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患有自闭症的桑原,失去未婚夫的柏木,被父亲抛弃的芥菜,他们都有自己畏惧不敢面对的一面:桑原因为自闭症的哥哥,曾经一直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柏木因为失去爱人,一度放弃弹奏钢琴,无法面对现实;芥菜因为从小父亲出走,缺乏关爱。
但是他们都热爱音乐,所以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场关于音乐的自我救赎之旅由此开启。
不失勇气,唇上有歌,心中有光是影片的主题,结尾的合唱歌曲《手纸 拝启 十五の君へ》是对影片升华也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另外一个打动人的地方是桑原写给15年后自己的信,阐述自己活着的意义,柏木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也是信,写信给自己的目的就是要告知自己要活在当下,继续前行!
或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本片的台湾译名叫做《再会吧 ! 青春小鸟》。
(今年从电影里面发现了两首很好听的日语歌曲,一首就是本片的《手纸 拝启 十五の君へ》,另外一首就是百元之恋的结尾曲《百八円の恋》)
听了原歌曲 《Angela Aki - 手紙拜啟 給十五歲的你》才来找的这部片看。
整部片还是日系很细心细致的风格,情节也紧凑,故事虽然有点老套,但是拍出了很青春、很有努力拼搏的传统日本人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大量用中学生作为主角,很写实、演技也很生活。
中国的片子大量用中学生做主角的,有限的印象中也就90年代的一部电视剧《花季雨季》了,现在都变成了小鲜肉、小花,味精多了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唇上之歌》听名字就知道是有关音乐的故事,很文艺的片子。
一起 “心中有光,唇上有歌,不失勇气”,生活不就是要这样才有意义吗?
仲村父亲的不知悔改,柏木由里的恋人去世,桑田悟的哥哥自闭症...让他们走在了一起,但真正让他们走在一起的应该还有那颗对待音乐的心吧!
仲村是柏木的救赎,桑田悟哥哥是仲村的救赎,但是总体来看音乐才是他们最大的救赎。
影片有点冗长,但是我看完了,很奇怪,看完后心里总有点写什么的冲动,在很久以前,我以为我也可以去成为别人的救赎,但是后来的后来才发现是我的想法太过于天真了,我自己都深陷泥潭,怎么可能成为别人的救赎?
一起歌唱 救赎啊,多么沉重的话题,但是我们当代人缺少的就是可救赎的东西啊。
《唇上之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自我救赎其实很容易,就是你想不想啦。
我想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感性的人看电影不会那么在意所谓的艺术手法,追求多精美的剧情结构,这一类的人想要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是能够激起心中涟漪的那些“小石子”,而不是大投资大宣传大阵容的“巨石”,当然,这样的小石子的电影太多而不免落入俗套,但往往是那样的小石头才能更加反映真实得生活从而直达人心。
说起看这部剧的初衷,当然也是因为gakki,第一个喜欢的日本女星,喜欢她笑起来温暖的样子,莫名的给人幸福感,这个被称为治愈系第一人的她,居然一改往日形象而出演了一个高冷的教师,愈发让人期待。
剧中的gakki依然美越发成熟,只是从当年的学生变成了教师,看自己,时间带给我们的一切总是期待满满,却又常常让人惊慌失措。
虽然这是一部在大家看来剧情俗套的青春片,由于痛苦的过去而难以释怀渐渐变的冷面不愿面对生活的老师,为帮助自闭症哥哥而勇敢生活着的小小少年,还有那个失去父爱但仍满怀爱与信心的倔强少女,这样的三个人交织在一起的温暖故事。
但是我想说这才是青春片该有的样子,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像当代热火的青春片男女主角,那些年,致青春,同桌的你,无一例外的都逃不开堕胎,打架,醉酒,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头上并没有那一顶主角的光环,我们的青春也不是那些数不清的叛逆,我们的青春只是栽在书堆里心里默念加油是的坚定,和喜欢的人说上话时的不安羞涩,和朋友争吵后的懊恼与悔恨,我想我们很多人的青春就是这样是安静的默默的成长着。
看了很多短评,大家都被阿哲这个少年感动了,这样的15岁的他,照顾着自闭症的哥哥,即使分不清爱还是责任,也用他瘦弱的肩膀担起了这份重担。
说起,写这份影评,最大的原因则是七砂这个角色,和阿哲一样因为家庭原因承受更多的压力,但还好是个坚强的孩子,被父亲抛弃好几次,即使每次愤怒的挂掉父亲的话,见到他仍然期待着父女该有的生活,当父亲承诺她一起去教堂时,小小的脸上充满着喜悦,又再一次燃起希望,他会回来吧,他会好好的和我一起生活吧,然而第二天的父亲还是偷了钱跑了,奶奶只是木木的看着钱盒,七砂顾不上换衣服着急的骑单车到了教堂,她还是相信的,昨天的承诺,他还是不在,而她,再一次的被抛弃。
之所以这么在意七砂,我想也是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那时也是这个年龄,15岁的我家里发生了很多糟糕的事,如今也只想这样轻描淡写的说了,我爸说,会好起来的,家人总是这样,愿意一次次无条件的相信他,但是还是无数次失望,现在的我21岁,无论何时终究还是爸爸,不过,这些糟糕的事也让自己慢慢成长了吧。
最后在比赛的大厅,七砂看到了父亲,满脸疑惑,但是那个时候心里该是闪过了一丝喜悦吧,他是不是来看我比赛的呢,但是编剧在这里终究是现实了一把,父亲早已组建了新的家庭,他时来看另一个女儿比赛的,失落难过,但是突然一下多了一分释怀,七砂轻轻的按了一下琴键,“船的汽笛声就是哆,前进,前进”听大合唱的时候,鸡皮疙瘩突然起来了,听着听着也哭的不像话,总觉得听歌听哭的自己有点羞耻,15岁的我有着同样的烦恼与不安,15岁的我有点着急着长大,现在的我成长为自己满意的样子了吗?
已经很晚了,请收下我这碗浓浓的鸡汤歌词很美好:你好 现在看着这封信的你啊在什么地方,又在做什么呢十五岁的我啊,有着无法对他人说出的烦恼但是如写成信给未来的自己或许就能诚实的说出吧现在,感觉会失败,就要哭出来,没有存在感的我啊要相信谁的话去做才好呢?
只能在无数次心碎中痛苦的继续生活活在当下你好啊 十分感谢,我有些事情要对十五岁的你说啊自己要走向何处,这样的问题只要走下去就会知道答案无所适从的青春就像是从海上乘风破浪要乘着梦想之船向着明天的彼岸进发现在,到了要认输、哭泣、消失的时候只要相信自己的声音一直向前就可以了即使是长大的我也会因为心碎彻夜无眠苦尽甘来的活在当下人生肯定有自己的意义,要小心的呵护你的梦想Keep on believing感觉会失败,就要哭出来,没有存在感的我啊要相信谁的话去做才好呢?
呐,现在到了要认输、哭泣、消失的时候只要相信自己的声音一直向前就可以了无论到了何时,悲伤都是无法绕过的微笑吧,面对目前的生活活在当下你好 希望看到这封信的你啊能够得到幸福
#电影《唇上之歌》/《Have a Song on Your Lips》好久没有认真好好看一部电影了。
好久没有看一部这样慢悠悠又温暖让我感触的电影了。
新垣结衣饰演的代课老师因为爱人的离去不再愿意弹钢琴,学生中村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桑原是因为哥哥昭夫得了自闭症,他说我活着意义是如此清晰,但是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感谢哥哥,因为如果没有他,我也不会存在。
昭夫开心的时候会发出船的鸣笛声,而这是因为小时候中村妈妈在安慰中村的时候说,船鸣笛就是“do”,鸣笛两声代表出发。
圭佑默默陪伴中村的细腻心思。
这些人因为音乐相遇,不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
(一看到桑原君来接昭夫我就心疼了,以前看过自闭症题材的《守望的天空》,也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哥哥,李沁饰演他的妹妹。
那个故事让我开始了解这个群体。
还让我想起一部外国电影,讲的是父母为了给姐姐治病,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剩下了第二胎女儿,妹妹出生的“使命”就是给姐姐治病,妹妹把父母告上法庭,但其实是姐姐让她这么做的,姐姐说,我真的好累,不想再活下去了。
)青春啊如果现在要我写封信给15年后的自己,我还真不知道些什么啊……如果我现在遇到了15岁的我,我会跟她说什么呢?
一听到他们合唱那首歌《信:给15岁的自己》就忍不住地泪湿眼眶啊……
唇上之歌刚开始不能光展示一地鸡毛,得有爽快的地方呢!
第一幕回到岛上相遇合唱部(暗示冲突)展示一下小爽点(有能力,但是还有很多欠缺)各个人的一地鸡毛(小男孩,gaki,合唱部)展示gaki能力和过去的一件事(要还原的幽灵)冲突1男生入部冲突2不愿意教-设定条件不弹琴(二重硬币,而且很像美队3中泽莫男爵听电话,你以为是当前的留言错觉,其实是听生前留言。
第1重,以为她是不愿意弹,看不起大家之类的。
第二重-真正的幽灵)开始教教导缓和一下状态-1小男孩哥哥篇2男女冲突篇将gaki的硬币揭露(到达第二重逢-仍然不能战胜心魔)3部长爸爸篇为了部长-解决硬币(略微有点快,我还以为会是在参加大赛的时候,钢琴小姑娘再次巧合的病了,陷入危机。
gaki战胜硬币,解决危机)这里用的是解决别人硬币来解决自己硬币的方式进入一段快速,快乐的快速决战-快速完决战是很不错的!
第三幕大赛-和之前的松散第二幕不同,一看就是个紧凑故事。
(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能用松散这么专业的词汇了啊哈哈哈,对于节奏能有一定把握。
)状态 任务 埋藏危机(晴子的)开始了 -状态铺垫 (一地鸡毛的各种都来填满!
)阻碍出现了——大肚老师的身体(情境模拟幽灵)抉择—是继续唱还是放弃(此时的抉择很巧妙,正如当时的gaki,相当于一种叙事频率的应用。
当初的抉择,现在仍一样,只是我们已经成长!
)解决硬币后危机-啊呀,我们都没排练没事的,小哥哥想到了办法,让大肚老师听到我们的歌声(哇偶,少年感好强啊!
一瞬间青春活力充斥我的全身!
)大合唱———终于唱歌了,一个唱歌的故事光解决内心冲突了。
顺便解决一地鸡毛!
喜欢!
大合唱之前,gaki的深呼吸很棒啊,那瞬间我想说,用琴声带给世界幸福吧!
合唱的名字叫做《信》不知为何,却给了我一种《老男孩》的感觉电影中有个情节,是gaki让他们给15年后的自己写信,莫名的有些触动。
好像自己曾经也写过,那时觉得很羞耻,还写这样的飘渺的东西,好吧,现在飘渺成为现实了。
15年前的我15岁(没错,就是15岁...)那时期待自己的30岁是什么样子?
其实仔细回想,这些年我好像也没太虚度啊,日子也能过,写作也没放弃(虽然没什么成绩)为什么仍然这么心塞?
可能是因为没啥大成绩?
或者是心塞是因为那段回忆太美好了,那种迷茫,但是对未来充满期许的年华。
那会儿没什么太多的烦恼诶,单纯我现在每当回忆起上学时候的楼道、宿舍就特别难受,并不是楼道多豪华,寝室多好(觉浅,超级讨厌寝室),可能就是在缅怀自己那段时光吧。
这是由一首歌曲改编而成的日本电影,《手纸 ~拝启 十五の君へ~》,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
歌曲名为写给十五岁的你的信,电影则以此为依托,讲述了一个日本中学合唱部的故事。
合唱部的十五岁的中学生及她们的代课音乐指导老师都有自己的迷惘和悲痛经历,为了一个小小的目标:赢得县预赛去参加全国合唱比赛,从最初的对立到后来的彼此支持帮助,走出低谷,活在当下。
看后觉得很温暖,也许有人会觉得剧情老套,毫无新意,但还有比我们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更老套的东西了吗,老套的甚至连一首歌的副歌都没有了。
电影中段老师给合唱团学生布置了一次作业,题目为给十五年后自己的信,让我突然感叹起自己的青春。
那时的自己就像老师走前留给学生的信里描述的样子:明明是孩子却嘴上不饶人,既狂妄又烦人,让人生厌,但却对什么都全力以赴,不屈不挠。
十五岁可能和三十岁一样,都有着烦恼和迷惘,都想知道自己该走向何处,其实不用多想,勇敢的迈出步伐也许就知道答案了。
桑原在给未来自己的信里提到,他生命的意义也许就是十五年后还能和哥哥在一起,因为他的出生就是父母为了以后能有人照顾他患有自闭症的哥哥。
虽然如此,他还是尽力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唱歌,好好的活在当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更好的生活呢。
人生一定都会遇到很多痛苦的事,我们不会是一个人,还会继续前行。
也会遇到许多别离,不用悲伤,让我们好好的道别。
无论何时,都尽力的保持微笑吧。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可以,也写封信给未来的自己吧。
祝愿打开这封信的你 能够得到幸福!
长崎小岛的中学,谈一群15岁的学生的青春。
没有明目的狗血,只有暗自流淌的感动。
柏木百合一个有着痛苦记忆的老师,才华横溢的女钢琴家,一夕之间再也不愿弹起钢琴。
没有人会想听我弹钢琴,想着想着,便无法按下琴键。
gakki太美,夕阳,小岛,绿草下的gakki都是板着面孔,没有神情,人物的定位让gakki吝啬地给出笑容,整部影片,除了结尾明朗的笑和对桑原悟重回合唱团的嘴角轻轻一扬,便只有在车里对着春子的一道弧线,难以看清的笑。
当仲村哭着让她弹钢琴给她听,她好像找回了原来的柏木百合,三年二班柏木百合,我的愿望是用钢琴给世上所有人带来幸福,将来我会给谁弹琴呢?
这一次,柏木触及15岁少女最深的痛处,想要给她带来幸福。
故事的最后,柏木也给自己带来了幸福,留言删除,她找回了15岁的自己。
仲村七砂一开始我是拒绝这样的女生的,性格暴躁,野蛮任性。
嘴巴一说话就撅得高高,难以接受。
随着影片的推移,我们看到仲村的柔弱在一点一点展现出来。
父亲是她的软肋,母亲是她的铠甲。
一个男生提及她那混蛋的父亲,她竟难以反驳,父亲再一次背叛离家,她只是对着天空大哭一场。
最后铠甲战胜了软肋,想起汽船鸣笛的do声,想起,菜奈津,不要哭,前进前进,她就这样忘记了不远处父亲给她带来的伤痛。
桑原悟一个瘦小、害羞的男生,让我无法想象什么样的青春故事会在他身上展开。
一条柔顺的黑发,一场澄澈的双眼,总是不说话,不与别人交往,他太像一只独自穿梭于梅花林的小鹿了。
合唱团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因为热爱合唱,他一度想与自己的使命反抗。
照顾哥哥是他一生的使命,也是他生下来的原因,这样的重负没有让他埋怨,反而更加乐观地感恩哥哥。
桑原的无私让我极其地想寻找另一个人的自私,我却找不到。
长崎小岛,夕阳落日,粼粼波光,好像一切的人都没有过错。
影片的主题曲讲得是15岁的自己同30岁的自己的碰撞。
每个人都要求写一封致未来的信。
现在的我,也会经常幻想将来的我会身处何方,做着怎样的事。
“我希望30岁之前的我会死去,重新活一个不一样的我。
”“我也希望30岁的我会给我爱的人带来幸福。
”莫失莫忘,唇上留歌,心存太阳。
一个很棒的情人节,刚刚一人看完《唇上之歌》,被深深打动,喜欢新垣结衣很久了,但这是第一次看看她演的作品,感慨很深。
像海风一样,清新,自然,又像淡淡的日光,向上,温暖。
最后的主题曲也是很打动人。
三条故事线里最让人感动的桑原和昭夫,最后的合唱和影片结尾还都那么暖,让人泪目。
剧情自然,不浮夸,不做作。
日本剧情电影看的很少,唇上之歌是那种整片都让人心里舒坦的那种,有些小感动,有时小泪目。
而且从中看到学生时代心理的情窦初开,难舍难分,团圆美满。
礼仪也是让人折服,从眼神,动作,举止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
给15年后的信,和演唱的曲目是贯穿整片的引索,而少年对兄弟情,父母的理解,少女内心的独白,老师面对现实的坚定,都是正能量。
无论是影片还是歌曲描述的都是小事,但都抒发的是大爱。
在我心里瑕疵很少。
直到现在,影片的船笛声还在我耳畔回响升调哆嘟嘟!
如果要我说青春是什么的话,也许是一群人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也许是跨越过曾经内心给自己树立的一道围栏,也许是像一首歌一样,带给未来的我们青春的回忆。
而这些,在《唇上之歌》里都做到了。
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
讲述了一名面无表情的调任老师,带领合唱部的学生们向比赛迈进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解开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解开了他们各自自己的心结。
听起来很俗套,但最后的合唱出来时,我的眼泪依然掉了下来。
日本的青春片有一种不知名的魔力。
他们能够把青春中所有美好的东西全部凝缩进短短一部电影中,明明没有战斗场面但还是使人热血沸腾。
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与他们的学生时代一定存在差别,但还是会产生共鸣,有一种“好像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美好的经历啊”的体验。
青春不仅仅只有恋爱、堕胎以及各种各样不知所谓的三角恋,《唇上之歌》中,那种若隐若现的暗恋情感,才是大部分人青春的一种最好体现。
人们常说,一个国家的电影往往能反应出他们的国情。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日本式青春的活力。
我不知道其他国家的人在看到我们的青春片时,会产生多么大的误解,但现状就是如此,所以我也不希望知道。
因为我们都了解,那不是真的。
最后谈一下新垣结衣的演技。
有朋友可能会说她在这部剧里面无表情,就像一个面瘫一样,毫无演技,但我想说,她正是靠这种全程寞落的表情,将这个人物演活了。
这一次,她带给了我太大的惊喜,因为与她平时开朗活泼的角色差距太大,所以我觉得,她的演技不必任何人要差。
我们希望过上像片中那样美好的青春,也希望能够摆脱高强度社会带来的压力,但哪有那么简单呢?
只要珍惜现在的时光,不管走向哪里,都是青春。
熊孩子,干了这碗汤。
刻意煽情刻意励志,看得真累,另外gakki的扑克脸,真的是无话可说了。2.5星。
比较适合看剧照的一部电影
日式小清新,故事很励志,主角很漂亮,风景很美丽,可我就是喜欢不上来。整个故事虽说很励志却极其俗套乏善可陈,观看过程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自己看的是一部日剧,这也让我越发怀念矢口史靖的摇摆少女了,同样是音乐题材所产生的效果却是如此天差地别...
剧情其实挺老套拖沓的,但恋爱和梦想的桥段总是看不厌,记忆中还穿着水手服的gakki演起了老师,冷漠的气质倒是和现实生活中的她有点像~ 所有的感动都在这首《手紙 ~拝啓 十五の君へ》了,听了好多年
Gakki少有的冰山美人形象。剧情结构极为规整,从搭船进入小岛开篇,结尾又在乘船离开首尾呼应对比,不能弹琴的点刚好在1小时处,分割前后两部分呈现对称,有很多情节在后半段再次出现时随着谜底逐渐揭晓,带领观众由表及里不断得到共鸣的感觉。Gakki的弹琴、女生部长的父母状况、自闭哥哥和懂事弟弟,在邻近结尾的桥段居然能伏笔收束到一起,随后的合唱无不令人泪目。
同样的很平凡的合唱题材,《放牛班的春天》却讲得动人多了,这部电影没有化平凡为精彩,所有的所有都太随处可见了-_-……一星给合唱效果,一星给原作曲……顺便重温了一下我最爱的贝多芬的悲怆第二乐章_(:з」∠)_
gakki依然美顏盛世!但是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是這首歌也太好了
今天泪点颇低。。。
哇 日影展看的,中间睡着了…
光看新垣结衣了,电影展现的日式温情也很感人,电影中的小岛很干净漂亮,其实浙闽沿海的海岛也有相似的风格,但是东海却没有这么碧蓝
琴美的故事线没有,觉得少了点东西。
中简略拖沓,结尾升华的还行,故事挺平淡,中规中矩,沿袭了三木青春片的一贯水准清新自然风。
乙一写的,勉强看一下。但依旧和书一样无法打动我,离学校太远,又离她们太远。
gakki演技一如既往的糟糕。音乐类型一般不会评分太低,但这部是难得的好音乐都救不回来的电影。
小岛学校合唱团成长篇。师生情,各种亲情友情,配着合唱歌声也是足够煽情。电影给了很多岛上风景的空镜,不知道是不是逆光的原因,看着有一种灰暗幽秘的感觉。最后比赛唱的那首歌,上学的时候听刘若英的版本听了很多遍啊,已经有点不敢去回忆了。电影的话充满爱与善意,如果学生时代看可能会哭得稀里哗啦,现在就觉得记忆悠远又陌生已经调动不起来情绪。大知在里面演了个自闭症青年,看着智力似乎也低下。拍摄地:长崎县五岛列岛中最大的岛 福江岛。
平庸 没有拍出任何新意的日式桥段 五岛景色和(面瘫的)Gakki美 台版什么鬼译名
傲娇钢琴家回到小岛与十五岁自己的一场对话。虽是套路,还是落泪。最后合唱比赛,全场对自闭症哥哥的大合唱,码头送别都是(套路氏)泪点。喜欢镜头是学生们身穿制服在山丘上迎风练习,美如画。
难看…
新恒结衣靠颜已经可以撑起一部治愈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