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旺大饭店
Hotel Salvation,Mukti Bhawan
导演:舒巴希·巴蒂尼
主演:阿迪勒·侯赛因,拉利特·贝尔,格塔姜利·库尔卡尼,帕洛米·戈肖,纳瓦宁德·贝尔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16
简介:巴哈旺大饭店(Mukti Bhawan)位于印度圣城瓦拉纳西,为一些临终之人提供住宿,很多人不远万里而来,他们相信死后尸体在恒河边火化,随恒河而去,使他们更容易得到灵魂的解脱。mukti在印地语里有解脱救赎的意思。 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一个儿子的喜剧,他被迫将自己的工作放在一边,来陪伴他年迈的父亲去圣城瓦拉纳西。详细 >
搞得好像很有意义似的,就是老头子、老太太觉着活着太累,厌世,甚至下辈子都不想做人了,然后就跑到恒河边上的一家旅店等死。这家旅店聚焦了一堆这种人,说明印度这种人还不少。那老太太在这旅店住了十几年,每天就无所事事的等死……这也太悲观了,这十几年的生命能做多少事啊,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看这片的价值吧,也算是了解了一下印度人的一种想法,无法赞同和欣赏,但某种程度上理解了为什么印度坐拥富饶的资产,为什么还走到现在这种局面……
缓解下思印度之情 到底啥时候放开签证啊😢
去过瓦纳拉西,那种神秘的生命轮回还是不是做为游客可以悟道的!
【印度】竟然看到了印度电影的另一种风貌:整部电影在讨论生命、死亡这些这么重的话题,却始终夹杂着一点淡淡的幽默还有平静淡然的气氛。特别喜欢老爸儿子关系上的侧写:从在车上偶尔不小心靠到肩也要马上躲开到最后两人面对恒河的相视一笑。不刻意煽情也不强行催泪。情绪拿捏得真的恰到好处。
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片子拍得好美啊~让我觉得即使恒河水那么脏也好像是很美的样子。在飞机上看完的,边哭边吃飞机餐…场面一度很尴尬…生死面前,人生无大事。
非宝莱坞商业电影,带有印度原始和底层气息,感受印度宗教和民俗民风,感受普通信徒面对死亡的心情,同时还看到父子两代人矛盾的逐渐化解,父女之间的隐形矛盾却浮出水面,但是电影中抛出大量的矛盾,但是却不再提及,导致结尾虽然是意料之中,但却无力。ps:巴哈旺大饭店其实就是自助型的养老院,所以拿着手机工作的儿子才会那么格格不入。(2.5/5)
灵魂认为他是一朵浪花,突然之间,他得到解脱,并意识到“我不是浪花,我是海洋”,这就是救赎
这是一部好的片子,不过剧情上略有平淡,所以使有些人看的有些乏味,不过我在看的时候,真的是被其中的宗教信仰与地域文化所吸引了,也使我意识到为什么近年所引起的西藏热,拍出的影片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影响,或者说没有真的所表达藏域的文化特色呢,引人深思
奔着瓦拉纳西看的。文艺片导演大概都一个师傅带出来的。闷
死亡是一个过程。
印度教徒等死记
恒河有这么干净吗?
瓦拉纳西就像国内的西藏深处 老人在临终之际走像圣城迎接自己的死亡 牦牛也是如此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平淡的音乐配上简单的叙事镜头反应出人对于生死的看法
瓦拉纳西的告别。
不要想去教育观众,没人喜欢说教。
感觉徐峥的囧妈是否借鉴了这个电影
信仰 平静
1-风格日常恬静,场景设计用心,夫妻二人对话时分隔在明暗两处、空白与牢笼之间。2-暖色调,造成一种氛围,是导演对家庭、文化、死亡种种美好而虚假的预设。3-等待死亡以探寻生的意义;4-对集体性的渴求:现代化将个人从集体中剥离从原则化个人;救赎即是浪花意识都自己是海洋;与宇宙、更高存在的联系
印度的“死亡文化”想到楢山节考,不过从表现形式和影片内涵上明显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