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史努比的情节很有意思。
尤其是托尔取走史努比的那一段,几乎是神话了托尔。
想想,可以算是传说了。
因为《暗战》,老杜助刘华拿到了从影以来第一个影帝桂冠,刘华那几年跟老杜合作变得多了起来,后来的《大只佬》也还不错,但这部《全职杀手》真的是一言难尽。
刘华又演一次身患绝症的浪子人物,不过这次他想要的是出名,干掉杀手排行榜第一的人物O。
O是一个厌倦了杀手生涯想退下来的人,其实又是一个很古龙似的故事。
不过拍的很拧巴,我自己觉得。
1,故事线是什么刘华开头各种挑衅o,给o挖坑,后来再一次o快被警方抓住的时候,又化身绝佳帮手助其脱困。
后来三个人一起吃一顿饭,晚上来到某个工厂大厦,烟花之下,两个顶级杀手大战,最后刘输了,因为战胜不了自己的心魔。
这么写下来似乎也算通顺,但故事线被打断了好几次,看的人只觉得连不上,不流畅。
2,感情戏是什么林熙蕾明明说更喜欢刘华,故事的最后又坦然成了o的女人。
还有林的故事线又有一个小反转,他是故意留在o身边,但那个反转似乎无聊且无力3,刘华的耍帅戏份最耍帅的台词是,你等我几分钟,我出去杀几个人就回来。
前半段刘华的表现是好过后面的,当然耍帅也有一些过头。
我指的就是大街上杀人那场戏,一个重型武器,刘为了好看,转身单手开抢。
动作虽然是潇洒,但确实也是浮夸了。
4,任达华发疯之后成为小说家这一段我也没能接受导演,编剧的用意。
那一次警局里的刘华我想的确是他的心魔。
因为按照时间线,那个时候刘华应该是已经挂了。
当然那一次刘华给他的伤害性确实太大了,自己的手足几乎全军覆没。
5,刘华的病和哥哥刘华的哥哥后来去了《疯狂的石头》那,又演一个专业杀手刘华家族是有什么病,一直没看明白
看这部片子很多遍了,突然想为它写点什么,喜欢里面缠绵悱恻的插曲,似乎是蓝调风格最喜欢O了,可是那个日本男人皱眉的样子,心中惊动,无法自持O的出场简明的告诉了我们:他是O,是个职业杀手. 他把学生时代最好的朋友杀死了,在雾气灰尘的站台,目睹他枪杀的过程,然后,他也死掉了 理由难以揣测,或许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O缓慢的走来,表情淡漠坚毅,线条棱角分明,嘴角微扬,眼神黯淡 他说:干我们这一行的,难免有一天要杀自己认识的人对刘德华没什么感觉,只是他在片中从始至终全然自信的坏笑 还有一贯悠扬的二胡,缓缓的拉,深深的笑,在黑暗中 他的出场很张扬,拿着一大束荼靡花朵,枪声响起的同时,花朵四散,音乐高昂,笑容璀璨 或许阻击抢是世界上最迷人的武器,迷人的可以在枪口绽放出艳丽藤蔓 当O心爱的女人死去,他挣扎了,他疯狂了,可是她还是死了,她是因为O死的,随着那首缠绵悱恻的英文歌,我看到他伤害自己的样子,很心疼,很强悍,很迷人,蓝色的光黑色的阴影,我亲爱的O 他的眼神真的很恐怖,但这一次,他救到了她,我想他是爱她的吧 他给她套上防弹衣 他说:跟我出了这扇门,你的命运就会改变 然后她明媚的转身,拿起阻击枪,毫不迟疑的跟他走.....多么令人着迷的男人 谜,连贯的谜,托而象鬼一样的消失,最后死亡的胜利.最后,到底莲,是等到了哪个男人 喜欢那辆红色跑车,忧伤远行的音乐,风一样的行走,突然发现或许就是可以这样的离开 O说:男人的事情由男人解决..... 托而要杀他,而莲,她发现她同时爱上了他们,但她还是决定和O离开 喜欢那种流浪死亡的气息,O希望世人不知道他的存在 但我相信,最后托而死了,O没有,他们可以远行,我喜欢他笑的样子,极其珍贵 最后,O的眼神,我终于发现,原来随时准备睡去,他被寂寞颓废和紧张折磨着,他可以随时睡去 无论谁死了,他都是最完美的结局 感谢杜琪峰
听说本片改编自彭浩翔的小说,小说没看过,但成片给我的感觉有点类似于枪火这样以形式夺人眼球,再通过形式塑造情感,杜韦二人拍的很好看,各种伏笔在合适的时候抛出,不断完善几位主角的形象,最后揭晓胜负的剧情很有意思,只是任达华失控时我不太明白,托尔到底有没有去找任达华拿证物,如果有,那托尔凭空消失就太玄乎了,没有的话,史努比怎么到了托尔手上呢?
刚刚星空卫视播放了《全职杀手》。
当然这部片子看了很多遍了。
但时隔一段时间再欣赏还是有种吸引和神秘的魅力。
这种魅力是早年香港电影的特色。
轻松。
市井。
小人物。
沉淀。
和浓厚的微薄文艺。
我越发的发现香港电影的文艺性。
(我还越发的发现我现在的文字怎么这么的某人。
这个“越发”就体现了这一点。。。
--··我真的不想走CCTV路线。。
)而这种文艺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浪漫气息和反思情结。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家卫的片子在“王家卫时代”里那么风靡和“非主流”。
而影片所夹带的某种沉甸甸的人生反思更加强了“非主流”文化性和精英路线。
而当时代发展开化融合,技术文化经济前进的如今。
文艺性的非主流却更令人觉得矫情。
而《蓝莓之夜》像是外国版《重庆森林》。
没有轰动和创新。
时代的发展对独特性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非同于主流。
仅是非同色彩显得过于颓废和缺乏创造。
市场需求更多是走向精英化。
所以浓重的文艺色彩不再是某种思潮的体现。
而是矫情和脱离现实的“不靠谱".这让我想起顾长卫在宣传《立春》时极力强调的“《立春》是商业片。
绝非文艺片."啊。
发散性思维散远了。
回到这部影片。
电影的画面。
对白。
场景。
都有着曾经年代的特色。
而故事的浪漫性更将人带离到某个未知的年代和周遭。
很喜欢刘德华的狡黠与不羁。
又钟情反町隆是的低调与内向。
我一直对林熙蕾对着窗户换衣服这个镜头印象深刻。
事实上。
不仅仅是我。
很多80后矫情爱情文都体现出对此的深刻追崇。
“我从来不关灯,我对着窗户换衣服。
我知道他在对面看得到我”这句子我见过好多次了--·不过最后的结局就显得有些牵强。
刘德华死于癫痫?
反町隆是还给了他一枪?
还要很“乌龟大师”的说“在这个故事里。
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局”。。
要不要这么治愈系啊。。
--·当然情节的漏斗和画面的略微粗糙有着一定的时代特色。
这片子其实不是动作片。
就是一部纯粹的浪漫主义文艺片。。
当文艺片的话。
你会感受到温情还有浪漫。
情怀的抒发和表达都很轻松而自然。。
文艺的很浪漫。
很有美感。
我喜欢那些配乐。。
今天和朋友聊天聊起了《全职杀手》我以为我没有看过,于是又看了一遍仔细的看了下制作阵容,只能说很惊叹!
杜琪峰,韦家辉,彭浩翔。。。
故事:一个平凡的女孩与两个职业杀手间的爱两个男人,一个低调内敛,一个张狂不羁结局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死,一个低调的活着。
托尔要名,O要人们不知道他存在过剧本听起来不错但电影出来的效果却。。。
一般般。。。
整部电影的感觉:虽然有亮点,却没有抓住,外表做足,却没演出灵魂。。。
导演把所有的镜头给了大环境,给了情节,却没有给人物。
刘德华和反町隆史没有火花;林熙蕾和刘德华没有火花;反町隆史和林熙蕾没有火花。。。
托尔也好,O也好,角色毫不生动。
剧本不错,演员不错,导演不错。。。
但。。。
看了几分钟我才知道,原来我是看过的但却完全没印象。。。
只能说整部电影,没有丝毫打动人心的地方。。。
但无论如何,看看无妨至少,角色的服装造型在当时很“潮”
陈凯歌曾经如此评价自己的《无极》-我的作品观众五年之内都是看不懂的,虽然日后的谢张事件阴差阳错地验证了他的“预言”,然而我认为,配得上这句话的导演还得是银河映像的大佬杜琪峰。
说起香港导演,大陆的路人一定会提及徐克、王家卫(虽然很多人其实都没看过)、吴宇森甚至许鞍华,杜琪峰在更多时候是个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偶尔有《黑社会》结局面目全非、《大只佬》惨遭阉割变成《大块头有大智慧》等事件抢占娱乐版面的一小块,然而大部分大陆的路人都只是或多或少的看过他的(惨遭光电剪刀手及国语配音凌辱)少数电影。
幸好,好电影经得起时间的沉淀,无论是永远在奔跑的《柔道龙虎榜》(也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还是探索因与果的《大只佬》,还有用吨衡量江湖的《放逐》等佳片都在这十年的洪流中重新被定义,并成为了许多影迷奔走相告的经典。
然而,《全职杀手》,却时常被人忘记。
电影的剧情再简单不过了,说的就是一个张扬的神秘新人杀手、一个身怀愧疚与疲惫前行的第一杀手与一个杀手电影里必须出现的女子的纠葛与争锋。
《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的作者张建德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杜琪峰最自负的肆意之作”,杜琪峰自评《全》是“自己很满意的作品,因为大部分该有的构想都在电影里得到了实施”。
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变,不变的只有“反町隆史真是帅炸”以及“刘德华你别耍帅了你是全宇宙最帅的还不行吗”的评价,接下来,我将从三个角度来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个人评价。
(以下评论均不涉及剧透,请随意观看) 。。。。。。。。。。。。。。。。。。。。。。。。
呵呵。
一. 刘德华:其实你很帅从目睹《放逐》中那个”不信邪“任贤齐突然帅到溢出屏幕的那一刻起,我就打心里认定杜琪峰拥有把所有演员,no matter how 矬they are,变成气质外形俱佳的酷演员的特殊能力。
不说老朋友黄秋生任达华吴镇宇刘青云,把自己晒黑也老被说不会演戏的古天乐、从场务做起的林雪、埋在化骨龙里出不来的张家辉、总是瞪大眼睛的应采儿等人,都在杜琪峰的镜头下呈现出喧嚣的外表下安静沉稳又暗流汹涌的气质,才有了杜琪峰最爱的司徒宝、阿鬼、大D等带着独一无二杜氏标签的角色,才有了全职杀手里永远皱着眉头前行的反町隆史和永远微笑着不知进退的刘德华。
反町隆史有多帅,基本每个路人观众看完全职杀手后都要去百度此人资料与照片以了(gui)解(tian)他并一边倒地希望他击败刘德华就足以说明其人气。
但这一章,我想说说刘德华。
“扮刘德华是会过时,但刘德华永远不会过时!
”这句话足以印证刘德华在港人心中的地位。
虽然时不时有《富山春宫图》(→_→)这样的人生污点,但几十年的时光的磨砺,愣是把一个缺少演技(以及歌唱)天赋的小帅哥培养成了天王。
而这个天王的第一座与第二座金像影帝都来自于同一导演杜琪峰,不论是《暗战》里爱喝维他奶的绝症高手,《龙凤斗》里爱叼雪茄的绝症高手,还是《大只佬》里爱脱内裤的抑郁高手,都在帅的掉渣的同时赚取了大量观众的认同感,换个角度说,刘德华的多变与其努力真心密不可分。
那个曾经“不插着口袋耍酷就不会演戏”的刘德华,在全职杀手里颠覆了同样总是面带微笑的那个没有名字的神奇盗贼(《暗战》),虽是颠覆,却也有致敬,不论是永远运筹帷幄的笑容,与男一号的暧昧(这句划掉),犯案时情不自禁的优雅,还有魔法师一样深不可测的能力(两者都在各自的故事中凭空消失),当然,还有同样的失落的圆满结局(下一章细说)。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手持鲜花轰炸大使馆,带着喜欢的人去电影院看杜琪峰(老杜的自恋),十分孩子气又真诚地泡妞,带着比尔克林顿面具大杀四方的托尔-我不是雷神-德华。
二:杀手:逃不开的宿命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杜琪峰的电影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些超前,其重人物玩主题抓走位造气氛的风格也让许多钟情于“高智商”与爆米花或小清新电影的观众不以为然,反倒是其挣奶粉钱的男女系列还赢得了当时更大的观众(也因此有了刘德华与郑秀文的搭档佳话),而《全职杀手》更是两者皆磨。
看惯了这个杀手不太冷、喋血双雄的观众,对杀手与双雄的模式早已习以为常,于是这部有些意识流,有些跳跃的作品出来时,大部分观众都大呼编剧偷懒,导演装逼,结局莫名其妙,从我的角度看,装逼是必须有的,情节跳跃是的确的,但你说这部电影没有下功夫,是有失偏颇的,这部电影是经得起反复观看的。
全片辗转多地,涉及多门语言,其实说的就是一个华人和一个日本人不服从宿命的故事罢了。
一开场,我们就记住了为了做杀手而时不时得无奈的处理掉有美满家庭的同学的反町隆史和拿着白菜价做毒品买卖,只为挑战擂主,啊不是,是第一杀手的刘德华。
日本人反町隆史对抗的是内疚,在连累了女工另其遇害后,他开始保护他的下一个女工,并在日日夜夜的监视中与女工产生了感情,却得时刻提防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追杀与挑战,做杀手,似乎是日本人永远的宿命。
那个张扬又有点爱使坏(垃圾场射击那段)的中国人刘德华,要对抗的是永远屈居第二的命运。
刘德华两兄弟由于癫痫而无缘奥运冠军,那灿烂的白光与烟花似乎是绚烂又短暂的喜悦的征兆,为了胜利,刘德华踏上了挑战的不归路,巧合的是,在接触与试探日本人的过程中,他也爱上了那个总是欲言又止的女工,两人的决斗,其实是困在宿命里的两个人挣脱宿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杜琪峰还是善良的,《两个只能活一个》中,他让金城武跳过了那个天涯一样遥远的距离,《龙凤斗》中,他让郑秀文充满希望地活在两代神偷设计的骗局中,在《全职杀手》中,他用一个略突兀却又让人信服的方式给予了两个走不出牢笼的杀手一个好的ending,永远活在失败阴影下的刘德华虽然被反町隆史杀死,却在任达华写的书里成为了永恒,而反町隆史活在了现实中,死在了书中,低调地成为了安静的美男子。
又一个失落的圆满,熟悉吗,如同不知生死的无名盗贼(《暗战》)一样,全职杀手刘德华像灿烂的白光与烟花一样,消失了,却也成为了永恒。
粤语版的配乐(从豆瓣一篇影评得知国粤两版配乐完全两种风格)为这个带着极度寂寞的故事添砖加瓦,悠扬的交响乐与刘德华的二胡勾勒出的是杀手世界优雅的孤独,也和刘德华(或是杜琪峰彭浩翔?
)评价的《墨西哥往事》形成了一个有趣的隔空互文。
三:杜琪峰:另类的国际化故作严肃之后,我决定回归我的影评的轻(dou)松(bi)氛围,说说杜琪峰电影中难得一见的“国际化”现象。
全片100分钟左右,出现了包括英语、日语、泰语、国语、粤语(有没有台湾话?
)及少数印度语的搭配。
《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的作者分析这是杜琪峰对在外国打拼的“流散华人”的刻画方式,即使很爱这本书,我也基本肯定这属于过度解读,“赚钱”二字足够解释全部动机。
而该片一说外语就土炮的情况让我惊恐的想到,上一部让我有如此印象的电影是去年的年度第一烂《风花雪月的事》与前文提到的神作《富居山发春图》,而《全职杀手》与杜琪峰日后的《复仇》都证明,杜琪峰的英语的确是中考不及格的水平,而粤语日语的自如更是衬得英语台词之干瘪与幼稚(林雪的口音也是醉了),而全片最帅的反町隆史是唯一一个只说一门语言(说了一句顶你个肺不算)的主要角色,这也教育我们还是母语好的深刻道理。
最后必须吐槽一下任达华与应采儿的新加坡国际警察的角色,虽然东南亚人的英语口音也很有地方特色,但这俩人的英语发音一脸“大家看呐我是香港人啊都是杜琪峰这傻逼逼我演歪国仁”的即视感,应采儿带着这一怨恨在中途含恨休克,任达华则在被刘德华吓成蛇精病之后最终获得了一句说国语的机会,这句话也点出了电影的主题:“求仁得仁。
”我相信,任达华此时的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等了100分钟,劳资终于能说国语了!
“
高中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过这部电影,不得不承认从小我就是一个内敛男控,加上反町隆史戴着墨镜帅得一塌糊涂,从那时起我的择偶观开始基本稳定下来了。
但我对反町隆史的了解仅限于这部电影,在度娘万能的年代,我反而不想去看他现实生活中的样子,不想去知道他女朋友是谁结了几次婚。
我对他的爱好,仅限于o这个角色而已。
只是每次看见他一双深沉的眼神,我就慨叹,好感激上帝能赐予我们帅哥。
那个时候还不认识林熙蕾,一刹那的惊艳来自于托尔在冷饮店拿下她的眼镜,作为女纸我都有被电到的感觉。
从外表上看,那就是一平凡的女孩,做着两份平凡的工作,过着平凡的额生活,但本质来说她并非如此。
从胆敢和个莫名其妙的大头去看两人电影到后来在工厂大厦毅然决然拿着枪跟着O走出那扇门,这个女子内心不甘平庸的一面开始显现出来。
有人想秦小姐好幸福啊,两大帅哥站起身来一个说 回来接你,一个说等我回来,然后开着车去打真人版cs拼命,那种感觉一定爽爆了吧。
我怎么就遇不见这种好事。
关于这点,我想说用电影里一句话解释,求仁得仁。
秦小姐根本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好不好,去O的房子打扫卫生是有预谋的好不好,你要听说你一个朋友在一个疑似杀手的雇主家干活,还失踪了,你有胆还跑去接人家的班,这不是赤裸裸的追求刺激是什么。
再看这部电影,我相信它和搏击俱乐部一定有那么点联系。
托尔在剧中演示的各种杀人美学——一会是超大捧的鲜花,一会是美国总统系列面具、一会拿个尼古丁给人注射,每次杀人还有古典音乐伴奏托尔不仅仅是一个退役运动员好吗,他热爱电影热爱文艺的范儿总让我想起搏击俱乐部里面爱德华诺顿拉着女主的手看炸大楼的感觉。
托尔是个文艺杀手。
最爱这个结局,昏暗的车里面的侧脸明明是O,秦给的结局却并不这样。
现实总是很残忍的,我们电影里看到的那些完美得不得了的人物,其实无论是饰演他们的演员还是其历史人物,都不太完美。
记得看美丽心灵,被送钢笔那段感动的要死,然后去查资料说,现实的老婆根本不是那么漂亮那么善良,现实中也完全没有送钢笔那段情节,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剧情需要编写的。
后来我再也不去纠结电影里是否有真人真事,有些事,信则有,不信则无。
现实是有那么一点平淡,但感谢有电影,有剧情,有帅哥。
这是以前地时候看过的电影。
后来,我又很多次地看过它,现在,我正听着它。
打动我的,是电影内蕴的一种气质,另外的,就是它的声音。
那个声音不是电影原来制作时所有的音效,是改换成普通话后的声音,配音在原有音效上流淌,原音变得有些远了,加上它本身拥有的气质,暗淡的画景里,我听得到忧伤的岁月在呻吟。
喜欢它所有的声音。
我录下了里面的几段对话和旋律。
电影开始时的声音,欧在马来西亚火车站杀人时的声音,刘德华和林熙雷床上戏开始后,导演切入的欧的回忆的声音...... 欧的记忆在电影里洋溢了诗意,另一个未出场,只有名字和报纸上照片的隐藏人物---刘德华角色的哥哥---也是段色彩暗淡的故事,就是暮日里的英雄背影感觉。
欧让人记忆犹新,反町隆史的饰演,欧的抑郁笼罩了整个电影。
电影里,最好的时光是在路边酒馆里,两个杀手在喝酒,林熙雷坐在旁边。
虽然欧和林熙雷没有床上戏,两人同在一个画面的次数也不多,但爱情仿佛是在欧的身上(事实上,爱情是在刘德华的身上)。
故事里没说欧有爱情,欧前后顾了两位打扫他屋子的女孩,他不住在那儿,是住在那屋子窗户的对面,他在对面的楼里,那里不开灯,他坐在一架望远镜后,借着街灯的余晖喝着啤酒,看着对面自己家里的女孩。
有同样的两段温柔的旋律,电影给了这两个女孩。
一是死去的南希,欧回忆起了她,亲手埋葬了她。
另一个是林熙雷,她的生命为欧救了,在对面不开灯的屋子里,看着望远镜,瓣着隔夜窗,忧伤温柔的旋律回荡在两幢楼的屋子里。
很美的,还有那片飞驰在车外的下午的麦田。
看这部电影,用不着想多少,它给你的就是一种情绪。
不厌其烦地观看,也是有岁月把痕迹留在了上面。
听着过去为之感动过的声音,流逝的日子也仿佛回到眼前,曾经的感觉再来,意识到生命的奔忙也敌不过这瞬间里隐藏的美好。
想象中的Mr ,就是欧这样的类型 人是这样的动物无可厚非。
明明知道不远处有个自己在等待自己 却倍加贪念现有的生活 明明悄觉身后有个自己在盼望自己 却根本不想回过头去挽自己的手。
是这样的悲哀 每个角落都有。
每个内心都存在。
只是 只是 我想让自己沉寂下来 我不知道在我燥郁的时候 除了诉说 除了自己我调剂还能做什么。
可以爆发?
简单的流泪。
可以不在乎?
复杂的内心世界放不下。
忽然觉得自己身边多了很多过客。
来了 喝口茶起身便又要走 如若真的动了情 会想留住他 她 它。
过客就是这样吗。
过客就是这样的。
我不想要当别人的过客虽然好像在他人脑海里能留一个印象也不错 但是如果我是一个很霸道的女生呢 你认识我了 你就必须把我记得很深刻。
其实完全可以把这句话看成一种理想化状态。
所谓理想化状态 便是指永远达不到的目标 扯远了
断断续续又把《全职杀手》看了一遍。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很小的时候,第一次爱上了snoopy的公仔,觉得假使能从一个如o的人那里,得到如此的礼物,真是一件幸运的事,却完全忽视掉每一只狗狗后面的鲜血。
看过有关killer的电影不是很多,觉得最不靠谱的是元彬的那部《杀手公司》,简直有点不知所云的意思。
最爱的是《Léon》,当 the shape of my heart 响起的时候,即使荧幕上已出现字幕,却仍觉得眼前晃动的是里昂抱着他翠绿的植物游走在大街上的画面。
老实说,我一直把《全职杀手》当爱情片看,猜测的是林熙蕾到底爱的是谁。
现在再看,恐怕她爱的只是刺激的生活罢了。
当o和tok在生死之战前,都对她说将回来接她时,她的表情大抵是冷漠的,不置可否般的让人猜不透。
她对o说出她早已了解的事实,也坦诚tok于她而言更为真实可信。
o的snoopy是一只只送的,tok的snoopy是借花献佛的整盒一起,再加上那只香港的,那种方式她更爱?
恐怕正确答案只在编剧的心中了。
反正我是愿意保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计较对错。
很认真的看了看结尾,确信胜利的那个确实是o,不然接走林熙蕾的怎么会是一辆奔驰?
这可是二人胜利大逃亡时屡次出现的车标,显然,不是o对奔驰情有独钟,就是奔驰的赞助商对这部电影情有独钟。
喜欢这片子,因为它给了一个我喜欢的结局。
不知所云,人设及剧情撑不起镜头的逼格。
都说这部片子烂,可是冲着编剧是彭浩翔,也得看。而且,-。-b刘天王的pose欲望在这部片子里应该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吧。
典型的银河片子,反转在最后,但每次杜琪峰韦家辉的组合总不会太坏,看前半部的时候,想给两星,毕竟……有点无聊,看到结尾加一星。另外,刘德华好像蛮适合演杀人狂魔一类的变态。反町隆史没有我看beachboys里帅诶~不过还是很帅。
《全职杀手》试图找到一种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杜琪峰不再希望自己的观众分为两极,他更希望喜欢他商业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观众能够坐到一起,这样的话,他的电影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杜琪峰这次的尝试算是及格了,但是《全职杀手》的商业比重,还是要大于杜琪峰的个人风格。
大爱反町隆史!= =
杜琪峰拍得片子怎么就那么慢,稍微沾点文艺。应该刘德华赢才对啊
我怎么看了那么那么多刘天王的电影
主角的造型都很帅,但除此之外,这部在剧情和细节处理上,也没有太多的亮点了。
在银河的双雄戏中算是最差的一部,纯粹为了国际市场的商业化制作
拍这片时反町隆史才二十八岁而刘德华已挂四张,所以剧情中T追着O要夺亚洲第一是老杜和小彭打算怒赞华仔永远年轻还是故意以小压大崇日嫌疑?但最不可忍受的是拿到奥运冠军世界第一的国家射击队被暗黑了一道。2001可是申奥成功同一年。不给祝福也就罢了还紧着添堵?李东宝讲话:何必同志,何必呢!
为什么那么多人吐槽刘德华耍酷,杀手本来就是耍酷的,不要因为刘德华忽略了老杜,其实不是很典型的杜琪峰,彭浩翔的编剧对整体风格影响很大,特别是带着暧昧的爱情。
浪漫主义就该拍电影
这片告诉观众:作为一个杀手,如果你有癫痫,就不要去地铁站和人追逐了。
这就是香港电影,杜琪峰的气场 彭浩翔的天马行空……子弹飞让人想起 黑客帝国 当欢乐颂响起 还是想起的发条橙……
风格很强烈,林熙蕾很漂亮,刘德华很浮夸,结尾枪战很扯淡,也是最大败笔,一个烟花爆竹的工厂,那么搞居然都没爆炸,更别说俩人都跟不死小强一样,兼职刀枪不入。
十年前看的。到现在还记得的就是反町隆史把挚爱的牙齿拔了出来,以及林熙蕾的身体。
反町隆史真帅
反町隆史好正!!林熙蕾好正!!刘德华好正!!!剧情更正!!!
没什么剧情。
“等我几分钟,我去杀个人。” 戴克林顿面具那段表演堪称经典,无需露脸只看肢体戏你就会知道这是刘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