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网友评论】两季一个案,看完finale之后心情沉重,又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把AMC(http://blogs.amctv.com/the-killing/talk/2012/06/season-2-episode-13-open-thread.php#comments)讨论里让我心水的一条翻出来。
在“most liked comment”里排名第一的是这个:What if Stan is the killer, and it's revealed on Father's Day? 如果Stan就是凶手,然后他们在父亲节揭晓了这个真相?
【2333333【好吧这不是重点排名第二的这位,语言和视角我都很喜欢,说出了我心里的话:来自JohninMPLS(http://www.amctv.com/users/profile/5388363/johninmpls)What an amazing hour of television. The finale was as good as (and possibly better than) the pilot. There were at least three emotionally devastating scenes. The decision to open the episode with a snapshot of Rosie’s final morning, then close it out with her screaming from the trunk of the submerging car – again, just devastating. 这是多么精彩的一个小时啊。
Finale就像Pilot(导航集)一样精彩(甚至更胜一筹)。
至少有三处让人感情决堤的场景。
以Rosie生前的最后一个早晨作为开场,再以她被关在后备箱尖叫着推入湖里而结束——再说一次,这简直太有破坏性了。
The show spent two seasons casting potential doubt as to what kind of girl Rosie Larsen was. And viewers were caught up in the mystery, the search, the need for justice. And in the finale, they finally humanized the victim, reminding us that this is more than just a crime drama. The finale made us care about Rosie as something more than just a piece of the puzzle. And in the process, it made finding her killer that much more emotional. That final video of Rosie was almost too difficult to watch. 此剧用了两季探讨了潜在的种种疑虑,包括Rosie Larsen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观众们被悬疑、调查和对正义得到伸张的渴求紧紧攫住。
在Finale里,他们终于正面刻画了受害者,提醒我们这远不止是一个罪案剧。
FInale让我们格外关心Rosie,而不是仅仅把她当做谜团的一角。
在这个过程中,找寻凶手变得更加情感化。
而Rosie最后的录像带简直是难以直视。
And in the end, the three people responsible for Rosie’s death were caught up fighting for something they loved. It took the crime from a simple black-and-white investigation to something much more human and complicated. There was no deep, sinister conspiracy – only complicated people making poor decisions based on emotional responses. And that, somehow, made the conclusion that much better.最终我们发现,应该为Rosie的死亡负责的三个人,都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事物而奋斗。
这把罪案从界限分明的黑与白带到了更加人性化和复杂化的境地。
没有深重而罪恶的阴谋,只是一帮复杂的人在感情的激化下做出了不正确的决定。
这从某种角度让结局更意味悠长。
【案情与角色】我几乎忘了S1所有的嫌疑人和种种跌宕的剧情。
去官网的嫌疑人名单里找了一下,赫然发现,除了Linden和Holder,所有配角都榜上有名。
官网也在搞猜测凶手的投票。
对于这样一部悬疑到底的剧,who, why, how对观众而言显得无比重要。
但这并不是编剧的所有想法。
The Killing三条线:1.Linden和Holder的调查(支线有Linden和Jack的纠结,Holder的黑历史);2.Rosie一家的创伤(Larsen线、Mitch寻找自我线和小姨线);3.Richmond竞选(市长线、Jamie线和Gwen线)。
这三条线互相纠缠,时而分开时而离开彼此像是完全无关。
但直到最后一刻我们才发现,后两条线的牵扯程度比想象中深刻的多。
而这个关键点就是Michael Ames,Michael Ames像所有有胆偷腥却没胆和老婆公开抗争的胆小鬼一样,在关键时刻间接促使一个女人去做dirty work。
当然,这点我们最后的最后才知道。
对于快节奏的美剧而言,一个案子破两季显得格外没效率。
但每个人都欲罢不能。
不仅仅在于嫌疑人随时更换、悬念迭起、每条线都充满了疑虑、戏剧冲突和感情纠葛、每个身处案情的人(无论是风暴中心还是看似毫无关系的竞选场所)都格外努力地干着自己的活儿,用角色本身的理想和动力推动着情节发展。
更关键的大概是在其他的剧集里被轻描淡写或是一带而过的感情线。
The Killing是我印象中第一部如此深刻、全方位细致描写受害者家属的剧集。
从Pilot中段女儿失踪后的焦急,到发现尸体后的崩溃,以及接受死亡后全家的死寂和混乱,直到最后真凶揭晓时无比复杂的心境,Larsen一家极端现实地演绎出了一个悲剧家庭艰难地重新开始的过程,让观者感同身受,陷入其中和他们一同经历着大起大落。
我现在还记得,看S1的时候,演员脸上的悲痛让我心里堵得慌,我还一边抹泪一边想着万一哪天我XX了,我父母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家庭成员面对悲剧的态度完全不同。
Mitch从一开始就显得很脆弱,S2甚至丢下儿子“寻找自我”,这和她一贯的逃避态度挺契合。
Larsen则差点走上了弯路,在走出阴影的过程中,不得不回顾黑历史,从开始的暴虐到后来逐渐忏悔过往的错误,并且在收拾了心情后作出了正确的决定(没有听Janek的话去杀人)。
这个角色的转变是我最喜欢的,我看到了一个情深意重又特别现实的角色,也很高兴看到他走出了丧失爱女的悲痛。
另一条重要的感情线就是Linden中心。
除了查案,她的戏份就是带着儿子四处奔波,母子俩的关系奇怪又引人入胜。
她对儿子的保护欲显然很强,但最终居然让案件占了上风——这就是女侦探的风采啊!
也许此剧可以改名为“单身母亲的心酸泪”。
女主在塑造独立坚强的女性角色方面做的相当出色,经受着警界、政治界的压力,另外还有前夫、未婚夫的压力,以及对母亲理解不能的儿子,昔日的残余案件至今还困扰着她的生活,让她所有时候都神经过敏。
她唯一拥有的就是敏锐的头脑和强大的心脏,后期还加上了她最终托付信任的partner。
Linden的低谷无疑是S2后半段被剥夺警徽、儿子远离、自己被强制治疗的时候。
而Holder的低谷来的早一点,也伴随着S1结尾悬念的揭晓。
承认吧,看到这个硬汉在Linden门外拼命捶门的时候泥们难道木有心痛?
看到他在印第安居留地被抖S女酋长揍成重伤的时候泥们木有掉泪?
窝才不信!
【Rosie】第一季的海报就是这个姑娘,在最后一集之前我们都没什么机会看到她的正脸。
她像个幽灵一样出现在剧集的各个角落,但观众也只能通过有限的碎片抓住她的特质。
这个很受欢迎的妹子表面上和大家关系都很好,背着粉色的书包,梦想追蝴蝶,喜好摄影,很文青地跑到阳台上俯瞰整个城市。
她和家人看上去很和睦,但直到最后我们才发现她的困惑。
她知道的比家人想让她知道的多的多,随着剧集的进展,她生前的每一个秘密都在被逐步揭开,案情也因此跌宕起伏。
当S1看到她浓妆艳抹出入赌场,看到她和那个X交易网站挂上钩时,你是一番唏嘘还是觉得另有隐情吗?
谋杀的魅力就在于让每一个线索都看上去如此正确,如此直指案件核心。
Rosie的每一个关键特质的揭露似乎都预示着真相要浮出水面,比如她的穆斯林老师,比如她的富二代伪男友,比如和她关系微妙的真男友,她知道父亲的黑历史,也知道母亲的小秘密,她最后也死于“知道得太多”。
剧集的信息量很大,编剧也巧妙地让每一个关键点成为下一条线索的指南,尽管不是直接指向谜底,却在逻辑和条理上清晰,足够让主角们找到下面的方向。
这个看似错综复杂而且牵扯过广的案件并不是一朝揭晓谜底。
前后将近一个月,对于我们来说是两年,但其中几乎没有冗余信息,没有那些垫脚石般的线索,Linden和Holder就不会逐步接近核心。
全剧的所有关系人几乎都被列为了嫌疑人,一个个排查下来有了点推理小说里多重逆转的感觉。
每隔两三集抖个包袱本来就是惯用技,谋杀这部悬疑剧显然也把这招用得淋漓尽致,这样才能时刻吊住观众的胃口。
这个纠缠我们两年的幽灵终于在Finale里有了自己的主视角。
她像往常一样逗两个弟弟玩,她的母亲没有在看她,父亲也在忙着接电话。
她参加了舞会,和好朋友换了衣服,去了穆斯林老师家,然后男友送她去了赌场10楼,背着准备好的行装,想在看蝴蝶之前最后俯瞰一下城市灯光,她也许想了想自己身世,还憧憬了一下即将到来的旅行,她的第一次离家。
与此同时,父母和弟弟正在野营,小姨正在私奔的路上,Gwen以为爱人正睡在自己身边,殊不知Darren已经跳下了大桥,而在海滨的另一边,和Rosie一墙之隔,某些政治势力正在密谋。
【本格?
社会?
冷硬?
】从凶手这方面,此剧更接近本格——永远都是身边的“恶魔”犯下的罪行。
不过如果说有什么诡计,时刻表诡计勉强算的上?
可是从案件波及的关系人和涉及的领域来看,这显然是社会派。
无论什么案件,一旦和政治扯上关联,立刻就披上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
本剧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市长竞选”这条线和Larsen谋杀案有某种程度的联系。
一开始是那辆竞选车,后来变成了被害者和竞选班底之间牵连着的结点,比如Rosie的伪男友及其父亲Ames,Rosie所工作的赌场位于印第安居留地,而其掌控者恰好是竞选双方拼命争取的赞助。
海滨地区的开发似乎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过多与政治和经济的牵连让人想起了龙纹身的丫头。
但是政治方面的致命一击却让剧集带给人更酸涩的感觉。
没有丫头那样的“救世主”,只有两个在多重势力间周旋受挫的警察,和一个看似清白的市长竞选人,然而讽刺的是,他的班底并没有贯彻他的“光明作风”。
Darren口口声声说要用绝对正义的方式赢得竞选,可当他成为了市长,却和“坏人们”坐在了一起,无疑是狠狠地在一直坚信他的Gwen脸上扇了一巴掌。
The White Kinght Falls.如果Jamie还活着,也许会觉得Darren终于开窍了。
我们一直以为Larsen案的凶手是个残忍的变态,他的谋杀欲望如此之强烈,以至于能在树林里追受害者长达一夜,凶残地把她打到半死,然后毫无怜悯地推她下湖。
两年了我们都在寻思,这个人邪恶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我们也在暗自想象,抓到坏人的那一刻,一定会舒一口气吧。
现在我们知道了,压根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坏人。
就算是如此残忍的行为,其背后的动机也让人唏嘘。
而且这个动机很简单,只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的菜鸟不想让受害者透露出消息,而受害者也很不聪明地大声尖叫(说实话我不明白她干嘛叫成那样)。
如果其中的一方冷静一点,悲剧都不会发生。
这只是两个脑子同时短路的人撞到了一起,谁都不知道怎样正确处理。
但当小姨出现在湖边时,这悲剧多了点宿命的味道。
这可怜的女人在家里备受指责,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就是跟着Ames走人。
这大概是作为小三最渴望的事情了。
她也曾经年轻,和Rosie一样充满幻想,可湖边的Terry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幸福即将飞走。
我相信换个情境她才不会去推车,然而那时那刻她正在和情人私奔的路上,实在无法容忍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更不能容忍计划的泡汤。
她是动手的人,却完全不知道受害者是她的亲人。
所以,当Rosie的死讯传来时,她不崩溃才怪。
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个傻女人仍然对Ames抱着幻想,带着愧疚继续留在Larsen家带孩子,她从头到尾都知道,那个坏人就是她自己。
于是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对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
但是查案的过程又像极了冷硬派的风格。
无论是多雨的西雅图、不受欢迎的男女主角、Linden和儿子相互扶持又对彼此无奈的纠结的感情、Linden糟糕的感情线、Linden遭受过的精神创伤、Holder的黑历史、街头黑帮的介入——简直是具备了冷硬派的一切元素,没错,他们还吸烟,他们还挨揍,他们与上司的关系永远都不会好。
冷硬派的一大特点就是罗里吧嗦,但是绝对是“每一句都是哲理”、“每一秒都文青”、“每个片段都让你膝盖中箭”,如果你把自己代入情境,很容易受感染。
这就是为什么马修斯卡德和菲利普马洛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冷硬派的侦探都是一群上流严重的“loser”,顽固又讨厌,看上去不知道如何妥协。
然而正是这种硬汉才最让人心软。
编剧也相当聪明地引入了大断虐心剧情。
Linden和Holder轮着来,不让他们闲着。
从类型角度来说,谋杀应该算很好地融合了时下犯罪小说的三种元素,所以每个人都能从其中找到快感。
本格粉不会吼“凶手从哪儿冒出来的?!
”,社会派不会嗤之以鼻道“没有深度”,冷硬派也不会质疑其没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此文还没写完,今天太累了)
很多人觉得这剧节奏太慢了,足足用了两季才破一个案子,单论集数,比丹麦原版的20集还多6集,哈哈。
翻拍版基本保留了原版的叙事风格,这也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
当年看原版的时候,每一集最后都留下一个悬念,每次以为最接近真相的时候,到下一集才发现这只是导演的幌子。
也有人说,这不是讲破案的剧,我表示赞同,在破案的26集中所展示出来的众生相,才是导演想让观众看到的。
吃惯了神探夏洛克、CMS这种速食食品,对The Killing 这样需要慢火细炖的佳肴没有耐心也很正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不是吗?
Richmond的秘密是,10月5日Rosie死的那天,他差点在河边自杀。
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不惜背上杀人犯的罪名。
Sarah的秘密是,她曾经因为情绪失控被送到精神病院。
Holder的秘密是,有过不堪回首吸毒成瘾的过往。
Larsen的秘密是,他曾经混黑帮杀过人。
Mitch的秘密是,Roise不是Larsen的亲身女儿。
Terry的秘密是,她幻想着飞上枝头变凤凰,傍上富豪走天涯,结果阴差阳错亲手把自己的外甥女送入黄泉。
Jamie的秘密是,他为了Richmond不惜痛下杀手。
Gwen的秘密是,14岁就被强吻了。
Jasper的秘密是,他其实是喜欢Rosie的,而且知道Rosie是个处女,警察到他家问起他爹的事后,他跑去工地找他爹理论,由此看来,他还是很看重Rosie的,而不只是玩玩。
Bennet的秘密是,他为了拯救一个小女孩逃避割礼,不惜背上杀人犯和恐怖分子的罪名。
Rosie的秘密是,她发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准备离家出走独闯天涯。
…………看完整部剧,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十恶不赦之人,包括看上去阴险的市长和凶恶的印第安女酋长。
全剧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应该算是Rosie的母亲Mitch了,不过是属于让人厌恶的那种类型。
Mitch一边看着Rosie的旧物,一边对妹妹Terry大声嚷道:“你特么根本就不了解Rosie,你特么都没生过孩子,没做过母亲,怎么能够体会到我一个做母亲的感受?
”(圣母婊上线Orz……)观众盆友们,是不是忍不住要回怼了?
看到Larsen怒怼她老婆之后是不是很畅快?
(当然Terry也怼回去了,不过看Larsen怼她的时候更爽)你以为你很了解我?
我特么自己都没法完全了解我自己。
一个人真的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吗?
节奏确实略慢,慢的部分其实没有更多地聚焦在社会和群像刻画上,社会和群像刻画是有挺大比重,但慢节奏更多还是源于案件的进展,本剧中案件是主体,案件一波N折,嫌疑人几乎可以排出一个足球队,对这些人的怀疑、解疑,以及这些人社会关系背景、生活琐碎状态的带出,基本组成了整两季的内容,这可能就是办案的真实情况,很直观地展现了世界的荒谬和不可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剧的节奏肯定不算爽剧,但胜在真实细致,在这种叙事意图下,几集一个小高潮的处理,既很合理,也仍然体现了导演叙事功力的高超。
过程中为了展现怀疑对象的嫌疑程度,有的铺垫略少,有的展现嫌疑的方式有点过猛,我的理解是,因为细致真实的叙事方式导致的缓慢故事节奏,需要靠这些来平衡以获得一定的戏剧张力,是可接受的。
关于主角的设定也很有趣,女主Linden不是什么绝对意义上智商超群能力通天的警探,就是很正常的一个警察,只是颇有经验,对案子真相很偏执,最终破案靠的就是经验和偏执,而这种偏执,导演给的也不是纯正面的描述,而是伴随着她精神紧张,家庭、朋友关系破碎等一系列问题,是比较客观中立的呈现,这都回归着本剧真实的这一特点。
笼罩全剧的阴雨天气和空旷的城市环境展现很妙,跟案件扑朔迷离带来的孤独、心烦意乱、一地鸡毛、绝望、歇斯底里等情绪状态非常契合。
但真正让我觉得这剧值五星的还得是这季的最后一集,忍不住重看了两遍。
首先结局在内容上太猛太有劲儿了,足够消除掉之前所有因为慢节奏带来的对耐心的消耗,值了,而且颇有四两拨千斤的轻巧和厚积薄发的力道。
其次是这个结局所爆发出来的情感张力实在是太强了,之前看过《心迷宫》一类的将“凶手是谁”这个问题诉诸不可知论,更多去展现世界的随机和荒谬,但随机和荒谬在本剧这里只是第一层,它背后更重要的一层是,当这种随机和荒谬来到了家人的至亲关系中引发间接弑亲时,它的冲击力就太强了。
整两季对小姨Terry糟糕生活状态以及她对未来私奔生活向往的刻画和铺垫,让这个结局并不生硬、非常合理,而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希望,跟Rosie对于更大世界和生命的向往和希望是如此相似,甚至正是她引发了Rossi对更大世界的向往和希望,这其中希望和绝望的反差张力,命运的无情,人的无力,以及最后,缅怀的力量,伴随着三个场景——Linden来到赌场10层阳台代入到Rosie视角感受她离开前来看城市最后一眼、Rosie带着撕心裂肺的求救和呼喊声在后备箱里无助地随车沉入湖底、Larsen一家人最后含泪微笑观看Rosie拍摄的心语告别录像,达到顶峰,荡气回肠。
编得太离谱了。
最不能忍受的是高中学生经常三更半夜去赌场做服务员没人知道纯洁滴赚取大额存款只能从小费里来了;先前学校地下室里的那么多血都是小朋友不小心流的鼻血……太多地方故意误导观众,为了情节曲折让每一阵营的主要角色互相之间都有独立秘密的多层联系然后搞出无数巧合拍成长片设置悬念伪装成一个巨大的阴谋论。
结尾亮了算hold住了吧不然太坑爹了。
我常觉得只有不明真相才是抹不去的心病,但谋杀季终颠覆了我这种看法。
原来知道真相未必就容易释怀。
真相里roise并非叛逆戾气抛弃家人的小太妹,她是个好孩子,向往远方,心系家人。
这使她的死变得更可惜。
但知道了真相才能“MOVE ON”。
知道了真相的雌雄干探,放下了心里的石头吗?
可为何林顿还一脸失落的说,有坏人吗?
护主心切的杰米一心想帮达伦赢得竞选,为此打伤倒霉的女孩,而不明真相的泰丽迫切的想要求个归宿,鬼使神差的把侄女活活淹死。
他们不是丧心病狂的纯粹坏人,而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时,做了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但也正因为此,真相大白之际,将凶手绳之以法来的没那么大快人心。
好像片中悔恨不已眼泪横流的泰丽不停的说,I did’t know,而虚弱的抱着杀了自己女儿的妹妹,米奇并没有像触电一样推开这个其实也很可怜的女人。
但了解并接受了真相的人们,随之而来的,是改变。
杰米一席话使达伦得知了自己的真相,他知道了那个缅怀丧妻而坚持不续弦,凡事讲究公道,正直而又专情的完美政治家形象只是自欺欺人的装逼,是他潜意识里为赢得别人叫好的砝码。
达伦彻底丢掉了过去高尚的自己,坦然黑化,让窗外一直死心塌地追随的格温倒吸一口凉气,才发现忙活半天掏心掏肺后,自己捧起的只是又一个权欲熏心的政客。
坐上市长交椅的人,不存在曲高和寡的高尚。
达伦也一样。
尽管他手不沾血,他的团队在背后为他做肮脏的事,因为肮脏的政治里没有道义可讲。
政治不是为正派人准备的布道场。
拍了两季的一个谋杀案,寻找真凶越往后越成为叙述人物各种心理变化的背景,还记得霍德拼命敲林顿房门想澄清误会,最后颓然坐在地上,不修边幅的嘻哈爷们表情痛彻心扉,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任感一击即碎。
因为怀疑才是人的本能。
而无法面对女儿惨死,怀疑丈夫还干旧勾当的母亲一走了之,去旅馆和陌生男人一夜情,对陌生女孩嘘寒问暖寄托情感。
因为逃避显得那么容易,受欺骗的感觉最能把人击倒。
而林顿牺牲了儿子的监护权、唾手可得的婚姻也泡了汤,像强迫症一样没日没夜的追查凶手,搭进去自己的幸福究竟是自私还是伟大?
最后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达伦投靠肮脏政客阵营,坚持了几十年的清白至上价值观竟然不堪一击,权力还真是把“好人”啃的连骨头也不剩。
最让人泪奔的是家庭电影里rosie笑的灿烂,拉森一家人在画面前看到女儿举起牌子说I LOVE YOU,就此情感上的罅隙瞬间被治愈,女儿不曾因过去憎恨父母,父母欣慰起码活着时她幸福。
沙发上看的投入的一家人要如何继续生活。
因为忘记至亲如同情感上的背叛,但永远缅怀的人还能走出西雅图的阴雨天气吗?
坚毅隐忍的父亲因为答应过老婆金盆洗手做个好爸爸一再放弃黑社会的行事手段甚至不惜与老大反目成仇,身材娇弱却倔强的女警为了查找凶手放弃监护自己的儿子权利,曾经劣迹斑斑如今想做个好警察的霍德摆脱不了别人的指点,教学生勇敢追求梦想却身陷囹圄被误认为凶手的老师差点成为植物人,无法从意外失去妻子的伤痛中恢复的政客想要以真诚来赢得竞选却反而被最亲近的人利用...雨下个没完没了的西雅图,一桩没有预的谋杀案改变了所有人的轨迹。
蝴蝶的翅膀轻轻一扇,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而我们都身在其中!
不管是第一季的结尾Belko拿枪对准Richmond,还是第二季的结尾通过Jamie和Terry的口述拼凑的整个案情,各种论坛里都充斥着大量的不满:剧情慢、编剧耍人、不符合一般探案剧的规律…总之把这部剧当做是普通侦探剧的观众最终发现他们并没有猜中真相,恼羞成怒。
那些希望抛开现实中令人沮丧的情绪而全身心投入电视娱乐的观众,却发现莫名其妙地成了一个旁观者,见证了另一场人间悲剧。
《谋杀》最后一集,压抑到近乎绝望。
回望过去26集,每个人都不是单纯的好人,但也不是彻底的坏人:为雅内克卖命的Stan在最后一刻选择了自我救赎,彻底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在懦弱妻子为了逃避现实离家出走的时候独自承担起养护一家人的责任。
Stan不知道Rosie究竟是否恨过自己,在这份情伤还未痊愈时他也曾崩溃到对孩子大吼,而到了晚上又愧疚地道歉;母亲的所作所为符合她懦弱、不知道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性格。
她也曾有过糜烂的过去,她无法释怀现实世界Rosie的离去,但出乎意料地她选择抛夫弃子四处闲逛;Richmond,一个曾经坚持原则的政客,在结尾我们发现他不过是不敢面对一个肮脏的自己而已的普通人而已,他是那样的不敢面对自己以至于招妓也要问妓女“你知道淹死的感觉是怎样的吗?
”好像这时对妻子的怀念能消除自己的不安和不道德感。
当底线崩溃,他也可以昧着良心为印第安酋长撤销控诉。
或者说他一直都是这样的虚伪、世故、扭曲,只是突然有勇气做了真实的自己而已。
反倒是杰米,一个残忍的小人,却始终坦然勇敢的面对自己,到最后一刻做出了自我了断。
人性的复杂被《谋杀》展现的淋漓尽致。
现实里有纯粹的恶人吗?
大量女死刑犯以前是有梦想的,却被男人、被家人、被社会所逼迫最终奋起反抗、做出错误选择的弱者。
就算没有走上犯罪道路,如今又有多少人摸着良心告诉别人“我是地道的好人!
”我们迫于生存一步步滑向道德深渊,摒弃曾经的底线和原则,走向我们曾经不屑甚至鄙夷的地方。
当内心深感恐慌迷茫之时,我们又会为所做所行寻找各种合理不合理的借口安慰自己、埋葬愧疚,久而久之,内心的麻痹和疲倦已经不能支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和良知。
我们对人情冷暖越发冷漠,对他人的帮助深感怀疑。
我不禁要问:这是怎样一个荒诞的时代?
对利益的争夺是本剧又一个焦点。
政客为了抹黑对方不惜造假,Terry为了抢男人上位愚蠢地活活淹死了自己的亲外甥女。
谁知道这个世界为了利益会疯狂到什么地步?
当信仰缺失,道德的底线在哪里?
我不禁想问Terry:因为你杀死的是自己的亲人,所以最后你会陷入绝望和自责?
但是如果一切都被掩埋,那辆车带着另一具冰冷的尸体永远躺在冷涩的湖中,你会坦然的过一辈子吗?
你会忏悔吗?
剧末,我们终于等来了久违的阳光,虽然只是在Rosie身前拍摄的那部无声电影里。
Larsen终于找到了答案:Rosie从未恨过自己,她永远挂念着整个家。
我们因为爱的撕裂而痛苦,又在最后看见爱带给观众全剧唯一的希望。
珍惜自己的家人吧,因为他们比这世间任何东西——包括哪些道貌岸然的政治——更加真实,更加值得珍藏和怀念。
终于在《谋杀》里我们有机会面对自己千疮百孔的灵魂,慢慢地触碰它看它是否还有知觉。
西雅图的阴霾一直没有散去,就像我们转了一大圈终于知晓了答案,心中却无法散去沮丧、失落、压抑、失望一样,好像谁是凶手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突然发现每个人都是那么复杂:他们既可能是沾满鲜血的凶手,也可能只是为了生活做出妥协的受害者、弱者,值得同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都已经不再幼稚的问父母:“为什么他这么坏?
他就这样忍心故意这样对我吗?
”争名逐利的疯狂世界,只要没有死人,我们终将无奈的接受伤害,或是心安理得的成为下一个施暴者。
然而在《谋杀》里,这种习以为常的道德沦丧被主创无情的放大,使观众心痛地看到这种人性的恶在极限状态下能带来多么具有毁灭性的结果。
只是在《谋杀》里,连死亡都不能再激起人们的停驻、侧目、反思,被利欲蒙蔽双眼、泯灭良知的灵魂继续踩着一具具尸体向前,向更黑暗的深渊塌陷。
有一句老话:“可恨之人自有可怜之处。
”《谋杀》里Terry阿姨只是为了自己的幸福情急之下做出了极端的行为。
杀人无论如何不能原谅,在最后她一遍遍地重复着“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那是罗西。
”好像换做另一个人死去能消除罪孽一样。
这让我们看见这世上很多罪孽、错误本可以以更好的方式避免,只是当贪婪侵蚀心灵,我们又如何冷静下来?
只是在车子便随着一个生命的尖叫哭喊最终消失在水中、消失在夜色里,我们突然有一阵心酸和惋惜。
在结尾处,霍德看见心事重重的林登:“我们抓到坏人了。
”林登反问:“真的?
是谁呢?
”这时我们发现我们也不知道答案。
《谋杀》传递着对人性的弱点或者说是人性污点的拷问。
每个人,无论是观众与否,其实都已经是一场场惨案的“凶手”。
只是有的人没有因此死去,有的人却获得了罗茜的结局。
上周我打电话给妈妈,她一如既往地告诉我她在读的官场小说,她是多麽看重这些“人事机关”,还推荐我去阅读。
我本能的排斥,却找不出什么理由去反驳。
这就是为什么西雅图直到最后也没能放晴,我们找不到生活的答案、找不到纯洁的理由。
《谋杀》是那样长,长到足以让我们觉得好像看透了每个角色的前世今生,长到足以让我们觉得与他们一起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希望与绝望、堕落和救赎。
长到我们为自己叹息,为自己悲伤。
而最终只能选择Move On
本以為自己在看擒兇記,後來發現自己看見的是兩個糟糕的母親。
兩位都是好人。
正義滿分,正直滿百。
警探母親不惜一切想為被害者家屬討一個公道,她努力與拼勁放在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好員工,何況她還是個公僕。
緊要時刻她帶著小孩四處流浪,投宿,甚至不准前夫照顧孩子。
總之,她關心別人的傷痛勝過自己小孩不願講出來的傷痛。
她逼迫任何一個人講出實情,但從不以同樣方式詢問自己小孩需要什麼。
dMitch?失去愛女,悲痛萬分,以至於無法自拔。
她還有兩個小孩,但兩男孩一直委託妹妹照顧。
直到有一天她離家出走,因為她必須如此才能遠離傷痛。
合情合理,假想你若是她。
這個女人的可惡在於,她用情緒勒索周邊世界。
慢慢發現這不是一天兩天。
這情緒不是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而是愛和永遠的輕輕一句:「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你看到後面,理解真正意思是。
是你~做錯了什麼。
因為她連跟上帝都是這麼說。
她會擁抱陌生人,她好像是擁有很多包容心的人。
她從不會與人吵架。
溫柔到我覺得很可惡的。
因為任何她該盡的責任與義務,都在她的傷痛中輕輕被放過了。
她真的演的很輕。
她一生裡有好多這樣不負責任的事,但沒有人會覺得她不負責任喔。
因為你會善待她。
美劇在創造人物時,有好多隱形的人設情緒,弄得非常高明。
尤其是我很想巴下去的人。
討厭的是,這些人一點都不假。
只有欠揍。
和《沉默的羔羊》开场类似,女主独自在丛林晨跑,如同梦境,同时交叉剪辑受害者Rosie暗夜里被追杀奔跑的场景。
《谋杀》开篇就直接告诉观众,这是一部心理剧,由一起谋杀案串联。
(一)Sarah Linden: 开场Linden奔跑至湖边,发现了一具动物尸体,驻足凝视,也象征了她心理层面的困境:比起“生”,她对“死”更沉迷。
Linden想开启新的生活,却有心无力,她更习惯痛苦和逃避,而非建立和经营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
Linden特意强调自己愿意嫁给对方,更像在说服自己,未婚夫离开后,独自叹气。
害怕失去而不敢拥有,让她惯性地成为稳定关系的破坏者,因为查案不能赶去结婚,只是个借口,Linden害怕美好的事物而不自知。
当他人戳穿Linden真正的问题所在,她通常秒变刺猬转移话题,不近人情地直戳他人的痛处精准回击,用攻击的方式让关心她的人及时闭嘴,同时逃避掉自己的问题。
每当谈及自己心理创伤的话题,Linden都会对心理医生恶意满满地攻击,试图转移话题。
Linden摆脱不掉的过去,如同她想戒却总也戒不掉的烟。
儿时被母亲抛弃的伤害,和由此引发的愤怒,以及自己也无法做个理想母亲的问题,总是困扰着她。
怨恨抛弃自己的母亲,太想走反方向做个好母亲,却总是做不好。
害怕亲近的人指出这一点,其实是因为Linden不愿面对自己,也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
异常敏感,过度紧张,仿佛儿子短暂离开,他们之间的爱就会瞬间蒸发掉一样。
Linden不肯松手,既是爱儿子的方式,也是过度防御,源自她内心巨大的恐惧和不安。
不断更换寄养家庭的经历,让linden习惯成为有计划的逃跑者,再用独立做“铠甲”。
隐忍坚强的代价,让Linden远离了快乐和友谊,难以对他人建立真正的信任。
Linden无法摆脱过去,也无法创造内心真正渴望的未来,Linden卡住了,无法成为抛弃孩子的坏母亲,也没办法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好母亲;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又因为害怕失去而时常主动破坏关系;渴望热爱生活,却被凶杀案吸引;渴望Stay,却总是逃走避开… 既无法爱这个世界,又逃离不了生活本身,她被困在她想爱与无法爱之间,进退两难,Linden迷失了,并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
独立坚强是保护自己不再受伤的屏障,将自己活成孤岛,Linden其实是连幸福都害怕的胆小鬼。
作为警察,Linden倒是勇往直前,甚至偏执。
她善于观察,对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有强烈的同理心,但真正让她沉迷其中的两起案件,都和她自己痛苦的童年经历有关。
Rosie和Adrian 曾经的处境:恐惧、寒冷、孤独、无助、绝望…这一切和Linden经历过的太像,她想找到真相,执着于抓到真凶,就像这么做能拯救她自己一样。
Linden想象中的Rosie遇害当晚的情景
自己被母亲遗弃当晚,黑暗 寒冷 孤独 无助的记忆
这其实也是Linden对母亲铁石心肠抛弃自己的控诉 Linden放不下Roise的案子,她不自知,她在重复自己痛苦的经历,直至找机会治愈自己。
她说Rosie只要换个方向就能活命,其实编剧在暗指Linden,选错了生活重心(二)Stephen Holder: 两位主角的初相识和《七宗罪》如此相似,新老警察交接办公室,老警察经验老道却想逃离,新警察经验少问题多,却又热情满满。
就像Holder姐姐说的那样,Holder总想做成点什么,球、街舞(他首登场时箱子里正放有这两种热爱),没想到最适合的是当警察。
Holder渴望成就自我价值,但缺席父母的原生家庭,没能给予其足够的自信。
警校第一年被选去当卧底,却染上了毒瘾,伤害了一手养大自己的姐姐,又让挚爱的小侄子失望。
就算事后努力改过自新,不堪的过往还是永远凝视着自己,Holder常常会怀疑自己不是好人。
他求助于各类宗教、出入共助会、吃素、常常试图调整自己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都是想寻找自我,探寻方向。
跟着不眠不休专注查案的Linden工作,Holder能忘记毒瘾,能逃避对自我的怀疑。
而追凶者的身份,也让Holder能自然产生自己是好人的感觉。
他之所以越来越适合做警察,或者说他适合和Linden搭档做警察,其实和内在的心理需求有关。
被单身母亲的姐姐一手带大的Holder,天然对Linden有熟悉感和亲近感,他能理解Linden独自养大孩子的艰难,也能理解父母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这种理解不像Linden的未婚夫那样,源于对心理知识的了解,而是源于Holder切身的体验。
那种感同身受的体谅更容易被Linden吸收,而Holder关怀Linden,也仿佛在对自己的姐姐做出补偿,他喜欢也愿意关怀Linden,还能自然而然地亲近Linden的儿子Jack。
在理解Linden的过程中,Holder能看见自己的姐姐曾对自己付出的爱,这让他安心、平静。
他看不得Linden受苦,也不想让Linden失望,就像不愿让自己的姐姐再一次对自己失望一样。
(三)每个人都有秘密: 《谋杀》用了两季只讲一起谋杀案,串联起生活中的各类人,每个人都有秘密,这个秘密往往与其内心深处的伤害有关,人们撒谎隐瞒的同时,真相反而一层层显露出来… Linden在5岁时被母亲抛弃,难以真正信任他人,不断逃避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Holder曾经吸毒成瘾,伤害了最爱他的姐姐,改过自新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 Darren缺乏家人的关怀,才那样迷恋自己的妻子。
妻子的存在让他成为了更好的人,但失去妻子的原因,又和原生家庭的影响息息相关; 从小被利用的Gwen,在不尊重女性的圈子里长大,太渴望得到尊重的她,才更离不开Darren; Jamie糟糕的成长坏境和嗜酒残暴的家人,不难解释他对权力的过度渴望,和对Rosie残忍的暴行。
他喜欢Darren正直温良的一面,又无法相信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始终爱并怀疑着。
他也许是担心Darren再次自杀才拿走了枪,没想到最终却用来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传统霸道且秉承着白人至上理念的母亲,软弱又温情的父亲,让Mitch和妹妹有着不同的叛逆和软弱。
本性纯良的Stan有着黑帮背景、杀人的过往、嗜赌成性的经历,又因Mitch金盆洗手组建了温馨的家庭,是Rosie让他最大程度地摆脱了过去,拥有了正常的生活,也是Rosie的存在让其免受“小目淳”的复仇,无论对与错,曾经做过的事,如鬼魂般永远盯着Stan,他必须承载着一切继续生活。
Rosie的伪男友富二代,痛恨父亲因众多杂乱的异性关系伤害自己的母亲,才对好女孩Rosie心怀喜欢,但父亲内在的懦弱和外化的暴力,又多多少少影响了自己。
Rosie是个好女孩,不只是家人爱她,很多人都喜欢她,也正因如此,她知道了太多秘密,困扰了自己,又阴错阳差丢了性命…(四)结局: 明线谋杀案的结局,真正的凶手是曾经疼爱过Rosie的小姨,暗线Linden心理问题的元凶,是抛弃过自己应该也曾疼爱过自己的母亲。
Linden和Holder一直想抓的坏人,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坏人,行善作恶的都只是人而已,坏人又是谁呢?
坚信这世界有坏人的人,都有自己的心魔,也往往被不同程度地伤害过。
而最常见伤害我们的人,往往是我们亲近过的人,或与原生家庭相关的人。
结局时西雅图的雨停了,Linden没有再沉迷于下一起案件,她对真相有了新的认识。
纹身小目淳其实像极了Stan,他杀了黑帮头目雅内克,也让Stan得以解脱。
小姨承认了罪行,Stan一家,妻子回归,搬入新家,算不上重新开始,最终还是带着伤痕与成长,继续生活;动了杀心的Jamie最终自求一死,新市长取代了旧市长,但一起开会的似乎还是原班人马,改变也许会有,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Rosie的死就像投进湖水的石头,曾经整个湖面泛起涟漪,现在又重新恢复平静。
生活总归还要继续,但那些发生过的事并不会真的过去,人们只是带着这些影响,继续生活。
首先对第一季的吐槽表示抱歉。
所有的吐槽在第二季得到了解答。
虽然还是想吐槽米奇大妈的自私,但是,谁不是呢。
结局铺垫吉米杀人的时候,我是拒绝的,两季把里奇曼设置的太完美了,正直,爱妻,几乎没有负面信息。
所以好像他落选的话这部剧就有点三观不正了感觉。
然鹅,真相一步步铺开,上帝视角的我开始同情吉米,腹黑的想一想,里奇曼未必毫不知情。
所有的正义光鲜都是里奇曼的,所有阴暗面都是吉米在做,而里奇曼又通过自己“正直的人设”不断催眠吉米,让他毫无抵抗力的为他做任何事。
结尾吉米坦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偏执的让人同情又可恶。
当他指出里奇曼“背着格温招妓”“为了享受闪光灯让莉莉自己开车回去”这两件事的时候,也许就是暗示里奇曼并不单纯的第一步。
后来警察说枪里没子弹,然鹅,枪是里奇曼的枪,可是在吉米拿枪到举枪之间,他都没有提醒过警察。
事后,在我以为他会因为吉米的事退选(可能我太天真)。
毕竟吉米是为了他的当选做的错事。
可是他,却在写声明“我不能让吉米的事为我抹黑”他是这样说的。
再到最后的和赌场老鸨,有钱妻管严的开会,不得不联想到他的“是时候向前看”是因为吉米不在了,他要主动出击了。
后来的后来,所有真相都随着吉米的死亡终结,新任市长担保出了两个帮凶,为他下一次选举保驾护航。
然后再说三个凶手,最心疼的是泰瑞,可悲可怜又可恶,仅仅是想要幸福的女人。
真相太残忍。
挺好看的,不过议员是不是有点毛病?(指脑子)
简直了前后剧情有严重错误,竞选车明明两人都开了,怎么能前几天报丢失呢,议员怎么就谋杀案晚上删除了招嫖网的信息,这样的错误怎么就能存在。
案情真太烂了,不过我一开始也没报啥希望,完全是为了看buddy cop戏码。
这部剧为了反转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
最后3集很精彩,前面10集有点扯,而且太拖沓。
原来是他!和她!
结局一坨屎。编剧不会编就别拍了。怀念妻子十年的政客吊是守不住的,找好几个替身pc假深情给谁看呢…编剧是一定要编政客身边的女人无论被如何对待都是要陪在政客旁边不离不弃的…老公和小姨是一定要亲嘴的…最后给我搞小姨为了当小三做帮凶强行反转…搁这雷点叠buff呢……
烟雾弹太多,到第二季观众已经疲劳
太慢了,不快进就没法忍受。
第一季评分就莫名高 没想到第二季分数更扯 看的生气 没有任何推理逻辑 就是莫名其妙破案了 而且凶手 不是早就应该猜到了吗 总共就那几个人 最后去抓凶手尤其她大姨 既然后来知道了是自己侄女 为啥不告诉警察 还要和那男的在一起 脑子有病吧
凶手是谁已经不重要了。最后探寻这个17岁女孩的心路历程给我展示了很多,就如里面所说青春期少年的生活是由各种秘密组成的。结尾的小录像拍的很精彩,可惜人已经不在了。
慾望使人墮落,權力使人腐壞,厲害的是一切都令人信服。
无聊
结尾太残酷了
三倍速看完全部,为了我没有冤枉它:Bullshit,这个评分?牵强的剧情,毫无说服力的人物,这个剧的悬疑部分不在于情节,而且在于你一直得想它这么冗长拖沓的剧情,还这么高评分,难道好戏还在后面?事实上并没有。
最后的第一结局让我完全没猜出而第二结局又让我震惊,果然人生最不幸的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单看Discovery Park, Lake Washington, Lake Union, Mercer Island, Puget Sound, Ballard, Everett, Space Needle这些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它已然是我一年来看的最好的电视剧了。
看到最后都不想知道凶手是谁了。。。。好喜欢holder!
二十六天的破案一天都不能少 没想到我也变成了不期待最后的凶手是谁 而是份外怀念西雅图湿嗒嗒的雨和Rosie明媚的笑
一个案子拍两季,节奏慢到666,真是我的急性子,女主查案 感觉所有人都在骂女主,受害者骂,嫌疑人骂,儿子抱怨,也是挺惨的 stan真的是好丈夫好爸爸,然而老婆mitch是真的讨人厌
想一集就知道凶手看csi去!看cm去!知道有个词叫做“连续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