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爱?
爱不是一见面的天雷勾地火的水乳交融。
爱是在别人夸你比我更棒的时候偷偷笑,在你面前变成小孩,和你较劲谁骑车更快谁做饭更好,在你说起结婚的时候黯然神伤,在你说话的时候专注地盯着你,妈妈问你喜不喜欢那个女孩的时候和你在后视镜对视又低下头。
指尖划过你小腿的肌理,你的脚趾微微收紧。
把闹铃换成轻轻的滴滴声,一醒就摸索着关掉,生怕吵醒旁边的你。
我恨我们在舞台下如痴如醉时不能相拥,只能用眼神传递爱意。
我替你挡堂弟递来的酒,你在门廊任蚊子叮出一身包等我。
爱是奶奶忘记了所有伦理纲常却还记得爱情最本真朴实的样子:“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
”“跟那个男的不成又怎样,大不了找其他男人,大海里全是鱼!
”爱是妈妈在婶婶骂我死基佬的时候毫不犹豫的耳光,是她为了我分家,离开那个曾经给了她温暖和陪伴的羁绊,是她在机场给我和我爱人的拥抱,是她希望无论发生什么我和我的爱人都能幸福,是她挣脱了过去的生活和观念,开始学车。
身为中国人和越南同在东亚文化圈真的狠狠地共情了,劝婚什么的以为自己关心后辈实则真的很烦人,特别是迁坟后宴席那段拿着大话筒在台上让人家说什么时候结婚太ex了,看着就窒息。
还有分家产那段也很真实……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老套,难道是我看的太少了吗,反正我没见过这样把细水流长的生活这样唯美而真实地做成艺术的电影。
Ps.奶奶好可爱!
两个男主也都很帅!!
早在2019年刚看到这部电影的海报和宣传照时,就非常期待这部电影,一直到今天才有空找资源看完。
可能是因为我个人常看幽默轻松类型的出柜同影,所以相比之下《再见,妈妈》这部电影真的太戳中了我的泪点。
电影前半段主要以轻松的气氛为主并且暗示了男主家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整体节奏还是蛮快的,这点个人觉得真的很棒。
主线:男主们的出柜线电影后半段直接进入正题,男主意外出柜、家族矛盾激化、未来生活走向,所有问题一瞬间冒出来,但是剧情却并不乱。
母亲为独自生活做准备
机场分别一位辛苦操劳了半辈子的母亲舍弃一切独自生活只为等未来与儿子的重逢,电影片尾回顾男主母亲对伊恩说的那一番话“只要你们可以好好的在一起,我怎么样都没有关系”(大致意思),真的让我体会到一位母亲该要有多么的内心挣扎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记得在电影中期,男主发现自己母亲一直患有多种病,结合电影的名字,当时实属让我捏一把汗,几度以为会生离死别。
所以如果有想要和别人表白心意/爱意的,趁还不晚,行动起来,不要等迟了再后悔。
最后整部电影不得不提的亮点人物戏精奶奶与至理名言。
越南电影与东方情境的表达最近连着看了两部越南的电影:《双郎》及《再见,妈妈》。
《双郎》男主角之一是越南传统戏曲里的小生角色,长得眉如墨画,唇若涂朱,颇得几分柳湘莲的神韵。
电影描摹了戏曲小生一段尚未开启便黯然谢幕的爱情。
两位男主角在停电的夜晚萍水相逢,竟如从小一起长大的密友一般,情不自禁对彼此敞开了心扉。
“小时候每当停电之际,月亮就会格外明亮……”当你对一个人心存爱意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地回溯生命中某个难以忘怀的时刻,整个世界就像湖水般温柔荡漾开来。
男人之间欲言又止的爱与戏曲点到为止的默契在片中形成某种别有意味的互文。
东方戏曲根植于朴素的乡土伦理与爱憎分明的道德观,舞台上的小生扮演的自然是符合大多数人认知的传统丈夫角色。
当台下的观众沉浸在台上男女主人公生死悲欢之际,却浑然不知扮演异性恋角色的男主已与内心暗许的同性爱人天人相隔。
这是一种暗示,亦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深刻到骨子里的悲哀。
越南电影《双郎》海报《双郎》情感的隐晦宛转与数年前由崔健执导的《蓝色骨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规避shen cha,《蓝色骨头》用一段男子芭蕾的独舞来倾诉一段特殊年代的同性之恋。
然而这样的压抑,这样的爱不可得,这样的千回百转,却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为憾人心魄的舞蹈一幕。
《蓝色骨头》中的男子芭蕾舞与《双郎》的压抑相比,《再见,妈妈》的情感表达就显得明朗多了。
两位男主角的气质是海洋般的清新中融合了一点绿色麦田的淳朴与宁静,其中一位男主阿文是护士出身,这个身份设置很有意思,在我们的文化里,“护士”属于传统女性职业的领域,也因之,“护士”这个词也就与我们想象中的女性特质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中选择护士职业的男性不但鲜少得到认同与理解,有时甚至可能招来歧视的目光。
——从此角度来说,选择做护士,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讲,不仅需要对这个职业的认同,更需要莫大的勇气。
阿文所表现的性格特质亦与他的职业身份相符。
在经历了乡里亲友的逼婚之后,两人都为此有些受伤。
怀着内疚心情的阿棕试图安慰阿文,自责不该带爱人回来。
阿文的回应则是:(我是自愿和你一起回来的),因为我不想让你一个人经历这一切(人们对单身状态的不认同不理解以及逼婚)。
阿文被奶奶错认为孙儿诺(阿棕),奶奶睡觉要抱着他。
阿文虽有些不适应,但为了安慰老人,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被一个陌生老人抱着睡觉其实是不舒服的,但阿文并未因之回避。
罹患阿尔海兹默症的奶奶彷佛回到了童年的状态,喜怒哀乐的表达率真烂漫。
奶奶对阿文的心疼不仅仅是主观情感上的喜欢,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到了这个男孩子的体贴与温柔。
请看阿文回忆与诺(阿棕)交往的一段。
其中提及他对阿棕的认识:他(阿棕)总是一个人,偶尔生病了,也不告诉别人。
简短的话语里包含了他对阿棕细致的观察、理解与心疼。
阿文也非常细心。
妈妈送他们去飞机场,阿文特意坐在副驾位置,他要留给阿棕和母亲单独相处的空间与时间。
当然最令人动容的一幕是他在奶奶面前情不自禁地坦白心迹。
细致、温柔、善解人意以及勇敢,是阿文令人感到甜蜜与暖心的缘由。
《再见,妈妈》海报可能因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东方血缘伦理的观察与思考,这部作品的情感表达是温和而又克制的。
两位男主唯一一段亲密的镜头是发生在卫生间。
阿文也不由感叹:这里是我们唯一可以享受自由的地方。
但这部电影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之处大概也在这里。
同样的东方伦理,同样的血缘文化,这里有我们熟悉的乡土气息,有我们感同身受的成长记忆。
隐忍又温柔的情感倚靠也是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勇气之源吧。
“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
”好喜欢奶奶说的这一句话。
非常喜欢这部片子,很温馨,很生活化,尤其是生活在中国普通家庭的男孩子们,如果想要出柜,可能这是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和最现实的处境。
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情/真实,没有那么多的隐喻玄机伏笔之类的。
看完了,只想祝福他们,祝福这一对情侣能够长长久久;希望妈妈能够身体健康,到美国一起合家团圆;希望奶奶能够快快乐乐,长命百岁。
当然,这一对情侣最需要的可能也是祝福。
不知为何,让人心底最心疼的永远是妈妈的角色。
然后想到了爱在暹罗里面独自承担一切伟大的Tong母亲;还有那个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里面,那个质朴无华,用最单纯的方式爱着自己孩子的母亲;还有这部片子里面的母亲,对孩子包容,理解,宽容,独自承担整个大家族的重任,却没有怨言,面对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只是说:不管发生什么,我希望你们能够幸福,我会永远陪着你们。
我爱我爱的人,以及他所爱的一切。
喜欢夏天,永远充满着热情。
痛苦来自于欲望,期望导致失望,一成不变的生活究竟是平淡了我的一生还是惊艳了你的时光?
根源在于自私的人性罢……我时常问自己,到底应该在乎自己的感受多点,还是对方的,结果当你认为自己付出的同时,你也需要对方付出同样的,很多的离别正是因为,这样的付出在对方的价值观里“不平等”,人性的可悲在于,没有永恒的爱情,要么不甘心的分手,要么心如死灰的接受。
因为看过的同性电影不多,我觉得这个很好看。
先说一下母亲吧!
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希望孩子快乐的,她们是最不在意世俗的那个,也是最支持你的那个,当然母亲的艰辛也是很令人心疼,自己一人撑起家,还要处理满地鸡毛的家中关系应该很是头大,没法想呀!
这可能就是母亲的伟大吧!
永远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可能。
love is love.自己母胎单身到现在,可能对于此的见解会过于直白,但或许我的直观便是他们爱的体现。
彼此守护,害怕对方受到伤害,在对方难过时陪伴,因为你被揍,我会很气的和别人打架,很是心疼的给你上药,然后在你熟睡时疼惜的看着你,默默的吻你,我看到那就觉得这就是爱呀,这样的人只要遇到就是幸运,还哪里去管性别。
看到那里的时候真的是好幸福,看到别人幸福的幸福,我已经粗浅的认为这就是爱了。
总得说,观感很好,值得看!
要说越南电影,最喜欢的便是《迷失天堂》和《再见,妈妈》,一悲一喜。
但如此甜蜜的日子里,当然得应景地向大家推荐这部我的心头好——《再见,妈妈》。
电影讲述的是在美国相恋多年的小情侣LAN陪男朋友VAN回越南老家探亲时发生的故事,VAN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很小爸爸过世,妈妈是个女强人,里里外外支撑起一个大家庭,还要照顾婆婆。
VAN的大家庭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忠厚老实没什么大志的叔叔、总想发不义之财到头来却害人害己的婶婶、孝顺乐观一直单身的姑姑、因妒生恨却宠妹第一名的堂哥…… 当然还有我们的“老”机灵鬼奶奶,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可可爱爱的奶奶真是把可爱演绎到了极致。
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应该是这家里看问题最通透的人了吧,当她第一次看到LAN,就把他错认成VAN宠溺地搂在怀里,就连吃饭睡觉也要黏着他,还以一己之力赶跑了打LAN的坏人,真是可盐可甜的可爱淘奶奶呀!
当LAN在向奶奶坦陈他和VAN是恋人关系时,奶奶安慰到“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
”奶奶这哪是老年痴呆呀,只是大智若愚罢了。
也许奶奶是颜控,看到这么乖巧的帅哥谁怎能不升腾出强烈的保护欲呢?
奶奶是,我也是。
LAN的眼眸纯净清澈,带着淡淡忧伤,总有种想冲进屏幕将他立刻搂入怀中的冲动。
他是温柔的,无条件敞开怀抱拥抱爱的人;他是体贴的,习惯性的给爱人夹菜,为爱人收拾衣物和行李;他也是敏感的,会因为爱人说很多人都坐过他的单车而撅起了小嘴,也会因为VAN总被催婚却态度含糊而伤心地低下头;同时他也是倔强的,即使是被坏人唾骂被坏人毒打,明知不是众人的对手却仍然倔强地反击,就像一个视死如归的战士。
我太爱这个宝贝了,他有种让人想要保护想要宠溺的魔力。
如果影片一定要有个主题词的话,那我想是“陪伴”。
不管是VAN和LAN,奶奶和姑姑,还是VAN的大家族的人们,他们吵吵闹闹,却彼此需要,所以无法分开。
妈妈说“你一个人不会觉得孤单吗?
”当然会。
所以,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里,只要身边有人陪伴,许是爱人,许是亲人,亦或是朋友,都会让我们心生温暖。
谁也不知道谁能陪伴彼此多久,疾病、意外、生活所迫、或者思想渐行渐远,都有可能让我们分离,所以就趁现在好好相依,好好珍惜彼此带来的美好吧!
第一集我给满分。
有哭有笑。
生活就是这样不易,我陪着书雨妈妈,又哭又笑,她看着自己母亲隐忍在洗手间才能大哭,而为之动容。
(母亲演得真好,不亏是金智英的妈妈);看到丈夫从不愿祝女儿生日快乐而犯愁(小迷糊真是什么都能演);看到女儿因为自己的贪念而受到伤害后的恐惧;对于自己命运不公的怨恨。
像我这样没孩子的都要哭晕,不知道做了妈妈的看了会怎样。
这集节奏非常棒,交代过去的事情简洁明了。
剪辑很棒。
演员的表现也让人惊喜,因为金泰熙太美而被忽略的演技,这次真的不会被忽略了。
还以为她跟小迷糊会不搭,居然意外的搭。
书雨爸爸最后那一眸,惊为天人呐,我被这个眼神的层次感所折服。
从现在起爱上小迷糊,oh no其实从监狱那部就一见钟情了,这是二见倾心。
原来向家人出柜可以处理的这么清新,这么自然。
我太喜欢那个护工小男孩了,温暖可爱亮晶晶的眼睛,趴在石桌上向爱人的奶奶介绍着与爱人的第一次初遇,带着点委屈,还有数不清的雀跃。
和恋人争吵,说我不该陪你过来,说是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没有被强迫,我陪你过来,是不想你一个人面对。
怎么会有那么温暖可爱的人啊,请问存在这样的直男吗?
哪里可以领?
每天定了闹钟从恋人怀里重新睡回自己的床,怕被人发现;只敢在独立的浴室里接吻;被无数次的当面询问,什么时候结婚;在衣橱里发现妈妈重病的诊断单……有人说这是抓马,我却觉得挺正常的,躲避害怕担忧,生活突然降下的极其操蛋的折磨,成年人每天不都在对着这些顽强抵抗吗?
生活有的时候更加抓马,但是依然有些什么可以抵御这种无穷无尽的消耗吧——分离了很久激动地冲出来抱住你的母亲,把你青年时期的照片随身携带的奶奶,拿小鹿般澄澈的眼睛深情地凝望你的爱人,大雨时被冲刷的植物与从窗户里透进来的泥土的气息,厨房里炒饭“滋啦”的油声,书包里放着的一本小说……这些镜头存在在这个电影中,除了服务于剧情,形成风格,可能本身就是种宽慰。
这部电影我私人非常非常喜欢,它有很多缺点,可能别人看来平平无奇,但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
太细腻太自然了,也太贴近我的生活了——从机场到家那段很漫长的车程,看着风景从巨大的广告牌,面包车,混乱的十字路口变成了绿色的田野,陈旧的三轮车,车子开进大院子里,一大家子的亲戚热情欢迎,表妹长大了不少。
我一直觉得自己相比于城里人有一种乡土的愚钝,虽然出生地算是城市,但我身边的大人都是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很多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谈起什么过去的农家器物或者习惯,我的同学们大多一脸迷惑,只有我轻轻点头说知道。
我曾经长时间的为这种愚钝自卑,不懂怎么吃西餐,分不清各类甜点,没去过迪士尼……但是慢慢的我能够感受到这种乡土气赋予我的另一些东西,我对于平常人的生活有着更深刻的感知。
就好像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亲戚的纷争,明白了表弟的嫉妒,明白小姑子对嫂子掌家的不满。
这些家长里短的纷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苦闷,我仿佛一开始就置身于其中。
暑假去到贵阳旅游,随意走在街边,潮湿的空气,穿着汗衫的小商贩,摆在街头巷尾售卖我不常见到的热带,亚热带水果的水果摊,本地人讲着难懂的方言,我交谈了好久买了根冰棍。
这些我以为忘记的东西在看着这个电影的时候纷纷回到了我的眼前。
没错,这部电影的风景与人物都与我经历的太过相似,就好像我生命体验的某部分被变成了电影语言,写上了荧幕。
我太喜欢这种体验了,新奇而美好。
感谢这部电影。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一张废纸(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493819/定居美国的阿棕趁着父亲迁墓,带男朋友阿文回越南,希望将妈妈带回美国定居。
阿棕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将阿文认成自己的孙子,周围人对海龟香饽饽的逼婚,表弟一家贪婪的欲望……乡村生活的安逸宁静下是鸡飞狗跳的人心博弈。
我很喜欢阿文趴在桌上,瓮声瓮气地跟「绝对安全」的奶奶说他和阿棕的故事,喜欢奶奶知道全部之后,告诉他“你没有错”。
Guadagnino的草地派对dancing sequence就没什么好致敬的吧
古早八点档
颜值在线,故事也太平淡了
一切都娓娓道来,善解人意的妈妈稀里糊涂又可爱的奶奶以及赏心悦目的一对男孩子都太难得了
一部关于出柜,家庭和爱情的影片。家庭的羁绊总是让相爱的两人历经坎坷,亲情的关怀总是令甜蜜的爱情横生波折,就算最终得偿所愿在一起,内心的遗憾还是会像大病初愈般的身体隐隐做痛。面对亲情伦理和道德观念的压力,面对爱情与孝道不能两全的处境,逃避只是短暂的止痛片,即便不情愿还是要做出抉择,因为害怕失去只会让你失去更多。
平淡如水,缓缓的。
平庸。剧情上靠近俗套边缘只能靠俩男主颜值撑着。东亚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天然共性,只能靠离开来解决。但是“离开”是紧承剧情抛出了“母亲生病”,不仅没有带来直接的戏剧冲突,还莫名其妙跟“责任、孝道”扯上关系,稀释了离别的绝望。本可以处理得更好。
爱本来可以很简单但是放进一个大家族里面似乎就不那么简单了…感觉应该是拜拜妈妈和奶奶
男主角有一种正统老派的帅(毫无东南亚常见的油腻感),然鹅剧情老套弱智令人无语,不够细腻,完全打动不了本石女的心~
让她看到,你并不孤独,你过得幸福。这才是答案。我已不再有机会,但倘若你还来得及。
可能因为同为亚洲人,同影承受着传统家庭的压力,同样生活在海外,回乡探亲的压力可想而知,更何况带着男友一起,那是一种周围的压力层层压抑着内心,总想不顾一切说出实话却不得不时时为身边最亲的人考虑的纠结与痛苦。生活不易,在这样的家庭和环境下出柜也很难,但是爱我们的人总会理解我们的感受,因为爱,从不会计较太多,只要幸福,就足够。可爱的奶奶,她在用更欢乐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妈妈的隐忍和包容诠释了一个传统而又伟大母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因为他幸福,她也会幸福。好棒的电影,虽然有些情节很程式化,但是相似的处境彻底拨动了我心底的那根弦
“跟那个男的不成又怎么啦,大海里全是鱼”。好喜欢奶奶,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很可很欲的诺,为母则刚的妈妈,人物刻画大多是有棱有角的,可能是一开始的期待没有很大,但却意外地击中了心底的柔软。最后,那些尖酸的指责吵闹,那些摊牌后的释然和平,提醒着我们生活还在继续,有些话想说就说吧,有些事想做就做吧,特别是对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电影都是温吞吞的,直到后面才开始有高潮部分。可能都是汉字文化圈的关系,总感觉和我们中国家庭有些类似。
两位男主的感情拍得特别纯粹美好,作为不用担负社会舆论的观众看着海报就想为他们的爱情让路,所以作为当事人风暴中的妈妈的成员才显得那么感人,因为一个险峻的事实是更多传统的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破坏父母在社会的声誉地位就会被无情逐出家门背负不孝子的名声。作为女性打算不生育已经被我爸划到自私那一类范畴了,虽然地球已经80亿人了,虽然女性也进不了宗祠,但这不影响一个不生育的女性被男人定义成自私。一个大龄单女的处境不比同性恋好过,是不是没有社会生育任务要对方完成,才能够纯粹因为你是你而爱你呢?来个蕾丝爱我吧🙏🏻
清水文艺,这很越南,奶奶也太可爱了吧…
影片最后落脚在母亲学开车的镜头,很美,言外之意也安静地流露出来。交错了家庭关系、文化风俗和恋人之间的矛盾与理解。浴室那段一方说“当初是你想要来看看的”,另一方答“是,没有人逼我。我陪你来是不想让你独自承受这一切”。很简单,却因为在全片的含蓄里呈现出的直白坦诚而显得颇为动人。
海报很赞,双男主选角还比较清新,整个电影的风格算 小清新 风格,剧本老套,双男主在越南演员中颜值算高的了,也不油腻,清新自然。电影整体比较一般,没什么亮点和惊喜的地方,唯一的亮点就是双男主选角还不错。
节奏拖沓,人物刻画不深刻,感情也不细腻,感觉像是流水,没有焦点。给人一种看了一个半小时,我看了个啥的疑惑。
东亚母亲
368th 越南版《暹罗之恋》,对越南等同于柬埔寨缅甸电信诈骗地区的观点有所改变。这才是【外宣】的正确方式,而不是一边痛斥西方对中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一边又在各个领域无孔不入地加强刻板印象的铁拳。(特供结尾,阉割下架,“技术原因”,条目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