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 这个结局真的很有深意 其实如同电影的名字《共犯》 郑顺满仅仅只是一个共犯 姓沈的小舅子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
这里可能有人不懂了。
在电影结尾的时候我们知道了。
原来多恩是郑顺满从医院里偷回来的孩子,他小舅子游手好闲 没钱花就去找郑顺满让他去绑架一个孩子,不然就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
郑顺满为了不让多恩知道,所以去绑架了 然后杀了那个小男孩 之前声音的比对也是不匹配的 ,而郑顺满一直也在否认自己杀了那个男孩,在看到结尾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真的不是他做的,他是爱多恩的,对他的女儿那么的好。
那么努力的去工作的人 。
我不知道多恩醒了之后知道自己不是郑顺满的亲生女儿的时候 ,会作何感想,但是估计这辈子不会懂得幸福是什么了。
可怜的郑顺满
首先,从多恩的笔记可以推断,采进一定是郑顺满绑架的。
至于郑顺满是不是杀害采进的凶手,这个有多种猜想,个人比较倾向于其就是亲手杀死采进的凶手。
至于为什么声音会对不上,大家可能都忘记了一个细节——父女俩比赛吃辣椒面。
可以猜测为,郑顺满假借与女儿郑多恩比赛,长年吃辣椒面,改变了自己的声线。
从电影里看他们比赛吃辣椒面的次数应该是特别频繁的。
一个电影所交代的镜头,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于观众们有没有用心去看,去发掘,去贯穿。
导演留下这个一闪而过的伏笔,是我认为整部影片最高明的地方。
一直以为一切超乎寻常的爱可以称之为虐爱,或是畸爱。
因为对孩子的喜爱,绑架嗷嗷待哺的别家女儿,并将之养育长大,视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份珍视不惜凌驾于道德、生命、犯罪、欺骗……甚至是真实的自己。
有人说,最大的骗术莫过于骗过自己。
当你心中无视一切唯独一物,你的心里无疑是畸形的,无论赋予的是丰盈的爱亦或是凝结的恨。
所谓共犯,是父亲与小舅子共同作案绑架撕票的真相,是借对女儿听写之机写下交收赎金的地址,是前妻知道将别家女儿据为己有而沉默的事实。
片中人物环环相扣,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生命的悲剧制造者,每个人都与另一个人构成一个共犯的连环扣,这样的人生无非是爱与恨的死循环,因为不解一个真相而无解所有的疑团,我想这正是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
到结束之前,都还不是结束。
即便你以为结束了,还有另一个新的开始,还有许许多多尚未结束的故事。
电影看过,有的一笑而过,有的瞬时忘却,有的无趣到快进难耐,有的让人深思,有的震撼人心,有的泪点引爆,而有的,不忍结束,结束了还想从头再看一次。
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荧幕上从来不缺好电影,好莱坞大片云云,日本概念题材种种,甚至曾经一度迷恋的伊朗儿童电影,好到买下整个合集细细品味。
但不得不说,韩国电影有其独特的味道,小情感拿捏到位,细腻深切,余味香醇。
爱电影,绝不要因个人偏见而错过那些会触碰你心的好影片。
男女主人公的演技精髓到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嘴角上扬下撇的变化。
你说这不是爱,不是亲情,可他高于一切万物,甚至生命。
你说这是孽缘,是畸态之情,可他又如此真切,如此惹人怜惜。
终究,是一场错误,酿成一生悲剧。
到结束之前,都还不是结束。
在开始之前,都还不算开始。
其实本片故事很简单,编剧插带了些小情节打算让故事多些看头,但铺垫那么久,高潮也不给力,没有让感情和法制再碰撞激烈些,主题渲染的不够深刻,最多我给个75的感情分,要不是在孙艺珍和金甲洙的自然演技下,我八成是看不下去的。
其实女神30来岁,还能不卖弄性感,专研演艺事业,是比较值得赞同的,至少,在我看来孙艺珍还是一副17、18岁的少女墨模样,哭戏算是比较流畅自然的。
其次是镜头一开始慈祥的老父亲,事情很小,但父女俩小时候的场面特别温馨,看了这部片子实在心里堵了好久。
大致还原下故事梗概(个人观点,纯属猜测):郑顺满的妻子多次流产,爱小孩的郑顺满遂从医院偷了多恩,自己抚养长大,郑顺满的妻子因为不是自己的孩子,老公偷的别家小孩,估计也没给多恩母爱,小时候就离开了他们父女俩,郑妻子的弟弟以此要挟,郑顺满只好绑架,以求换来巨额赎金当封口费,那家伙拿了1亿估计也就懒得管这事,自己找个地方快活去了。
郑顺满则辛苦的抚养多恩长大,这过程我不累述了,我绝对相信父亲对多恩的爱是纯粹的,不计较的,不属于心理变态的。
到最后,郑顺满淡定的录音,一次次否认是自己杀了那个小男孩,我打心底100%相信他没有杀人。
应该是当年被逼和小舅子一起绑架了孩子,小舅子设防,让郑顺满录音,甚至让小多恩写地址,这一切我都相信是小舅子指使的,人应该是小舅子杀的,善良的郑顺满只能一次次的被利用,就像多恩长大后,郑顺满只能一次次拿出钱求放过,而无法杀掉小舅子一了百了。
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郑顺满是个善良的爸爸,他的错就是当年抱回了多恩,偷了别人家的孩子,而这个秘密就导致了所有的误会,警察的控诉和女儿的怀疑,以及郑顺满的死亡。
这样的结局,不是我喜欢的,真相应该更深一层,至少保留可以给观众相信世界美好的价值。
纠结的不是父亲是不是罪犯,而是正义和孝义。
作为父亲这个罪犯比任何父亲都做的好,对女儿全心全意,无微不至,宁肯自己吃苦都让女儿读到了硕士,可以说这个父亲愿意付出一切来换取女儿的幸福。
有这样的父亲虽然穷却让女儿感到幸福无比。
女儿的理想是当记者,而当记者的初衷是为了维护正义,女儿早已经肯定父亲就是凶手,想起父亲对自己一幕幕的好,女儿最终选择了孝。
让女儿绝望的已经不是父亲是凶手,而且父亲连自己都骗,不肯对自己说实话,这个才是女儿不能接受的。
这个过程很纠结,我还是倾向女儿选择孝义,如果为了正义出卖父亲,这样的结果更让人难以接受。
特别是父亲哭着说不是自己,当时我信了,我想也许不是这个父亲亲手杀死小孩的,他也许只是共犯,或者连共犯都不是。
到影片结束,父亲已经间接承认过自己参与,但没有明说自己杀了小孩,我还是宁愿相信是叔叔杀的。
影片中叔叔拿女主的身世威胁父亲时还说了一句:我会帮你的。
对于父亲来说,一切人和事都比不过让自己女儿幸福快乐的生活,其他人的性命根本就不重要。
所以对于别人小孩的死没有任何愧疚之心。
这种爱很伟大更恐怖!
最后还是觉得父亲只是共犯不是杀手。
编剧取名为共犯也许也是隐含这个意思。
如果是指女儿是共犯那太牵强了,女儿知情不报最多也就包庇罪,共犯只能是父亲和叔叔中的其中一个,叔叔显然不是主角,那片名肯定给当主角的父亲取的。
反正我就是觉得父亲是共犯不是杀手。
最后正真的凶手还是逍遥法外了,最后记者追问警察还要继续追查吗?
警察的回答是,已经过了时效期,不会继续追查了,但老天爷会惩罚凶手。
我的理解是,这是编导以讽刺的方式在告诉大家,追凶不应该有时效性,事事都靠老天,那还拿警察来做什么。
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想,但这就是我的想法,跟想的我一样的小盆友举手。
最近看卡佛的小说,不由得在看片的时候有一种极简风格的带入感,影片中的顺满是一个自私且隐藏得很深的人。
片中多次暗示顺满是个爱撒谎且不脸红的人——影片一开始,打工的顺满在快餐店碰到女儿是就撒谎称没有看到女儿;电脑里放了艾薇也撒谎说不知道;……影片最后道出郑多恩其实也是抢来的孩子的真相;很多没有讲清楚的情节可以通过猜想串起来了。
故事梳理后的顺序如下:首先,因为顺满的老婆流产(猜测可能无法生育),顺满才去抢来了郑多恩,老婆可能无法承受跟这个抢婴犯在一起做共犯(知情不报)的压力,转而离家出走,老婆的弟弟却利用这个真相来敲诈顺满,顺满害怕事情暴露,答应了妹夫1亿元的敲诈金额,从而犯下了劫持杀人的罪行……看电影的时候预感最后那个时钟的时间被人改过,谁知却是一个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局(被害人与凶手同归于尽)。
女人试图劝说父亲忏悔,父亲却庆幸自己躲过了法律的惩罚,孰不知,最终却因为不愿意下车忏悔而死于后来的车祸,好笑的是,父亲最后的“遗言”是“这回真的结束了”……最后,嗯,孙艺珍短发依然好看~
by.旸夜虽然略显平淡了些,但好几处突然变化与转折的部分,总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一个深爱女儿的善良父亲,竟然是绑架并杀害儿童的凶手!
随着剧情深入和众多人物出场,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但面对父亲的否定,心中开始动摇,是否另有隐情?
没死的母亲,野心勃勃的舅舅,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一切证据指向父亲,他始终否认。
深爱女儿的日常举动,又让人产生疑惑:这样一个父亲真的会对另一个孩子做出如此残忍的举动吗?
声音对比结果出来,父亲的嫌疑被排除,但女儿依旧在怀疑,真相到底是什么?
时间指向12点,结束之后,一切才是真的结束,父亲就是真凶,那么母亲临终前一定想说的话是什么?
父亲所谓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是什么?
被舅舅抓住的把柄又是什么?
故事看似平淡,是因为在很早的时候,观众就可以察觉,父亲和绑架案多半脱不了干系,但没想到,“共犯”竟是这样构成的。
在缓慢推进的节奏里,疑问接踵而至,带着好奇一直看下来,没有喘息的空余——这大概就是好电影独有的吸引力吧。
我喜欢这部电影,节奏慢却毫不乏味,高潮若有似无,真相让人难以直视,看到结局,竟然无言以对。
想起女儿在准备记者面试的时候表明的态度,对待那样的凶手,应该处以死刑,当察觉这一凶手就是自己深爱且唯一的亲人时,她无力又茫然地回顾当初的自己。
坐在面试官前,听到对方问“为何想成为记者”,心死如灰,大概就在那一瞬间吧。
最嘲讽的事就是,理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感情却让人动弹不得。
说不清对错,表不明态度,五味杂陈。
2015.8.22
1.最表面的意思。
影片中多次提及这句话,且是关键线索。
2.诉讼时效到期并不是结束。
当观众都以为顺满逃脱制裁时,报复性的车祸让他丧生。
3.影片黑屏了并不是结束!
很多人都评价看不懂,为什么要绑架孩子,多恩、妻子的身世关系之类的问题。
影片最后有解释啊朋友们!
在出了几秒字幕之后又演了最关键的一段!
都告诉你“没到结束之前,都还不是结束了”,你还不看完!
到结束之前还不是结束。
结束了以后就真的结束了吗。。。。。。
一个曾经罪孽深重的父亲用一生去呵护你,感动无处不在。
如果是你,你会作何选择!
可能也会和她一样,当一名共犯。。。。。。
这到底是救还是赎!
面对好友家所发生的一切,他是作何面对,她呢,教授呢。。。。。。
是出卖?
是逃避?
还是断绝关系?
人为什么会这样?
懦弱,胆小,自私渐渐吞噬人性像雾霾一样渐渐笼罩着整个社会。
是你的罪,会把你找出来的。
是法律找出来的吗。。。。。。
是人性!
救和赎本就是不相关的,没有救赎的路径,也许只有死,只有结束可以解脱。。。。。。
即将阔别2013,这样的结束感更加的沉重,有什么是可以埋葬在2013在此结束呢。。。。。。
(好几个月前写的东西了,这种类型片还有人看完很不客气的跟我理论,身为一个资深影视剧翻译很难界定这些人是片看的太多还是压根没看过片,我只能说:彪悍的人生,果然是没法解释的)一. 故事的真相部分人看完之后表示没看懂,我觉得是没有看完吧。
先来顺顺故事。
一个惯犯在结婚之后,老婆流了产,但他又是一个很爱小孩儿的人,怎么办呢?
去医院偷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多善。
只不过自己太不小心,把新生儿的标签随便扔到了院子里, 被心术不正的小舅子捡到。
惯犯在得到这个女儿之后,将其取名为多恩,并开始了自己的洗白过程,善待家人,好好生活;但小舅子游手好闲,花钱如流水。
既然握住了姐夫的把柄,又知道姐夫的累累前科,开始威胁教唆姐夫犯罪。
“一个亿,我就绝口不提。
怎么,弄不到钱? 你怎么把善美搞到的,故技重施不就得了?
还要我明说?
”所有的过去都会和将来撞个满怀。
惯犯绑架了一大户人家的儿子,赎金一个亿。
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够善良,可以解释为失手,如果你很现实,可以解释为为了永绝后患,总之,一个亿到手之后,这个被绑架的孩子最后抛尸一个荒野的小湖。
由于罪案对象是未成年,手段残忍,在国内引起不小轰动。
惯犯自知罪孽深重,开始更加认真善良的生活。
眼看着公诉失效期一天天逼近,女儿愈加争气,还以为老天放了他一马。
直到多恩由一个小女孩儿变成了一个26岁的待业青年,一个电影导演根据此事原型拍了一个半记录式的电影,大获成功,本来慢慢平静的水面再次惊涛骇浪。
不幸的是,惯犯的女儿也看了这部电影,在影像中公布的犯罪嫌疑人的勒索电话录音让多恩如坐针毡,特别是父亲的口头禅:“不到结束就不是结束”赫然出现在录音最后。
更让她纠结的是,连同行的朋友都表示该嫌疑人的声音和父亲相似。
多恩惊恐万分。
和很多既定流程类似,多恩开始了全方位调查父亲,中间不乏出现很多温情时刻让多恩放弃该念头,随即惯犯的小舅子出现再度搅局,多恩和父亲的世界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警校的男友透过关系查出,母亲尚在人间,老实善良的父亲在其出生前曾有不少案底,而且人渣舅舅的表现似乎握有父亲的把柄。
在母亲病房和舅舅独处的时候舅舅再度证实那个嫌疑犯的声音和父亲相似。
这让多恩苦恼不已。
真正让多恩确认父亲为真凶还是因为见了受害人父亲。
那个悲伤的父亲保存的嫌疑人信件上竟然是小时候父亲给自己的听写作业。
年幼的自己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成了共犯让多恩恼羞成怒要找父亲一问究竟。
而警校男友因为托关系调查父亲和母亲资料的事儿无意间被警察发觉并探出惯犯和这宗公诉即将过期的案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是案件发生的当初都没有证据,现在即便可疑,还是拿不出有力的证据。
除非当年帮嫌疑人写纸条的小学生指认。
不管外界如何施压,尽管想成为记者的正义感让多恩矛盾万分,尽管警察描述的死亡现场让她生不如死,但在压到她神经的边缘因得知父亲不久前还在为自己工作的推荐信求大学教授的事最后还是站在了父亲这边,而警察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声音比对。
如果完全一致,父亲必然完蛋,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声音老化了,语音语调也会刻意改变,这条路自然是走不通的。
多恩接走父亲后驱车到了当年受害者被抛尸的地方。
她反复追问父亲到底是不是凶手,父亲山路十八弯的兜圈子。
直到公诉时效过期那一瞬间,父亲终于松口。
而父亲在上车准备带多恩回家继续幸福生活的时候,已经自责愤怒到疯掉的受害人父亲尾随而至并撞上了父亲的车同归于尽。
像因果循环,像从哪里开始就要在哪里结束一样,这一次,即便过了12点,依然不是结束,父亲起火的车带着父亲翻滚下了曾经抛尸的那个湖,这才是结束。
★★★
几乎被这个隐忍的爸爸骗过去了!( ̄^ ̄)ゞ…声音鉴定肿么能就那样过去了呢?费解…最后的结局有点惨…
差强人意。创意不错,《抓住那家伙》的戏外戏,但是节奏拖拉,偏离主线,表演过度,情绪节奏都没控制好。除了孙艺珍的颜,没啥好看的。
又是靠着孙艺珍看完的片……主要是导演菜,明明这剧本可以紧张起来,倒像个注水电视剧一样拖拖拉拉,态度暧昧
演技5星,但剧情太拖沓
★★★
故事很扯,人物立不住,除了孙艺珍没什么看点。
都准备好截图了你就让我看这个?
没看明白
所有人都莫名其妙的!真不知道谁才不是东西。所以中心是人都是复杂多面好坏不清的吗。
因为声音像就怀疑自己相依为命多年的老爸?!会不会太牵强了。孙艺珍依然漂亮。总得来说还是煽情,韩国电影大多数的通病,但是爸爸的行为让人纠结啊。
没细看
从来舍不得给小孙三星呢 ,怎么也得四星,其实也没有很烂。
棒子真是屁大点事儿都要拍成电影看着编剧在那编啊编都急死了
女儿做了两次共犯 拍得很平庸 演得也很平庸 女儿在正义和感情之间的摇摆和痛苦完全没有拍出来 一开始设定女儿是愤世嫉俗的新闻专业研究生,然后非常流于表面地加一个毫无张力支持对儿童犯罪者死刑的谈话,但后面对于女儿职业和观念的更深刻的表达是没有的。而女儿怀疑父亲的过程也很无力,早期行事不像是怀疑又不愿意相信和面对真相,而是非常积极且莽撞地把自己深爱的父亲送给警察,就显得非常奇怪。然后小叔子的角色和假死的妈妈的设定更是很浪费。
这个爸爸太奇怪了。。。心理一定是变态的
剧情硬伤。
看完好难过。
剧情完全走偏了。。。。。
想电影大卖就把名字取得好听点么,找个帅一点的男主么!参见隔壁岛国的XX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