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看泰国电影特别少,但早年好朋友铁铁推荐了这部后特别难忘,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乡下人邦,去曼谷寻找爱和梦想的故事。
整部片子充满了lomo般的色彩,无厘头的幽默情节,轻快的音乐使整部片子特别流畅,导演是WisitSasanatieng,以前是拍广告片的(泰国那种荒诞夸张又让人感动的那种)视觉上有点天使爱美丽,故事上魔幻现实主义或许能让你想到莫言!
整部电影就像闷热夏日午后喝上一口冰凉可乐!
那是个几年前百无聊赖的傍晚,还在学校上班时。
校园广场上堆满了学生,去洗澡的,打球的,缠绵的,酒吧喝东西的,空气之中飘散出许多种味道,诸如洗发水、奶茶、汗水味夹杂在一起,形成了特立独行的香臭味,各种嘈杂的声响不绝于耳,我只能像往常一样,平静的站在人流穿梭中,在大眼镜小黄哥家的碟铺选DVD,几乎每天下班我都会来花一两百,买几十张。
所以加重了我每每搬家时的负担。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过目不忘的电影。
很特别。
就像我最初所说的那样,和你之前看的电影都有点不同。
从一开始的有点耳熟的像港台歌曲的原声音乐开始。
嬷嬷告诉男主人公邦到曼谷工作会长出尾巴是个隐喻,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尾巴--被别人踩到就会致命的尾巴。
全都是大城市的价值观影响所导致,来到城市生活的人们都经历了一个过程:变得浮躁、不安、焦虑、寂寞、混乱、空虚、金钱。
所幸邦是个纯真的孩子,并且善于思考,加上固若金汤的执着,成为了唯一一个曼谷没有尾巴的人。
看电影时,弟弟、妹妹都觉得导演不至于飞叶子那么简单,或许LSD或者蘑菇之类都有在享用。
很有可能。
嬷嬷转世投胎那一段,决定了这只能是位亚洲导演。
女猪脚晶的出现,让邦看到了真正的爱情,可惜很多时候,生命里的美丽尽是如此残缺不全,好似大师艺术品般,所以吴冠中老师更值得我们敬重,他常把自己价值连城的画烧掉,说那些画有毛病,这样自己死后,留在世上的作品就只有完美。
爱情或许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在邦爱着晶的时候,晶爱上了彼得---这个她自己想象出的理想男子。
一切都如此纠结,为什么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仅仅只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遗憾么?
所幸彼得如同无情的现实一般告知了晶:自己叫安德瑞,那棵精心栽培的彼得树也只是棵玉米,那本白皮书是本意大利色情小说。
晶至此崩溃。
可我觉得她是幸运的,至少安德瑞是如此诚实和坦白。
没有欺骗。
最巧妙处在于,导演用旁白说:那本书张开翅膀在云端飞翔,仿佛又在找寻和欺骗下一位无知少女。
最后邦来到垃圾山终于找到晶,只有他能猜到,她一定会在那里。
最后他们站在垃圾瓶山顶相拥的场景,不觉让我想起世界末日。
是的,在末世到来之前,通过导演的一次透明放大的夸张,竟发现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无一例外地站在堆满垃圾的地球上构想美好生活和谈论爱情,这是多么讽刺?
说环保警示之作亦不夸张。
cult片是我的最爱,这部呢,又是部混合型超强的cult片,治疗我的混合胶囊。
所以从无论从画面色彩构成、高饱和度,扯淡的夸张表现,还是从那么多类似装置和行为的艺术作品堆积,都不难看出导演是学美术出身。
好莱坞式大圆满结局过于美式,不是爱看悲剧的我所喜欢的结局。
生活就是悲剧,每天每一秒都在失去中。
不过,人总会有改变状态的时刻,最近又满怀希望的重新看了一次。
哼唱着片里的歌儿,真好。
正如电影里,邦说:“晶,我一直在想,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看不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
”这次,我看到了。
《大狗民》是那种只看一眼能就看出好来的电影。
第一个镜头,是男主角那张茫然的脸,跟大头贴一样,风格完全出来了。
然后镜头一拉开,是一个乡村劳作的画面,颜色和背景漂亮得像一幅画,风格也出来了。
然后展现的是本片最让我喜欢的风格——荒诞而现实的故事。
邦是一个从乡下来到曼谷的年轻人,在罐头工厂上班,不小心把手指切到了罐头里,他就开始了寻找手指的历程。
邦吃了很多罐头,最后却是让手指找到了他,因为那根手指在邦手上的时候有敲桌子的毛病。
找到手指后,邦觉得不对劲,因为他觉得这个手指比原来的长一截。
这时他又听到了敲桌子的声音,看见自己的手指正长在一个工友的手上。
他们互换了手指,非常满意,并且成了好朋友。
就故事而言,我觉得开头非常好,节奏快,而且荒诞到了极点,还很有现实意义。
女主角出现后,节奏就好像慢了一拍。
但不能否认,女主角很漂亮,是那种清纯得像水一样的女子。
她迅速地成了邦的梦中情人,她叫晶。
晶是个有梦想的女孩子,在写字楼里做清洁工,随身带着一本根本看不懂的白皮书。
白皮书就是晶的精神支柱,她能从乡下来到曼谷,完全是白皮书的力量。
而邦是个没有任何梦想的人,如果硬说他有梦想,那只能说他梦想和晶好。
邦和晶好上的过程很曲折,导演就此延伸出很多枝杈性的人物,比如骑摩托的男人,遭遇了一场头盔雨,被砸死后还要工作;整天带着一个毛绒熊坐出租车去打电玩的小女孩,总是觉得自己以及足够成熟了,最后和毛绒熊结了婚;前面说的邦的那个工友的女朋友梅,认为自己是中国的贵族,毅然去了遥远的中国;还有邦的外婆,经过几世轮回,变成了一个壁虎,给邦指点迷津…… 片中的主题曲很好听,尤其是开头的一个大合唱,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可惜的是,我竟然在它拍出来的三年后才看到。
由此可以想象,岁月流逝中,我们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好电影。
《大狗民》一部让我念念不忘的电影,一部让我想强烈推荐给别人看的电影,一部让我开始对泰国电影感兴趣的电影。
对泰国和泰国的电影不是很了解,用10根手指头就能数清看过的泰国电影,但是《大狗民》开始让我对泰国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当然恐怕经典的电影在任何国家也不可能比比皆是,很显然,这部电影可能90%的人都会错过,从名字到图片,都很可能误导你以为它只是一部没什么内涵的喜剧,事实上它确实是喜剧,但是无论从拍摄手法和内容的传达上,它都是一部相当有特色的喜剧爱情片,很幸运,我是那10%的人。
色彩,这是这部电影的第一大特色,看《大狗民》的时候,正赶上黄金甲,很多人都在戏谑黄金甲,因为它过于耀眼的色彩,张艺谋爱用色是出了名的,《英雄》中我们已经深有体会,但是同样是用色,《大狗民》的色彩如果要形容的话,我愿意用干净这个词,记得《英雄》中的绿色让人产生强烈的反差,刺激你的感官,而《大狗民》中的绿色,却是那样的透亮,不沾一丝尘埃,原来色彩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也有人说《大狗民》类似于《天使艾美丽》,但是我觉得《天使》中的颜色太多艳丽,并不是《大狗民》中干净的感觉,至少在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这部电影的色彩是相当与众不同的,当然工作全在后期的制作上,这点我也有耳闻,导演也在强调这点。
画外音,贯穿始终的声音,不是说多么特别的声音,也不是说这种手法有什么新颖,很多电影都这样使用过,这次的画外音起到的作用是主角的心灵之声,很奇妙的一种效果,以旁观者的身份讲着主角内心的感受,既像是第三者在给你叫故事,又像是主人公心底的声音,一本正经的讲述和喜剧的主基调形成反差,再加上泰语特有的收音,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使声音与内容产生了另一种平衡,使整个电影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喜剧效应。
没错,要说到它的喜剧风格了,其实觉得还真是挺难说的,我觉得整个影片风格像一部精致的小品,但是小品都以唯美著称,喜剧的色彩在其中横插一杠,不但不突兀,而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影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种方式并不同于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比如帮的手指分家的故事,比如晶得到所谓天书的过程,虽然很多地方都夸张的可以,但是你并不觉得是有意而为之,在我看来,更像寓言的感觉,其实这部电影到处充满了我喜欢的情节,既好笑,又让人反思,那么就想说说细节。
每一段情节,每一段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含意,真的是太让人意外了,没有铺垫,自然流淌,随性而为,不知不觉中,就让你产生了那么多的想法,一般能让你有很多话说的电影,都是非常隐喻,带有浓厚象征意义的电影,比如《致命魔术》,比如《46亿年之恋》,比如《第九道门》,或是结构的复杂,或是象征的晦涩,或是宗教的浓重,唯独这部电影,是如此直白,却波澜壮阔。
如果从头说起的话,帮从乡村想要去曼谷生活以及长尾巴的传说,就是整个电影的主基调,也是大狗民名字的由来,无论曼谷,纽约,东京,北京,任何的国家都在发生着同样的故事,首都与不断涌进的人群,这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或者现在来说已经很模糊了,影片关注的是人的生活景观,不管一直存在的,还是不断涌进的,我们不希望,又不得不为之的许多事情,拥挤的城市,忙碌的生活,残酷的竞争,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大城市,或者你正在使劲的想要挤进来的时候,你就会懂得这其中的辛酸与艰辛,但是谁也无能为力,因为我们都放不下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欲望,能够以闲适与安慰自居的人实在太少,我们都很难满足,所以我们都是大狗民。
随着画外音的讲述,帮的曼谷生活开始了,在罐头厂一成不变的工作,使帮有了两个毛病,一个是不断的用手指敲打桌面,一个是吃饭的时候总是觉得别人的饭菜好,好了,大家看看你们是不是也有这些问题,也许手指敲打换成了腿部抖动,也许饭菜换成了衣服,这就是无聊与欲望,我们都被乏味的生活搞的愁眉不展,我们不断扩张的欲望正在全速前进。
手指的故事让帮遇到了旭和梅,旭和梅的爱情来自于公交车上的摩擦,无所谓浪漫,这就是生活,如果你是个容易满足的人,收集公交车票也一样会很浪漫,而梅所谓中国皇族的身份,一方面把城市的延伸扩展到了世界,另一方面梅最终的离去也代表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而帮开出租时遇到的小女孩敏和她的玩具熊,以及总是在不断舔东西的德,都是在诉求这社会的冷漠。
而帮喜爱的晶,关于她的天书,彼德,塑料瓶,伯爵和连香,这里有导演想要表现的太多东西,比如追寻的梦想,比如单纯的美丽,比如执着的无奈,比如纯洁的爱情,这些个人美好的事物与整个社会撞击出来的反差,环境的污染,人生的妥协,污垢的角落,总之,这一切使晶拒绝了帮,使晶最后变成了有尾巴的人,其实说到影片的最后,在爱情上好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在我看来,不过只是一种妥协而已,曼谷再没有没尾巴的人了,旭终于忘掉梅,开始找寻另一段公交情缘,敏决定和她的玩具熊结婚,塑料山变成了参观景点,晶天真的以为让塑料瓶厂倒闭就能解决问题,这一切只说明了一切都没有改变,生活依旧。
当然,不要以为我忘掉了嬷嬷的转世投胎之旅,我相信看过的朋友对此都会过目不忘,不仅让人忍俊不止,而且充满了人生的哲理,结尾处的衔接,更是给人惊喜,而整个影片的配乐也是让人过耳不忘,很好的烘托出了影片氛围,无论是喜剧时那种跳跃的音符,还是伤感时淡淡的音色,都为影片增色不少,而结尾处街头乐队的演唱,更是久久回荡,一切就在这歌声中了。
其实虽然说了很多,却发现还有许多没说到,比如被帽子雨砸死的摩托车司机,比如乡下变慢的时间,比如广告牌下的流浪汉,比如德憋脚的中文,比如……,我相信我还落下了很多,这需要去看第二遍,第三遍,而且我肯定还会再去看,我一直认为多么好的电影都需要铺垫,不可能每一个镜头都值得推敲,但是《大狗民》却是个例外,每一个镜头都是如此的精致,每一个构成都充满了寓言,但是一切又是那么的轻松,舒服的画面,灵动的音乐,笑料不断的情节,并不晦涩的哲理,随处可见的寓言,一切都使它成为我心中最精致的一个小品。
这部电影好像还参加过某个电影展,导演好像在泰国也是比较有名的,对此我没有去做考证,但是很明显,这么一部好作品,没有被很多人关注到(相信曾经看它的许多人也和我一样,是抱着娱乐片的心态的),这就是国力,如果一定要做个比较的话,《大狗民》与《天使艾梅丽》确实有相似之处,但是至少在我心中它是远胜于后者的,会是一部被我始终保留的电影!
PS:我上传了其中一个搞笑的片断,嬷嬷的前世今生,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Gay51ekIiY/
我们生下来长了那条尾巴吗?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长出什么,必失去什么。
我想Wisit要么是没那个基因的尾巴,要么是每隔一段时间定期去美容院修眉毛的时候顺便革除。
城市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城市加快了我们的成长,也带来加速的衰老。
如果基本生活条件能达到一定标准的话,我想很多人愿意回到没有长尾巴的人的地方,花一秒钟走好一步。
而不是掰开一秒钟,走上四五步,一边往嘴里塞着早餐,脑子里想着怎么样与令人生厌的客户沟通吧。
半年前曾被这部电影魔幻的插图所吸引,全网搜索无果后悻悻而返。
今天翻看豆瓣,无意中发现它竟上架b站,欣喜之余,当即花近百分钟时间品味。
总的来说,电影难得的高于预期。
在现实的框架上构建魔幻的事件,而魔幻又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发展中又有新的事件,最终在几路交织中升华,达到顶点。
构图风格独特,镜头编排大胆,几首配乐也十分好听。
从未涉足过的泰国电影,开篇就给了我极好的印象。
唯一有些困扰我的,大概就是怎么听都是一个味儿的泰语了。
男主邦来自乡下,没有自己的梦想,在工厂里穿着与他人一样的衣服,干着单调的流水线工作,代表着大量的底层人民。
他笨手笨脚,也不明白世间的真谛,但他心地善良、愿意帮助他所遇到的任何人,对于爱情,他愿意付出一切、至死不渝。
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他终于是站在塑料山之上,就那么直白地说出了电影所想表达的核心。
而魔幻又现实的生活,大概也是对美好的回答吧。
旭。
因为手指的对换相识,是邦爱情的引路人,同时在后半程也有与邦相通的思念。
晶。
女主,长相还蛮耐看,她与邦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电影的主线。
洁癖、黄色小说、风车、约翰树、塑料垃圾山。
大量的前后呼应、大量隐喻要素,导演在她身上倾尽所有。
她是全电影最重要的人物,自己成长的同时,指引着邦逐渐成长。
当一切没有意义,自己追寻的只是泡影,又该如何?
摩托大叔、泰迪熊、失忆男人...配角在探讨问题的同时,也大多起到丰富剧情与人物形象的作用(尤其是邦的形象)。
例如邦最终给泰迪熊买的那一部手机和一包烟(或许是一根?
)。
个人观点,外婆是最为神秘且恐怖的人物。
在最开始便预言了一切,同时自身又无限投胎,最后更是投进女主肚子里...太恐怖了。
壁虎长个外婆脸。
真的太恐怖了。
那么,尾巴究竟是什么呢?
那是梦想,同时也是欲望。
导演在很多地方探讨了城市与乡村间的差异,甚至不惜用乡村的时间过的更慢这样直白的方式。
曼谷是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有着目标,节奏越来越快,便都长出了尾巴。
在走出阴影之后,旭长出了尾巴。
在泡影之梦破碎、找到真正的梦想之后,晶也长出了尾巴。
如此,男主在最后终于拥有了梦想,曼谷便再也找不到一个没有尾巴的人。
可以看出导演想说的十分丰富,长辈与孩童间的隔阂、同辈的陪伴、环保、梦想......以及最重要的,生活的美好与至高的爱情。
只是前面那些,也未免有些喧宾夺主。
离完美,差了那么半步。
“这个世上,有许多不好的事情,有许多不幸的事情,多到让我们忽视了生活的美好。
”再见了,阿邦。
马克,关于主题曲和书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dern_DogAnother song from the album, ...Before (Thai name '...ก่อน' and written by Pathomporn Pathomporn aka. Pry), is featured prominently in the soundtrack to the 2004 Thai film, Citizen Dog.泰语歌名:...ก่อน 英语翻译成...Before 中文有的翻译成《在此之前》乐队名:Modern Dog专辑名:Moderndog-Soem Sukhaphap (1994) 发现豆瓣音乐有条目
Moderndog-Soem Sukhaphap暂无评分โมเดิร์นด็อก Moderndog / 1994作曲(???) พราย ปฐมพร (Pry Patomporn)大概23分40秒处的截图
意大利语的版本没找到,英语版本的小说应该是 A Girl's Best Friend 作者是 Vera Cowie参考美亚的一个读者评论https://www.amazon.com/Girls-Best-Friend-Vera-Cowie/dp/0434143030Vera Cowie's A Girl's Best Friend follows the life of Olivia "Livy" Gaylord Randolph Bancroft through her two marriages这本书是一般的言情小说,并不是啥同性恋色♂情小说,看来导演也是随便找了一本看不懂的书拿来用了
片名:大狗民导演:韦西·沙赞那庭主演:Mahasamut Boonyaruk / Saengthong Gate-Uthong上映:2005年泰国电影新浪潮的几个旗手,基本上都是从广告界转行过来的,他们对脚本、创意、摄影、镜位、剪接、画面、颜色有一种接近偏执的追求。
《大狗民》的导演韦西·沙赞那庭就是其中之一。
他曾为Wrangler牛仔裤等很多国际品牌拍摄过广告,深谙一部电影的创意决定了观众的口碑。
《大狗民》用艳丽的色彩,MTV式的镜头,跳跃的音乐,漂亮的帅哥美女,天马行空的创意,讲述了一个人们会长出狗尾巴的现代城市里,童话一样的爱情故事。
友情、爱情、人鬼情、人狗情,在明亮时尚载歌载舞的故事里显得奇趣好玩。
被称为泰国版的《天使爱美丽》。
乡下青年邦来曼谷打工,爱上了同一个公司里上班的女孩金。
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特立独行有些神经质,她对邦的爱意不冷不热,整天拿着一本厚厚的白皮书翻来翻去。
原来白皮书是某一天从天而降,突然落到金身边的奇书,她认为这本书一定带着某种神示,只要能读懂它,就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文化不高的她求教了很多人,但是大家都读不懂这部“天书”。
后来找到了一个叫“彼德”的人自以为能读懂奇书,追随他成为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着了魔地搜集塑料饮料瓶。
邦默默爱恋着金,为了接送金当起了出租车司机,希望金有一天能发现自己的良苦用心,一起过正常的生活。
邦在出租车营运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怪人,有长不大的侏儒、喜欢自己主人的忧郁玩具熊、经常忘记地址的大叔、喜欢用舌头乱舔东西的男子等,非常有意思。
而金收集的塑料饮料瓶渐渐增多,房子里已经无法堆码。
最后,塑料山越堆越高,宛若一匹山脉高耸入云,成为曼谷市区的著名景点。
饱受打击的金已经知道手里所谓的天书,竟是一本外国的黄色小说而愈发伤心,邦的适时表白赢得了美人心。
片中各种奇怪的创意穿插其间,比如在罐头厂工作时,邦的手指被切掉后,装入到罐头里,会动的指头居然自己找到了主人;邦的朋友因为挤公车认识了一个中国美女;一个骑摩托的朋友因为天上下起了“头盔雨”而被砸死;邦的奶奶在死后几经轮回变成壁虎来教导邦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各种笑料鼓胀全片。
韦西·沙赞那庭导演拉到了松下电器、可口可乐等国际品牌赞助《大狗民》,颇有国际视野。
吕克·贝松见到此片后相见恨晚,签下了国际放映权。
并决定扶持韦西·沙赞那庭。
题目这句话是我朋友ARK的MSN签名,我想它正适合拿来诠释《大狗民》。
影片的一开始嬷嬷站在金灿灿的稻田里对邦喊道:“邦,你在曼谷找到工作,第二天醒来就会长出尾巴噢”。
邦到了曼谷,在鱼罐头厂找到了工作,可他并没有长出尾巴。
后来邦爱上晶,向她吐露这个秘密,晶不可抑制的大笑,说:“只有了不起的人才长尾巴,名人,有钱人,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不会长尾巴的。
”在《大狗民》的世界里,长尾巴是件多高尚的事情啊,但没有梦想的男人—邦,却一直不明白其中的好处,对他来说,有没有尾巴不要紧,只要每天能看到晶,就是最大的幸福。
晶却是个追寻梦想的女人,她每天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想要读懂从天而降的白色书本,想要拯救地球,她说:“邦和晶这样的穷人怎么能结婚?
我们没办法给孩子尾巴,也谈不上梦想,我没法忍受没有梦想的人生,也不想孩子埋怨我,给他们没有梦想的人生,那比没有尾巴更残酷。
”这番话让可怜的邦差点自杀。
直到最后,晶的梦想破碎,邦成为曼谷唯一没有尾巴的人,他们站在晶坍塌的梦想堆成的塑料瓶山上再次相遇。
邦对晶说出的话,又轻易的骗走了我的眼泪。
“晶,我一直在想,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
……就算你仍喜欢由早到晚拖地,抑或开心时摇腿,或者挑走炒饭里的香菜,甚至继续追求梦想,长出尾巴,你所做的一切,依旧令我着迷。
”邦这样单纯的人,往往最能接近幸福本质吧。
就像天使爱美丽,或是伊丽莎白镇的空姐。
他们单纯得可爱,给周围的人带来希望和活力。
他们没有沉重的梦想,只是努力把握眼前的小小幸福。
这样动人的人物,虽然只是电影和书籍中的存在,也能让我们看到自己阳光的一面,并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生活下去。
若能像邦那样简单,该有多好。
就像小时候一个冰激淋带来的快乐就可以充满我的小小身体,而现在,欲望的沟壑却越填越大。
那条无用的大尾巴,一旦长了出来,怕是一辈子也无法甩掉了。
无数人嘴里念叨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啧啧向往田园牧歌,实际上却摇着尾巴,骄傲地在这城市里越走越快,越走越快。
和李安大神享有同个句式,每个心中都有座塑料山,梦想的残骸,直达云霄。
算是cult片吧,刻意为之的颜色很好地为风格加了分,确实不比下妻物语,厌恶松子的一生,天使艾米莉逊色,几乎每个出现在镜头中的物体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的色彩表现,但,显然太刻意了,至少在我看来,华丽丽的色彩让影片的外壳膨胀到让内容相形见绌的地步。
不过,影片的色彩和导演的理念算是相配,抛开情节我不喜,其中确有很多让人会心而笑的可爱之处,让我很是受用。
一个是开头,全民合唱片头曲,觉得泰语念出口像嚼着口香糖,软软地,每个音都落在舌头的柔软处,颇有歌舞片的喜剧效果。
一个是邦爱上晶后,看什么东西都是晶的脸,甚至李小龙的海报...出门后刻意不去看门口的狗,害怕看到晶的脸...哈可爱的男人。
有个小细节让我佩服到...orz,一个面目可憎的可怜配角瓷牙咧嘴的说:比起梦想,我宁愿相信鬼。
因为阿,我们村里很多人都看到过鬼,但谁见到过梦想?!
也是,眼见为实么!
那段蓝色连衣裙的戏,估计每个看过的人都记忆深刻。
恋爱中的邦深深地被穿着蓝色连衣裙(清洁工的工作服...)所吸引,看每个人都是蓝色连衣裙。
不管是路上男女老少,还是开摩托送他的胖大叔,坐在胖大叔的车后,只见蓝色连衣裙便忘情地抱住大叔...可怜大叔受伤的脸,另就是家门口一字排开的狗狗们,统一穿着蓝色连衣裙。
赞阿!
塑料山的意象虽然让人称赞,但再怎么说是梦想的残骸,妥协的小家子气让我颇有不齿。
在今日所困扰我的关于城市、工作、虚无追求等等的问题,早在04年的泰国电影里就已经给出答案,不要去迎合,做有尾巴的那个人
色彩。镜头。故事。主题。人物性格。讲述方式。表现形式。除了结局。统统统统。深得我心!
没想到泰国也会拍这种风格的一部电影。王家卫+天使爱美丽+中岛哲也。故意搭配的色彩,以及有点鬼畜的奇幻设定,加上悲剧,泰国有这个作品也很不错了。
很可爱的电影!“没有梦想的人生比没有尾巴还惨”但“梦想只是我们一时的自作多情”
cult 电影。奇幻,超现实,关于一个屌丝男保安的爱情。被小圈子的人喜爱和推崇,并非迎合大众的口碑,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拍摄手法独特、题材冷门,并附有强烈的导演个人评价和争议性。一般都不会迎合主流市场的需求吧,在某个圈子内却能够被很多人接受而大放异彩的异类电影。
@2020-01-19 21:30:16
荒诞
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矫情,骂《小时代》矫揉造作的人快来拜见此片,简直是反剧情结构的神作。
看不懂,也不喜欢
天马行空,大爱大爱!
“没有梦想的人生比没有尾巴还惨”但“梦想只是我们一时的自作多情”。故事松散,爱情是主线,但附加的人,淡化了主线。有点小心痛的画面,男主站在垃圾山上喊着晶的名字,听到旭在喊梅,原来是部爱情片的。配乐跟画面色彩加分,但是无法避免有模仿《天使爱美丽》之嫌。
少年邦的奇幻漂流 单纯的人值得生活更好的报答 也是后来才知道 故事里那些一语带过的美好结局 一点也不轻松
一部好的电影类似好的文学,开头就能惊艳到你,导演对于色彩的运用极其大胆,铺满了屏幕,小品似的剧情让观者眼前一亮,那一个个天花乱坠的荒诞行为都暗藏着隐喻。
很特别的片子,让我想起《天使爱美丽》,色调真好看
导演中二病晚期
怀着“理解之同情”,多予一星。
我只能说是神奇的电影
2017.5太乱,没什么意思
蜻蜓点水地涉及了众多社会问题,回想起来总觉得抓不住重点。亮丽的对比色很是赏心悦目,各种文字的修辞用画面表现很是特别,但还不是我的菜。
原来我不喜欢这个类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