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阿富汗一家四口中,三人被阿富汗士兵被杀,最后妇人抱起炸弹和美军五人同归于尽。
我看到这里也和很多人一样有疑问,为什么妇人会和美军士兵同归于尽?
这个问题其实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很相似。
好比一家公司里的老板,过度榨压员工,薪水低工作量大,这时有一个员工提出了抗议,但结局却是所有人一同收到惩罚,当面对这种情况时,很多人会对这位提出抗议的人心生怨恨。
这和电影中的剧情其实是一样的。
当很多人被迫处于一个困境的时候,一个人善意的举动但却没有迎来美好的结局,反而让处境更加被动时,人们大多只会去在乎让处境更恶劣的人。
电影里的阿富汗和小故事里的老板都是构成这种环境的源头,但他们的地位是很难撼动的,虽然环境恶劣,人们最终会适应。
这时有人本着好意,加剧了这种恶劣,现实中的人们从来只在乎结果,结果的好坏会决定一切意义。
这就是我对最后妇人行为的理解。
《战争幽灵》,一个5人美军小队,在二战的战场上,被派去守卫一个古堡,他们的敌人是纳粹,但是他们发现,古堡内有幽灵。
相当讨厌这种依靠突然出现在屏幕里的可怕幽灵加上音效,依靠一惊一乍吓观众的桥段,而且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观众真的要心脏好才行。
关键是,影片一共才1个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时候才告诉我们所谓二战是假的,5人是在阿富汗战争中出了意外,被安排脑部修养,才进入一个RPG二战梦境,简直在逗我。
加上最近美军从阿富汗全面撤军,这些士兵做出的牺牲毫无意义。
很难想象在美英联军对阿富汗发动惨无人道的战争以后,他们依旧可以厚着脸皮说着:我们给你们带来和平和民主自由。
电影里杀害阿富汗儿童,杀光整个家庭的在现实中是伊斯兰国家么,不,恰恰就是美国pig,电影里一个个像英雄一样说去拯救你,当阿富汗全家被杀他们甚至表现出因为救不了而自责,想想真的令人作呕,全世界估计只有美英澳这种白皮猪至上的国家才可以不要脸到这种地步,这电影配合上乌合麒麟的成名作真的绝配。
这电影就是狗屎。
这部电影与恐怖游轮,忌日快乐的这种循环模式有类似之处。
开头出现的场景对后面的情节都有一定的暗示。
故事前面交代的是1944年反纳粹快胜利的年份,一群美国兵在古老庄园里发生的一系列貌似闹鬼的故事。
they were huanted by the ghosts. 一家五口人被纳粹德国士官残忍地杀死,或淹死,或烧死,或吊死,但是当这几个美国士兵逃出庄园后他们意外地发现tz之前j经历的事件都又发生了一遍;镜头一转他们来到了阿富汗,成为了与本拉登抗衡的美国兵,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无辜的家庭为了保护他们而被杀害。
第三个场景是 他们在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接受战争后的创伤治疗,但那家人的鬼魂跟着他们来到了这个实验室。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情节架构还是蛮流畅的,但是为了埋下伏笔而出现的比如 1955年的电影,量子力学等都比较浅显,没有那么难懂。
结尾结束得有点太快了,过于突兀。
这部电影总的来说是值得一看的,蛮抓人眼球的。
主旨寓意:反战争,取和平。
战争对人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 文有剧透,未观看影片的朋友勿要下拉 | | | | 下 文 剧 透 警 告 | | | 影片分类在鬼片,评分接近7分算不错。
靠前几个短评,说话实在,很默契都没剧透。
看完被吓的地方很少,作为鬼片讲没有新突破,特技和气氛营造都只能算普通。
但我不失望看到这样一部影片,虽不精彩,却有几点触动想写出来。
剧本非常大胆,或者说草率。
用九成多篇幅讲了一个鬼故事。
只剩十来分钟影片即将结束,突然破坏整个鬼故事建立起来的逻辑,说出闹鬼缘由,引出第二个故事:真实生活。
真实生活开始五分钟便急促停止,主角继续回到鬼故事煎熬。
影片就此结束,没给出任何线索暗示战士们是死是活,仅仅留下一个问题:经历屠杀之后,幸存者该如何活下去?
我也这样问。
开篇夜晚营地,五人睡姿排列奇特,诡异的是无人放哨。
一人惊醒,看见丛林剪影。
队友仍在昏睡,照恐怖片的套路,他不大喊警示同伴,也不开枪,独自闻着夜空中的恐怖气息。
待神秘人抽了口烟,战士才问:what do u want ? 这一问又让气氛变得不确定,我更熟悉和鬼交流譬如 “你是谁?
”、“你想把我怎么样?
”、“你不要过来啊”、“冤有头债有主不要缠着我” 等内容。
开口问鬼想要啥,语气少了恐惧,多了探究和挖掘秘密的意味。
画面瞬间切到白天。
几句对白交代故事发生在二战。
盟军的一个五人小分队在法国执行任务。
刚走几步队长猛打一个停下手势,组织一次伏击,用地雷炸翻一辆德军卡车。
有的伤员被处决,有的被虐杀(画面令人不适),还有队员侮辱尸体, 队长没有干涉。
枪杀完最后一个俘虏,小队刚走出几步,又前方发现动静。
焦灼埋伏三十秒,出现大群逃难平民。
侮辱尸体的队员跑向一个牵着儿童的母亲,隔几米放下枪,小心示意,靠近,给女人披上他刚拿到的德军的大衣。
又掏出小包,打开有七八颗金牙——看来都从德军阵亡者口中拔下——全送给了女人。
这两段情节并非普通战争片中战士的寻常行为。
杀德军伤员和俘虏时,镜头刻意体现战士冷血残忍,近乎变态。
稍后发现平民,同一个人又立刻放下戒备,表情动作都变得伤感温柔。
而且在逃难的母女前,急切地去照顾对方,直白表现出关切。
伏笔从此处开始。
影片设置上述和现实感冲突的细节,暗示这种行为上的重大改变不太可能发生在真实生活。
结合结尾来看,也证实了这种几乎瞬间的剧烈改变,并非现实中的行为,而是情绪和感受。
战士思绪中交织着多种复杂情感,前一秒对屠杀者德军仇恨入骨,后一秒想到无辜民众,又涌出怜悯和救助之心。
告别平民,小队找到宿营地,一栋豪华别墅。
又有明显伏笔,等待换防的另一个小队神色慌乱,急于离开别墅。
逼问几次,未得到答案。
鬼片正式开始。
鬼怪每晚出来恐吓盟军小队,雕塑瞬移,楼板上总有奇怪声音。
中间发生战斗,鬼怪助攻盟军小队,不但鬼能杀人于无形,人也可以,轻松KO十倍德军。
于是影片从鬼片转向超现实灵异片,我开始迷惑影片究竟要讲什么样类型的故事。
因为鬼只有介入现实生活时,人才会恐惧。
一群非现实环境下的鬼,用什么方式接触到真人?
现实中的人为什么会出现在非现实环境中?
战斗结束后,鬼片气氛又回来,重复前几晚吓人招式。
这时,电报员翻德军日记,讲完别墅主人被德军灭门的惨剧。
我也几乎认为故事要结束,鬼魂已报仇,小队帮鬼魂安息就能脱身。
谁知结尾第一个反转出现,埋葬重伤死亡的队友后,剩下四人几天走不出怪地。
只好回到别墅,找到别墅主人遗体,举办葬礼。
被埋葬的鬼魂并不领情,反而威力加成,进一步攻击小队四人。
人鬼混战时,队长醒来,发现躺在二十一世纪的医院(反转二)。
见到自己和战友的残躯,呕吐一阵,随即镇定,回忆起过去。
原来二战和闹鬼别墅在他们梦中。
五人小队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在阿富汗战争中受伤,送来医院用梦境辅助治疗。
阿富汗发生的事比鬼屋更恐怖。
协助美军的平民被杀,五人小队在兵力悬殊无胜算情况下,躲藏在屋内不敢施救。
目睹儿童被吊死,父亲被烧死。
随后,幸存的母亲引爆炸药,战士们的躯体在爆炸中重伤损毁。
而他们的心灵,因为见死不救,在爆炸前已饱受摧残。
医院创立二战梦境,想通过远离现实生活的体验,唤起战士的求生意志,来医治情感上的创伤。
可是,从屠杀中幸存的人,情感中会产生巨大的绝望力量。
这股绝望潜入梦境,改变了梦境治疗系统设置的内容,让他们困在死局中重复。
主角说梦境系统中有鬼,是自杀袭击者的诅咒。
这句话未必真实。
队长回忆爆炸发生后,队员躺在残肢血泊里昏迷,然而抱着炸弹爆炸的母亲却未见有伤,还能大声喊出诅咒。
这个不可能的画面说明队长记忆出了问题,编造出没发生过的事情。
队长在医院的神智也不清醒,已经辨别不出虚假记忆。
另外,队长回忆爆炸前母亲发疯引爆的画面也可能是幻觉。
他对阿富汗平民一家被害深怀愧疚,相信对方有权力怨恨自己,自己也应该受到严厉惩罚。
被炸成重伤后,他受创的大脑功能错乱,被强大的愧疚左右,编造了母亲用炸弹袭击他并且发出诅咒的画面,解释受伤原因。
这些编造的画面能证明重伤是他该得到的惩罚,让他认为自己已用残废半个身躯的代价,偿还了一部分愧疚。
所以他对幻觉信以为真。
事实上,被杀的阿富汗一家人临死前的行为没有表现出对美军的仇恨。
就算父母之前不敢暴露美军藏身家中,害怕全家坐实叛徒必死无疑,不得不保护美军才可能保护子女,但眼睁睁看着子女被杀都不出卖战士,意味着父母并没有将子女的死归罪于他们。
而且父母看到新来增援的两部车,已明白恐怖分子的人数占绝对优势,美军突袭也救不了家人,只会多出六人被杀。
他们也不再抱有美军出手相救的希望。
这家人 濒死都没有出卖六人,即使这六人已对自己毫无用处。
所以说这家人不太可能对美军心怀怨恨。
在现实中,假如母亲真想报复美军,她更可能在子女丈夫都被杀后立刻报复。
屋内空间狭小无处可躲,只要将美军位置暴露给恐怖分子,朝布帘后藏身之处齐射,则可一举击杀六人。
她不会等IS成员离开,战士们走到屋外开阔处分散,才燃起仇恨引爆自杀炸弹。
旁人能用理智分析,知道被害人会更恨凶手,远甚于恨未施救的人,何况未施救的人还处于救不得的绝境。
但任何有良知的幸存者,看着无辜者惨死眼前却不敢伸手施救,都会产生强烈愧疚。
这种“他死去我却活着”的愧疚会干扰判断,想象出被怨恨的幻觉。
遗憾的是,除非亲耳听到被害人说我不怪你,否则幸存者在愧疚驱使下,难以摆脱遇难者怨恨他的想象。
对于想象中的怨恨,会产生恐惧。
加上悲伤和愤怒,都在摧残幸存者的心灵。
更遗憾的,发生过无数次,现实中的遇难者已永远沉默,无法亲自宽慰幸存者你没有错,解释他只恨杀人凶手。
所以梦境中鬼魂,其实来自战士的愧疚、愤怒、悲伤和恐惧。
他们一遍遍回想,从什么时候开始出错的?
青年人爱国,参军,接受任务参加战争。
成为军人,捍卫祖国的理念有错吗?
异国平民协助军队被抓,上级命令不救,战士听从上级指挥有错吗?
儿童即将被杀,他们挟持上级准备抗命救人。
这时敌人增援,毫无胜算。
进攻也救不了儿童,五个战士将被全歼。
继续躲藏有错吗?
幸存的母亲看着家人被杀,崩溃发疯,引爆自杀炸弹,她有错吗?
悲伤到疯狂杀人的母亲有错吗?
一个战士用身体挡住炸弹,受伤最重。
他在医院清醒后丧失求生意志,第一个死去,他的勇敢牺牲有错吗?
队长和另外三个战友在梦境治疗时饱受愧疚、悲伤、愤怒等等情感折磨,心魔不灭,夜夜见鬼。
他们在平民被杀惨剧中无能为力,有错吗?
也许影片想回答,是战争的错,发动战争的美国错了,入侵阿富汗错了。
我认可这个回答。
因为在影片中,阿富汗儿童和父亲、发疯自爆的母亲、五人小队全都清白无辜,他们自身未犯下过错,却遭受到残酷杀戮。
从我局外人浅薄的认知来看,毫无疑问,IS成员是直接凶手;而派遣美军参战的美国政府,也必须为战争中平民和战士的死伤承担责任。
而且我相信,美国人民和阿富汗人民作为当事人,会严肃反思这场灾难后面其他深层原因,寻求真相和答案。
五人小队是一群受害者。
他们在阿富汗经历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屠杀。
作为幸存者,无法救人的愧疚,存活的愧疚,亲见无辜人被残杀的悲痛和恐惧,对凶手的愤怒,对自己的愤怒,对现实的绝望,是一把把刺向灵魂的刀,留下血淋淋的伤口。
创伤映射到梦境中,各有对应。
屋主一家掩护犹太人被灭门。
化身为鬼,攻击五人小队,是受五人愧疚心理驱使。
战士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平民,即使施救也改变不了死亡结局,他们依然对平民死亡承担责任。
所以他们理解平民怨恨他们见死不救,被鬼魂骚扰,攻击,是潜意识希望惩罚自己,想偿还未尽责任的表现。
鬼魂骚扰攻击,让小队成员恐惧。
对应现实中深重的愧疚,战士认为遇难者有理由怨恨报复。
对此他们感到恐惧。
这种本能的恐惧心和求生欲,又驱使他们和代表愧疚求死心的鬼魂进行搏斗。
德军对应杀害阿富汗平民的IS。
杀死五十个德军,是小队成员想纠正现实的心理投射。
他们想击退凶手救下平民,对凶手的愤怒也需要发泄,所以梦中会出现一个打十个的战斗奇迹。
鬼魂参加战斗,协助杀死德军,对应着战士的两个看法。
第一制造惨剧的是德军,他们该受到惩罚。
第二希望受害人能宽恕战士救不得的无奈,站到战士的同一边,对付共同的敌人。
去改变无法改变的历史,战士们被创伤困在这个念头里。
他们会一次次循环重现惨剧,一次次重温受到的伤害,直到放弃生命。
除非战士能找到另一条出路:改变现在,阻止未来再次发生。
片头,战士问被烧死的父亲鬼魂 What do you want ? 想要什么?
受害人想要什么?
幸存者想要什么?
让凶手受到惩罚,真相大白于人间。
让愤怒得到平息,愧疚逐渐消弭。
让牺牲不被遗忘,战士洗刷污名, 让未亡者得到安慰,微弱的痛哭声,能被世间听见。
让被害者相互不再怨恨,幸存者不会变成祭品。
让所有人,只要愿意,都能讨论这一场屠杀的原因。
让所有人,都能警惕,从惨剧中学会避免重蹈覆辙。
片尾,队长想救队友,自愿回到死局。
他的记忆消失了,问了同一个问题: What do you want ? 我想要,经历屠杀之后,每一个战士都不放弃希望治疗创伤,不放弃希望逃出死局,最终找到另一条路
就在很多人还在为2020年的好莱坞战争大片《1917》中有关“一镜到底”的长镜头问题津津乐道的时候,影片全球超过20亿元的票房,再加上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更是让很多电影公司垂涎。
说起来战争类的电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热门的题材,因为被称作是政治延续品的战争,在拍成电影之后,往往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达到和平警钟长鸣的效果。
当然,前提是这部影片得拒绝粗制滥造,但是如果可以添加进一些有亮点的元素的话,很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战争幽灵》是一部上映于2020年7月17日的影片,这部影片的导演很聪明,在固有战争影片的基础之上,又添加进了恐怖和科幻的成分,最终形成了一部战争恐怖科幻片。
影片以二战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队5人的美军小队奉命去执行一项任务,在击溃法西斯守军,成功攻下城堡后,却发现城堡中还存在着鬼魂,在鬼魂面前,驰骋战场的战士们顿时陷入恐慌。
影片直到接近尾声的时候,所呈现给观众的画面也都是有关二战的,但是看到结尾处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原来影片讲述的是美军在阿富汗的战争情况,之前有关二战的段落,全都是黑科技带来的假象!
所以有网友就表示:在你以为是战争片的时候,忽然变成了恐怖片,在你以为是恐怖片的时候,忽然变成了科幻片,在你以为是科幻片的时候,忽然又变成了战争片。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好在导演在设计了一个很大的“圈套”之后,还可以用科幻的手法,把这个“圈套”很好地化解掉,这是导演很高明的地方,即便是有人说导演有借鉴的嫌疑。
不过就是因为影片加入的这点科幻部分,也直接带动了影片故事进入了循环模式,这种循环的故事模式跟汤姆·克鲁斯的那部《明日边缘》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片尾男主角一觉醒来又回到了影片的开始部分,至于后面的故事如何循环发展,导演直接就交给了观众们的想象力。
这种戛然而止的手法,也是在好莱坞屡试不爽的。
只是很可惜《战争幽灵》毕竟不是一部大制作,所以也不会像《1917》那样,夺取高票房,夺得大奖项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END】
从二战开始,开头主角醒来看到人影消失暗示惊悚元素。
接着是古宅闹鬼情节看了一大半到了最惊悚部分突然发现是个科幻片,这电影成了《源代码》?????
然后主角回忆一波,电影又变成了中东题材战争片原本以为差不多了可以结束了,最后的记忆中所有人被炸了个稀巴烂,想着圆回去了,是个科幻片不料还是导演nb来个诅咒,这还是个鬼片,又回去了我吐了,还好我是倍速看的没被吓到,入戏不深但我有个地方有些疑惑,最开始换班的那波人是真的吗?
真的走了吗?
想想就离谱愿世界和平再无战争冤魂
--我是剧透的警告线-其实这不是个鬼片,从头到尾都没有鬼。
小分队在阿富汗,因为大批ISIS增援,最后选择躲在夹墙里对医生一家见死不救,然后被医生的家人炸残了(我认为医生家人本意不是想去炸小分队,而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想和ISIS同归于尽,但是没想到炸到小分队,但是,就算她想炸的就是小分队,也不影响情节解读)然后小分队被救回美国,因为严重的创伤后应激反应而接受心理治疗。
治疗的手段就是通过输入神经信号,把小分队对阿富汗的记忆改写成二战的记忆。
因为在一战,二战,阿富汗战争中,只有二战,美军站在是没有争议的正义一方。
将阿富汗的故事改写成二战中的故事,是为了消除小分队心中的,没有挺身而出拯救无辜平民(而且还是因为帮助美军而收到牵连的平民)的内疚和自责。
如果在新故事里他们消灭了德军,那么他们的创伤故事就变成了英雄故事。
所以没有什么法国鬼。
新故事里二战的犹太人对应实际中的阿富汗人,纳粹对应ISIS。
但是心理医生没有想到的是,小分队昏死之前听到了那句阿富汗诅咒,这句深深留在他们潜意识里的诅咒变成了新故事里面的鬼,而这个鬼并没有因为被安葬而安息,而是阴魂不散,反复纠缠。
小分队后来因为这句诅咒意识到新故事掩盖下的真实故事,(眼睛男找到的日记一直是德语的,在安葬尸体的时候突然变成波斯语了)他们无法找到能原谅自己的理由,所以就被困在这个慢慢发展成鬼魂梦境的噩梦里面。
导演其实想用一个新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对不正义战争的谴责:小分队不管选择救或者不救都不对,这是一个无解的题,就好像小分队走不出的这个噩梦。
如果医生一家是美国人会怎么样?
按照好莱坞/美国主流价值观,就算一队人去救一个人也是应该的(拯救大兵瑞恩)但是他们是阿富汗人,道义上可以救,但是敌强我弱时选择自保也可以说得过去。
我觉得这个片子拍的别扭的地方在于,导演把自己架到一个很敏感的位置上:ISIS当然是反人类的,但是挑起战争的美军就干净吗?
谴责战争和谴责美国,和谴责美国军人这个度很难拿捏的合适,所以最后鬼片占了太多篇幅,后面的反转来的太突然,结尾更是一头雾水,强行营造出还有下集的感觉。
其实篇幅来说,完全可以把故事拍完的,可能导演也不知道怎么收尾了把。
因为影片中一些场面营造鬼魂的场面而打上了惊悚恐怖的标签,然而这似乎不是导演想真正表达的。
看完之后引人深思,表面上一些看似恐怖的元素却是为了揭示内在的主题。
开头描述二战时期盟军五人小队行军陆上时残忍杀害纳粹的场景为后面揭示真相反转做了铺垫,因为和主流宣扬的相反,开头盟军对待俘虏的行为似乎比纳粹更纳粹,明显有些不正常,带着存疑引人往下面看,等五人走到一栋荒堡,看到他们要接班的四人惶惶如丧家之犬的逃离,甚至连行李背包都忘记拿就匆匆离去,但是几人为了任务不得不留宿此地,让我们好奇为何如此,这里恐怖逐渐开始,可是死人是演员画了重妆扮演,除了突然出现吓人一跳,可是看起来却有些劣质的恐怖,似乎恐怖不是最终的目的,一些人评论“不可否认,导演对于营造惊悚感的失误确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导演似乎并不想营造惊悚,只是通过这些拙劣的恐怖告诉你本片目的不在于此。
文中一些细节如翻花绳,没有腿,离开就死,remember重复等为后面埋下伏笔,结尾揭示也带来了高潮,让观众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还是那个拍出蝴蝶效应的埃里克·布雷斯,原来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终点,如果仅仅想表达这五个人心里愧疚留下的创伤那就太小瞧导演了,最后说到一个士兵醒来后发现身体残疾死去,主角说要回去救他们,有解决的办法,可是回去之后又看到了那个在片头出现的男人,隐在黑暗中抽着当时恐怖分子在医生家找到的雪茄,问出what do you want?包括最后医生的家人拿着自制炸弹跑向五人,为何他们不是直接的刽子手却被炸伤,可是那些恐怖分子又是真正的凶手吗,挑起战争的背后恐怕才是原罪的源头,五人小队的队长最后战胜了恐惧,可是就像隐在黑暗中默默抽着雪茄的人那样,他只是默默的看着,看着这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
就像片头描述的,五人小队的残忍行为比纳粹更甚,那么他们代表了谁,如今挑起战争的国家和纳粹当初又有何异? 结束后再回忆前面,导演想表达的太多太多,可能我理解的只有十分之一,借恐怖揭示内心的恐怖,到了片尾的诘问除了想反问恐怕也是深深的无奈。
其实我认为不如从队长醒来开始另一种故事比较真实,医生告诉他们你们是参加阿富汗战争的大兵,由于无力拯救被恐怖分子杀死的家人而接受治疗。
真相就是大兵服役期间杀死了一家人,离开战场回到正常社会心里开始接受不了自己的恶行,开始患有战争创伤,美国政府为了治疗士兵心理创伤就选择美化记忆,罪恶没人来制裁,英美国大兵沉迷于医生制造的这个故事轮回里不愿醒来。
英美国人伤害了别人,拯救了自己
3.5 叙事剪辑差了一点
二战古堡守护角色扮演的黑镜
这是……赛博朋克鬼片?就是你以为在看鬼片,发现其实是科幻片;当你接受了这是科幻片,它又开始闹鬼了……导演你到底站在第几层?整体剧情不算突出,但这种类型还是蛮新颖的。
7.0/// 1.科幻+闹鬼,少见。2.有些许反战的味道,战争真的不是游戏或电影里的打打闹闹,阴影会伴老兵终身。3.片名Ghost of War到底指的是美军小队还是一家四口?亦或两者都是?耐人寻味。4.短短95分钟的时间里把五人各自的特点刻画清晰,足以称为质量上乘。5.值得一看
战争片变恐怖片,恐怖片变科幻片,结果又是一个无限循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大脑创伤性治疗并恢复记忆,在梦境模拟中,或许是愧疚感引导,亦或许是诅咒应验,治疗变成惩罚,整个小队都在无休止的恐惧中苦捱,奇怪的是现实中那个身穿便服责任最大的联络官上司,并没有出现在梦境中。
阿富汗?呵呵
补标,这个结局太天朝了。
元素挺多元的,从战争片到恐怖惊悚再到科幻片,风格混搭反转不断,skr……
美国是最应该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恶霸
个人感觉还行,虽然前面一个小时让我感觉的确像是单纯的恐怖片,而且吓人的手段和普通恐怖片如出一辙没有新意,但后面科幻的反转的确惊艳到我了。说几点个人的看法吧:1、其中用虚拟现实来治疗的方式,其实是可行有效的,印象中《黑镜》的哪一集有提到过;2、电影中chris说有人黑进了电脑系统程序,植入病毒什么的,我觉得可能是阿富汗的那个皮衣长官,从藏身地出来的时候有个士兵跟他说“等着军事审判”,而且爆炸的时候没有他,所以个人觉得他是想杀人灭口。
对于这种情感强烈的电影很难给低分,其中一个士兵很好代clj
很驚喜了,甚至有點點牛逼,把戰爭,恐怖和科幻三個元素融合在了一起,而且也沒有什麼違和感,每個部分都發揮的挺好,戰爭感也有,恐怖感也挺多,最後的反轉雖然不能算多驚艷,但也確實是一個腦洞。不愧是《蝴蝶效應》導演憋了幾年推出的新作,挺有新意的。
蝴蝶效应导演自编自导之作,果然有几分蝴蝶效应的味道,剧情节奏紧凑,氛围营造与人物塑造皆具一定水平,接近结尾出来了个大反转直接从恐怖片跳成了科幻片,有意思
3.2/结尾反转太生硬
二战+闹鬼有点意思,一惊一乍的套路我挺喜欢。这个结局反转就挺意想不到,不过也没什么必要。我中途一度以为其实五人组才是受害者,事实证明还是我的臆想更有意思,或者美国大兵五人组才是凶手呢……
好吧 其实并不太吸引人 片尾的五毛特效我以为是和《霸主》一个类型的电影 没想到差这么远
反正最后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啥片 刚开头差点以为下错了
二战、鬼怪、反战、科幻、阿富汗,导演把这些都揉到一起,想编个玄乎的,无奈只能编到这种程度,无聊的时候一看吧,其实也没啥看头
科技闹鬼,老板无解!
相当不错的一部电影,最后真是点睛之笔,三星半到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