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孩子
太陽的孩子,Wawa No Cidal
导演:郑有杰,勒嘎·舒米
主演:阿洛·卡力亭·巴奇辣,吴燕姿,林嘉均,许金财,徐诣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简介:小女孩Nakaw 的妈妈为了工作必须留在台北,相依为命的外公却身子不再健朗,同时部落族人因「卖地换进步」的开发计画而互相对立。究竟盖饭店、提供就业机会,是不是部落生存的唯一出路?取材自共同导演勒嘎‧ 舒米的母亲舒米‧ 如妮推动水梯田溼地复育的真实经历,向这片土地上每一位 默默付出、坚持理想的唐吉诃德致意。详细 >
这算是纪录片?说社会?太累了,没劲!女主好丑!
虽然剧情一般,电影的生活质感也有所欠缺,但朴素的影像和真实的群众还是有些中我的意,尤其是那些自然、田原、村落的风景,勾起了我浓浓的思乡情绪(突然好想家、好想亲爱的小朋友们;多希望家乡的山水也能如此美丽和自然,多希望我们福建也能制作类似的生活电影,那就不用借台湾电影来思乡了。)
冲着金马奖最佳音乐来的,影片剧作和制作其实刚达水准线,在同类型中也属于老生常谈也没多大创新的——为保住部落和传统而战。不过快结尾时大家“劳作阿卡贝拉”的音乐算是蛮惊喜的。
土地和信仰是多么重要啊,给子孙留下广厦千万间,却不能给一片蓝天白云,又有可用,城市人之“悲”
無法說這是一部多好的電影,但卻確確實實地打動人,光是看著熟悉的景物都溫暖地想哭,有此誠意足矣。
选择原住民入手是一个比较讨巧的办法,毕竟就像女主角说的“他们知道我是原住民,然后给了我一个奖”。社会群体的特殊性往往本身就获得了额外的关注,而作为所要探讨的议题,似乎不应该只放眼在部落民族上。怎样用个人的涟漪以引起社会的改变,这是观众更需要思考的。
剧情一般,重在情怀。台湾东海岸的风光真美。
我也想要有部落可以回,祖先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不用一直流浪。
结尾字幕,致谢国家海岸风景保护区,现实再次筑成密不透风的讽刺
从台南坐大巴去垦丁的路上,右侧车窗外是紫红色的天空,下面是连着海岸线的一片片稻田,那副景象是我见过最美的夕阳之一。这部片子讲述东海岸原住民为了守住土地继续耕种的故事,是一种在现代化夹缝中艰难挣扎的残留乡土情愫。老中青三代用不同的方式传承着部落的文化,而部落的太阳永不落。
整部電影是貼近真實的生活(畢竟是其中一位導演自己家裡的故事),跟我騎車在路東海岸上看到都是出售農地,塞滿陸客,還有遍布的開發案;但是生活卻是如此平淡,處理上沒有做出更高潮的點,和故事間的連續沒有做好,是挺可惜的;
音乐棒 叙事的功力明显不行
“稻米又不能当饭吃”“稻米就是饭啊”,还是回归吧,好处多多
剧情不够歌来唱;政治偏见,中间和日本人闹了50年不记得,100年前和清兵闹倒是记得很清楚;结尾处还行,不然真是味同嚼蜡
很朴素的剧情风格,乡土气息没有很做作
覺得現實殘酷的同時也被他們正面的力量治癒了
剧情有点单薄。
这部的观点比《不一样的月光》更明晰
快去看完 还不错
如果一则新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你当初的反抗价值几何?你所批判的官僚政府,懦弱媒体,无良商人如此轻易地败服于 一条区区新闻,那你当初还反抗个diao?!如此看来,你只是为了你的 狭隘的部落主义情绪而反抗而已,没有价值,没有深度,一则阿美族的长片广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