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揭露时尚圈的电影,推荐《拍我,模特日记》(希望没有记错),确实,镜头音乐画面绚烂到满分,舒服到让人惊叹。
但这tm实在不是个优秀电影。
与其说是什么对时尚圈的夸张期盼,不如说是个意淫狂的变态幻想,没有逻辑没有脑回路,智障一般的台词,尤其在泳池边那段,全程笑场,你要是选的人够美,美到男人女人都趋之若鹜也就罢了,对美的追求确实是永无止境,但是第一,小艾利并没有美到每个人都为她心醉到想要上她,可以我蛮喜欢小艾利不想嘲,但是真是谢谢导演,简直……智障……第二,拜托那段的妆简直槽到我深深的想要骂导演智障,这种让人只能嘲智障的感觉真是难得。
[再见]深深透露着写这个本子的人内心那种“孤芳自赏”的,自觉的“遗世而独立”,“全世界的人都爱我”等等这种自恋,自大,的心情。
一个导演的自恋我在有些人身上感受过,但是他的自恋并没有到让人讨厌,起码人家还不仇女,而这个导演………………一个有着疯狂美感的仇女意淫变态。
满分五星,就算你美感满分,其他部分也同时扣的一分不剩。
多0.5分给阿比比。
这真不是一部及格的电影。
你要是纯粹自己去拍个打牌宣传电影,或者独立影片也就算了,拜托不要自恋的标榜一堆高大上的“揭露”“讽刺”,浮于表面的“讽刺”,透露出的只是创作者的无聊意淫。
如何尽量避免主角的结局,并提高在大都市里的生存几率:未跨越至另一阶层前不要抛弃原阶层的好友;不要自恋自傲到得罪同级,人生在世大多时候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低调做人,控制物欲,钱没命重要;少向不熟的人透露个人信息(如家庭、婚恋和收入),竭力在无隐私时代捍卫个人隐私;条件允许时租住有管理的小区(安全性应是房屋租赁的首要考虑);人生地不熟时,要及时抱团和融入小圈子,多多参与社交,共享资源信息,英雄主义式的单打独斗不可持续且极其脆弱;饭局酒局上是观察对方品性的好时机,组局时不要只顾着吃饭喝酒玩乐;如果智商不够,不要尝试灰色地带里的高风险行为;对任何人都要有防备心,对陌生人更要有警惕意识,不要冷漠到万事与我无关,也不要单纯到为人火中取栗;加强体能锻炼,加强末日求生意识,以此提高识别危险的敏锐度,以及遇到危险时的逃跑速度和肉搏能力(“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不是假的);关注时事资讯且注重多方取证,预测危机波及到自身的时间,尽早制定对策。
1,从电影院出来的感受是:虽然蛮烂的,但也并不是那种“还我票钱” 的烂……2,对白极弱…观众数次笑场。
导演你不要自己写剧本了,请个专业编剧吧。
3,故事真的很像李碧华或者亦舒暗黑系短篇小说。
就连对白也蛮像的——放在纸上意会还行,念出来就要笑场。
4,Elle Fanning傲娇地说“她们都想成为我”,观众全都笑了。
5,其实还蛮喜欢这种“人吃人的社会,啊真的吃了!
”的梗——是的大家都讨厌的后半段我觉得还蛮喜欢的,反而觉得前半段的一些隐喻和细节过于直白和老套了,多一点subtlety会更好。
6,任何人掉到游泳池底都不会掉成一个那样的造型……导演真的是为了画面美不顾一切了。
7,但是画面真的是好美啊……
很多人在看电影的时候都发出了这样的疑惑,女主的人设是一个16岁的绝美模特,不仅非常美,而且特别,美也不限于模特行业的身材美,体态美,女主的脸蛋也在电影中被高度的赞扬,赞叹,惊艳,而女主的长相和身材放在好莱坞不论是和前辈们比较还是在同龄中都算不上出色,却给她一个这样的人设,让人觉得导演到底是何意?
不由让我们想起了童年古装剧中铺垫已久的花魁出场却让我们深深失望的记忆,而本片的导演很显然并不是选角失败,至少在我眼里,是别有深意的 让我发觉导演意图的有三个场景,前两个都发生在化妆师带着杰西去地下party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女配1好说我好喜欢你的头发,是纯天然的发色吗 女主说是的,她的金发确实看起来质感不错,但是几个场景之后,我们就看到了女主深黑色的发根,我们都知道纯金发的发根也是金色,而黑色的发根只能代表女主的金发是染的,这是不是导演在像我们暗示故事的虚构性,染出来的头发可以以假乱真,可是几个月之后,深色的发根还是无法遮掩。
场景2,另一个女配羡慕又嫉妒的说,你的鼻子是真的吗。
这样的场景必须有一个很漂亮很漂亮的鼻子符合场景,但是女主的鼻子可以说是整张脸上最别扭的地方了,太短,还有些朝天,略有点像是猪鼻子,还挺明显的,虽然说没必要找个拥有绝世美鼻的演员来演,但是如此明显的接近于反讽的台词却让人迷惑,而剧中的大美女人设让这句话很明显不是反讽,然而两位女配的鼻子其实长得至少还不错,我想这更是导演的手法,在梦境中,越是不完美的地方越是要让人惊叹,在少女的幻想中,胖乎乎的身材是肉感可爱,像小猪一样敦厚的鼻子也可以被人嫉妒
两位女配的鼻子在国外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不过至少不会成为被人注意到的硬伤
而女主的则不然,正是这个鼻子让她算可爱的面容变得有几分憨厚朴实,拉远了和模特的距离
第三个场景是和长腿模特的对比,长腿模特一出场就让人惊叹又直又长的腿,身材非常美,然而却被一出场就秒杀所有人的女主比下去了 而女主的身材就是对于普通演员来说也说不上出众,腰不细,腿不算长,不直,小腿粗壮甚至明显的没有脚踝,仪态也和模特魔鬼要求相差甚远。
这又说回了之前小时候看过的绝色美人出场铺垫后却不够绝色让我们的失望了,而我认为本片的导演就利用就这种模式来表达了一个观念:年轻女孩不着边际的白日梦 谁在16岁的时候没有那样的梦呢?
我卓尔不群,甚至纯洁无瑕(本片女主虽然绝美但是从来没有男朋友纯洁无瑕),和她们都不一样,她们都羡慕我,嫉妒我,我是最美的,抓住所有人目光,所有人都想成为我 这很像是很多少女在16岁的时候会写在本子上的小说,她们也许很平凡,绝对不丑,可能有点可爱之处(就像范宁一样,有年轻的外表,白嫩的皮肤和不错的发质),这些小优点让她们幻想自己的不凡,在心中夸大自己的美,而这样的幻想拿到现实中,则会产生格格不入的荒谬感,正如我们的女主角,长着小猪鼻子和苹果脸,平凡的身材与和模特相差甚远的仪态,却什么都不做就能秒杀一众超模,众星捧月 这样的思路无疑是大胆而有趣的,可惜的是导演似乎并没有刻意去提点观众他的意思,他的暗示也太过隐晦,而且最糟糕的是,他在电影后期塞进太多其他的东西,模糊了本来很值得琢磨的重点,尤其是在本片结尾那些有点恶心的不知所云的操作让人觉得本片也许在隐喻模特圈的血腥竞争,竞争哪里都有,但是不至于如此用力过猛,当然,我也不能确定这的确是导演的思路,但是我确实在影片中感受到了这种强烈的暗示,否则这样的安排设定配上中二羞耻的台词,比如所有人都想成为劣等的我这种台词配上女主朴实可爱的脸就让本片沦为一部彻头彻尾的羞耻玛丽苏了。
所以女主后来被杀死了,她的骄傲,她嘴角的那抹自信,得意的微笑,都被杀死了,就像每个少女完美的梦都有被杀死的那一天 女主在电影中总是微微张着嘴,仿佛在发呆或者没睡醒一样,拍摄之中也是如此,只有在得意于自己的绝世美貌时候嘴角的笑容才显得有几分生动,不是正对应了仿佛在梦境之中吗?
那些霓虹的灯光,虚实相间的场景,配合女主微张的嘴唇和如梦似幻的眼神,在梦境中,可爱却平凡的小女孩是未来巨星,是最美最纯洁最令人嫉妒的存在。
所以她被杀死了,正如她不得不醒来。
讲道理,我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到预告片影响的人,我这么俗的一个人,注定会被酷炫的预告片吸引的嘛。
更何况,热爱看美女和艳丽的颜色有什么错?
这电影在坡岛上映的时候因为排期和各种杂事错过了,照理说我一般也不对白看的片子发表意见,但是关于美女的问题我常常有一堆叨逼叨要讲,不如全部讲了吧。
===============以下有剧透=======================关于尼古拉斯这人画面啊视觉的评论有太多了,确实很美,中间有几个镜头可以作为构图和灯光的教科书级别模板。
然而就我这么俗的人来看,再好的糖衣下面没有足够说服人的核心这片也是注定被槽。
最关键的是,隐喻和象征这个东西用好了会被捧上神坛,用多了只会给人一种“看好了导演我要搞隐喻了你们都来看吧”的无聊感。
可能是之前导演用了这些手法被捧太高,这次的隐喻和象征直白到让人觉得落伍一百年。
豹子象征捕猎,时尚圈的人吃人被直接拍出来——吞个美女茹毛饮血就可以延年益寿,仿佛穿越隔壁《白雪公主与猎人》片场,各种意象代表少女的“堕落”。
其实这都不是重点,导演开心就好的事儿。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你跟我说阿比利嫉妒艾利范宁,我:?????
毕竟这是一部讲怀训圈子和超模的电影,导演你告诉我,一堆人对着这样↓
的身材奉若神明仿佛这人仙女下凡,还不少女的嫉妒的要命,模特agency老总一句话就说你比别人都完美,设计师别人也不看了两眼粘到她身上还专门要她闭秀,然后对着这样↓
的身材弃若蔽履,导演你说怎么让观众觉得有道理啊?!
我不服啊?!
我们讲道理,如果这是个偶像大师之类的设定我都觉得有道理很多,毕竟艾利的脸确实和“仙”有那么点沾边,可这是时尚圈!
超模!
就算不追求麻杆身材咱起码也追求个视觉上好看吧,艾利的腿和超模一比短了快一半,导演就算是在反讽我也get不到大家追捧五短身材走秀的意义啊!
如果艾利范宁美若天仙也就算了,至少在心理上还能让人好接受一点,最糟的是,艾利范宁也并没有这么美……刚出来的时候,她是个饼脸,其中还有不少镜头凸出了三白的眼睛(我不知道导演在想什么)
除了脸比较饼,连整个人作为一个剧中年龄16岁的少女也比对戏的演员和超模整个大了一圈,看上去大只得不行(注意脑袋的尺寸)
并且以↓这般虎背熊腰的姿态与台步征服了设计师与模特agency
导演咱能不能讲点道理,你要拍玛丽苏没问题,你就不能找个有说服力的玛丽苏吗?!
这个逻辑我不懂啊?!?!
这样荒谬的人设导致范宁在死前带着一脸亮片儿骄傲地说“所有女孩都想成为我”的时候笑疯了,此刻我觉得不是我犯了癔症就是导演在反讽。
最后的结局挺符合我这种邪典爱好者的需求,然而和前面的反差比起来实在是完全不够味……虽然导演一幅“我懒得解释”的高逼格范儿,但是最后真的有种为了形式美和画面美索性让内核放飞自我的自暴自弃感。
说了这么多,重点就是,导演你就不能好好用个美女演颠倒众生的海伦吗!?!
不是所有观众都是饼脸萝莉控啊!
就算基努强调了3遍Real Lolita Shit观众也不一定会买账的!
初次了解到《霓虹恶魔》是来自于自媒体的推荐,电影中几个光影剪辑和如同时尚大片海报一般构图不由的让人提起了兴趣,除了几个cut的瞬间对于电影想要表达什么和想要讲述什么故事完全是一无所知的状态,带着这种一无所知看到电影的时候无疑是有些惊喜的。
电影的表现是极具臆像化的一种表述方式,电影采用了大量的符号和抽象的表达方式模糊了现实和幻想的边界,从而导致了电影稍微多了些理解门槛,但总体来说符号和表述相对还是比较具象的方式。
电影使用了大量霓虹的闪光,不但塑造了整个娱乐圈的灯红酒绿的氛围,同时这种霓虹的场景也显得角色的不真实,从而模糊了幻想和真实的边界。
电影在秀场的表达上相对更为臆像化,在开场中排队中以各种高度束缚和扭曲姿态的形态预示着当下秀场中被各种衣服造型所束缚的模特们,使用四个三角的符号来预示着女性的性征,展示了人们对于娱乐圈物化女性的现象。
除此以外在第一幕中的性或者食物的表达和后续的吃人的影像化的展示相互呼应。
从表象上是在讲一个初入娱乐圈的女孩从出道到湮灭的过程,而背后却讽刺了整个行业物化女性和吃人的现状。
本片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从场景的布局和故事这种模糊边界的风格明显像是大卫林奇的风格,但相似的风格却不如林奇风格的内核,林奇的大部分电影是反诠释的,从电影中能模糊的拼凑出一个故事,但故事是不确定的,是迷幻的,而这种迷幻也给了电影更多的解读空间。
而本片仿佛学到了表象却失去了内核,电影是艺术化的,叙事是模糊化的,但内核确是明确的,失去了那种迷幻的感觉,而吃人的具象化也导致了电影尺度直线上升,对于接受能力较小的观众来说,电影最后的几幕极有可能会引起观众的生理不适。
主题和立意来说本片无疑是优秀的,从画面的结合也具有艺术化的表达。
电影是值得各位观众一试的佳作,但前提仅限于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如有不信邪的观众也可以挑战一下父母的开明程度,期待父辈对这部电影的解读。
😂
真正初出茅庐的模特,就算你再惊为天人,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没经过任何专业的培训进入大咖世界。
选角怎么选的 我真的生气了。。。。
首先范宁确实长得蛮漂亮的,在一众模特中算是突出有特色吧 尤其电影里的私服真的超美 但是话说回来这身材 腿比别人短粗一截 而且竟然还有个台词说她thin,我真的不懂。
同时,一个小模特就因为被看了一眼脸,直接让众多专业人士目瞪口呆,目光无法转移,甚至形容为唯一的太阳,这这这太不现实了。
范宁能不能别脖颈前伸啊 虎背熊腰 瞬间气质拉低一截 还直接ko几个专业大美女 嗯。。。
我真觉得女主角的条件背景设定的过于优越,有钱的男朋友 惊为天人的条件 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 🙅
艾丽范宁犹如夜间都市的霓虹灯一般流光溢彩,这个都市有多繁华多浮夸,背后就有多悲哀多压榨!
艾丽范宁来到洛杉矶,年轻貌美、活力四射的她渴望成为一名模特。
她的纯洁与热情使她大获成功,也激起了其他他人的嫉妒和垂涎。
影片以一个模特寻梦的好莱坞故事,用近乎变态的光影描绘出模特圈背后的黑暗——掠夺,嫉妒,残酷。
片子的空洞和呆滞犹如模特的脸庞一样,尼古拉斯浪费了艾丽范宁那美好的肉体!
温丁打造了一个相反于镜像阶段的过程,他以无与伦比的镜头直觉和时尚品味(通过全白或全黑的背景)将杰茜原本被内化的镜像孤立出来,作为一幅“大写女人”图像:对男人来说,这是具象化的爱欲客体、对象a,一如宫廷之爱中的贵妇;对女人来说,她是癔症主体所试图寻找和内化的女性特质。
当化妆师说她有“that thing”时,她想到的正是弗洛伊德早期提出的表象代表(das Ding)。
镜像相对于主体孤立和自主性体现为:1.杰茜照镜子时基本没有过肩镜头,而其他模特则往往和自己的镜像同处画框之中;2.在梦中,杰茜惊恐的在三角镜中看到自己镜像之间的接吻。
镜像认同的破碎、镜像的自主使得杰茜的图像作为她自身的客体,她不再是一个美人,而是“拥有美丽”的人,并可以无尽享用这个美丽。
相比之下,在共时性的交叉剪辑中,化妆师只能在停尸房里把玩冰冷的尸体。
结尾怪诞的食人场景可谓弗洛伊德“原父神话”的性别反转版本,在弗洛伊德那里,强迫症的男性主体对父亲的分食,背后是对父亲掌握的无限享乐的趋之若鹜;在温丁这里,癔症的女性主体旨在内摄能够吸引男人目光的女性特质。
温丁的女性-唯物主义立场体现在他对结尾的处理上:杰茜的“das Ding”最终被揭示为一个眼球,一个承载着力比多灌注的无身体的器官,凝视和刺破了皮肤的纯粹表面。
当一个物体被吸入一个黑洞时,它被其强大的引力捕获,加速并最终穿越它的事件视界,也就是那个黑洞中引力大到逃逸速度正好等于光速的地方,而在事件视界的后头,是人类物理无法观测的界域,是无尽的黑暗,物体或被强大的引力撕碎,或继续加速冲向死去的恒星核心。
NWR的电影《霓虹恶魔》正是一个美丽而危险的黑洞,而我们观众和艾丽·范宁饰演的Jesse则在电影中穿越了这个黑洞的界限。
形式主义是NWR的显著象征,也是批评者群起攻之的理由。
用形式主义给NWR里标签确实没错,但我们面对他近几年的几部作品:《亡命驾驶》、《唯神能恕》、到这部《霓虹恶魔》,我们必须问,当一个电影人如此一往如前地去突破形式的极限时,事实还是如此么?
毕竟,没人能看见事件视界里面的任何东西,尤其是无理的批评者们,他们看不到NWR在电影浮华表面下所打造的世界。
在《亡命》中,这种趋于形式的苗头才刚刚开始,从几个特定的镜头和场景中显现出来;到了《唯神》,则是肆无忌惮的玩耍着灯管和暴力,缓慢的节奏与冗长的情节几乎到了做作的境界;而《霓虹恶魔》呢?
或许一开始也是这样,几个模特老手在一场陈词滥调的霓虹派对上,聊着新来的女孩的父母在哪,有几个男友,以及她有多么美,似乎像打量一个外星人一样;当一个模特说“派对上会有场节目”,接下来NWR就给我们看了一场奇怪的捆绑表演;旁晚,男孩带着女孩去穆赫兰道上看洛杉矶的夜色,说着励志片似的台词展现远大理想;新来的模特去试镜,并谎称自己已经成年,果然“一举成名”,其他的女孩流着嫉妒的眼泪;花盆砸向玻璃制造了一个蛛网似的奇观,而Jesse注定会踩在玻璃上...... 一切都特别令人不舒服地在所谓现实逻辑中运行,而在“爱乐之城”浮夸鲜亮的颜色中更显得老套,以此也好让反对者钻空子,但NWR管不了这么多。
所以我们不妨说,这只是物体被黑洞彻底捕捉前的最后挣扎罢了:主角的父母和年龄不再被提及,竞争不再存在,直到我们彻底脱离所有的现实逻辑。
我说的正是Jesse,以及所有观众们穿越“事件视界”的那一刻:Jesse的走秀。
在影片的导演评论音轨里第55分钟(戏剧性的试镜后,Jesse的摄影师男友Dean来到她家)开始,NWR自豪地说这是他和配乐师Cliff Martinez合作的最长的一首音乐,长达17分钟。
虽然电影里这段音乐一共只有10分钟,但贯穿了三个片中最重要的情境转折——坠落的开始,未知的开始。
Martinez为本片写作的音乐可以说是这几年来出现的最好的电子配乐作品,毫无疑问与影片大量的缓慢推镜头一起增加了另一重仪式感。
《霓虹恶魔》或许是NWR节奏最好的影片,这种作着场于场之间桥梁的音乐在此功不可没,甚至到之后彻底接管了影片的所谓叙事。
音乐开始前,Dean带着鲜花来到Jesse的旅馆房间,Jesse晕倒,此时影片首次展现了它的标志性符号——“霓虹恶魔”,三个蓝色倒立的霓虹三角形,显然,导演故意在此放置了这个符号,预示着它的归来。
回到配乐,这首确确实实长达10分钟的音乐在缓缓进入着,从Dean对基努·里维斯饰演的邪恶旅馆老板的对峙开始,我们已经从背景开始听到它,但也不算很明显;接着音乐渐强起来,将电影接入到时装秀中,直到把Jesse送入三角形的抽象“入口”中,最终完成她的蜕变。
“时装秀”一幕是如此震撼,几乎是成为了一部科幻片,NWR根本不屑于制造一个所谓真实的走秀节目——模特、观众、媒体、掌声、突如其来的名利带来的刺激和危机;我们必须理解到此时一切真实都不再成立了,而NWR的天才在于他将这些复杂的种种现实因子都浓缩到了一个人——艾丽·范宁,和两组看似抽象的图形——“霓虹恶魔”之间那几分钟的视觉对抗中。
不再需要主角繁复的心理斗争,不再需要啰哩啰嗦的絮语,这些我们都看到过了,现在一切只有电影,只有影像:我们看到蓝色变为红色,范宁的脸从天真和惊恐,到达了彼岸的那种自信甚至自恋,与那着魔似的眼神。
仅仅如此,就是这么简单,自恋之花在她的体内现身了。
而当音乐停止的那一刻,静默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们已经来到了新的界域,Jesse穿着新衣来到帷幔的另一边,俨然已是另一个人。
到了第三幕,当影片落脚至几位角色的最终对决时,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自由的NWR。
在他的妻子拍摄的纪录片《我的人生由雷弗恩执导》中,我们看到彼时正在拍摄《唯神能恕》的那位抑郁紧张的NWR,但那已经是历史了。
正如Jesse,他彻底拥抱了自己的自负(2011年的《亡命驾驶》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将NWR送上了知名度的巅峰)与自恋(2013年《唯神能恕》中首次全力绽放的风格化NWR遭到的两极评价),真正自如地释放了自己的形式美学。
这次,2016年,他把自己名字的简写像D.W.格里菲斯做的一样,直接印在自己电影的标题字幕之下(如果这是一部需要字幕卡的默片,或许情况会更像一些)。
他制造封闭的平行时空,让新模特变身“外星入侵者”,电脑制造的血浆和月亮挂在银幕中;他杀死主角,并让其“精神”被遗传并作为炸弹埋藏;他选择让音乐成为影片真正主体的声音,甚至不再有任何真实音效,同时台词数量也变成了寥寥几句。
这并非说NWR已经把影片拍成了默片,而是实实在在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在形式主义到达极限并穿越了事件视界后,NWR创造了一个新的现实主义,而我们有理由去相信他的世界。
不知道在讲啥 还不露点
【C】主题立意幼儿园水平,“我长得美大家都嫉妒我是我的错吗”这种鬼玩意儿国产网剧都不玩儿了。那在形式风格上发扬也行,可也没看到什么眼前一亮的场景。辛苦几位女演员了,这么一无聊片子还演的这么卖力
【法国文化中心展映】色彩与音乐极为突出,大银幕+音响的视听效果很是迷幻震撼。独特的美学风格很有艺术家范儿,感觉更像汤姆福特拍出的片子。结局有些HIGH过头,不过收尾依旧不错。剧情不够强但也不至于空洞。以及,个人并不认为艾丽·范宁能撑起女主的气质。P.S.以前真的以为这是日本怪兽片…
不会飞的电子不是好电子。光会闪的灯管可能只是故障。
程耳拍的是霓虹恶魔,雷弗恩拍的才是罗曼蒂克消亡史。
玩脱了,不过很有可看性嘛
欢迎来到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奇妙王国!中段放飞自我以后看得瞠目结舌,按这个劲头,不敢想象他下一部能达到什么高度。雷弗恩在为他超前的美寻找故事化身,显然,这次的化身还不太契合
从《遁入虚无》开始,每年总有一两坨美丽的屎。
这里的美过于静态,我希望美可以流动起来!
延续NWR美学,吃这套的可以忽略一切评论,到影院刷就好。虽说跟他偶像Jodorowsky不完全一路子,也觉得NWR是大牛,就灯光这一招鲜就够膜的了,空间跟音乐也都飞到天上。
风格辩护一切,豁免一切,它把读者封闭在纯粹形式主义的奴役中。前卫的导演就是用于以一种风格代替另一种的并无任何增益。在戏剧艺术中,风格是一种逃避的技巧。——罗兰·巴特
吃人的时尚圈。2星剧情,5星摄影和布景。★★★☆
技术方面的极致美学
炫技
好烂,但我喜欢....
导演沉醉于对于摄影、构图、服化道、灯光效果的形式主义表达上。视觉效果大于了电影本身的镜头语言,过度迷幻的映像与浅薄的故事显得违和,电影流于皮相,只能说看了一场空洞乏味的多媒体视听秀罢了
很酷
首先惊艳了下,小范宁是怎么萝莉变麻豆的?!霓虹灯管爱好者温丁拍了部霓虹恶魔,将迷幻嗑药美学彻底玩嗨,视觉系,电子乐,诡异笑点,邪魅狂狷。前半部极美,颇有林奇+塔西姆辛范儿 ,可后半段太诡异了,跑偏成cult恐怖片,女女歼尸菜刀互砍呕吐眼球什么的,结局更是全场WTF。可我还是喜欢啊哈哈
通篇隐喻过犹不及,前半部疯狂玛丽苏后半部放飞到天上去。拍摄是炫目斑斓,可是剧本也差得离奇。范宁长得甜美可爱,实在是不适合这种角色,剧本本来就不可以,让她来演更让整个故事变得滑稽。诶等等,这选角难道这是个反讽不成?唉总而言之欣赏不来,再见
直男对女人心的揣测还是太幼稚,该黑的黑不测底,该恐怖的也毫无吓点,靠颜值搭配变态制造噱头这点和时尚圈倒是一个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