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佩服导演敢于在春节拍这样一个“贺岁片”,几乎没有任何搞笑,每一个小事,每一句台词都能让你心里泛起一丝丝的惆怅,但回头看看自己身边的家庭,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也许在人物编排上过于巧合,但孩子多了,性格,做事方式,考虑问题上各有不同,极其正常,为了家产打的不可开交,闹到法院的不是也比比皆是。
老妈妈的演技真是让人钦佩,我觉得绝对是可以拿奖的,她所做的那些事情, 其实跟我们的母亲又有什么不同呢,自己再累也要给孩子们多做一些,自己再无力也要给孩子少些麻烦,不去劳烦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天下母亲其实都是这样的,连同江珊那位母亲不也是如此,在丈夫出轨的背后不也还是为了孩子而隐忍吗?
还是那句话,我觉得导演是一位敢说真话的人,我敬你是条汉子!!!
我的手机上根本没有豆瓣儿这个软件。
看完电影以后来搜的这个影评,但是却看到豆瓣上有一帮屌丝。
在评论非常典型的40岁上下的社会精英的生活状态。
所以我只能说,这部电影。
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中国的小制作电影,看不懂的人。
只因为你没有经历过,而且你穷到没有办法理解这个电影里边的每一个细节设置的用意。
都是好莱坞级别的,甚至是超越好莱坞级别的。
曝光后
原图……………………………………………………………………………………………………………………………………………………………………………………………………………………………………………………………………………………………………………………………………………………………………………………………………………………………………………………………………………………………………………………………………………………………………………………………………………………………………………………………………………………………………………………
吴刚老师饰演的中年油腻编剧王自亮满身毛病,生活过得焦头烂额,忙于奔波,看着都累。
即便是这样内心还是有柔软的地方 ,起码相比弟弟妹妹们,作为大哥对妈妈还算孝顺。
相比于城市我更喜欢回安徽老家的戏份,即使家里有各种矛盾,外面过年的气氛是暖的让人觉得是有希望的。
王自亮当知道妈妈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时,毅然回老家陪妈妈过年,这也是让我感动的,尽管饭桌上还是各有矛盾各种挖苦但总算凑齐了,遂了妈妈的愿。
过年意味着团聚,不光小孩期待,父母其实也更期盼着儿女们回家团圆。
喜欢影片这种开放式结局,不框死,留白,让观众去想象去发散。
虽然王自亮有点渣吧,但让人看着中年男人太不容易了,太累了,何必呢,简单点吧!
希望王自亮在老家的这个年能放下繁琐歇一歇重新思考一下自己今后的生活。
看完电影特想赶快过年回家陪陪爸妈,时间久了,想念堆砌,就想回家看看,至少,有一份牵挂总是好的。
《没有过不去的年》以现实主义方式讲述了一个家庭故事。
“年”作为影片的落脚点,不单是一个节庆或时间概念,还因其在传统文化中“年兽”“年关”的意味而具备了一种象征性,“没有过不去的年”成了“没有迈不过的坎”。
在辞别2020年之际,这部影片仿佛在告诉人们这一年的灾难、困难、不堪都将过去,正如影片中困惑的人们最后都回到了老家,相聚在母亲身边感受那久别的亲情与温暖。
1.现实家庭的爱与恨家庭是一种矛盾的、复杂的存在。
现实家庭中不仅有亲情、温暖与爱,还必定有纷争、埋怨与恨。
影片以一位母亲和四个儿女的故事呈现了一个爱恨交织的家庭,完成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批判。
又正是因这层社会现实意义,影片触动了生活在万千家庭的观众内心。
这个家庭中的四个子女虽谈不上深仇大恨,但他们都处于一种矛盾与焦虑,都困于自己的事业或生活。
老大王自亮每天要面对各种琐事,为了钱早已丢了理想;老二王自健的贪腐被大哥无意之举揭穿;老三王向黎的尖酸让她视所有人为敌;处于底层的老四王向薇为了生活吃苦卖力。
他们之间少有联络,更难找到关心问候,能看见的仅仅是他们在金钱社会与现代生活中的异化。
道德伦理在他们身上早已缺失或处于一种失序。
家庭的温情除最后一刻外,更多是通过母亲宋宝珍与炸油坊佟元能一家的相处呈现。
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佟元能一家有着淳朴、谦和与善良的性格,让宋母亲在这个没有儿女的老家感受到与亲人生活的温暖。
徽州这一空间成为不同于北京和洛杉矶的乡土地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性情中还有着传统美德。
这也正是导演所追求的,他想通过这里缓慢的生活节奏与淳朴的民风唤起人性中的善与爱,让繁忙的现代人回头去思考,去寻找自己的根基。
2.现代家庭的聚与散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发展,人们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学习、生活成为常态。
出走与归来不仅是个人的选择,还是多大数家庭共有的经历。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相聚是维系情感的直接方式,春节正是这样一个回家团圆的日子。
而现实生活中亲人的相聚又伴随着矛盾与冲突,且相聚自身也意味着之后的离散。
这部影片主要将目光放置在两个相互关联的家庭来呈现不同的聚与散。
大儿子王自亮的小家庭经历了一个从聚到散的过程。
在北京工作的王自亮与在洛杉矶生活的妻女分隔两地,他计划着飞去美国陪老婆孩子过年。
这个有一定经济基础、生活舒适的小家庭在美国团聚,原本该是一段幸福美满的时光,矛盾却在父女冲突和夫妻淡漠的情感中激化。
王自亮没到过年就匆匆离开洛杉矶,他的出轨与谎言被揭穿,这个小家庭就如此回归了分散的常态。
以母亲宋宝珍为中心的大家庭则是一个从散到聚的过程。
生活在北京与徽州两地的儿女多年没有聚在一起,兄妹间的情感早已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消散。
这个年原本也是各自计划分开过年,但因母亲的意外而纷纷赶回老家,陪她过最后一个年。
人物在空间上的聚合并不意味着和解,兄妹四人都装着自己的私心,情感上更是分崩离析。
自亮与自建关于污水排放的冲突在此刻激化;向黎直接反对母亲卖房的决定,她的孤独无助是其性格刻薄的来源。
然而,在母亲追忆过往的叙述中,他们的情感被唤醒,家庭成员的内心融为一体,这个家庭也才完成了真正意义的团聚。
故事中的聚与散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自己与家人的聚与散,现实家庭中情感的裂隙与弥合。
也正是在亲情的维系下,家人总是能以谅解、宽容、温暖来安慰受伤的心灵,家总是那个让人最难以割舍的地方。
个人影评:1.在北京看病过三关:停车关,进门关,挂号关!
车停不好直接拖走,外地人看病先多交三百,号不是你想挂就能挂的上的!
最好的医疗也是最难的医疗!
2.每个孝子都以陪在母亲身边为容,可真正被照顾的是孝子,而不是母亲!
3.男人真的好难,得能赚钱养家,能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照顾兄弟姐妹的家长礼短,照顾媳妇儿的心情感受,照顾孩子们的理想信念,有条件的还得把彩旗挂的光鲜亮丽,一样不到位,就是不称职!
太难了!
4.人呐,有目标是对的,有能力也好,但别拔份儿!
否则做的再好,也是不周全,就是众矢之的!
5.有一种病,穷病,真的治不了!
你下药,下猛药,可能把自己治死!
6.公粮这东西就是地主恶霸收租,交不上?
借贷也得交上啊!
因为你欠人家的啊!
7.兄弟姐妹没有隔夜仇,都是一奶同胞,各有个性,欠的就都是感情账,捋不清,讲不明,怨的是父母的偏心,可父母哪来偏心啊?
哪个不是心头肉啊!
8.人都在处,处的好了,就是亲人,处不好,亲人也变路人!
9.有钱人的家庭生活一定不好,老百姓的婚姻生活往往更加美满!
因为有钱人讲钱,没钱人谈情!
有钱人处感情得靠钱💰,发小都一个原则,没钱人他没钱,把情看的比天都大!
钱可以欠,情必须还上!
10、妈妈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即使五十多岁了,一家之主,在妈妈眼里永远都是爱哭鬼👻!
11.立的是牌坊,干的却是黑心作坊!
白山黑水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那个衙门上不挂着明镜高悬?
《没有过不去的年》,过年过年,讲的是传统文化,有道德有辛辣有温暖。
看完的第一感觉是我看的不像是电影,更像是家长里短琐琐碎碎的电视剧。
但它确实又很短,短到融了很多问题都没法展开来讲。
围绕一个以老人为中心的大家庭下四个孩子的不同家庭,不同阶级的现实生活。
老大,中年编剧,靠着卖文字赚的钱赡养老人,还把妻女送出国外,甚至还有qing人的生活费……老二,做一些不zheng当的事情,与家庭有矛盾,不和解。
两个妹妹,一个离异带一女,生活水平还算优越,就趾高气昂,看不起任何人;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为了养家糊口打各种工。
四组家庭因为各有各的生活,却在过年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陪自己的妈妈过年。
按照传统文化,过年应是一家人团团圆圆整整齐齐地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但他们无形中让妈妈成了空巢老人,每个人都忙,都难,但是仔细想想大家都在忙什么?
照应社会现实大家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到底在忙什么?
做头发没时间陪老人打电话聊聊天?
忙着和情人上床没时间陪老人在家吃饭?
影片勉强梳理出一条主线,就相当于是宋老师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但导演还加了很多支线,就是上面提了说短到没法具体呈现的内容,所以看起来就很杂乱,比如想吐槽医院看病的繁琐流程,比如想曝光农村喝水患癌的环境污染和tan污fu败,比如骗大学生捐luan luo贷,比如要送孩子去国外念书的教育理念问题等等,想展现更多的社会剖面让人去思考,想以小见大,想剖析众生相。
但说多了就容易失去焦点,导致让人分不清主次,更是导致很多镜头转景,人物角色,还有情感转变比较突兀。
据说原版故事线是比较完整且逻辑顺畅的,但可能为了过shen改动的篇幅较大。
最开始因为冲着吴刚和吴彦姝的两位资深演员来看的,演技是真的没的说,我们的“达康书记”也换了一种人设,邋遢胆小油腻,吴彦姝老师则一直温婉贤淑,想起《相爱相亲》她的角色,也会想起《桃姐》里的叶德娴,她们都那么让人吸引,让人感动。
说实话,当岛主说不要抱着期待看的时候我还真的没要求多高,所以即使是如此琐碎的唠家常一样的影片,还是让我感受到了辛辣与残酷。
当结尾曲想起的时候,假如还有来世,我会不会依然这样活?
我不知道,也许因为性格而注定还会如此活过,也可能因为环境而选择改变。
我不知道,你呢?
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里除了吴刚、吴彦姝两位主角,还有江珊、吴军、苏丽、郭虹、丁嘉丽、林永健等演员,看着这些老演员演戏,就莫名觉得舒服,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演技纯熟不拖沓,情绪变化自然又真实。
丁嘉丽整部影片两场戏一句台词,从影片里她梗着的脖子、冰冷的表情、狠厉的眼神和咬牙切齿的这一句台词里就能看出她是一个无限践踏女儿尊严的母亲;苏丽饰演的角色在影片里不是很起眼,但这也正是一个勤恳乐观的农村妇女的特点(我就是因为看过她另外一部影视作品中类似的角色开始关注她的),话不多,实心待人,朴实的没有存在感,总是忙忙碌碌却又总觉得自己付出的不够多,得知家里男人得了癌症之后就像天塌了,眼圈总是红红的,看着让人心酸;剧情的最后着实感人,吴彦姝老师饰演的“妈妈”看着二儿子踏进家门后轻轻说出“齐了”这两个字后,我瞬间泪目,“妈妈”期盼已久的“中国年”终是儿孙满堂、全家团聚,但母亲却已老去……影片虽然有些地方情节交代的不够清楚,但在“中国年”这个主题下,整体是不太影响观看的。
影片的镜头很生活化,男主陪妈妈去医院看病,开始镜头在他们前面,然后跟着他们,他们离开后又像旁观人一样跟着人来人往的医患和家属;妈妈在家给男主热饭菜、包馄饨,一边唠叨着不给孩子们添麻烦一边理解着孩子们的忙碌和辛苦还一边念叨着一些不值一提的往事……这些都是零散在我们生活中的小事,看电影的时候倍感亲切,这样的影片氛围让“年”的气息也更加浓郁。
影片放在今年上映,相当有意义了,我们走过2020这样特殊的一年都不容易,时间推着我们往前走,不得不面对沧海桑田,但总要抱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走下去,就像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的名字一样,生活里“没有过不去的坎”。
在疫情笼罩的2020岁末,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有一种奇异的仪式感。
像是一种美好的祝祷,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过不去的年。
全戏骨阵容,没有流量,没有特效,也不是题材轻松搞笑的爆米花大片,排片实在寒碜,不是人烟稀少的白天档,就是只有鬼看的深夜档。
比起用屎尿屁的低俗喜剧圈钱的所谓电影,肯认真拍现实主义题材的主创人员不易,主观四星,多一星鼓励一下。
影片中退休的母亲在北京和长子一起生活,有两儿两女。
长子王自亮是一位正处于中年危机的编剧,次子是个为奸商的矿渣污染排放开绿灯的贪官。
长女离异,是一名音乐教授,性格倔强刻薄的她独自拉扯大叛逆的女儿。
小女混得最不如意,在屠宰场杀猪。
年关将近,长子要飞往美国和妻女团聚,母亲却想回徽州乡下老家过年。
主人公王自亮为了维持住中产阶级的体面,每天疲于奔命,周旋于各种人际关系中,生活一地鸡毛。
他偶然发现了矿渣污染事件,发了朋友圈,却胆怯于官司想要赔礼道歉息事宁人。
带小三去片场炫耀羽毛,却被明星大腕儿百般刁难被迫改稿。
写文没有灵感,焦虑抑郁,点灯熬油敲击键盘独坐到天明。
费尽心血完成的话剧演出,观众席鸡飞狗跳。
致谢幕词表达对母亲的爱,然而无人关心,甚至嫌他多余。
与明星合影站位边缘,出来的照片被裁掉,还被女儿戳破难堪。
亚健康,病态羸弱,健身房里都举不动几块铁。
人到中年力不从心,失败到房事要伟哥的襄助才能勉力支撑。
连出轨都出得漏洞百出,给小三买礼物都不知道新办一张银行卡,手机的亲密照还忘了删。
我忍不住为王自亮感到难过,他可恨又可怜,像一个被生存压力抽动得无止境旋转的陀螺,头晕脑胀,狼狈不堪。
他的人生已然失控,一切都在崩溃的边缘试探。
吴刚近年来塑造了很多伟光正的角色,达官显贵,教练巨贾,清一色高高在上的人设。
这次倒是颇有新意,演了一个不那么光鲜亮丽的小人物。
造型也很颠覆,头发油腻胡子拉碴,半点达康书记和陈萍萍的影子都无,也区别于早年的陆桥山。
真正是戏路宽的演员。
王自亮和普通意义上真善美的主角不一样,他是个不讨喜的普通人。
他有基本的是非观,却又并不足够英勇无畏。
他热爱家庭,却又经不住美色诱惑,屈从于人性的欲念。
他身为长子,孝顺有担当,却又时常对母亲大吼大叫不耐烦。
这个人物趋利避害,有道德瑕疵,实在不算讨喜。
但在吴刚的演绎下有血有肉,足够真实。
吴刚本人气质温和幽默,他的人生轨迹和王自亮焦虑张皇的失序状态基本不沾边。
考虑到演员本人与角色的巨大差异,能塑造出这么个与本人大相径庭的形象,不得不赞一声功力深厚了。
江珊饰演王自亮的妻子。
一个含蓄隐忍的原配形象。
坦白说,我没被结尾突兀升华的年夜饭团聚戏码打动,倒是对原配机场分别的戏感触颇深。
一个家庭主妇,她为他延绵后嗣,抚养女儿,临了换来这个男人的漠视和背叛。
她每次收到短信提醒,得知丈夫对年轻情人的殷勤小意时,是怎样的屈辱和难过呢?
然而这些她都只能保持缄默。
她没有工作,女儿的教育和生活只能仰仗这个男人。
她的愤怒会把他推得更远,于是只能选择妥协。
江珊演这场戏时,眼神有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空茫,她忍无可忍向丈夫摊牌,用卑微乞怜的语气,说话语无伦次。
即便如此,也没忘了讨好地给婆婆准备钙片。
可悲的是王自亮最终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连一句敷衍的道歉都欠奉。
对于观影的年轻姑娘们,这大概是这部电影所能给出的最有益的启示了:经济独立才有尊严,劝你辞职做家庭主妇的人非蠢即坏。
与儿子混乱动荡的状态相对,母亲的存在像是一条宽广的河。
她是稳定,是包容,是不动声色的温柔力量。
不论外面有什么风刀霜剑,她的日月星辰都自有运转的法则。
儿子手忙脚乱拎回两只鸡,她巧手料理了,从从容容端出来一瓦罐醇厚滋补的鸡汤。
她的节奏永远不疾不徐,操心着整个家庭的大事小情。
要等她真的不在了,你才能体会一口温暖饭食,每天唠叨絮语有多珍贵。
吴彦姝女士真是绝了,这个母亲的形象和煦温婉,彷佛蕴含着世上所有宽仁良善的美德。
她令我想起家中慈蔼的长辈。
王自亮的生活异化,到处是暗礁。
于是他回归母亲身边,获得暂时的心灵休憩,松一松快要绷断的弦,才能重整旗鼓在人生路上继续搏杀。
影片的最后,母亲病重,只剩三个月时间。
四个儿女终于愿意放下手中一切,回到徽州,陪母亲过年。
比起拍摄都市的那些近乎冷酷的镜头——开膛破肚的生猪,阴霾的天空,嘈杂的车水马龙——徽州大概是导演心中的世外桃源。
他注视乡村的视线温情脉脉,画面清丽而优美。
细雨濛濛白墙黛瓦,耕牛从流水小桥缓缓走过。
青石板路落英缤纷,粉色细碎花瓣铺了一地。
社戏喧嚣热闹,年夜饭热气腾腾,充盈着烟火俗世的质朴欢喜。
时光在这里移动得缓慢又惬意。
电影剧情线较为薄弱,没有明晰的起承转合。
比起一个故事讲述者,导演更像一个现实记录者,那种要记录时代的野心扑面而来。
导演以王自亮在春节前十几天的生活状态为切入口,想要展示整个时代的风貌:医院看病挂号难,老年人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困境,工业污染官商勾结,女大学生裸dai捐luan整容,乡村青壮劳力外流老弱孤寡留守......非常繁复的细节和人物:街边兜售三无保健品的小贩,送快递的小哥,跑剧组的龙套,楼上喧哗不讲理的邻居,势利眼的演员,高空作业的清洁工,用命换钱的矿上工人,理想主义的年轻律师,淳朴的乡民,乘着时代浪潮飞黄腾达的土大款,以色事人的小三,有人情味的警察......这部电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芸芸众生,也映照出自己。
导演有太多表达的欲望,多到99分钟的时长无法收束各条沉重的支线,只得浅尝辄止。
尹力大约是想达到一种形散神聚的效果,试图把枝枝蔓蔓延伸的触角都统合到传统的伦常秩序中,达成和解。
但收效并不算理想。
电影看似是一个合家欢的团圆终局,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解决。
剥开粉饰温情的虚假面纱,世界冰冷依旧,等待次子的将是牢狱之灾。
而可以预见的是,三个月之后,母亲去世,王自亮终将成为精神上的孤儿,流离失所。
他将继续被生计驱策,永远也无法静下心来写自己真正想要写的东西。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他打开冰箱,母亲精心包好的馄饨散落一地,满地狼藉,像极了他潦倒失意的人生。
剧情乱的一踏糊涂,从刚开始的环境污染打官司,这该是个大事件,电影里提了一句后就没后文了……后面又发生了王自亮找了个小三,见了小三妈妈后也没下文了……这时候那个免费帮自己打官司的“正义律师”在酒店被两个彪形大汉“突脸”后也没下文了……当王自亮的出轨照片被女儿妙果发现后,王自亮带妙果来到公园,试图缓和关系,当王和女儿看到大屏幕里发生车祸的时候,王自亮他老妈被她老妈新收的儿子脚滑了一跤,随后新收儿子的老婆哭着给王自亮打电话说:赶紧回来吧,剩三个月了。
随后一番热闹的过年惊喜,王老妈妈精神抖擞的高兴,什么情况?
到底谁出事了?
电影演的太乱了,看到这里,才照应了电影标题-过年。
总结:剧情太烂俗了,导演尹君牵扯的小事太多了,导致剧情混乱不堪,毫无头绪,今天腊月二十一,我上午刚把家里雪铲干净,自己做了个饭,悠闲快乐的看这个电影,是越看越气!
给各位踩了个雷,这个雷是我用一下午好心情换来的,别看了,太烂了。
没有过不去的年 (2021)5.6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尹力 / 吴刚 吴彦姝剧情杂乱无章,看的头疼,现实都不敢这么演!
确实剧情非常琐碎,而且虎头蛇尾,很多东西没有深入下去。但是从中还是看到了很多我们的现实生活,一地鸡毛,无奈至极。个人觉得很多评论都有些主观和道德至上吧,很多事情知道容易,做到太难了,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价值观混乱、物欲横流、人的罪恶令人震惊的时代。
本片的状态像极了吴刚和江珊的中老年床戏,心猿意马,吃药硬顶。
尹导可以去拍短视频去了,这片儿真是有够碎片化。别看时过境迁,表达还是停留在冯小刚的《一声叹息》阶段,只是用高群书的《过年好》又重新拍一遍,就是感叹一下中年人的不容易。
不知道为什么吴刚就算演个出轨男也一身正气,😂
年可以过去,你过不去
小女友演得太好了
所以要怎么活
不是没有想法,但失去自省也就失去了稳定器。老导演的创作(和某些虚假的年龄危机一样)不一定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更成问题,这种不行是吃药也不行。
就是乱
【75/166】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家庭电影。大概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间,电影的主体部分才出现——子女回来陪母亲过可能是最后一个的新年。前面的日期叙事显得些许冗杂,有的部分其实没什么必要。这部电影其实是很多中年人的真实写照,努力打拼却忘记了家以及家中的父母。在一切困难面前,“家中之爱”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常回家看看,与家人团圆才是每一位远在外打拼的游子最为幸福的事情🙏🙏❤️❤️
参加了演员互动场,故事性还可以,观众也有笑声。老戏骨很到位,推荐观看。
这都演了个啥?这还是尹力拍的吗?
明明很简单的家庭故事,却展现的很凌乱,甚至是支离破碎。全片下来,无非是编·导的自我感动罢了。
吴彦姝奶奶对不起,您无愧国家一级演员,但这部电影真的太烂了。杂乱的剪辑,无章的故事,无聊的巧合,总体而言不说电影感、甚至谈不上电视剧感,直接从不孕不育广告起评吧。有多处情节触及我内心深处不敢回首的《逐梦演艺圈》ptsd,再看看这还不错的阵容,我认为对人民群众常态化组织关于《反洗钱法》的学习活动很有必要。
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结果就是浅尝辄止,多个点都是浮光掠影,尤其是热心公益的律师那条线,让人替他憋屈。
难得现实题材的电影,不见得多好看,但是五分总是不止的吧,尤其给吴老师,大爱。
味同嚼蜡,看了十分钟就想离场。
很喜欢此类剧情片
整体感觉剪辑的比较乱,吴刚这个角色很不喜欢。
看完了 觉得还可以叭 能看出来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有很多 但前半段呈现的污染//裸贷/中年危机/养老/出轨等等一系列的鸡零狗碎真的劝退 剪辑太过琐碎冗长 只有最后吃团圆饭那一段好感人 吴彦姝老师的演技和气质真绝了 片尾曲也蛮好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