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原本火车坐得好好的,忽然因为机械原因,火车头脱轨,带着整列火车驶向了深渊。
火车上遇难人数庞大,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幸存者——那就是老白,相对于他,火车上的其他乘客,有的没了头、有的没了脚、有的什么都没了,而他则是毫发无伤。
看着摆满了逝者照片的教堂,老白心中虽有疑惑,却不愿深思。
但是有人逼他去思考更深入的东西。
阿黑在老白的车窗上留下了便条:你这辈子生过病吗?
老白仿佛被人当头喝棒,一瞬间几十年来的各种记忆片段呼啸而来,他惊慌失措地问着身边的人:这些年我生过病吗?
别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老白,就连老白的媳妇都觉得老白有问题——你是不是有外遇了啊?
老白心神不宁地继续着球场安保的工作,直到阿黑出现在他面前。
阿黑是一个严重的脆骨病患者,一个喷嚏就能够造成全身骨折。
见到一瘸一拐、拄着拐杖的阿黑,一直以来十分低调的老白还是很友好地与对方进行了亲切交谈,几乎把自己生活中的许多灵异事件都和盘托出。
比如,一个身上别枪的男人出现在他面前,虽然那枪被隐藏在夹克下面。
但是敏感的老白就是能够发现对方是个危险分子——有那么一刹那,老白脑中闪过了一个画面:男子将手枪插在腰间的瞬间。
阿黑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判断,但他是一个严谨的人。
阿黑不顾自己的残疾,一瘸一拐地跟在夹克男身后,想要证实老白的异能和自己的判断。
最后夹克男跑掉前的一瞬间,阿黑成功发现对方身上那柄老白描述过的手枪。
这件事情令他激动不已,特意邀请老白和他儿子到自己家里做客。
并且将自己的推论告诉对方:老白,你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你应该是一个英雄——不会死亡的英雄,而不是一个凡人。
这话让他反感,老白很喜欢现在平静的生活,他不想去当什么英雄。
但是说归说,自从意识到了自己的超能力,老白夜里睡觉越来越不踏实。
他觉得自己似乎有责任、有义务、最关键是有能力去拯救别人!
只不过他现在并不能够完全确认自己的超能力,所以在不得已情况下,他又一次找到了阿黑。
阿黑十分高兴,完全不计前嫌,直接将自己的建议倾囊传授。
在得到阿黑关于怎么做英雄的建议后,老白不禁很是吃惊:阿黑似乎早有研究和方案,而且已经笃定他——或者是一个不死之身——必会出现。
阿黑带他看了一副画——阿黑十分肯定地告诉他:自从他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平衡的,他就相信一定有一个人会和他组成一对互补的存在,平衡这个世界。
他既然是一个重度脆骨症,犹如一个玻璃娃娃一般;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一定有一个人,身坚如铁,能够达到凡人无法达到的成就。
虽然不喜欢阿黑的这种理论,但老白内心深处竟然有一丝同意。
按照阿黑的建议,老白选择去人流大的地方放飞自己,完完全全地去感受身边的过客刚刚经历过的事情。
然后,他就真的发现了一个罪犯——脑海中一连串的画面构成了一个罪犯的所有犯罪事实。
雨夜,老白化身雨衣侠,与罪犯展开了搏斗,虽然他没有罪犯强壮,但是他有不死之身!
一番搏斗后,罪犯倒下,雨衣侠救下了罪犯手中的两个孩子,成为了市民眼中的英雄。
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老白再次来到阿黑面前,原本只是想要向阿黑报个喜,没想到阿黑竟然跟他道出了更多的事实。
曾经的阿黑等待这个英雄已经太久了,久到他已经无法等待下去,因为病症的折磨,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死去。
死不可怕,死的不甘才最可怕!
阿黑决定不能再等下去,他必须去找到那个世界上跟他互补的人!
于是他制造了一起飞机失事,无人生还;制造了一起酒店大火,无人生还;制造了一起火车脱轨——这一次,终于有人毫发无损地生还了!
如愿以偿!
老白看着眼前的阿黑,感觉自己在看一个疯子。
然而阿黑仍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老白这个英雄是他一手创造出来的——纵使我曾邪恶,终究留下正义在人间!
电影节奏偏慢,但是剧情很是反转且视角独特。
而且在2000年那个时候能够有这么出色的英雄片已经很有难度——不靠耍帅,不靠特效,就靠剧本,真的十分难得!
当然布鲁斯·威利斯和塞缪尔·杰克逊的精湛演技也是绝对的贡献!
如果你喜欢不一样的英雄片,你可以看看这个,因为:任何一个英雄的出现,都必然伴随灾难!
据说当年电影公司想趁着《鬼眼》的东风再狠狠捞一笔,结果这部电影的票房却让人大跌眼镜。
毕竟在圣诞节档期上映这种黑暗诡异的片子确实太过剑走偏锋,不过沙马兰导演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诠释他心目中的超级英雄电影,实在是前无古人的举措,从这一点来看影片首先就让我的好感倍增。
影片的摄影手法和场面调度充满了极其强烈独特的风格,也许是这种作者风格令沙马兰导演在整个2000年代的头十年被法国《电影手册》捧为最喜爱的导演之一,好几部作品先后登上年度十佳电影。
镜像的频繁使用有力地拓宽镜头的纵深感,以及简洁地呈现出镜头内外的人物关系,开头女人产子后跟警察谈话,黑人小孩在家中跟妈妈对话的情景,都充分利用到镜像来叙事,相当沉稳老练;镜头作360度旋转先后两次拍摄漫画封面,医院里父亲与小孩重逢的一刻,都暗中流露出轻微眩晕感,很有希区柯克的味道;而开头火车上偷瞄的小孩以及中段追踪罪犯失足而跌下楼梯的黑人,更利用倒置的镜头营造出不安与神秘气氛。
阴森诡异的情节跟这种风格化的镜头设计与场景调度相得益彰,貌似风平浪静的情节下掩盖着凶残的暗涌。
影片主题在最后一幕反转里得以升华,如果把这段拿走的话,整部影片也无非是一个超级英雄的诞生记录,而最后由黑人口中道出的“真相”虽说不上彻底推翻之前的故事情节,但起码令这个原本格调阴郁的故事增添几分毛骨悚然的意味:正与邪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光有英雄无法显出其伟大,必须要有恶魔作为对手才能彰显出英雄的地位。
这种二元对立统一的世界观似乎被之后的诺兰导演进一步发挥创作出伟大的《黑暗骑士》,从这一点来说《不死劫》的原创性也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伊利亚天生骨质脆弱,从出生,就一直在伤痛中度过。
所以他坚信,有人生活在他的对立面,从不生病,从未受伤。
在一次火车事故中,所有人都丧命了,但大卫毫发无伤地幸存了。
伊利亚相信大卫就是他在找的人,一个漫画中的英雄,具有超能力,赋予使命。
在伊利亚的帮助下,原本生活不如意的大卫渐渐找到了自信,并逐步找到了那种能力。
正当他怀着感激的心去见伊利亚时,却得知了一个惊人的真相……昨天,布鲁斯·威利斯终于在星光大道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就象戴米说的,这早该属于他。
今天,我在我丰富的存货里,找来了这部2001年的作品,好好回味了下布鲁斯的演技:)——2006/10/19 21:24
每天清晨起来,你是先喝杯牛奶,或者,还是用清新香味的香皂洗个澡?
··············大卫每天起来,总是有一种悲伤感·········一个看似意外的火车车祸,车厢的人全部身亡,只有一个幸存者:大卫。
而且还是毫发无损上天似乎很关照这个宠儿,大卫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同样是关照,上天却没有把他的仁慈给予另一个电影主人公:伊莱从小到大,身患遗传病的伊莱被伙伴们称之为“玻璃娃娃”身体的四周都是危机,很轻易的他就会以一个骨折进急诊室。
有正数,就肯定有负数有了天平,肯定就会有在天平两端的事物看似连个毫无关系的人,命运的纽带把他们联系到了一块。
伊莱只给大卫的车窗前留下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写到:你这辈子生过几天病?
两个人的命运开始纠结,而大卫的生活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他和妻子的关系,和儿子的关系,还有他和他自己的困惑。
电影在讲述一个看似平淡科幻故事,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要让人明白自己的位置,就好像电影里一样,英雄有着自己的位置使命,相对的,坏蛋也是有他自己该做的事。
我想,如果有天你明白了自己的位置,认定了自己该干而且是有意义的事,每天清晨起来,你就不会困惑了。
相信90%新看的人是因为《分裂》最后一个布鲁斯威利斯的镜头来补的,当时放映口碑不好,现在让你重温,导演真心机boy,重温后你还不得不看第三部 布鲁斯大战一美。
强说一个优点的话,就是剧情铺垫真扎实,扎实到你想睡觉,赶时间补片的人可以直接从80分钟开始看了。
这就是部沙马兰拍的一部有点杀马特的片。
几年前就看过布鲁斯威利斯的这部电影,昨天又看了一遍。
人的一生就是自我认识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每一天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变化,你影响我,我影响他,在互相的影响中,“我”,这个角色出现了,“我”,渐渐向现实妥协,无论"我"是正义抑或是邪恶那已经不重要了-付出那么多的代价,只是为了验证宿命的桎楛,这看似悲哀,却只是真相冰山的一角。
而对“我是谁”这个终结问题的演绎,也一遍遍的上映着。
一个平凡的人,早上起来却也有着同样莫名的惆怅,弧线的另一端,有个怎样的“我”呢?
小时候总是不明白一个功夫的绝世高手,会因为功夫盖世,没有敌手,苦恼非常,高处真的不胜寒嘛?
看过这部电影,你会更加明白他苦恼的所在,原来是因为寂寞。
一个生下来就特别容易骨折的玻璃人,因为不忿于上天的不公,疯狂的制造人为的灾难报复社会,但是坏事做多了,他又感到寂寞,因为他感到他谁都不是,不属于任何的族群,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可怕的计划,寻找自己的同类,就是通过再制造灾难发现一个英雄,什么灾害都伤不了的英雄,他认为自己是玻璃人,任何小的碰撞就可以让自己骨折,那么在另一头一定有一个什么都伤不了的人,他是应他而生的,有了英雄他就不再寂寞了。
电影到了最后让人惊喜,一切都有了理由,也感谢布鲁斯·威利斯的精彩演技才让我坚持看到最后,了解了电影的主旨和真谛,因为电影的前半部分实在沉闷的让人打瞌睡,但是好电影总是让人观后回味无穷,觉得不虚此行的[微笑][微笑][微笑]
这电影前面看起来确实有点闷,一些人和我也想不到这片会是一部英雄电影。
直到结尾出来,才晓得电影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如评论所说,英雄的伯乐原来竟是恶魔。
黑与白的界限有时候会是那样的模糊。
好好想一想,这样结局反转的电影看起来挺让人有收获的,但我个人觉得缺点明显,比如如果不小心剧透了就无趣了。
所以,我更加喜欢一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都带给我们情绪的挑动,比如《谍影重重》前三部就让我情绪一直高昂,或者如王家卫的电影在情感的幻梦中让心一直挠动。
当然了,那样的电影稀少,本片也并不平庸。
回到该电影,还是带给了我们一种思考,正义与邪恶的争辩从来没有停歇过,如平常说的哪有什么对错。
我们只能在相对正确的道路上行走。
导演原来还拍过《第六感》,那是11年看的,现在可能不会给五星吧哈哈。
布鲁斯·威利斯没有烂电影,塞缪尔·杰克逊也是。
而由他们两个联袂主演的《不死劫》,更是经得起流传的经典。
这部《不死劫》,虽定位为悬疑惊悚,却非单纯悬疑惊悚的故事,而是以悬疑和惊悚为底,来构造以探讨生命和意义为主体的上层建筑。
在人生的建筑中,我们每个人都曾心怀恐惧,迷失在我到底去向何处,人生到底有何意义的丛林里。
影片中两大男主人公,分别为两大主角,分处于生命的两种极端,一种是触之即碎的“玻璃娃娃”,一种是“超级不死人”。
由塞缪尔主演的伊利亚,串有“成骨不全症”,这是一种可怕的遗传疾病,天生骨骼脆弱,极易骨折,在从子宫到产道再到母体外的过程中,就会因产道的挤压而骨折,这种病,罕见却真实,被称为“玻璃人”。
人人为之叹惜而同情,简直无法想像和不能接受会拥有这样一个孩子。
他的人生,浸透了血和泪。
与之相反,地球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人,即伊利亚描述的另一种极端,即一生都不会生病或受伤的人,那个人就是大卫,一个经历任何死劫都不会受伤的“超人”。
大卫从未生过病,且从飞机失事、旅馆起火及火车脱轨的超重大事故中幸存了下来,而且毫发无损。
然而,大卫如斯的一个人,却处在感情受挫、工作窘迫、压抑和逃避自我的境况里。
相反,脆弱如斯的伊利亚却活得风生水起。
这是否是个讽刺?
还是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窗,脆弱和坚强会同时存在于人们的认知里?
可千百年来,时间给我们的经验是:恶魔和天使是永远存在的,并分属于两个极端,中间包容着碌碌无为,熙熙攘攘的争利人群。
一开始,仿佛大卫是神秘莫测的恶魔,而伊利亚是拯救世人的天使。
大卫处处躲避,事事避让,大卫步步进逼,逐步发掘了大卫,最终令大卫重新认识了自己。
当最后一刻来临,伊利亚才暴露出他的本性。
他是故意为之?
剧情为之反转之时,我们才蓦然明晓一切:完全被上帝遗弃的人往往会破罐子破摔,而被上帝极度青睐的人往往讶异到怀疑人生。
劣制的演员将生活演成戏剧,优秀的演员能够将演戏过成生活。
两位主演给我们的感觉是真实,那么,也就加深了影片诠释生命意义的力量。
恶魔和英雄其实是同类人,只是英雄的行为是属于善的范畴罢了。
假如不考虑道德方面的因素,很显然,恶魔是更令人着迷的。
恶魔对人性的理解胜过英雄。
在英雄出现之前,恶魔觉得孤独并且迷茫。
恶魔深知只有英雄才能缓解他的寂寞,才能成为他唯一的朋友。
因此恶魔的生活就是寻找英雄,对于恶魔来说,干点所谓的坏事,显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恶魔在寻找英雄的过程中也同时寻找自己。
然而在两者相遇并相知的那一刻,英雄代表凡人们将恶魔孤立。
电影应该叫《雨衣侠之神经病出现》,其实拍的还是不错的,就是故事太他妈的装逼了!
2.5
《不死劫》的拍摄在《第六感》之后,希亚马兰依然拿出布鲁斯威利斯+小男孩的组合,但是这个小男孩没有海利乔有灵气。一直在等反转,果不其然。从一些调度上能看出希亚马兰确实是希区柯克脑残粉,但是整体片子比较平,太多欲言又止,不过David也算给出了平民超英的一种可能性。
极无聊,前面的铺垫过于平淡,结局揭示的事实也不够震撼。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部超级英雄片 而且超级英雄还是被一个疯子误打误撞发掘出来的 所谓魔王与英雄漫画式对立的说法显得很生硬 奈特·沙马兰在《灵异第六感》之后开始挂羊头卖狗肉了
他有一双审判之眼,不死之躯,彷如上帝在人间的使者降世。西方的英雄总会追溯到详具的个体,即便再怎么无所不能。摄影机的运动很流畅,也不乏新奇。结尾还不错。
可算是《灵异第六感》的姐妹篇。一个超级英雄的诞生,必有一位大魔王与之相对应。实际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魔王为了得到一个完整的世界从而使自己被救赎,务必需要一个相当的对手:黑与白,玻璃娃娃与不坏之身,以及彼此相当的弱点。这其实是讲人自身的思想,讲两面辩证的世界观的哲理片子。可惜很动人只是看到了平淡,没看到其中的真蕴意。
沙马兰三部曲第一。有趣的超能者 最后的反转也有意思 玻璃人反社会虽身体不行内心够黑暗 隐藏能力者能力不错却怕水。建议全部送去x战警学院进修。
结尾很NICE。如果没有普莱斯,大卫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超能力,所以,即便普莱斯到底算不算是精神异常呢?也许他对世界的认识过于简单,认为只想漫画中那样把人类分为了好与坏,才那么执着的去寻找一个好人,宁愿自己去做大坏蛋。这么想来,其实他挺伟大的。
好吧,这结局,吓到我了……
除了开头和结尾还算精彩,中间段拍得是又臭又长...
看完分裂和玻璃先生过来的 这三部凑一起就完整了 虽然时间跨度够大 本片没有想象中精彩 特别是全片一直愁眉苦脸的老布 实在不知道他为啥一直这个苦瓜脸 开篇把婚戒藏起来搭讪美女的骚劲呢 这个转折看到最后也没明白 但全片拍的最精彩恰恰是这段火车搭讪的戏码 镜头在两个座椅中间空隙切来切去 最后的反转也算有心 但不够震撼 主要前面给局长的戏份太少 观众对他无感 这震撼必然少很多 阅遍天下烂片无数我心不悔 2020 10 21
实在是不咋地啊个Bruce整个电影苦楚的来 故事么还不错 可是这种故事不能用这种节奏拍的吧。。。唉 累
尽管努力想向现实靠拢,但超英的部分始终还是难以摆脱滑稽感。感觉沙马兰更关注人物情感的处境和感官上的体验。比如伊利亚摔下台阶和大卫落水那段的实感就很强。然后也提供了一些在超英里反常规的比较疯癫的视角,比如儿子为了证明父亲是超英要杀父证道……儿子的视角其实跟反派比较接近,他们崇拜并且依恋一个全能的父(神)。并且片中只有这两个角色共享了倒立主观镜头,形成呼应。
通常是普通人幻想自己是超级英雄,或者就直接是漫威那一类的超级英雄大片,这部电影却反方向而行,借用昆汀的话就是,“如果超人在地球上,而他却不知道自己是超人,那会怎样呢?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确实有意思,没想到看似简单地反着走就能写下这么有创意的故事,不禁令人联想起当年黄霑写下《沧海一声笑》的情景。而我之所以会找这部电影看,也是无意中看到昆汀的访谈,他推荐了十几部入行以来最为喜欢的电影,这部正是其中之一。导演M·奈特·沙马兰,只看过他的《第六感》,其余的作品在豆瓣基本是六点几分或以下,片名和海报也不出彩,于是就一直错过。事实上,在此之前,我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不过,我发现好些友邻都有追看他的电影,所以最近要补一下。(今晚连看两部。他的确有自己偏爱和擅长的某类拍片题材和风格,氛围做得真不错。
这电影也太傻了吧...塞繆尔的发型也太傻了吧...故事一级白痴,希亚马兰确实很莫名...镜头一级单调,就摆来摆去的...
没看电影前一直以为电影是stay,死亡幻觉那种类型的,结果搞了半天原来是超英电影前传,善恶二元对立相辅相成什么的,太失望了,在我看来那黑人一出生就可以去“安乐”了,活得这么怨念深重把人生全部的寄托放在另一个人身上作死作活整出那么大堆无趣的事又何苦~~~~~
哈哈哈哈编剧是个超级无敌漫画大nerd么,结尾还行。从楼梯摔下去那段吓死我了。Bruce Willis上daily show采访时候跟一般人特别不一样,说话节奏很慢很奇特,应该是大智若愚吧!
沙马兰早期的片子还真是不错,一笔入魂啊。好悲惨的Big Boss~
希亚马兰真的是一个好策划。但真的不是一个好的编剧和导演。他痴迷的慢节奏镜头,长对话场景,真的不适合一个类型基础是悬疑的故事。这种天生的对于商业作品的差异性追求,隔了将近20年还是没有改变。也许做点独立影片会更适合他吧。好好挖掘下人物关系吧,别在大片场两头兼顾却又都顾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