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开始的背景是二战,这的确不同于哈利波特的现代社会和指环王的没有社会背景。
发生在衣柜里的魔幻故事,一开始的确不是很吸引人,我看了三遍才把它完整的看完。
故事到发展到后期,从铺叙走到了高潮,阿斯兰的复活的确让人有些意外,最后双方的对战的确很宏伟。
这时电脑特技的效果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的结尾也很特别,四个老鬼走回了衣柜,变会了小鬼。
这为续集进行了铺叙。
还是看第二部吧!
重观纳尼亚传奇第一部,我希望用基督徒的视角重新阐释这一部电影。
故事的起初当然是从露西打开了教授家的衣橱开始,她发现了神奇的纳尼亚世界,并且有了一次和纳尼亚人汤姆纳斯的交谈。
当她回到家中告诉其他三个兄弟这个秘密时,她的兄弟姐妹并不相信她。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露西打开的是一个灵性的世界,当我们的灵里开启时,总要发现一些你成长了这么长时间完全未曾触碰的东西。
然而当你急切的想把这样的好消息告诉你的亲人好友时,他们不会相信,除非亲身经历。
就像露西的哥哥姐姐们看她一样,你周围的人也会觉得你在开玩笑,甚至是在戏弄他们,他们没有看见就认为这是不真实的,这就是自满的人,永远活在自己营造的世界中,不肯跳出来去看看自己没有听说过和见过的东西。
当然,哥哥姐姐们在听到露西的描述之后去寻找橱柜的秘密,但是没有找到,因为持有怀疑的态度不可能找到真理,因为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
汤姆和露西的交谈中,汤姆告诉露西纳尼亚已经过了一百年的冬天了,这也是女巫的杰作。
在死寂和苍茫的冬天以前,纳尼亚的夏季有舞蹈有音乐,有不止息的狂欢。
这也是圣经上所提到过的,整个世界都伏在那恶者的权下。
在人类被赶出伊甸园以前,他们与神同居,和万物万灵共同敬拜。
我们受造物对造物主的敬拜本会让我们自己欢欣,但是恶者的掌权打破了这以先美好的世界,至于基督徒,身处黑暗世界之中,正如纳尼亚人期待夏季一样,满心盼望着基督再来的日子。
而我们所做的就是与神同工,与恶者竞争,逐渐照亮黑暗。
正如经上所说的: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露西第二次进到纳尼亚世界时,爱蒙德尾随其后,不幸的是,他首先碰见的是白女巫。
白女巫事先知道会有四个人类阻止她的统治,费尽心机想除掉人类,但是却装出一副慈善的模样想利用爱蒙德杀掉其余的三个。
所有的坏蛋做事都是先给好处,没有结果再进行威胁。
女巫也是如此。
反观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很多人接触基督都是想先从他那里得到好处,再看看要不要相信他。
如果相信是看见了结果才去试着相信,那还是相信吗?
没有看见就相信的更加有福。
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撒旦率领的势力却恰恰知道堕落的人类心中所想的,他们用钱财,用权势,和各种各样的东西诱惑人类,使人们的目光转向虚假的偶像,一次又一次地远离神。
第三次,露西的三个兄长都进入到了这个新鲜的世界。
而这一次他们是为了躲避麦克雷蒂女士的责骂,进入了这个世界,这也正如我们认识基督一样,人非软弱时,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需要耶稣的救赎和恩典。
所以保罗说,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海狸先生第一次向人类介绍阿斯兰的时候,那种满怀期待和崇敬的眼神,正是我们对基督的爱心,一个纳尼亚世界的真正的统治者,现在的纳尼亚冰封素裹,没有一丝生气,然而纳尼亚的居民正在等待,等待阿斯兰重新回来,重新带来生机。
汤姆·汉斯这样的义人不再受到逼迫,正义重新回到纳尼亚中。
我们在地上也如新服一般等待,等待新郎的迎娶,等待基督再一次从天上下来,带来永恒的国度,因此我们也应该充满盼望,正如经上所记:“如今我们长存的有信、望、爱。
”海狸也告诉了这些擅闯禁地的孩子们一个预言:当亚当以血肉之躯,坐上卡尔的宝座之时,那罪恶统治的时代将就此终结,带来和平。
这也是对我们人类的预言,当我们怀着罪恶之躯与魔鬼征战并且得胜,我们便是在荣耀神的作为,向撒旦宣告说我们仍是上帝的儿女,最终将与罪恶分别为圣。
影片在冰封的世界被打破时出现了转机,三个主人公来到了阿斯兰筹备军队的地方,这个世界一片绿意,生机盎然,和现存的纳尼亚形成鲜明对比,路上的军人们无不对他们微笑。
阿斯兰所居住的帐篷,是用黄金铸造的柱子,象征着他的权力和地位,当阿斯兰出现时,每个看到她的人面露微笑,暗示他的圣洁和美好。
经常我们会看见从“会幕”中下来的弟兄姊妹,他们的脸上都满有神的荣光,这就是见到基督的喜悦。
露西和姐姐遭到了恶狼的袭击,彼得为了救自己的家人,不得不拿起剑去斩杀恶狼,这时,将军本准备帮助他,但是阿萨兰阻止了,说“这是彼得自己的战争”。
当环境临到时,我们本可以得到天使的帮助,上帝的帮助,但是上帝选择默不作声,我们便会埋怨,说没有上帝,其实,也许神对我们有另外的心意。
正如彼得,如果他再一次获得了阿斯兰的帮助,也许,永远都不会用勇气拿起剑杀敌,成为真正的骑士。
这也是神帮助我们的方式,正如父母一样,与其跌倒了一遍遍的扶起,不如教会我们怎样做才不会跌倒,虽然过程可能很艰难,但是胜过了,我们便有不同的境地。
阿斯兰把犯了错的爱蒙德领回来的时候,告诉其他三个人时,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不必再提。
”爱蒙德的家人仍然不计前嫌,拥抱他,这也是弟兄姊妹们之间的感情。
爱是包容,恒久忍耐,原谅七十个七次,因为基督已经爱了我们这些人,因此我们的第二条诫命便是彼此相爱。
女巫向阿斯兰提出,除非她拥有阿斯兰的血液,否则,她会毁灭整个纳尼亚,并且杀死犯过错的爱蒙德,阿斯兰没有拒绝,他为了一个小小的人的罪甘愿牺牲,甘愿付上代价。
也许有人会说阿斯兰太弱了,然而我们看到当女巫说出怀疑阿斯兰信实的话语时候,阿斯兰朝女巫怒吼,女巫马上吓得跌坐在椅子上,这就是君王的威严,他的荣威不可小视。
爱蒙德在影片里就象征着犯罪的人,为了亚当之子的性命,阿斯拉最终退到山上。
自愿为了承诺在是桌上负刑,成为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被剔去全身的绒毛,被耻笑,被受鞭伤、受死。
基督也是这样,他清楚地知道父的命定和公义,罪的刑罚必须是死,然而,他甘愿为我们的罪死,也必复活,做庄稼里初熟的果子,见证神的公义和大爱。
在整个死刑过程中,露西和苏珊始终追随和陪伴,也有幸见证了阿斯兰的复活,正像耶稣死的时候始终追随的玛利亚她们,这些妇女对耶稣的爱和信心大过更多弟兄,她们也必然率先见证基督荣耀的复活。
最终,纳尼亚的征战中,阿斯兰和他的军队获胜。
有一段获胜感言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金光闪闪的东部海岸,我赐予你,勇敢的露西女皇;伟大的西部森林,赐予公正的爱蒙德国王;耀眼的南部骄阳,赐予温柔的苏珊女王;晴朗的北部天空,我赐予你,伟大的彼得国王。
一日成为纳尼亚之王,永远是纳尼亚之王,愿你的智慧陶冶我们,直到星星从天堂坠落。
”这便是四个主人公和阿斯兰一起在天国获得的荣耀,在此之后,阿斯兰赐给民众丰盛的宴席。
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在征战胜利后,我们会和基督一起在天国享受荣耀的复活,成为天国的子民直到永永远远。
这里面四个小主人公性格都十分鲜明,特别是埃德蒙和露西,他们两个人在整个征战的过程中都起到了转折的作用。
其中爱蒙德,身为家中次子,不得不服从父母和兄长的决定。
然而他是一个正宗的叛逆小青年,撒谎,贪婪,背叛,但是他再坏,家里的人还是会包容他,为了他作战。
爱蒙德成为白女巫的诱饵,来阻止预言的发生,他真的上了当,被女巫权力的谎言和糖果所欺骗,最后却还是被正义的力量所感召。
世界的诱惑非常大,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试探,我们会犯罪,会远离神,甚至想把神赶出我们的世界,因为黑暗总是见不得光的,然而当你的心只想着走向黑暗时,你的试探和环境便更加难以胜过。
然而,即使我们跌倒了,我们对自己失望了,我们想放弃自己了,耶稣不会忘记我们,耶稣不会放弃我们,在他的眼中,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他所喜悦的,是他用高贵生命的代价所换回来的,所以,永远不要对自己失望,永远行事为人要是个义人。
影片里最讨人喜爱的角色应该是露西,她聪明、睿智、天真。
虽然年幼,但是她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她对汤姆汉斯有爱心,对战争不畏惧,在长兄和姐姐争吵的时候,她就像个小大人一样组织他们的争吵。
她也是大家捧在手心的孩子,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她只知道要去爱,这样的小孩子也正是基督所喜悦的,正如耶稣教导门徒的,天国里面最大的是小孩。
她的天真和单纯使她看见了许多其他的人看不见的东西。
这部影片所含有的属灵的意义十分重大,智慧的路易斯,用丰富的寓意给了复活的童话表现,具有表现力。
一俱魔法橱的世界,一个真实的盼望。
转自 《重观《纳尼亚传奇》魔法橱之属灵意义》
题记:因为看到新出的《纳尼亚传奇》系列书籍,想到很久以前看过的电影《纳尼亚传奇》,以及《孩子的宇宙》一书中对其的提及,重新看过一遍纳尼亚三部电影之后,心里感触颇深,故分享此文与大家。
纳尼亚,是一片神奇的大陆。
在这片神奇的大陆上,树木花草会跳舞、行走,很多动物会说人话,还有下半身是动物、上半身是人的各种兽人,生活在绿野山林湖泊大海。
这个世界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他是一只具有强大魔法的狮子,名叫阿斯兰。
这样一个世界,是通过一个古老的衣橱连通到现实世界的。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4兄妹被父母寄养到某个老房子里,在他们躲猫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通道。
这4个孩子是兄弟姐妹4个。
最小的是妹妹露西,她聪慧可爱;老三是弟弟爱德蒙,他淘气乖僻;老二是姐姐苏珊,她稳重温柔;老大是哥哥彼得,他老成持重。
这个通道并不是对所有人开放,也不是一直对外开放的。
最有童真的露西,第一个发现了这个世界。
但这种脱离现实的事情,尤其是从那么小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没人会当真。
于是,哥哥姐姐去查看的时候,只看到了衣橱的木板。
可是,当他们集体闯祸,找地方躲避时,却又不经意间,打开了通道大门,4个人一齐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哥哥姐姐才知道,妹妹并没有撒谎。
几个原本手无缚鸡之力、为了躲避战争才来到这里的孩子,却在这个世界里拿起弓箭和刀剑,展开了一场与冰雪女巫的惊险战斗。
通过这场战斗,他们战胜了邪恶,保住了纳尼亚,并且快速成长,成为了纳尼亚的4位国王。
这看起来就像是4个孩子的集体幻想,在超越现实世界的彼端,有一个时间超越现实、空间辽阔、事物非凡的世界。
虚幻而不切实际。
但是,不要小看孩子的想象力,其实那是孩子对于时空、世界和自我的一个思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尽管懵懂,却总是在努力做一件事:搞清楚自己和他人,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从这种对世界的探索中,他们逐渐认识自己,形成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个很奇特的词语。
它可以用一句话解释:我就是我。
可是,这听起来就像是一句废话,让人没办法切中要义。
这就是它的复杂之处。
自我同一性建立在独立的自我之上,也就是说,我的存在并不是由其他人支撑起来的。
但这也很玄妙,因为没有父母就没有我,让人很难理解为何我的存在不是父母支撑起来的。
可实际上,这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对存在本身的探讨。
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存在依附于父母身上,就如同有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一部分一样,如果对方不理自己、有任何意见或行为反叛自己,他们就会立刻感受到存在的威胁,会失去自我。
所以,自我同一性,它是指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不依附于任何人。
反之,如果把自己的存在依附于其他事物身上,一旦事物消失或反叛,他们的自我同一性就会立即崩溃。
很多时候,秘密充当了支撑自我同一性的绝佳事物,它让人感觉到自己是个独立的存在。
因为秘密是只有自己才知道,并且不依赖于别人而存在的事物。
所以,老三爱德蒙一开始守住被冰雪女巫蛊惑的秘密,就是他开始成长的标志。
可以说,他从捣蛋、反抗妈妈和老大的管束开始,就是在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作为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孩子,又和老大性别相同,他就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孩子。
所以,他的表现无不是为了吸引旁人的注意,引发存在感。
而当冰雪女巫用王位来诱惑他时,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毫无疑问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内心的期许。
当他保守住这个秘密的时候,他也获得了自我同一性的满足。
但保守秘密只是成长的第一步,与他人分享秘密又是成长的第二步。
秘密也能在与人分享中增值。
这也是自我同一性的矛盾复杂性,它一方面要确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不同。
所以,后来,爱德蒙发现自己陷入了圈套,做了女巫的帮凶,才开始后悔内疚。
当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并且都选择原谅、保护他之后,他不但得到了释然,同时也迅速成长,变得懂事、有担当,跟哥哥姐姐站到了同一阵营,并且甘愿处于他们之下,成为第三位王。
当然,如果他在后悔内疚时,感受到的是家人的攻击和嘲讽,事情一定会一发不可收拾,爱德蒙从此就会陷入另一个黑暗的世界。
那么对于世界的思考呢?
孩子们为什么要经历这样一场奇遇呢?
当战争来临,爸爸去前线打仗,自己家被炮弹差点炸毁之后,他们被送往陌生的地方,遇到凶恶的女仆、神秘古怪的博士,这些无疑是他们现实世界中的巨大冲击。
为此,他们需要经历某种过程,经过某种成长,才能和这个波诡云谲、惊心动魄的世界和谐共处。
于是,战争中的敌人投射到想象世界中,那就是代表黑暗势力的冰雪女巫;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环境,投射到想象世界中,那就是他们要一切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带领别人去战斗,而不是跟随;阿斯兰就代表了正直、善良的信念,也代表了守护他们的天神,帮助他们战胜邪恶,克服困难。
现实世界中的战争也演绎到想象世界中去,他们既希望真实世界中的战争能够取胜,又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度过人生的这个难关。
人的成长,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段前后落差很大的变化,比如之前调皮捣蛋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之前安静乖巧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莫名其妙,这就是被称为“隧道”或“蛹”的状态时期,在豁然开朗之前需要经历的一段特殊时期。
这段时期,人们往往会通过想象来经历。
孩子们不论有否透露,他们或多或少会在内心形成一个自我的封闭世界,就像一个“蛹”一样,在其中成长、进化。
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阶段。
如果父母不理解,强行破坏,就像剪开茧子、里面的蛹状虫子容易死掉一样,孩子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创伤。
只有父母像外壳一样保护孩子不受外界强烈刺激,耐心地等待之后,孩子才会有新的发展,才会“破茧而出”,完善自我。
电影中,看似古怪吓人的博士,反而是孩子们的守护者,对于孩子们的奇遇,他并没有忽视,更没有嘲笑、讥讽或破坏,而是耐心地倾听,并且相信孩子们所说的内容,还鼓励哥哥姐姐要相信妹妹的话。
而纳尼亚世界中的阿斯兰,也是这样一位长者,充当着他们的守护神和指路人。
于是,他们经过复杂的战斗和内心的蜕变之后,成功度过了这段时期。
在第二部电影中,阿斯兰甚至明确地说明,哥哥姐姐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他们不需要再到这个世界中来了。
这些,就是深谙孩子世界的纳尼亚传奇所要表达的深意。
当然,还不止于此,故事中还有更多的细节,在告诉大人们,孩子的想象世界是多么重要,它们并不只是异想天开、胡思乱想而已,它们是成长的必经阶段,是一个人完善自我的心理历程。
它在人类身上有着共通的发展规律,却也会遭受不同的对待而走向不同的彼端。
这样的幻想世界,是给孩子看的,让孩子从这个世界中看到自己世界的影子。
它也是给大人看的,它提醒大人该如何对待孩子,它也会勾起大人久远的记忆,想起自己年少时曾经幻想过的一片天地、一种朦胧的说不清的感觉。
有些东西就会在这个时候恍然,但也有些人永远做着懵懂的梦,不知如何醒转。
文章的最后,我想致敬河合隼雄写的《孩子的宇宙》这本书。
日本著名荣格派心理分析大师河合隼雄在这本书中,把孩子世界中的奥秘呈现出来,他让我知道了如此神奇、复杂、伟大的人之心理发展过程。
尽管这只是揭开面纱所看到的世界一角,但足以震撼到我,也让我能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孩子和这个世界。
脉若蔻发表于 2006-4-1 3:47:00刚刚看了迪士尼公司的新片《纳尼亚传奇》,感觉很一般。
很想知道这部片子的创作初衷是什么,预期的接受群体又是谁,怎么会让人看后有荒诞、无聊之感。
我想一部大片打动观众的地方不应该是离奇或是荒谬的情节和电脑作出的虚假画面。
可是这部片子恰恰是这两个因素的集合体,让人越看越倒胃口。
先前对于“狮子、女巫、魔衣橱”的期待感全然散去,美丽的纳尼亚世界一下变成了塑料制品的海洋,对迪士尼品位的质疑感油然而生。
首先在情节的处理上有很漏洞和败笔。
一个故事应该有头有尾,有始有末。
故事以二战为引子,反复提到了四个孩子在战场打仗的爸爸,似乎在营造一种惨烈感。
然而在纳尼亚世界中发生的故事与这个爸爸没有丝毫关系,与二战更沾不上边。
如果那四个孩子在纳尼亚世界的所有努力是象征二战的拼搏精神的话,那我不得不想象女巫就是希特勒,那四个孩子分别代表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还有戴高乐将军,狮子也就只能是上帝了……简直扯淡。
并且结尾时,他们在纳尼亚世界已经长大,却又莫名其妙的回到了现实,似乎他们想让观众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却让看到的人觉得他们像小丑一样,虚假至极。
其次在人物设置方面也存在欠斟酌的地方。
纳尼亚世界最伟大的king--所谓的“阿斯兰”竟然是一只狮子!
一个低等动物!
众所周知,狮子是勇猛的象征,是威严与权利的代名词,而在《纳》中,作为低等动物的狮子竟成了智慧的化身,人类的指挥者,把一个狮子刻画得如此睿智,相信五岁以下的刚知道什么是百兽之王的小观众一定兴奋不已。
还有对于教授的安排,魔衣橱是他的,他似乎知道一切,这个人物充满了神秘感,可至始至终一直是花瓶一样的角色,好像他的作用就是调人胃口,骗人看下去。
这样的人物设置很难让人与迪士尼联想在一起。
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失败是在主题方面。
纳尼亚传奇想告诉观众的是什么?
它的主旨又是什么?
勇敢的探险精神?
伟大的忠诚?
动人的亲情?
似乎都不是又似乎都是。
所以它没有一个明确的主旨,捡了西瓜丢了芝麻,没有给观众任何难忘的东西。
并且还步入了一个愚蠢的误区:让四个儿童担负起了拯救世界的重任,并且成功了?!
如果影片所预期的接受群体是青年人的话,那么这种设计明显会被嘲讽;如果单单是儿童,被喜爱是可能的,但他却像孩子传扬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观念,会让孩子们很容易走进一个英雄出没的世界,而觉得自己就是这个英雄,理由是五岁的露西都可以拯救纳尼亚世界!
进而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做事鲁莽、意气用事、自以为是,光有匹夫之勇而不动脑筋。
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培养造成不良影响。
当然《纳尼亚传奇》也不是没有一点值得肯定的。
故事中的纳尼亚世界纯洁美好,给人以超脱感。
并且影片的特技效果和电脑制作技术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但无论如何,这种档次的片子怎么都不应该出自迪士尼之手,不知道是总策划的疏忽还是鄙人的浅薄,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看纳尼亚的感觉居然跟看金庸剧的感觉一样,是不是挺奇怪的。
然则当你看熟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下一句台词是什么,你知道会有什么样的角色蹦出来,而这个角色跟你又有心理落差的时候,往往效果可以统称为“金庸剧效应”。
这两个小时过得还算愉快,挺不错的片子。
白女巫的冷艳有余,然则霸气差些;Peter很像我想象中的孩子,但是Lucy太幼齿了!
Aslan则有脸有点长……总之还是满可爱的。
对于纳尼亚的所有印象来自那套《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看电影就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寻找自己的记忆中影像和眼前影像的差距。
这个感觉很好玩。
年初买了整套翻译本,读完了整个故事,反而觉得后面几部过重的宗教阐述不及第一部的轻松加愉快。
当然还是有些好莱坞的贯常模式在里面,比如把Susan塑造的更加软弱,给Peter的动力是“为了保护弟弟妹妹”,Peter的心理斗争也加了一些内容,这是必要的修改,否则从小男孩到至尊王的变化会特别突然。
其他的还好。
不敢想象后面六本拍出来是什么样子。
好在Lewis爷爷还算笔墨俭省,要真像J.k.罗林阿姨那么能写,吼吼……另外就是很愉快的镜头分析经历。
多规矩的镜头啊,规矩的令人发指,镜头剪接方式和过渡的方式都是我意料之中的。
战争场面真是无比的像《Alexander》,无论是音乐还是调度,像得一塌糊涂。
某些个场景我还想起了《Brave Heart》,比如Peter得盔甲,还有那个长枪骑兵。
然则一翻笔记发现我曾经论述过这两部电影得相似调度,无语……此外发现了各种像魔兽争霸的东西,尤其是白女巫军团的扮相和配音……有些地方还有《Kingkong》的影子,比如那只奔跑的大犀牛……看到Peter骑着那匹白马的时候还是心里震动了一下,真好的感觉,阳光草原和骏马,满足一切小孩子YY的理想。
谢谢迪斯尼的造梦工程师,这个梦跟我的梦符合度高达90%以上。
就当它是83版射雕或者古版神雕吧~
总有一些人能平安地渡过残酷的世界。
总有一些人必须挣扎。
还有一些人应该生活在纳尼亚的传奇里,让别人的心灵得以安息。
阿门。
不知从何时起,看电影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逾是斥巨资打造,逾是宣传的沸沸扬扬,就越加提不起兴趣去看它。
纳尼亚传奇也不例外,N次在BT网站中名列前茅,总是刻意忽略不去下载。
不过对于自己送上门的大片,却也不会拒绝。
隔壁女孩过来拷电影时无意间看到其硬盘上已下了这部影片,便顺手拷过来搁在盘里,今天闲来没事便点开了来看。
看完后,立马网上搜索下载了那几首尤为喜欢的原声音乐(Wunderkind,Where,The Wardrobe,A Narnia Lullaby),接着跑来这里一吐为快。
从电影本身来讲,不论是画面效果、人物造型还是镜头剪辑、原声音乐,都很令人满意。
影片很长,却不显拖沓。
这些都要感谢惊人的电脑科技及导演的巧妙编排。
从故事来讲,与许多人一样,《狮王、女巫和魔衣橱》也是伴我度过孩提时光的众多童话之一。
无数次想象自己也会在某天通过某个神秘通道进入到另一个奇妙世界然后展开一段奇异旅程,以至做过不少与之相关的梦,或是通过某扇门到了一望无际布满奇花异草的大草原,或是进入一个似曾相识的古装世界,又或是来到一片颜色诡异的森林。。。
看着他们从黑暗沉闷的衣橱跌进被清冷空气笼罩白雪皑皑的纳尼亚森林,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自己的梦境也随之成为了现实。
奇妙的感觉。
诺大的静谧的雪白森林,散发温暖光芒的路灯,会说话的鹿人,换了谁身处这样的场景,都有兴奋的想叫出声的冲动吧。
还有手足间的争执、牵挂、宽容与谅解,这一切对我都是如此熟悉。。。
有些凌乱,这部电影让我重温了孩时的想象,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让自己变的清醒。
哪怕真的有那么个衣橱让你能够逃离现在的一切,可是,不管逃的多远多久,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的世界,继续自己的梦想吧。
先看过纳尼亚的电影,才知道C.S.路易斯是一名基督教神学家。
当时觉得既然如此,看不懂很正常,就没有深究。
端午节一口气重看了三部曲,对整个纳尼亚的设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纳尼亚是一个只有孩子才能进入的异世界,正如原作小说是写给孩子们看的。
世界的奥秘往往会展现给内心纯洁的孩子看。
所以不出意外,纳尼亚是被四兄妹中最小的Lucy发现的。
Lucy与纳尼亚的连结,除了美好的景观就是半羊人给她的温暖。
两个灵魂彼此触碰后,便开启了一场宏大的冒险。
冒险终结之后,四个孩子穿过衣柜回到现实世界,发现世界并没有经过一分一秒。
神的世界超越了线性的时间,所谓“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
《狮子、女巫和魔法柜》是纳尼亚系列出版的第一本小说,是进入纳尼亚秘密的钥匙。
就让我们通过每一个人物,来解开这个世界的秘密。
Lucy:Lucy是四兄妹当中最单纯也最顺服的一个。
她在踏入这个魔法世界后,没有惊慌和恐惧,而是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个不合“逻辑”和“常理”的世界设定、因为她单纯地相信她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
这种尚未明了便已相信的信心,就是她进入这个世界的钥匙。
Edmund:Edmund是悄悄尾随Lucy进入纳尼亚的第二个人。
说他是运气不好也好,命定如此也罢,他一来就撞上了白女巫。
白女巫窃取了纳尼亚的王权,将纳尼亚百年间封锁在冰天雪地中。
但她一直畏惧一个预言:当亚当的两个儿子和夏娃的两个女儿来到纳尼亚,就是她的权力寿终正寝的时候。
因此当她看到Edmund这个人类的时候,很警觉地问他一共几个人。
Edmund因为生命受到威胁,一口气把所有知道的事情都交代了:Lucy如何来过,见过谁,自己又有几个兄弟姐妹……女巫给他糖吃,让他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带到她面前,她就给他吃不尽的糖果,并且让他作王,并且无视年幼次序,让他的哥哥给他做仆人。
这就是魔鬼的诡计。
先给你一点甜头,诱惑你(先是土耳其糖果、后是让他作王),让你把自己卖给他,可殊不知你得到的不过是一个枷锁,最终捆绑的是自己,最终要献上的是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切记不可与魔鬼做交易,为了一个Iphone换掉一个肾,为了几颗糖果出卖掉信任。
但对此毫不知情的Edmund开心地答应后回去了,直到从Lucy那里听说了白女巫的事情,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滔天大错。
但犯了罪的他,出于本能,不是出来认罪悔改,而是一再逃避,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掩饰。
在撒谎的过程中,他伤害了Lucy,让半羊人下监最终丢掉性命……而当四个孩子全部穿过魔法衣柜,另外三个孩子享受纳尼亚的美好与惊奇时,Edmund却在时时惊慌、时时担忧,无法享受当下,担忧自己被拆穿,便不自觉地与所有人对抗。
当我们心里做了亏欠人、亏欠神的事情,心里就会如此煎熬,喜乐便不常在我们心中。
Susan:Susan与Lucy相反,做事劝退不劝进,从不凭直觉行事。
当他们过冰河的时候,危在旦夕,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时,Susan提出要停下来思考。
Peter说了一句话一针见血:“我们没有时间了,而你不过是想显得自己聪明。
”聪明的人总是思虑太多,但理智有其局限性。
有时候打开心灵,拥抱未知的可能,未尝不会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Peter:Peter的命定是成为一名领导者,但他来到这个世界时还远没有足够的勇气。
直到Aslan离开后,所有人都归向他:“你自己不相信你能做到,但Aslan相信你能做到。
”这时他才真正变得刚强壮胆。
除此之外,他始终对弟弟Edmund极其严苛。
父亲的缺席让他有意识地担负起为父的责任,但他却选错了方式。
在引导弟弟的路上,他用严词和训斥去规诫,而不是用爱去感化。
这在Edmund的心中种下了对斥责的惧怕,成了白女巫控制Edmund有机可乘的破口之一。
经上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这份爱,后来在Edmund迷途知返,被所有人完全地接纳和饶恕后,才得以完全。
Aslan:Aslan代表的显而易见,就是耶稣基督。
就像耶稣上十字架,为人类付了赎价,Aslan为Edmund走上白女巫的刑台。
上刑前的百般羞辱,电影已拍得十分温和,毕竟是给小朋友们看的。
但作为观众,我看得依然十分心痛。
尊美的狮子,被扯掉了所有荣耀的鬃毛,他落下眼泪,却一言不发。
他死后妖魔鬼怪们欣喜若狂,却不曾想他能死而复活,这一反转毫不掩饰地复制了圣经故事的描述。
Aslan在复活后说了一句话意味深长:“如果白女巫知道牺牲的真正含义,她就会重新理解高深魔典了”。
牺牲到底是什么?
不是简单的血债血偿。
而是当“义者情愿替背叛者受死,石台就会崩裂,死者也将得以复活。
”Aslan是正义的,他心甘情愿为心爱的孩子付出代价,毫无保留,甚至将生命都献上。
结语这部电影,让我们透过一名神学家的眼睛,看他如何理解耶稣基督的救恩。
据说C.S.路易斯和写《魔戒》的托尔金本是好朋友,也是同一个研经小组的资深成员。
但托尔金并不喜欢纳尼亚传奇,认为它写得太过直白,路易斯下笔太快。
而托尔金本人更喜欢慢工出细活儿。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两名的作者也遇到了不同的导演。
《魔戒》三部曲的电影现已封神,而《纳尼亚传奇》系列电影却不幸哑火。
但无论如何,我个人还是很喜爱这部电影的。
那种温暖的色调,美好的童真,唤起我对纳尼亚的向往,而这个神境其实我们每天都可以经历,因为Aslan此时此刻就与我们同在。
陪老婆散心,乘着周二周三半价的机会,去大影院观赏了一回《纳尼亚传奇》。
本以为是给小孩子或是成年大孩子看的魔幻片,谁知看到后头发现这居然是部披着童话色彩的宗教剧。
国外果然是在圣诞假期里上映的。
我没有看过原书,但从对白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知道,支配魔幻世界的不是什么天真童话中的善有善报,而是一套高深的魔法经典。
一切事情都逃不脱其中的预言,其中自然包括白女巫的统治、狮王的复兴、亚当之子的登基。
白女巫为何能统治魔幻世界一百年?
从影片中得不到线索,可据后来白女巫的行事,都有魔经条文支持,其合法权威性,连叛军首领狮王也只得乖乖俯首顺从。
经文奥义在于虽能提供一套现成的律法,但却在语义和预言中,潜藏着另一套革命性的诠释,生长出新的律法。
这点体现于影片的核心——狮王的牺牲与复活,这大概是《纳尼亚传奇》中真正的发展部了:狮王虽然知道他的门徒,亚当之子中有叛徒,但仍愿意舍身赎救叛徒,走上祭坛,甘为牺牲。
而且正是旧律法的执行者白女巫处死了狮王。
两个女人在祭坛下抚尸痛哭。
瞬时,祭坛崩裂,尸身消失,狮王复活。
原来魔经奥义中潜藏着一条革命性诠释:甘为叛卖者牺牲的,必将复活。
白女巫的旧律法统治就此终结,复活狮王带来了新的律法。
此后的平原大战仅是走走过场而已。
回头看看,我这是在说《纳尼亚》呢?
还是在说《圣经》呢?
当看到“玛利亚”和“末大拉”犹犹豫豫地接近复活的狮王,伸手拉拉它先前被剪掉的鬃毛,才信了王真是复活了。
我眼前浮现的却是卡拉瓦乔的《多马的疑惑》...... (耶稣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
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
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
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約翰福音 20:27-29] )
去年纳尼亚上映的时候,也想着去电影院看的,不知道因什么事担搁了,再想去的时候已经落画了。
down了个HDTV的版本来看,效果也不错,呵呵。
小Lucy真可爱,每次看到她眼睛有泪光闪动,俺也忍不住眼睛湿湿的。
那些动物也顶可爱的,真想摸摸它们。
当然最帅还是打仗那会,正义这方咋每个形象都这么威武而又帅气逼人呢?!
当然邪恶的女巫婆也是很有型的,尤其是耍起双剑的时候,很可惜打得太少了点就被狮子搞掂了,俺还没看够啊。
不过这四个小孩似乎除了傍着那个所谓的预言和宝物有点用处,实际上是很菜的嘛,当然勇气是可嘉的,但是下次导演编剧什么的能不能把他们整得再武艺高强点,可看性再强点嘛。
最后BS一下封王封后的无聊做法,人类的征服欲,无论到哪都非得搞得自己最大似的,呵呵。
当年在电影院看的,很震撼。纳尼亚传奇的开篇也是巅峰。
喜欢都纳半羊人,像tim wu。
很英伦风魔幻片。。喜欢。。孩子都好小哦。。
我会告诉你我是纳尼亚传奇的脑残粉吗?真是的
好多年前看过,今晚重温。这次才注意到小朋友们在撤离的时候都挂着牌牌——和paddington bear刚到伦敦时一模一样。然后才发现帕熊的作者也经历过儿童撤离的那段年月(不过自己没撤)Please look after this BEAR. THANK YOU. 串戏了,哈~
画面美到极致,配乐不错,其他就还行。
从小时候看童话书的时候 印象最深的就是女巫给二哥吃的土耳其软糖 那种神秘的软糖是我心中永远的向往……可是 电影里的软糖却像那种廉价的米糕……真失望啊~我不信 伟大的土耳其软糖才不是这样的呢 有机会要自己去吃!!!!!!为土耳其软糖 我给2星~20140721专门为了一美又看了好萌好可爱加一星
是冲着小时候听过的童话才看的...虽然特效还不错啦...但是没有掌握童话的精髓
这破电影咋有那么多人爱看??
人马真是天生的骑士!!!!!!好帅气的狮子
喂喂,叫阿斯兰的都不会死麽!?太无赖了!!你以为是种命啊!!
看了I我决定还是不要看III了~是我想象力太匮乏吗~
三部一起看爽歪歪。故事一般,人物不错。白巫婆和她的宫殿让我想起安徒生的《白雪皇后》,如果不是因为太怕冷,这将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为盒软糖能出卖兄弟姐妹,洗白就算了,还给他加冕?以前就不太感冒这片儿,现在看更觉得无聊,唯一亮点的狮子,也以很狗血的方式演了出吐便当。
迪士尼真人部能拍出加勒比海盗真是个奇迹
女巫很惊艳,没记住剧情是怎么回事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魔法衣柜,当我们好奇时,就会把自己装进那个衣柜。说实话这部电影并没有出色的魔幻电影该有的起伏亮点,情节按部就班,平铺直叙,但就冲着James McAvoy的可爱的牧羊人角色,我给了四星。好吧,我花痴了~
小学四年级的最爱 詹美羊!
狮子,女巫,衣橱的童话故事。有人羊,有森林。美好的一塌糊涂。
星期天睡醒前跟又睡着了。真善美高大全英雄2B主义,很鲜明的完成了。至少有我爱的斯 文 顿 女 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