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邹叔宝去了苏区,还有赖西诺和孩子在等他,现实中邹作仁烈士在给苏区送物资的路上就惨死了,我看了文章大概1933就牺牲了,而且他们家族真的前赴后继,邹端仁,邹春仁,邹佛仁一共有13个人,都没活到,都被虐杀,满门忠烈,太不容易了,电视剧还是简化了历史的残忍,让邹叔宝他们去了苏区,没有惨死,还有曹瑞英最后是不是他放的潘雨青
非要借用特务头子的汽车,简直是引火烧身嘛。
还有,编简历要禁得住查,怎么还弄出厦门的事?
万一特务头子一直追到厦门,又如何脱身?
总之,这一次是幸运,否则行动完全失败。
再有,大表哥干嘛非要弄个大老板的身份?
身份越靓越容易引起注意,也越容易被查出破绽。
直接伪装成工人农民小商贩混迹于芸芸大众中,反而更安全
我给了四星,不是说这个片子值得四星,顶多三星半高一点,豆瓣没有半星很无奈。
否则我就打三星半了!!
两个疑问,评论区里面都没有提到,我问问,看我是不是看的时候漏掉了?
第一,小兰腿受伤了,前面莫名逃脱包围圈就不计较了,在火车站开枪打死了撒尿那个士兵,后来她是怎么逃掉的?
那么大的枪声,士兵们都听不到??
第二,老张路过饭店,下去找孩子,那时候,已经摆脱了特务们的包围,怎么就忽然被发现是偷书的人?
特务就开始追捕他?
看到叔宝护送党费艰辛,在船上因伤口感染发烧差点被当作感染鼠疫而扔入大海,既使再辛苦也不动用运送的大洋,当他砸开石膏绷带的那一刻,那一块块沾满他鲜血的大洋,那与他的血肉沾在一起需要忍着疼痛硬拽下来,顿感莫名的感动,坚信这是对共产党的忠诚,对党的信仰,才使他有强大的力量,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会越来越强盛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接地气,斗争的残酷血腥、国民党特务的凶残、交通员们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触目惊心。
其次,情节设计不落俗套,一波三折,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再次,张桐等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比较贴近角色,有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能抓住观众的心。
不足之处:1.看不出地方党组织的作用,存在两张皮;2.大表哥在汕头时完全没有必要惊动特务站长;3.邹叔宝在被通缉的情况下仍然不听劝阻盲目行动,极不成熟;4.与大表哥一起傻傻的呆在被查封的布店门口,不合情理;5.发现叛徒余友庆时地方党组织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除掉叛徒,如此严重失误,极不应该。
人民万岁!
看了这个剧,理解了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为什么喊出了人民万岁。
普通的人们,完成着了不起的任务,除了责任和使命,还有了不起的智慧。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高手在民间。
主席知道人民的伟大,所以主席是真正的伟人。
感人的历史,感人的剧情,虚构的故事永远不可能这么精彩,真实,所以感人;真实,所以充满力量!
致敬每一位英雄......
文:田金双
本周聚焦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绝密使命》讲述了地下交通员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运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其真实的情节和敬业的演员,让观众的心被深刻征服。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公认的创作原则,即大的历史事件必须真实,小的细节可以艺术创作,《绝密使命》整体剧情上严格遵循了这一创作原则,这部红色谍战剧宛如一部鲜活生动的“党史教科书”。
近年来红色主旋律的影视剧颇多,而《绝密使命》可称为“红色基因剧”。
它独特的题材、隐私的故事、实力的班底以及精良的制作,让大众对“主旋律影视剧”产生了新的认识。
换言之,《绝密使命》旨在通过“主旋律”的新思维寻找一种更为年轻化的表达方式。
首先,该剧吸引年轻观众的一大因素在于题材新颖,风格写实。
据史料记载,“中央红色交通线”长达3000公里,这条红色通道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一直到红色根据地瑞金。
在1930年至1931年间,为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中央交通局以闽西苏区的“工农通讯社”机要交通网为基础,建立了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为传递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机密文件,运送中央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以及掩护党中央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迁移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中央而言,这条秘密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绝密使命》中的主人公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亦有对照,张桐饰演的潘雨青原型集合了邹端仁等伯公凹七烈士的英雄事迹,邹叔宝(应昊茗 饰)的原型是学识、胆识兼具的邹作仁。
剧中邹叔宝的大哥知道二弟从事秘密工作,自告奋勇带着老三、老四加盟到邹叔宝的造纸作坊,成为这条秘密交通线的一员,几历生死成功向苏区输送急需物资、传送重要情报,护送周恩来等200多位重要领导。
邹氏家族30多人参加了红色交通线的革命工作,他们用鲜血和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一座丰碑。
其次,该剧人物性格鲜明很有代入感,这种表现方式既尊重中老年观众的观剧心理,也令年轻人纷纷追剧。
身为“交通站”小饭店的老板,余大哥本是一个言词不多、其貌不扬的男人,可偏偏其人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 “豆腐西施”。
关于余家嫂子剧中有个有趣的桥段:白军封锁交通要道设立关卡,苏区同志缺药少盐,余大哥运盐被扣,于是余家嫂子跑去和白军搭讪,秒变“白军的姐姐”,并趁机拿回食盐。
之后余家嫂子动不动就请白军吃饭喝酒,真的成为让白军顺从的姐姐。
这也难怪,潘雨青身边想吃豆腐的憨直船工笑称“余家嫂子,有一张好嘴”。
平心而论,《绝密使命》中余家嫂子这一屏幕形象,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与智斗刁德一的阿庆嫂相似,余家嫂子同样有一斗智斗勇、妙趣横生的“好嘴”。
正所谓,小人物,大角色,立体鲜活,瞬间霸屏。
第三,《绝密使命》另辟蹊径,不像以往谍战剧那样具有烧脑的剧情,与《暗算》、《潜伏》、《悬崖》等剧相比,更侧重于潜伏和运送消息以及传递物资时的凶险和曲折,同时在正反两方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上也委实下足功夫,这也是该剧刚开播就拥有大量年轻观众潜在原因之一。
贾宏伟饰演的大反派曹瑞瑛外表看似儒雅、绅士,实则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剧中他的恶魔形象更是令人胆战心惊。
曹瑞瑛手下刑讯无果时,曹瑞瑛竟然脱下西装,露出肌肉,用双拳将交通员活生生地打死;而对百般逼供什么也不说的地下交通员,曹瑞瑛将手伸进交通员的嘴里,硬生生地用钳子拔下牙齿……作为闽粤交界的偏僻小山村,伯公凹是《绝密使命》中绝对不能绕过的红色地标之一。
苏区几十万人民缺盐,伯公凹村口伯公祠堂则成为运送食盐、医药等物资的秘密据点。
相比之下,伯公灯,则成为“一盏希望的明灯”。
剧中有段台词令人动容:谈及伯公灯时,邹叔宝望着漆黑的夜色深情地说:“每个客家人心中都有一盏永不熄灭的伯公灯!
” 邹叔宝的这句话让该剧瞬间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绝密使命》这条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们,在历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没有一个人贪生怕死,没有一个人叛变,更没有一个人畏难而退。
在这个极为隐密的红色战线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了一首“坚无不摧”的信心之歌。
这种身先士卒,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的家国情怀,可歌可泣,值得历史铭记!
从觉醒时代过来的,觉醒一刷后欲罢不能,很想看五四运动后的内容,几经寻找也就几部勉强入眼。
党成立百年之际很多精彩的剧,大背景之下这类剧倒都是好剧,不过导演的水平吗就差强人意了。
如果觉醒的导演打9分,理想照耀中国则可以打9.1,不过绝密使命的我就不敢恭维了,客观的讲只能给6分勉强及格,几个原因也只能是因为……。
举个简单例子,本剧中第八集,周成被民团团长抓到一片竹林空地中,此处不提其他群演还有民团长的演技在不在线,也不提周成,咱就说此刻的设定,交通员碰巧看到周成被抓,自己主动承认自己是周成,迷惑敌人,交通员被抓后请大家自己看周成这不到一分钟的浮夸、让人摸不到头脑的表情,还跃跃欲试想上前,还是自己大哥还有弟弟拉着才没有从上去,咋滴?
还想和拿枪的民团拼个你死我活?
交通站不要了?
党交给的任务不执行了?
什么鬼?
此刻作为我党一名优秀隐蔽战线的工作人员,应该被当前的发生的事情控制和影响自己情绪?
提到这里以后不信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回头翻看下第八集交通员冒充周成被捕这一过程的剧情。
说到这里我还想吐槽。
🤮 吐槽虽然要吐、不过咱们和尚大哥的演技还有电影中的设定还是很多的。
👍 纯属单存剧情吐槽,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想法。
这部剧,总体风格很朴实、很真实、题材独特,值得追看。
故事紧凑,化妆服装很有年代感,是一部讴歌隐蔽战线上“交通员”的历史正剧!
佩服那个时代的人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
很好奇,交通员是怎样的在敌人严密封锁下把物资送到苏区,为他们的聪明机智勇敢顽强点赞!
党的百年华诞的主旋律号角已经吹响 文/王珉2021年,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百年华诞的主旋律号角已经吹响。
作为厦门本地人,兼厦门的影视发烧友,我对这部福建出品的红色电视剧《绝密使命》感同身受,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也是一部徐徐展开的党史书卷。
以往的谍战剧都是像孙红雷主演的潜伏地下党员的故事,《绝密使命》则把视角放在交通员身上,展现其忠诚勇敢的精神,以及红色交通线——苏维埃的血脉。
4月18日开播的剧情展现送情报的手法,就让人大开眼界,信息量虽大但一点都不混乱。
笔者认为,厦门创作或出品的红色影视作品,可以将厦门重大历史时期和重要的时代变革作为创作背景。
在尊重闽南人文历史的基础上深挖艺术视角,将历史与现实并置,将语境与情怀齐观,更能用鼓浪屿等老建筑影像载体折射出厦门时代的伟大变迁,更能映照出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整顿教育的现实意义。
那些中国共产党在厦门带领人民取得翻天覆地巨变的缩影,将激发厦门乃至全国观众内心对党的情结与热望。
配音略尴尬 整体不错
挺好看的,故事很吸引人,很佩服那些共产党人,致敬
还行吧,比我预想的还要好一点。
啥玩意啊
几乎没有合理之处,反派过于智障且还挺讲理。蒋光头不是石要过刀,茅要过火,人要换种,错杀一千,不放一个吗?
张桐演的很不错,致敬地下交通员。
题材不错,那个年代有多少战斗在交通线上的共产党员们,不惜生命保护着交通线上的人员、物资和情报。他们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值得子孙后代们永远铭记! 唉!遗憾的是这个电视剧编剧实在是不敢恭维啊!故事情节散乱、拖沓,让人看着经常出戏就不说了,还到处是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护送上海的中央领导去苏区,一路上到处是破绽,在汕头去借专职抓共产党的中统特务头子的车接中央领导,结果被怀疑;在永定四个人大摇大摆去交通站,看到交通站被查封,竟然四个人一起站在交通站门口发愣!结果被识破身份并追杀,一点地下工作的常识都没有,实在令人无语啊!真是应了那句话:中国演员是世界水平,编剧是地级市水平啊!
真的好好看啊啊啊!!!!越往后越好看!!!和我哥一起追剧!!!
好题材。
以交通员为主体的确实第一次见,还蛮新颖的。问题是剧中大段大段空洞的台词,听得耳朵起茧。
与前面几部同类型片相比,剧本有点糙
差强人意
三星送给张桐,演得确实好,就是剧本有点……感觉遇到的都是好人,太简单了一些
及格命题作文
谍战,最爱
比大电影还拙劣的演技和运镜 就像八股文一样 占了个红色题材的圈钱之作
眼镜小哥真是眉清目秀得过分,哪怕留着胡茬,在我百无聊赖地换台的时候也能一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剧也就是个平平无奇而已
剧情不作评论,但了解到了交通站交通员的职责使命。
家里老人家的评价:这剧过于浪漫主义色彩了。翻译过来就是节奏不行,看着让人一点都感受不到紧张氛围。
看了两集,从窗户外打进来的光太强太不自然了,侧光打得好多(我知道这样显得演员好看但也不能这么多吧)。个别镜头太赘余。衣服太新。接头发电报啥的内容也挺蠢的……过家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