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剧情也太恶心了,丁洛风掉马前剧情我只是觉得离谱加莫名其妙,觉得案件挺敷衍的。
丁洛风一个人又要当警察查案,又要杀人,又要运营网站,还要抽空谈恋爱,简直超人。
而且丁洛风这个年纪这个样子看起来像精通电脑的人吗?
但这些都是小问题,最多就是离谱了点。
丁洛风掉马后的剧情,应该说邢凯被发现人格分裂后剧情就开始有点恶心的趋势了。
一个警察有人格分裂,居然没有停他的职,或者是先做好人格分裂程度的评估,就让他继续去上班,一点都不怕他失控。
丁洛风知道自己是新七宗罪的凶手后,虽然有表现出震惊和一时不能接受,但是很快觉得杀人的是他的人格不是他,给自己脱罪脱地非常快。
其他死者就算是死有余辜,那他的两个手下呢,江梓乐呢,他杀了三个警察,剧里完全没有体现出他对这三个人死亡的愧疚感。
邢凯知道丁洛风是凶手后,也特别自然地接受杀人的是丁的人格不是丁,一点替江梓乐报仇的想法都没有,真是好兄弟。
就算知道丁的其他人格才是凶手,那也要立刻抓人吧,他一点都不担心丁在此期间又杀人吗?
杨芷菲明知邢凯也有个暗黑人格,时时失控也一直包庇,甚至邢凯后面都两次动手杀邓安被她阻止了,也还在包庇,完全不在乎邓安是不是会死(虽然邓安该死),没有一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
结合最近两宗精神病杀人的案件,这剧我真是越看越气!!!
主人格——丁洛风应该是所有人格里唯一的正派,因为林昱水对郝烔说如果他再去找丁洛风就当他叛徒,兵和贼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朋友。
其他人格应该都是反派,郝烔或许是中立人格
人格1——丁少芸 丁洛风的姐姐,保护型人格,不排除现实中确有其人,但可能因为儿时的那场火灾身亡,随后以人格的形式存在。
丁母对丁洛风的虐待导致他缺乏母爱,所以姐姐因为丁洛风需要被照顾而出现
人格2——丁洛伟 丁洛风的哥哥,以丁洛风的师兄出现,甚至在回忆里,所以他可能是幻想人物,产生原因可能是丁洛风希望有哥哥的保护,也是父爱缺失的一种体现,而他是所有人格的最高领导者
人格3——丁少婷 丁洛风的妹妹,主要负责技术,郝烔提醒她要小心,不要玩出事,可能七宗罪的玩法最初就是她想出来的,也是一个向往家庭幸福的人格,能反映丁洛风渴望家庭温暖
人格4——林昱水 主张暴力,是团队武力值最高,丁洛风想变得更强大,不想做懦夫而衍生出的人格
人格5&6——夏轲、白仲豪是丁洛风儿时认识的朋友,属于丁洛风对友情的向往,以夏轲的手臂伤痕推断,他主要承受丁洛风儿时的被虐待的创伤记忆,白仲豪暂时没看出来,后续分析
人格7——郝烔 和丁少芸同样是保护型人格,他只保护,不主动出击,随着年龄增长丁洛风觉得他不需要被保护,他应该成为强者,所以这十几年他不让这个人格出现
根据目前剧情进度和大家的讨论,暂时推测出来这几个人格。
现在网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不可否认,这部剧确实存在一些小的漏洞,但是瑕不掩瑜,整体看下来,确实没啥大毛病。
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剧,演员表演精彩,细节扎实,节奏紧凑。
不要当作刑侦来看,其实更接近悬疑偏心理精神类的剧。
剧情缓慢推进,细腻但不丝滑,带着暗黑荒诞的文艺气息,加上节奏缓慢,少了很多期待中的紧张和激烈。
人格的团伙犯罪并不难懂,只是少见了。
两对cp的搭配都一般,没有让人特别心动想要代入。
但即使很多人吐槽张振朗,他的第三人格也确实演得浮夸,我仍然被他的颜值吸引,就是纯粹的喜欢。
探案的部分很沉闷,倒是不同人格之间的交流碰撞值得细品:即使是正常人,内心也有各种声音,像不像我们内在与自己的对话呢?
乃至其后“杀戮”带来的震撼,不同人格的消失如此惨烈,引出了大结局的高光,尤其在德国的部分,堪比欧美的悬疑剧,傅嘉莉演得很投入很用心。
丁洛风说:我想我有精神病,邢凯说:我也有。
这一幕莫名好笑,却是笑中带泪的:人格解离让弱者的复仇变成现实,伤害了他人,囚禁了最初的自己,但是所谓的精神正常的人,就没有原罪吗?
现代人真的幸福吗?
谁没有精神创伤,谁又没有一点心理问题呢?
如何疗愈心理上的痛苦,是现代人最需要学习的课题吧,我想也是这部剧背后的社会意义。
这部剧就像被强行缝合的双头鹰,以"新七宗罪"为左翼展开阶级批判,用"多重人格障碍"作右翼剖析心理深渊——单拎出任何一条故事线都堪称惊艳,可惜拼在一起就成了相互掣肘的遗憾品。
左翼之刃:新七宗罪的阶级解剖课编剧用手术刀般的精准,将"欺凌罪-垄断罪-贩毒罪-污染罪-虐儿罪-虐畜罪-不义罪"这七把匕首,依次插进当代社会的主动脉。
12个案件像12面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资本异化人性的全过程。
首案"欺凌罪"堪称当代《变形记》:那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豪门少爷,物质丰裕到连快感都需要通过施虐来获取。
当他用链条将穷人囚禁时,脸上浮现的竟是救世主般的悲悯——这比纯粹的恶更令人胆寒。
后续每个案件都在重复这个恐怖公式:当资本积累突破某个临界值,剥削就会从经济领域渗透到精神层面,最终把活人异化为"以他人痛苦为养料的怪物"。
特别震撼的是"污染罪"里化工厂老板的诡辩:"这些村民的癌症发病率只提高了47%,在统计学上根本不显著"。
这种用Excel表格计算人命的冷酷,比任何血腥场面都更能揭示阶级矛盾的实质:不是贫富差距,而是上层阶级已经进化成与底层不同的物种。
右翼迷宫:解离症患者的两种生存样本如果说刑侦线在批判外部世界的异化,心理线则展现了人被异化后的内部图景。
剧中呈现的两种解离症结局,堪比精神领域的《双城记》。
邢凯代表理想化的"整合派"。
他能与自己的人格和平共处,这种人格生态圈令人想起《致命ID》里那句"每个人格都是幸存者"。
最终他完成的人格整合不是消灭,而是像交响乐团般让各声部和谐共鸣——火场中那个比出的手势,既是向Sunny的告别,也是自我完整的宣言。
而丁洛风则是恐怖的"抹杀派"。
他像被困在《楚门的世界》里的植物人,其他人格联手编织的虚假记忆,让他连"自己正在被保护"的认知都没有。
当其他人格被“姐姐”逐个清除时,他的精神世界就像被拆迁的违章建筑,最后只剩下一具空洞的躯壳。
这个结局细思极恐:如果构成"我"的记忆和情感都是可拆卸的零件,那么所谓的"自我"是否只是人格们轮流值班产生的幻觉?
遗憾的缝合线两条主线本可以成为互相映照的镜子:外部世界的阶级压迫如何导致内部精神的分裂?
人格战争又怎样外化为社会暴力?
可惜编剧在25集的篇幅里塞进了太多支线:傅教授的洗脑装置像突然出现的科幻道具,杨医生沦为推进剧情的工具人,更别说那些分散注意力的感情戏——就像把《人民的名义》和《禁闭岛》强行剪辑在一起,最终让两个本该深刻的故事都失去了穿刺现实的力度。
当最后丁洛风呆滞地沉浸在傅教授编织的幻境中时,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画面恰好成了整部剧的隐喻:我们明明看见了精彩的阶级寓言和心理学报告,却因为叙事上的贪多求全,最终只能收获被打了折扣的思想冲击。
昨天参加了《刑侦12》超前点映,再次感受到了TVB刑侦剧的魅力!
一桩接着一桩的离奇命案,却都有着极为相似的作案痕迹,总有似曾相识的身影出现。
当警司丁洛风和探员刑凯朝着这些方向努力探案时,似乎每一个人物都有嫌疑,所有的证据链都在不断地推翻和重建,层层反转下,真相也越发扑朔迷离。
神秘的犯罪组织、最后的谜底,不停地粉碎之前所有的假设,也彻底颠覆了观众对刑侦剧的刻板印象。
相比于很多刑侦剧的大场面大制作,《刑侦12》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了人性的内部幽微。
在面对复杂的案件和在高压应激状态下,刑凯还是丁洛风始终秉持一名警察的职业与坚守,但同时也经历着痛苦和挣扎,案件越到复杂难解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斗争就越激烈,尤其是刑凯不同的人格轮番上演、互相较量,而这一切构成了这部剧最具震撼力和张力的冲突场面。
他们究竟该如何去应对?
无论是丁洛风还是刑凯,他们都背负着极为复杂和深刻的记忆和经历,在现实世界里负重前行。
而他们复杂动荡的精神状态、人性内部的挣扎和博弈,进一步凸显出了人物的生存困境和悲剧感。
《刑侦12》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它的戏剧难度也在于此,它把着力点放在了人的内心世界上,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原生家庭的矛盾、亲情的冷漠与隔阂,工作的高压和挫折,还有感情世界的无依无靠……《刑侦12》深刻描述和展现了人性内部的斗争、精神世界的解离和动荡,人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孤独,看不见的精神执念和命运牢笼。
起心动念皆为因,当下所受即是果,外部世界只是内心的外化和呈现,外在的经历塑造了人的内心。
人与世界的关系最终是人与自我的关系。
黑暗残酷的外部世界,或许正源于幽暗无解的内心,无形无状,画地为牢。
无论是刑凯或者丁洛风,需要他们直面和解决的,始终是这场内心的战役。
《刑侦12》越到后半部越精彩,谜底浮出、真相毕现,斗争趋于白热化,思想内核完全颠覆了传统刑侦片的常规设定。
无论是戏骨实力视帝林保怡还是新晋视帝张振朗,双视帝的碰撞奉献出了令人惊喜、极为精湛的演技,相信《刑侦12》会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刑侦剧。
(原创剧评,署名党阿飞,转载必究)
心理学相关的港剧,拍得很不错的港剧,看完也值得反思,更懂得跟不同时期的自己和解,也更懂得理解别人。
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在线,跟以往的港剧风格不同,拍摄手法也新颖!
心理学相关的港剧,拍得很不错的港剧,看完也值得反思,更懂得跟不同时期的自己和解,也更懂得理解别人。
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在线,跟以往的港剧风格不同,拍摄手法也新颖!
心理学相关的港剧,拍得很不错的港剧,看完也值得反思,更懂得跟不同时期的自己和解,也更懂得理解别人。
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在线,跟以往的港剧风格不同,拍摄手法也新颖!
(剧透很多慎入)EP01开篇的荣格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意识的觉醒。
EP05开篇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只要从不同角度看待,否定自己和他人的话语,世界就会骤然改变。
解离性人格障碍(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是经历重大、长时间的创伤,大脑为了“活下来”,强行把记忆、情感、体验分割开来,最终变成了不同“人格(身份)”轮流处理痛苦、日常、应对现实。
解离是在极端创伤、无法承受的心理现实下,被迫激活的应激机制。
丁洛风篇丁洛风(主人格):7个解离人格 + “大哥”(1+7+1=9)解离人格1:姐姐丁少芸。
在第1宗罪傅一鸣死后,姐姐出现了。
姐姐与丁洛风的沟通一直局限在一种“内部”,一个只有丁洛风可感知的环境。
姐姐每一次出现都是社会真空,没有除解离人格之外的外部连接,甚至避开与丁洛风一起见妈妈。
比如,姐姐第一次出场是与丁洛风背对背在公共场合弹钢琴。
有一个细节是,路人只看丁洛风,姐姐的一侧是空的。
还有,丁洛风与姐姐一起重看《箱尸奇案》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1604175/) 。
检票员对丁洛风的反应不自然,检票员似乎看不到姐姐,只看到丁洛风。
还有看电影过程中的对话,妈妈先带丁洛风看的电影,然后丁洛风带“他们”再去看。
在养老院,妈妈确实不知道姐姐的存在。
但丁洛风认为是妈妈“装不记得”。
丁洛风始终认为是妈妈纵火,但妈妈简称“不是我,是另一个!
”与妈妈见面后,丁洛风坚定地告诉姐姐“她还是觉得自己是无辜的。
” 姐姐说:“你有没有调查过?
说不定她真的是无辜的。
”丁洛风说:“不用查了也不需要再查,是我亲眼所见,她就是凶手。
”在养老院,丁洛风和妈妈在讨论同一件事,似乎又不是同一件事。
随后,姐姐和郝烔纵火养老院。
姐姐的解离人格是丁洛风从儿时起的“第一个也是首席保护者”。
丁洛风成长后,已经有意识想要摆脱被姐姐的保护,也就是丁洛风安排“姐姐去美国”。
丁洛风与女邻居Yoyo的交往,甚至发展到想要组成现实家庭,这些都“威胁”到解离人格的存在,尤其是姐姐。
所以,姐姐再次出现,与丁洛风的其他解离人格联手,一起进行新七宗罪计划。
解离人格2:郝烔。
郝烔是与姐姐一起从“美国回来”的。
郝烔和姐姐一样也是丁洛风的保护者。
郝烔的解离人格是在丁洛风小时候偷包子被暴打时出现的,是一个勇敢正义的人格。
Yoyo的家暴前夫袭击报复丁洛风时,郝烔出手暴打前夫,“帮”了丁洛风。
但丁洛风对郝烔的出手反感“死性不改”。
丁洛风对郝烔的警告是“你别再出现了!
” 随后,丁洛风看见阿水对郝烔的威胁“兵和贼永远不可能做朋友”。
烔和阿水争执时,阿水威胁郝烔的方式便是“我要找丁洛风哦”,说明郝烔参与新七宗罪的计划仍然在保护丁洛风为第一任务。
因为郝烔知道,丁洛风知道这些“真相”的话,可能会崩溃。
阿水杀丁洛风的2个同事时, 郝烔出现制止。
EP12, 郝烔让大善制药的那个人报警,还放走了他,暴露了自己的警察配枪。
毒贩陈祖耀是新七宗罪的连环凶杀案计划的第一个受害者。
杀陈祖耀时,是郝烔和阿水两人同时出现在现场。
但陈祖耀当时问的是“你哪位”,说明陈祖耀当时只看到一个人。
而且,陈祖耀看到的是阿水,而不是郝烔。
将陈祖耀从楼上推下去后,补刀和扔蜈蚣的都是阿水。
郝烔是截止目前唯一提到“大哥”的人。
这个“大哥”一定不是姐姐。
因为姐姐是新七宗罪的全力支持者,甚至是计划者,而郝烔对这个计划是反对的,只是为了让解离人格们不要找到丁洛风头上,保护丁洛风,而被动参与。
在圆桌会议厅时,郝烔对阿水说:“我之前跟你说好了的,这次是我最后一次了,以后你找其他人。
”阿水说:“那找谁呢?
找丁洛风?
” 郝烔立刻停住,说:“这个新七宗罪,根本就不应该继续进行。
你搞丁洛风,最后那个遭殃的是你。
”一切就如EP06开篇的爱默生哲言:任何行动的始祖就是一个念头。
解离人格3:林昱水。
特点:瘸腿、眼眶泛红、蓄一点点胡子、凶残暴虐。
在第1宗罪(欺凌)时,阿水“潜入”警局监控室,锁门,关闭监控。
在避风塘,阿水引傅一鸣上船。
傅一鸣在船上看到阿水时说“是你”,说明傅一鸣认识阿水且有些惊讶。
阿水在船上,杀了傅一鸣,将其藏shi于水箱。
阿水出现在圆桌会议厅。
阿水知道姐姐、郝烔、白仲豪和夏轲、洛伟、妹妹少婷、“大哥”。
解离人格4和5:两个男生,白仲豪和夏轲。
特点:丁洛风小时候在医院的朋友,26年前,在医院给丁洛风庆祝生日。
姐姐带白仲豪和夏轲到丁洛风家里叙旧。
丁洛风似乎已经认不出这两个男生了。
丁洛风邻居Yoyo看到丁洛风买了很多外卖,丁洛风说招待朋友。
但Yoyo没有看到“朋友们”,丁洛风当时只有一个人。
丁洛风一打开家门,姐姐、白仲豪和夏轲已经在家等候丁洛风了。
他们叙旧时,姐姐提到夏轲是一个“铁人,没有痛感”。
然后,夏轲说:“小的时候,我被我妈打到进医院。
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不会痛了,完全没感觉了。
” 丁洛风说:“我记得,我记得。
”在第2宗罪(垄断),在酒店房间里,直播,然后杀安南地产的陈以达是白仲豪和夏轲。
警方接到报案时,警员联系不到丁洛风,然后给丁洛风发了信息。
当警方到达酒店时,丁洛风已在酒店与他们会合。
当其中一个男生在医院“补刀”陈以达助手刘亚威时,遇到了阿水。
EP 12里, 白仲豪和夏轲也能潜入警局内部。
他们一起与妹妹少婷联手销毁了硬盘恢复。
白仲豪和夏轲也出现在了圆桌会议厅。
他们认识郝烔、姐姐、阿水、少婷和洛伟。
解离人格6:妹妹少婷。
特点:年轻可爱的女生,电脑高手。
Saturn 1115网站是现实中李欣创立的。
少婷应该是首先发现了 Saturn 1115网站的解离人格。
所以,操作这个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出现交流的是妹妹少婷。
少婷设计除掉邢凯。
这过程中,阿水杀了丁洛风的2个警员同事,郝烔“闪现”现场阻止。
少婷出现在圆桌会议室里。
少婷对郝烔说,“劝劝风哥,希望大家还和以前一样在一起。
”解离人格7:洛伟。
洛伟是丁洛风当年在警校的教官,给予丁洛风支持、肯定和认同。
洛伟第一次出场,是阿水“闪现”在医院助杀刘亚威时说“洛伟知道你们没用”。
说明阿水、夏轲和洛伟之间知道彼此的存在,还可以相互联系。
洛伟第二次“真人”出场,是见丁洛风。
但谈话之间,洛伟的表达和在当年在警校给丁洛风的鼓励完全不一样。
因为谈话中,洛伟在隐蔽地劝丁洛风不要查下去,放弃追查新七宗罪。
丁洛风与洛伟的见面,也是一种社会真空环境,没有可见的外部关系。
解离人格8:“大哥”。
“大哥”是郝烔在与阿水争执时说出来的。
显然,他们俩个都知道“大哥”的存在。
丁洛风的解离人格障碍DID分析:我推测,丁洛风的解离人格障碍可能较倾向于24个比利的情况。
由于丁洛风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他从小就出现了解离人格的情况。
姐姐丁少芸应该是他的主要解离人格,来保护丁洛风。
郝烔的解离人格是在丁洛风小时候偷包子被老板暴打时出现的。
郝烔和姐姐的对丁洛风的保护应该是同等级别,只是倾向和方式不同:姐姐更多保护丁洛风免受外部的情感心理伤害;郝烔更多保护丁洛风免受外部的身体伤害(所以免不了出现暴力行为居多)。
丁洛风小的时候,被他妈妈打到进医院。
在那个时候,夏轲的解离人格出现:铁人,没有痛感,不会痛,完全没感觉。
丁洛风在警校受挫时,洛伟的解离人格出现,给丁洛风支持和肯定:你一定是一个正义的好警察。
依此还出现了:阿水,妹妹少婷。
丁洛风的DID就好比一个电脑系统。
这个电脑系统里有多个用户账户(人格)。
丁洛风是系统自带的原始“账户”(原始人格和主人格)。
由于丁洛风的过重创伤,为了保护最脆弱的丁洛风,系统将他的权限设为最低,置于最底层,给予这个“账户”最多的保护。
丁洛风的解离人格的系统权限比丁洛风高,如同“管理层”。
他们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登陆桌面,执行系统操作。
这是因为“管理层”和系统整体对丁洛风进行信息‘封锁’,以避免丁洛风受到任何可能性的伤害,保护丁洛风不崩溃。
这是一种典型的“功能性失忆机制”。
由于丁洛风(主人格)长期被严格“封锁”状态,丁洛风是一个高度无能为力的存在。
解离人格完全独立自主,与丁洛风没有意识共享。
丁洛风对解离人格也没有协调管理功能。
因此,丁洛风知道解离人格存在,但可能知道的并不全。
“大哥”可能是这个系统超级admin,他知道所有人格(包括主人格),但他不登录桌面,也不做普通操作。
系统“管理层”知道“大哥”的存在,丁洛风可能不知道,也是因为丁洛风是被系统整体‘封锁’的。
假如没有程序员(心理医生)挖掘这个系统,丁洛风可能永远不知道admin的存在。
邢凯篇邢凯(主人格):2个解离人格(1+2=3)解离人格1:阿贤邢凯小时候被爸爸家暴时,阿贤的解离人格出现安慰他。
阿贤很温暖,非常善解人意。
邢凯在成长过程中,阿贤无微不至地照顾邢凯,他们共存,彼此分享意识,没有出现过“黑屏”(即没有时间遗失)。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解离人格是一个健康的存在。
解离人格2:暗黑人格邢凯小时候经历过一次与一只被虐待的小狗(福头)有关的事件。
当时,邢凯的解离人格出现了。
邢凯那个时候知道解离人格出现了,但不知道是一个新解离出来的人格,混淆了暗黑人格和阿贤,以为是阿贤。
也就是说,虐待小狗事件出现的是邢凯的暗黑人格。
阿水在医院杀刘亚威时,与邢凯交手时,邢凯(主人格)晕倒,但暗黑人格苏醒了。
暗黑人格不仅见到了阿水,似乎还与阿水交流了。
也就是说,邢凯的潜意识是知道杀了医院里的刘亚威到底是谁。
所以, 邢凯总感觉自己和新七宗罪有关,甚至怀疑他自己参与了新七宗罪的某些部分。
EP11开篇的荣格说:谁意识到自己内在的黑暗,光也就近了。
丁洛风的解离情况邢凯不完全相同。
虽然邢凯小时候同样遭遇过家庭暴力,还因意外而失忆两年,但是邢凯的主人格有相对良好的协调管理功能,所以邢凯能与解离人格阿贤可以长期意识共享。
阿贤的存在不影响邢凯的日常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还能照顾邢凯。
比如,在EP01,看到曾嘉仪妈妈车祸死亡的这种痛苦和创伤,都由阿贤来承担,不让主人格参与,这就是解离人格保护主人格的方式。
尽管邢凯长期没意识到自己早已解离出了一个暗黑人格,但邢凯的“黑屏”,让主人格的管理功能立刻识别到了这个人格的“断片儿”存在。
在这点上,丁洛风就完全不同,丁洛风对自己的“黑屏断片儿”根本没有意识。
丁洛风甚至分不清接力人格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就是我前面说的,由于主人格长期被严格“封锁”,丁洛风是一个高度无能为力的存在,主人格对解离人格完全失能。
所以,我觉得,邢凯的暗黑人格不会参与新七宗罪。
IFSEP12里,杨芷菲推荐给邢凯一本书《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815729/) 。
Internal Family System(IFS), 不是解离障碍DID,也不等同于解离。
但IFS认为每个人内心本来就有“多个部分(parts)”,这些“部分”有些会表现得像“人格”。
IFS 让人更理解自己“已经有”的内在动态,不是去“创造人格”,也不会导致真正的解离。
IFS 是一个安全、温和、非病理化的探索工具,但需要一个受过创伤与解离训练的治疗师来协助。
所以,IFS可以处理解离,但不是解离本身。
IFS 中的“部分”和解离中的“人格”在主观体验上可能相似,但重点是:IFS 中的“部分”像是同一个剧团里的不同角色,而DID中的解离人格像是几个剧团分别上台,每个都以为自己是主角。
在极端创伤背景下,IFS中的某些“部分”可以变得非常人格化,像是不同人格一样存在,这时IFS也能工作,但需要温柔处理。
比如,邢凯的情况。
IFS 不会把邢凯的情况立刻归类为“病态”或“解离人格障碍”;IFS认为这是大脑保护机制的一种形式,可以被理解、尊重、整合。
圆桌会议厅剧里出现的圆桌会议厅来展现丁洛风的解离人格具象化。
这是一个很生动形象的DID视听解释。
在一个人的内部存在很多个解离人格。
比如,某个人格擅长社交、另一个人格擅长做家务,还有人格擅长工作,etc.主人格通常是带有出生证明的原始人格。
主人格最常与外部世界互动的那一个人格,承担且负责日常生活功能(如吃饭、工作、说话、与外界接触),具有清晰的现实感,被认为是“这个人”的人格。
当出现了解离人格时,如果主人格能够感知到解离人格的存在和状态,还能“协调”或“管理”他们,解离人格也愿意听从主人格的决策安排,内部甚至可以“开会”决定重要事情, 这种内部运行本身可以被认为是健康的。
也就是说,这些如同“家庭成员”的人格能配合默契、和谐相处、轮值合理,那么,不需要强行 “消除人格”整合内部。
邢凯和阿贤长期处于的就是这种解离情况。
目前来看,还没有要强行清除阿贤的必要。
只是,这种尚未整合、需要协调多个解离人格的主人格,比完整统一的人格要“更累”,体力和心理能量的消耗远高于常人。
就像一个人在脑中开着一个多部门会议,永远不能离场。
丁洛风的解离性人格障碍就是长期处于这种未整合的解离状态,且主人格深度失能,引发了现实行为的失控。
丁洛风的潜意识应该是出现了整合的意识,所以丁洛风安排“姐姐去美国,和郝烔、林昱水绝交”,甚至去遗忘白仲豪和夏轲、少婷。
但由于丁洛风主人格的长期失能无力,解离人格独立自主,所以不听从丁洛风的安排,反而将他“封锁”得更加严格,让解离人格不消失。
这种情况具象化为,阿水、 郝烔、少婷、 白仲豪和夏轲、姐姐在圆桌会议厅里反复出现,甚至几个人格在争吵,开会。
但始终没有丁洛风主人格。
姐姐已经表现出对丁洛风要她“离开”,“不要再出现”,很恐惧;而其他解离人格也表现出不想消失,想要“一家人在一起”。
这样的内部拉扯造成了失控的现实结果。
这样的情况便会令一个人在现实中出现日常功能障碍,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就像丁洛风。
另外,具体到丁洛风的情况,可能也和他的职业有关。
丁洛风是警司,且内心信仰正义。
他不仅见过太多不正义的现实,而且还体验了司fa面对很多不义情况时的无能为力。
他本来对正义就有强烈的渴求,现实更让他对正yi充满矛盾,甚至愤怒。
这间接也令他的解离人格发展做策划新七宗罪的现实结果。
EP12开篇的爱默生哲言:一旦心智被新概念伸展,它就永远不会恢复到原先的状态。
新七宗罪: 欺凌、垄断、贩毒、污染、虐畜、虐儿、不义。
目前,已经完成了4宗罪:1.欺凌:受害者:傅一鸣;凶手:阿水。
2.垄断:受害者:安南地产的陈以达和她的助手刘亚威;凶手: 白仲豪和夏轲、阿水。
3.贩毒:受害者:陈祖耀;凶手:阿水、郝烔。
4.污染(有1名幸存者):受害者:大善制药的两名工作人员;凶手:阿水、郝烔、 白仲豪和夏轲。
还剩3宗罪(截止到EP 12),推测:5. 虐儿:可能丁洛风解离人格动手。
惩罚的具体事件还不清晰。
6. 虐畜:可能与邢凯的暗黑解离人格有关。
但可能丁洛风解离人格动手 惩罚的具体事件可能和狗狗有关。
7. 不义:可能的惩罚具体对象是傅德善(傅家的父亲,希业的老板)。
丁洛风的解离人格可能很早就锁定了傅德善,布局新七宗罪。
邢凯的暗黑人格在过程中加入。
丁洛风的解离人格和邢凯的暗黑人格最终联手惩罚希业老板。
傅洋山可能会不计前嫌地救父亲。
从一开播便热度值爆表的《长安的荔枝》,到近期刚刚完播的《刑侦12》与《使女的故事》,虽然这些热播剧出产方涉及内地、香港与欧美三个地域,描写的时代跨越了历史、当代、未来三个维度,人物也描摹了朝廷命官、警察、知识女性三个图谱,但小馨发现,它们在一个主题上惊人地一致,那便是在系统的恶之下,小人物该如何去抗争?
荔枝被算计的命运,是弱者的寓言“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这是荔枝离开枝头后的生命倒计时,也是九品小吏李善德被职场算计后的催命符。
他接下的不仅是一场五千里的生死时速,更是一个穿透千年依然灼痛的生存寓言。
李善德耗尽半生积蓄在长安买房,只为给女儿一处安身之所,却背上高利贷。
在权贵眼中,荔枝是取悦贵妃的玩物;对李善德而言,它是女儿命运的赌注——“奴籍”二字如烙铁烫在父亲心上。
因此,他的抗争,看似是为完成“荔枝使”的使命,实则是一场为女儿挣脱命运枷锁的孤勇之战。
好友子美一句“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点燃他,但真正推他赴岭南的,是女儿仰脸问“阿爹何时归家”时的眼神,每一个平凡父亲的脊梁上,都压着一座不许崩塌的山。
原著中交代,他最终将路线切割为驿站节点,精确计算马匹轮换频率,用盐水浸泡、截枝植瓮等技法,硬生生将保鲜期延展至十一日。
在故事的结尾,他因在权贵的庆功宴上控诉了荔枝运送过程中的森森白骨,而被判决流放岭南。
在权力碾压下,他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一度成为了权力暴力的帮凶,但他的算筹可以计算出荔枝保鲜期,却无法计算出自己灵魂的损耗率。
在算清所有“显性成本”后,终于看到了被系统刻意隐藏的“隐性成本”——人的生命、尊严和生态的毁灭。
技术理性本身无罪,但当它脱离人性的约束,服务于不义的权力或扭曲的系统目标时,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凶器。
系统性腐败的本质在于:它让所有参与者都成为腐败的受益者与共谋者,无人愿意戳破这个幻象。
李善德无法扭转整个权力系统,但他即便流放也要痛斥权力阶层,这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抵抗异化的精神铠甲。
解离被分裂的灵魂,是秩序的堡垒《刑侦12》的烧脑迷局背后,多重人格不仅是悬疑设定,更是对精神奴役的病理化隐喻。
丁洛风的8重人格与刑凯的3重自我,共同撕开了现代性压迫的新维度:01|主人格社会化的温和面具,用于应对职场与法律。
02|“审判者”人格代行童年未竟之愿,惩罚罪犯。
03|“守护者”人格制造伪证保护本体,甘担道德污名。
丁洛风的八重人格(主人格温和理智,副人格承载暴力或控制欲)实则是他对抗童年创伤的防御系统。
当社会拒绝给予他公正(母亲虐待、姐姐被性侵),他分裂出“审判者”人格代行正义。
人格的混乱恰是对秩序崩塌的镜像反射,而当社会拒绝给予公正,法律无法制裁权贵,人格裂变成为保存主体性的最后堡垒。
其中的“新七宗罪”组织,本质是被压迫者共享同一套反抗人格——成员以虚拟身份在游戏中集结,主人格纵容暗黑人格执行私刑惩治富豪剥削者,再以主人格追查“凶手”,完成对体制漏洞的双向利用。
这种“自己追捕自己”的荒诞,恰是系统压迫下一个残酷的真相:暴力的承受者往往会复制暴力逻辑,他的“以暴制暴”便是对剥削结构的戏仿。
主人格审判暗黑人格的内心戏,实则是人性善恶的自我辩论,这些看似病态的行为,实则是被压迫者用伤痕书写的控诉状,因为当世界强迫你戴上单一面具,分裂便是灵魂发动的政变。
可悲的是,在非人系统中,道德纯洁性是奢侈品。
当绞索已套上脖颈,干净的手只能握住自己的墓碑,此时的反抗便不是拒绝堕落的勇敢,而是如何在深渊中校准行动的意义轴心。
那么,丁洛风的人格法庭上,审判的便是每一个被系统异化的灵魂。
红袍被规训的身体,是隐秘的武器2025年5月28日,随着《使女的故事》最后一集播出,这部横跨六季的剧集正式落幕。
没有凯旋的号角,没有圆满的结局。
琼独自回到沃特福德家的旧卧室,塞雷娜试图翻过新的一页,莉迪亚嬷嬷在救赎与权力间游走——而基列的战火仍在街头燃烧。
剧中使女们被称为“两条腿的子宫”,她们的红袍白帽成为全球女性运动的标志性符号。
“正常只是以往经历的把戏,”剧中嬷嬷冷笑着对使女们洗脑,“时间会改变一切,这会成为新的‘正常’。
”这句话如冰锥刺穿幻想:是的,暴力不需要面目狰狞,它可以通过日常的仪式完成。
正像基列国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
当女主角某日发现信用卡被冻结,当女性被禁止工作、财产被强制转移给男性亲属时,温水煮青蛙的压迫已然开始。
历史的诡谲在于,极端政权的降临往往披着“回归传统”“拯救社会”的华美外衣,背后却是对女性身体所有权的明码标价。
剧中一个常被忽视的细节是:当琼在树林中奔逃时,镜头总给到她脚下泥泞的土地。
这泥污恰是反抗者的隐喻——在极权阴影下,没有绝对纯洁的抗争。
琼为救女儿出卖同伴藏身之处;瑟琳娜作为体制缔造者之一,最终却成为动摇基列的变量;尼克既是琼的爱人又是基列眼目。
阿特伍德早已点明:“如果你指的是一本意识形态小册子,里面所有女人都是天使或无法作道德选择的受害者,那么它不是(女性主义作品)。
”最后一季中,琼抹去脸上血迹的动作与首季被迫清洁身体的姿势重叠,我们看到一个灵魂的蜕变——当体制将身体异化为工具,觉醒者便将身体转化为战场。
勇敢的悖论没有清白者,只有清醒者三个人物的反抗,其行为模式有程度上的不同:01|李善德的“自救”模式先确保生存,再在能力范围内发声,在妥协中守住质询的勇气。
02|丁洛风的“暗影”模式这种反抗是隐蔽的、心理层面的,通过人格分裂来应对社会不公,通过对司法漏洞的公开挑战引起社会层面的关注,再经由直面人格暗面驯服恶念。
03|琼的“战斗”模式有计划地组织使女们进行抵抗,用自己亲历的痛苦质押为谈判筹码,进行有明显影响力的极权反击战。
他们的反抗对象也经历了个人的具体困境——系统性不公——权力结构本身这样递进式的升级加码。
但不管是自救者、暗战者还是号召者,三部作品共同戳破了传统英雄叙事,没有纯真反抗的神话,而是展现了生存的伦理困境:真正的反抗者必须与污秽共舞。
李善德在推进运输计划过程中被动沾染了系统性污浊,丁洛风的暗黑人格手染鲜血却为主人格扫除真凶,琼为救女儿出卖同伴藏身处,他们的行动背离传统英雄的纯洁性,却因体制性压迫获得道德豁免。
正如《刑侦12》中的一句台词:“任何行动的始祖就是一个念头,善恶同源。
”他们的恶行是体制赋予的角色脚本,而善念是人性在缝隙中的自救。
李善德放弃奖赏,回归岭南找寻初心;丁洛风最终接受人格整合,直面疮痍;琼放弃逃亡而选择成为“记忆传送者”。
他们用自我牺牲将个人反抗升格为历史证言。
三部作品以不同时空为画布,勾勒出系统暴力的同构性——它们皆以“规则”为名,却将个体碾为齑粉。
而真正的破局者,是认清系统腐坏后仍选择成为“系统误差”的人,即使认清之后满目苍凉,但唯有清醒才能夺回讲述故事的权利。
所以,小人物的抗争从不是英雄主义的爆发,而是在系统缝隙中寻找寄生与瓦解的可能。
正如李善德最终选择流放岭南,表面是体制的失败者,实则是真正的胜利者——他的选择是用空间置换时间,在系统碾压的间隙守护人性的微光。
结语|在齿轮间播种野草有时候,别人对你的恶意并不是出自人性,而是他们沾染了系统的恶而不自知。
当你发现与环境格格不入时,也许是他们正在使用着“将人异化为可计量的零件”的逻辑,那么你或许应该庆幸,你心中刺痛的良知正是未被系统格式化的灵魂胎记。
真正的清醒者从不是与世无争的隐士,而是在被系统碾压时,依然坚持记录碾痕的生命,固执地把人性刻进齿轮的缝隙。
你今日的痛感,或许是未来破壁者的胎动,谨与君共勉!
关注小馨把现实碎片淬成
港台和大陆由于近代所受文化浸淫的不同,看待人权和犯罪的习惯性角度截然不同。
《刑侦12》在临近结局让我联想到之前很入迷的一部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两部电视剧的剧情主题、体系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当他们面对造成社会性恶意事件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先将被告作为“人”这个个体去看待,甚至先作为“受害者”去分析,再希望借由个体去推导整体,以求掌握规律去规避同样的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最后再到量刑。
但是大陆在面临同样事件时,第一现实诉求通常是“除恶”。
我并非意图指出孰优孰劣,只是觉得文化对社会人的思维影响还挺有意思的。
或许拿影视对比现实有些许不对称,但也只是有感而发。
最后关于《刑侦》剧情本身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太“艺术性”了,以至于偏离了这个IP的写实内核。
近些年TVB的剧总给观众一种噱头大于内容的感觉…我个人认为刑侦IP迷人之处在于写实的犯罪与查案参杂人性与人情,但现在真的有点本末倒置,剧情反而支撑不起来。
yoyo不会是接受公司安排或者档期不够才接下何妙雪这个配角的吧?
抑或崇拜林保怡想要合作?
纯工具性白月光女性角色,白开水型角色…人设不丰满也不出彩,私心觉得摆在这个位置有点可惜。
傅嘉莉的角色我更加喜欢,而且这是我第一次看傅嘉莉演戏…还以为是新晋小花!
她的气质和扮相太精英了,完美贴合高知女性人设,而且气质真的好温婉啊!!
是我中意的类型!!
保怡正常发挥,不多评价是因为你在我心中依旧完美!
能不能多拍戏!
BH振朗啊!!
终于出头咗!!
从配角时期就合眼缘的小生,TVB的港男气质代表喔。
虽然刑凯这个角色不能成为张振朗在我心中的代表角色,但也算一张合格试卷。
一气呵成倾吐这么多,看来写观后感真得情绪饱满到位才行!
可能是因为好久没看TVB,尤其还有那么多青春里的熟悉面孔,不吐不快。
这是致敬神探呢哈哈哈,就冲着法庭九个人格一起排排站,最后结尾罪恶的人都被烧死了,还有最后不是和妙雪居然是芷菲,也该给个五星吧,tvb癫狂重现,虽然不不能和戚其义在的巅峰时刻相比,但也已经够癫了,合拍片能拍成这样,还有啥可说的了,和这些年的烂tvb相比 已经很满足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除了人格分裂就没有别的梗可以玩了?
情节紧凑~丁sir一个人在家都能开股东大会了hhhh
还行 主要看看演技 但还是快进⏩
好颠……
开始还以为是正儿八经的破案推理剧,还为林保怡回归感到期待,结果是主线乱七八糟,精神病大战精神分裂,每个案件的尽头都是主角精神分裂做的,所有监控什么的形同虚设,主角能力堪比特种部队。完了你跟我说因为里面有十二个人格所以叫刑侦12?编剧是不是觉得自己想出来这种特别牛叉,到陶醉死了吧。
整部剧最好嗑的是邢凯和阿贤,还有我之前很少看陈法蓉的剧,她之前给我的印象都是好人,这次看她演姐姐我觉得还挺精彩的。现在的港剧都喜欢在最后的彩蛋故弄玄虚,看多了挺烦的。
05.17在首映礼现场看了头两集,在大银幕上看属实有点残忍了。好久没看港剧了,设定挺花的但是呈现效果好朴素,索然无味没有想追下去的欲望,配乐不分轻重一个劲地强势也更显得抽离,相比之下正片放国配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收获是留意到傅一鸣的扮演者丘梓谦了,那个得意笑容消失的微表情挺戳我的。ps.林保怡的控场能力十足,映后交流的气氛相当融洽了。*观看进度截止至第2集。
多重人格的设定,还是不错,有电影《神探》的味,几个演员的演技也不错,这类国产的电视剧还是香港的演员演才有感觉,可惜,后面的故事就有点烂尾了,好像很多的事情都没交待的清晰,一个人的童年的美好是多么的重要。最后,陈慧珊的出现,还是有不小的惊喜,《鉴证实录》的CP。
演技都很在线,陈法蓉好飒,张松枝演技很好
两星…一星给林保怡!
请问非法取证是可以的吗?男主偷偷潜入民宅装窃听器(还是什么其他设备),这种途径得来的证据也是无效的吧。另一个男主偷拿证物去查案子,这部剧真的好不重视流程合规合法。
非常精彩,好久没看到这么出挑的剧了,脑洞大有意思,居然那么低得分,呵呵
看完了,最后两集能说得通,但节奏上还是没收好,就不改分了,比执法者们强还挺多的,不止0.5分的开分差距,不考虑阵容得差两分起,陈慧珊最后的出现真的是回忆杀//17集这个底,我个人就饿得还是挺不错的,反正中期比执法者们强多了//6集,捧张振朗有点明显,林保怡名义上是男一,戏份上感觉就是抬轿的,但张振朗的表演比多年前的王浩信还不如,就挺失望的,好在剧情还是挺有吸引力的,从前六集来看,比《执法者们》略强,但两面其实都不能细抠情节,也不知道后面能发展的如何,《执法者们》现在的话我真是一星都快不想给了
好癫的剧,里面没啥正常人……一开始还以为是12个故事什么的,没想到是12个人格,俩警察一个3个人格,另一个9人格,同时做好人做坏人,好累啊这位,bug满天飞……结局也是疯疯的,杀姐姐的是傅教授,帮坏人团完成7宗罪把自己家和联合企业全团灭了,最后还抓了女心理师,帮坏男主进行心理治疗……哈哈哈哈莫名其妙……其中十几集的时候还挺有意思,尤其是领悟到男警司就是凶手的时候很妙~另一个男主一直跟副人格相处得好好啊,仿佛夫夫哈哈哈,跟女心理学家在一起我觉得3个人挺和谐啊,其实不用做人格融合嘿嘿~很想弃剧,但是又想看结局,哎演的挺好,可以剧本走向太一般
太差。tvb出品真是大不如前。
很好的题材,但是又讲不好故事。
yes s!r
本来3星的,但是tvb 现在能有个让我坚持完的不容易。。。
先说好的,悬疑确实从头到尾,演员演技也都在线,人格用不同的演员表现有助于观众理解。傅家的线可能是副主线的原因,时间线齐备但是没讲透,结尾真的好像硬写的。当更新看的时候蛮吸引人看下去的,但是复盘又觉得没有很完整的结构。
丁洛风的感情戏好扯啊,何妙雪连女儿也不顾了,不管不顾替这样的人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