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不过今石,唱不赢渡边,前半段几处歌舞场景几乎可以快进着看,后面导演终于意识到自己是想用厚重的历史文本承载一个本可以成为史诗的咏叹调,但节奏铺垫的失衡和表现形式过于流行化使得最后波西米亚狂想曲式的高潮也变得像快餐,紧接着的咏叹也确实显得力道不足。
作为汤浅一个重要时期的隐退作,可以理解他在这部作品投入的感情,你可以说他是畏首畏尾了,才导致整部电影总是摇摆不定,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摇摆,在一如既往的汤浅式癫狂与略显肉麻通俗的流行文化之间摇摆,不过这些不会让我讨厌,我一直觉得成年人真诚的摇摆是难得的甚至可爱的。
汤浅自从大爆后一直在走下坡路,不是说后面的作品不好,几乎每一部我都很喜欢,看到熟悉的汤浅风格时还是会感叹这就是这一代的天才,但后面的作品总觉得没了四叠半乒乓兽爪海马心理游戏里的完全不停歇的一口气看完不敢喘气的恣意妄为天马行空,逐渐像流行文化靠拢,即使恶魔人,在我看来也是不及格的看不下去的堆砌恶趣味的。
在这部所谓的隐退作中,不知道曾经的天才汤浅是否因此而挣扎了呢,这种挣扎是否反映到这部电影中,造就了一个扭捏的充满遗憾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到处使不上劲的汤浅呢
mj和queen的粉丝很幸福。
一直有层出不穷的致敬方式。
汤浅这样的致敬才是致敬的最高形式。
波米这种不痛不痒的传记,一点也不酷。
说隔壁新海诚恋足,然而这部里汤浅可是比他还厉害🌚。
毕竟人物全程基本光脚,某种阴郁惨白瘦弱爱好者的福音🌝。
不同的是,新海诚适合男高及以下人群观看,汤浅政明适合有童心的大人。
🐶从《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到《别对映像研出手》。
不断被汤浅的想象力惊艳。
甚至不敢多看,看了就会发一些癫,我怎么不学动画?
向来有这样三分钟热度的疯病。
裈,花魁的厚底木屐,有着电吉他音色的曲项琵琶,雌雄莫辨的少年,镜头充满了男色诱惑。
《腕冢》一曲,犬王致敬了mj,点足尖,滑跪,在声音里加入mj标志性的“ao”而友有骚气的台风,酷似prince
跟没穿没什么区别
说到这段舞蹈,不知各位有没有想起曾经的神曲《极乐净土》🌝
蝴蝶步?
接下来的曲子《鲸》,我认为甚至超越原曲了《we will rock you》。
它吸收摇滚的养分,转化成一种新的民族的东西。
像是坂本龙一做的东西。
两位少年坐在樱花树下,畅谈音乐,畅饮美酒。
汤浅对友情的刻画的恰到好处。
君子之交淡如水,两人虽是高山流水,却性格迥异,导致最后不同的结局。
还以为犬王要接过来喝一口🌝
两位美女留步
《龙中将》致敬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牙叔爱的芭蕾,以吊威亚水上起舞的形式呈现出来。
我想在天堂的他,肯定也会很欣慰。
在人生这个大主题上,友有的选择也给无数焦虑的东亚少男少女提供了参考。
本来爹的冤魂一直飘荡在耳边,要他复仇。
但有友却并没有听从父亲的指挥。
而父亲最后也放下了。
汤浅在鼓励迷茫的年轻人,真正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外界的声音就是不重要的。
有幸遇到一个知音,就好好珍惜。
往往斗转星移间就得面对不同的命运。
人固有一死,不如我们600年后再见。
一起像初次见面时一样,你在桥上弹琴,我在星河下起舞。
小说看完了,比电影残酷多了。
电影中犬王是为了友有活下去忍气吞声的。
小说里没表达清楚。
小说里觉一座完全没有保护友有,谷一师兄也没有牺牲自己救友有。
只有同门相争,友有惨败。
真的好惨!
而且小说里足利义满仿佛有那个粉圈脑残粉的思路:我家哥哥不能有黑历史(友有的犬王卷)。
但是电影中没交代清楚是被杀的琵琶法师帮助犬王通过演绎他们从平家后人那里听来的歌曲以及犬王自己从平家怨灵那里听到的第一手瓜,共同协作,打破了诅咒。
而下这个诅咒的魔竟然是渣爹从大唐遗物中搞出来的。
这些电影里都没说清楚,被杀死的那些个琵琶法师就是死去的NPC……我三刷回来啦!
看这部电影真的不容易,家门口影院一家都不上。
有些场次又碰不上时间(社畜要上班。
)第三遍因为情节已经了然于心,所以着重看了一些细节。
等我对照原著再看看我对面具、滴血刀、平家怨灵的猜测对不对。
…………………o(*////▽////*)q…………………后劲儿太大了。
喝点啤酒复盘。
汤浅政明算是把表现主义玩明白了。
因为犬王(真人)没有留下任何存世作品,这个室町幕府时代和世阿弥(藤若)齐名的猿乐顶流给了他极大的创作空间。
600年前的京都摇滚乐巡回演出,从雌雄莫辨的David Bowie到Queen的We will Rock u;从Jackson的太空舞步到猫王的招牌动作。
在友有和犬王的最后绝唱《竜中将》中,用自由体操+空中瑜伽+花样滑冰来表现“天女舞”的华丽。
简直了。
我的天!
我除了张口结舌,只有拍腿叫绝!
语言贫乏如我,只能一句卧槽!
绝了。
而电影前半段表现眼盲友鱼视角的镜头语言与专场方式感觉是致敬了1987年Frederic Back年的《种树的牧羊人》。
那流动的蜡笔画的色彩,靠形变转换场景……太美了,美到诡异。
可是结局太让人心碎了💔。
友鱼、友一、友有……一个只是想拥有自己名字和自由创作权利的艺术家,因为不肯向权利低头,最终被砍去双手砍掉脑袋。
而被蒙在鼓里为保住朋友脑袋而屈膝于权利的犬王,得知真相之后选择什么都不留下(人类不配欣赏他的艺术)。
不死心的我去翻了原著,被扎了第二刀。
小说结尾,犬王在往生前,请求阿弥陀佛让他去一趟足利尊氏墓前。
“那里有那个家伙,没能成佛,还一直被束缚在那里。
那是友有,不,是友一,不,是友鱼。
那是我唯一的朋友,我要去解开他的诅咒。
不,我们两个人,要相互解除诅咒。
然后,最后,要这么说,‘来,你看,是光。
‘绝了啊,“你身上有光,我抓来看看”的日版吗?
所有不依附于权利的艺术终将被毁灭。
而权利也许并不是不懂艺术,他们也为美而感叹,但容不容得下是另一回事。
说多了耗子也会没的话题,点到为止。
……………o(*////▽////*)q………………昨天去二刷了。
捋了捋犬王身上的诅咒和平家的关系。
应该是犬王渣爹在老婆怀孕期间,自己的艺术能力到达了瓶颈,就是火不起来。
于是他将歪脑筋动到了别的手段上。
妖魔面具🎭诱惑了他,或者说是他的野心召唤了妖魔面具🎭。
他依靠杀琵琶法师的办法将别人辛苦搜集的故事据为己有,却依旧没有大火。
最后他把老婆肚子里漂亮纯净小儿子犬王献祭给妖魔。
结果老婆生了个畸胎出来。
但谁也没料到,那些被渣爹杀死的琵琶法师的故事里所带出的怨灵没有认可渣爹,反而喜欢跟着畸形的和狗狗一起生活的小儿子。
所以渣爹虽然小火,但比不过观世座。
随着小儿子的长大,他越来越能听明白怨灵说的话。
于是在妈妈死后(有一组抬棺镜头,两个哥哥扶灵,我猜是妈妈没了)他某一天突然听清楚了一部分怨灵的声音。
结果畸形的腿退掉了诅咒变成细长漂亮的大白腿啦!
之后解除诅咒的方式都很清楚了。
就一开始我朋友没看懂他怎么和平家亡灵扯上关系的。
他觉得友鱼家才是平家诅咒的直接牺牲品。
犬王和平家八杆子打不到一起。
俩人讨论了一下。
………………o(*////▽////*)q…………………再说一下友鱼、友一、友有的名字。
友鱼是父母给予的名字 父亲的亡魂对他说改名字就找不到他了。
于是当他被师傅带入觉一座的时候,他也不想改成友一,但最后还是妥协了。
友有是离开觉一座,留了长发,和犬王一起创业后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
是他本人的意志,所以他死也不肯改回友一。
而最后又说自己是友鱼,是因为他在足利尊氏的墓前被抓时弹唱的是自己的遭遇。
在《竜中将》演出中,他作为犬王的挚友,没有多关注自己父母的冤屈,选择了帮犬王解开最后的诅咒。
在犬王被足利义满圈禁为独家艺人,并用友有的生命威胁犬王时,犬王不得不放弃两人创作的歌曲。
因此,友有开始唱出自己的遭遇,并恢复最初的名字友鱼。
这是他以友鱼的身份,唱出属于自己的歌谣。
我是这么理解的。
关于犬王解除诅咒摘掉面具之后的颜电影院里一刷的人们最多的反应是:啊?
就这?
首先汤浅政明他的画风就不是讨好主流的风格。
其次,给他一个“自带妆容”在我看来有几层意义。
第一,犬王在樱花树下的名场面里说过,也许自己的面具摘下来露出的美丽脸蛋也是面具🎭。
这暗示了什么:一般人是轻易看不到他的真面目(内心世界)只给友一看(当天友一决定改名友有)。
第二,足利义满用友有的命来威胁犬王的时候,原本愤怒💢扭曲到感觉他下一刻就要鱼死网破反击强权的脸瞬间变成了“心甘情愿”与琵琶法师不再见面,一心侍奉足利的笑容面具🎭。
所以摘掉面具之后的犬王,终其一生,依旧是戴着面具生活的苦命人。
他虽然活着,但他不愿意留下任何遗作(大致可以推测出他也没有收徒弟,而原本友有座已经开始收徒了。
收徒就会有人继承衣钵。
而他什么都没有。
)电影最后那段樱花下无声的演出就表达了犬王被捂嘴不能发声人生:美丽的受宠爱的行尸走肉。
这也是原作者想象中,对犬王为何什么作品都没有留下的解答。
……………o(*////▽////*)q……………刚才和几个朋友聊天,决定三刷。
我朋友绝对是鬼才理解。
他问我为什么犬王要隔了600年才找到友有,两人才能成佛?
我:因为友有死的时候,改回了自己最初的名字友鱼?
友:可是犬王知道友有全部名字啊!
包括他是来自坛之浦的友鱼。
朋友解释道,因为按照电影的逻辑,冤魂的冤屈要得到唱诵诉说被人聆听被人了解,才能成佛。
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犬王还留下了名字。
友鱼谁都不知道。
所以友有一直以破碎的亡灵状态流落街头。
一直到现在,犬王才找到友有,是因为他们的故事被人写出来改编成动画电影,我们就像当年安抚了平家亡灵的民众一样,让犬王找到友有,让他们俩终于成佛。
我真的鸡皮疙瘩起来了!
所以作者和导演是让大家都参与到这个故事中?!
等我三刷回来看看还能看出点什么。
我是看了1955年的《新平家物语》之后,又接着看了2021年的动画《平家物语》。
最后,搜索到这么一部电影的。
我还下了2012年的电视剧《平清盛》,不过还没有来得及看。
因为这部《犬王》打着《平家物语》的旗号,所以,本着趁热打铁的意思,想把日本这段历史再熟悉一下,于是就下了这部《犬王》。
电影一开始,确实动画风格别具一格,尤其是看到友鱼和爸爸从海底打捞上来的那把剑。
我觉得好戏要开始了。
毕竟,刚刚看完动画片《平家物语》,最后就是平时子抱着8岁的天皇,连着天皇登基的三神器,一起沉入海中的。
接着,神器刀光一闪,友鱼爸爸被砍为两段,友鱼眼睛被刺瞎。
这些,我都能接受。
尤其是友鱼成了瞎子,碰到一群瞎子,然后加入一个瞎子的团体,这些其实跟日本历史也有很大的关联。
比如,日本电影《孤苦盲女阿玲》(1977)就是讲日本女盲人的弹唱故事的。
这时候,我觉得可能要开始讲友鱼从一个贫穷的海边少年,成长为一代琵琶法师的过程了。
可是,没想到,突然出来一个怪物一样的东西。
长长的手臂,跟狗抢食吃。。。
然后跳舞,长出双脚。。。。
这是打算走「玄幻」电影的套路了吗?
毕竟,电影里出现了友鱼跟成为鬼怪精灵的爸爸的对话的情节,嗯,大概是个鬼故事吧。。
不过,这跟我想看的《平家物语》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呢?
接着,友鱼与怪物在桥头突然相遇了。
然后,友鱼给怪物弹琵琶,怪物高兴了,跑了。
接着,俩人就突然成了朋友。
精灵爸爸跟友鱼告别,然后怪物突然就莫名其貌的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平家战死的那些武士的冤魂。。。
然后还能听到这些冤魂讲话。。。
接着,就是电影给我的最大震撼了。。。。
友鱼开始在桥头,穿着日本特有的「兜裆布」,唱现代摇滚!!!
并且,一直唱,一直唱,友鱼唱完了,,,怪物又开始唱。
这时候,怪物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犬王」,然后也是一直唱,还都不是日本风格的音乐。。。
前面的复仇啊,,玄幻啊。。。
等等的风格的猜疑,现在全变成了现代演唱会!!
我从这里,就没好好看下去了。。。。。
因为,从现在开始,后面摇滚演唱会了。。。。
赶紧点开豆瓣看影评。。。
原来这个电影的导演叫汤浅政明(1965年3月16日—),据说非常有名。
我是一点都没听说这人啊。
看简历,似乎跟《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有关。
不过,有一部电影《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2017)似乎也是他导演的。
我以前看过,查了一下豆瓣,我给的评论是两颗星,看来,这导演的风格跟我不合哈。。
豆瓣上的观影人数3.3万,也不算少了。
分数到了7.9分。
影评大部分都是4星以上。。
我是真不明白哈。。。
可能是我落伍了吧。。。
或者,这个电影本身就很小众,是给喜欢这个导演,或者喜欢这些歌剧的人看的。。。
这个电影,只是接了《平家物语》的这个壳子,在讲别的东西。。。
《犬王》是汤浅政明的第一部“古装片”,讲的是能乐师犬王的故事。
能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将其发扬光大、著书立说的是室町幕府时期的艺术家世阿弥,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传世。
而同时期与之齐名的犬王在史书上只有一个名字,没有任何作品流传。
这个奇怪的现象启发了小说家古川日出男,他脑补了一出大戏,创作了《平家物语:犬王》。
汤浅政明选择这样一部小说改编倒是符合他不走寻常路的气质,一个现代风格的导演要如何呈现传统文化故事也颇让观众期待。
本片在电影界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认可,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并提名了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以及金球奖和安妮奖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在北京电影节展映的时候也是一票难求。
本片的影像风格保持了汤浅政明一贯的水准,没有比用现代手法来演绎古代作品更能表现主人公犬王的创作力和创新性。
片中犬王的几场演出完全没有遵循能乐的传统,而是做成了大型演唱会的风格。
服装设计、舞台布景、甚至灯光布置放到现实中都能堪称一流,仿佛是汤浅政明将自己的才华投射到了犬王身上。
然而本片在叙事上受到了颇多诟病,皆因故事背景《平家物语》及其背后的源平合战,对日本观众来说都是一段不够熟悉的历史,何况外国人。
所以这部分被一笔带过,以至于造成了一些观影困扰。
我们只需要知道犬王的作品是对平家故事的演绎。
平家是历史上战败的武士家族,当权者是当时战胜方的后代。
犬王的风靡让观众们对平家故事的津津乐道甚至流露出的惋惜之情,这令当权者感到十分不安,于是幕府将军下令修订官方版本的《平家物语》,犬王的作品被禁止演出,这样就完美解释为什么犬王留下的只有名字而没有任何一部创作。
这一想象也是基于历史上足利义满确实指定过《平家物语》的正本。
片中围绕着《平家物语》还有犬王的父亲为了提高艺术成就不惜献祭儿子让其受到诅咒的情节,犬王演绎《平家物语》是为了解除封印。
而犬王的搭档、琵琶师友鱼和他的父亲受命打捞平家遗物,三神器之一的草雉剑,被剑芒所伤而眼盲,父亲身死。
幕府寻找草雉剑是为了证明政权的正当性,友鱼不过是权力斗争的渺小牺牲品。
所以虽然故事的主线是犬王和友鱼的相遇相知,共同创作《平家物语》的一段佳话,但背后却有艺术创作与权力稳固的冲突,以及艺术家选择接受归顺或是负隅顽抗的不同选择这种更深刻的探讨。
汤浅政明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离经叛道不仅在于内容,也在于思想,借着弘扬传统文化之机借古讽今,阴阳怪气得理直气壮。
最后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是音乐不够出彩,用摇滚表现能乐,把琵琶弹成吉他都和故事内核完美契合,但是犬王演唱的三段平家故事都是一个旋律,友鱼演唱的三段犬王宣传曲也是一个旋律,显得有一些单薄。
而且从曲风到形象对华丽摇滚的致敬可能是主创们对翻盘精神的进一步强化,但个人觉得保守了,放开些可能更有机会成为神作。
PS:如果喜欢这个故事看电影就够了,小说虽说给的信息更完善,补全了一些电影中感觉跳跃的地方,但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的话就没什么必要。
前几天给妹子看我写的影评,她客气的称赞了一下说应该去写书评,我哈哈,谬赞了,我写的东西主观且情绪化,说具体点,我写的并不是是男人就应该做的300件事,或是专业影评人的盖棺定论式的游戏评测一类的东西,我会在影评里提出问题,并且我不知道答案,这叫什么影评嘛,哈哈。
还有就是是人写的东西,肯定都是主观且片面的,除非是写论文,但是背景和前言也是略主观的吧,所以还是,那句,圈子不同,不要硬融。
写这些,因为看到短评有人说想把给差评的人都沙了,哈哈,害怕,先叠甲减伤。
上豆瓣才知道是汤浅政明的片子,这,毕竟我看四叠半都是十年前了吧,好怀念,给个四星友情价?
想想还是算了哈哈,人也不需要这个。
一星和三星的区别,在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个我懒得百度,感觉查证会很麻烦,所以就打个三星先,一星待定。
什么情况会是一星呢?
即这部片子如果,在某方面,是为了弘扬日本传统文化,即能乐的话,那它就只配一星。
首先,我不是狂热的日本摇滚乐爱好者,仅限于,能听,比如那个去地狱摇滚的电影,笑。
所以,我来看这片子,是奔着看古代日本音乐和舞蹈长什么样来的,结果,你给我整了个这??
其一,我不知道用现代摇滚乐和现代舞美技术吊打600年前的古人有什么可骄傲的?
很厉害吗?
很恶心。
其二,尤其是后面,大高跟长头发,彩妆,坦胸漏乳,唉,你算了,直接乳钉脐钉都整上算了。
有意思吗?
我到底在看什么啊。
另外,和这部电影无关,就想起短评有人说要看竹林七贤rapper了,这好笑吗?
不好笑谢谢。
我且不说亵渎之类词意比较重的词,改编不是乱编总有吧。
古典乐可以流传几百年并且继续流传下去,摇滚乐能火几年?
尤其是这种地下摇滚?
十年?
二十年?
除了什么种种阴谋论啊,年轻人讨厌的那种高大上的理由啊,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就是,还不足够好听?
还有,关于文化入侵的事其实随便搜搜好多年前就有人在说这些了,别说什么都扯zz,你自己搞杂糅,却不承认艺术和社会,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不撕裂吗?
上一个要搞大锅烩的灯塔,现在都快打起来了,以后不知道会不会分裂成50个小灯塔。
所以就把什么嬉皮士啊,西海岸啊,文化糟粕少捡一点好吧,多支持下汉服,唐装,笑。
另外我应该算混沌守序?
小圈子的人,要有小圈子的自觉,圈地自萌就行了,别非去碰瓷主流,主流挺好的。
所以我讨厌e绅士那次所谓的保留萝莉控本子事件,自己关起门看就行了,变态也有活着的权利,我也是变态,但是没点自觉,以此为荣,就恶心了啊。
所以综上,所有的差评,都来自于与预期期望的巨大差异,不会有杠精开始了吧:“人家也没说这是古典故事,你自作多情怪谁。
”唉,动漫圈的,少沾点饭圈风气哈。
除去音乐,整部电影的另一个灵魂,舞蹈,不好意思,就更奇怪了。
除了最后一幕的现代舞还算可以,前面那些是什么?
街舞?
600年前人人都是街舞高手??
而且最后一幕的现代舞,怎么说呢,我想起有个节目,金星老师给的评价吧?
更像是体操,笑。
汤浅政明拍歌舞片,没请舞蹈老师吗?
哈哈。
至于被另一部分人吹的,反叛精神之类的,唉,这不是日本擅长的东西啊。
日本就像香港一样,思想太小啦,拍黑社会的怎么拍战争片?
拍物哀的怎么拍时代变迁?
浪客剑心就是顶峰了吧,接下来,银魂?
又不是没看过秦颂,一模一样的题材,秦颂五星,这片三星顶天了吧?
所以无论整体,还是歌舞,非常小,且平庸的一部片,当然汤浅的美术除外,毕竟看家的本事,丢不了。
符合豆瓣对动漫类的一贯包容程度,毕竟小众,打分大多都是特定群体粉丝,居然还能顶到7.9。
6.9吧,顶天了。
一开始差点被无休止的歌舞劝退,但还是因为曲中的故事留了下来。
有人说这是关于两个失败者歌颂一群失败者后被统治者消灭的故事。
平家亡魂:内斗中的战败方友有:盲人琴师犬王:被父亲献给魔鬼后变成怪物平家亡魂渴望世人知晓他们的故事,盘旋在犬王身边,被世人唾弃的丑陋的犬王遇到同样残缺的盲人友有,他们一拍即合,组合传唱平家亡魂的故事,并从中探索自我。
亡魂在犬王友有的传唱里得以安息,犬王在抚慰亡魂里挣脱诅咒重构身体,友有也在创造中完成友鱼(父亲的遗志)→友一(学徒)→友有(自我)的成长蜕变。
即使是失败者或是边缘人,他们也想证明自我的存在。
但他们的故事因为可能引发动乱被统治者消灭了,犬王为了挚友不再创作,而友有却因不愿屈服被杀。
六百年后,犬王终于找到了当年的挚友,影片在两人重逢的声乐里结束。
也许作品会被遗忘在历史长河里,但关于自我孜孜不倦的探索以及真挚的感情会永远留存。
汤浅政明监督的《平家物语·犬王》,除了一如既往的美学视觉冲击,叙事和人物塑造也让我感到体验极佳。
个人主要想结合电影叙事,来谈谈这部电影。
①失败者的叙事与潜流影片叙事上是“失败者相互扶持,互相存在的故事”,背景“平家物语”也是失败者的故事,围绕在人物身边的平家亡魂诉说着败者的不甘,是两个失败者在表演另一群失败者的故事。
故事的转折点在于,世俗意义上失败的残次品犬王在艺术中不断使自己的身体恢复,最终恢复了面容,这是故事的核心线索。
主要矛盾上,个人感觉是参考了吉川英治小说《私本太平记》(91年大河剧)的剧情,主人公与父亲因帮助足利将军家寻找草雉剑而被诅咒,一死一盲,投奔猿乐团的主人公、画面中时常出现的足利二引两都与《私本太平记》中いし的遭遇相契合。
因此,主角代表的是室町幕府叙事以外的潜流。
电影为二人安排的是摇滚化的平家物语,明显在致敬上世纪60-70年代的摇滚歌手们,表达影片中潜流的抵抗。
“以后只允许觉一法师的平家物语定本被演奏,不能允许其他内容的平家物语存在。
”作为胜利者继承者的源氏足利幕府为了维持南北朝统一,决定对《平家物语》的叙事文本进行规范,“听见了平氏亡灵们的不甘”而创作出的艺术品和演者们一个个消失。
而最终,恢复人形的犬王对着将军足利义满俯首帖耳,放弃了“新平家物语”的演绎,成为了将军家的“御用艺人”,从此湮没于历史。
而坚持抵抗的琵琶法师友鱼,在六条河原被斩首。
②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寻找主人公的名字经历了友鱼→友一→友有的变化,分别代表着渔家子、觉一座徒弟、最终寻找到的艺术创作者身份。
“犬王”之名亦是在平家物语的演绎中寻找到的,但最终成为了乐史中籍籍无名的一个名字。
“不能改了名字,改了名字就找不到你了”,这是主人公父亲鬼魂反复强调的话。
主人公通过两次改名,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身份,作为“友有座”之演者的身份,却意外遭遇了更痛苦的悲剧。
是他选择了这个身份缩带来的悲剧吗?
不如说,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电影中的平家亡灵一样,都是“流浪者”,事实上他们是在找回自己的认同归宿,而非“随波逐流”。
③“室町新浪潮”的消失琵琶法师友鱼与犬王新潮的摇滚艺术成功吸引了京都的庶民们,京都的社会文化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既是犬王父亲这种依赖于室町殿原本艺术班子而害怕被夺走宠幸的演者恐惧的,事实上也是室町幕府所不愿看到的。
但前者视犬王为竞争对手,后者则希望这种艺术被收于大雅之堂,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非去破坏它——毕竟将军在意的,是垄断艺术的价值。
影片用非常丰富的镜头营造视觉冲击力,将河原旁的歌会结合极具感染力的摇滚乐渲染气氛,这与规矩严明的足利将军御所演出形成鲜明对比。
故事的最后充满了悲剧性,六条河原斩下的不只是琵琶法师的首级,斩下的还有方兴未艾的“室町新浪潮”。
而犬王本人,也换上了和父亲一样的面孔,成为了将军的弄臣。
北山金阁寺的那场摇滚舞会,在河原的滔滔流水声伴奏下,最终湮没在了破损的绘卷与文书之中。
一句话总结: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一样,没有故事和人物当骨架,衣服再美也撑不起来。
以下吐槽都是基于笔者看重叙事的视角出发的(并且全都是剧透,并且我就在日本上映时在电影院没字幕的情况下看了一遍太细节的地方请放过)。
因为有两个主人公我以为一个唱歌一个弹琴呢,不你猜怎么着他们都唱歌。
琵琶法师友鱼像弹吉他一样唱,犬王像表演家一样唱。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两个人物的功能相同后反而让人混乱。
因为我还是重视故事逻辑的,所以友鱼在遇到犬王之前也没展露出一点叛逆气质,遇到犬王后却突然像被现代吉他手附身了一样开始弹吉他高歌猛进让我觉得不明所以。
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故事终究会被历史淹没所以开始办演唱会的经过、他们的叛逆理由也并不能让人共鸣(因为之前并没有因为遭遇打压排挤而失落的描写,犬王就是被排挤了但他自己自得其乐,友鱼也入了权威的师门没有展现出什么烦恼。
增进友谊的细节(比如受到一方的启发或鼓动突破自己)也没有,除了开始的相遇和山谷边(?
)的对谈,他们俩到底为什么成为挚友了?
如果是同为会被历史淹没的边缘人物的共鸣,对两者联系的描写(比如同是天涯沦落人)也不太够。
毕竟除了知名人物所有小老百姓,不止琵琶法师和残疾人,都不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也不会有人平白对此不满。
影片很大一部分都是MV,因为歌曲表演基本没起到增进人物关系,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还一堆没有太大内在意义的超近距离特写。
而且还不是一首曲子一段情节,是连着半小时几乎都在演唱会,看了让人疲劳并且一直想“怎么还没唱完”。
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里每首歌都是有具体功能的,比如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推动剧情,这部电影里就很少。
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唱的都是平家的故事,歌曲本身对于丰满他们自己没起到太大作用。
如果要强调叛逆,就把叛逆的理由再深入刻画一下。
如果强调友谊,就增加一些友谊的细节。
结果这些都没有,观众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看歌曲表演,那表演就成了冗长且在古代背景下突兀的现代MV。
就算是歌舞剧,谁年轻时不被《歌舞青春》感动了,歌舞剧跟叙事不冲突,只看会不会拿捏。
叙事、人物功能、情节功能,以上就是笔者看完之后最不满的几个点了,虽然关于表现每个人喜好不同,但是在故事撑不起来的情况下,张狂的表现力就显得多余且不合时宜。
线条和普通日本动画不太一样,看访谈说是经过处理的。
访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g411u7Lr?t=487.7
除了要夸导演汤浅政明,还有摄影监督关谷能弘。
関谷能弘担任摄影监督的好几部片子,都对线条进行了特殊处理(使线条粗细不均),如《犬王》《言语如苏打般涌现》《超自然9人组》等等。
关谷能弘的资料不太好找。
只找到:関谷能弘(株式会社グラフィニカVFX部 撮影セクション 撮影監督) (此信息来自2022年的一个网页)(看了Graphinica公司官网,没看到工作人员名单)总之就是,関谷能弘是Graphinica(グラフィニカ)公司的。
関谷能弘参与的作品见関谷能弘的作品列表 bgm.tv找到一段关于关谷的工作的访谈:《《超自然9人组》监督石黑恭平、制片人福岛祐一访谈》《超自然9人组》监督石黑恭平制片人福岛祐一访谈 zhihu.com“另外大家应该注意到本片的线条问题,最早是没有这种线条处理的,在摄影会议的时候摄影监督关谷能弘就拿出了这个方案,让石黑(本片监督)和高濑(本片角色设计)看看效果,两人都觉得挺不错的,于是采用,这个处理还是挺复杂的,并不是简单地把所有线批处理一下那么简单,根据线条的粗细远近分成四类,同时因为在眼睛、鼻子、嘴巴等等表现表情的脸部器官上加这种处理,效果并不好,所以摄影处理的时候还需要加mask,去掉这部分。
所以整体还是比较花时间的,多亏本作属于线不多的,所以工期也能允许摄影加这种效果。
”特别喜欢这种别致的线条……现在日本动画里这种线条还比较少……建了个豆列专门收集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4573019/
太奇妙了,每一个点都落在意料之外,太美了,说不好看的你们审美都完了
电影削弱了时间的存在感,你无法清楚的知道时间的变迁,让你专注于演唱会部分,而时代的原因让你仿佛在看一场室町时代的演唱会。但剧情安排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因为从突然的结尾可以看出,主旨就是控诉“zhengquejiyi”和“wenhuakongzhi”,但是和前面的剧情割裂感太严重,前面几乎没有提到这件事,就是单纯的两个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独立门户用1000年后的音乐征服了当时,犬王后来成为室町时代乃至于之后时代的著名乐队。谁知话锋一转,人头就落地了,这时候你才明白,原来前面都是铺垫!以我个人的音乐审美,这些歌真不是很好听。
电影导演和琵琶乐师一样缺故事
仅一分送给辛苦作画的人,别整撒旦式狂欢了,生理不适,现在被欧洲过目的文艺作品都是非“反传统”“反社会”不可了?
汤浅在科学猴的最后一部作品。《犬王》放弃了前几部作品合家欢的基调、鲜艳的色彩,甚至放弃了部分叙事——是的,叙事:谁被允许讲述故事,要如何讲述故事,要讲述什么样的故事。也许几百年前京都河畔发生过一场华丽的摇滚歌会,但这是不允许被记住的。《犬王》是汤浅的“不能,不明白”。
😇?什么j8
挺特别的古装歌舞片,汤桑要走印度市场了?
华丽之下是历史的悲凉和民众在当权者的禁令之下的挣扎。相似的悲剧总是在上层的恐惧下被一次次重演。看似梦幻的海底龙宫实则是一触即破的肥皂泡,之下是无数夙愿未了的亡魂。汤浅这次选择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真的太棒了。极具爆发性的声音和令人目不暇接的画面两相结合,展现出来的是让我愣在在银幕前的强大张力。最后犬王和友有在重新在星空中相遇,好似过了很久很久,物是人非,却又好似一切都还能回到最初质朴的模样。阻挠和权力终归是过客。"这里有我们的存在。"P.S.对Queen的致敬真的太惊喜了!!!P.P.S.没有IMAX真的太可惜了...强烈推荐找个屏幕大的影院看!
犬王=大江户猫王(Elvis)。就全程icon演唱会,表达的东西很多,叙事也不算太差,可是仍然是拼凑的。结尾倒是圆得挺好。
其实剧情还蛮割裂的,但,重要吗!很好看,很好听,电影的另一种维度的好。#资料馆不适合看,太死气沉沉了,大家high起来啊!
典型的乐队分家故事,感觉还结合了David Bowie 和Iggy Pop 的经历。作画当然炸裂,不过歌不够好听。汤浅政明距离把电影资料馆变成live house,只差一首hit song。这种水平都能看燃,只能说明要么没看过汤浅政明,要么《乐夏》之前不听摇滚。
讲了一段两个知己的故事,两种音乐风格的对抗,有种流行文化冲击古典的错觉,但这里的流行文化既喧闹又不好听,特别对已感受过现代光污染的人,真的既割裂又难受,到头来,没感受到多少魅力,只有执拗
前面犬王跳疯狂版猿乐时还很嗨 很期待 作画和故事节奏都很不错 直到看到所谓的创新就是照搬欧美文化(摇滚 breaking MJ舞等) 大失所望 俗套至极 音乐本身也很平庸 中间演唱会还好多重复镜头循环 看得我如坐针毡;另一方面故事本身好像跟历史很有关 但这关系却含糊不清线路混乱 优秀的选题给写得乱七八糟
历史上确有犬王其人,前卫曲风和个性艺术家造型显然是为使观众更能代入那个时代的人们初见犬王演出时获得的震撼。千年以前的京都,电琵琶、架太鼓、吊威亚、太空步、高帮鞋、喇叭裤,属实是看了场古典迷幻摇滚演唱会。艺术创作有传达真实之使命,盲眼琵琶法师与畸人能乐师传唱着战败的平家物语,命运多舛的痛苦之人诉说鬼魂的痛苦,对命运的不甘激起的反抗之心成为了创作的养料。这部电影的上映本身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具有创新性和反抗性的艺术表达对抗“正确记忆”,动摇权力规则,于是强权发起清剿,遏制表达将真相湮灭。京都河畔,琴声突止。可是自由的灵魂会在六百年后再次相遇,琴瑟和鸣。
汤浅政明,怪异故事,圆梦大屏幕,颜色真是好看,最喜欢长廊的快进镜头,愿所有再见都如初遇。(ps,想看了893天~)
如果只看画功,很吊,但是如果从电影需要来看,我和汤浅政明不共戴天
BJIFF这一个半小时的体验成为我生命里一颗小星星 和这个片子一样亮晶晶的
剽窃是与虎谋皮,创作能消除诅咒,名字可改命换运,历史被当权者书写。这哪里只是大型MV呢?我说汤浅政明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不能说很差,毕竟汤浅能力在那,但还是只能给到一个不及格的分数。不知道是不是有商业任务在身,整个电影更像是女王蜂宣传片,后半给人感觉就是演唱会画面转描,没有什么动画语言的加入。演唱会片段把电影的整体风格、叙事节奏全部打乱了,整个电影拼贴感极强。看来自己开公司也不一定能带来创作上的自由啊……
《回到幕府当歌星?》这很难评,唱的虽然很好听,但不知到真实的平家武士亡灵听了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