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
Донбас,疯狂的边境(港),着魔的国境(台),Donbass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主演:瓦列留·安德留察,鲍里斯·卡莫尔津,谢尔盖·科列索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法国,荷兰,罗马尼亚,波兰语言:乌克兰语,俄语年份:2018
简介:一场战争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爆发,由此衍生出军事冲突、犯罪行动以及分裂主义者主导的大肆劫掠。在顿巴斯,战争已是常态,政府宣传自诩真相之源,仇恨变成了爱的方式。走入顿巴斯,就像踏上一场疯狂的旅行,悲剧和荒谬与生死相交织。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或某种政治体系的故 事,而是展示了一个迷失于谎言与真相,寻找自..详细 >
敌对国家的任何产品最容易遭受西方非难的理由之一就是跟“国家”有关,包括不限于资金支持、政府控制或者为该国propaganda。。。该片完美符合上述论述,只因这是“友好国家”生产制作的绿背电影。。
看完反俄。另一部顿巴斯据说看完反乌
这个叫顿巴斯的城市,被战火,被剥夺的选择,被仇恨,被政权游戏,所扭曲所摧毁,在诊所、在市政厅、在检查站、在街头、在婚礼现场、在避难的地下室……一幕幕群戏,人们茫然若失的麻木表情,贪婪的官员,嬉笑打闹百无聊赖的士兵,无处为家的百姓,任意夺取他人生命的弹药……人们谈论着自家今天会被炸吗,就好像谈论今天吃什么。何等荒谬,何等恶劣。你以为挨过这个寒冬,解放的春天总会来,可在顿巴斯,寒冬却是永恒。
太应景了,谢谢李老师推荐,看新闻不如看这个
还没看 大家觉得好看吗? 评分不是很高啊
虎头虎尾中间蛇
自古戛納出悶片😐
乌克兰官方参与的片子,因此对亲俄方行径和民众暴力着墨很多,但导演仍然留了空白,让人思考人世的荒谬而不仅是政治立场。唯一确定的是,面对战争,每个人都是被打断的失败者。电影本身的群像感只有在世界面对俄乌战争时才有力度。纪录片本就是洛兹尼察擅长的,而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来撰写真相被篡改的纪录片,谁又能知道他所言说的又是否是真相呢?真相和是非并不是可沟通的。
如果只是为了另辟一个角度来展现战争对平民的伤害,我觉得他可以拍的更有组织力和逻辑性,这样洋洋洒洒搞两个小时实在没必要。
好吧,纵然依旧不是我瞧得上的那类创作姿态和影像姿势。
电影里描述了东乌的种种黑料,贪污、腐败、抢劫、杀人、做戏、洗脑什么都有,以至于有人拿这个片子当证据去污蔑法国记者的《顿巴斯》是伪造的,到结尾一看,原来本片是乌克兰官方赞助的,恍然大悟
炖巴斯,铁锅炖大ne的炖
现实主义,前后对应,过于直白。
全是套路...真真假假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整天在网上叫嚣着毁天灭地的那些人不妨看看这个。
空洞的陳詞濫調的堆砌就是諷刺劇?
手法写实但并非纪录片,片尾的谋杀案是为毛??!!搞得劳资一头雾水!!
结构上无懈可击,除了开头结尾形成的回环(而非循环),使得类似事件即是成因也是结果,中间高度离散,形成一个复杂无解的总体性叙事。洛兹尼察毫不掩饰自己对顿涅茨克新政府的不满和控诉:事态的升级就是由分离主义的政府导致,而其中也混杂着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多重冲突。街头打骂和婚礼两个场景拍得太好,但可惜被结尾某种确定的立场而被削弱了复杂性和力量。
2.5 MIFF 2018 @ForumTheatre 开头结尾各给一星,中间那些段落,可能想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导演政治观点,但是最后呈现的效果是割裂的也是令人厌恶的,尤其暴民那一段,非常的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