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讲着与家乡话相近的闽南语,对于人物的共情也感觉更为深刻。
被工友称为三傻的三兄弟,三个勤勤恳恳在工地做工的工人,一直渴望着赚钱致富,但没有生意头脑一直没能赚到钱,反而亏钱。
从买佛像被骗,养鳄鱼死亡,挖到“文物”实则是假的…….
让我不禁想到“命运”二字,有些人想翻身太难了,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人脉,没有机会。
确实,这个时代没有怀才不遇,给了许多人机会,但人才也太多了,趋于饱和。
这样一群工友,也是抽象的众多普通人,或许有人认为工友的方式是投机取巧,是的,现实生活许多人也如此,为了赚钱,做很多工作。
怀着一颗蓬勃的热血赚钱之心,做着普通的工作,也常亏损,赚不到想赚的钱,到头来还是被迫做着让他人看起来似乎不太体面的工作。
剧中三傻呐喊着,不想被他人看不起,但兜兜转转,还是没有多大变化,命运将他们捆住。
这也是大多普通人的现状,一生做工,“还债”。
钱赚不到,日子苦些。
但他们的本质是高尚的,这样的人生依旧值得敬重。
阿祈,是三傻之间,最渴望赚大钱的人,带着两兄弟捣鼓一大圈,还是赔了,幸运得到一张儿子给的彩票,两百万。
两百万对于他们家子而言,简直是巨大额度的奖,昌哥想买房借十五万毫不犹豫答应,毫不犹豫,但后来得知去世工友,家中困难,妻子没工作,还带着一个唐氏症的儿子,瞒着家人将彩票赠予工友妻子。
这是莫大的无私、善良品质。
两百万很现实,称他们为三傻的工友,瞬间变脸称他们为“哥”,也变相的表示了社会隐形的阶级,面对越有钱的人,许多人的嘴脸与姿态是点头哈腰,吹捧。
所以儿子也是个有教养、善良的男孩,儿子在得知女朋友妈妈是妓女,帮女朋友解难,当舅舅问到“不怕被朋友嘲笑吗?
”,他回答“要是他们嘲笑就不会是自己的朋友了。
”当女朋友假装看不见母亲时,他背着女朋友回去打招呼。
昌哥虽然没什么钱,但对家人是很好的,老婆生气时候扮丑装怪来逗老婆开心,什么都听老婆的。
后来在工地上给老婆办了场婚礼,不盛重,但独一无二。
生活普通,但有滋有味。
也窥见了做工人的不容易,为了多挣几个钱,带着侥幸心理多做一些工却去世的工友,得了无法扭转的重病让弟弟帮忙结束生命的阿祈,因为穷娶不到一生所爱的阿钦……经济引导的社会,穷是很多时候的限制,很无奈也很现实。
阿祈常常犯错,永远是阿钦这个弟弟,为其擦屁股,在身后挺着,所以他家子的人也是重情重义。
生活普通,不算是多么多么有钱的人,但这样质朴的生活重情重义,有滋有味有爱。
其实普通的日子也挺好。
这部剧很好笑,很温暖,很有爱。
但在开始的开始,是打心底在厌恶这群大傻子的,简直是失败的花样人生,同时在心疼默默为之擦屁股的家属。
搁谁受的了这样的家人,各种青天白日梦,败起家来毫不手软,好吃懒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爱抱怨、推卸责任,自卑到与全世界为敌。
但是渐渐的,情绪还是被影帝级的表演带进去了,每个人都有其可爱之处,闪闪发光,十恶不赦的大坏人是不存在的。
结局阿全那段自白为这段友谊做了个最佳旁白(给MV整破防了)。
尽管很损友,三个臭皮匠一事无成,但是人生不是紧绷的弦,要接受人生偶尔的无意义,不必每件事都要有收获。
人世间欢天喜地闹一场,留下的回忆足够珍视一辈子。
“ 丑恶在於 赤子的胸怀 ”,丑恶穿过小杰的心胸,消解于无形。
大爱小杰,出淤泥而不染,三观正到令人羞愧。
小杰生动的诠释了:你怎么对待世界,世界便会怎么对待你。
这样一个宝藏阳光男孩,值得一生典藏,作为学习的榜样。
阿钦前任的土豪老公虽然出画不多,但也是个充满智慧的妙人。
请前任做孩子的干爹,打心底佩服他的胸襟,一石三鸟。
对自己有信心,不怕挖角;大方让前任参与进自己的生活,低成本化解冲突,利用前任呵护之心,消除潜在危险;充分尊重妻子的过去,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充分相信妻子曾经相中的人品。
如此反人性的做法,不得不写个服字。
或许是我狭隘了,只是简简单单的爱屋及乌。
最后,人生要自己负责,健康便是最大的财富。
工人这个群体(部分),为什么总是这么穷困潦倒?
抛开这个群体的局限性来看,他们总是喜欢帮助他人,因为他们对自己有着极为天真的自我认识,觉得自己是救世主,这个世界一切的不幸好像都应该需要他们肩负一定的责任从这个国家的最东北,到隔海相望的宝岛,似乎你都可以在这个群体身上发现这样的特质这个奇怪的自我认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首发于公众号#大壮杂谈影视自2019年HBO和台湾合作的《我们与恶的距离》,算是刷新了台剧的新高峰,并且在第54届金钟奖上,获得了12提6中的成绩,贾静雯夺得了“视后”。
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25万人打出9.5的高分,堪称年度华语神剧,这一次HBO又出手,讲述了社会角落里的一群人。
做工的人
台北,工地。
铁工阿祈(李铭顺 饰)、板模工阿昌(游安顺 饰)和掘机司机阿全(薛仕凌 饰),号称工地“噗咙共(同日语谐音,不切实际之意)三人组”每天赚着微薄的工资可每个人都很快乐。
阿祈和弟弟阿钦是工地的铁工,负责焊接一些钢筋水泥,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还有一个重病卧床的老父亲是阿祈的妻子在照顾,儿子也在勤工俭学的帮助家里贴补,但每每家里稍微有点钱就被阿祈折腾的干干净净。
不是搞中药丸生意,亏本剩下一堆的药丸卖不出去,就是加盟夹娃娃机生意不行,一直心心念念,或者养鸽子、卖荧幕保护程式等等...
总之对于他们来说,如何才能发财,成为他们每天都在想的事。
这不,阿祈认识的一个泰国人告诉他,可以从泰国给他们运来一尊四面佛,三兄弟可以开一间寺庙,赚香火钱。
但前期买佛像必须支付15万的定金。
于是阿祈找来噗咙共三人组,打算一起凑钱做成这笔大生意,从此荣华富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可谁知去机场接四面佛的路上,又被泰国人告知,四面佛被压在海关,需要再支付20万的保证金把四面佛保出来。
这下三兄弟犯了难,拿出15万已经是难如登天,这20万该怎么办?
眼看和有钱人之间只差一个逾越,就真是不能实现吗?
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做工的人》,小说的作者是台湾工地工程师林立青,他用了十多年的监工生涯,纪录了自己在工地所见所闻,是一本还原了真实工人生活的书,该书一经出版在台湾引起巨大关注。
被诚品书店选为“台湾年度最期待作家”以及“书店职人最想卖”两项大奖。
该剧的导演兼编剧郑芬芬,她执导的作品屡获国内外影视奖项。
听说2009年她自编自的电影《听说》,主演彭于晏、陈意涵、陈妍希,豆瓣34万人打出了8.1分,而另一部张子枫和彭昱畅主演的《快把我哥带走》更是让很多国内的观众认识她。
男主角“视帝”李铭顺很多人也不陌生,他的《神雕侠侣》《一吻定情》《热带雨》都被我们熟知,在该剧中为了饰演工人阿祈他故意吃胖10斤,养出大肚腩又刻苦学习台语,更好的诠释这个角色。
其实这个故事说到底,就是一群边缘小人物,想赚钱的发财梦。
在荒诞好笑的追梦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悲凉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证明自己活着,想摆脱困境的人物。
可回头发现,卖给他们四尊佛的泰国人,根本就是印尼人假扮的,即使阿祈把家里地契当了,想保出四尊佛,不过是另一个人去楼空,一无所有...更残酷的是,似乎每一个方面都在无条件的,压榨他们,苛求他们,抵押地契仅一天,就要担负一个月的利息,工地受伤去医院治疗要先付款才能治病。
这一切,都要去哪里说理去呢?
书里有一句话:“一栋大楼的建成,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投资者、设计师的理念、独特的外形、高昂的造价......谁会关心‘施工危险、闲人勿进’的铁皮围墙里,把建筑物从无到有,一点点建筑起来的工人呢?
”不知道为什么,就悄悄红了眼眶,是啊,他们每天都在为这座城市注入钢筋水泥的楼宇,却终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盏。
很多人说:笑着笑着就哭了。
如果说《我们与恶的距离》是与恶的距离的话,这一部剧,就是我们与善的距离,
即使生活对他们不公平,好兄弟也会在午后的街头喝醉幻想着发财后种种的希望,阿祈想买飞机带老婆出去玩,阿昌说要送女儿上学,阿全要给心爱的女神买包包,他们从不放弃,也在一直执着自己的发财梦。
他们虽然只能望楼兴叹,也为了这个梦想,不断发梦、梦破、满腔热血后又再来一次,好像就算生活不如意也不能把他们打败。
第二天好兄弟喝顿酒,醒来发现,这个梦依旧可以继续下去。
不怕做梦,关键看你敢不敢做梦,困境中自得其乐,发财做梦一而再再而三被生活打回原形却依旧在坚持。
他们都可以,而我们又有什么不行呢?
李铭顺 柯叔元 神 视如珍宝的白日梦
真的有被这群做工的人的乐观态度和善良打动到。
天天梦想着发大财,做了一系列荒唐的事,买四面佛开寺庙,结果被骗;养鳄鱼做鳄鱼包包,结果鳄鱼自杀;把从工地里挖出来的陶瓷带上古董鉴定节目,结果陶瓷是假的;回收垃圾,结果连车带回收品被偷。
可笑又心酸,一群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做着不切实际的发财梦,可是他们好似从不会被这些挫折打败,失败了又重来,发财的办法那么多,总会有一个砸中他们。
确确实实也砸中了,中了两百万,可是主人公阿祈却把这两百万送给了比他们生活更凄惨的工友蚬仔的妻儿。
明明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地鸡毛却偏偏见不得人生疾苦。
都是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的人呀,怀揣着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做办公室的人哪能真正体会到底层做事人的辛苦,他们只会发号施令,连续工作四小时不准休息,轻轻松松一句话说出来就行,怎会想到会有人因为这一句话而丧命。
台剧的恋爱甜而不腻,“她妈妈是妓女她又不是妓女”,阿杰背着小玉勇敢的跑去小玉妈妈面前打招呼的时候,我被感动的稀里糊涂的,不带有任何偏见,只是单纯喜欢你。
阿祈眼中的红血丝总会让我想到我爸,长时间的劳累之后我爸的眼睛也会出现类似的红血丝。
我爸和剧中三个人物一样也有一颗发财梦,开过餐馆开过皮包店卖过各种七七八八的东西,最后也是因为学识能力不够等因素而失败,但是他也从来没有因为现实的残酷就放弃过希望呀,也始终带着善良和真诚,并把这份品质传给了我和我弟。
这部剧把小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不要带有任何偏见去看待一个人,也许你会发现很多可爱之处。
最后的结局很令人唏嘘。
弟弟选择和哥哥一起,这是意料之外的结局——在传统观念下,他总应该要继续忍辱负重,为整个家庭经营。
做着发财梦的阿祈有点可笑,总是白日幻想,作为旁观者,或许觉得他很可笑,但是如果身为他的家人,多少有些可怜——甚至要向儿子要零花钱。
做工的人,活得真的很艰难。
这也表示了一个普遍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工人以及底层群众,因为生活所迫,没钱去看病,不敢去看病。
幸运者能熬的久一点,或者直接一命呜呼,也就没有烦恼,而阿祈的命运算是较为不幸的——要不是还有弟弟给他兜着,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地。
当然,可以向诺贝尔经济学家所讲的,将贫穷人的困境多少归结于贫穷的陷阱,但这样多少是站在理性人的视角脱离现实。
在他们辛苦的生活中,只有喝点小酒,吃点槟榔这么卑微的快乐之后,将其武断地剥夺,虽然很理性,但也很残忍。
做工的人盖了这么多房子,最后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
贫者无立锥之地,到处如此。
美国有无依之地,到处漂泊之人;台湾则有睡在卡车上的人。
因为贫穷,难以拥有自己的爱情,消费自己的健康,贫贱而百事哀。
看前四集都还觉得是一部喜剧,觉得他们虽然好像在做工,但是也都还在努力,还有梦想,很励志。
昌哥昌嫂作为包头,真的是很好的人,家庭也很幸福,昌哥会在惹老婆生气的时候穿上老婆原谅我和爱妻守则的T恤哄老婆开心,一直念着没能给昌嫂的婚纱终于如愿以偿,爱是常觉亏欠。
阿祈虽然一直作为三傻中的领头带着大家越过越穷,最后还是把儿子中的两百万给了工友,再加上弟弟对他的描述,真的是虽然有些事不靠谱但本质还是靠谱的。
看着他的老婆对家庭的付出,仿佛看到典型的老一辈的中国女人为家庭的付出。
阿钦在我看来一开始是塑造得比较典型的朴实的工人形象,从以前的打架斗殴到安心打工再到父亲离开后的吸毒,每次都帮哥哥,甚至还能做前女友女儿干爸(人品可见一斑),最后还给了美凤一笔钱重新开始,完美却又有点小瑕疵的人物。
阿全恋爱脑(褒义)最后也如愿以偿。
小杰和小玉谈恋爱真的,纯爱战士应声到底。
后面几集真的绷不住,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在阿钦带阿祈出门的时候,我以为会是在试图带他领会世界的美好,挽留他,他们也是希望留下来的吧,可是穷才是真正的病,哥哥真的可以说是弟弟的精神支柱,所以最后才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吧。
留下来的人还在努力生活,他们那么努力做工也寄希望于下一代不要再做工了。
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全员演技全部在线 不用看见挤鼻子瞪眼的劣质演技值得一看 但还没开始看的时候先看了一眼评分 高的离谱 想着肯定会很不错的代入进了故事 打死没想到被爹味熏晕阿祈简直就是白日梦一级建造师 本人这个废物看了他都要自叹不如 怎么能这么废物先夸奖:他和朋友的友情 和弟弟的亲情还是蛮感人的 他本身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善良到拿儿子中奖的奖金去帮助同事的妻儿 好了也就到这了我就夸不下去了 我不否认他善良的出发点 甚至就像昌嫂说的一样 他的这种无私很多人都是没办法的 这样的善良观众看了无不落泪啊是不是大家 不!
我宣布他是全剧最自私的人没有之一 !
离谱到无语!
你好心你善良 拜托你自己赚钱 拿你的钱去普度众生 你这么善良这么有爱心这么伟大 你拿你儿子中奖的钱去当大慈善家?
我看的时候不止一个点无语到晕厥 谁和他组建家庭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一家人是哑巴不会讲的还是怎样 娶了这么好的老婆 尽心尽力的为了他的原生家庭 连这种事情都不配商量一下吗 有把儿子老婆当人看吗拿着自己孩子的钱去装什么大尾巴狼 我完全不否认他的出发点确实是善良 但这种自私的善良对家人负责吗 阿祈根本不配拥有伴侣 组建家庭 他是一个烂透了的老公和爸爸 最后阿祈他老婆哭的时候简直太惨了 摊上这种伴侣简直太惨了 在她的角度有这样的儿子也太惨了 我可太喜欢小杰了 但最后他的那句“你又没问”我带入她妈妈的视角 我都欲哭无泪 什么样的老公和儿子啊真是救命还有希望弟弟帮助自己结束生命的时候说不拖累老婆儿子 太好笑了 他可真是太伟大了 真的是把自私刻在心脏的程度 不喜欢用标点 仅写给自己看
原本想给《我是余欢水》单独写一篇剧评的,可总被其他作品拖延了。
恰巧最近看了一部很棒的剧《做工的人》,我个人觉得两者可以一起聊一下。
两部作品同样改编自小说,同样是底层人物,中年男人的自救,同样是很“作”的人,同样是黑色幽默,《做工的人》比《我是余欢水》从各方面都要优秀很多。
《我是余欢水》改编自余耕的《如果没有明天》,讲述的是各个方面都不得志的四十岁中年男子余欢水因误诊为癌症晚期决定放飞自我意外成为全民英雄而引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的故事。
《我是余欢水》我没有觉得这是一部多好的作品,说实话。
这是我的第一感官因此直白地说出,因为没看小说,不知道是小说的问题还是剧作的问题。
单就剧作而言,这部作品真的只是一部合格的作品而已,仅仅是合,戏剧味很重。
我不够喜欢余欢水的原因是在及格的基础上不够高级,也不太喜欢这种套路的“春梦”,特别结尾的彩蛋无论真假都只是中规中矩,职场升级,迎娶娇妻,能有什么呢?
一个家庭事业都不顺利的男人,从这个人物身上出发要做什么样的戏呢?
职场环境不极致,家庭环境有些狗血,人生逆袭虽然是一环套一环,却不是走心的,太多东西浮于表面。
至于这种逆袭反应的所谓人情冷暖,亦或是所谓的社会黑色面都是很平庸没有辩证思考的东西,人物极度单薄和工具。
倒是郭京飞的表演很出彩,让这个单薄的人物丰富了起来。
只是审查的原因呢?
个人不太赞同,还是觉得创作上没有突破。
我甚至非常厌恶其中对女性角色塑造的单薄,极具争议的那部分在我眼中不是编剧的“好玩”,而是恶臭的。
可能也因为我是女性,不太喜欢这种纯男性视角的作品。
但我还是觉得,这部作品不够好的原因正是在“讨好”男性上,而没有还原成对人的探讨。
只能说在一片丢失基本水准的国内市场是鹤立鸡群,但在整体的水平上中规中矩。
《做工的人》改编自林立青的同名小说,讲说的是几个怀抱着发财梦的工人兄弟一起闹出各种笑话,事与愿违,满怀热血却屡战屡败的故事。
这部作品现在才出到第三集,HBO制作,可以在微博上找找资源,还是比较容易。
本剧开场就是一位工人出了事故,领头的阿祁等人熟练地操作下救下工人,送去医院。
护士看着,要求先交2万新台币,言语中毫不客气,受伤的人不能报警,也不能告诉家人,本片的三个主角委屈巴巴地凑,一旁的女包工头看不下去立刻去领钱,三个人立马开心,套路成功。
一场戏就把这几个小人物的“猥琐”、“民间义气”、艰难的生活处境对钱的渴望展露无疑。
第一集,被一个印尼同样是打工,伪装成泰国人的男子忽悠给他们请一座四面佛,三个人想开一座庙来发财。
这并不是一个高明的骗局,在阿祁去银行准备再汇钱的时候,保安一下子就拆穿了,几个反问让骗局被拆穿,减少了更多的损失。
蠢吧,但他们的思维局限和认知局限以及对发财的巨大渴望无法让他们摆脱这样的“收割”。
想给槟榔妹买包的阿全,屡骗屡不醒悟的阿祁,和随大流的昌哥,好在他们有种阿Q的乐观。
这样的人物一开始不讨喜,但本片第一集就借全剧同样底层有股文人气永远帮哥哥收拾烂摊子的阿祁弟弟--阿钦说出了对这些人的另一种看法。
“虽然我哥精彩被骗,但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他可以这样有激情,有勇气。
”甚至连阿钦也会说出,“你说开一座庙会不会赚钱?
”其实几个人发财并不是为了做什么,只是想摆脱现在的生活困境,不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做工。
这才是真正的底层之苦,所谓的“贫穷才是罪。
”第二集,更是可爱,工地里出现了一条鳄鱼,几个人偷了一条小鳄鱼,幻想将鳄鱼养大再卖了发财,甚至在工地里装了一个浴缸。
可是养着养着就有了感情,而一天晚上,小鳄鱼还逃跑了。
片子看着很苦逼,却不乏非常诗意的镜头。
有一场戏,阿钦看着窗台吸烟,暗紫色的光让阿钦显得孤寂又落寞。
而后他在街头遇到初恋,一路骑着摩托跟着豪车到了一幢别墅前。
作品有很多狠毒的细节,非常戳人。
昌哥进便利店前有个脱鞋的小镜头,这总让人想到一些工人新闻,也不知是想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
每一个人物也很鲜活,虽然爸爸不争气,女儿会在通宵找爸爸,看到睡在货车的他一脸无奈又给他盖上被子。
儿子会一面嫌弃一面偷偷打工,明明知道爸爸又乱搞事还是把零花钱给叔叔让他转交给爸爸。
这种真实的质感与戏剧的反转既高级又走心。
今天还看了一篇工人诗人,《炸裂志》作者的特稿,蛮触动的。
特别工人这个议题,要知道我们的历史里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呀,感慨自己太不关注社会了。
总之这部剧,非常推荐一看,连拍摄也是工地实地拍摄的。
这几年的做剧,总会聊到我们针对什么人群,一开始就聊是男性向还是女性向。
可这段时间随着岗位的变化包括自己的一点点成长,也可以说审美变化吧,我倒是觉得与其把视角放在性别区分好前提下的叙事议题,不如直接关注一个社会议题,特殊人群,有讨论性的,有代表性的。
无论是什么,他们都是人,而影视剧就是写人的。
然后再思考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技巧和视角来讲述故事。
以后,还是要多多关注新闻和非虚构文学。
如果没有最后一集,恐怕就不是这个评分了!也许苦中作乐,也许穷则思变,也许不甘永远生活在艰难困顿中,但那些举动真的是又蠢又无能。另外,发票的部分完全脱离现实,穷则独善其身,人人都懂!
台湾的中年男子的那种风格确实欣赏不来
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还有拼了命都不能及的发财梦。
底层的人没有什么可以翻身的空间,就算是所谓的勤奋做工,也只是勉强维持住日常生活。一旦做错一个选择或者出现一件大事,可能就会跌入深渊。所以三傻他们的折腾,也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吧。但这类剧,仍然习惯性忽视女性。这里面所有的女性都经历着比男性所承受的更大的压力,可她们的每一次努力,似乎都被身边男性压住,甚至不被身边人理解。比如小杰对妈妈,并没有太多支持。泼妇也许可怕,但让她成为泼妇的是什么呢?她又为什么必须成为泼妇?更可怕的是唯一的出口是等男性的拯救。可到最后,被怀念的、被赞扬的,仍然是把生活弄得一团糟的那些男人们,被责怪的、被遗忘的,永远是那些在尽力缝补的女人们。
前期对阿祈的发财梦有多无语,最后对阿祈的离开就有多痛心,从阿钦推着阿祈出门一直到两人告别然后死去,真的是哭的泣不成声,也可能是和自己这两天阴郁的心境有关,但阿祈啊,你能不能不要走?你知道阿钦也同你一起走了吗?你留下阿钦一个人叫他怎样浪子回头,快带着阿钦回来做你的那些白日梦吧,你走后,工地都变得沉闷起来,大家都在怀念着你。阿祈啊,你对命运的乐观和积极向上的那股力量,正象是底层人民追逐美好,与命运的顽抗。你知道吗?阿昌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女神也回到了阿全身边,美凤和小杰会越来越好,做工的人们也在慢慢获得自己的幸福,生活总会像你认为的那样存在光亮。
依托于演员的演技,让笨拙老土的剧情依然可以狠狠打动观众,确实了不起。
倒也没有评论里夸的那么高😅
太假了
5 没想到台湾男的也这么不行……居然还是一个女导演拍的。好戏剧不是让观众代入、感同身受痛苦或难受;而是拉开距离让观众意识到这是导演的,从而加入到改造和推翻生活秩序这出更大的统治阶级现实戏剧当中。
并非不知人间疾苦,只是选择笑着面对。那份苦,是慢慢透上来的,喜剧的内核永远是悲剧。
看不下去噢。题材很好,但过于程式化,很刻意、很做作。
冲着高分看了两集,有点失望,不喜欢看
浪费题材
1.从古至今,工字不出头。2.管虎的「生存之民工」,更符合我们的国情,可惜后来河蟹为「春天里」。3.近两年台剧厚积薄发,质量越来越好!推荐指数:4.4⭐
老不正经的中年人基本上是咎由自取,每次被骗又马上满血复活,完全是够条件折腾,毫无代入感,这么装痴卖傻的题材大陆拍了会拿到6分以上算我输🙄
一般
坏人的绞尽脑汁不如蠢人的灵机一动,做他们的家人倒了八辈子血霉!
两个年轻人正常一点 愚蠢的人怎么可能善良 扯 内地看到穷人就受不了 自己给自己道德绑架 嫖娼 吸毒 暴力 等等等等 真的见不得任何穷和惨 太表面
第一集:神明之前 人人平等 All are equal before God;第二集:緊咬不放的鱷魚精神 Clenching crocodiles;第三集:錢就是我的醫生 Money cures me;第四集:艱苦人疼惜艱苦人 Cross a river in the same boat;第五集:人的夢想是不會結束的 Dreams never end;第六集:諸神隱滅 基督未顯 Where is God ? —— 时光网讯 日前,高分台剧《做工的人》,赢来大结局。http://news.mtime.com/2020/06/15/1602751.html → 偶然在看到這篇文章(雖然當時只瞄了開頭幾句),來豆瓣一搜發現高達9.1分,又只有短短六集,據知還是閩南語劇,身為泉州人的我挺感興趣就加入看片計劃。拖了幾天,看罷,果然沒讓我失望。EP1:如果做夢會過得比較快活,多做點夢又何妨?→ 做夢有時也要付出代價。EP5予別人兩百萬的無私,EP6留痛苦給家人。人有時也需要自私點吧?……
虽然扯,但,真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