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李仁港的电影一样,这部片的剧本非常不扎实。
如果剪成三十分钟左右的短片,绝对优秀。
不论是父女情、还是阿虎与两个女人的爱情,好像可有可无。
真正需要讲清楚的都用配乐混剪带过,拍出来的剧情反倒都是一些可以省略的流水账。
李仁港曾说他的武侠是极端环境下人性发挥到极致、一个人的高光时刻就是他拔刀的那一瞬间,我曾经一度以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武侠片主题。
可是仔细想想,极端环境下的某一瞬间人性发挥到极致,这tm不就是拍照片嘛。。。
过去我了解你太少,误会你太多,要求你太多。
是我不好。
我忘记了很多很多的细节,曾经以为那些都太细微太平常,可是现在我明白了,那就是爱。
一切都不会太迟。
现在我明白了,我也在成长。
我甚至希望,有一天我也会像你一样。
你一直都认为我是最棒的,对吗?
我会一直都是你的骄傲,对吗?
昨晚我看着《阿虎》里面的刘德华,一直执着的寻找他的女儿。
看着他的女儿由对他的误解一步一步的以他为豪。
我看着刘德华在女儿对他的指责时,痛苦的表情;我看着他为了女儿大打出手,看着他们在他的妻子墓前温情的照相;看着他在火车站上寻不到女儿时的焦急,以及女儿的感动;看着火车上,刘德华轻轻的将肩膀送在女儿睡着时倾斜的头上……我想起了你。
想起了你在我上学前给我穿衣服的情景,想起来小学时你监督我写字的情景,想起来生病时你骑着自行车带我看医生,看着我吃药然后给我递饮料的情节,想起来你抱我去睡觉我靠在你肩头的安稳……小时候,你就是我的坚实的靠山。
可是后来为了生活,你渐渐淡出我的视线,世事艰难让你渐渐有了一些抱怨,我对你的感觉渐渐冷淡。
中学时代的我肠胃更加不好,特别是高中的时候,经常在半夜犯病。
而我至今忘不了在医院你看见我胃绞痛时,你痛苦的眼神。
大学了,你把我当作是你生命的骄傲。
每次电话里,要结束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叮嘱。
我知道你想说很多关心我的话的,我知道你想知道我很多很多日常的生活情况的,我知道你在牵挂着你的儿子的,我知道的,我知道的……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呵?
人说,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是无条件的。
我说,这不对。
父爱像山,那么稳固而无言。
电影里,刘德华为了弥补年轻时的过错付出了生命。
而你,为了让我们有个安稳的日子,不管风吹雨淋的工作。
你一定想不到,精明能干的你会有个这么多愁善感的儿子吧?
可是你还是一心一意的围着他转。
如果可以,我以后也要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父亲,为我的子女送上沉默的爱。
我更希望,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虽然这不是你的要求。
文/老夏 2010-3-25去年在长沙的上班的时候跟办公室的某位老男人聊起了一个话题:男人的成熟!
他的观点是:男人一辈子成熟要经历两件事。
一、上代人的去世;二、下代人的降生。
两件事不分先后。
作为一个以小嫩形象示众的我来说,就足够的理由的装嫩了。
因为两件事我都没有经历。
而那位老男人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平时一直关注女儿的成长,而且还说了之前的一年她的母亲过世给他带来的打击,一段时期内生活非常的阴沉。
头一回看《阿虎》的时候是VCD盛行的年代,那会儿但凡是新出的VCD,先租过来看看。
这本自然是更加。
最大的噱头是刘德华的第100部电影。
当然其实对我来说更大的噱头是女主角常盘贵子。
在之前我看过《星月童话》,然后我疯狂的迷恋这个日本女人。
不过其实很遗憾,到现在为止我好像也就看过这个女人的这两部电影。
中间似乎看过一个她演的很卡哇伊的日本电视剧,一点点,我已经忘记了。
头一回看《阿虎》的感觉是刘德华真的还是那么帅。
我迷过刘德华。
似乎那已经是1990年代初期的事情了。
进入到新世纪,虽然我年纪也不大,似乎对明星已经就不太感冒了。
《阿虎》的整个感觉除了觉得刘德华的帅和常盘贵子的女人味,我似乎没有太多其他的感觉。
中间应该是又看过很多遍的,因为后来不管哪个地方,都会设立一个所谓的电影频道,然后翻来覆去的放一些电影,想看不想看都会看到的。
而那个时候我也总是只为了消磨时间。
然后去年吧,闲着无事把《阿虎》再下下来重看,坐在电脑前,突然特别的感慨,看到在火车站孟虎找不到女儿抓狂以及在火车上把肩膀靠过去的镜头。
心生感慨:父爱如山啊。
再就加了一个感慨,最后被塔旺架着的时候,原来对手也可以被感动的啊。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天整理了硬盘。
把原本这些在移动硬盘里的电影都剪切到了E盘的film目录下。
然后把《越狱》系列和《兄弟连》加《灌篮高手》一起整理到了移动硬盘下。
Film目录下50多个G的电影。
发疯似的开始看。
疯狂的时候连着看了已经看过10遍以上的《独自等待》《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幸福来敲门》,以至于有人问:你是不是有强迫症啊?
今天再看《阿虎》,猛然间想起了开头说的那个在办公室说起的话题男人的成熟。
电影整个的时长应该是在105分钟的样子。
基本上到70分钟左右的时候可以为一个段落。
已经有最简单的一个体现:年轻时懵懂的孟虎经过我们所说的劳动改造之后,已经成为一个女儿口中所谓的“垂头丧气,像死狗一样的”中年男子。
但是在那个拯救女儿的镜头里,几句很简单的话却将父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他说,叫他放了你。
”“不用啊,说吧。
”“告诉他,我是你爸爸”在一个很暗的拍摄场景里,一些简单的对话,然后各位演员那到位的表情。
让人无不感慨这个父亲的伟岸。
包括前面已经提到过的那些场景,火车站的抓狂啊靠肩膀,以及一个很小的细节,女儿买了礼物孟虎去付钱包括那个对话。
还有后面的女儿的甜品和把礼物送给父亲。。。。。。
所有的一切,都是孟虎生存的动力,男人成熟了。
因为下一代的降临。
而且突然间就这么大了。
当Ray在擂台被人叫下来,孟虎被当着女儿的面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
然后要离开芭堤雅回香港。
这都是情节。
中间有个转折跟修女的非典型爱情。
当然那其实也是很值得去书的唯美爱情,起码我是这么认为。
直到修女和孟虎去塔旺那里为擦差的事道歉,孟虎的那个挑战。
这个是一个转折。
这个挑战孟虎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但是更明白,其实是给女儿的。
如我那个同事说过一句话:有了子女后,好像生活都是为子女了。
去一趟超市,什么便宜买什么,但是女儿看中的,价钱都不用看,买。
所以最后的35分钟关于那场比赛相关的东西。
特别是最后一回合前,已经可以说奄奄一息的孟虎,面对女儿:“爸爸,你还爱我吗?
”“你是我女儿,我永远爱你!
”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句网络语言: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电影最后的独白:阿虎的出现,就好象一阵旋风吹过。
大家都受到他的影响。
包括宝儿以及孩子们。
个个都成长了。
孟虎像一个长辈一样照顾着孤儿院以及各位小朋友。
所以当这位上一辈的人离开的时候,大家成长了。
Ps:1、影片的导演李仁港导演了《星月童话》和《阿虎》,跟常盘贵子有必然的联系么?
2、拍摄的手法,一些镜头确实很让人感慨。
譬如拳击的场面,这不是刘德华的专长,譬如训练的时候一些阴暗的天空的镜头,3、再说常盘贵子。
确实非常可爱,但是很给人女人味,这是我一向的评价。
而且近景的镜头看到陈慧琳和张柏芝综合的影子。
这是李仁港导演备受好评的一次执导经历,之前拍些电影不痛不痒,未得到香港评论界的更多关注,这部电影,他算是为日后的商业大导之路铺上了阶梯,有了更多的机会。
虽然之后的阿虎2拍的惨不忍睹,但是并没有妨碍片约的纷至沓来。
电影事关一个男人如何重拾勇气,去面对生活中最大的挑战和困境,爱人的意外逝去,一个自己并不知晓,亦不愿承认他这个父亲的问题女儿,打假拳带来的恶劣后果,这么多年的逃避。
种种人生中的难题,虽然人已经不再拳台,可是人生这场拳击远远没有结束。
要么选择继续逃避,做缩头乌龟。
要么勇敢的站出来面对,却有可能会失去一切,阿虎最终做出了男人的选择。
“拳手可以输,可以躲闪,却不能逃!
”一切并没有真正结束,才刚刚开始。
和修女间似有还有的感情线,为这个残酷的故事带来了一丝温情和暖意,还有那些天真的孩子。
人生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回头,如果有,你愿意像阿虎这么勇敢么?
刘德华的本色演出,演绎了一个不错的父亲形象。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刘德华最后死的时候真的是哭惨我了。
整部电影彰显的是父爱的一种伟大。
因为打死人所以入狱,因为入狱所以并不得知自己有一个女儿,在知道自己有一个女儿,为了得到女儿的认同和原谅,所以阿虎去挑战当时的拳王,最后被打死在擂台上。
到现在还记得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当年看的时候真的是难过了很久很久。
或者,在世界上的人能原谅就原谅自己爱的人吧,不然到失去,后悔就太迟了。
还剩20秒……坚持……坚持…… 阿虎坚持到了最后,他却从此再未站起。
人是可以被毁灭的,但是不可以被击败的。
这个源自海明威的不朽名作《老人与海》的主题被香港电影《阿虎》再次诠释,结局令人唏嘘。
但就我而言,这部影片带来的思考并非仅仅只是《老人与海》的简单复制。
虽然人物面临的抗争是相似的,然而人物的情感背景却是不同的。
老人只是老人,赤条条无牵挂,来也空空去也空空;阿虎却并不单单只是个拳手,他还是Ploy的父亲,还是大美女常盘贵子的新晋男友。
“人是可以被毁灭的,但是不可以被击败的。
”这句传世名言,其实应该是以一种非此即彼非负即胜的斗争人生观为背景的。
然而从人整个一生的视角来看,很难说有什么胜负。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被反复吟唱。
我想这和生活的多元素有关系,生活不可能只是一次捕鱼一场拳赛。
人可以在单一元素中(如捕鱼、球赛)拼尽全力,不惜一切争胜,至少要为自己赢得永远不死之尊严。
但是一进入某种多元素之语境,说话可就没办法那么高调了。
不得不权衡,不得不以牺牲某元素的成就为代价来求得整体的和谐与合力。
且如《阿虎》,台上阿虎不惜以身家性命来证明自己,台下Ploy撕裂般哭喊,常盘贵子泪流满面。
阿虎完成了自我的升华,Ploy怎么办?
常盘贵子又如何?
所以,《老人与海》是单元素的。
它更像一场足球比赛。
一方是老人队,一方是鲨鱼队,比赛逼近尾声,胜负久悬未决,每一个人都筋疲力尽,每一个人都犹在奔跑。
不能输!
绝不能输!
而《阿虎》是多元素的。
不是一场球赛可以类比的。
熟知足球的人们应该都知道欧洲球坛常被提及的一句话:“足球并非全部。
”最后一刻冒着自伤或者伤及对方门将的抢点并不被提倡。
大家还有将来的生活,还有老婆孩子。
开着空调,躺在凉垫上,一片静暗。
我想,如果阿虎为了Ploy,为了爱人,在最后一刻认输了呢?
以后的他会怎样?
隐居在香港的某个小巷,每天大清早起来给Ploy买油条,接着是白天讨生活,晚上则慵懒地搂着常盘贵子看乏味的肥皂剧,不是英雄,平静而温馨。
这样的阿虎,就应该被唾骂吗?
不过影片的结尾,Ploy和孤儿院的孩子们在阿虎精神的感染之下一夜成长,常盘贵子则发展了浓厚的拍摄兴趣,阿虎在天之灵得以告慰,很有点皆大欢喜的味道。
但我想,这并不应该防碍我们的思考:英雄?
还是平民?
有意无意地刘德华的电影也看了不少了,但真正让人心有触动的并不多,潇洒帅意、动人的是眼球的吸引,而不是心灵或灵魂的震撼,但《阿虎》却真正让我心震了一回。
这是一部关于男人赎罪的电影,赎回答是自己年轻时候失去的尊严。
在拳台上击倒甚至击死对手,这是男人力量的证明,而台下打死对手却是违背体育道德的卑劣与懦弱,何况还带上了黑拳的帽子。
阿虎为之付出的是妻离子散,十年牢狱。
但这些代价偿回的只是形式,却无法偿还道义。
他可以获得理解,赢得同情,但无法挣回尊严。
而失去尊严,男人的灵魂也宛如岁月剥落的尘土,风吹而逝去。
同样,他的女儿也不认同父亲,并非不认同亲缘,而是不认同他的曾经失去的道义,一阿虎让自己的名分蒙羞,二阿虎没有承担其父亲的养育责任,而名分与责任便是尊严的直接证明。
于是,阿虎要做回一个父亲,一个男人。
他只能选择战斗,即使这战斗是血的代价,死的威胁。
因为拳头而失去,用同样的方式来赎罪,而死,是向死而生,让自己重生,让尊严复活。
他用自己的行动宣判了自己的生命,被击倒再站起,被击倒再站起,直到比赛结束钟响的到来。
当他坚持到将死之时,教练的一声:“阿虎,还有二十秒。。。
”,他又重新挣扎回神到拳台现实,全场寂静,鸦雀无声,只有阿虎挥出的拳头的击打声,当钟声乍响,轰然倒地,伴随的却是掌声。
不得不提其中的两个人。
一个是和刘对决的查猜,六条泰拳世冠金腰带。
刘的行动让他从鄙弃到愤怒到尊重,最后刘要倒下,他一手抱住扶他站立。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同情,但同情分施舍与赠予,施舍是鄙弃的产物,赠予则是理解的附身,而这是一种男人血液共鸣的理解与尊重。
还有一个就是常盘贵子饰演的爱人,她一直用摄像镜头摄录整个过程,看着自己的爱人向死而生,心如刀割,却一直没有放下那个手中的摄影机,因为她知道她的男人在做什么,在书写什么。。。
这是一种真正的爱,对自己男人理解的爱。
刘的电影很多,但好的电影的确很少。
《法外情》是爱与道义的挣扎与煎熬,情绪感人,但略显稚嫩;《雷洛传》二部演绎沧桑人生,跨时颇大,但略有脸谱化痕迹;《无间道》演绎出了人性善恶挣扎,引人深省,但却不免被梁朝伟、黄秋生等光芒掩盖;而只有这《阿虎》,他用自己的声音抒说一个男人的隐忍与坚强,朴实与无华,深沉而憾人。
或许也和刘的经历有关吧,出道时因长相俊人,演技一般,偶像派的帽子一戴十几年,他用自己的勤奋,书写自己的历史,抹去世人给他的那些肤浅的评价,挣回自己男人雄性的尊严,这不也正如《阿虎》么?
不久前在中央六看了《少年阿虎》,失望至极,空洞的剧情,空洞的表演,典型的续貂之作,感觉应该叫《少年阿猫》更合适一些。
于是去下载了六年前的《阿虎》来看,当时就很喜欢,现在依然如此,看到结局处,眼睛一个劲发热。
香港电影真的沦落了,2000年,《阿虎》诞生的时候,就有人说香港电影死了,现在看来,那时的港片还有些血性残存,如今的香港电影才叫拉倒——除了杜琪峰,或者还有周星驰,我甚至不知道还能期待谁的作品。
因为热爱港片,不知被多少人鄙视过。
重看《阿虎》之后,心情激荡,我觉得即便少有人理解,我对港片的感情依然存在。
是啊,或许港片的爱恨情仇流于表面,或许很多细节不够精致,或许题材单一,或许娱乐至上缺乏内涵,可它能打动我,能让我为之放肆地大笑,狠狠地感动,能让我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还能想着它,还能有找来重看的冲动,这就足够了。
因为热爱,所以痛心。
2000年的《阿虎》,2003年的《少年阿虎》,只差3年啊,同样的导演,拍出的电影却何止差了3个档次!
刘德华饰演的阿虎,用生命为代价,换回了自己亲手抛弃的尊严。
不知香港电影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搏回昔日的辉煌?
关于《阿虎》的记忆碎片:1,一直不喜欢刘德华,从《阿虎》开始,觉得他像个演员了。
2,常盘贵子真的很漂亮,有种让你心情明朗的单纯的力量。
3,饰演PIM的泰国演员好美,样子清纯,却有着最性感的嘴唇,这种纯真与诱惑的结合,真让男人着迷。
有人说,如果有一天你回头再看当初看过的电影依然感动,那么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它确实是部好电影。
一种是你没有怎么改变。
也许不尽然。
我是因为听《当我遇见你》,然后去找寻的这部电影。
现在我的歌库里还有这首老歌,可是不再有这部电影,我偶尔还会听听老歌,于是偶尔还会看看老电影。
虽然有时候我也会想,我是不是应该一个人到去过的电影院,然后一个人看我想看的电影?
就像我一个人去任何地方一样。
梁晓声这样评价过好女人,他说,“好女人是好男人寻找自己,走向自己,然后又豪迈地走向人生的百折不挠的力量。
”我想他说得对,至少我认可了。
一个非纯粹的拳击手,曾经为了金钱而打假拳的年轻人,最后为了找回拳手的尊严,以业界“老迈”的年纪出战而死在擂台之上。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是为了女儿,为了自己这个父亲的形象和女儿记忆里的父亲相匹配,毕竟,Pim给宝儿的父亲记忆是从完美的角度来诠释的。
但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为了曾经的无知而忏悔,为了自己的知音Pim和修女而战斗。
因为最后他懂得了男人的责任和尊严。
我们总会寻找到真正的自己,豪迈的走向人生。
这个过程可能会因为某一些特定的人而加快,如果是这样,她就是那个好女人。
于是他要让身边的好女人知道,他不再年少轻狂,他知道了什么才是值得珍惜的,他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抛去其中有些无头无尾的感情戏份,我更愿意以我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这部电影,而整部影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拳赛,不是训练,也不是琐碎记忆,而是阿虎带着宝儿去Pim的墓地,他静静的为那个曾经他不懂得珍惜的女人拔去坟上的杂草。。。
早在2000年时,就已经看过这部电影。
印象很深的地方就是孟虎身受重伤,完全失去了比赛的能力,却坚决不在比赛结束前倒下,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
从小,我就不喜欢看拳击比赛!
妈妈说我小时候只要电视里一出现拳击比赛,我就会被吓哭。。。
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两天突然想再看一遍这部电影。
17年过去了,在电影的时候,有an了些更深的思考。
总的说来,我替阿虎感到不值。
他为了赎罪,为了挽回早些年间为了钱打假拳而失掉的尊严,还为了弥补当年带给爱人的伤心,他说他已经躲了太久,不想再躲了。
他再次回到拳击场中,已40岁的高龄,挑战年仅24岁的年轻泰国拳王。
他曾经说,拳击手在比赛中最重要的是赢得比赛,哦不,是赢得奖金。
这次,他说拳击手在比赛中最重要的是做到问心无愧。
这一次,无论受了多么厉害的击打,受了多么重的伤,他都不愿意倒下,提前结束比赛。
最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孟虎出狱后,有了两个爱他,他也爱的人了。
一个是他的亲身女儿,一个是照顾孤儿的假修女。
他已经准备好要开始新的生活,只是从前的阴影在心里太重,他必须要面对。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悔改最深最根本是发自内心。
孟虎已经为当年的自己的决定和过失懊悔过了,他尝到了爱人离开绝望的滋味,也为打死人付出了牢狱的代价。
面对自己的女儿,面对爱自己的修女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他有了新的开始。
我想他挑战拳王的时候,尽力而战就好了,真的不必让自己被活活打死啊,爱他的人还在他面前呢!
他心已生懊悔,爱他的人已经接纳他了,他又何必再用身体去证明呢?
为了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因为有y爱,他好不值得!
常盘贵子
记得当年看完就会觉得和那个我喜欢的女孩不会有结果,最终一语成谶。
还好。
一部让我看哭了的电影~~
太肉麻了,不好看!有续集的电影的第一集一定很好看这一条金科玉律这次算是不灵光了。哇哇哇。很像是一个被迫陪着男友看了很多拳击赛的妇女想出来的故事。她看不出拳赛那种力量争斗本身的魅力,感受不到男友全神贯注的点在哪,只是注视着拳手汗津津反光的肌肉走神儿:做拳手的女人也不错,几浪漫的。
因為當年是在電影院和前男友看的,看完後對方立即為我而戒掉了煙。我已經忘記了電影中的每一個情節,但我記住了這一份感情。盡管,此情不再。
华仔第100部电影,可惜唔好睇呢
阿虎说,最伟大的就是去实现梦想,一位父亲最好的救赎就是让孩子看着他去实现梦想。
知道有几处剧情导演想靠手持跟拍营造紧迫感,但镜头晃的这么有规律,是不是稍显刻意、呆板且没有新意呢?
刘德华的第100部电影
早年的刘德华全是风流浪子,放荡不羁的形象。常盘贵子在刘德华推车的时候说,你想清楚再追上来。十年前的张曼玉在《旺角卡门》里说,你不要讲第二次,讲第二次就收不回了。大概是年龄到了,千禧年前后的刘德华开始有了“父亲”的影子。
粗制烂造的时期
不是很认同片子宣扬的坚持精神,为了自己的坚持,舍弃对刚告白的女友、刚相认的女儿的责任,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自私。
华仔的第100部~
有点洛奇的感觉,一个成功的角色
本片是刘德华第一百部电影
这个故事好假啊,为了突出个人英雄主义?
比同题材影片还要惨烈和煽情
我已经躲了一辈子,不想再躲了。。。。
跟拳击没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