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DC重磅新作《神奇女侠》正面碰撞绝对需要勇气,稍稍有点票房野心的国产片都去挤国产保护月了,但进口片《迷失Z城》并没有这样的同等待遇,只好硬着头皮上吧。
但上画前就传出遭广电总局删减大半的重大利空,一些流媒体对删减的槽点再大肆宣传,影迷们自然不指望它能长线放映了,只好抓紧有限的几天时间一睹为快。
影片讲述了一个英国的探险家福斯特寻找z城的故事,主人公有真实的故事原型。
影片以丛林探险为噱头,宣称这是近几年最过瘾的丛林冒险题材,可惜还是谈不了广电总局的剪刀。
血腥镜头被剪的一点不剩,只剩下缓慢的古典配乐和单线条的叙事让观影的你昏昏欲睡。
我们抛开那些噱头,回归故事本身,其实探险梦比起那些恶劣的气候,食人鱼,野人外更让你印象深刻。
男主人公福斯特开始走上探险之路是为了重振家族的声誉和军队荣誉。
身为少校的他为了勋章,处心积虑,抓紧一切机会表现,连射鹿献礼都不惜冒险。
可惜在和平年代并没有给这位出身不好的军人太多机会,最后倒是皇家地理协会给了他一根稻草。
只要探险有发现,就能获得勋章。
探险之路是艰辛的,遥远未知的路程,时刻突发的危险,同伴的受伤死亡,更可怕的是绝望的情绪笼罩在所有人的心上。
福斯特坚持了下来,克服了种种,终于发现了陶瓷这一文明的标志,凯旋回国。
如果说开始为了勋章,再次前往就是为了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发现,野心进一步扩大。
在权贵的财力支持下,福斯特一行再次踏上寻找z城之旅。
这一次比恶劣气候更危险的是掉链子的同伴。
你可以看出猪队友是多么可怕,骑了他们的马,毁了他们的食物,回国后还反咬了他们一口。
权贵的伪善可见一斑。
寻找z城再次不得不中止,无功而返。
第三次踏上寻城之旅则升华到灵魂深处。
一战中碰到的灵媒告诉他,只有找到那个地方,你的灵魂才能安息。
这是你的宿命。
虽然战争损伤了眼睛,但儿子的踊跃报名,家人的精神支持,英国皇家地理协会的大力财力支持,旅程再次开始。
虽然探险父子组合在丛林失踪,但在他们在探险界已是传奇,激励更多的人去探知未知的世界。
其实 《金刚》也是探险题材,但《金刚》更多的是破坏和反战。
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给予土著文明极大的尊重。
不再是白人高高在上的尊容,而是平等与他们对话,绝不破坏和掠夺。
再加上恒心与毅力,坚持自己的探险信仰,福斯特才会从众多探险家中脱颖而出,为我们所铭记。
梦想需要信仰般的坚持,什么都无法阻挡。
体制,现实环境,审查都不重要,只要心中有梦,那团火就不会灭。
你也许看不到,但你的后代会继承你的梦想继续前行,无往无悔。
这部电影在我的列表里呆了四年,是最早被标记的片子之一,一开始分数似乎只有六点几,当时我还是个迷信豆瓣评分的人,所以即便对题材感兴趣,也没有立马去看。
现在我看到最热影评就是在单纯抵制删减,能理解为什么分数会低,以及再一次体验到评分的不可信。
说回影片,本身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将故事娓娓道来,三次历险,第一次是绘制地图时的偶然发现,第二次因为小人作梗而未能实现目标,第三次则走向了迷失,亦或是抵达了寻觅之旅的终点。
如果说影片有任何“超出现实”的处理,大抵有这几处:男主在算命时于战场上变成了丛林景象;男主和儿子被抬着走向灯火辉煌的河岸,对岸隐约呈现出建筑的轮廓;女主最后走进一片郁郁葱葱的丛林。
这些镜头几乎都与主人公所追寻的z城有关,现实的羁绊与沉重在某些时刻隐匿了,只剩下坐落于古老雨林中的梦想之地,如此朦胧与美好。
看到不少人抨击影片中的“上等人”和学派作风,但其实男主开头也不是一个能免俗的人,他对家族历史和自身荣誉耿耿于怀,答应前往雨林冒险的主要原因也是想摆脱父辈不好的名声,以及让自己挤进更体面的阶层。
如果说有什么启发了他,那一两块陶瓷碎片够不够呢?
他在演讲时拿出它们作为证据只让他得到了众人最大声的嘲弄。
当时的英国作为西方文明的代表,是无比骄傲自大的。
我认为在河上印第安人的话应该给了男主更深的触动,他说森林深处曾有一个遍地黄金、玉蜀黍的美丽城市,比英国更古老,至今无人发现,还说自己替他们难过,因为他是自由的,而他们在丛林中无处可逃,语气平静而怜悯。
这一刻,文明的现实世界才是被审视与同情的对象,那里的人们一叶障目,看不见丛林的伟大与自身的渺小浅薄。
男主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去探险,妻子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大,她不仅是料理家务、养育子女、提供后备支援,甚至直接提供书面资料佐证了丈夫的发现,这背后想必花费了巨大精力去查阅与分辨。
当她提出想跟去丛林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只是她丈夫拒绝的理由如此冷硬:“女人就该呆在家中,从古如此,这是文明的基石”。
男主意识到要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文明,但未曾深入理解,文明不会建立在一种不平衡的观念上。
女主或许从未远行过,但她自由高尚的心灵始终走在丈夫与儿子的前方。
不知道在哪看到的一句话:“我们身上带着我们在身外寻找的奇迹;我们内心有整个非洲。
”改动一下,也可以说我们内心有一整座丛林,那里金黄的阳光照在曾经辉煌如今已成废墟的建筑上,洞穴里刻画着神秘的图腾,显露出对食物和表达自身的渴望,以及我们试图在现实中寻找而不可得的,全部爱与和谐的秩序。
根据David Grann的Lost City of Z 改编的传记片,叙事上四平八稳没有太多新意也没有明显败笔,基本是一条直线剧情从始至终的顺叙下来。
故事本身非常有张力,但鉴于时间跨度太长,电影中夹杂的东西有点多,探险,梦想,平权,夫妻,父子,反战都有涉及,而一些更核心的东西却并没有解释清楚, 显得故事在一些地方拖沓,一些地方有没交代好。
不过总体来说,对历史还原得很到位,讲了一个立意不错的好故事。
全片的核心在于探险和对梦想执着,Fawcett 中年时被派往南美进行地图测绘,深深地迷上了那里,在一次探险中无意发现了一些古代陶器,再加上一些其他证据,坚信雨林中印加古文明的存在,从此终生为此奋斗。
身在索姆河的硝烟和毒气中,在不列颠岛的海边,心在雨林的古城中;灵魂不一定永远禁锢在躯壳里,也有可能跟着梦想在飞。
很喜欢电影的最后一幕,走下阴森伦敦老宅的楼梯,门外不是煤气灯和马车,而是那片雨林也不出意料地政治正确地点到了平权话题。
在20世纪初期,南美的印第安土著已经被枪炮和传染病杀得不剩多少了,而剩下的大多隐居在雨林中,或者沦为种植园和矿洞里的奴隶。
历史现实中的Fawcett就是出名地对当地土著抱有善意,而这也体现在了电影之中。
电影中数次受到围攻,却始终一枪不发;努力与当地土著成为朋友,获得他们的帮助,并为土著在雨林荒漠中取得的成就而惊叹。
不过稍微有些讽刺的是,现实中最广泛的猜测就是Fawcett父子最终死在印第安部落的手上,电影中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我想在那漫山的火把中,不大可能是请他俩吃个饭就放了。
回到剧情上的不足,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剧情节点都是有点硬伤的。
第一个节点是Fawcett刚到南美,我看到了在雨林中的挣扎,对家人的思念,对印第安人的同情,但没有看到他为什么产生了这个执念,让他如此执着地去发现Z城;虽然回到皇家地理学会以后充满激情地大吼了一番,但那也是一个抽象的伟光正的对人类的观点,他自己想要什么,这个目标对他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果真的只是听神婆的话追随神和命运的指引,人物魅力起码打五折。
第二个节点是Fawcett和儿子Jack的和解,这个节点是他们开始最后一次冒险最大的催化剂,也是对后半段剧情最重要的节点。
在前面的铺垫中,我看到了Jack问Are you my dad?,我看到了Jack维护母亲,看到了Jack痛骂他爹是卢瑟,还挨了一记耳光;但是在真正和解的节点,转折有点太快了吧。
我能理解你对自己梦想的追求,但这不代表我可以原谅你抛弃了你对我的责任,让我的童年中没有父亲的存在。
而后面,Jack反而反客为主地拉着他爹去圆梦了,转变实在太快,和前面几十年铺垫的矛盾点是不连贯的。
之前看演员表的时候看到有暮光男,还很好奇他在里面演什么,看的时候也没特别留意,没有什么深刻印象,看完以后才发现是探险团队里面的一个大胡子大叔。
最后,画面和配色复古且很有质感2016.03.24 London
《迷失Z城》于2017年4月在美国上映,由“亚瑟王” 查理·汉纳姆(Charlie Hunnam)、“暮光男”罗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主演。
Metacritic目前得分78,比《神奇女侠》分还要高:▼
《迷失Z城》导演是智商高达180的詹姆士·格雷(James Gray),他是美国知名独立电影导演。
1994年,25岁的格雷拍摄了导演处女作《小奥德萨》(1994),一举夺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此后,格雷自编自导了四部电影:-《家族情仇》(2000)-《我们拥有夜晚》(2007)-《两个情人》(2008)-《移民》(2013)四部电影均提名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或最佳导演奖,其才气可见一斑。
詹姆士·格雷在《迷失Z城》现场指导观看过《迷失Z城》的人,都会被其美轮美奂的浪漫古典主义摄影吸引。
《迷失Z城》的摄影师是达吕斯·康第(Darius Khondji),他是电影摄影届为数不多的老前辈。
达吕思·康第康第的画面独特而有想法,色调并不锐利但足够丰富。
他曾经拍摄过多部知名影片,多次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七宗罪》(1995)
七宗罪 (1995)8.81995 / 美国 / 剧情 悬疑 惊悚 犯罪 / 大卫·芬奇 / 摩根·弗里曼 布拉德·皮特-《午夜巴黎》(2011)
午夜巴黎 (2011)8.32011 / 西班牙 美国 法国 / 剧情 爱情 奇幻 / 伍迪·艾伦 / 欧文·威尔逊 玛丽昂·歌迪亚-《贝隆夫人》(1996)
贝隆夫人 (1996)7.61996 / 美国 / 剧情 歌舞 传记 / 艾伦·帕克 / 麦当娜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最近戛纳电影节上,《玉子》被提名金棕榈奖,其摄影也出自康第之手。
《午夜巴黎》(2001)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迷失Z城》采用4K摄影技术和胶片摄影,尽力还原一个神秘的雨林世界,让我们有机会同主角一起完成冒险。
我们选用了35mm的胶片拍摄(迄今为止,我所有的电影都是如此),最后证明这种拍摄在丛林深处实在是太艰难了,我们不得不动用飞机运送这些胶卷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冲洗和剪辑,导致我们通常在一个星期后才能看到样片。
不管怎样,我觉得环境的真实性还是值得我们这样做的。
——詹姆士·格雷大荧幕观看4K,效果真的超赞超真实!
深入雨林时,观众会感觉到自己仿佛也成为庞大雨林世界中一个微小的存在,特别有身临其境之感。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小时候梦想到雨林去探索未知,如果曾经做过这样的梦,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准没错!
另外,康第在这部电影里非常喜欢用特写镜头,加上演员演技都在线,所以镜头每一次都能清晰捕捉到人物脸上显露的情感。
《迷失Z城》的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编。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探险家珀西·福塞特(Percy Fawcett)接受任务前往南美绘制地图。
在亚马逊丛林中,福塞特意外发现了人类文明的遗迹,他发现这个文明甚至比英国的历史还要悠久。
在我们这个时代,早已默认亚马逊雨林中原始人文化的存在,但那时人们都认为这是痴人说梦,很多人对福塞特冷嘲热讽。
于是,福塞特萌生了向世人证明这个文明存在的想法。
福塞特带着他对探险的渴望,背负着理想的重担,从此踏上探险之路,一而再再而三地返回雨林,探寻一个迷失的Z城。
在历史上,福塞特的结局仍然是一个谜。
有一说是他成为部落首领,从此生活在雨林之中,也有一说是福斯特父子被部落杀害。
《迷失Z城》并非传统的好莱坞冒险电影,它并不追求场面上的宏大与刺激,而更像是一个关于理想主义的传记故事。
当我读完大卫·格兰(David Grann)的小说后,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呈现这个男人对于探索的渴望。
他对于亚马逊文化的渴求使得他可以经受无法想象的考验、对科学团队的怀疑态度、可怕的背叛以及多年远离家人的孤寂。
——詹姆士·格雷电影情节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福塞特内心渴望的转变。
他接受勘探任务的初心只是为了重振家族的名声,但到后期,他身上对于探索、对于未知的渴望一点点破土而出。
此时此刻,他愿意为了找到Z城付出一切代价。
女巫在占卜时,对福塞特说了这样一句话:This is your destiny.(这是你的宿命)或许我们每个人冥冥之中都存在着一种宿命,只是我们缺少某种发现它的外部刺激,也缺少了誓死追寻的勇气。
所以《迷失Z城》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在探险的过程,而在于精神,在于理想主义。
冒险故事每每吸引着我们,就是因为本性中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去探险,去走向未知,去披荆斩棘实现初心。
片子剪的太多了,特别断崖。
一会团队6个人,一会8个人,多出来的人哪来的?和大赞助商的矛盾不剧烈,怎么和他撕破脸的,冲突点没爆发出来。
荷兰弟和湖南是父子关系的话,能不能在化妆上下点功夫,感觉就是媳妇出轨生的私生子。
而且荷兰弟开始特别反对他爹不顾家庭探险参军,为什么在他爹伤重痊愈后主动提出去找z城,还和他爹一起去。
小说里写到男主为了钱而探险,家里特别穷想以此发财,媳妇跟他颠沛流离,生活拮据的他连地理协会的每年3英镑会费都无法上交。
电影里只说他出身家庭影响他的仕途,缩小男主戏剧矛盾,有点可惜啊。
南美热带雨林自然环境恶劣,土著凶蛮,队员为钱和食物自相残杀,多好的故事情节,蚂蚁吃人,食人族追赶等等。
这么视觉上刺激的画面影片根本没体现出来,这叫什么探险片。
唯一可取的一点是男主没回到现代社会的结局不错。
媳妇拿着指南针去找地理协会,这个梗之前埋过,男主说找到失落之城不回来,让别人送回指南针。
也很有可能是媳妇知道这个事情,拿假的指南针骗地理协会继续派人寻找男主和儿子。
“隐藏之物,去找寻吧。
去那山峦之后吧。
山峦之后有失落之处;失落却等你而来。
前去吧!
”——吉卜林《探险者》 "Something hidden. Go and find it. Go and look behind the Ranges -- "Something lost behind the Ranges. Lost and wating for you. Go!"《迷失Z城》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英国探险家佛西特坚持寻找传说中的Z城的故事。
早在2009年,皮特的Plan B 就买下了该纪实著作的版权,主演人选也从皮特到BC(因妻子怀孕取消)到查理·汉纳姆,电影也在2017年才与观众见面(之前在电影节露面)。
再考虑到剧组要去雨林中取景,电影的制作过程就如探险经历般艰难啊。
上映前,每次电影节放映都会引发影评人和观众的热烈讨论,从亚马逊投放的预告片来看,他们很有信心。
我想看这部电影,大概是对探险题材感兴趣吧。
也随着电影认识一位作品不多,但是很用心的导演:詹姆斯·格雷。
结合他在《电影评论》还有其他杂志上的采访,他还是挺狂的个性导演,批评戛纳老套的审美、为奥逊·威尔斯鸣不平。
《迷》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印第安纳琼斯》(佛西特也是琼斯博士的人物原型),还有像《所罗门王的宝藏》、《失落的世界》等维多利亚-爱德华时代流行的冒险故事。
不过并非如此。
记者表示,“他不是去探索这个充满了美好的世界,他仅仅是出于个人兴趣,最终也是探险改变了他。
”格雷则评价道:“佛西特不是一个英雄,他并不是去拯救任何人的。
”佛西特曾受邀为巴西和玻利维亚划定分界线,偶然发现一些陶器碎片,根据印第安向导的话,得知一个可能存在的古代文明;妻子查证相关资料、发现一些线索后,他决定带队去寻找这个文明,用实际行动反击地理学会的老顽固。
这个文明不是传说中的黄金城,而是Z城。
他以追逐白鲸一般的执念冒险。
无论在舒适的乡下小宅中,还是在索姆河的枪炮和毒气中,还是在“文明人”的“学术殿堂”中,魂牵梦萦的还是神秘的Z城。
就连被毒气击倒,暂时失明,梦中浮现的还是雨林。
不禁想到一句话,“昨夜,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亚马逊雨林。
”就如同战场上的神婆所言,“这是你的使命。
”在镜头下,仿佛能感受到亚马逊的潮湿的绿色,如徐徐展开的自然画卷,探险家是脆弱渺小的闯入者,在绿色的荒漠中寻找文明的踪迹,在大自然和古代文明前只能保持沉默。
沉默的土著不再是臣服于白人闯入者前的蒙昧的人群,不再奉他们为神灵,而是视他们为过客;白人面对敌意的目光和弓箭,不再选择贸然回击,而是示意和平,对他们表现敬畏。
就像之前的印第安向导所说,你们白人将会困在雨林中,而他是自由的。
格雷评价到:“展现土著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他们不需要一个白人男性的帮助,他们可以生活得很好。
如果他们真的需要帮助,便是我们可以帮他们一下。
”另一形象是佛西特夫人。
她是位坚强的女性,她的丈夫总是在海外冒险,几乎不照料她和孩子,只是在回程充当一下英雄;她和孩子们是佛西特执念的受害者,又因为生理的弱势无法同他一同冒险,因此她无法左右着悲剧性的命运。
她选择接受这一命运,以至同意长子与丈夫一同实现这一执念,并在两人失踪后仍保有希望。
米勒小姐的表演很是出色(相比较而言,更显得汉纳姆拿腔作调)。
长子选择与父亲和解,知道不可能劝阻固执的父亲,宁愿伴他同行,陪伴父亲实现他的梦想。
副手(帕丁森留起大胡子,真认不出是当年那个清秀少年)曾经和他并肩作战,一同在雨林中、在战场上冒险;但岁月和生活磨平了他骨子中的冒险精神,他宁愿陪伴家人,佛西特也表示理解,并愿友谊长存,因为有的人属于冒险的荒野、丛林,有的人流浪许久之后,只希望有家庭的慰藉。
格雷认为,这个故事“最关键的是他内心的斗争,驱使他去寻找‘人’的定义,去确定文化的等级划分、种族主义或是阶级、性别的粗暴性都不能定义‘人’。
”佛西特尽管发现所谓“吉光片羽”般的碎片,但终究未能找到迷失的Z城。
父子二人其实在雨林中失踪了,没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
格雷想象了一个优美的结尾:父子二人在恍惚中仿佛看到了某种文明的存在,他们回归了自然和古代文明。
与儿子同行的佛西特不再狂热、偏执,而是趋向平和;也许他和儿子找到了探险的真正原因。
“最重要的便是探索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带你找到你在灵魂深处萌生的问题的答案。
”对虚构的电影,格雷真正享受的是创作和拍摄本身,大概是一个道理吧。
另一方面,佛西特夫人仍不放弃希望,仍相信一些传言,如丈夫和儿子在巴西融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走进学会的植物园时,仿佛也走进雨林,走进光明。
尽管考古界一度认为佛西特是疯子,但近年的考古发现发现了Z城的可能遗迹。
也许他不曾错过,也许他真的在此生活过。
这么一个传统的冒险故事,以传统的35mm拍摄,讲述了一个优美的“古典主义”电影,带领观众重回神秘的雨林,见证一个人偏执到平和的冒险,和他一起以敬畏之心,在自然中寻找文明和人的定义,甚是美好。
“啊,人总要追求力所不及之物——不然天堂为何存在?
”罗伯特-勃朗宁,《 安德烈·德尔·萨托 》 "Ah, but a man's reach should exceed his grasp -- or what's a heaven for?" 2017.6.3 补充大陆没想到公映了,可惜是个大幅的删减版,竟生生砍去近40分钟(虽然《云图》更惨)。
怎么说,看还是能看的,但是对崇尚古典主义、独立电影人格雷来说很不公平(记得昆丁因为被砍几分钟就大发雷霆)。
剧情就像剧情梗概(虽然很多剧情也不记得了,何况北美院线不加字幕),原先舒缓的节奏被加快了很多,虽然对大体剧情没影响,但是细节不能忽略不计啊!
(我记得亚马逊影业也投资了,结果片头根本没他们事)不过还是能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摄影以及优美的配乐。
感觉电影拍的很冗长,不过还是把英国那种精雕细卓的感觉拍出来了。
看这个电影本身也是一种心理的愉悦,男主人公本身只是一个军人,可能是破落贵族,身上有一种很强烈的荣誉感,看这个电影感觉和我控诉这部法国电影很像,整个电影背影都很阴沉,主人公身上都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意识,这种荣誉感,责任感,或者说是calling可能也只有西方那个最辉煌的时候才有吧。
男主想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建功立业,恢复祖上的荣光,探索人类文明,为堕落的世界找一个出路,至少比现在中国这种千篇一律为了钱的社会好很多。
1,不太清楚英国以前的社会,一个中校可以住那么大的别墅,老婆又不工作,还有仆人,不知道是祖产还是说当时英国收入就有那么高,大概率是后者,毕竟当时对于全世界来讲是降维打击。
那个时候也是英国最辉煌的时代,社会价值喜欢钱,但是并没有压制其他传统的价值观和美,人做事也是有底线的,比如男主最后还给那个废物一匹马和所有食物,按照中国人内斗的思维,早他妈就干死那个胖子了,还有后来那么多事情干嘛2,男主当时和美国竞争,把美国人说成是野蛮人,为了钱,为了掠夺资源, 还是由英国人那种优雅的自豪感,为了探索人文关怀,为这个世界注入新的能量,可惜的是这个世界总是野蛮人获胜,要说对钱的崇拜,美国跟中国比简直是大巫见小巫,现在的中国可能也是那个野蛮人吧,所以对中国要有信心3,跟他一起的那个吸血鬼扮演者人物塑造的也很丰满,很喜欢很男主在一起的感觉,就是那种有距离,但是又很亲密的感觉,很男人的感觉,惺惺相惜,又有距离感4,对于亚马逊丛林的塑造,丛林深处,跟土著都是用西班牙语交流,遥想当年的西班牙人,1500年就登陆了美洲,那个时候还是明朝,真他妈的牛逼,美国当年三分之2居然都是西班牙的,美国印第安人引以为豪的骑马技术,其实是1500年以后才通过西班牙传给印第安人的,到了1800年,美国才慢慢开始征服新边疆,那个时候已经300多年了,印第安人都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也只是牛逼。
在丛林深处,都要看戏剧的大老爷,显示出西方文明的优越,那些土著跟1800年的中国也没太大区别,在西方人眼里跟奴隶差不多,幸好中国人醒过来了,中国文明有内在的力量5,男主明显很偏执,有句话叫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还有一句话叫做偏执狂改变世界(大概是这么翻译的),这个人可能都有妄想症,但是这种妄想症在西方可能就是上帝的calling,老子一辈子就干这件事情就行了,就牛逼了,也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妄想症患者,发现了这些新的世界,改变了这个世界,当然有好有坏,不过肯定是好的多。
中国这片土壤很难产生这些人,因为中国是现实的文化,也是不宽容的文化,中国总是算计这件事有什么用,能赚多少钱,赚钱了就是牛逼,其他的一概不管,所以只能当跟随者,别人发现了新世界,跟着去赚钱,这种现实的文化,用来赚钱很有用,比如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这些中国文明圈地区,都可以快速崛起,但是无一例外,从世界级的角度来看,都是文化的沙漠,日本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但是日本的这一套,也是当年麦克阿瑟这个外来者搞的,要靠内生文明的慢慢进化,还要很久吧
电影生动而深情地诠释了什么是“魂牵梦绕”。
本来过度浪漫化这种直男历险、白人拓荒的电影不算是好事甚至是雷区,但格雷很完美地闪避了这些,用自己娓娓道来的节奏把一个神秘而传奇的故事完全复原,我身临其境无法自拔。
而且本身有些遗憾的收尾,被最后一个镜头全部挽回,看完真是恍如隔世般感动。
第一次看James Gray,没想到居然是一部古典韵味浓厚的浪漫主义史诗,剪辑摄影都太太太优秀,每场戏都看得如醉如痴,最后五分钟更是格外震慑人心,结尾一镜回味无穷。
第6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迷失Z城》,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理想者优雅迷人的安息评价了!
果树:摄影很棒,结尾的处理很棒,喜欢片子中对于世界也对于自己的探索的主题。
曲有误:优雅而又迷人,理想主义者的归宿大抵如斯,那是他们安息的地方。
Pincent:一部真正的探险片,娓娓道来,制作精良,画面摄影剪辑非常好,有历史厚度,有人性迷失,有不同文明对立,有执念和冒险精神。
Z城有种魂牵梦绕、萦绕不散的感觉,探险者本身就多少带点感性和冲动的成分,探索未知也是通向自己,最后一个镜头非常棒。
汤达人:觉得应该展示很多丛林内容的,探险的部分云淡风轻得过了,不过整体看来,比如战争的部分,家庭的部分,这部传记似乎类似于第一人,将所有的内容聚焦在个人,家庭上,而且影片的风格气质也很迷人。
Sylvia.Y:亚马逊的丛林永远是探险者的天堂,人们对这里趋之若鹜又在这里消失。
如果一直在尘世中追寻Z城,那大概永远都找不到这个未知的文明。
黄金之城的意义不在其真实存在与否,而是作为这些殉道者们心中探险的原动力。
法罗岛岛主:《迷失Z城》和《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就是太极阴阳图的两极,一个坚信亚马逊雨林中孕育着一个比世界上任何已知文明都要古老的史前文明——黄金国,一个持有观点——黄金国不过是被奴役的野蛮人为了哄骗一批又一批欧美探险家送死的美丽谎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两种立场看似水火不容,实则殊途同归,无论富饶的黄金国是否存在,本质都不过是贪婪残忍的野心家打着探寻文明的幌子,干着剥削掠夺原始人财富的勾当,和欧美殖民史如出一辙,最终的结局也不外乎前赴后继的惨死在寻梦路上。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见识见识野蛮的骄傲,阿基尔在将沉的木筏上被一群猴子围攻,珀西和儿子被食人族当成猪狗般抬走,昭示文明最终被野蛮吞噬。
南美古文明电影的风格和流程大致如此,也是让我有些厌烦疲倦,衬托之下阿基尔是真神作。
我略知她一二:詹姆斯·格雷为我们构建了伦敦和亚马逊两个迥然不同但又各自伟大的世界。
一个古典而浪漫,充斥着传统而浓厚的家族情感,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羞耻与荣耀伴随着很多人的一生。
一个原始而野性,挥发着狂放而血腥的丛林气息,这种以杀戮演绎为生存的痛苦与冷漠见证着亚马逊的繁荣。
当夜幕降临,火把点燃在星空下,这种原始的祭奠变成了最伟大的牺牲,成全了他的不安与信仰。
安安安and:几度壮心而去,又几度去而复返,在剥离了文明的意义与历史的色彩之后,冒险有时候就只是流窜在心底那一阵最原始的冲动,我们总幻想它会演变成一团慷慨激昂并且熊熊燃烧的火焰,一往而无前。
可有些故事里,它只是一场悲壮支离却又经久不散的风声,一去而不返。
但那风里夹杂的哀嚎,只要一直地残喘下去,终究会唱成一曲绝望但不衰的史诗。
直到最后,所有的热血激昂都永远留在了曾经的演讲台上,曾经的同伴一一步入了安定平稳的梦乡,他只能带上儿子去完成他的满腔悲壮。
可当他们终于抵达群星闪耀的地方,命运已经沦为昏沉待宰的羔羊。
在他知天命的那一刻,人生终于达成了不再迷失的圆满。
#FIFF6#DAY4的无人知晓单元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我在长覆大脑皮层前额叶。
明确矢进路向。
看清我在什么位置。
夯实达成意愿。
永恒是幻谬。
当下是陷阱。
我想的是投注虚空。
我以前的手法。
放大错误。
乃一举排遣歼灭之。
民多黠智,诡谋装逼,恶臭得意。
世局都是笑嘻嘻地请君入瓮。
最强大的品质。
在于无所求。
自我强力拉动。
人不能太幽隐。
要发声进攻防卫。
黑洞的马甲表观。
人的显示器脸。
什么让你看见。
有人生满足了。
才接受死。
有人养驻在死里。
不接受生。
如无必要。
不上岸猎动。
生物酣沉。
藏养包孕大能。
追逐荣耀的是无耻。
投注到虚空中。
进动。
向虚底进攻。
我曾经看到过屹立在虚空中那宏大的。
我不搞出来是没人信靠的。
绝大多数那悬浮于障梦待宰割的。
除了自私自利厚颜无耻道德装逼还剩什么呢。
对显世的战斗征服。
必须拿出成绩。
猎物。
从虚空沉浸底。
主体淬炼取。
顽强斗争与征进运动。
我的抱负潜幽攻守。
自律意志野心热情。
绝大多数不靠谱。
要有自己的结网矢动路向。
历炼干粮。
进击宏大英勇野蛮邃密。
灵魂超越空间,与梦想同在
虽然还够不上是个理由,但如今我稍许能够理解为什么这片的内地公映版要删去37分钟之多。毫无必要的细枝蔓节实在是太多了,故事也讲得突兀而零碎,只有结局让人心神荡漾。
第一次看James Gray,没想到居然是一部古典韵味浓厚的浪漫主义史诗,剪辑摄影都太太太优秀,每场戏都看得如醉如痴,最后五分钟更是格外震慑人心,结尾一镜回味无穷
非常规探险片,镜头非常有意思
罗伯特下线后彻底走神了,风景很美,故事很无聊。有时候不太懂拍一部平平无奇传记的必要性。
最后一个镜头,执念如林,魂牵梦萦,何须究其真伪。
求诸事不变的丛林歌剧终被自然吞噬,食人部落弓箭雨伴随风琴小调,一战毒气杀戮难敌神婆预言,A man's reach should exceed his grasp, or what's heaven for? 穷极一生追求未知领域的理想主义,浪漫
刪了40分鐘 有什麼必要上映啊? 剪得莫名其妙。。
坐得离荧幕很近足以细细欣赏胶片的美 最后一个镜头太神了 等看完整版
太监版抵制。
一定很让人着迷,不然不会那么心心念…灵魂终于得到安息,那就是他的宿命
对于评论说节奏慢和流水账的人来说,你们真的不适合看传记类的剧情片,还是去看爆米花电影吧。
导演不行,缺乏想象力。演员颜值不错,但都盖着胡子
8.5 完整版重看,詹姆斯格雷的转型之作,一部充满了古典浪漫主义的冒险故事,丝毫不觉乏味。最值得称赞的是电影摒弃了放大人物的传奇色彩和渲染英雄主义,还是选择挖掘珮西法赛特这种愈发纯粹的探索精神,这种令人动容的执着。观影过程中数次想到了菲兹杰拉德,丛林里的歌剧院就是格雷向赫尔佐格致敬的最好证明。最后一镜,反射了全片。
恩,喜欢这种探索古文明的题材,演员虽然都不是大牌但是演得还不错。
比预想中失望很多,这么好的卡司,花了快2个半小时,就给我看这个。对于探险燃爆了的激情始终理解不能,没什么复杂性,没什么深度的故事,能扯这么久,为了展现探险的不易也是够了。
端着拍的探险片真的让人提不起兴趣啊。没看完关了。
有史诗级的制作意图,演绎也很到位,文化差异的问题对其中的很多情绪和反转不是特别理解到位
我是谁?我为什么要看这个?
《迷失Z城》兼具着古典优雅与大胆反叛的双重气质,所有的张力和冲突都被导演有条不紊地安排在了这部表面上看起来反套路、反叙事、反高潮的,有些流水账似的电影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