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点点,感觉人物画风怪怪的,有一点点僵硬。
看了一集,我收回前言。
好带感啊,少女的心思什么的心理描写和人物矛盾好细腻啊。
追第三集灯的回忆,春日影的由来及'前乐团的组成与解散。
很完整各方面都很精致完美的一集。
第四集新乐队组成,结尾异瞳妹子进场太帅气了。
第五集鼓手跑路。
第七集终于开了第一次演唱会,前任祥子来看,兵荒马乱的开场,终于唱出来的完美演出。
素世在祥子流泪奔跑后在结束后发火——为什么要唱春日影!啊啊啊啊太精彩了斯巴拉西!面上的心里的各种矛盾纠葛真的啊啊啊太精彩了。
第八集素世美少女下跪,祥子冷酷地说出你这个人还真是只顾自己呢。
真是太牛叉了,充满负面心理的、纠结疯狂的,这才是真正的少女刻画。
太上头了。
第九集女主爆发。
这个乐团不需要我了。
第十集跪了。
mygo我的神。
围唱几人流泪回忆杀太绝了呜呜呜。
每一句都情绪渲染到极致,超共鸣!第十二集面对灯重新写下的歌词,祥子冷漠的擦肩而过,留下一句祝你幸福。
啊啊啊啊啊太顶了。
新的演唱会。
第十三集祥子组建的名人团体的第一次面具舞会出道演出。
好华丽。
舞台镜头真的好酷炫,把3d动画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好棒真的是制作精良剧情满分情绪卡进我心里,阴暗扭曲的少女心事什么的,阴暗厨狂喜,太牛了!
看完了。
是翻译问题还是女同风味啊你们建乐队就跟结婚似的把余生交给我一辈子在一起解散又跟离婚一样拿刀子捅人财产分割都算不清。
感觉可以叫小灯公主和她的骑士,又可以叫天降小爱同学,写作乐队读作友情纠葛,一群心理脆弱但才艺超强的美少女莫名组团又绝交又组团,未成年人的敏感程度超乎我想象。
但是篇幅短也说不出什么内容吧,前三集就猜到祥子是不是破产。
当音乐番看的话声音还行,祥子那边又太注重观感华丽了反而不太爱听。
她爱她,她爱她,她和她青梅,她是她的天降,她们因怕。
画风好,看出来花钱了。
感染力是还行的,真是成也情绪推进败也纤细敏感。
上个星期三二刷了一遍,主要是想说一些子很想写写的东西。
讲真这部动画我为什么会入坑,我自己也不知道了,回想起来大概是因为2024年7月罗大佑的《皇后大道东》大火有一个UP做了《迷子大道东》可能。
后面就无聊,看完了这部动画。
说实在的,这部动画确实是值一个8分出头的分数,当然,8.5之
《MyGO!!!!!》完结了,此番以剧情的起伏和人物的扭曲著称,确实与一般的乐队番很不一样。
该说的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而我在看最后一话的过程中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在此记录一下,因为全网还找不到第二个完整论述这一点的。
直接抛结论:丰川祥子这个角色的身世很可能是以著名的音乐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为蓝本的。
如果没忘记《MyGO!!!!!》的主要剧情的话,那么从贝多芬的百科上摘录几段,二者的相似性就足以显现 (下文的约翰指的是贝多芬的父亲):早期贝多芬家庭情况还算如意;约翰的经济状况不错,老路德维希在经济上也能帮助一下这个家庭。
约翰有酗酒的习惯且脾气暴躁,母亲则体弱多病,这是日后作为长子的贝多芬必须挑起家庭重担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一岁时,贝多芬因为父亲财力不济而被迫辍学。
后来,贝多芬得到母亲的病危的消息,他离开维也纳回家乡,但母亲的病情并未好转;她的逝世,无疑将家庭整个托付给贝多芬。
父亲约翰的行为越发不近情理。
父亲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直到1792年12月18日临终的那一刻,他一直未得到自己孩子和亲友们的谅解与接纳。
为了养家,1788年到1792年间,贝多芬在奈弗的一支歌剧院乐队里担任中提琴演奏。
在《MyGO!!!!!》中祥子也有个酗酒的父亲,且家道中落而转学,也可能是为了养家而成立 Ave Mujica 这样比较商业的团?
那么如果按贝多芬的家世来推演,祥子的母亲可能已经去世了,而非很多人推测的仅仅是父母离异。
因为父亲已经堕落成那样了,很难想象母亲还在世的情况下法院会把祥子判给父亲。
当然也有可能和贝多芬的父亲一样,祥子的父亲也是搞音乐的。。
在大众心中,贝多芬性格上的关键词 —— 命运、倔强、抗争、不屈不挠,让人联想起祥子在最后一话的名台词:
贝多芬最著名的事迹应该是作为一个音乐家,在晚年失聪的情况下依然写出了《第九交响曲》这样的不朽巨作。
然而动画里不大可能安排祥子也失聪,一来祥子还没到晚年;二来要是真上了这个设定那么指向性实在过于明显。
《MyGO!!!!!》虽然剧情和人物都比较扭曲,但并非没有节制。
恰恰相反,剧本和构图在该细的地方是非常细的,也正是这一点启发了对于祥子与贝多芬关联性的联想。
来看第 13 话中段的这个场景:
祥子在音乐教室里弹的曲子很多人都听出来了 ——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此刻她弹这首曲子倒也不难理解,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月光三》,那我觉得是 —— “狂风骤雨”,这很能映衬样子此时悲愤决绝(?) 的心情。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 这同样是对第十话的 Live 最好的注解。
然而真正让人嗅到不对劲的是画面右上角的三幅画像,画像里的这三位当然都是人类史上杰出的音乐家:莫扎特、舒伯特、巴赫。
但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排在中间的是舒伯特?
这就如同在美国国会的墙上,左边挂着华盛顿画像,右边挂着林肯画像,中间却挂了个特朗普画像一样突兀。
虽说音乐和大多数艺术一样,没有绝对的排名机制,但一般而言古典音乐史上比较公认的三座顶峰是 —— 巴赫、贝多芬、莫扎特。
而祥子此时弹的又正好是贝多芬,所以我认为这是对剧情的映射,象征着祥子与 CRYCHIC 团的三位原成员的正式分道扬镳,而接下来与灯之间决绝的对话也印证了这一点。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演出上的细节,这个场景里灯是一直走到中间舒伯特画像的正下方之后,镜头才切换到祥子的。
顺着这个逻辑那么人物的指代就很明显了:祥子 --> 贝多芬立希、灯、素世 --> 巴赫、舒伯特、莫扎特如果接受了上面的假设,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舒伯特取代了贝多芬?
事先声明,如果一定要把贝多芬拿掉,换另一个人顶上,那么舒伯特绝对是够格的。
然而其他可能够格的杰出音乐家也很多,如海顿、勃拉姆斯、瓦格纳、舒曼、柴科夫斯基、马勒、斯特拉文斯基等人。
我的猜测是因为舒伯特和贝多芬差不多是同一时代人,虽然两者相差二十岁,但贝多芬死于 1827 年,而舒伯特死于 1828 年,仅相隔一年。
舒伯特一生崇敬贝多芬,死后也被葬于贝多芬墓旁。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舒伯特以艺术歌曲闻名,被尊为“艺术歌曲之王”。
艺术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诗,而这也正好是灯的强项,况且灯是 C 位主唱。
其实分析到这里,不要说别人了,连我自己都怀疑是不是过度解读了。
然而《MyGO!!!!!》最后一话的最后一个镜头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不得不让人感叹编剧真会玩。
因为 “祥子为什么退团“ 这个悬念在第一话开始就以一种异常刺眼的方式被抛出来了,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迟迟不揭晓,以至于很多评论都认为这一季里不会揭晓了。
所以一直到最后一话的倒数第二个场景,大部分观众可能对于这个悬念已经完全死心了。
然后最后一个场景编剧从天而降,又收割了一波讨论度。
最后一个场景是祥子面对满地的酒瓶和混蛋老爸,这与贝多芬与老爸的关系是何其相像?
最后探讨一下祥子退团的真正原因以及其谜语人属性,一句话概括 —— 祥子觉得灯(以及可能乐队其他人),不堪大任。
祥子家道中落需要养家,所以一定是想要乐队在商业上快速做出成绩的。
在第 3 话的 CRYCHIC 第一次 Live 后,有一个镜头是祥子看到网上的评论后瞬间脸色大变,我推测是看到了更加恶劣的差评,而且很可能是关于灯的。
可以回想一下第一话祥子提出退团的场景,一开始始终强调是个人原因,后来经不住众人的追问,她唯一脱口而出直接指责的乐队成员就是灯。
影视作品中,人物在重压之下的认知失调背后所体现的心理状态是很值得玩味的。
灯的主唱表现,作为观众肯定都看得很明白,发挥极为不稳定。
如果仅仅是个业余乐队倒也问题不大,但要是作为商业乐队那绝对是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然而这种问题要祥子直接说出口是很难的,可以脑补一下对话:祥子:“各位,我家没钱了,我要退团!
“乐队:“没关系的,我们已经进行了第一次 Live,收到了这么多好评,以后肯定会赚很多钱的!
“祥子:“开玩笑,这个乐队水平根本不行,特别是主唱。。
达不到商业要求,我看了网上很多评论都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要组个新的乐队!
“不论怎么看祥子内心肯定不希望这样的对话发生,也不希望 CRYCHIC 就此直接解散。
所以仔细审视一下第一话开头的对话:素世:”不能和我们说吗?
还是说就是我们造成的?
有问题的话我们都能改进。
”祥子:“是我自己的问题。
“素世:“为什么?
之前的 Live 不是很开心吗?
你也说过还想再办一次吧。
”祥子:“我没这么说过。
“这里素世的第一个问题祥子并没有否认,闭眼中也透着一丝无奈,而第二个问题则是不惜撒很明显的谎也要强硬地直接否认,后半句话。
这两个最开始的回答本质上都是尽量将问题往自己身上收束。
其实两边还真都说对了,退团既有祥子的原因,也有乐队的原因 (注意区分“主观的过错”和“客观的原因”)。
这本身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复杂而不可调和的矛盾,祥子因而索性直接放弃解释了。
从这个角度看后面睦说的那句 —— “从没觉得乐队有意思过”,可能也是真话,因为祥子说过《睦不会说谎》(青梅竹马的评价的含金量)。
联系到睦的金属党喜欢拼手速的属性,对于 CRYCHIC 的小清新风格大概不怎么感冒,而新成立的 Ave Mujica 则更偏向于哥特金属。
第 13 话 Ave Mujica 舞台剧的主题是“人偶”,这不免让人联想到著名的激流金属乐队 Metallica 发行于 1986 年的金属名曲《Master of Puppets (人偶的主人)》(虽然大概率与 Ave Mujica 无关):Metallica - Master Of Puppets [Seattle 1989]睦对于乐队音乐风格的在意,动画里很多地方都有所表现,这里再举一例。
第七话的名场面《演奏春日影》中,注意睦的表情变化:
刚开始演奏时张嘴表示惊讶
演奏到一半时直接脸红,眼神变得认真那么睦的脸红是被灯的演唱感动了吗?
不见得,因为第三话里 CRYCHIC 演奏《春日影》时睦完全是一副冷漠脸。
我认为这里睦更多地是被 MyGO!!!!! 的这一版《春日影》,或者更准确地说,猫猫主导的吉他版《春日影》给吸引了。
第三话 CRYCHIC 版《春日影》的主旋律完全是由祥子的键盘主导,睦的吉他根本没什么发挥余地,我甚至怀疑这首歌里睦唱和声的时间都比弹吉他的时间长。
可能睦没准会想:“这么简单的歌要老娘的七弦吉他有何用?
”然而第七话 MyGO!!!!!《春日影》的主旋律则完全变成由猫猫的吉他所主导了,睦见了很难不心动。
所以后来祥子破防逃走了,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睦不去追,真的是因为本质睦头人吗?
其实更可能是睦真的不想错过完整的 MyGO!!!!! 版《春日影》演奏。
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首由祥子作曲的《春日影》也可能存在对于贝多芬的某层指涉,那就是其洋溢着温暖青春气息的早期名曲 —— 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PS:乍一看文章里完全没提过圣爱音,看来得端水平衡一下。
与一般的影视作品多以乐曲指代人物不同,我发觉《MyGO!!!!!》的演出很喜欢用音乐家来暗示角色特质,这在正文中已有所论述。
第一话里与爱音初次相遇时,祥子弹的是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此曲指代的究竟是爱音还是素世,目前网上没什么统一的说法。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里其实是在拿德彪西指代爱音,因为德彪西也留过学,而且没完成学业就回国了,所以又出现了一个大号回旋镖。
PS2: 网上很多人把这篇文章的结论概括为 “祥子是贝多芬”,这是不准确的,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准确的结论是 —— 编剧在塑造丰川祥子这个人物时,以贝多芬为原型,将其性格和经历进行艺术加工,并适配到整个故事中。
当然这个结论本质上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除非哪天制作组的人自己说出来~/
在一个真的组过乐队的人看来,这应该是远高于孤独摇滚、轻音少女的乐队番,因为她描绘出的不仅是live中的光鲜亮丽,在组建乐队、排练、作词作曲等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多曲折的,也经常会有“要不干脆就不要继续下去”“乐队其实根本就没乐趣”的想法,也会有小睦一样比起组乐队更喜欢自己练习的乐手,或许有人觉得因为一点事就吵了好几集很不可思议,但我认为对于真实的乐队来说,把四五个人生轨迹可以说完全不同的人凑在一起磨合,本身就是会有很多摩擦和误解产生,番里表现的丝毫不夸张,怎么会有孤独摇滚那样顺利的事呢?
乐队成员怎么可能那么久都彼此和睦呢?
mygo其实把女高中生做乐队的各种焦虑都展现了出来,在我看来是不可多得的音乐表现力+剧情兼备同时还不失真实度的番。
也打破了zng“女孩子之间就是美好”的幻想,女生也可以有心机,也可以抛弃刻板印象赋予的单纯善良,也可以有私欲,彼此之间虽然有误解,但总能因为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
这也和我们的人生一样不是吗?
本文受到OreoOlymLee发表在异见者的影评启发 剧作的潜能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
我目前对电影的认识是:电影的生命是由影像、演员和偶然性带来的,而剧本只是为其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
导演和演员应该调动自己的潜意识来拍摄和表演。
如盐田明彦提出“潜意识够厚”的演员才是好演员,我也觉得潜意识够厚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而剧作属于显意识,过于复杂的文本或符号系统则会侵蚀潜意识的自然流动,从而剥夺电影的生命力。
与电影不同,动画里不存在实地拍摄的偶然性和演员提供的主体性,那动画的生命力是如何形成的?
我之前喜欢的动画,比如真心为你和天气之子,都是在影像上潜意识够厚并以此带动故事情节的作品。
宫崎骏也说过自己是先从潜意识里找到想要的图像和画面,然后再填补剧情。
MyGO则是个例外,它全程被高强度的剧作所支配,但仍然爆发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它虽然也有强大的模拟摄影机运动的演出,但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将绫奈由仁子的剧本呈现出来。
绫奈老师说MyGO的剧本是她“内心的呐喊”,这或许是MyGO生命力的来源。
只能这么认为:绫奈老师有一种点石成金的魔法,让本该无生命的剧本奇迹般地拥有了自我意识。
MyGO的剧作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调和了“自我”和“他人”之间本该永恒存在的冲突。
如Oreo老师所说,MyGO的核心概念是“如何在‘我们’中找到‘我’”。
我一直认为“我们”和“我”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要想融入他人,就必须得让渡自己的主体性。
某种意义上来说,MyGO很有东亚集体主义文化圈的特殊性:剧中的所有人物都把融入他人当做第一优先级,而情愿舍弃部分甚至全部的自我。
最明显的就是Soyo,她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为了维系团体的稳固愿意做出各种牺牲甚至不择手段,但往往吃力不讨好,不仅委屈了自己,也没有换来多好的人缘。
其他角色采取了不同的路径,但目的也都是为了融入他人。
比如Rikki选择给自己装上一副坚硬、不好惹的外壳;Anon一直以社交达人的身份示人,并且一转入新学校就迫切地寻找可以融入的圈子。
每个人都牺牲了“我”来融入“我们”。
但本作的宝贵之处在于,绫奈老师设想了两种例外状态。
第一种是Tomori,她的人设参考了(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孤独症谱系人士:无法自然的融入集体、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
她当然对此感到焦虑(“好想成为人类”),但她不愿意(或者无法)牺牲自己的主体性来换取和他者的融合。
她的自我过于耀眼,以至于在现实世界中大概率会成为被霸凌或孤立的对象(参考班级里那些因为过于有个性而显得格格不入,因此被人嫉恨的同学)。
但MyGO的世界观是乐观的,Tomori的耀眼反而像恒星一样吸引了其他星体围绕着她(最被吸引的显然是Rikki)。
因此,我们在第十集看到了Tomori的神性时刻:「诗超绊」是她主体性爆发的展现,而正是这一瞬间让本来已经接近分崩离析的星系焕发新生。
另一种设想是Rana,她的自我已经足够稳固,以至于没有任何需要融入集体的焦虑。
这不代表她没有理解他人的能力,只是她的交流方式是音乐而不是语言,否则她怎么每次都能在Tomori诗朗诵的时候如此适宜地即兴配乐?
在被Tomori这个恒星吸引的星体中,Soyo大概是接收到最多光芒的一个。
她的前后转变也是最大的,从一开始的拒绝接受光芒(“从以前就不喜欢Tomori的歌词”),到后来的彻底人格转变(在第十集之后,她才开始愿意暴露自己的情绪和真实感受)。
而Anno则大概是最特别的一个:她被Tomori的光芒洗礼之后,自己也开始变成恒星(Soyo也接收到了来自她的光芒)。
要说Anon有什么独特之处,或许是她拥有宝贵的“交往理性”。
如果其他角色试图融入他人的方式是让渡自己的主体性,那Anon(尤其是后期)的方式则是尽可能促进主体间的平等交流和互相理解。
或许Tomori的神性和Rana的自足都离现实比较遥远,那最接近“普通人”的Anon可能是绫奈老师对于我们该如何和他人相处的答案。
今天跟一个朋友聊为什么从mygo里能看到『每个人』的影子呢?
我说因为mygo是一个『全景式』的作品,做好这类全景式作品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公允』的视角和熟悉的经验,能够适应现代社会人的『主体客体化』过程中一定会遭遇的种种断裂,不能掺杂过多个人的主观情感。
言外之意就是不能入戏太深,要有『超越论』的视角看待少女争吵背后大他者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流俗,找准问题的本质。
这再次印证了我对mygo是一个『MBTI』类的现象级作品的判断,继孤独摇滚之后。
现代生活之后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人在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主体会不可避免地在客体化过程中发生断裂,人会与其自身分离,于是如『奥德修斯』般寻找故乡就成为作品的一个主体回归自身的『寓言』。
正如作品题目『mygo—迷子』所说,作品的主题正是主体在客体化迷失自我的背景下重新找回自身的过程。
于此对应的就是丰川祥子喜欢高松灯身上独有的革命理性的『纯真』,长崎素世喜欢丰川祥子的『决断』,椎名立希作为第二个丰川祥子同样对失败无法忍耐,象征历史理性的深沉与残酷,共同昭示着一个堕落背景里寻求救赎的故事。
没有丰川祥子或椎名立希的指引,高松灯和乐队不可能走向成功;没有高松灯和乐队,丰川祥子和椎名立希就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革命理性与历史理性是一种双向奔赴的永恒缠绕关系。
作为一个和孤独摇滚一样的mbti作品,mygo同样精通人体画像,并能够剖析性格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动机,这样人物塑造就会非常立体和理由充分。
但是仅有mbti的丰富性格塑造肯定不够,我们还需要一个更深刻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这个作品如此流行。
答案仍需来到上述的『堕落救赎』故事:剧情冲突核心的crychic为什么要解散?
源于主唱高松灯的『软弱』无法承担起乐队的重担,因此丰川祥子对高松灯的敌意来自于一种更崇高的爱,——敌基督者的形态出现:如果因你的软弱而不能实现理想,那么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珍视的未竟理想,就让我来变得『坚强』。
身份政治和情绪价值是现代生活的一种新形态,核心在于『被看见』:找回被抹除的存在,寻求被看见被抹除的声音。
在一个『被不断否定』的普遍残缺时代,少女们从彼此那里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成为一种基层互助『自组织』的一种形式。
为什么主角团们处于魔王时代,人均双向超雄?
在大他者宏大叙事的背景音下,个体的呼声很容易形变成一丝微不足道的环境噪音被淹没在时代的大海里,所以『张献忠』就成为『东亚』特有的『双向情感障碍综合征』。
于是个体就只能通过『呐喊』和『乐队』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被『故意』抹除的『存在』和声音。
『乐队』本身就是『反抗』的形式,这种反抗为作品赋予了『崇高』的『意义』,因为它是被毁灭的肉身寻求『救赎』的过程。
虽然大他者抹除了我们的存在,但乐队却救赎了我们。
就这个意义来讲,mygo不仅是喜闻乐见的时尚单品,而且是具有崇高品格的作品。
“比希望更炽热,比绝望更深邃的,是爱啊!
”
两天熬夜撸完13话,一大早起来,满脑子都是各种名场面,相比从头开始每周追番的观众,虽然路人这边从开始就被透了个七七八八,但是还是充满了惊喜与欲罢不能。
面对戛然而止的剧情,伴随汹涌澎湃剧情褪去的是些许困惑与一些过时的感慨。
放在这里缓解自己的戒断反应吧。
1.大家不学习吗?
怎么人均音乐素养这么高?
虽然是邦邦世界观,但是还是想着有可能照进现实。
发达国家的素质教育是一方面吧,尤其是看新版的28up,体育生出路也很广阔,社会福利保障基本吃喝,人均在青少年追求个梦想也都好说。
当然,另一方面从现实角度来说,的确主角们的生活相当富硕,月之森的大小姐们不说了,爱音都吐槽不是艺人就是有钱人家后代(睦还是搞笑艺人女儿,比穷x偶像牛叉多了),“普通”中学的爱音,灯神和Rikki也不是一般人。
尤其是爱音,高中留学带英,还能任性回来,动辄买个效果器,比十几年前打工赚吉他的平泽唯可是不知道高到什么档次,要不是波折一下,也应该是月之森的学生。
而感觉上最不济的灯神,也有一张天文馆年票和一张海底捞(?
)年票,加上后期也是一任性就约了一大堆live(参照孤独摇滚,也是不小的开销)。
既然定义了都是有钱人家的爱好圈子,脱离了物质束缚,情感变得纯粹了起来。
也就没必要用卷惯了的屌丝心态揣测别人的学习成绩了。
当然音乐素养这个,也不清楚,看看北宇治,倒是感觉人家吹奏部的确厉害。
可能人家那边组个乐队,和石景山街心公园的初中街头篮球队一样稀松平常。
2.丰川祥为啥炸团。
如果都是上面的展开,更空中楼阁一些,只能当个偶像剧看。
不过有人偏偏家道中落了,支撑不起了。
类比一下,男女谈恋爱,谈的好好的,一方出车祸高位截瘫了,为了不拖累对方,强制分手的不少。
虽然不太懂后期组的sound horizon暗黑童话乐风比流行摇滚好在哪儿,但是可能是鄙视链的上层吧,既然赚钱养家已经迫在眉睫,的确也没什么心情和时间和不成熟的乐队过家家了,虽然各种言语中伤略显大可不必,过来人想想,完全可以好说好商量,但是考虑到都是刚过了中二的年纪,也都年轻过,再加上行动力强的人更能极端贯彻内心的信念,情有可原吧。
3.为啥每个人气压都这么低?
要不然呢,JK就要每天都kirakira吗?
反而应该庆幸每个人都很认真吧。
认真起来,就会“push the limit”,就会较真。
原本嘻嘻哈哈的混沌地带,就变得揉不得沙子了。
当然不是说只有吵架才叫认真,北宇治看着也挺认真,不过开学的时候也投过票,是玩玩晃晃还是要一生悬命,所以也有了后续的纷争;缎带也挺认真,那只能说乐队气质不同吧。
MyGo就是这么个基因,所以才会细腻又有力,拼命又纠结。
4.真的有人能直接上台就即兴合一段吗?
不是专业的不太懂,不过一方面哥儿几个也练了些日子里,应该比较熟了吧,按照打球来说,无球跑位,爱在哪儿溜达,谁的点在哪儿,挡完拆向里还是向外,应该心里都有数,另一方面本身起的就是个比较成熟的和弦套子,合起来应该不难。
难点或许是后续和弦变化的时机,怎么能在不商量的情况下都进得来,所以野良猫的主导很重要,而恰恰这种单独的“配乐诗朗诵”演了很多遍了,演到在小众圈层都小有人气了,也就给后续能唱出来做了铺垫。
至于合弦吉他和贝斯,只要不错的太离谱,应该能完成。
5.非要找两个“夹子”配音吗?
第一集最难接受的其实是爱音的cv,直到第二集和素世俩人“中门对夹”,不知道普通人怎么看,对陈年老宅来讲简直是劝退的地步了。
要说合格的cv不是没有,灯神这唱功就很可以,说明不是糊烂选的人。
直到往后看才慢慢理解选角的想法,一个是人来疯,最爱表面功夫,一个是腹黑娘,要的就是绿茶印象,相比完全实用主义的rikki,要从声线上就做好区分。
6.灯神唱的很拼?
想来这个网络酸民肯定是没听过苦果的歌声,听完了再来说风凉话吧。
7.做乐队好难。
当然,如果大家都纯混,大概率活成个“放课后的下午茶”也无可厚非,咱说的是正儿八经有话想说,有情绪需要宣泄的。
就像上面说的,都较起真来,那真是要了亲命了,类似新婚夫妇,谈恋爱时如胶似漆,过日子可能为菜里该撒几把盐心存芥蒂,等生了宝,喝哪种奶粉,冬天穿多少,进屋多久脱几件,长大一点,鸡娃还是躺平,几岁开始上什么辅导班肯定得有人不能keep real了。
和平是短暂的,矛盾是永恒的。
婚姻还有一纸契约和繁琐的手续来劝人冷静。
做乐队真是可能说散就散。
所以突然明白了很多作品里,做乐队,技术只是小门槛,最终还是挑人,极端一点,完全没技术有个性也OK(《音乐》);再简单一些,有手还能练,你就负责CAFG,一周速成,我就负责套子里写歌这种;脾气不对付,玩不到一起去,那就是灾难了。
更何况多少也就是个爱好,还是要回归平淡生活,哪怕是成功乐队,日子长了,翅膀硬了,十有八九一拍两散。
所以绝大多数能进入咱这个浊眼的乐队都有个耀眼的核心,光芒能够普照其他所有人。
这也就又回到了这片的核心矛盾,当帐篷的撑杆走了,哪根钉子能成为主心骨。
8.是不是有些过分狗血了?
整理了一下,感觉所有令我有些难受的剧情都围绕着素世展开。
下大棋也好,不论是春日影还是即兴回归,都是半推半就的跟着就上了,事后大呼不妙。
给丰川下跪也是,总感觉再往下走就是病娇了(现在来看的确是因爱生恨了,下一季如果有肯定有戏份)。
不过时针再拨回高中,一些为了集体荣誉,融入小集体而迷失自我的迷惑行为浮出记忆,最终和执着的素世达成了和解。
9.还有下一季吗?
故事肯定没讲完,乐队刚刚转起来,还有太多情感连接值得走下去。
但是从热度来看,终归还是小众作品,小众的卖相让人们误以为是烂大街卖歌的偶像青春向上开开心心过家家题材。
三渲二有人看不惯。
比较脱离物质的生活有人会酸。
情感太细有人感觉矫情。
但是正像看赛马娘不是纠结物种,也不纠结画风,而是跟着传奇马生痛哭流涕一样。
本片的受众恰恰和灯神很像,发现自己与大众的偏移有些无所适从,这一点上,抓的很准,却反响不大。
虽然巧妙的剧情给二创整了不少活,但是有没有下一季真的是两说。
希望有吧先写这些,等瘾犯了再续。
前面8集的气氛看得我太难受了,甚至一度想要弃番,最后是看了泛式的视频推荐,还是想知道“为什么祥子要退团”,看完了。
幸好接着往下看。
前期暴露出来的每一个人的阴暗面都让我很难受,比如压力怪、比如爱慕虚荣,只想要一切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比如讨好型人格…这些一切的一切,又因为不交流不沟通,关系又是很扭曲..矛盾也不说清楚,真的让我很烦!
差点没有看下去…最后最后,看到灯在用自己的“呐喊”和“热情”将所有的团员聚集起来,我真的有被触动到,也许我们没有一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和别人的关系不是那么好,也许会有矛盾,但是啊,心里还是会有一些很复杂的情绪,我也说不清,也许我就是缺少了灯那种热情,那种不顾一切的勇气,她害怕再一次受伤,但是最后的最后,却是她站出来,再一次组建了乐团。
也用她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其实也是很害怕,但是一辈子是很长的事情,不可能不受伤,所以最后只能是伤痕累累,满身泥泞,也要去拥抱可能性。
我真的被灯的歌词所打动到了!
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很内向,很自卑吧 害怕和别人建立关系,不懂得什么叫做朋友的温暖。
现在也许比之前好很多了……但是因为之前的背刺的经历,再加上家庭教育(告诉我人性的黑暗),我还是害怕和人走的太近,害怕受伤,害怕袒露自己的心声……我没有勇气,但是看了这一部剧,真的触动我…不管怎么样,这一辈子,最后的最后,大家总是要受伤,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我也渴望那种温暖和爱,我渴望啊,所以要拿出勇气来,也许这一次所获得的,是好的呢?
1. 导致乐队解散的核心原因是祥子和睦两个人的问题,而不仅是祥子一人。
结合第一集开头时睦说过的“乐队一点也不开心”,以及第8话给出大量睦的特写镜头可以推断出她必然与解散事件有重要联系。
2. 前几话数次提到睦出自艺人家庭,属于必然要回收的伏笔。
若是由于大人的原因导致乐队解散,只有可能是睦的家庭出现问题,祥子家道中落一说从第八集来看并不成立。
3. 第三话里,大家在浏览SNS评价时,祥子应当是发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言论。
对此进行猜测:是否是因为睦本不应该在这种场合下公开露面,而参加live被人认出是名人女儿打破了这一规矩?
之后她们二人隐藏身份参加Ave Mujica乐队活动也就能说得通了。
综合以上,我的推理是:睦的艺人父母极度反对自家女儿玩乐队,或者反对她在公开场合露面,父母对她参加live暴怒,并指责祥子给睦带来了不良影响,最后祥子替睦承担了一切,解散了乐队并被迫转到另外的学校。
另外不得不提到素世,从目前为止素世对二人的互动来看,她应该了解她们的隐情,电车广告上立希的那句“それ全部知ってて、ずっと裏切ってたのかよ!
”想必说的也是这一点。
一些可能导致推理不成立的疑点:为何素世知道她们的隐情却仍然极力拉拢她们回到乐队?
她对搞定睦的家人这件事上就这么胸有成竹吗?
睦本人为何态度那么暧昧?
为何祥子唯独对素世有着极大的嫌恶?
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猜测,希望ゆにこ老师能给出我们一个满意的解答。
实在坚持不住了,僵硬死板的画风,崩溃级的配音,无聊的剧情,这也吹比孤独摇滚好?
我推
本质上其实是讲述女高中生之间的感情故事,把乐队换成任何其他部门都成立,缺少了属于音乐番的独特性,因此并不是我的菜。但是歌都挺好听的,加一星吧
小时代(青春乐队版),硬着头皮看完了🫠
看动画,一刻也没觉得开心过都是为了和奥利奥有话说才看的
我算是知道医疗人看悬浮医疗剧时是什么心情了,头一次体会到槽多无口🤡他妈的假成这样到底在疼痛什么啊到底在燃什么啊?完全没有说服力,完全没法调动起我的情绪,行吧,评价是不如小时代,我真的再也不碰少女乐队番了✋🤡🤚顺便歌不好听建模也很难看。。
开头我以为在看《纸牌屋》,前面一直在压抑的氛围里积累情绪,结尾一次性释放了出来,很棒,而且不只是那种单纯堆情绪的作品,里面的所有人物都值得反复琢磨。(73fgd)
普通的女子高生整天在教室里写写诗写写歌,其实已经算是无比耀眼的奇迹了。祝你们幸福。ps,我也想成为人类。
我认为还是不要把这部和孤独摇滚做比较 一个重点是怎么凑成的乐队一个重点是乐队 看13话对那个Ave M什么乐队有点兴趣 JK扯头花真的没什么意思 主角团配音真的太难听了(无语)看的过程太难捱了/看到第五话了……所有人都对一个人单箭头 玛丽苏吗(沉默)/别的才看了两话的我没立场说 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 配音太难听了
给我脸盲的不行
无聊
想出乐团小时代这个说法的感觉可以进二刺螈文庙
似乎是乐队番里少见的全员暗角路线,一明一暗两条乐队线也很好地起到了勾着观众看下去甚至期待下一季的作用,而且角色塑造立体、歌曲耐听,虽然初看有点画风不适应到看完有种惊喜的感觉
7
主要还是我很后面才发现女主居然是灯而不是粉毛……………
讲真代入感极强,把女孩子之间的情谊和任性刻画得好饱满,角色都好立体啊55555我流了好多泪,大祥这样的白月光换成我我也一辈子忘不了,每个角色都好喜欢!是邦邦手游上线了my go才去看的,没想到这么好看!!!
最后的诗超绊甚至无关语义,而是 以一种不可能被忽略的声音进入我们的耳朵,我们清晰地听见其中的颤抖和坚决,崎岖和高亢。如果理解势必不可能,那么话语也许可以不关乎于理解,而仅仅关乎于听觉,一种彼此之间能量的交换,和抵达的意志。
++ 里程碑式的作品!见笔记/长评
经过一年二创的熏陶,加上昨晚第一次现地的洗礼,终于可以坚定的打上五星。属于是历史上都罕见的,线上线下并存无数乐子,真正的践行2.5次元的,神人企划
味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