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1.盗用了蝴蝶效应里的“利用日记穿越”的设定,还有男主发现是自己导致了周围人的苦难,所以在胎中自杀的设定,却丢掉了优秀的逻辑和主角的情绪养成2.盗用了乘风破浪里穿越回去理解爸爸妈妈,帮助爸爸妈妈在一起的设定,却讲不清楚故事,把故事讲得稀碎烂梗:利用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设定来制造笑点,有一种要硬逗我笑的感觉垃圾的讲故事能力和离谱的剧情:剧情的衔接非常离谱,主角做事情的动机也很突然,伍红旗作为一个痴情的人,看到女朋友跟人家跳舞都能忍住,刚跟前女友分手,却转身就跟另一个约会;已经辟谣了无数次的“保大保小”还拿出来博眼泪。
总的来说,全程毫无波澜看完,无感,对亲情的刻画也戳不到我的点,没法产生共情。
如果想看亲情的刻画比较好的,像《蜡笔小新》大电影有一部讲他的机器人爸爸和真爸爸之间故事的很优秀。
虽然他把我养大,但从小他就不喜欢我,好像打我生下来,我们就是仇人。
看了一半,我默默的想,他从小就不喜欢你,会不会是因为发现你越长越像和以前你妈关系密切还经常神出鬼没,但自打你出生你妈去世就再也没出现过的一个男人。
电影戏仿了很多类似的电影,例如常远在父亲的病床前睡着,醒来的时候连打光都和《你好,李焕英》里一样,幸好不是在这里穿越,不然就是照抄了。
而剧情很容易让人想到《乘风破浪》,不过任意选择穿越点是个很偷懒的设置,这样相当于把一个有关联的长故事,拆分成了若干个独立的短故事,就可以在无法发展下去的时候,选择跳出。
省去了必须将故事说圆的麻烦。
马丽的角色也基本上还是另一个马冬梅,但只是《夏洛特烦恼》前半段的马冬梅,强悍且痴情,但没什么层次变化。
魏翔还是不错的,麻花的每个人个人特色都很鲜明,沈腾是,马丽是,魏翔是,常远也是。
你甚至觉得就算看剧本,让你从麻花里挑演员,你也会挑这些人来演。
不过从喜剧角度来说本片的笑点就很难说得上优秀了,最多是春晚小品水平,还是这几年的春晚。
这或许也是最后下猛药让母子争死的原因,比不了笑就比惨,这一家子,一个医院里躺着长时间昏迷,另外两个争着死,谁能比我惨。
喜剧的尽头是悲剧,我这还不够悲么。
我后悔我在中秋节的时候去看了这么个玩意儿,单从逻辑上就感觉说不过去,内容还无限“顺拐”某些电影,提升了我对喜剧下限承受力,想要表达亲情,却展现出了满屏的油腻,之所以给三星,二星是看在有魏翔马丽出演的份上,另一颗星是给电影中魏翔所唱的《一无所有》,整部电影,不做评价,先前言辞过激,评论都没了,真心不算好看,整场电影从头看到尾,我是如坐针毡,从开始到结束,电影院一个哄堂大笑都没有,我觉得我旁边坐的两个小姑娘的聊天都比整部电影好笑,这玩意儿不仅剧情生硬,而且逻辑上的硬伤颇多,硬想要催人泪下,结果却适得其反,许多细节都经不起推敲,看完之后就两字形容我的心情:“后悔”。
下面我就稍微吐槽吐槽本人看完之后的感受:首先,父亲因为母亲去世缘故,跟身为儿子的男主不和,二人30多年都是冷淡相对,这也就算了,男主也没有问父亲借过钱,就结婚的时候找父亲借5000块,然后呢还有自己的工作,女朋友也有,感觉混得还不错,要说这女朋友也是朴实无华,5000块钱就能结个婚,试问现今这么好的女子去哪儿找,可是呢,到最后的时候,男主看到母亲为了生自己难产而死,突然就良心发现,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没什么用,想穿越回母亲的子宫当中,用脐带勒死自己,咱就说一句,抄《蝴蝶效应》,能不能不要抄的这么明显,好吧,姑且算你这是一个科幻的内核,那最后男主还没死成,母亲用爱把生命力注给了男主,男主又活了,然后出生了,这算什么,这是母爱还是神话?
我承认,这一段是想表达母爱的伟大,但是能不能不要搞得跟神话一样,咱现实生活中好像也不带这么玩的。
好,然后继续,说回电影一开始,男主一直跟父亲不合,但是最近父亲有了海尔默兹症,某天晚上男主回家发现父亲拿着把刀杵在门口,吓得他赶忙跟电话的那头说如果自己出了什么事就赶紧报警,结果父亲只是要给他切蛋糕,还喊他哥,而且父亲喊他哥这个症状已经出现有一段时间了,然后呢父亲就问他有什么心愿,男主就说借5000块钱给我吧,结果父亲在借的时候就清醒了过来,然后呢,父亲还是把钱甩给了他,不过两人搞得不欢而散,等到次日,父亲拿着花跑到了一个桥上面,然后意外地从桥上面坠下去了,然后顺利成章地昏迷不醒,这个时候男主想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去拿父亲的存折,然后机缘巧合的找到了当年父母结婚的时候两对戒指的其中一枚,男主靠着这玩意穿越了,穿越到了当年父母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母亲洗澡的澡堂,然后被认为是流氓,在翻墙的时候不小心砸到了父亲身上,导致父亲错过了和母亲的第一次会面,就这一段吧,你把澡堂戏完全切掉,也不影响故事的连贯性,就硬水时长。
然后知道这个事情吧,男主就很沮丧,然后呢,本来看似在数学上没什么天赋的男主,突然就变得很智慧的样子,在黑板上一通数学程式乱算,寻找什么时空穿梭的可能性,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这部电影是优秀科幻电影的潜质,但是之后,它就用实际行动向我证明了,这只是我的错觉,然后呢男主就用戒指回到了父母第二次见面的场所,那是一个酒店,某个当年被男主父母亲公司开除的人,混出了个名堂,请大伙儿喝酒,想要收了公司,之前男主不是破坏了自己父母的第一次见面吗,所以就导致父亲和一个秦阿姨好上了,结果这个秦阿姨劈腿了父亲,跟有钱大佬好上了,母亲自然是不同意这个有钱大佬收购公司的事,然后呢,父亲也知道了秦阿姨的劈腿,就跑了过来,就没有一点男子气概,搞得跟舔狗一样,喝了酒,撒了一通酒疯,最后还是母亲站出来维护父亲,感情这电影中父亲的人设也是太崩塌了,一点担当感都没有,因为母亲生儿子难产,导致自己跟儿子30多年不怎么说话,自己爱的人劈腿了,还没有勇气说分手,绝了。
然后吧经过这么一个事情,男主就硬撮合自己父亲跟母亲在一起,还拿吉他给两个人弹,感情他这父亲是真的牛逼,就这人设,我要是真搞不懂他母亲是怎么看上他父亲的,要么怎么说爱情使人盲目呢,似乎有一定的道理,然后呢, 就是男主的再一次穿越,母亲挺个大肚子在比赛,一问父亲,还在家画图,不是吧,大哥,你老婆都要生了,你老婆去哪你都还不问一下的,心也是挺大,然后这片子吧,对母亲的塑造也是的,动不动就要喊一句我是什么三八红旗手,我是什么八级钳工,搞得就跟超人出场加buff一样,要说这一段也是挺扯的,什么男主怕母亲累着,给她搞点鸡蛋,搞点牛奶补补,就感觉都还说得过去,最奇葩的还在后面,当时有两个钳工,因为其中一个的熔芯没有了,找另一个借,结果二人发生争执,母亲就过去劝,结果就这么着把防护面罩给弄损了,然后在焊接的时候,防护面罩的玻璃就碎了,然后这个时候呢没有一个人上去帮忙,裁判也没有中止比赛,两个报幕员还在说比赛还有多久结束,我去,你们这是比赛还是拿人命在玩游戏,最后呢,母亲就把衣服脱下来,把眼睛罩住,盲焊,旁边的一群人都不比了,就停下来,看不清在那比,然后喊“大六大六”(男主母亲的外号),真的是要多尬有多尬。
然后呢母亲就跟男主解释说自己就是为了赢得比赛,拿到两块亮光铜,给自己跟父亲打一对戒指,不是吧大姐,刚结婚那会儿,你们俩家庭情况也不差呀,还有电视,还有游戏机,那房子在当时也算是高端的,就这环境,你跟我讲你买不起一对戒指,打死我也不信,感情就是为了煽情,然后生掰硬扯,最后呢父亲也来了,母亲就让亲亲试试戒指如何,结果能口径小了,戴不进去,这个时候是个正常人,都应该去修一下戒指,把口径调大一点,但是就为了尬,就为了莫名其妙的笑点,父亲就非要母亲把戒指王手里硬怼,结果手指都肿了,母亲说你相信我吗,父亲说相信你,然后母亲就开动机器,把父亲手上的戒指砸碎了,男主很感动,就把自己手上的戒指留下来走了,然后呢男主通过仔细回忆父亲以前的举动,找到了父亲藏在灯罩里面的母亲的戒指,又能穿越了,之前男主借着戒指的力量把羞辱母亲的有钱大佬给狠狠的教训了,然后这个有钱大佬破产了,收破烂,男主就用戒指的力量给他来回表演上了一盘子菜,最后在母亲难产的时候,这个戒指的力量竟然不够了,感情之前你也没提过这个设定啊,牛逼,就硬扯,然后男主知道了母亲是因为生自己难产去世的,所以就给母亲下打胎药,小伙子,你搞不好能搞个一尸两命出来呀,幸亏这水是给你父亲喝了,然后还假扮医生让母亲堕胎,小伙子,你涉及犯罪呀,心够大,反正都没成,然后,然后我不想说了,就这样吧,故事的结局前面也交代了,实在是说不下去了,都这个年代了,还能让我在电影院看保大保小这个事情,我是真不能接受,亲情戏也不带这么玩的。
(PS:仅代表个人观点,从头到尾能看下来,笑点一般,亲情部分尚可,如有看法不同之处,那你的都对。
)完。
穿越剧分成两大类:魂穿和人穿。
魂穿就是灵魂穿到某一时代进入某人身体。
典型是《夏洛特烦恼》《天才基本法》。
PS:“循环”这种是魂穿这种大类别里的一个分支。
人穿的就是本人本体全部穿过去。
典型的就是《寻秦记》《终结者》《李焕英》这部片的设定是人穿+过去+随意自由穿。
描述完毕,下面是吐槽。
一言总结:套了《你好李焕英》皮的《回到未来》+《蝴蝶效应》的缝合怪。
千万别拿它当喜剧片,真的。
连轻喜剧都算不上。
全场没有一个爆笑的点。
说催泪吧也是尴尬的抠脚。
剧情和《李焕英》高度类似但是差得太远了。
主角人物单薄,所有配角人物就是白板。
矛盾冲突少,人物动机也莫名其妙。
拿去年的《李焕英》比。
李焕英里所有的配角都有出彩的表现:厂长公子李光林到非主流冷特三兄弟,从争风吃醋的王琴到闺蜜团包玉梅毛子妹秃头女。
连保安队长何欢,厂长,贾文和这些很小戏份的角色也是有出彩的展现。
换到本剧:秦阿姨???
你的出场让我原以为是感情路上的第三者,主角推动剧情路上的大BOSS。
结果呢?
念了两场戏的诗词?
莫名其妙的傍大款给魏翔戴绿帽子?
然后抽了一个大嘴巴就没戏了?
没有足够的冲突啊!
其他闺蜜???
出场的背景板,借她们嘴快速带出主要人物。
然后歌舞厅里坐着当花瓶??
然后大赛上当旁白主持人??
然后最后结尾典礼上再不疼不痒的露个脸???
贾冰???
出场最突兀。
带出了国企改革工人下岗等等时代背景问题。
但是太突兀了。
最后变成流浪汉也很突兀。
还有么?
没了。
我觉得,核心问题在于剧情推动上的巨大割裂感。
李焕英也好,回到未来也好。
剧情是连续的。
而本片的设定就是这一场戏和下一场戏在剧情上一隔就是三四年。
中间的感情铺垫,人物关系与性格变化完全没有!
观众缺乏与剧中人物在情感上的共同成长变化。
因此当然在最后的高潮阶段,气氛烘托到那个份上了猛地煽情催泪,而观众很难产生共情。
总之我还是比较失望的。
有剧本的原因,也有导演的原因。
电影评价偏低有俩重要因素,一是常远路人缘太差(包括开心麻花的口碑一而再再而衰),二是剧本的创意涉嫌抄袭《你好,李焕英》(东施效颦之嫌),我在观影之前也是抱着同样的预期,也许期待越低,收获越大,加上魏翔刚经历了春节档《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洗礼,这份热度为影片加分不少,更何况电影的整体完成度还是挺高,没有想象中的那些破梗烂调,剧情进展流畅,情感宣泄适宜,只是常远穿越回娘胎,手动绕颈自杀的桥段太过儿戏,但已为人父母后却轻易地被戳中泪点,即使有点强行升华,但对于一部小品电影,已属难得,且看且珍惜…
对开心麻花一直都很有好感,哪怕他们拍过不少烂片。
在《哥,你好》未上映前就对它有所期待,因为宣传标语上给人传递的信息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一个儿子与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父亲的故事。
以为是讲述亲情与病痛的故事,却没想到实际上是一个“李焕英”式的“拼凑小品”:自小无母的主人公小伍在阴差阳错下穿越回80年代,无意间使父母错过初遇。
为了补救这一过错,他多次返回过去撮合父母,并在与母亲的一次次接触间弥补了自己缺乏几十年的母爱。
影片的一大致命伤在于:它抛出了矛盾,却并没有解决矛盾。
首先,影片抛出了父与子间多年不和的矛盾,父亲甚至是厌恶、反感儿子的。
这个不和从一开始就有着非常明显的缘由:妈妈。
在秦时雨探望昏迷不醒的老伍时,还说过这么一句话,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这么多年了,该放下她了。
” 所以,老伍厌恶小伍,大抵是因为小伍直接/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妈妈。
这一原因成为父子间矛盾的来源,也与父亲的秘密挂钩。
影片为了揭开父亲深藏于心的秘密,让小伍领着观众们一起穿越回80年代,去追寻当年的记忆。
其目的已很明显——解决矛盾。
所以按照这样的走向来看,父亲对儿子的厌恶肯定有一个更深层的原有,其实际也是出于对儿子的爱。
儿子通过穿越,发现真相,父子和解。
可事实是:父亲就是因为“小伍直接/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妈妈”这一原因而对儿子充满厌恶,穿越回80年代只是为了让小伍体会一下自己从未体会过的亲情与强大的母爱。
影片一开始用大量笔墨铺垫父子故事,到最后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借父子之名歌颂母亲之实。
传达信息与表述信息的不对等无疑造成了观众心理上的一种偏差与失落。
并且,父子间的矛盾竟是靠着一种外力得到消解——父亲在梦中幡然醒悟。
即: 父亲在梦中发现亏欠了儿子几十年的父爱——父亲在儿子婚礼上真诚道歉——儿子原谅父亲——父子矛盾得以解决。
当然,我们同样可以说,因为小伍在见识过父母的爱情与母亲对自己的强烈爱意后,对父亲的行为有所体谅。
但对于这样的“体谅”影片并没有通过任何台词、镜头语言等进行表达,全凭观众的主观推理。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问题:观众可以对此推理持肯定态度,也可持否定。
但因为缺乏了明确的信息条件,所以绝大部分观众并不能对其产生认同。
说白了,还是父与子的矛盾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
同样未得到解决的还有强哥与工厂间的矛盾。
强哥欲用强制的手段买下工厂对工人们——尤其是带领着工人们反对他的陆春丽(即上文中所提到的“妈妈”)——来说无疑是潜伏着的危险。
甚至一度可能成为导致妈妈死亡的一大推论点。
可在仅出场一次后,身处80年代的强哥就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小伍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强哥——一个风光不再的落魄乞丐。
影片在消解这一矛盾的处理方法上同样也是借助了外力——在见到小伍的“穿越者”身份后,强哥疯了。
疯了、落魄了,所以工厂的矛盾解决了。
而最后,所有剩余的矛盾,就全靠外力,而非人物的行动去解决。
就连父亲那突然间被治愈了的阿尔兹海默症,也是凭借着“奇迹”。
可实际上,依靠外力并不能说服观众,所有的矛盾都还存在,并未得到消解。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哥,你好》这部电影尤其别扭的一个原因吧。
《哥你好》这部电影虽然仍然是从亲情的角度入手,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温情故事。
常远穿越到过去成为了父母爱情的助攻小帮手,在他的助攻之下,让我们看到了魏翔和马丽的父母爱情,这可能也是一种另类的撒狗粮方式,温暖又浓厚的亲情,是让人觉得非常的感动,在中秋佳节的这一天,能够和家人一起去观看这样一部温情喜剧,一定能够收获到更多的感动。
在常远撮合自己父母的这段离奇经历当中,让我们在收获到很多快乐的同时,是更多的引起了一些关于亲情之间的思考啊,或许对于传统的父母来说,对于孩子的爱是想要让他们自己成长,在老一辈人的传统教育理念当中,就是应该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和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或许我们现在通过这一部电影,就更能够理解父母的爱,都是体现在一些小细节当中的,能够理解他们的不容易,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永远只有我们的家人,正是因为有家人在身旁守护着我们才能够让我们去勇敢的面对生活当中的一切困难,被爱就是努力生活下去的一切动力,这部电影就是能够让我们更深刻的去感受得到亲情之间的温暖以及自我成长的这种救赎过程。
每当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意的时候,都应该想想自己还是有人爱有人关心的,至亲所给我们带来的这种温暖,也都应该要去更加的珍惜,他们不仅给了我们生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世间的温暖,学会珍惜才能更好的成长。
自某部电影以后,开心麻花团队的电影已经不再代表着喜剧巅峰,甚至还会越拍越烂,因此不带着期望看他们的电影,将会是以后观影的前提。
本片是我在吃午饭时打开某视频APP免费看完的。
短评又写不开了,只能来长篇影评了。
中国家庭梗必选包:父子关系长期不好;母亲去世等等。
外加父亲角色还得了老年痴呆症,跟儿子啥也说不清楚,于是一部奇幻电影就这么出来了。
我就想问问这个常远到底是什么来头?
怎么每回主演都有他呢,就是觉得他也不怎么搞笑啊,表演也不深刻甚至略带一些肤浅,不明白。
剧情比较好懂,通过父母老日记和信物穿越回过去的形式,试图干预父母爱情和了解真相,母亲死于难产且保小孩强行煽情一波,孩子回到娘胎来一个脐带绕颈确定不是在学蝴蝶效应吗?
演员这里面,魏翔算是表演得不错,该有的都有,算是混出头了。
其他不置一评。
2021年春节档以后,我对李焕英大肆批评,并且觉得自己说的很对。
现在心里就是后悔,难受,空虚寂寞苍凉无助。
《哥,你好》不比《你好,李焕英》烂的出奇,烂的标志?
曾几何时,我批评《你好,李焕英》存在逻辑问题,那《哥,你好》就是完全不讲逻辑。
首先忽略一个5000块钱都没有的男人如何计算函数,计算函数与时空穿越有什么关联,时空是四维,函数是二维,这种硬性逻辑问题。
咱就是说,一个焊接比赛,防护面罩的镜片那么老大一个,碎了以后往脸上扣,陆春丽到底是怎么看不见的呢?
怎么就能扣完了硬焊呢?
一个比赛,连个备用面罩都没有吗?
我金工实习焊工92分,防护面罩不是没用过,但凡是个正常人,面罩镜片坏没坏,往脸上扣肯定都能看见,但凡是个正常的工厂,准备备用面罩都是必然。
这个情节不就是完全为了硬凹陆春丽出色女工人设故意设计的吗?
剧本可以接地气可以有安排,但是不能魔幻现实接地府吧?
再说戒指做小了的情节设计,车床有吧,简单车个缝,然后钳子一夹不就完事儿了吗?
不比用压力机简单?
拿个手握式电锯开个缝打磨一下不比压力机简单?
编剧没有工业生产经验可不可以去百度一下,或者采访一下119?
能不能别为了硬凹人设搁这儿搁这儿呢?
再说生孩子这段,我都懒得吐槽有没有必要加上这段“生儿子和爸爸一起聊姑娘”“我教儿子数学你教技术以后做国家栋梁”这种奇葩情节,你们是为了水时长吗?
我也懒得讲保大保小这种无用的煽情设计,我就想说,上世纪90年代20%的剖腹产手术率为什么电影里的医生一直迟迟不剖腹产,非要整到孕妇精疲力尽才去剖?
随后穿成胎儿自杀母亲牺牲拯救的情节,你们编剧是不是知识水平始终停留在初中层次,非要在这里搞个循环式能量守恒是吗?
那既然要能量守恒,请问常远手上的戒指到底从何而来?
设陆春丽做的戒指为女款A,男款A,根据历史,男款A已经损坏,留下来的是未来的男款B,也就是陆春丽做戒指当天有三枚戒指在场,男款B一直留到了未来最后进入循环,那么请问男款B的能量是从哪里凭空产生的呢?
好,假设同一时空只能存在一个事物的单一个体。
那是否陆春丽难产有可能是常远回到历史,因为不能共存,于是陆春丽难产,陆春丽难产,于是常远想改变历史,以至于进入死循环?
当常远知道二者不能共存时他为何没有自己阻碍时间线上另一个自己降生的预见性呢?
最后就说老伍婚礼讲话这一点。
老伍恢复,常远结婚,这中间俩人是没沟通过是吧?
婚礼当天,把自己亲爹绿了的前女友都能在婚礼上讲话,亲爹没有被安排讲话环节,自己出来主动申请,儿子一脸尴尬不知所措,那你们这个电影是图啥呢?
安排前任讲话就是为了更好的讽刺而讽刺吗?
最后再说人设与演技问题。
陆春丽我不说了,她全片高光。
魏翔演技没得讲,但是伍红旗在整个电影里不就是一个纯纯的铁five吗?
一个高级工程师,无论做人做事都远逊色于陆春丽,娶到陆春丽这样的老婆属实烧高香了。
还有,抛开电影谈现实,一个男的失恋当晚就约别人跳舞,什么玩意儿啊?
妻子难产,于是怪罪儿子,三十年怨愤,又是什么玩意儿啊?
又烂又臭一个背景板完全没有人物弧光,真的,好像个小丑一样,属实浪费魏翔。
常远我是无话可说演什么都是常远,这就是常远最大的问题。
我看李茂换太子,李茂就是常远,太子还是常远,我看哥你好,伍加陆还是常远。
真的,算了。
多次改档,最终定档中秋,本身电影属于阖家欢喜剧,所以也算是符合中秋团圆的调性。
现场采访时有人问导演,怎么看剧本整体穿越包括时代背景与《你好,李焕英》的剧本有点相撞,导演说,其实两个剧本是几乎同时创作的,只是李焕英先被拍了出来,所以只是巧合,当时并不知道李焕英这个故事。
我信,其实说白了,李焕英的故事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点子好借鉴的。
说回我们这个电影。
主角小伍因为阴差阳错一次穿越时空,导致了父母错过了相识,又怕父母错过就没有了自己,于是乎开始了后面不停来回穿越,最后见证父母爱情的故事……怎么样,整体的故事设置其实更像《回到未来》和《乘风破浪》不是吗?
和李焕英有啥关系?
但是这么设置其实也有风险。
来回在过去与现在交替,就会有“祖父悖论”的存在,可是电影又用喜剧的形式将这个影响效果给掩盖了,让编剧可以不将脑力浪费在逻辑辩证里,全情投入进情感和喜剧效果的氛围营造,这点其实还蛮有意思的,不仅编剧,观众也可以不用较真比较了。
但是这么设置其实也有他的缺点,那就是故事内容容易有割裂感,导演其实也想到了这点,没记错的话,全片小伍一共穿越回去了六次,所以导演设置了母亲的日记和父亲的日记两个介质来推动故事进程,前半部分母亲视角父亲戒指,后半部分父亲视角母亲戒指,但是仔细看可以发现,导演并没有很明显的进行不同视角的不同体现,甚至其实一直在混用视角,而且第三次的穿越也就是技巧大赛那次的设置如果是为了作为串联整个故事父母视角两部分的连接桥,那突兀的回去的理由,让这个桥其实没有起到链接的作用。
第两次穿越完,本身爱情的故事就结束了,导演用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片段闪回凭一段曲中舞将整个相识相恋相爱结婚怀孕的过程省略了。
所以可以想见到导演的故事重点并不在爱情,而是后面的亲情温情部分,那么中间这次技巧大赛做戒指就成为了很重要一个后续故事展开的起点,然后这一块其实没有做到顺畅和出彩。
以及小伍后续寻死的理由也来的有点牵强,导致故事最后主题的升华相对来说有点力不从心。
接下来说说做的好的地方,好的喜剧一定是笑中带泪的,让你或泪或笑,穿插体验情绪的来回反转,开心麻花(这里特指话剧)的本子在这块一直做的不错,后面两次生产的悲情情绪烘托中间插入了小伍回去放避孕药,劝打胎的喜剧情节,其实做的是相当顺滑的。
然后就是一些细节镜头的处理,类似病床上父亲的中指(这个一闪而过),小伍计算回去日子时展现的数学能力等都是一些不错的埋的点。
包括最后结局那段超现实的打球片段,也是一个我认为特别棒的设定。
演技部分,其实除了常远的“稳定”发挥之外,魏翔和马丽还是继承了《杀手》中优秀的演技的。
马丽的表演其实属于喜欢的很喜欢,讨厌的不待见的风格,大大咧咧咋咋唬唬,舞台感爆棚。
而魏翔我一直以为他是利用浮夸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特点的一把好手,直到这部戏最后老伍上台致辞那段,才看到,原来魏翔,也可以把人物情感处理的那么细腻。
最后不得不说下本片我认为最亮的仔——强哥贾冰。
贾式表演风格,无论是小品还是电影,总是有那么一种力量,将别人的喜剧点用自己的风格气质成倍的反打给观众,以扩大喜剧效果,我愿称之为“太极喜剧”,本片贾式笑果依然在线,可以抱有期待。
所以这是个优点明显,缺点拧巴的大团圆喜剧,抛开各种网络上的成见,其实论内容是可以在中秋档买一张票去享受两个小时的欢乐时光的,毕竟生活没有那么快乐,那就看点有意思的欢乐一下,个人认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挺好看的,分数居然这么低,以后真不能看评分选电影了,矫情的人真多
相比喜剧,归类到催泪片更合适。
来回穿
烂的不能再烂
以后有常远的电影我不看
焊工比赛那里剧情突然弱智了起来。
朴素的亲情片,包裹在喜剧外壳下有淡淡的忧伤——哪怕穿越再多次也没办法把爱的人带回来,往者已逝,重要的依然是活在当下。与其说歌颂母爱,不如讲是两个男人的成长。魏翔的喜剧感中和了中年男的不适,常远为小伍添了一分真诚,作为中秋档电影,还不错的。
可以称之为2022第一。那是真的烂。现在开心麻花到底是怎么了?怎么这么烂啊,这些电影啊,哎哟,我的天哪。
男版李焕英?
唯一的优点是女主很优秀,38红旗手还有80年代的氛围,看着真喜欢还很喜欢当主持人的短头发的女演员,演得很好。开心麻花没人研究剧本的吗?毫无章法,开头跟结尾都打不到一个点上。要救你爸就救你爸,救你妈就救你妈,至少开头要说清楚。结果两条线全混在一起,而且还没有任何的关联……光写思念你三个字有什么意思?也太能省事儿了吧肚子这么大还打掉???保大保小强行煽情,能不能尊重一下医学片子应该叫你好妈,哥不来捣乱 屁事儿没有无意中抢到了免费的票,不想给人家浪费了 要不然我就不去了😅
不错!完成度挺好,剧情真的特别老套,但我总是没忍住哭了好几次…我骨子里就是个大俗人吧
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片子接地气。一看这个海报就知道这个电影有点思想,有点主义在里面。更重要的是,电影里的所有细节和梗把普罗大众市场分析地非常透彻。
真没必要上赶着骂,这部也不是开心麻花出品,既然比你好李焕英先拍就不要拿来作比较,即使你觉得不好看,那也估计你不是这个受众群体。反正我看哭了,因为我就是在这种国营厂里长大的,车间的机器、吊车、焊工面罩,哪怕是那个面包的蓝色包装纸和两块钱的水蜜桃冰块,还原得一模一样,这就是我的童年。虽然保大保小和脐带绕颈这种放现在来很扯,但如果那个年代人的想法就是那样的呢?
中秋喜剧电影,有我最喜欢的喜剧演员马丽,温情又好笑,我现在就在去的路上了
大六让头上绿光发亮的伍红旗感受到了最纯粹、真挚、热情的爱,女强男弱,性格也互补,所以伍红旗才怪罪儿子的出世带走了妻子,一生都放不下。电影用一本日记、两枚戒指和n次穿越来完成一家人的和解,父子间的隔阂融化进了久违的亲情和爱情里。
开心麻花的电影看得挺欢乐的,治愈近日份的不开心。有点你好,李焕英的意思,但是没有碰触那么沉重的话题。我是真的很喜欢马丽。2022.11.28 乘风破浪+你好李焕英,喜剧+母爱+开心麻花老三样
可以不要再宣扬这种所谓的“母爱”了吗?求求了。我宣布,保大,全剧终。
常远演的儿子在故事中“穿过来穿过去”,真是太尴尬了,完全无视科学,无视人类智商,大家最想看的是父母年轻时的的爱情,结果就看到儿子长时间停留在现代,故事节奏和结构都有问题。而且,常远的演技放在大银幕上也不行,这个角色整个去掉都可以,呈现会更好。
太没6了
李焕英:你知道什么是东施效颦吗?泰戈尔:我没惹你们所有人?腾格尔:隐形的翅膀隐形的我?母爱:爱人先爱己,怎么又乱消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