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舞姐妹
The Swimmers,力争上游姊妹花(港),泳出新生(台),游泳姐妹花
导演:莎莉·埃尔·霍赛尼
主演:马纳尔·伊萨,娜塔莉·伊萨,马提亚斯·施维赫夫,詹姆斯·弗洛伊德,阿里·苏莱曼,Carlotta De Gregori,艾哈迈德·马利克,Victoria Valcheva,Sue King-Spear,布里吉塔·罗伊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2
简介:本片讲述了两位热爱游泳的叙利亚姐妹,从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土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路途中经历的苦痛与辛酸。详细 >
题材加分。故事表现也足
题材加分,中间一整小时聚焦逃亡之路所以更像是难民片而非运动片,拍摄上都属于行活了
故事节奏不好,拖沓冗长,一个很有看点的故事被拍成了流水账,整个难民偷渡的过程被讲得波澜不惊,一切都很顺,让观众看什么呢?看完影片后查了真实故事,发现编剧导演真是人才,两处改动完全是败笔,一是海上偷渡时,真实情况是船舱进水发动机坏了,女主和姐姐以及另外两人一起下水,在海里推船三个多小时,才把一船人平安送上岸,结果被改成只为为了减重下水,等发动机修好后又上了船,看来编剧导演根本就不信真实的情况嘛。二是女主在里约比赛成绩是小组赛倒数第一。其实就用这个结果会更有力,即便千辛万苦到了里约,还是拿到最后一名,但她没有输。这样的理解不是比现在改的更有力量吗?这样糟糕的改动,就是在告诉观众,拿不到第一就毫无意义。最后,成为难民,背井离乡是主角的个人悲剧,也是国家的不幸,对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避而不谈显得很虚弱。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唐人街,心都碎了,最难过的是,变现真实故事的,红利依然在美英,在刽子手的手里。
马尔迪尼姐妹奥运难民代表队选手和“偷渡者”的人生经历为导演提供了很好的题材,可惜难民线和运动线两部分观感太割裂,前半部分展现的艰难苦痛在后半部分顺风顺水的衬托下显得太过轻松,时不时插入的观光式摄影更是让本来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显得更“假”,不认同预赛出局的尤丝拉改编成第一名的做法,现实故事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感就此被削弱…
难民危机与相关话题依然持续影响着欧洲和全球的影像探讨,这地球每时每刻都有人的家园被侵占掠夺;这个本可以拥有更多光彩与可能性,也让人了解后只觉惊叹的真实事件,却在处理之下变得格外平庸。冗长、拖沓、自以为是的情绪投射与意淫,都削弱了它的声量;雪上加霜的更是后半段时间线的莫名跳跃,让人感觉到导演压根不知道从何切入这里的材料。无论是“大海之中的生存一战”抑或“奋战奥运路上的奋力一游”,两者选其一深挖,大概都可以做得足够贴题;但它却只留给观众一帧帧无厘头的肥皂剧情过渡,以期换来最廉价的感动和所谓“关注”,也让两位主演的表演变得可惜。
跳舞播放歌曲那两段带感。大海求生那段也可以。其他都太平淡了。
反对一切战争 支持每一个寻找新家园的人
故事性电影性都太差了。。
有一个地方不赞成接收难民,毕竟为了文化的稳定牺牲500万人的生命也是可以的,我们从来不政治正确,因为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消除文盲,而良知和同情心从来不存在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穷”着就好啦。
西方视角的叙事,3.5星
很打动我,so much more than an olympian。
观感太差了,各个段落之间完全被割裂
--
“我是莎拉·马尔迪尼。我没有国家了。”没有稳定的生存环境,一切个人理想都是空谈。难民不止是一部电影,一个话题,而是充满血与泪,仍未解的困局。
网飞,传记电影,战乱国游泳姐妹到参加里约奥运会,励志的心路历程。
欧洲人的假仁假义,令人无语
节奏达咩 前一半可以单出一部叫难民过海记吧 看到中间都忘了是要参加奥运会了 改编不易给予理解
一边情难自控想落泪 一边真的很想骂导演伪善鸡汤粉饰太平
嘲讽政治正确的,我很想知道你们所谓的正确zz是什么?所谓良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