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德

Nyad,尼亚德,泳不放弃(台)

主演:安妮特·贝宁,朱迪·福斯特,安妮·玛丽·肯普夫,卡罗琳·麦柯米克,马克思·迪亚兹,贝拉·达灵,珀尔·达灵,约翰尼·索罗,安娜·哈里特·皮特曼,埃里克·米勒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23

 剧照

奈德 剧照 NO.1奈德 剧照 NO.2奈德 剧照 NO.3奈德 剧照 NO.4奈德 剧照 NO.5奈德 剧照 NO.6奈德 剧照 NO.13奈德 剧照 NO.14奈德 剧照 NO.15奈德 剧照 NO.16奈德 剧照 NO.17奈德 剧照 NO.18奈德 剧照 NO.19奈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奈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泳不放弃》是一个关于坚韧、友谊和人类精神胜利的非凡真实故事,讲述了世界级运动员黛安娜·尼亚德精彩的人生故事。30年前,黛安娜(四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安妮特·贝宁饰)放弃长距离游泳,转而成为一名杰出的体育记者。在 60 岁时,她开始痴迷于完成一项她一直未能完成的史诗般的游程:从古巴到佛罗里达,全程 110 英里,人称游泳界的“珠穆朗玛峰”。黛安娜决心成为第一个在没有防鲨笼的情况下完成这段游程的人,她与老友兼教练邦尼·斯托尔(两届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朱迪·福斯特饰)以及一支敬业的帆船队一起踏上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四年之旅。 这部鼓舞人心的电影是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纪录片制片人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和金国威(《徒手攀岩》、《泰国洞穴救援》)的导演处女作。《泳不放弃》由安德鲁·拉泽尔 (p.g.a.) 和特迪·施瓦斯曼 (p.g.a.) 制作,朱莉娅·考克斯担任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特工狂花2:蜜桃杀机死丘往事玛格丽特世间路加拿大麻烦9号电话亭的秘密大汉天子贞子精灵宝可梦:酋雷姆VS圣剑士凯尔迪奥久违的问候狄公灭鼠前辈,这不叫恋爱!嫁妆周生如故恶魔烟筒3:烟筒之怒微光湖非典情人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强袭魔女血悬棺姐弟恋齐天大圣之火焰山恋爱三万英尺漂洋过海来看你圣诞多美好闭嘴家族月陨回声禁锢所谓婚姻可靠港湾2

 长篇影评

 1 ) 讲的不是电影,是一幕幕真实的人生

“全世界都在沉睡,即使醒着的人也都是心不在焉。

”“我还有生命该做而没做的事情呢?

Zui后一切都会太快地si去,难道不是吗?

”“生命只有一次,狂野而珍贵,你打算怎么过?

”[电影R]电影:《奈德》🕕时长:121分钟戴安娜在60岁的时候,决心完成从古巴到佛罗里达,全程110英里的游程,并决定在没有防鲨笼的情况下完成,她与老友兼教练邦尼.斯托尔以及组织了一支帆船队一起踏上了旅程。

[一R]训练,不停地训练。

这是戴安娜的日常,找到她的教练,接着一步步组织一支团队。

[二R]磨合,不停地磨合。

戴安娜能完成这一项高强度运动,离不开她背后的团队。

[三R]突破,不停地突破。

她带着少女时代的“伤痕”在游泳,电影不停地穿插回忆的画面,很戳人心,可只有她自己能帮助她走出来。

观后感:一次次泪目在影片里,回想起来,又有多少人有勇气在60岁重新开启;又有多少人在30岁、35岁、45岁就说自己老了,比不上年轻人了;又有多少人直面自己的内心,一遍遍去重来......人生不过是“我”存在地球的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谁都把握不了,那“我”就做好我能做的,把握住存在的每一天、每一秒,zui后潇洒离场。

 2 ) 《奈德》=老年版《泳者之心》,《泳者之心》=少女版的《奈德》

2023美国传记片《奈德》,又名《泳不放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定级PG-13,豆瓣评分8.5,IMDb评分7.1。

我是先看的《泳者之心》,然后才看的同题材的《奈德》,两部电影非常像,《奈德》堪称是老年版《泳者之心》,《泳者之心》堪称是少女版的《奈德》。

看了《奈德》,会发现《泳者之心》的游泳距离与《奈德》完全无法相比,《奈德》竟然是166公里,这还是直线距离,距离上就不可思议,还是个64岁的老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因如此,女主的事迹才具有超强的震撼力。

综合考虑距离和年龄,《泳者之心》小巫见大巫了。

影片在影像手法上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史实影像开篇,中间不断穿插史实影像,片尾以史实影像收尾,导演借此构造真实感。

史实影像穿插这么频繁、虚实结合、贯穿始终的电影非常罕见。

影片在11分钟才出片名,我一度以为片名过去了、是我没看到。

《泳者之心》中并没体现“马拉松游泳”这个词汇,我是第一次在《奈德》中听到这个词汇,估计《泳者之心》横渡英吉利海峡称不上马拉松游泳吧,只有《奈德》的这种从古巴到佛罗里达才能称得上马拉松游泳。

《泳者之心》是女权片,重在体现挑战男权,而《奈德》不是女权片,全片集中体现女主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我。

题材相同的两部影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陪游鼓励,都有到达彼岸时脚接触到沙滩的特写镜头。

团队的支撑令人感动,不为名不为利地支持女主,正如女主片尾上岸后的发言——游泳虽然看似个人运动,但却要依靠团队的支撑。

尤其是女主的好友,不,不是好友,而是知己,这才叫知己,无怨无悔地为你付出。

本片的台湾译名《泳不放弃》非常好,完全契合女主永不放弃的坚韧不拔,和《泳者之心》译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迪·福斯特一如既往的老戏骨,娴熟的演技。

如今她已经成了小老太太,个很矮,很娇小,她年轻时没发现这么矮。

我超喜欢朱迪·福斯特的《超时空接触》。

 3 ) 成熟之爱,如履如临

她们两人经历过真正的相互扶持,吸引、守护,而分开,基于某种原因,亦或一种考虑,成熟后的她们,也许爱的方式不同,也许感到负累,也许生活不同,也许精力不足以为继,也许状态变了,也许有新的生活目标,不能为彼此放弃所有顾虑走到一起。

但是,切勿随意轻视,人极度疲劳饥饿,体力耗尽时,大脑因身体力竭而虚弱,放下顾虑,忘记负担,复归婴儿,最想亲近,最想信任,最不忘记的人,那是她刻在岁月中珍藏的挚爱。

 4 ) No.8 《奈德》 她所坚守的梦想延展了她六十多岁生命的向度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纪录片式电影,太励志了!

女主戴安娜·奈德六十岁踏上逐梦征程,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横渡177公里,连续尝试了五次,在64岁时完成这一壮举。

她游完上岸后说了三点感想:1.永远不要放弃;2.追求梦想,年龄不是问题;3.看似是单人运动,但需要一个团队才可能完成。

这个故事非常有上个世纪所宣扬的“美国梦”的激情色彩(当然主人公原型就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游泳天才),那种对探索生命意义的激情,那种跨越性别、年龄的阻碍坚持逐梦的非凡毅力,也拨动了我这个身处21世纪疯狂内卷的社会中的观众心里那根——被现实主义和悲观主义尘封许久的满是灰尘的——梦想之弦,不要放弃,也许多尝试几次,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虽然前面看女主折腾的时候我忍不住会想,这么偏执、这么大费周章真的有必要,但最后女主从水里上来,那么多不同肤色、性取向、职业的人们为她欢呼、受她的精神鼓舞,这份“意义”多么重大啊!

影片中特别打动我的是有那么多人愿意支持女主这危险又大胆的疯狂设想,且始终有挚友一直陪在奈德身边,给予她鼓励与支持,多么动人的真情啊!

 5 ) 游泳的宁芙(札记37)

主人公奈德一再强调,她的姓氏具有欧洲背景。

友人也称她为宁芙(Nymph)——仙女,或大自然的精灵。

传说和绘画中的宁芙总是年轻、美貌、充满活力。

这部电影则告诉观众,其实只要充满活力就足够了。

奈德的健身房贴了一句励志的话:钻石是一块坚持到底的煤。

同样,坚持到底的老年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宁芙。

传说中的宁芙,又总是与魔咒、祈祷和神的眷顾联系在一起。

少女奈德遭受的侵害困扰了她几十年。

直到那场游泳壮举接近终点的时候,摘掉游泳面具的她,连同此前固守的人格面具也一同摘掉了。

“你不需要那个面具”。

经历极限的游泳者终于接纳了自我,并与他人相联结。

 6 ) Nature mother's tan

One good one. Diana and Bonnie see each other everyday.60岁的女性想重新实现自己三十年前的梦想,一个强悍的挑战人类极限的项目:从古巴到弗罗里达,110英里,60小时+的开放水域游泳。

戴安尼亚德三十年前就已经是世界著名的游泳马拉松运动员,她在自己身体状况巅峰的三十岁挑战过一次,由于的领航问题,虽然游泳行程过半还是被洋流打败。

现在她60岁了,这个念头还在啃食着她,于是她找到自己的同伴兼多年的好友,重新组建起自己的团队,配合打磨,几年几次艰难挑战,终于在2013年9月2日,她64岁的时候,挑战成功。

新闻记录和采访片段里的戴安尼亚德和邦尼都更高大,更强壮,船长、生物学家(水母大师Angel Yanagihara)还有其她故事原型也是。

朱迪福斯特和女主演员安妮特贝宁体型都偏瘦,稍微少一些运动健将的感染力,但矫健的身体和坚定的念头,那种女性呈现出的自我意识、自我中心,我非常受用,喜欢下水show-off的朱迪福特斯。

影片讨论了马拉松选手的对于痛苦的挑战和忍耐,长距离长时间的游泳,人经历失温,麻木,伤痛,疲惫,海洋生物和其他意外状况的袭击,甚至精神层面的问题,意识模糊,幻觉妄想,她通过这样的行为,甚至是对身体的折磨,达到自己精神层面的追求。

影片中穿插着戴安的回忆,换句话说,她经历的那些创伤在她的生命中不断闪现,游泳时,生活里,水中,陆地上。

幼时受训时对游泳教练的情愫,被教练利用权力不平等地位性侵的隐晦片段,继父与母亲争吵摔门而出,她一身都在受其影响。

nature mother's tan

 7 ) 羊水,分娩,蹒跚学步

每次被电影中的一两个瞬间击中,我就得缓上好半天。

如果不记录下来,印记会长成心头的一个结。

在电影《奈德》里,就有两个这样的瞬间,分别在一头一尾。

正式片名出现之前,有一段很长的关于日常生活的序幕。

在这段叙述中,女主奈德一直处于游离状态。

言下之意是,这些生活很多,很好,可是好像都不太对。

直到她终于落进了水里,哎,一切都对了。

hello darkness,my old friend是落进,不是跳进和扎进。

为了以示区别,在她入水之前,专门展示了一名男性用标准的姿势扎进泳池的专业动作。

对比来看,奈德的“落水”动作确实略显笨拙,但其实更接近自然状态。

落下去,才能被水(妈妈)的怀抱接住。

这水于是成了羊水。

据说,胎儿是会游泳的。

胎儿漂浮在羊水里,是靠脐带呼吸,而肺里面全都充满了羊水。

刚刚出生后的婴儿先天会游泳,后来这种天性才一点点地被遗忘,消失。

所以我们后来学游泳,不过是捡回原本的自己。

“一切对新知的学习仅仅是对前世经验的回忆。

”羊水正是这样一种温暖的保护层,让人感觉到回归的自在。

但同时,羊水也是练功房,成长空间。

这就意味着它也带来了痛苦。

海水不是单纯的让人安心的舒适圈,奈德在那里更多是受苦。

晒伤,抽筋,脱水,缺氧,脱皮,被水母蜇伤,被鲨鱼追逐……并且更艰难的,是独自待在水里时,过往那些难堪的回忆、童年的阴影,全部无所遁形。

八分之七的冰山露出了它的全貌。

而所有这些,只有你一个人能看见。

这些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也全都是羊水的赋予。

这就是“黑暗老友”真正的含义所在。

胎儿于是要从羊水分娩,出逃,从而脱胎换骨。

在电影《地心引力》里,也见过类似这样的一个结构。

女主回归胎儿状态

飞船碎片(精子)撞向地球(子宫)

女主在大海(羊水)孕育

女主出海(分娩)

颤颤巍巍,重新学习走路而在《奈德》的最后一幕中,同样有这个镜头,女主像婴儿一样重新开始学习走路。

看得人心尖儿扑扑地发颤。

岸上的老友像老父亲一样,耐心地教学,反复强调:双腿脚踝出水就行。

这就跟胎儿出世的过程一样,先露出头,而后是身体,慢慢地,只要双腿脚踝出水,就大功告成。

这两部电影,都在女主重新学习走路这个镜头处戛然而止。

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她们已经在何种意义上扩大了自己的生命经验。

虽然她们的动作幼稚、笨拙,但其心胸已经修炼得几乎和自然本身一样包容。

就像《地心引力》女主说的,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一趟“非凡的旅程”。

虽然一个关于太空,一个关于海洋,但用了一模一样的结构:落进黑暗,独自成长,重新出生。

而这个结构几乎是浑然天成地与分娩过程暗合。

真是惊心动魄。

在这些故事里,女性竟然同时是婴儿,也是母体;是主体,也是空间;是旅人,也是星辰大海。

 8 ) 难得

回忆让观众知道为什么奈德是那么坚强,少女时代被性侵过,养成了强硬的态度,靠自己相信自己。

曾经的奈德是马拉松游泳的冠军,自信,专业,无敌,但是一直有个梦想,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110英里,太可怕了。

110英里的路途,有海洋的气流阻碍,有海洋生物的侵袭,有生理上的调整,有心理上的无助,不可控因素尤其多,也通过其他人挑战的报道体现,这是一场挑战极限,挑战年龄,挑战生死的旅行。

最后经历一次次失败,她成功了,太棒了,即将成功那一刻,真的很让人感动。

有朋友,有团队,懂得感恩,生命真tm伟大。

 9 ) 在成功与失败之外,我们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昨天看到电影《奈德》(《Nyad》)消息,一看导演名头,立马感兴趣。

导演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与金国威,制作户外主题影视的超强夫妻导演档,《泰国洞穴救援》、《攀登梅鲁峰》、第91届奥斯卡最佳记录长片《徒手攀岩》。

再看主人公,64岁的奈德,游泳横渡古巴到佛罗里达的110英里海域,是第一个达成此成就的人。

哇,不要太感兴趣。

更重要的,奈德性别为女。

最近几年我迷恋户外题材,看了超多电影、纪录片,可惜主人公时常为男性。

女性一方面为生理构造束缚,单每个月生理期就许多麻烦,要是痛经更折腾;另一方面女性被生育、家务、母职绑缚,更难从事户外。

毕竟户外意味着长年累月呆在水里、山里、空中,意味着不期而遇的危险。

所有拥有家庭与孩子同时从事极限户外的男人,都意味着背后有个牺牲自己职业选择,把精力更多放在照顾孩子上的女人,并且这个女人时不时还要担忧男人的安全。

若男人为了梦想,不幸死于其中时,女人必须把家庭撑下去。

这样的故事,纪录片里一抓一大把。

能不能多拍拍女人?

虽然数量少,但一定也是有的。

在如此男男男的世界里,努力打捞着女人为主人公的故事。

因而一看到《奈德》,火速看上。

1这是一个女人,以纯粹追求梦想的故事。

奈德年少成名,“在70年代被视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长距离游泳选手,曾打破数个世界纪录。

”28岁时,她挑战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

失败了,由于领航员航线偏离,计划达成已不可能。

被拉上船时,她整个脸由于在海水中泡太久,肿胀异常,而她嘴里始终喃喃喊着,我要继续游,让我继续游。

后来她退役,三十年不再游泳。

三十年后,她六十岁了,身体机能退化太多。

却在这个时候,她想重拾那件没有完成的事情。

多难呢?

五十多个小时,在开放性海域中不停游泳,不准跟任何人/船只碰触,吃喝拉撒全在海水中。

这样一次游泳,身体会为此丧失好几千克重量。

解决了这些,还要面对无法控制的洋流,以及鲨鱼、有毒水母等危险。

其中一次,她就被箱型水母刺中,差点丧失生命。

游过泳的人,一定都能明白这是多么难的事。

这片水域太高难度,在她之前,没有人做到。

她重回泳池,一小时、两小时、五小时、八小时,一点一点练习。

然后到开放性海域,十小时、二十四小时。

挑战需要资金。

她把房子抵押了,到处找赞助商,组建支持团队。

61岁,她开始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再次失败了。

但她不停,抓住气候窗口,一次又一次,好些次和死亡插肩而过。

64岁时,第5次,她终于成功。

走上佛罗里达的岸边时,她整个人抖得不成形,但她一步一步,走上去了。

她成功了。

她说,她厌恶60岁就被这个世界视为不可能的集合体。

31岁的我,看到这样一个女人,以如此坚定如此全世界都不相信却始终坚持的姿态,做成了心中梦想,自然会被深深打动。

户外的迷人也正在此。

能长时间忍受的痛苦的人,才能走向极致。

而痛苦,是人生无法避免的存在。

2这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也是关于两个女人的故事。

画面一开始,两个女人从超市走出来,奈德和邦尼。

从一开始,这就是两个女人的故事。

奈德是女同,但她们不是情侣,而是朋友,几乎每天都见面的朋友。

邦尼也是运动员出身,不过和游泳无关。

当奈德想要挑战梦想时,她请邦尼做她的教练。

邦尼说我都不懂这方面,奈德说,不,我需要你,这个位置一定要是你。

一次又一次陪练,为了资金抵押了自己房子,筹建团队,搭建挑战方案,一切只因为她们是朋友。

朋友关系,当然不会永远好。

想要实现某种极致梦想的人,都一定程度上自私。

奈德是自信的,甚至可以说自负,因为只有这样,她才会如此坚定。

而她身边所有人都为她服务,没有什么钱,只是为了辅助她,实现一个人类看似不可能的梦想。

一次又一次失败,大家牺牲时间牺牲赚钱机会,被搞得疲惫不堪。

而奈德,不是那种细风细雨的人,讲出的话,有时扎人心。

团队分崩离析,邦尼也退出了。

邦尼说,能不能至少有一次,以我为中心,而不总是你。

奈德说,那你有什么想做的事吗。

邦尼说,没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累了,我不能生活始终围着你转。

可邦尼,还是回来了。

奈德在水里游多久,她就在船边呆多久。

关注着奈德,方向对不对,什么时候补充水分营养,怎么管理团队。

最后一次,在离终点不远的地方,奈德力竭。

邦尼干脆跳进水里,一旁耐心鼓劲。

最后奈德走上岸,是向着她走去的,一步一步。

“很好,非常好,你可以的,来,再迈出一步。

好,非常好,再来一步。

无关爱情,无关亲情,就是友情。

一个女人,以朋友关系,全力辅助另一个女人,登上世界之巅。

太迷人了,太好了,太动人了。

我们的影视世界里,爱情故事非常多,个人英雄非常多,兄弟情非常多,但女人的友情,真不多。

女性之间的感情,往往由于一方或双方进入婚恋关系,就大半消亡。

男人可以在家庭之外继续追逐梦想,而女人有了家庭后经常生活全是丈夫与孩子。

有意思的是,奈德是女同,邦尼是不是没注意,但两人都是60岁左右的独身女人。

她们的生活一样精彩,她们共同创造了不可能。

全片最打动我的片段,邦尼跳进水中,鼓励奈德用力转换姿势时,后者费劲调整好后,对邦尼说,“I love you.”3什么时候,女人的故事不必再与性暴力关联?

说完“好”的,要来谈谈那些观感复杂的。

六十一岁的奈德,正在海里努力游泳,已经游了二十多个小时,身体与精神上极度疲倦、痛苦、劳累。

这时电影画面,闪回的是她十四岁,走进教练安排的房间,被教练性侵犯。

为什么?

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女人人生如此重要的梦想时刻,在她为自己梦想如此努力的时刻,却要闪回这个画面?

我感到很创伤,非常创伤。

经历当然是真实的。

整个游泳队的女孩,都被迫经历这场噩梦。

后来她们拥有力量后集体站出来了,却可能由于时效与证据问题,这个教练毫发无损,死时仍挂在游泳名人堂中。

男性只要有点权力,比谁都会用。

美国体操协会医生,性侵犯了无数女队员。

十几岁出头的女孩,面对令人尊敬的教练、医生、工作人员,要怎样才能保护自己?

这个故事太太太常见了。

在地球每个角落,每个时刻,都在发生。

可是,一个电影,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叙述这件事?

要把细节拍出来吗?

拍到什么程度?

这种拍法到底是展示了女性脆弱,再一次凝视女性?

还是展示了女性的主体性?

奈德肯定受这件事影响很深。

但是,一定要在她六十多岁为心中梦想如此努力的时候,只能闪回这个画面吗?

好无聊的设计啊。

这个女人六十多年人生,一定有更多值得回忆的时刻。

我作为亲历者,从不觉得在为了某件事付出辛苦时,脑海中想起的只有创伤。

大众对女性的想象真是很贫乏。

把解释权交给女人本身吧。

4在成功与失败之外,我们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如果奈德失败,百分之九十九可能不会拍这部电影。

电影史上不乏失败者叙事,但比起成功,少得太多。

我从这部电影中,看到的是人不能只默默做事,还要能推销自己,能给外界讲出一个迷人故事;看到的是无数失败者淹没在长河中;看到的是有人筹集几十万几百万资金,冲击不可能,而世界另外一些角落,有人一万都没有。

失败的人怎么办呢?

弱者怎么办呢?

社会喜欢积极,喜欢正能量。

就算失败,也要从失败中学到点什么。

可在当前这个体系下,失败就是失败,只有第一名才会被记住。

真残忍啊。

上野千鹤子说,我们要构建的,应该是一个弱者也能活下去的世界。

弱者不是天生是弱者的,强者也会某些时候变为弱者。

可好难啊。

慕强是人类的天性,追求极致是人类的梦想,而成功与失败之外,无数人苦苦挣扎,或消失不见。

在成功与失败之外,我们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10 ) nyad

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用力爱的样子太美好。

结尾的混剪太好了。

啊啊啊啊啊啊,无言以对。

老年拉拉就是如此有力量。

结尾bonnie在diana讲话之前先拆台说她是个很好的story teller但她觉得有点embellishment太多了“but the picture is the same” diana“…thank you.” “if you think im a badass you should see bonnie” “diana and bonnie see each other every day” 她们一起做的那些事情啊啊啊啊 整个电影最喜欢的casual的部分就是开头她们去宠物店diana说不要买蛋糕不过生日just us maybe some scrabble;bonnie如此sarcastic(啊啊啊)然后生日惊喜派对锁门diana一进来就说why are you talking like that “like what” “like you’re enunciating. …did you blow-dry your hair?” (“like what”给的那个镜头太美了我简直要昏厥……….)jodie foster这个胳膊我整个人都。。。。。

啊啊啊啊最喜欢的台词是Bartlett在bonnie下水回来之后说 “show-off” 哈哈哈哈哈哈彩虹旗飘扬。

 短评

有些过于平淡,挣扎,内乱,我想看的是体育精神的激励不是个人不顾一切地前进

6分钟前
  • 红鸠
  • 较差

不论年龄多大都可以追求梦想,但我更想看如何展现60岁身体状态的力不从心的窘境与突破,而不是女性题材一贯的苦难性侵和谁的背叛。。。我甚至觉得奈德从人设上都很空,贝宁演的也使不上劲儿,另外不会设置悬疑不如不搞...

9分钟前
  • 再见再也不见
  • 较差

# 19. ZFF3-改编难度很低的典•美国成功学传记:只要努力必定成功,失败的前例中并未遭遇难以解决的困难;不论年龄多大都可以追求梦想,却未曾展现过一具年老躯体力不从心的窘境;We're a team,但一整个team几乎完全功能性地服务于Nyad个人,所谓的四十几人团队里只有两个与Nyad产生情感羁绊的主要角色被塑造。众多议题被肤浅地杂糅其中,却也毫不避讳地展露自身的商业性——成功的前提是拉到赞助,突破极限以外的另一目的是挖掘自身的商业价值,上电视,写传记,再卖给网飞拍电影

12分钟前
  • Parity
  • 还行

谁不想岸上有个朱迪福斯特拿着毛巾等着。

17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徒手攀岩》后夫妻档导演迈向剧情类型并且还能再冲击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如果成功真是导演全才,不过我觉得悬,影片本身热情和奋斗表达欠火候,因为想去表达女性被性侵创伤的镜头有点多。女主能够在60多成为世界横渡古巴到加州连续游第一人,这个为什么更重要,而不是她自己自传里纠结的被教练性侵。不过极限运动专长拍摄的二位导演把海泳拍得很美

19分钟前
  • 帽子
  • 推荐

说实话,我对两位导演拍剧情片并不奇怪,毕竟他们的纪录片本就是情节化的,只不过这一部反过来,把剧情片尽量纪实化,以贴合真实人物的事迹,而贝宁阿姨的演技对这种贴合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这种反向却也让作品有了过重的斧凿雕刻,显得有些低劣了

23分钟前
  • 宫唯明
  • 较差

勇敢无畏的探险者。两位女性的友谊和爱好感人啊。

27分钟前
  • 冬叶
  • 力荐

无趣

28分钟前
  • 胡听乱评凭感觉
  • 很差

钻石是坚韧不拔的碳

33分钟前
  • Nemooo
  • 推荐

超出预期太多 什么只为表演服务的传记片 不是这么简单 贝宁的表演一骑绝尘 看惯了她明星风采的大女人表演 这个单纯又有点自私的女运动员形象很新鲜 更为重要的是 这部电影拓宽了女性题材的可能性 可以这么自然而然地展现中老年女性的皱纹及下垂 讲述她们“母亲”以外的故事 人生的拼搏精神融合得也很妙 一众配角都很有感染力 今年奥斯卡的遗珠

36分钟前
  • 星竹
  • 力荐

1永不放弃2不要受限于年龄3成功来自于团队

39分钟前
  • 爱行式
  • 还行

Oscar bait, 可看可不看吧

43分钟前
  • Coralineee
  • 还行

Jodie Foster居然能救得了Netflix!

48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泳不放弃

52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可怕的老太太,我是俗人,受不了

53分钟前
  • 顾哈哈
  • 较差

女人到了60岁还能拿下第一座奥斯卡。 还能从古巴一口气游到佛罗里达。Ladies, don’t let anybody tell you that you are ever past your prime. Never give up.

56分钟前
  • 水包酱
  • 力荐

早上看张伟丽闫晓楠德比,晚上看了这个片子。这些王一样的女性的意志,真是同时令人感到恐惧和震撼。

59分钟前
  • 刺刺一枚
  • 力荐

很标准、一板一眼的「冲奖季·体育励志·传记片」,属于那种望过去就能知道个大概的发展。Diana Nyad的故事戳人在于,“人生第二章”的可能性总是会打动人。但这之外还有太多可以写的东西,像是和“Bonnie”之间的关系,成就之后的其余尝试。试图呈现游泳时的诸多想象,而非更进一步润色人物经历;就明显有些敷衍了。“金/柴夫妻档”首拍剧情长片的优势,或许也仅仅体现在对一些技术上的调控。可能在立项时对这个片的期望是助力Annette成功“脱怨”,但最终的呈现显然是不够的。

1小时前
  • 基瑞尔
  • 还行

看了五分钟就知道是个失败-坚持-失败-坚持-成功的故事,主角必然经历了内心纠结以及朋友的劝阻等必要环节,最终像所有励志成功学说的那样实现目标。剧本的创作枯燥无味,累赘的剪辑导致无法控制的时长,纪录片式的片段插入落入窠臼,造就了这个流水线式的冲奥产品毫无价值

1小时前
  • Aftersun
  • 很差

刚想说朱迪福斯特太酷了,没想到她扮演的真人更酷!

1小时前
  • tonigh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