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急急忙忙开车送儿子上学的母亲,正碰上马路大堵车,赶时间驾车烦躁的她,不小心冒犯了一位更加烦躁的路怒司机,噩梦般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许久未见的罗素克劳体型暴涨,仿佛吹起的气球,其人眼神中的阴鹜狠劲儿配合庞大身材,愈发显得凶神恶煞,完美代言了一个暴躁的社会垃圾人。
装载着对社会无处发泄的怒火,和满满的负能量,这位破坏欲超强的疯狂司机驾着一辆健硕皮卡穷追不舍,将那位冒犯他的可怜母亲、和她身边的亲友彻底逼上了绝路....
剧情很简单,但横冲直撞的节奏迫力十足。
观众将目睹无助的女司机一步步从最初担惊受怕、东躲西藏、到最后为救儿子绝望中拼死反击的全过程。
电影教给我们简单的做人道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最重要:远离社会垃圾人!
#精神错乱#★★★★★,墙裂推荐,以路怒症为引子和线索的惊悚片,导演用非常现实的拍摄手法,仅以紧张的节奏牵领观众,堆叠出窒息感,而它真正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事件的日常性和随机性,虽然变态杀人狂不常有,但如果没有上班上学迟到、没有堵车后变道换路、没有在那个路口等红灯、没有生活工作上的烦心事令女主情绪爆发的话,那就不会有后续的剧情。
没想到本片是如此的短小精悍,这年头不到九十分钟的电影不多了,而就在这有限的时间之内,也没有任何多余的镜头,连前期看似闲聊式交代出来住在敬老社区的老母亲、居家的弟弟和准弟媳、糖果剪刀、处在迷宫一样街道的老房子、邻居的新车等等都为之后的剧情做了铺垫甚至是推动剧情的关键元素。
这电影算是极好的交通部门宣传片,比《流浪地球》里那段俏皮的北京第三交通委宣传诗深刻多了……影片最后,女主再次遇到自己马上要路怒的临界点终于停下了按向喇叭的手,坐在后面的儿子总结性地说了句“明智的选择”。
想起来一句老嗑: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人们在路怒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能打得过对方,也许单纯觉得骂出去两句不至于让自己吃亏,也许在和谐社会里的确没有什么变态杀人狂,但总有比你更“熊”的人,天外有天,“熊”外有“熊”,当你发现你开始惹不起对方的时候,可就真的停不下来这“糟糕的一天”甚至付出更大更不值当的代价而毁了余生。
——九戒影评
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精神错乱》。
克劳大兄弟,多日不见,你怎么肥成这副德行了?
那个曾经瘦削、苗条的你去哪了?
别告诉我你是为了这部电影增的肥,打死我也不信。
莫非你已经厌倦了影视圈,准备退役之后干点啥——就像当年的乔丹,短暂退役之后选择了打棒球——这么肥,除了可以去日本当相扑,似乎也没什么别的选择了吧?
呵呵,开个玩笑,我知道你不会介意的。
克劳大兄弟,虽然你肥成这样,但我还是在大银幕上认出了你。
尽管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极力地想为你饰演的肥仔找到一个合理的注解,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了,为此,我表示很难过。
这个角色可以肥,当然,也可以不肥,也就是说,肥不肥对剧情没什么帮助,反而对电影有所损伤。
做为一个在好莱坞混迹多年的戏骨级演员,我想,你肯定不希望看到这种状况发生。
也许你当局者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像电影《一一》里面的后脑勺;幸好我旁观者清,看到了这一幕,套用《一一》里面的台词讲出来就是——你看不到,我拍给你看啊——这一幕出现在警察来了之后,你将着火的人质推向警察,却只挨了警察一枪就轻而易举地逃脱了,这不太符合逻辑吧?
你这么肥,警察想要追你岂不易如反掌?
我知道你会狡辩说警察不追你是因为要为人质扑火,好吧,如果你执意如此自欺欺人,我也没必要继续深究下去,因为这部电影的槽点实在是太多了。
克劳大兄弟,我想跟你说,刨除剧情的各种硬伤,这部电影在紧张感的制造上还是蛮成功的,而且时长适中,看下来也算一气呵成,如果血腥级别再高点儿就更爽了。
当然,你的演技并没有被皮囊的肿胀制约,全程在线。
我突然想起了一位过气的香港演员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演过烂片,但没演过烂角色。
我不是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烂片,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克劳大兄弟,好男不跟女斗嘛,那娘们儿不过就是对你按了几下喇叭而已,你就要对她以及她的家人赶尽杀绝,这种行为确实有点儿那什么了,不过,倒是契合了这部电影的片名。
你的行为有点儿过激,但有些时候,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捷径,这是毋庸置疑的。
克劳大兄弟,中国的交通状况也很烂,被按了几下喇叭你就怒了,哥们儿,你知道我每天走在路上要被汽车按多少次喇叭吗?
在中国,开车的都是爷,没有什么汽车礼让行人,只有他妈的行人礼让汽车,特别是汽车右拐的时候,由于没有红绿灯限制,加上素质不高的垃圾多如牛毛,但凡你挡了它(之所以用这个它,我的寓意已经很明确了)的道,它就要对你鸣笛,那喇叭声绝对不是善意的,它似乎在说——滚开,老子要过去。
和它理论是没有屌用的,因为这种行为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你知道“习惯”这个词有多可怕吗?
中国有句俗话叫狗改不了吃那什么,就像中国的电影院里面的摄屏狗,多到令人发指,光靠呼吁想解决本质问题基本属于痴人说梦。
所以,虽然你的行为过于极端,我还是选择站在你这边。
我真诚地邀请你来中国,用电影里面的方式把这帮孙子都给灭了。
贰零贰零/壹零/零捌
如题,这片其实说的是一个被现实压垮的人最后采取极端的手段来报复社会,也提醒我们,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在外面尽量不要去惹事,你也不知道和你发生矛盾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状态,相类似的案件在国内也发生的太多了。
这是社会病,一时半会儿是医不好的,我们尽量能关心身边那些”不成功“的人士,从身边做起,一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社会更和谐(这高度有点高了,就是随便来BB两句的)。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关于“路怒症”的电影。
再深究一步,这是一部反思当代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片。
一直以来,类似于“持刀伤人”、“驾车冲入人群”、“杀害女友妻子”等事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登上热搜,随便搜一下“路怒症”就能得到一个很长的话题列表,似乎,人们的情绪逐渐走向了失控的边缘。
电影《精神错乱》,便是聚焦在这种现代情绪失控中的路怒症上,讲述了一个面临生活危机的人在路怒症的疯狂中连续杀人的事件。
电影从第5分钟开始的一段蒙太奇将这种社会现状进行了荒诞化的呈现。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早高峰,拥堵的交通,车内的广播,早间新闻……暴力新闻与娱乐消息交替出现,恍惚之间,这不再是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社会,而是一个任由暴力滋生却只顾着娱乐的蛮荒时代。
从原本的交通拥堵,到暴力升级,混杂着的娱乐消息逐渐变成对道路暴力事件的调侃和认可,莫不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这些事情,或许可以归咎一个人所受教育水平不高,或许可以怪罪一个人素质低下,或许可以找借口说这个人短时间内遇到很大的生活冲击造成精神崩溃。
但是,有了这些理由,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随意伤害别人吗?
并不能。
从心理学上来看,若非精神失常,直接杀人几乎是一个心理上的坎儿,即便是能冷眼旁观的人,也不能不在亲自动手前犹豫一下。
而且,我有理由相信一个理智且成熟的人,能够处理好情绪而不至于选择杀人。
继续溯源情绪失控的原因,则可以从大环境来分析,即一部分原因在于快节奏的社会无形之中带给人们更多的压力,由此让人无暇理会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而产生了暴力的恶果。
此前也在一本书中读到类似的观点,人类发明了科技产品来减轻人类的劳动,科技的发展则让生产的进程加快,反而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更快的科技的节奏中。
最终不知是人使用科技还是科技奴役人类。
电影的主角由罗素·克劳饰演,全篇出现的只有他虚构的一个名字,演员表里也显示他所演的角色为The man,用这个人指代“路怒症”全体。
罗素·克劳在演技上毋庸置疑。
他曾两次获奥斯卡提名,凭《角斗士》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后又凭《美丽心灵》拿下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
就在今年初,他在迷你剧《最响亮的声音》中饰演“福斯新闻网”前CEO罗杰·艾尔斯一角,再次斩获金球奖最佳男主。
电影的最开始便是他的一场戏,这场戏很关键,奠定了全片的基调,也引出了之后所有的故事。
一个惊悚片中常见的雨夜,镜头视角从很低的角度拉起,露出一辆等待的车子,这种接近跟踪的感觉,总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接下来,阴暗的车内光线中,一个亮起 4:03 的手机屏幕,更加强化了这个人似乎等了很久了,几乎是认真的等到这家人睡熟。
然后是头痛、吃药,笨拙且略显粗鲁的动作,将一个烦躁且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刻画出来。
手部的戒指预示着有婚姻的纠纷,抛掉戒指则是下了个决心。
果然,一个阴郁不清的臃肿的脸看向房门,单手划开的火柴照亮了人脸,却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光明。
等到火柴燃尽,罗素·克劳用力眨下最后一滴眼泪,下车,不紧不慢地脱下西装外套,有条不紊的叠好西装,仿佛要做一件稀松平常的体力活,就这样用锤子砸烂门,砸死应声而出的男女主人,倒汽油,点火,驾车离场。
从车内的动作,到车外的杀人,所有的动作都有呼应,在房内点火的时候甚至都能让人想起他在车内的单手划火柴。
而所有的行事动机都交代明白,所有的道具都有所用,可以说是很精彩的一段戏了。
在之后的故事中,罗素·克劳更是将一个路怒的变态演绎的淋漓尽致。
不稳定的情绪,对于按车喇叭一事的较真追究,不懈的追车,甚至是思维缜密的手机换卡、定位、追杀当事人的亲友。
自始至终都让人很难判断这个人是精神失常,还是处心积虑要连环杀人。
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人无法对罗素·克劳的行为进行预判,很可能女主的所作所为正中他的圈套,从而让影片的惊悚感更强。
电影中的跟踪利用了手机和电脑的定位系统,这一点可能更能让观众心理崩溃。
为了生活的便捷,相信很多人在使用可以连接的电脑和手机时,都会进行相互的定位,以免丢失。
正是这样,女主的车辆便被无时无刻的跟踪,带来一种步步紧逼的恐怖感。
《隐形人》也用了相似的手法,即大量的后跟镜头表现未知且无处不在的跟踪感。
不过其中的跟踪是利用光学成像将人隐身,从而潜伏在主角的身边进行跟踪和监视。
两者异曲同工,主角在明处,施暴者在暗处,让人时刻为主角的命运担忧。
此外,电影还贡献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追逐戏。
就是在罗素·克劳疯狂追杀女主的过程中,两人在公路上上演了一场激烈的追逐。
其中也是通过对女主、女主儿子、罗素·克劳三人的表情和反应进行特写呈现,堆叠产生紧张感,再借助第三方的视角对追车的大环境进行表现,利用低机位视角展现车的飞驰感。
影片的最后,女主将罗素·克劳刺杀,算是解除了自己的危机。
但是当她差点被闯红灯的车辆撞,在对方的谩骂声中,女主颤抖的手举在方向盘上方却始终没有按下喇叭。
她的儿子也说了一句“Good chioce”。
这一幕似乎已经达成了罗素·克劳以暴制暴、教人讲礼貌的目的。
但是,真正的礼貌需要这么高的代价吗?
这又引发了新的反思。
整体看来,这部电影的叙事节奏中规中矩,张弛有度,其题材选择也是基于现实的路怒症的夸张化呈现,贴近现实的内容则让惊悚体验更甚。
全篇的亮点皆在罗素·克劳的演技中,细细回想,则是女主的戏剧张力弱了点,整体稍显失衡。
女主离婚,生活落魄,本来就嫉世愤俗,加上早上没定时,路上又遇堵车,客户还因为她迟到解除了生意,所以心情很不好,于是就用喇叭按了前面老是不走的车子,骂了一句后超车而去。
不想遇到了一个不依不饶的主,追上前来,要求女主为刚才的不礼貌道歉,女主不从。
男主就一直尾随她来到加油站,偷了她的手机,一路追杀她的朋友亲属。
最后女主发现男主是在用藏在她座位下的电脑定位她,在儿子的帮助下,扔掉了定位她的手机。
跑进了女主和儿子熟悉得外婆家,利用男主对此处不熟悉的优势与男主周旋,最后击杀男主的故事。
女主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她也在影片的最后放下了冲动,选择了忍让。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做到需要很强的修为和克制,很多人常常放任自己的脾气做不到,因而引发纠纷,甚至造成血案。
在浮躁的现实世界,大家还是克制一些,退让一步,可能就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纠葛,让自己独善其身。
当然男主绝对是个亡命之徒,为了一口气不管不顾,大杀四方,什么人都不放过,内心真是太黑暗了,几乎是个变态杀人狂,这样的人,就算女主不按他,他也会找个由头大开杀戒,绝不收手,毕竟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感叹国外的治安真的好乱,没有几分钟包围圈,路上都撞成一锅粥了,就不能设卡抓人嘛?
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中国人还是感慨很幸福的。
对于女主,还想告诫一句,有危险,还是第一时间求助警察,比如把车来到警察局什么的,还是比较安全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中发生的故事,是大家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情况——路怒症。
电影开场是一出简单干脆的入室凶杀案,简单粗暴,1分钟灭门。
这场罪案的实行者就是本片反派,角色名称同样粗暴简单,The man,猛男。
饰演反派猛男的是奥斯卡影帝罗素·克劳,为我们奉献了《角斗士》、《美丽心灵》、《洛城机密》等诸多经典。
影片讲的是路怒症,这种情况我们在街上开车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影片开始用新闻素材剪切的方式,介绍了路怒症存在的一些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然后紧接着开始进入影片正题。
正片开场,开始交代角色背景和故事涉及到的细节。
单身妈妈瑞秋正和丈夫打离婚官司,弟弟也窝在自己家里整天打游戏,送儿子上学也要迟到,可以说此时的瑞秋生活一团糟,路上堵车又接到了被炒鱿鱼的电话。
开场这一段交代了大量的细节,包括小舅舅和儿子关于打游戏战术的对话、剪棒棒糖的剪刀,以及邻居家的新车等等,都成为影片高潮时的重要元素。
瑞秋手机没有锁屏密码,也成为被反派猛男盗走手机后肆意作恶的原因之一。
孩子和女性角色最容易激发人们的同情心。
在这部电影中更是这样,生活工作一团糟的单身妈妈,还在上学的孩子,这样角色设计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激发观众的同情心理,从而更容易深陷到剧情的紧张气氛当中。
这种典型的惊悚动作类型电影,其实和大多数小成本类型电影没什么不同,但这部电影还是努力向主流市场靠拢,其策略之一就是找来了奥斯卡影帝罗素·克劳来饰演反派。
如此分量的演员,相较于没有辨识度的女主角来说,自然要特别对待,所以直接在影片开始登场。
高速路堵车,又经历在儿子面前被炒鱿鱼的尴尬,还有离婚官司缠身,儿子又要上学迟到,所以单身母亲瑞秋自然脾气不太好。
这时候碰上了影片开头犯下灭门惨案的反派猛男,在等红绿灯时,瑞秋火往上撞,冒犯了猛男。
在这里,奥斯卡影帝罗素·克劳饰演的猛男原来也只是想息事宁人。
只不过两个生活都不如意的两个人最终结下了梁子。
两个路怒症重症患者开始在全城大堵车时,上演了生死时速。
现在说一下这部电影尽力向主流市场靠拢的另一个策略,就是将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极至化,就是接下来连串的追车、撞击、伤人情节。
每一场戏都十分精彩。
猛男挑衅,梁子算是结下了。
在电影里,角色性格需要有所转变。
在摆脱猛男的挑衅之后,单身母亲瑞秋和儿子在车里有次放松气氛的对谈。
这一处谈话除了缓解气氛之外,还有两个目的。
其中之一,依然是进行角色背景的塑造。
这番对谈,所谈的话题,表明瑞秋和儿子之间有情感隔阂,对彼此的世界了解的少之又少,说明很少沟通。
这种角色背景状态的描写,会在经历完整个电影故事之后得到改善。
目的之二,就是将此前小舅舅和儿子聊的游戏战术这一重点再次强化给观众。
女主发现汽车没油。
在加油站加油时发现猛男开始尾随。
这时候小弟路人甲当了一次护花使者,只不过很快就死于猛男的车轮之下。
现在开始,都市大塞车时两大路怒症患者的生死时速正式开始。
此前铺垫的细节也开始一个个进一步展现。
反派猛男拿到瑞秋没有锁屏的手机后,开始一个个向瑞秋至亲的人下手。
猛男现在的心态就是,反正我的生活已经毁灭,不介意拉几个垫背的。
最先遭殃的就是处理瑞秋离婚官司的律师。
反派猛男处理律师的手段依然是简单粗暴。
接下来就是瑞秋蜗居在家的弟弟,在和警察一番遭遇战之后,猛男负伤逃跑。
说到做到,现在的瑞秋已经被猛男完全控制,瑞秋开始被猛男手机遥控,接上在学校的儿子。
接下来柔弱的母子两人开始利用游戏中的战术进行反击。
影片结局肯定是正义战胜邪恶,不过电影前期所铺垫的更多细节,是如何在影片最后帮助女主角绝地反击的,才是更值得用心关注的。
这部电影单就故事来说,属于典型的惊悚动作电影。
柔弱的单身母亲和孩子,引发观众同情。
在反派的设置上,找来奥斯卡影帝罗素·克劳,这个现实中也是暴脾气的澳大利亚糙汉子来饰演路怒症猛男,可以说是人戏合一。
影片最大看点,就是两个路怒症患者在全城大塞车情况下上演的生死时速追车戏份紧张刺激。
综上所述,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值得一看。
3星,片子短小精悍,上来就开干。
男主变态残忍,女主又蠢又坏,反正是你不仁我不义。
都是精神错乱,活该你倒霉。
片子没有说教内容,但道理大家能自己悟出来!
这年头的人们已经没有了耐心,发起火来了就是疯狂报复社会。
这片子唯一的一点教育意义就是。
万一哪天你着急时碰到一个比你更急脾气的,直接给你来个同归于尽,也不算啥稀罕事。
所以呢,各自珍重,保持冷静,别“精神错乱”。
如果你有天心血来潮想坐下来看部恐怖电影,你会想看什么?
或者说你第一个闪过脑海里的会是什么画面?
是血肉模糊的肢体肢解,阴森可怖,晃荡在耳膜中里的音效,还是神出鬼没,面目狰狞要索你命去的妖魔。
这些电影大多是可期的,或者说我还没去看但就知道整个故事的轮廓,心里已经有了被突然来到的血腥场面兀地闪出做了准备。
比如电锯惊魂,比如死神来了。
这种准备是我们会被惊吓,就像去鬼屋一样,会害怕但心里知道这不是真的。
跟常常挂在口中说的那样:这你怎么也相信,拜托,这些不过是电影。
这些都是电影啦,现实里是不会发生的。
和大部分恐怖,惊悚电影相似的是,现实里大概率不会发生电影里类似千里追杀的情节。
但起由的路怒,确是每天都在发生的。
就我自己的日常,市区的出行不管是以前上班要开车还是自己下班平常骑电动车都是非常不痛快的体验。
变道不打灯,打灯过了几分钟不变道,龟速打电话我见过,甚至玩手机也见过,更过分还有20码最左道舔冰淇淋的我也见过。
我相信绝大多人不会将之认知成危险的事,高速快车道开80也理所当然成听妈妈的话,要慢点开。
开小车的说骑车的没素质逆行乱窜,骑车骂开车的没教养,远光狗,动不动嘀嘀嘀,嘀你妈啊,前面不走,你嘀什么??
总之要成为一个路怒症能找到无数个理由。
而这部电影的出彩点就是把这个东西,给弄成一部电影。
常常在发生,但常常被无视的东西。
至少是在我的生活环境下。
而它给我感觉不出彩的点,就是作为一部电影,它是没有内核的。
面上是个变态杀人狂因为被女主嘀了两下,于是触发了路怒技能。
但其实他只是个变态杀手,尽管他一路杀,可我看不出和路怒症有半点关系。
电影开头和背景电视不断在说着现代生活下人们的内心不断焦躁,女主也是因为不耐烦地长长嘀了两下而惹怒男主,我不知道电影是想说到底哪个才是路怒症。
因为你看不出这是不是他们平时的常态。
男主是个落寞失意而又暴躁的杀人狂,女主是个没时间观念,爱找借口甚至喜欢推卸责任的在离异的少妇,但还是看不出有半点路怒症的东西.电影借了这个话题,可并没有挖掘出太多的东西。
所有的逻辑,只情节的发展也看不出太多的细节。
你把它套在林中小屋里是你走进了那个小房,放在死神来了,人家死神都来了,杀你还要啥理由。
所以他是离电锯惊魂,或者闪灵,七宗罪这样不同类型但值得推敲的片子,少了太多很细的东西。
在我看来。
人人都习以为常的陋习,无时无刻是堆积了每个人生活的负面情绪,其实比起魑魅魍魉,血腥追杀,对我们来说是要恐怖的多的。
毕竟这些都是电影啦,现实里是不会发生的。
急躁的翠花狂按喇叭,恨不得想要有一万只草泥马踏过前面的小皮卡,眼看着绿灯变成黄灯,翠花急打方向盘,一脚油门,超了上去,还不忘冲着小皮卡比了一个国际手势。
可还没等翠花走几步呢,又遇到了大堵车,她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周一的早上,可是,刚刚的小皮卡已经缓缓的跟了上来,翠花瞥见了面露凶相的皮卡司机丧彪,立刻神情紧张起来,丧彪示意翠花的儿子小帅摇下车窗,同样害怕的小帅赶紧按下按钮,丧彪向小帅展示了如何礼貌的按喇叭,并质问翠花刚才为何那么粗暴的问候他全家,翠花根本不想跟他纠缠下去,示意小帅关闭车窗,可车窗偏偏在此时被卡住了,翠花暴躁的大叫着说,刚刚明明是绿灯,你为何不走,丧彪说刚才可能一时走神了,并真诚的向她道了歉,但作为回礼,丧彪也要求翠花为她刚刚的行为道歉。
可是,暴躁的翠花哪里有心情跟他道歉,直接把丧彪怼了回去,并再次问候了他全家,被整懵逼的丧彪彻底愤怒,威胁翠花说,要让她知道糟糕的一天到底是怎样度过的。
道路畅通后不久,丧彪驾驶皮卡疯狂的追了上来,一个紧急变道超过翠花,紧接着又来了一个急刹,幸亏翠花反应灵敏,死死踩住刹车,翠花被吓出一身冷汗,差五毫米就撞上去了,丧彪鄙夷的嘴角上扬,一脚油门扬长而去,心有余悸的翠花母子,只能慢慢的跟丧彪后面,准备抄小路避开这个有毛病的人,可就在快到下一个路口的时候,丧彪突然快速发动方向盘,急踩刹车,皮卡直接横在了路中央,恶狠狠的给翠花来了两分钟的死亡凝视,之后又再次帅气的扬长而去。
被吓尿的翠花找准时机赶紧拐进旁边的小路,母子俩回头张望没有看到丧彪追过来,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翠花根本不知道的是,被她激怒的丧彪,就在昨晚的雨夜,因为老婆出轨离婚律师,而愤怒的杀了她全家,刚才的一幕仅仅是她恐怖一天的开胃小菜。
精神错乱 (2020)6.22020 / 美国 / 惊悚 / 德瑞克·伯特 / 罗素·克劳 凯伦·皮斯托里斯
看完老夫的拳头硬了!女主就纯脑瘫,虽然没介绍刚开始反派放火烧的是谁,但盲猜是解雇他的前老板的家,这能理解,但真正的导火线是女主,其实反派内心还是有底线的,但女主实在太作了,然后反派才彻底爆发,女主可以说是害了一路的人莫名其妙出车祸有些甚至狗带,就为了保自己和自己儿子,自私脑瘫的女主比反派恶心多了,结局令人不爽
影帝居然演变态!
片子走向是很普通的犯罪惊悚类型 紧凑的b级片已经把类似题材排遍了 本片的剧情逻辑不交代就算了 把女主的人设设计的太中二 做的选择和当下反应都不是正常逻辑里的合理行为 浪费了罗素克劳这么卖力的过反派瘾
应该是首次反应路怒症的电影,尽管路怒的这么极端,通篇的“爱谁谁”“谁碰上谁倒霉的”“杀一个也是杀,杀10个也是杀的”论调下,让故事有点脱缰。杀与反杀的桥段唾手可得,杀的动因却可圈可点,这一点是这部电影略显高级之处。对于怒气的双方来说,作为观众的大多数司机多多少少都有些共情,当看到路怒的火焰摧毁一切,让路怒的事件朝着一切尽毁的方向狂奔,最后被“自作孽,不可活的”定式当中平息愤怒,祥和安宁重现,这是否会对当今的司机有多少警示和教育,还真的不好说-人们是乐于失控还是容忍失控,这本身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命题。
一部关于路怒症的电影,没有什么大场面,看完即忘
非常通俗,非常套路的“动作”片,看完就只有一个。。。Hmmm。哦。。的感觉。其实有很多情节并不是这么理所当然的,而这部剧的情节,很多都是为了成立一个结果,才生出这个原因或设计。像是坏人不断拨电话想要你听着他得瑟变态的心理,并要你指定某个人死时,其实大可挂了电话,让他无法嚣张,反正不管怎么样,变态是不可能跟你谈道理,也不会听你的指示,干脆挂了电话直接报警更好。还有店里的人也是很白目,是不是想反映现实社会的人都是慢半拍,等发生了事情才报警,而不是提前阻止?否则,就是为了让变态可以离开,才故意这样设计了。最后的桥段更好笑,为了营造虚假的紧张感,竟设计让妈妈进秘密基地找儿子,自爆位置?而不是,先对付坏人,也是笨得可以。这样,一开始何必躲起来啊?太没说服力了。
表演不错而剧本略薄
看到6分的评分,本来不报预期,但看完意外发现还不错,90分钟的影片从一开始节奏就很紧凑,导演特意灰暗的调色和镜头语言也充分表达当下人们内心的压抑和躁狂。这种类型影片女主总会时不时犯蠢不必过多纠结,罗素克劳演技还是那么没的说,只是最近没太关注,没想到现在这么胖,不过倒正好符合这个躁狂杀人狂长期服药激素紊乱的人设。一部好电影的既能娱乐观众,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无论是在任何文化背景下,这个故事对每个人都能引发思考,它或许是以一种非常可怕、夸张的方式告诉我们“糟糕的一天到底能经历些什么”,但同时更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学会控制情绪,远离那些潜藏在我们身边的精神病。
这是人物需要吗,罗素怎么胖成了这个熊样
愚蠢 别墅区那里,居然想着直接报复凶手,身为女性,又带有一个孩子,不免有些草率,这里更应该隐藏踪迹,凶手不能跟踪到自己了,躲起来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决定。凶手都已经那么大张旗鼓,已经完全暴露在外面,况且还有受伤,抓捕时间应该不会太久,明智点第一个反应就是把车子藏好。与凶手硬碰硬,最后还赢了只能说运气好。影片虽然剧情一般,但整体内容还是比较协调的
幸亏情节紧凑才不显得破绽百出。女主太令人讨厌无法同情所以无法接受结尾。做人没责任感出轨没钱还在加油站买彩票车破还车技差并且还对客户正当的解雇怀恨在心真是槽点太多white trash的代表。就让russel crowe为民除害不好吗。ps胖了才发现其实是实力派
这么好的演员就来个路怒症,就是想死死看看能杀几个人吗
编剧精神错乱了吧
岁月是把杀猪刀,愣是把肌肉男罗素克劳大叔养的是肥肥胖胖的,竟然还出演了本片第一大反派,上来就拿了两杀,然后巧遇倒霉女主,红灯不走外加摁喇叭互相道个歉也就拉到了,连孩子都让自己老妈别再跟别人杠了,愣是不听,孩子的面子都不给,结果搭进去一朝阳群众外加一警察。亲戚好友更不用说了。死的比谁都惨。就叫它路怒族引发的血案吧。女主智商堪忧,遇见这事儿还不报警,还不去警局,抱着自己的破烂红车强行超反派的车这都是啥脑子?
劇情錯亂,為了結果設計出來的劇情。
碰到神经病怎么办 , 能逃逃, 不能 就打死
编剧把观众当傻子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女主最后说要用儿子堡垒之夜的玩法对付反派直接给我气出脑淤血
罗素克劳这些年金拱门吃多了还是怎么的,这身材惨不忍睹。
不令人信服
并非关于路怒症的故事,而是精神病无差别杀人。故事讲述得毫无逻辑,作为受害者的女主,其一系列谜一样的行为,也让人觉得她所遭受的悲剧并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