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律
主演:安圣基,文素利,朴海日,韩艺璃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简介:《庆州》导演张律新作《胶片时代的爱情》(暂定名)已于3月杀青。编剧导演张律,主演安圣基、文素利、朴海日、韩艺璃。将作为2015年第8届首尔老人电影界开幕影片和观众见面。详细 >
【UCCA·张律作品展】非常有实验风格的影像。第一段只是简单戏中戏与黑白转换;第二段用过期胶片摄录下诡异的段落,配以诗歌文字旁白;第三段抛弃叙事和场景拍摄,用演员曾出演的电影素材删掉音轨、重新剪辑并配上台词;第四段再抛弃掉演员,只有场景,重新演绎。并在结尾与首段形成互补呼应。银幕上看到《杀人回忆》《华丽的假期》等我很喜爱的影片被恶搞成默片,有点意思。最后一段虽无演员,却仿佛时刻能感受到幽灵般的表演画面。结尾画龙点睛,余音袅袅
很不一样的张律。胶片雪花、无声字幕卡、隐去人物的粗陋特效、如带异域情调的黑白老歌,怀旧致敬的对象统统是爱情。电影之于电影人,恰似模糊泛黄还有些跳针的一世情歌。
与其强调实验性,不如讨论趣味性。四场让我看得大呼过瘾,极其享受,完全是我的口味!第一场是古怪又精彩的戏中戏(色彩切换),第二场用极具流动性的空镜记录医院空间,第三场把家喻户晓的韩国电影重构成默片(与第二场中的意象勾连),第四场在无演员的情况下用相同声画进行富于变化的叙事。实在展现出电影人在资金等限制里所能达成的最大创造力,映后交流也说明导演必须拥有对环境敏锐的感知力。这么多天的映后谈,归纳起来两句话:1.从人物出发;2.随性地创作。
第一幕还没琢磨过味儿来,后面又强行让我脑补一遍。
无敌!黑白片、默片、无人的镜头。博尔赫斯的循环,最后一段的无人对话。牛逼!
片中片+实验+“空”镜演绎及音画不对位+大混剪+回环爱+书籍及历史+空间+记忆讯息+……从前,有个故事,说的是……
10万人民币,3天,老人电影节开幕…… 有可爱的地方,睡得昏天黑地,想起来看牛皮的那次……我是做不了实验电影了
全片都在做无用功,结构电影十分无效,这是拍给谁看的?不能苟同这是电影
有过几面之缘,只是观望许久的爱情只适合停留在幻想层面,说出口而未被接受的爱终将为这段关系增加些许憎恨,何必呢,我们只需要相信爱情,享受充满欲望的感觉,然后等待和她有更多的交流即可。第一段无色彩,第二段抛弃情节剧情,第三段几部影片重新编辑后的声音分离,以及最后一段无人物表演:缺失的元素,新颖的结构形式,为单薄的故事带来了更多思考。
不换鞋的朴海日,看到《杀人回忆》不得不笑啊。
爱情的单一主观盲目不可信,而电影是通过多项元素集合在一起编排的,被拿走了一卷胶片令其不完整,就像焚书坑儒后的历史,但通过重新组合拼凑,那些缺失的还会找到本该原有的记忆。张律的实验性电影,怎么解读也不为过,韩国经典电影大串烧的默片改写,满场抑制不住的憋笑,尤其小白脸时期朴海日的《杀人回忆》。朗园林象词语展映。
电影学院教材,普通观众注意避让。
三星半//#大路//实验性与趣味性相辅相成//好玩的成分更多 这一部里导演对于时空重建的好奇堆就成有趣//“电影的现场也是一种权力的结构。”//剧组就是个时期限定的夏令营//谁能想到七十元还能在大路看到默片版《杀人回忆》和《薄荷糖》和《华丽的假期》和等等呢//是导演对电影的自我反思
张律导演的作品可能不太适合我 这部比《春梦》还要难啃 倒是看出了满满的实验性 演员旧作的运用有点意思 只不过电影于我而言 情节的重要性远胜过画面(意境)
空有形式,毫无意义,花架子啊花架子
看到《杀人回忆》段落的朴海日已经年过中年,那双手却还是一样的柔软,感慨万千啊!第一段的实和第四段的虚,构成了美妙的互文,那对椅子静静地在那里,就可以见证许多曾经的往事。这是写给电影的情书。第二段看不懂
导演,张律。。。加一分
自己都很惊奇是什么支撑着我看完这片子的……镜头的存在感太强了,所以长的特别像学生习作,真的,我们当年拍作业的时候就这样,空镜,意识流,画外音,总之就是拼镜头,套路简直不要太熟悉。当然大导演拍的就是某种先锋实验啦~看剧情片长大的人真心欣赏不来。不过中间秦始皇那段挺喜欢的,像谁的诗
只有Chapter3默片有惊喜:《杀人回忆》里朴海日和《薄荷糖》里文素丽,可导演都不是张律啊。
很妙的影像诗歌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UCCA·张律作品展】非常有实验风格的影像。第一段只是简单戏中戏与黑白转换;第二段用过期胶片摄录下诡异的段落,配以诗歌文字旁白;第三段抛弃叙事和场景拍摄,用演员曾出演的电影素材删掉音轨、重新剪辑并配上台词;第四段再抛弃掉演员,只有场景,重新演绎。并在结尾与首段形成互补呼应。银幕上看到《杀人回忆》《华丽的假期》等我很喜爱的影片被恶搞成默片,有点意思。最后一段虽无演员,却仿佛时刻能感受到幽灵般的表演画面。结尾画龙点睛,余音袅袅
很不一样的张律。胶片雪花、无声字幕卡、隐去人物的粗陋特效、如带异域情调的黑白老歌,怀旧致敬的对象统统是爱情。电影之于电影人,恰似模糊泛黄还有些跳针的一世情歌。
与其强调实验性,不如讨论趣味性。四场让我看得大呼过瘾,极其享受,完全是我的口味!第一场是古怪又精彩的戏中戏(色彩切换),第二场用极具流动性的空镜记录医院空间,第三场把家喻户晓的韩国电影重构成默片(与第二场中的意象勾连),第四场在无演员的情况下用相同声画进行富于变化的叙事。实在展现出电影人在资金等限制里所能达成的最大创造力,映后交流也说明导演必须拥有对环境敏锐的感知力。这么多天的映后谈,归纳起来两句话:1.从人物出发;2.随性地创作。
第一幕还没琢磨过味儿来,后面又强行让我脑补一遍。
无敌!黑白片、默片、无人的镜头。博尔赫斯的循环,最后一段的无人对话。牛逼!
片中片+实验+“空”镜演绎及音画不对位+大混剪+回环爱+书籍及历史+空间+记忆讯息+……从前,有个故事,说的是……
10万人民币,3天,老人电影节开幕…… 有可爱的地方,睡得昏天黑地,想起来看牛皮的那次……我是做不了实验电影了
全片都在做无用功,结构电影十分无效,这是拍给谁看的?不能苟同这是电影
有过几面之缘,只是观望许久的爱情只适合停留在幻想层面,说出口而未被接受的爱终将为这段关系增加些许憎恨,何必呢,我们只需要相信爱情,享受充满欲望的感觉,然后等待和她有更多的交流即可。第一段无色彩,第二段抛弃情节剧情,第三段几部影片重新编辑后的声音分离,以及最后一段无人物表演:缺失的元素,新颖的结构形式,为单薄的故事带来了更多思考。
不换鞋的朴海日,看到《杀人回忆》不得不笑啊。
爱情的单一主观盲目不可信,而电影是通过多项元素集合在一起编排的,被拿走了一卷胶片令其不完整,就像焚书坑儒后的历史,但通过重新组合拼凑,那些缺失的还会找到本该原有的记忆。张律的实验性电影,怎么解读也不为过,韩国经典电影大串烧的默片改写,满场抑制不住的憋笑,尤其小白脸时期朴海日的《杀人回忆》。朗园林象词语展映。
电影学院教材,普通观众注意避让。
三星半//#大路//实验性与趣味性相辅相成//好玩的成分更多 这一部里导演对于时空重建的好奇堆就成有趣//“电影的现场也是一种权力的结构。”//剧组就是个时期限定的夏令营//谁能想到七十元还能在大路看到默片版《杀人回忆》和《薄荷糖》和《华丽的假期》和等等呢//是导演对电影的自我反思
张律导演的作品可能不太适合我 这部比《春梦》还要难啃 倒是看出了满满的实验性 演员旧作的运用有点意思 只不过电影于我而言 情节的重要性远胜过画面(意境)
空有形式,毫无意义,花架子啊花架子
看到《杀人回忆》段落的朴海日已经年过中年,那双手却还是一样的柔软,感慨万千啊!第一段的实和第四段的虚,构成了美妙的互文,那对椅子静静地在那里,就可以见证许多曾经的往事。这是写给电影的情书。第二段看不懂
导演,张律。。。加一分
自己都很惊奇是什么支撑着我看完这片子的……镜头的存在感太强了,所以长的特别像学生习作,真的,我们当年拍作业的时候就这样,空镜,意识流,画外音,总之就是拼镜头,套路简直不要太熟悉。当然大导演拍的就是某种先锋实验啦~看剧情片长大的人真心欣赏不来。不过中间秦始皇那段挺喜欢的,像谁的诗
只有Chapter3默片有惊喜:《杀人回忆》里朴海日和《薄荷糖》里文素丽,可导演都不是张律啊。
很妙的影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