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火车》是因为以前看过《白夜行》。
同样的改编 ,总觉得韩国电影可以做的更精彩。
看过之后确实觉得是部蛮值得推荐的好片子。
名字为什么叫《火车》呢,原本以为故事的环境背景会和火车站或者火车有点联系。
看完之后才觉得其实“火车”就是一种状态的比喻,当一个人孤独踏上一条不归路,不论能遇到谁最终总有一个要先下车离开,最后旅途永远都是自己的旅途。
这就是女主角的人生,她在不停的逃亡,不停的走在一段段旅途上。
即使遇到了真爱她的男人,她也内心里最清楚这个男人也不可能陪她走到最后,应该说没有任何人可以陪她走到最后。
而她要的是什么呢?
活下去。。。。。。
而已。。。
可以活在阳光下。
所以杀人,换掉自己的身份和名字。
就好像重生了一样,可以活在阳光下。
当她在宠物店门口看着那些可爱的小狗,眼神无限幽怨伤感。
她大概在倒数着这样的日子能够过多久吧。
那一幕镜头女主非常美,她整个人非常的白皙。
黑色的瞳孔,好像只要能这样悠然的看看路边小狗就很满足了。
大概就是吸引了那个男人的原因吧。
可是对于这个女人来说,只要能活在阳光下就足够了,其他的一切都是奢侈,甚至多余。
当知道结婚,破产记录,户籍迁徙等都可能会揭穿自己的时候,她又惊慌失措的逃了。
迅速的收拾自己的房子,不留下痕迹,擦干净指纹扔掉能扔掉的东西。
像训练有素的老手一样,想马上逃脱。
可见女主生活的心理状态不曾放松过,她做着随时离开的准备。
其实大概在她第一次杀人的时候她已经疯了。
她的遭遇是悲惨的,人被逼到绝路,动物的本能想要活下去的想法其实已经把她逼的崩溃。
男主歇斯底里想知道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她有什么原因会这样做。
其实相遇太晚,女主遇到他的时候就已经在不归路上行走了,没有选择,没有依靠,只能自己孤独固执的走下去。
这个男人只能说运气不好,爱上了不能爱的女人。
对于女主来说这样的爱来的太迟太不现实太奢侈,已经是她不需要或者要不起的东西。
话说要是男主知道了一切还能爱她多久?
她心里一直清楚的很,一切都是假的,这个假身份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假的,不可信。
不能信。
女主只是想抹掉以前的出身,那些经历。
能像大街上每个自己羡慕的女生一样的生活。
所以她寻找目标变成她。
最后还是经验丰富的警探兄凶搞定了案件,层层迷雾渐渐拨开。
女主最后的狂奔逃窜就是她最真实的状态,惊恐,慌乱,奋力奔跑到最后结束一切。
她只是想要幸福而已,不对应该说她想要的幸福就是能生活下去而已。
最后还是只能选择死啊 挣扎也没有用怎么跑也没有用啊 就是个悲剧的女人女主金敏喜长的确实不算多好看,个人觉得最后一个被瞄上的目标那个抱猫的女演员比较好看。
但是女主不完美的外表用来诠释女主性格里那种惊恐无措和隐性神经分裂的感觉又很到位。
还有纤细的身形穿连衣裙很漂亮啊,最后死在铁轨上的一幕也很美。
车琼善(片中曾以姜善瑛、任静慧为假名)是一个源头上悲剧的人,当然她在经历命运对其的不公后选择以逃避自身,残忍杀害她人为据,以她人名义过活的行径也是极端卑陋的。
但抛去法律与道德的衡量,其作为一个源头上悲剧的人,在她自己的心目中,或许以她人的名义活下去,已是对于生之最后妥协也。
其源头上的悲剧,从幼年家中因借高利贷而使得母亲惨死,其进入孤儿院开始,是从未停歇过的。
以高利贷对其的长期追责为形式,使得车琼善的内心安全感一步一步被打碎,甚而至于导致其前夫家庭的毁灭,以及自己孩子的过早死去,直至如失去情感灵魂的状态。
而由此,她便以她人的名义勉强过活在这个世上,哪怕遇上了从始至终对其倾心至尽的文浩,却也在心中毫无再去爱的能力。
当一个人失去了爱的能力,失去了自己能够倾尽情意的对象,乃至失去了自己的名分与灵魂,抛去道德与法律,能够再以她人名义过活,即使勉强,也已是一定意义上的最后妥协。
推荐这部电影《火车》给大家!
金基德导演一贯从小人物入手,从微观世界挖掘人性弱点。
女主原生家庭不好,为了生存只能四处躲在阴影里,在别人的影子里存活。
不敢站在阳光下呼吸。
女主沉浸在爱情里,因为一通电话,却惊扰打断了女主的梦,她只能仓皇逃跑。
剧情:即将结婚的妻子突然消失,男主和曾经做过警察的哥哥一起追查消失的妻子,发现她是冒名生活,她原本的家庭父亲欠高利贷,母亲被债主杀害,自己也当过妓女还怀过孕死过孩子,她杀了独身女性冒名顶替而生活。
认识男主也是因为蹲守新身份,正要陷入跟男主的热爱,被一个欠款电话提醒了身份,只能仓皇逃跑潜伏在新身份人面前,准备再次下手。
原著写得非常好,结合日本的环境,改编成过电视剧,女主一直是面目模糊,由其他人口中旁述,不过重要的一条,“美丽”,是那种美丽到男子需要下决心跟她结婚的那种,男主家里有点地位,自己大公司供职。
所以选个漂亮模特佐佐希木,出镜应该不足十分钟,漂亮是漂亮。
电影版本里这点弱了些,似乎是为了贴合她不断改换身份,将自己变成她人,抹掉自己过去的那种变色龙特质。
演得最好的是刑警表哥(赵成夏 饰 ),原著中是个沉默内敛的男人,不多话,很慎密。
这里略略改了,形象上略有出入:个子不高、敦实,脸上有晒斑,老婆离开了自己带着儿子有点混混沌沌过活,话很多脾气火爆,但一旦进入查案那种精明老练就出来,貌似已经被开出重案组核心,但他拿了组长的名片直接就去到女主工作的公司找下面人了解情况。
在案子了解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劝他的表弟,对于杀人犯的内心是无法了解的,劝他不要痴情地继续追索下去。
两人坐在一辆车里,对着外面茫茫夜色,灯映在河流上显得非常凄惶黯淡,他说,人有时嘴里吐出的气味像屎,真希望抹掉从前,重新开始。
说的是自己,一个人到中年失败的男人,也是说的表弟和他失踪的未婚妻。
(我想起他居然是《成均馆绯闻》里的王的扮演者,古装端正大气得多。
演技是真的挺不错的,比起一激动就瞪眼、流泪、全身抖的李善均。
)越往下,这个女人的过去就一点点暴露出来,对于刑警痴情的表弟就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原来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个突然在高速路上失踪的未婚妻到底是谁。
名字、身份、婚否,所有的社会关系、私人关系,他完全不知道,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发了喜帖。
“她”没有财产,倒是继承了高利贷,第一次的婚姻因此受到高利贷集团严重骚扰,丈夫的生意也做不成,夫妻关系破裂;不仅有婚姻,还有一个孩子,托给朋友照看,后来还死了,她也因此轻微精神失常;经历这么多,她找了一个同样带有“外来者”色彩的女性为朋友,最后杀人,取而代之,以这样的身份去到保险公司,窃取身份资料。
(这个人有过父母但都死了,孤儿院长大,母亲是冬夜从比较陡的台阶上摔下来跌死的,到后面才渐渐揭开这个缺口,“她”的这个身份都是偷来的。
)没有亲近的朋友,同学关系也相对疏淡,这样也即便消失也不会引起注意,那是因为她的人生一直在被追逐的路途中,随时有被识破的危险。
原著里对她的居所写得详细,狭窄而干净,别人不会来,她也不会主动去拜访他人,这样的居所代表她的内心,虽然井然有序不会有过多的栈恋,随时就可以离开。
直到遇到一个觉得可以托付的对象,影片中一再出现他们安静地躺在床上的影像,也许是说明,她已经累了,不必再隐藏,需要安定下来。
原著中的她的男人其实都没有电影里那么深情,那种韩式的大悲大恸感性色彩太强了,现实中对这样一个女子多少要问一问,盘查了解一下。
我记得原著里第一个男人表现得非常平静理性,觉得她的存在是一种麻烦,离开后,解脱了,困扰中止,继续过下去,宫部美幸的笔触写来,有种间离的冷漠,但你又不得不承认,感情这东西就是这样,现实严酷些逼一逼,人就瑟缩了。
所谓的强烈的至死不悔的爱是没有的,都是在各自的交往圈里得到一个自己认为不错的对象,而一旦外力破坏,这关系就很脆弱。
能这样怡然自得继续活下去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样的面目,到了影片最后一刻慢慢揭开,她蜕下脚上的皮鞋亡命地奔跑,直到被自己的未婚夫抱住,这个痴情的男人只是问她爱没爱过自己。
她对前事一点不否认,承认自己不是人,是垃圾,以为能隐瞒改变,“就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但过去的阴影依旧如影随行,原著里的高利贷集团可以把她的母亲和她送进火坑,还有其他手段控制还债,搭上的是一辈子,所以也难怪她不惜一切铤而走险,没有经历过的大概不知道活着其实与死并无分别,是麻木地承受旧罪——与其如此,还不如搏一把逃出去获得新生。
不过到最终,也还是一样,所谓的幸福生活,微小的愿望都成空。
最后逼至绝境,女主在高楼堕下那个镜头太多电影用过,《东方不败》《卧虎藏龙》《大追捕》。
金敏喜演的女主戏份太少,不过不失,唯一缺点是不美,能引起一个兽医院长痴情地不问来历坚定地爱她的程度,怎么说也要外貌上过得去。
也许是老了,除了眼睛比较媚,脸真是一般得很。
李善均的痴情男过火了,突然就咆哮,眼里迸泪,从头到尾都让人非常不适应。
尤其是和冷静自持的赵成夏在一起,演的痕迹太明显。
搞不懂韩国的现行社会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父亲的借贷行为要让女儿去还,难道现在还是“父债子偿”的社会?
没有法律保护?
看着她无助地一人祷告,希望父亲早死,解脱自己的无穷灾难,整个人陷入要崩溃的边缘,心疼,更无法接受她的第一任老公,在她无助地轻唤“老公”时,没有回应她、安慰她,而是冷漠地拉上门,留她一人在黑暗里面临恐惧,你当初就是为了她的颜娶的她么?
当她拿着离婚金,要离开旧生活时,她本来有机会追求可能的幸福生活,结果,又是黑社会,那个讨债的滥小子,毁灭了她的一切,当她满脸花,从出租车上下来时,过去曾经遭受过的凌辱可想而知,除了心疼,还是心疼,当她躺在病床上,有点神经质地说“姐姐,你来不了的”,是怎样的伤害才能让她只想一个人待在保护壳里,不想面对世界。
渴望幸福,于是最终走错,选择杀死她人,以她人的身份追求幸福,结果最终自己终不是她人,不能获得她人的幸福。
当选择杀人的那一霎,就注定了惨烈地结局。
再次被金敏喜的演技折服,片头男主求婚片段,短短几分钟,从开始情人间的嬉戏,到闻听求婚一瞬间的表情凝固,到心软询问幸福的可能,到怀疑幸福实现的可能,数种表情变化,绝了。
不愧是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女演员。
这是一部根据日本犯罪小说改编的韩国电影,若是日本来拍可能会更深沉一些,探讨更深的人性,而韩国拍成了商业片不过这样更具可看性。
还有10天婚礼,未婚妻却消失在下着大雨的高速公路上,事情慢慢的像抽丝般揭开来,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我觉得电影到了一半的时候渐渐进入高潮,女主身份的渐渐揭穿让看看电影的我心情渐渐变的沉重,不知是心疼她,还是惧怕她如此的狠毒,还是惋惜为何她早没遇见他。
为了躲避父亲欠下的巨额高利贷,为了躲避讨债的混混一次次毁了自己的生活,面对被逼死的母亲,面对重压力下丈夫的默默的遗弃,面对女儿的死去,面对被迫卖淫,她终于采取了行动,杀了她人以别人的身份来开始新的生活。
可是新的生活才开始他偏偏闯进了自己的生活,那天阳光那么明媚,他像一个羞涩的大男孩递来一根冰激凌,正式邀请她进入他的生活。
他是宠物医院的院长,受过好的教育,家境良好,前途一片光明,年轻,帅气,高大,真诚,像一张白纸,爱她。
他可以在她被噩梦惊醒时,慵懒的抱着她给她唱歌谣,她躺在他身边听着他的呼吸,被他温暖的拥抱着好安全,他可以对她说,我们结婚吧,以后我就努力的挣钱你就努力的花钱就好,他可以给她一个依靠一个保护,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多幸福的生活,被宠着,被爱着。
可是,一切终会被揭穿。
这种甜蜜的溺爱终不属于她,所以她曾经问他:你知道孔雀燕么,据说孔雀燕的翅膀有一个像眼睛一样的花纹,遇到危险的时候它就会把翅膀张开,花纹看上去就会显得特别大,那是为了让它显得更恐怖,以此来保护自己。。。
她把自己变成了孔雀燕,在遭受所以苦难的时候,没有人站在她这边。
她把自己变成了恶魔,可是这时偏遇到了一个把她当天使来疼来爱的人。
这部电影有2个地方让我一直难忘,一个是她第一次杀人的场景,并没有直接拍她杀人的过程,而是突出强调她杀人后的恐惧,穿着内衣,满身是血,地板上都是血,颤抖的身体,血泊里一只蝴蝶,她即将破茧。
这个场景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第一次觉得杀人的恐怖气氛不是靠血腥的场面杀人者的无情来体现的,杀人者的恐惧让整个气氛有了异样的感觉。
第二个便是最后在被警察追时,她脱下高跟鞋奔跑的镜头,这段是这么的美,这是女主最惊艳我的一段。
一只被逼到末路的蝴蝶,让自己变得再恐怖也无力保护自己。
最终,她在他的哭喊声中跳下高楼。
这是她对自己能做的最后的保护。
可怜之人终有可恨之处,而可恨之人呢?
他对她一见钟情,给了他想结婚的安全感,可是在此之前爱人都经历了些什么,最孤立,最无助,最脆弱的时候,未遇到他。
或许一起都是定数,破茧的时候遇到他也不会有交集。
虽然我是懂得女人要自立、自尊、自强的道理的,但是我还是打心里觉得有这么一个男人,他真诚、善良、灿烂、健康、具有一切的正能量,阳光明媚的下午给你一个最明媚的微笑,在在纷乱的世界里给你一个安全的依靠,躺在他的臂膀里,很温暖,就算此刻是世界末日也如此的具有安全感。
那么,我洗衣做饭整理家里,为他生孩子就是最幸福的事。
我想起了上星期看的一期百里挑一,一个特别爽朗北京的女孩对一个广东男生表白,她说,我被之前的男朋友打过,现在腿上还有疤。
我就是喜欢你,特别喜欢你,就想看着你特别单纯的笑,笑的很温暖,我就看着你就好,我让别人偷偷录了你的歌声,我把它设成了我的手机铃声,这样我每次来电话都能听到你的声音。
我是打死只爱一个那种,我喜欢你。
特别直,简单的一段告白,却是我看过最真诚的。
可惜,这个看起来很温柔的男生并没有接受她,只说了一句你真的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他的表情充满了对不起。
最后,她哭了。
我特别佩服这个女生,她觉得这个男生可以给她温暖,爱,包容,安全感,把他当做很重要的人,勇敢的甚至有些心急强迫的表白,她希望她喜欢的男生能进入她的世界,弥补她的伤害,告诉她不用那么坚强,一切都会好的,有我在。
我能体会这种感觉,最需要这种温暖,可是这种温暖却不属于自己。
梁笑笑遇到了秦奋,玛婷达遇到了里昂。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遇见他,你的人生变的不同,一种莫名的安全感,一股莫名的自信心。
我爱你,是因为你这么好,你这么真诚,你没有功利心,你不耍心机,你没有大人的势力,你没有某些人眼中的嘲笑与讥讽,你没有猜不透的心眼,你不趋炎附势,你不浮躁,你不浮夸,你健康向上,你经常咧着大嘴笑,你的嫌弃从未认真。
你这么好,你对我来说很简单,一个很好很好的少年。
今晚和老婆一起看完的,都觉得《火车》这部电影真的很不错,没有槽点,剧情紧凑,女主殿堂级的演技精彩绝伦,几乎找不出毛病,个人认为作为悬疑片完全达到了5星水准,好的悬疑片并不非得要不停的反转再反转,而是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挖掘真相,那种水落石出的氛围就很营造的非常成功,一定要找缺点的话,我认为故事的后半段有点平庸,如果让我来讲这个故事,最好是通过男主和他哥不断调查,发现静慧、胡桃妈妈都已经失踪了,然后再发现她们的名字都在护肤品公司促销活动登记名册上,最后结尾再发现女主在那家公司上过班,这样可能更有冲击力一些,本来想看下豆瓣上有没有人也有同感。
来豆瓣上一看,他妈的吓我一跳。
看到几篇“女人最大的幸福是遇到一个对的男人”,“人间地狱,生死何异”等非常诡异的思考,我甚至看到一个短评,说最后那个美丽的坠落,她终于解脱了,我TM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自认为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人,可以接受不同的声音,思想之间的碰撞,文明不过百衲衣嘛。
但是,有人去理解车琼善的暴行,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拜托,不管多大的创伤,多么惨痛的经历,难道非得去杀无辜的人吗,剥夺他人的生命来填补自己的疮口,这种邪恶至极的恐怖行为都能被理解了吗?
我和老婆看完这电影,只讨论了两个问题:1.如何从法治角度规范民间借贷,2.怎么解决独居女性的安全问题,我都不知道那些和车琼善共情的人是咋想的,就因为扮演车琼善的演员漂亮吗?
还是车琼善曾经憧憬美好,追求幸福的模样?
麻烦清醒一点,她追求幸福的方式,是毁灭另一个女孩啊,真正的姜善瑛,那个给母亲购买昂贵墓地的善良女孩,莫名其妙就被这女魔鬼分尸了,卧槽,咋还开始同情魔鬼了?
看到《人间即是地狱,生死何异》的作者写的那些娇柔造作的词组,真的头皮一阵发麻。
摘录一段“这就是人生,没有人天生愿意降生在一个高利贷成山的家庭,没有人天生愿意成为父亲债务的牺牲品,没有人天生愿意去靠贩卖身体还债,生下不知父亲姓名的孩子,没有人天生愿意孩子夭折,最后靠一路躲避来获得生存的资格,是的,没有人,但是,人生是无力的既定命题,女主角由最初的良善,到懦弱,到被欺凌,到无助的崩溃,到挣扎,到冷下心来杀人,到隐瞒所有过往试图幸福,折射的是这个社会的冷漠。
是的,冷漠。
若人间已经生满地狱之火,死和生,又有怎样的间隔?
”恕我冒昧,这作者八成和电影里那男主文浩差不多,一生都生活在温室里,顺风顺水,根本不知人间疾苦,看到个被高利贷逼良为娼的故事,就开始崩溃了,把世间形容成充满地狱之火了,至于吗?
毛都没长齐的娃娃,读了几年书,知道有个但丁,动不动就地狱了,炼狱了,你说他玻璃心吧,他又还能理解杀人碎尸,觉得这他妈的是赤脚走过冰冷,勇敢追求温暖和幸福?
说下我对高利贷的基本理解,我国的高利贷经过“互联网+”的发展和演变,衍生出了裸贷、抵押贷、医美贷等多种“套路贷”,近些年非法放贷,以及暴力或软暴力催收的案子不计其数,打掉这些高利贷团伙也是大快人心,但是案子看多了,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国家打击非法放贷,主要还是针对暴力催收债务而产生的社会危害性,但严打高利贷的重锤之下,民间借贷的债权人更难维权了,比如说高利贷不合法,多少利率算高利,国家标准就经历了好几次调整(比如像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利率和偏远山区利率在立法上能不能一刀切等问题),非法债务不受保护,合法债务能不能催收?
既不能用暴力、也不能用软暴力,债权人难道只能求着别人还钱?
司法程序举证相当复杂,而且特别耗时,如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有点扯远了,可话又说回来,比起车琼善,我都觉得那些放高利贷的人都变得慈眉善目了,因为高利贷这个东西他再怎么凶,他有一个本源上的特质,就是他会盼着借贷人好,资本家永远盼着你身体健康,多劳多得,不停的给他付息,他巴不得一辈子能不停的从你身上榨取,我办过的案子中见到过太多了,他们就算组织妇女卖淫,都会严格要求安全措施,不然一旦怀孕了就不能继续给他们赚钱了,这些放高利贷的,最多算得上恶人,而这个车琼善,足以称得上魔鬼。
她殚精竭虑的杀一个无辜的人,她那个心思之缜密,那个计划之详实,是典型的一级谋杀,她既然有这么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执行力,她要摆脱高利贷对她的胁迫,我能数出不下十种更简单的方法来,但她偏偏选了最费时、最费力、最残忍、最恐怖、还他妈迫害无辜的一种,杀掉一个同样可怜(失去双亲,孤苦伶仃)的女孩,碎尸沉湖,用她的身份开始自己新的生活,这他妈什么人神共愤的魔鬼才想的出来的阴招啊?
你要说车琼善的人生悲惨,这没人能否认,但是谁告诉你因为自己过得惨,就拥有了去强取豪夺的理由?
这车琼善要是真被高利贷逼的走投无路了,发起狂了,直接手刃了那几个逼债的小混混,我要碰到这种嫌疑人,我都愿意出钱给她请律师,让这可怜之人少受几年牢狱之苦。
但很明显,她并不是个善茬,面对恶人的压榨她并没有奋起反抗,而是在经历了苦难折磨后,内心那股恐怖的邪恶力量发芽了,她为了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开始了歹毒的计划,伪造简历入职公司,物色受害人,后来(用被自己杀掉沉湖的女孩的名字)和张文浩谈了很长时间的恋爱,都快要结婚了,因为一通征信调查的电话担心自己身份暴露落荒而逃,然后继续筹备计划再杀一个任静慧,计划受阻后,重新物色目标胡桃妈妈,准备(以任静慧之名)再次下手,这个歹毒的恶魔,她这个时候已经用姜善瑛的身份生活了两年了,很久没有被高利贷黑帮骚扰过了,她纯粹是用别人的身份生活上瘾了,为了继续扮演别人,她开始筹备继续杀人…按理说,张文浩这个恋爱脑无微不至的呵护了她这么久,再寒冷的坚冰也有些许融化吧?
这魔鬼车琼善的心肠真是没有一丝变软啊,说到这我又忍不住吐槽一下这张文浩这脑残,典型的是非不分、脑子进水,无条件的袒护魔鬼,他知道自己女友是个杀人魔后,竟然要她做回自己,别被抓了,他妈的…“做回自己?
”,最后车琼善自杀了,他悲痛欲绝,大声喊着“善瑛!
”,我当时心想,傻逼你他妈别乱喊,你都已经知道了这是那个被你女朋友车琼善杀掉碎尸的可怜女孩的名字了,你怎么敢,你喊出这名字不怕遭天谴吗?
这张文浩要是养个儿子,必然能养出喊“我爸是李刚”的那种报应崽。
这车琼善不杀那些迫害她的恶人,反而做好详细的计划去杀无辜陌生女孩,这是什么心理?
我来告诉类似《人间地狱,生死何异》作者的那些细娃娃,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她嫉妒一切比自己过得好的女孩,心理极度扭曲变态,她认为自己这么痛苦,别人凭什么那么幸福,觉得全世界都亏欠她的,别人有的,她也一定要有,她不惜毁灭一切,杀一个,杀两个,杀三个,只要不被发现,鬼晓得她能杀多少人来弥补自己残缺的人生,这就是“车琼善”们的逻辑。
我再剖析一下那些同情、理解“车琼善”的人,那些认为车琼善本性不坏,变成魔鬼都是情有可原,都是被残酷的社会逼成这样的人,真的是自私到了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因为看了电影里对车琼善惨淡人生,以及杀人时内心挣扎的刻画,就自以为是的讲出“否定车琼善的行为,是因为你们没有经历她那样的人生”这种屁话,这种人就是那种动辄拿着“你知道我曾经受过多少苦吗?
”来为自己的荒唐行径开脱,新闻报道里经常看到在公共场合品行不端被制止后还大放厥词“我爹妈都没这么骂过我”“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受过这种委屈”的巨婴,因为过度强调自身感受,为了让自己“心里舒服”,整个社会对要对自己妥协的“公主病”。
算了,你和巨婴讲是非,巨婴和你讲情绪价值,讲个屁。
雨天,公路上,车内的女子脸色凝重若有所思,但转眼便被对即将到来的婚姻的憧憬所取代,开始和未婚夫讨论起买的礼物能否让婆婆满意。
幸福,似乎终于触手可及。
高速路服务区,文浩下车去买咖啡,善瑛目送未婚夫的背影,满脸笑意,电话响起,梦,终究会醒......带着咖啡回来的文浩,看到仍发动着的空车,伞还在车内,善瑛已不知去向。
报警,警察敷衍的态度让文浩愤怒。
回到家中,已是空屋一间,事情已经向着未知的方向发展。
寻找过程中发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疑问,甚至连未婚妻的名字都是假的,病急乱投医,只得求助于自己当过警察的大哥,大哥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但应该说是一拍即合。
大哥在因受贿被开除后,一直无所事事,曾经的重案组干探,沦落到去做保安还要找人担保的境地,人生陷入困境,找不到方向。
弟弟的请求给了他一个意义,有人需要他,而且需要他做最擅长的事,哪怕只是暂时。
跟随蛛丝马迹一路寻访,从被窃取身份的姜善瑛找到了未婚妻的真名车琼善,她有过一段婚姻,短暂的结束,有过一个孩子,幼年夭折,从前夫和朋友的口中也知道了她不堪回首的往事。
大哥对未婚妻的杀人怀疑也在这里解开,文浩如释重负。
但已不堪继续,在即将准备放弃时,一直联络不上的善瑛好友李贤淑却打来电话。
命运似乎终究不肯放过这对恋人,从贤淑口中得到的线索又将琼善推到了杀人嫌疑中,并在发现善瑛尸体后得到确认。
文浩无意中发现了未婚妻的第二个目标,独自前往龙山车站,期待已久的相遇,在琼善毫无隐瞒的承认杀人后,得到的是一连串的责骂和一个深深的拥抱。
‘走吧,我不会再找你,但做回你自己,千万不要被抓’文浩转身离去,琼善没有回答。
大哥赶到,将琼善追到楼顶,文浩发现警察也立即回头寻找未婚妻,再无去路,大哥不断叫琼善停下,琼善全无反应,直到站到天台围栏上,听到有人在喊善瑛的名字,才回头看到文浩拼命赶来,嘴角微微扬起,一滴泪落下,对,我叫善瑛,一生中仅有的短暂幸福,与文浩有关的一切,都属于善瑛,因此,不要做回原来的自己,宁愿作为善瑛离去。
文浩迟一步赶到,只看到善瑛坠落在铁轨上的身体,片刻僵直,便欲追随善瑛而去,被大哥及同僚奋力拦下,但片尾倾斜的镜头已经表明文浩的世界就此崩塌。
边永驻的《火车》改编自日本国民小说家宫部美雪的畅销小说《火车》。
宫部美雪通过小说反映日本信贷系统对于国民的危害 类似于目前大学生裸贷最后无力偿还而自杀、卖淫的社会问题这部电影梅米认为最大的看点是金敏喜((获得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和第37届韩国青龙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女主角))的表演电影中一个场景金敏喜杀人之后,摘下手上戴着的粉色皮胶手套,对着自己的脸左右煽打时的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把杀人后的愧疚感、恐惧感和不得不杀人的坚定感表演到了极致电影结束时,男主找到女主,两人相遇于人来人往电梯口,金敏喜把内心的羞愧、不安、甚至还有深深的委屈感,通过手的动作,表情和嘴唇动作演的非常到位。
类似戛纳影后全度妍在《密阳》电影中自杀后却又后悔,跑到大街上疯狂的寻求帮助时的表演。
也类似于戛纳影后《卡罗尔》的女主角Rooney mara在电影结尾时,从餐厅一头走向卡特布兰切特时眼色的变化,嘴角的浮动程度,面部表情的递进。
《火车》女主金敏喜透过非常细致的表演,把人性的复杂演绎到了极致,是电影最大的看点。
刚看完这部电影,脑海里仿佛重复着男女猪脚初见的情景:羞涩的男主角在门外初次见到了孤身一人的女主角。
“给你”,“你认识我吗?
”“不,我只是想请你吃一个。
”“你好,我叫文浩,张文浩。
”两个人的故事就此展开一直读不懂的女主眼神里的孤寂,一抹孤独的身影背对着镜头,无言,仿佛无法与周围的世界相容。
随后,我逐渐了解到她的过往,一段悲惨的经历,一个渴望幸福的灵魂。
很难想像多少个夜晚,她独自一人,默默地祈祷幸福的来临。
可惜,谎言终将被戳穿,事实终将被呈现。
一个曾经即将成婚的幸福女人换身为一个戴着面具的杀人犯。
也许,她曾试图挽回,试图拯救脆弱的心。
然而,她的无助和恐惧一次次的将她推向更大的深渊··· 她曾幻想着像孔雀有美丽花纹的翅膀,用自己的翅膀抵御危险和恐惧,但是,一个向下沉沦的的灵魂却永远不会破蛹成蝶···
李善均无能狂怒,金敏喜打酱油,电影编排缺少跌宕起伏,太无聊了也是一种原罪。
「人以恶应堕恶道,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俱至,必有火车来迎。」抽絲剝繭的細膩感眞不像韓國電影 看到三分之一處實在忍不住就搜了一下 還真是日本小說改編。雖然有原著撐腰 但是身為一部懸疑片居然沒有一個明顯的高潮 覺得故事好單薄的樣子。
前半部追寻线索不错,后半部解决的过于干净利索,攒了大半部的劲结果没有烟花,就是个不怎么响的甩炮。金敏喜有张电影脸,但这种有故事的演技并不适合最后的戏份,结局应该是倦了空了,而不是带着一脸的意犹未尽选择那样的结局。评论有条说她像皇阿玛的…给我一段时间忘记这句话!
男主角用力过猛。。
不要相信恐怖片的分类
导演功力不行
衰在男主角外形差演技差,讲话爱咆哮爱喷口水。
高利贷火车,李善均
除了女主,都是美女╮(╯▽╰)╭
不要领陌生女人回家——前有孤儿怨后有火车,血淋淋的现实无数次证明了张无忌他妈的至理名言:女人越漂亮就越会骗人。// PS. 当然是为了嗑金敏喜的颜,真是一张为大银幕而生的脸;但电影也不错,其实格局蛮小,胜在缜密细致的抽丝剥茧,本质更像"高利贷毁一生"的普法片,夹杂不少人性思索——所谓"恶人"也是相对的,人性永远多面且复杂,善恶又何时泾渭分明呢,有些时候在上帝视角知悉恶之因,会对恶人的终局心怀同情,虽然作恶始终不可原谅。/ 李善均几场爆发戏很有看点。
粗糙的复制
我觉得女主一点都不无辜……真的绝了。
故事其实挺老套的
没读过原著也没看过日版,不过这倒成了某种优势,可以不用在心里去预演对比以及取舍,因此电影本身的情节展开便成了一种观影享受,直至终点车站。本片拍得流畅,几乎没有任何多余之处,导演手法老到,值得喝彩。
整个一个没意思啊
4/6. 故事还不错么,能更复杂些就好玩了。
叙事结构着重男主角,而不是受害者女主角本身。突现的反而是爱情,而不是造成这结果本身的社会问题。
首尔蝴蝶梦。
唯一的软肋还是在故事上面,逻辑错误和模糊的硬伤还是有很大遗憾。但气氛营造和叙事张力都高度统一,节奏也在类型片的高度之上。男主角表现很有代入感,女演员在外貌上首先就不够有说服力,为达到怜人效果。
三星半 故事特别喜欢 但是太多漏洞 细节刻画也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