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奇特的片子。
第一遍看去,是关于一个破落小子的遭遇,偶遇,奇遇,艳遇故事。
配上熟悉的巴黎做背景,出于是吕贝导演的缘故,看了,也就是看了。
第二遍看去,天使的角色一点点在加重。
天使究竟代表了什么。
是否我们都有一个在天上的看护天使,看护着我们的成长。
破落户又凭什么遭遇了这样美丽的奇遇。
第三遍看时,我已经是基督徒了。
刹那间顿悟,泪牛满面。
破落小子仅仅是他自己吗。
被逼迫,被压制,被自卑,被沦丧,被自弃。
镜里,他不敢抬头。
抬起头,眼中只是对看到的人茫然,失望,无动于衷。
AngleA说,你说,看着自己的眼睛说,我爱你。
他不敢高声,有气无力。
AngelA则说,我爱你。
我爱你。
他惊了下,也许从没有人对他说这句话。
他开始认认真真地去望镜子里的人。
AngelA说,在我眼里,这是一个多好的人。
以至他于好到放弃了自己那么久。
现在,就一起来说,我爱你吧。
他端详着。
镜里那双深邃,惆怅,无助的眼睛,那络腮的乱须。
他回想着过去。
不知觉眼眶湿了,唇也在微颤。
我爱你。
他终于含着泪对自己说。
AngelA带着他,在他软弱的时候在前面替他摆平妖孽。
他捡回了自己的心和自己的分量。
却不想让AngelA回家。
他们都是一心要结合在一处的。
也必定是要合在一处的。
吕贝不经意间,刻画了最形象的神与人的救赎关系。
在我们放弃自己的时候,有救主捡起我们,说,我比你更爱你。
你也要和我一同爱自己。
无论我们如何不堪,如何污秽,就像掉到汪洋大海中的一粒尘,那污渍将终被神的圣洁所洗净,退去。
那是奇异的恩典。
一般我不喜欢看对白多而迅疾的电影。
因为这样往往使我去注意底下的字幕,而有可能错过镜头中的一个眼神、动作,或者画面中的一个小细节。
而天使A是个例外。
我一厢情愿地以为那么多的对话,只不过是主人公安德列的自言自语,对存在于他身体中的另一个女性她的自言自语。
就像你知道的,自言自语是无须考虑太多的,听过就算,就像你永远也无法在这部电影里找出一段很经典的台词,但是你却会在某个你预料不到的时刻想起那部电影。
而故事从如何拯救一个自寻死路的男子说起。
吕克说那就让那个她走出他的身体使他省悟吧,于是,她就走出了他的身体。
单纯、直接且出众的美。
于是,整个巴黎,只剩下他们俩在灰色天空下的争执。
那个时候,多像一出话剧,我似乎还听到了回音。
还是看到了里昂里的影子。
那个天使,有着和玛帝达一样的眼神和悲伤表情,以及被重复了无数次的ok。
出现这样的女子,如果不是为了爱上她,还能有什么原因。
但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爱惜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去爱别人。
这在电影里是相通的,很通俗有趣的一个循环。
这部电影我不满意的地方有两处,或者说可以表达地更加完美。
一处是安德列在镜子前的哭泣。
如果说这是他开始通过审视而看到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我认为来得太快了。
但这个转折的确不好处理,处理的太快会让人觉得突兀,但如果加大叙述的篇幅会让人产生说教的感觉。
吕克选择了前者,并按照他一贯处理人物性格的方式成全了他。
然后我想起一段形容吕克贝松的话,海洋、死亡、暴力、平静的温暖、杀手、面无表情、狂乱神经、心底温柔。
是的,前面所有冷冰冰的词语只是为了修饰最后的心底温柔。
所以安德列流泪了。
还有一处看得我莫名其妙是安德列去追跑出去的天使,忽然镜头一转进入了他朋友的房间。
当安德列对他朋友说完那些话后,天使知道任务已经完成,也不能不回去了。
于是影片又回到最初,安德列为了挽留天使再一次落河。
聪明的你可能早就知道,从来他都没有死的念头。
他做了一场梦,找到了他的爱情,也找到了他自己。
吕克式的黑白喜剧。
Jamel Debbouze贾麦尔•德布兹,1975年出生主要作品:《美丽新世界2》、《天使爱美丽》、《天、鸟还有你妈妈》《天使A》。
“贾麦尔•德布兹”是继菲奈斯之后最能保证票房的名字了,他具备了太多天然的搞笑素质以至于上帝藏起了他的右手。
法国人最早在电视台的独角秀上认识这个说话快的像放鞭炮一样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贾麦尔,那些在看惯了金•凯利或者莱斯利•尼尔森的法国小影迷就会在电影院门口砸烂玻璃。
贾麦尔在法国喜剧电影中就像齐达内在法国足球队一样,有他似乎就有了灵魂。
2002年,他加盟《美丽新世界》第2集担任第三主角,片酬竟达到212万欧元,成为当年开价最高的法国演员。
贾麦尔除了会用娃娃腔说一口流利的搞笑法语外,还有两个得天独厚的天赋:对一部好片子敏感准确的嗅觉和对影片喜剧气氛的神奇调动,加上演独角秀积累的临场发挥的看家本领,他总能使枯干的画面燃烧起炽热喜剧的气息。
具有鬼才和天才的即兴笑话家贾迈尔以其电视滑稽段子让众人喷笑;这是他在恺撒电影节庆典活动上的亮相。
在其接受的所有采访中,贾迈尔·德布兹(Jamel Debbouze)都明确表示:如果不是曾参加即兴表演联赛的话,他不会一朝夺取“法国最滑稽的人“称号的。
通过讲述个人生活而使人发笑,这就是“直立喜剧”的原则,它是风行美国的一种喜剧类型,尤其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初艾迪·墨菲(Eddy Murphy)的表演。
它在法国一度失宠,但现在又有了贾迈尔·德布兹这位大师。
从即兴表演联赛、收费加密台“Canal +”及电影一路走来,这位年轻的法籍摩洛哥裔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登上舞台、推出自己的第一部剧作《舞台上的贾迈尔》,一心一意要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全国观众笑弯腰。
凭借无人能及的语速,贾迈尔讲述自己的父母、兄弟、特拉普(他出生的城市,位于巴黎郊区),并远溯他从第二代北非后裔成为真正偶像的过程(如今他是法国取酬最高的演员)。
他与伙伴KaderAoun卡德尔·阿乌纳一起撰写了兼具喜剧性与政治性的剧本,他2004年的最新剧作《100%的德布兹》表现了这一点。
不知道叫啥。
法国名字真是不好记@_@已经看过他参演的3部片子了,作为配角的《天使爱美丽》里面的蔬菜店伙计,作为主角的《女王的任务》里面的建筑师,再加上这部。
很欣赏他的演技(或者是本色演出?
),他的小动作,稍微有些神经质的面部表情,哆哆嗦嗦说话的样子,在几部片子中都很出彩。
看过与他相关的一些评论,法国很有天份的喜剧演员之类的,很高兴,都没提到他的右手,相信是因为比起才华而言,这一点已经无关紧要。
还是应该记下这个名字的,以后他的片子应该都值得一看。
题记:谁也无法明白上天给我们的缘分是怎样的结果,我们能做的仅仅是细心呵护共同拥有的每分每秒。
――――卡夫卡·陆(KavkaLu)http://images-eu.amazon.com/images/P/B000FGG7OC.01.LZZZZZZZ.jpg一个被打湿了翅膀的天使将会有怎样的未来,她无法属于尘世,只有哀伤的泪痕告诉世人她已经心碎,在高调的强烈反差里,翅翼惨白,这也是吕克·贝松的告别,在影像之中以他肥硕的阻挡了我们的视线,孤独而又沉重。
在属于吕克·贝松的影像里,孤独和隔绝是经常的主题,从《碧海蓝天》的雅克义无反顾走向大海到《尼吉塔》作为杀手的寂寞,还有《杀手雷昂》里自始至终的绝望,被存在主义影响着的当代法国人注定将寂寞进行到底。
《天使A》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在巴黎的阿拉伯裔美国人安德列被人索债而绝望,一时想不开跳入塞纳河为美丽天使搭救,接下来的故事有些如同中国的黄粱梦,最后,天使为上天召唤,留下一个矮小、孤独的男人依旧徘徊在塞纳河边,生与死的答案留给了观众,留给了所有的可能。
欧洲大师都喜欢略去浮华的色彩将事物黑白分明的本质传达给观众,在尖锐的影像世界里构筑对于社会本质的批判,就像本片里的安德列被设计成阿拉伯人,而天使是欧洲人,电影突出了美国大使馆对于他子民的冷漠和作为国家象征的法国警察的无视,只有天使收留了他,以无法证明的存在给他温暖的瞬间,这是导演悲悯之心在黯然的世界里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
同样通过男主人公的旁白我们看见了导演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觉,他对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旗帜鲜明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美国大使馆前的紧张气氛和如临大敌的装甲车让观众更加明白那段话的现实意义。
导演以近景和特写细腻描写安德列充满恐惧的内心,许多镜头在视觉上以俯视的姿态表现了警察、签证官以及追债者的紧闭感,这样的处理使得瘦削的安德列显得更加无助,当安德列无助走在夕阳渐隐的巴黎街头,身影在景深镜头里十分孤单一如他在大使馆空荡荡的大屋里遭受的冷漠,这样的镜头非常直观表现了他现实的处境和无援的苦涩。
这样的处理我们曾经在文德斯的《德州·巴黎》里见过。
非常有意思导演第一次泄露安吉拉天使身份是在黑道人物的家中,在她和安德列对话时前景中的天使塑像正好和她连成一个整体,这样就暗示了她为安德列所作的一切的因果。
同导演其他的影片相比,本片是比较絮絮叨叨的,大量的时间都是安德列和安吉尔的对话里,可这些对话对于安德列而言也是模棱两可的,在闪回镜头里,那段和黑帮老大弗兰克的对话却变成了安德列的威胁,这样的设置把让所有的事件变成了猜谜游戏,步入中年的吕克·贝松有些醉眼朦胧了,安吉拉为了帮助安德列赚钱来到舞厅和男人鬼混,安德列从拒绝接受这些不干净的钱到乐意收钱并用来赌马最后输的精光表现了物欲社会男人堕落和自私的本质。
信仰也因为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产生动摇,安吉拉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天使而让安德列看烟缸飞舞的奇迹,在他们两人的对话里导演插入了信念和真诚的话题,这是对精神世界意义的反思,在安德列迷惑不解的脸上我们似乎看到信任和信仰的缺失,没有童话的世界里不再有奇迹。
在欧洲文化里天使是重要的精神寄托和善意的象征,在影像里最让人感怀的天使是文德斯在《咫尺天涯(Faraway, So Close)》创造的男性天使卡西尔的形象,这个企图拯救人类的天使最终被人类自身的困惑所累,折翼人间。
而在法国影片《两小无猜(Jeux d'enfants)》里的天使却因为童趣变得可爱。
天使是谁其实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相信一份善意,相信一种友善的可能性。
到了美国人手中天使和凡人就演绎成轰轰烈烈的爱情《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而在我国唯一由天使贯串全局的电影《花眼》 里,两位天使只成为了扮酷的工具而没有令人信服的悲悯之心,这或许就是文化的差异吧。
在《天使-A》里亚历山大三世桥和充满后现代的夜总会成为文化的对话的象征,冷漠、贪婪的夜总会和时常被当成救赎象征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因为安吉拉的善心而再次散发人道暖意的光芒。
爱情是肉欲的,更是心灵的,关于爱情的意义在快餐的年代已经不太有人想起,吕克·贝松精心设计了高档旅馆的夜戏,面对激情的安吉拉平静的安德列向这位前来拯救他的天使道出爱的真谛,只有时间和情分的酵母才能酿造持久的爱情。
这个充满哲理的段落,会给观众一些启发,生命在期待和呵护的意义,在这样的时刻,这个矮小的男人是高大的,他知道爱的意义所在。
天使在影片里可以看成我们精神世界另一个自我,敏感、多情和容易受伤。
天使是寂寞的,因为,她看得见;天使是孤单的,因为,她无法改变上天的决定,纵有万般恩爱也奈不得归去的召唤,她让一个男人从猥琐变得勇敢,她让一个男人懂得了责任和爱的方式,塞纳河的晨曦里波光粼粼,一行天使的眼泪滑落承载无数心碎的河面,那已经重新展出呼唤归程的翅膀,让遗憾的爱情定格为永恒,在得到和期待之间,相思是美丽的。
最后,吕克·贝松让两个人在那座相遇的桥上倾吐天人相隔的无奈,当生命懂得责任和准备为之付出一切的时候却发现故事因为自己昨天而已被命运放逐,这样撕心裂肺的痛无法言说,导演再次选择了充满辛酸的离开,只是角色从《碧海蓝天》里雅克的弃绝爱情换成了安吉拉注定的归,这个转变让我们明白,时间之途,即便爱情真的让人心伤,她也是我们生命珍惜意义的全部。
这是一部沉重的影片,它让生命看到自己的卑微和面对爱情错过的绝望,当翅翼在安吉拉后背张开,分离就在眼前,哀伤的弦乐里导演让我们感受着和主人公同样的凄楚,许多事当我们无法争取时,只有并不甘心的慨叹让我们知晓造化的无奈。
在欧洲的爱情电影里,即便是天使的爱情和存在也是寂寞、孤独的,他们同样沉浮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有着和人类一样脆弱的心灵。
我非常欣赏来自丹麦扮演天使的金发碧眼女孩Rie Rasmussen,她深邃眼神里的期待和凄凉让人酸楚,而和她反差奇大演对手戏的小个男人Jamel Debbouze却让我们彻底明白:爱情不是身高和地位的原因,它是缘分也是心灵的交融。
【附录:影片资料】《天使-A(Angel-A)》法国导演: 吕克·贝松(Luc Besson)2005主演: 贾梅尔·德布兹(Jamel Debbouze)、丽·拉丝姆森(Rie Rasmussen)片长:87分钟个人评价:艺术性7.5,欣赏性7 2006年11月10日 星期五 下午20时36分 云间 寒鸦精舍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很久没有感受黑白胶片;《天使A》,黑白的世界从来没有觉得巴黎应该是黑白的;没有了颜色装点的巴黎街头,冷峻、精致、厚重的耐人寻味;安德列,一个混沌的男人,一个他人看来一无是处的男人,潦倒、贫困、撒谎、胆小……毫无自信,没有爱;天天游荡在巴黎,债务累累,成天靠说谎为生……终究一天走头无路,准备跃入塞纳湖;可他遇见了另一个同样准备跃入塞纳湖的女子,他救了她,也救了他自己;这是个上帝派来帮助他的天使;安吉拉;安吉拉,不知道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他只为帮助他人而存在,任务完成也就是她离开的时候;…………安吉拉,让他睁开了眼睛、打开心灵;真实的面对自己,其实纯净的心灵就在转角处;他发现自己隐匿于心的优点,他善良、温柔,有真细腻敏感的心,能爱人,也值得人爱;安德列,凝视着镜中的自己,眼眶湿润……最后安吉拉,消失了,安德列,在巴黎街头疯狂的奔走;寻找;我看到了安吉拉了泪水,无奈的逃避的眼神;在那一刻我看到安吉拉的痛苦,她无法拥有感情,她想一个机器一样;帮助人、然后离开,她和之前的安德列一样无法透明的面对自己;需要救赎的又何止是一个个安德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睁开眼睛的天使,能够简单的面对自己,自由的呼吸,不会忘记最后安德列,面对巴黎的夜,感叹从来没有发觉自己浑浑噩噩游荡的城市是如此的美丽;我们在忙碌中忽略的何止是这个世界,而是自己;安吉拉的翅膀长了出来,飞向空中,她要回去了,天堂;安德列抱着她随她一起在空中挣扎,一切都无从选择,最后他们落入塞纳湖中……安德列从水中爬出,呼喊着安吉拉;那一刻我认为这就是结束;可后来我看到了那个为爱情折翼的天使,出现了;一切在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我们不是无从选择;只是我们没有勇气选择;记得之前,安吉拉用双手捂着泪湿的双眼说:“上帝,我该怎么办?
”记住安德列的话“这个时候,不要打扰上帝!
”对,不要打扰上帝!
在彩色的时代拍黑白片,这样的做法一定是别有深意。
就象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单调的黑白色强调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影片主题的严肃和沉重。
而《Angel-A》这样一部充满幻想以爱情为主线的电影,黑白则突显了荒诞和不真实感。
一个委琐的小个子男人安德烈和一个靓丽的高大女人安吉拉。
他穷困潦倒一事无成,她倾倒众生法力无边。
但她却必须守护他引导他帮助他,直到最后爱上他。
且不说这样的情节和那毫无过渡的爱情有几分真实感,只看每当安吉拉搂着安德烈的时候,她那明显比他高一个头的身材和比他大一圈的脸庞就让人觉得滑稽。
而恰恰是这样角色的不匹配以及色调与情节的冲突引发了观众的思考,突现出影片的主题。
“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那不一定。
但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女神,这却几乎是肯定的。
《Angel-A》是这个时代都市男人的童话,因为它演绎了一个都市男人几乎所有的幻想。
我的感觉,Luc Besson也许不算一个大师,但他的作品也不止是《电影手册》所说的“明信片电影”。
Luc Besson最起码是个高手。
他借这个童话对这个时代的两性关系做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人类世界几千年的男权社会造就了男权至上的社会意识。
虽然随着社会的变革女人已经不用再依附于男人,男权社会已经一去不返。
但思想变革的滞后却给现代社会的男人们带来了尴尬。
社会的主导意识决定了两性的社会角色,男人们不得不维护他们主导的地位和强势的尊严,即使已经力不从心;而女人也不再压抑自己的力量和欲望,就象天使安吉拉说的“天使也会有情欲,而且它们已经憋了太久”。
虽然现实已经改变,但还没有人愿意承认。
而强势女性的出现和历史前进的步伐一样不可阻挡。
所以现在整个世界都呈现出一片“阴盛阳衰”的世态——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一直以为这是中国特色(“阴盛阳衰”这个词本身就烙印着深刻的男权意识)。
也许彻底的改变是需要过程的,尽管有时候这个过程很漫长。
《天使A》仅仅用两个强烈反差的男女角色就向我们揭示了一切。
让我不得不佩服的是Luc Besson准确地解读了现代社会下男人的心理和男女之间的微妙关系。
不过因为性别的限制,他的解读只能是从男性的角度。
所以影片中安吉拉对安德烈说:我就是你。
然后引导安德烈对着镜子先说“我爱你,安吉拉”再过渡到对自己说“我爱你,安德烈”。
说他爱她,不如说是他需要爱。
而在影片结尾,天使终于爱上了凡人。
当她长出翅膀要飞回天堂时,他拉住她不让她走,两个人挣扎着掉进了塞纳河里。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经典的爱情场面,圆满的结尾。
可我看着那没有来由的突兀爱情,并不觉得感动。
也许导演只是想告诉大家,即使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天使级的女人,最后也得选择那个注定的男人来爱。
不管他有多平凡,她只能陪他留在人间。
这就是现实。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庄子的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也许是对这部电影最深刻反面注解。
几千年前古人的大智慧即使Luc Besson也是无法企及的。
所以最终这是一部男性电影。
本文出自:http://rxs118.blogcn.com/
你救了他 还..是他救了你他害了你 还是..你害了你自己真正的天使就是这个样子的 默默的跟在你身后 失去了自己 甚至已经不再知道自己是谁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样呢 所以天使成为一个职业 而并非对人的夸奖之词 因..为没人配的上难道 这真的是Luc Besson的最后一部电影了么 完满了么就 我宁愿他自己打自己脸然后接着拍 别再用什么监制的身份糊弄我们了请
<天使A>的黑白画面强烈的留给我了一种城市的气质,然后促使我不停的开始留恋于这种不是梦也不是现实的成分之中.我想我可以为自己制造很多梦的连锁,还有很多细碎的言语.那些对白,那些行走,那些目光,很多暗藏的却不经意间流露的让人觉得他们两人会不会太受上帝的恩宠.在一个恢弘的城市里,那么错综的建筑之间,阳光都变的纯粹起来,是因为一个天使的到来,因为她的拯救,让安德烈愿意去呼吸.天使在飞到空中的挣扎也显的无助与落寞,不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翅膀.天使惧怕自己回到最初的那种观望的姿态.你真的以为这都只是故事而已吗?!这些画面不该太浪漫不该太容易相信不该太容易遗忘,我们不得不被黑白的画面重重的拉回去,让你知道这不是梦也不是现实.
起先的想法很简单。
只是单纯地想看一场黑白电影。
后来,天使出现了。
一度无比虔诚地去相信过一个天使,可随后发现,让我相信天使的人自己却从没信过。
由此,事情开始变得无趣。
我不再相信天使。
安德列,这个矮个子男人,我们的代表:桌子对面的女孩告诉我她是一个天使,我说她是开玩笑,否则就证明给我看。
然后她竟真神奇地让烟灰缸凭空升起,让几乎燃尽的烟蒂恢复原状。
首先蹦进我脑子里的念头是,NND,这戏法儿怎么变的?!
天使的救赎。
引导我们不再欺骗,引导我们忘记绝望,引导我们相信爱。
我,爱我自己。
天使完成了任务。
很难讲安德列爱的究竟是安吉拉还是天使,但故事的结尾很明显,爱人和天使当中,我们需要的肯定不是天使。
黑白,天使,爱情,人。
我简直要以为自己是在说《柏林苍穹下》了。
sigh~
只是相信吕克贝松。剧情俗套,但拍摄手法加分。超现实主义爱情。
最后的翅膀倒是很真实
很美的故事~
真的觉得很不够好,可能是我对吕克的期待太大了吧,剧情太生硬了
Z
完全没看懂,太抽象了。。。跟《新桥恋人》一样让我费解,只不过这次有耐心看完了。。。
结尾及其喜欢
即将去学校前,给我这样的感动。
看不懂!!
这也太俗套了吧,导演竟然还是吕克·贝松
一个简单的故事……好摄影和好台词。实际上有的台词我真没懂
巴黎很漂亮
大美人题材
你注视的神情,是漫长的流星。
告诉他他很重要,给他他应得的
没有想象中的好 不过吕克贝松的镜头感永远那么棒 时远时近的穿插 高挑矮小的对比 还是剧情有待加强吧
自我救赎
那男的太搞了
一个男人的意淫。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