅一众演员的念白不如人意,而且古天乐近年来一直在重复相同的角色。
在麦浚龙的世界当中,女性沦为陪衬和男性欲望的视觉材料,处处充溢着导演对权力阶级的意淫和人物塑造毫无特点的理解。
《风林火山》中所营造的男性气质,既非盖·里奇那般英雄主义式的浴血奋战,亦非北野武黑白两道的精神流露,比邱礼涛差了十个郑保瑞。
开始放字幕后,全场还是一片沉默。
这是我见过的最安静的电影散场。
即便灯亮了,大家还是静坐原地,试图搞清楚过去两个小时里发生了什么。
随后有一部分人拿出了手机,想要立刻通过万能的互联网找到答案,还有一部分人只是沉默地离开了。
我觉得这不应该算部烂片,因为从画面质感和每个演员的脸来看,这应该是部制作精良的大作才对,更不用说我并在意但是很多人在意且一看就花大精力的动作场面了。
但是,如果导演想要讲的真的是我觉得他似乎在讲的故事,是不是也讲的太仓促了?
再回归到这个电影值不值得去电影院看这个问题上。
我个人觉得还是值得的。
我去电影院主要看了小红上各种金城武帅气的切片,事实上也的确把金城武拍的很帅。
不只是金城武很帅,每个演员的脸都很适合大荧幕,全程都赏心悦目。
随着越来越多的演员电影电视两开花,时不时会在电影院看到其实只适合活在精修照里的脸,看多了有强烈的不适感。
这部电影完全没这个问题,每个演员,无论是否可以定义为帅或者美,放在大屏幕上都会感觉非常舒适。
虽然这部片子是围绕金城武的高颜值营销的,但是他的戏份并没有那么多。
不过我也没有希望他戏份更多一点,因为如果再更多,可能就会帅的我眼睛疼了。
现在这样的浓度感觉刚好。
比无印良品的广告浓度淡一些,持续时间长一些,总体感受良好。
感谢金城武在仅此一次的人生中、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每隔几年为我们展现一次高质量人类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帅的形态。
希望他在往后的日子里继续做好这项重要的工作。
听说现在公映的是个删减版,还有好多素材没放进去。
我觉得导演应该再努力一下,剪个netflix版,用五六集的时间把每个人物的故事说清楚。
最后再说说看电影的时候出现的一些小想法:1. 金城武睡在隧道里是因为隧道夜间是封闭的,比如东湖隧道一点到五点封闭。
可以推断,东湖隧道夜间封闭,是因为晚上金城武要在里面睡觉。
故而可以推断,金城武有时候失眠,晚上只睡四个小时。
2. 我总是试图理解为什么包括导演在内的很多人都喜欢用抽烟来营造颓废帅气的感觉。
曾经听过一个说法,烟几天相当于小baby的婴儿奶嘴,碰到困难要啄几口。
我深表赞同。
今天的电影又让我感受到烟其实也是大人的泡泡机。
小朋友用泡泡机营造梦幻的氛围,烟也可以带来烟雾缭绕的氛围,叫氤氲,对吧。
或者说是仙女棒,烟花之类的?
嗯,香烟是男人的仙女棒,是男人的婴儿奶嘴加仙女棒。
电影里把抽烟拍的很帅,但那是因为电影只有视觉,没有嗅觉。
如果现实中有人这么抽烟,那该会多臭。
每个人都又帅又臭,又臭又帅。
3. 金城武和高圆圆坐在车里的镜头很像《如果爱》里和周迅坐在车里的镜头。
不过如果爱更棒,如果爱自然是我心中排名第一的电影。
希望每个还没看过的人都去看!
4. 今天唯一失望的是这家电影院的爆米花不好吃!
糖不够多!
还软了!
希望我吸取教训,牢牢记住:家门口这家电影院的爆米花不好吃!
不要来!
“若果你,未觉荒谬,被传闻谈论的疯子挽着手”
罗生门9.7谢安琪 Kay Tse 麦浚龙 Mak Juno / 2015上一次看到类似于这种情况的电影,还是两年前的坚如磐石,上上次看到这样的电影,还是正义联盟。
何时啊,麦浚龙!
导演剪辑版!
从院线版来讲,风林火山我给6.25/10,从一个北方的小影迷第一次看纯粤语版本(基本上听不懂粤语)的了解情况,大概能了解整部电影的85%(院线版本)但是经过结合我思考中它的原版(七小时),我可以 给,理解后这一部院线版到一个8.75/10(大概猜测原版的55%)这个成绩对于麦浚龙来讲肯定是不好的。
影片电影版最大的问题便是每一个故事都是散的,只展示了过程和结果,而并没有前因导致部分情节通过一些若影若无的细线穿起来,甚至有些没有线,需通过观众脑补和观众有些能脑补清楚,而有些根本脑补不到,因为信息给的实在太少。
而我想说的是,导演由于要压缩时长,要把每条线交代清楚,但线又多,所以不得不做了一些取舍。
我不知道他的原版是什么样,但我敢肯定原版绝对会有一个更加宽阔的格局和更加完整的故事链。
而现在呈现的是每一幕和每一幕之间的联系,全得靠观众去猜,而部分观众能猜到可还有一些线,完全就是提了头没有尾,但是我们可以联想到这条线的内容。
PS:交代线的内容全是靠主角们的微表情和演技,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这部电影的原因。
其次就是我想说这个片子,它有点太装逼了,如果你关注过麦浚龙的话,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跟整部电影一样,都是通过那种低饱和度,高黑高灰高白的色调去衬托,每一句话都是特别特别短的。
哦,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像不像散文集?
但你见过一页只有五个字的散文集吗?
我想聊一聊自己客观的解析:(古文解析来自于DeepSeek)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这四句话,原本是形容一支理想军队在作战时应具备的四种不同态势和节奏。
但在电影中,导演麦浚龙赋予了它更深层、更哲学化的寓意。
这四种特质共同构成了一种完美的战斗哲学和节奏感。
电影并非简单地用这四点来描述警匪双方的战术,而是将其升华成为一种笼罩全片的宿命论和世界观。
风可以理解为古天乐这一些杀手的变量因素,也可以理解成形势变化之快;林则可以理解成地下盘根错节的那些类似于刘青云、金城武这样的角色,也可以理解成整部电影的节奏之慢;火可以理解为像大哥李文狄以及一系列犯罪的人物,也可以理解出这部电影的表现形式之凶猛;最后山可以理解为梁家辉和鬼爷饰演的警察在背后策划了整场的故事, 也是说影片中大量使用的固定镜头、人物特写,营造出一种冷静旁观、无法改变的宿命感。
所以,《风林火山》这个片名远不止是一个酷炫的标题。
它是电影的主题、是世界的法则、是角色的命运,也是影片本身的节奏和美学风格。
它告诉观众,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警匪斗争故事,而是一幅描绘在不可抗拒的宏大规律(风林火山)下,每个个体如何挣扎、如何互相算计、如何互相谋杀、如何走向各自宿命的宏大画卷。
理解了这个名字,就拿到了解读这部风格化电影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真正看懂这部电影,不仅仅需要二刷!
个人观感还可以,挺流畅的也不混乱。
有《拆弹专家2》+《智齿》的感觉。
香港被描绘成一座世纪末的孤岛,全片不是下雪就是下雨,都是夜戏始终没有阳光,室内也尽量处理成无窗的压抑闭塞,家具、墙壁、服装也大都是灰黑色。
除了爆炸的玻璃幕高楼、天水围的鸽子楼就是废墟、荒山。
非常具有漫画感。
除了集结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古天乐外还有刘永、林俊贤、任贤齐、卢冠廷、鲍起静、王德顺、卢海鹏、杜德伟……一众老港片演员。
开头的铜锣湾街头火并枪战大银幕看CG做得太糙(让人想起大银幕看《死神来了6》的粗糙感),能够猜到删减的估计有开头的大亚湾核爆,所以港岛会下雪和有辐射区废煤矿,猜不出的是杜德伟的左手小指如何没的,金城武墙上砸洞的用途,高圆圆按结尾暗示也是挂了但片中没有。
刘青云开头的扮相是致敬“教授”,片尾有致敬怀念“教授”字幕。
印象深的台词:任贤齐:现在的世道怎么变成这样,刘青云:从来没有变过。
麦浚龙:先毁灭再重生。
结尾加放《再回首》是不是也行?
上了岁数高圆圆的脸上看出了谭卓的感觉。
导演显然已经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为无法量化的酷加一星。喜欢电影里的黑色和金属色,还有香港的雪。画面质感像游戏过场的CG。喝过酒后看,如做了场梦。(粤语,内地公映版)
如坐针毡。。摄影以为自己在拍大片吗,本子如史一般把故事讲的云里雾里,看了一小时还是没交代清人物关系,两方男主也长得特别像。故弄玄虚个毛线。。死装货
5.5到6.0尽管麦浚龙个人视觉风格充满了浓烈的黑色犯罪电影,以及平行世界的下雪香港的荒凉,但是这剧情和人物塑造真的不怎么样,如果是这个拍暗黑风格杂志可能很不错,但是这是电影,剧情和人物都不怎么样,诠释了麦浚龙的最好的一句话不是不怕富二代玩物丧志,就怕富二代雄心壮志,结果麦浚龙做到了雄心壮志地玩物丧志。
【风林火山】过于混乱,没什么能让人记住、也没什么值得让人记住的人物或者故事,记不住也没关系,反正编剧会让他无意义的去死,真就只有几个帅老头值得看。
用了大量港片特有的元素,却拍出了一部气质无比独特的作者电影,展现着一座罪恶之城中压抑的困兽们的缠斗。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甚至让人想起当年的《黑社会》和《江湖》,改朝换代时期的机关算尽,虽然有很多情节的断裂和剪辑的生硬,或许是因为就没有拍完的原因,但是依然没有太影响对于故事的理解、就像前两年的《坚如磐石》。另外,没有想到这片子动作戏的比例这么高,拍得也很有风格,麦浚龙真的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敢骂太大声了 因为就坐在古天乐梁家辉高圆圆(当然还有装ac犯导演)隔壁😦
雪与血
#Cannes2025 觉得麦浚龙很天才于是强忍困意努力尝试听懂粤语看懂英文搞清人物关系剧情走向,但实在是看懂了0点,或许pua自己觉得这片不烂等于不承认这趟戛纳之行没有想象中的尽兴吧…...等有简体中文字幕重看一遍再来评价😐
各位 逼王共赏
完全由矛盾与分裂所构成的世界,所有人都在自虐,所有人都不能如愿(既不能选择活法也不能选择死法),行走在一个又一个精致的秀场里,然后一点一点被撕裂;Juno享受着阶级特权带来的浮华,享受着对世界的掌控,但同时又时刻具备以自毁来毁灭同温层的冲动(甚至亲自出演了引爆医院的卧底,成为了字面意义上的导火索),这种贯穿戏里戏外的“既要又要”,反而造就了影片的所有魅力,就好像世界观本身,中二的架空游戏沙盘里,指设真正的现实,远远没到不说人话的程度,哪怕是在这个支离破碎的版本中
看到开头枪战戏的时候,连连在感叹麦浚龙的才华,怎么能把警匪片解构成这样,直接安排香港下起了大雪。结果在这场戏过后,所有人物都像被困在了哪个样板间,背后不是铁皮的就是水泥的,到底是不是香港拍的也不知道,香港电影最应该具备的种种地标性意义都消失了。角色们最基本的动作都被抽离,刻意与外界疏离,所有的信息量都被放在了台词之中。没有对卧底身份的创新,整个故事也不明不白,看完之后都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内核极其空洞,只能靠单纯的摆pose来塑造所谓的艺术氛围。
回家吧
影像可以,末世背景有点意思但用力全在角色刻画,主题也啥没看懂:正邪不绝对?创造禁毒世界?
三颗星都给金城武的颜值!虽然全篇他就贡献了两个姿势,一个是抽烟,一个是说台词。整体片子的色调属于致郁系。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可言,就是砰砰砰,啊,他死了!砰砰砰,啊,又一个死了,砰砰砰,大家全死了!灰色的天,破碎的大衣,叙利亚的穿衣风格,配合了开篇睡在隧道里的镜头,有一种不知在哪个国度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灰色的墙壁,以及金城武的抡大锤!八十,八十!
简直不知所云
我的天,我熬夜到三点就看这个。圆圆下次别接这种了,戏份能有五分钟吗
没有想象中那么烂,还是能看的,毕竟审美怎么样都不会差过翁子光风再起时。只要理解为这是无间道2叠加树大招风叠加一点点黑社会2的同人男作品一切就都好解释且有乐趣了,麦浚龙是一种铜仁龙。
宛如一场召回港片辉煌时代的仪式,一面是在这些演员面孔上黄金的过往,另一面是麦浚龙脑海中脱轨的游戏,即便发生在同一座城市,即便仍然是相似的故事,站到台前已经不再只是仇杀和追凶,而是铜锣湾的飞雪,小吃店的红光和望不到底的黑色。与其说是类型片,更像军械库里沉浸式的装置之梦,你不会在其中寻到出路,更难找到答案,你享受的正是坠落在无底洞中。
抛开剧情不说.所有镜头.场景.画面.服装.造型都无懈可击.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10年前拍的.可想而之老麦的审美是多么超前.只能说下届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最佳配乐、最佳摄影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