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资深的恐怖电影迷,其实在每次电影院上映恐怖片的时候都是充满期待的,但每次花钱去电影院看完就后悔,然后周而复始。
我不是在宣扬什么爱国热情,我支持国产恐怖片的原因不是因为它们好看,而是希望国产恐怖片能拍出自己的特色。
纵观日韩泰三国恐怖片的发展也是从开始的不知觉也,到最后升华的过程,但人家高明在人家更关注的是剧情本身的吸引程度,而不是整天想着打噱头捞钱,捞钱其实也没关系,下面把电影拍好啊,选好剧本啊!
但……说回《魔镜3D》本身,叫这个名字确实有点勉强,因为这三个故事对于镜子来说只是个道具罢了,并没有像原版的《魔镜》那样作为电影的主线。
其次,这部电影所谓集结三大鬼王(其实所谓的三大鬼王我个人觉得不恰当,我认为的三大鬼王是泰国的Tanit.Jitnukul,拍摄过《恶魔的艺术》系列;韩国的安兵基,拍摄过《突然有一天》系列,但后来来到大陆拍摄《笔仙》也难逃吐槽命运;香港的邱礼涛,拍摄过《阴阳路》系列最早的7部)的宣传,其实最终是大陆恐怖片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虽然三个故事都不是能决定让人觉得恐怖,但对于配乐、气氛营造、悬疑设置等的运用来说,韩国和泰国的导演确实比大陆的那个故事好看太多了,大陆演员对香港搞笑片的节奏把控非常差,演技显得很造作。
1999年的《魔镜》走的是大华语圈路线,三段故事的发生地分别是上海、新加坡和香港。
16年后《魔镜3D》走的是泛亚洲路线,制作格局大了,代表华语电影的导演彭发,和韩国导演金成浩、泰国导演PakphumWonjinda联合掌镜,分别拍摄了发生在中国、韩国和泰国的三段惊悚故事。
前后两部“魔镜”有什么关联呢?
16年前版本电影的编剧、导演阿甘是《魔镜3D》版本的出品人,还有一点就是电影名字上提示的每个故事都是跟镜子有关。
现在提到惊悚片,让人想到就是低成本和粗制滥造,那么前后两部“魔镜”质量如何呢?
1999年的《魔镜》当年1700万票房在惊悚片中算是很不错的成绩,这么多年回头再看,当年的作品不敢说经典,也算是华语惊悚片中的良品。
9月25日上映《魔镜3D》素质也不俗,不是那种一惊一乍靠特效唬人的电影,三段故事各有风格特点,整体水平在今年上映的惊悚片里几乎是鹤立鸡群。
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一段韩国导演金成浩的故事,都市感强,最妙的是不玩玄的,用科学方法揭开故事的谜底。
从基本面上,一个封闭的公寓、孤单的女人,以及凶杀,一个高概念惊悚片的基本元素都完备。
而这段故事的优点也很明显,喝酒、自拍、玩社交网络女主人公让都市观众有代入感,情节推进很快,让观众从疑问到惊恐、再到解开谜团,有非常刺激的快感。
导演用当下人们非常习惯使用的一种工具手段把结尾收的非常漂亮,让看惯做梦、发疯为惊悚片结局的中国观众眼前一亮。
和韩国导演拍的故事以繁华都市高楼大厦环境为背景不同,泰国导演PakphumWonjinda讲的故事,发生在比较平民化的市井街区,特有的建筑、宗教习惯、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深色肤色,都让人有一种鲜明的异乡异国感,加上导演营造的惊悚阴郁的氛围,故事一开始就给人造成心理恐慌。
故事主人公是小孩和老人,还是挺渗人的,这里楼主就不剧透了。
跑题一点,其实,韩国和泰国导演故事里都有反映出当下人的城市病,亲情的缺失、孤独症的蔓延。
第三段电影是著名的拍“鬼片”的“彭氏兄弟”的弟弟彭发执导,讲的是剧组里闹鬼的故事。
在惊悚元素之外,又加入了喜剧的元素,所以观众是在一阵紧张一阵笑声交互中完成观影的。
换一种说法,彭发讲的剧组故事也是影视圈的一个缩影,告诉观众一个电影是怎么拍摄的,窥斑见豹,多少能让观众明白之前看的不太好看的“鬼片”是怎么拍出。
中国影市越来越好,纵向看,从前后两部“魔镜”拍摄上映,看到了电影类型品牌的培养和产业方面的探索;横向看,未来的国际合作也会增多,惊悚片类型鲜明有固定的观众群,制作成本可控,《魔镜3D》为代表的亚洲三国导演合作是有益有利的国际拓展尝试。
当然,作为普通观众来说,最现实的是不管是不是国际合作,你引进的导演要能出好内容,别拍烂片,幸好《魔镜3D》合作导演都还很给力,片子拍得挺吓人。
文/田金双近年来,国产恐怖片很多,经典鲜见。
相比之下,极恐悬疑电影《魔镜3D》中的故事耐人寻味。
我一直觉得,一部影片的首要创作原则应该是“故事要好看”,而之于恐怖片或惊悚悬疑类型片中的恐怖,绝非夸张的音效、动作或表情,真正意义上的惊悚和恐怖更应该来自于心理上的悬念和压力。
在恐怖故事中,有关“镜子”的隐喻更多是招魂的道具。
极恐悬疑电影《魔镜3D》中的镜子也一样。
只不过,在该影片中,镜子除了恐怖营造外,暗示的亦是晃动不安的世道和变幻莫测的人心。
之所谓,说的是世道,看的是人心。
若就影片结构而言,《魔镜3D》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多年前香港导演陈可辛、韩国导演金知云和泰国导演朗斯-尼美毕达联合操刀的《三更》。
不过,若就影视文本对恐怖惊悚题材的切入来说,《魔镜3D》则延续了《三更》的辉煌,更将恐怖悬疑元素玩了极至。
而这种极至,似乎与佛法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观点不谋而合。
《魔镜3D》共由三个故事组成,这种感觉类似日本恐怖合集《新耳袋录》。
第一个故事《电话》是由韩国导演金成浩执导,讲述的是一独自在家养伤的年轻女孩通过手机微信交友,结果却被冤魂索命的恐怖经历;第二个故事《奶奶》是由泰国导演Pakphum Wongjinda执导,讲述奶奶去世后,四岁的孙子的诡异举止所引发的种种谜团;第三个故事《电影》是由香港导演彭发执导,讲述某剧组拍戏所遭遇的一系列闹鬼事件。
影片中三个故事中延续的均是“内心的晃动和不安”,这种不安,更多内心焦虑。
在《奶奶》这个故事中,四岁的孙子在爷爷奶奶的看护下长大,老人相继过世,但在迟迟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孙子眼里他们并没有离去。
他还是如常地用爷爷奶奶给他的零花钱去胡同买爱吃的东西,而买东西的钱都是旧钞。
儿子的这些怪异举动让爸爸妈妈感到不安,他们决定揭开谜团……故事的结局,让人胆战心惊之均更是出人意料。
斯如影片中表现的情节,有时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在该片中,“魔镜”这一具有魔力的词汇似乎更多佛法隐喻:“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只不过,在导演和恐怖主义者的操持下,不管是剧中人还是剧外的观众,似乎每个人都很难看破。
而这,就是整个世界的真相,笑中有泪,不喜不悲,亦或悲欣交集。
在西方,“魔镜”是魔法相关的道具,斯如《白雪公主》中王后那句经典的台词:“魔镜啊魔镜,谁是这世界上最美的人?
”镜子可以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信口开河,亦可以不动声色沉默不语。
不过,且不管魔镜做何表态,都会引发出一个新的故事新的结局。
所以,在《白雪公主》这个童话中,白雪公主快乐地吃下了忧伤的苹果。
所以,镜子,其实只是镜子,只不过,在多变的人性和人心面前,镜子成了沟通善恶、阴阳的道具。
因此,一面很普通的镜子,拷问的却是人性。
当然,如果你胆子不够大,又经不住这部中、韩、泰三国三位风格迥异的导演这部“人间怪谈合集”诱惑的话,不妨捧着《金刚经》连诵三遍,再步入电影院慢慢品味个中滋味。
《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看《魔镜3D》,说的是世道,看的是人心,洞察的是自己。
看了好多影评,都在说《奶奶》是温情片,偶尔有一点儿说恐怖的也只是在老张问孩子:谁带你来的呀?
的时候,孩子指了指空无一人的身后。
本来刚看完的时候,觉得真是一部温情片,但是后来细想了想,很多细节根本没法解释;比如最后一幕孩子又拿起了钱(有人会说老两口放不下孙子),再比如孩子本来不会说话,奶奶死了后又会说话了。
再结合一些细节,1.老张把糕点给孩子吃的时候,说了句:这孩子,只跟奶奶亲。
奶奶呢,则是一脸慈爱的说:是啊。
2. 一般人是不会看到鬼魂的,但是奶奶死后孩子看到了她并和她回了奶奶家。
3. 父母一路追孩子到奶奶家时,孩子严厉的说了句:你们回去。
4.奶奶病态的爱着爷爷 5.镜子的功能是附身。
6.结局时候导演放的音乐很不温情。
所以,我有了以下结论。
孩子,其实就是一直附身着的爷爷,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只爱奶奶,解释了他为什么能看到死去的奶奶,为什么可以拿着爷爷棺材里的钱买东西。
至于结局,孩子又拿起了一张钱,镜子里面却映出的是爷爷和奶奶的身影;结合奶奶刚死的时候孩子不会说话,到了奶奶家突然会说话并且语气严厉则可以推测出孩子被爷爷和奶奶同时附身了。
“魔镜,魔镜,谁才是最美丽的人。
”可能在每个人女性观众心中,一听到“魔镜”两个字首先想道的是“白雪公主”,其故事中的“魔镜”如同现在的自拍神器,在神器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眼中那个最美丽的小公举。
也许美丽的东西都是危险的,它摇身一变就会成为各种恐怖故事的来源。
电影《魔镜3D》就拿一面古老的镜子做起了文章。
镜子这种可以正衣冠的物件自古以来就有一些说法和忌讳,比如说镜子不能对着床,半夜起身不能照镜子,更讲究一点的,家中镜子摆放的位置都有各种风水上的说法,摆放得当还能挡煞等等,就连国外也有跟镜子有关的传说,比如那个著名的“血腥玛丽”的故事。
所以镜子自身这种与生俱来的恐怖效果让许多惊悚片把它信手拈来并且大做文章。
《魔镜3D》是个三段式的故事,这在惊悚片中并不算是别出心裁,之前的《三更》,许多邵氏出品的早期恐怖片也大都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结构的好处就是短平快,非常适合恐怖片的特点,因为恐怖片如果做的前戏铺陈太多就会让人产生刻意惊吓的无聊感,几个独立的小故事反而能让观众产生后怕的感觉,“语焉不详”的简短剧情也充分保留住了恐怖片的神秘感。
近年来的国产恐怖片如雨后春笋,但大多数都是以一个冗长的剧情模式来承载,基本上能抓住恐怖片精髓的很少,恐怖片一旦变得散慢那对观众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尤其是最后那种符合总局规定的结局一出,更容易把观众推向了“走近科学,走近你妹”的深深怨念。
这部《魔镜3D》在恐怖效果上绝对不忽悠,“电话”“奶奶”“电影”三个故事都有魔镜元素串联,但却各具特色,不管是背景故事风格还是拍摄手法都不尽相同。
电影先以一个非常贴近当下普通人生活的现代恐怖片切入,讲了一个发生在一栋公寓里的故事,一个独居的女孩,一个封闭的空间,一面不知从何处快递来的镜子,还有一部手机……在这里不做过多的剧透,反正我看过之后是再也不敢跟陌生人微信聊天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泰国,泰国是魔性的国家,天生就是个恐怖片,这也是泰国出品的恐怖片总是在全世界的恐怖片领域名列前茅的原因,泰国的那种植被密布,庙宇林立,让人感觉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到什么,人也就逐渐变得小心翼翼讳莫如深魔魔怔怔的了。
“奶奶”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阴郁而魔怔的故事,小小剧透一下就是里面的小孙子超萌超可爱的。
第三的故事厉害了,相对来说是三个故事中情节比较丰满也充满笑点的一个。
“电影”讲的是一个剧组在一个老式别墅里拍恐怖片的片的故事,是一个戏中戏,情节很写实,对当下影视制作包括明星现状有一定的影射意义。
其中的恶搞元素是大亮点,让人想起了经典的《惊声尖笑》系列,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导演在掌控力上的游刃有余。
惊悚片《魔镜》由中国、韩国和泰国的三国电影人完成,由三段故事构成,分别是:韩国《电话》、泰国《奶奶》以及中国的《电影》。
三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惊悚人心的元素展开,探讨的也是到底有没有鬼?
影片给出的答案就是:鬼由心生,善恶终有报。
远到欧美国家暂且不论,他们的鬼神论和中国的还有些不同。
东南亚的鬼神传统故事很是近似,毕竟文化同源,古代的时候东南亚的文化也互相影响,所以在你论起鬼神的故事和对人的影响,有很相通的理念。
《电话》讲述恶有恶报的故事,《奶奶》是从人伦和亲情出发的故事,《电影》则是批判电影院的一些丑陋现象。
三个故事讲的是鬼,其实是说人性的黑暗面,这也是惊悚片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好事和坏事,这是事情会给这个人带来好的和坏的影响,也是常言所说的善恶终有报。
虽然有点封建迷信,但一个人坏事做得多了,终究不会有好结果。
反之,总是做好事,也不会有太坏的结果。
串联起整个故事的线索是一块魔镜,这也是片名的由来。
这块镜子中似乎可以看到亡魂,从而让每个故事的主人公想起自己做过的种种善事和坏事。
在片中,不少场景真的达到了预期的惊悚效果,《电影》这个故事属于惊悚+喜剧,可能因为导演彭发见过剧组里的事情太多,比如女明星耍大牌、投资方缩短制作周期、剧组简单处理特效等等,这些不利于电影拍摄的事情都在这个故事里出现了,可以看做是导演自己的一种大胆披露。
《电话》是韩国的故事,实际上说的是手机,一个女孩做了坏事,遭到报复,手机成为她被威胁的主要工具。
这个故事的惊悚程度也不小,特别是结尾的一段,让人感觉似乎鬼怪真的有出现,同时也为事情的真相感到震惊。
导演可能也在批判年青一代人的不负责任和率性而为,从而导致很多事情受到难以估量的可怕后果。
《奶奶》是讲述人伦亲情的故事,这个故事稍微平淡些,但有几处惊悚效果做的还不错。
整个故事都是很明显的泰国风格,还带有浓郁的宗教意味。
这个故事的主旨很简单,就是要善待老人,这种道德观念在东南亚是共通的。
总的看下来,电影《魔镜》展现了当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生活中不会有鬼,但因为心里的恐慌而吓到了自己。
当真相揭开的那一刻,人似乎得到了心安,不过导演没有让影片那么简单的完结,最后还是留了尾巴,是不是有鬼?
谁也无法确定。
文/满囤儿和长片不同,短片不需要大布局、整体结构、精细化节奏等等费劲的功夫,只要一个令人惊喜的小心思迸发出闪光,就足以让观众满足。
《魔镜3D》是曾经辉煌无比让人回味良久的《三更》的续集。
的确,随着3D技术的成熟,香港、韩国、泰国电影人在如何拍摄惊悚题材上所迸发的小心思也得到了大幅的更新。
延续《三更》的辉煌,现在正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三更》的三位导演香港的陈可辛、韩国的金知云、泰国的朗斯-尼美毕达如今已经都成为各自国家的超级导演,运作的都是顶级大片。
可是我们看《三更》会发现,即便是这些颇有大局视野的大导,也会有着想法很奇特的小心思。
他们的小心思体现在短片中,虽然有时候会有和电影传统观赏体验相悖的地方,却能让观众体验到长片中规中矩后难以体现出的另类美。
《魔镜3D》也是这种体验。
有些时刻你会觉得怪,觉得和自己多年的观影经验不符,却在导演抖出小心思后,恍然大悟、拍案叫绝。
韩国导演金成浩的第一个短片名叫《手机》,体现小心思体现得很明显。
这个短片想法是很大胆的。
因为这个短片其实只有两场戏,95%的戏份都在一个单间公寓内,都只是女主人公(甜美的李彩英饰演哦)自己的各种情况。
这种高度集中的戏,在长片中就像《活埋》一般罕见。
刚入戏的时候,观众会下意识担心这种独角戏如何撑足90分钟,可是当惊悚的氛围起来,灵异的危险越来越近的时候,观众会反过味儿来。
对啊,他根本不需要撑90分钟,他只需要撑30分钟就行啦。
于是,30分钟、高度集中和浓缩的气氛,以及最后一瞬间的爆发。
我们又体验了一下韩国复仇类电影复仇手段的高残暴化。
和韩国电影人注重外在视听营造不同,泰国电影人更倾向在故事中加入情感的元素。
因此第二部短片《奶奶》,也是三部短片中最有人情味的。
这个短片充分运用了惊悚片中最容易营造神秘感的两个元素:小孩和老宅。
尽管吓人的镜头并不多,但是很生活、很文化,最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回味。
怎么说呢,以内地审查制度而言,这个短片可能是三个中最值得表扬的,因为它毕竟是唯一一个宣扬了些许正能量的。
呵呵最令人担心的国产短片《电影》,不但没有让我们在同行面前丢颜面,反而成为了本次三国同台中最大的惊喜。
我们突然发现,想要在90分钟里全面摆脱广电审查的局限很难,但是要在30分钟里耍个小心思、跳脱一下审查的局限却并不难。
彭发的《六世古宅》就显得拘束,远没有这个短片灵动。
这个短片最大的惊喜就是恐怖与喜剧的结合。
因为恐怖被禁止,华语电影人曾数次尝试用喜剧来规避,结果每次都弄得事与愿违。
毕竟在内地环境下,你严肃地拍恐怖还免不了笑场呢,你还搞笑,岂不是找死?
好消息是,彭发的这个短片第一次成功了!
成功了!
成功了!
恐怖的尖叫和逗乐的笑声,在这部短片的观影过程中被鲜明地分解开,并且都能纯粹。
这种小心思,当真是灵感和想象力的产物呢。
文:赵猪从类型片的功能来说,恐怖片大概是最好拍的了。
一个不用太复杂的故事,只要一点巧思,再加一点细节上的想象力,充分考量好观众的思维盲点,掌握住叙事的节奏,在不经意间,让他们尖叫起来,就够了!
如果能够再多一点回味,尤其是令人毛骨悚然,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生活的回味,那就更妙了!
《魔镜3D》,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镜子做主题,来自韩国、泰国和香港的三大鬼王联手命题作文,各擅胜场,打造一部拼盘式的恐怖片,同时也是一场比拼,短短九十分钟时间,让观众一次享受到三重风味各异的恐怖大餐,绝对超值。
来自韩国的金成浩导演,代表作就叫《鬼镜》,而且还被好莱坞翻拍过一遍。
在那部电影里,他把镜内镜外两个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世界,用诡秘莫测的凶杀案连接在一起,令到很多看过该片的观众,回到现实生活里,都对家中的镜子产生恐惧。
当然此次的《魔镜3D·电话》一段里,他并没有重复自己,但是同样巧妙地用道具“魔镜”,营造出多重空间的诡异感,明明只是一个女孩和一部手机的独角戏,却能通过导演的调度,生出无限恐怖的意味,紧张感十足。
泰国鬼王Pakphum Wongjinda带来的《奶奶》一章,看似质朴,温馨,娓娓道来一个半哑儿童与已经过世的奶奶,如何和谐共处的故事,并不算太吓人,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爱,却令人唏嘘不已。
毕竟在当下忙碌的快节奏社会当中,我们许多人大概都是从小就跟随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长大的,而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又往往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无法在奶奶身边尽孝。
泰国的市井生活氛围,还有泰国电影自带的鬼气森森效果,加上点题的魔镜概念,使得这段影片最令人油然而生好感。
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电影导演和故事发生地是在泰国,所以基本上可以不用受到我国广电局的过多限制,总算是真的有点不一样的东西了!
彭发导演自不必说,来自马来西亚的彭氏兄弟联手拍摄过许多恐怖惊悚电影,水准自然不在话下。
虽然近年来彭氏兄弟在内地虚高的市场冲击之下,多少有些迷失自己,但是一旦回归到自己最擅长的恐怖片领域,还是游刃有余。
《电影》这一段,最令人惊喜的是戏中戏的架构,还有回归港片传统的惊吓之中有幽默,幽默之后,又往往留下一点令人回味无穷的惊吓点。
比如,那个被导演称作是秘密武器的惊吓元素,究竟是真还是假呢?
彭发导演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擦边球,单只这个问题,就能让观众一直纠结到走出电影院,甚至纠结到回家,然后在入睡之前,站在镜子前,一不小心就被自己突然想起的电影桥段给吓一大跳。
三大鬼王,三个意境氛围不同,但是惊吓度都足够高的小故事,《魔镜3D》不玩虚的,只求让观众在电影院里享受到足够的惊吓,这就够了!
都说“优秀恐怖片会把人吓尿,拙劣恐怖片会把人笑疯”,三段式恐怖片《魔镜》无疑就是后者,路边道听途说的烂俗段子,三个惨不忍睹的微电影短片,生凑出一个所谓的“亚洲恐怖巨制”,骨子里却是臭不要脸与空洞乏味。
最让人毛骨悚然不是电影内容,而是这种超低成本的恐怖烂片模式的泛滥成灾,汇集几个三四线明星,搞这种3D恐怖噱头,大肆骗取商业利益,居然成了流行趋势,可悲!
可叹!
可耻!
整部电影让我最大感觉就是——空洞!
Pakphum Wongjinda+金成浩+彭发三位导演,基本都在装神弄鬼、故弄玄虚,拿着路边下三滥摊货,瞎拍着玩!
《手机》是毁三观故事,石膏瘸腿女玩微信,见到镜子和聊天对象,只知担惊受怕,最终被毁容复仇女扔下楼,原来她撞死人逃逸,过程呢?
矫揉造作、心虚脑残、不伦不类;《奶奶》算是里面最好故事,至少想用泰式亲情,打动人心,但就会说“呀呀”孩子,突然被死去奶奶带走,搞出奶奶养爷爷尸体的故事,山寨《三更之回家》,却毫无创新;最后一个《电影》则恐怖未遂变闹剧,一个拍戏片场惊魂,女二号假装鬼上身吓唬人,转变成真“有鬼”,故事说不清所以然,剩下只是弄巧成拙!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老是玩手机,老跟陌生人微信聊天,不要酒后驾车,以及交通肇事逃逸,但对方就送一个带摄像头的镜头,就能开着外挂进来行凶,扯淡呢?
那个剪刀落下,扎到石膏里,更是异想天开。
知道谁是凶手,不通知警察,私自杀人复仇,违反乱纪毁三观。
第二个故事是说要关爱空巢老人和儿童,可惜儿童开始只会说“呀呀”,后面突然开口说话,显得突兀。
奶奶养爷爷尸体故事,篇幅太短,只知道拿废镜头凑时间。
第三个故事是说好的临时演员的重要性,导演狡猾与诡计,但这种硬滑稽搞笑,什么厕所里女鬼手抓手纸,什么女二号扮鬼吓人,什么泰国话你们都要死,为了凑鬼而凑鬼。
1999年,一部恐怖烂片《古镜怪谈》,凭借题材绝佳,凭借谢霆锋、林心如、黄百鸣、徐帆等大腕加盟,在全国票房超过1500万元,从此以后阿甘导演火了,开启了烂片之旅,这哥们除了《考试一家亲》《大电影2》没什么能看的片,就靠题材好、卡司硬、营销牛,慧慧骗大钱。
自从监制绝世烂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骗了十亿多票房后,必然想起如何将当初《古镜怪谈》炒冷饭噱头延伸出《魔镜》,偏偏Pakphum Wongjinda+金成浩+彭发都是混混导演,反正瞎拍有片酬免费拿,那就破罐破摔瞎拍滥糊弄吧,这样的《魔镜》能好看才怪呢?
如今,是个人就能拍恐怖片,以为DV扫几个一惊一乍镜头,以为最后有神经病幻觉,以为有女人惊叫、鬼影晃动、轰鸣音乐乱响,就能拍出所谓恐怖力作!
不过恐怖片行业赚钱很牛,远远比拍《赛德克巴莱》《一九四二》《万箭穿心》《投名状》这些良心精品戏划算。
吕建民导演《B区32》6万制作成本,94万营销宣发费用,全国票房超过1600万,杨幂几年前垃圾恐怖片《孤岛惊魂》500万投资,等她在《宫锁心玉》爆红了,拿出来放映,骗取9000多万票房,还导致《孤岛惊魂2、3》诞生,一片片《XX惊魂》,一片片《诡X》,每月扎堆一大打恐怖垃圾片,已经恶心了内地市场,那么《魔镜》不出,等待何时?
这垃圾片上映五天690多万,能否达到99年《古镜怪谈》1500万以上,拭目以待!
作为一种有着较为长远的历史的类型片,惊悚片一度被认为是香港电影的“救市之道”,尽管这种救市的愿望在现实的面前显得很柔弱无力,但香港电影人努力的将这种类型片的优点保持下来,并试图融合其它国家或地区类型片的元素而发扬光大,即使是在北上神州之后。
如彭发、彭顺兄弟俩,就为国产惊悚片带来了不少的新鲜元素,而彭发等执导的新作《魔镜3D》,则是强强联手而做到扬长避短的又一部典型影片。
三段式故事的叙事方式是不少惊悚片选择的方式,如香港的《阴阳路》系列、《三更》系列等,其中后者《三更》系列又是在香港电影步入低谷后,陈可辛试图集合、混杂泛亚电影的优点的集大成者,赢得了不俗的口碑,尽管陈可辛的走出去策略未能持续下去很久,但影响到了后来者。
而《魔镜3D》明显借鉴了《三更》系列的制作方式:由香港、泰国及韩国三地导演分别创作一部短片,并以镜子作为线索串联起来,以求打破单独一个故事的限制,并发挥出各地电影文化之长。
第一段故事是韩国导演金成浩的新作《电话》。
韩国电影人很擅长的是用以很细腻的手法刻画故事,而惊悚片方面也善于结合现实生活的可能性事件铺陈人物的情感、生活等,《电话》延续了这个优点,女主人公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而不得不在家休养身体,她的好闺蜜则前往巴黎度假,孤独无聊的她只好借助于手机与外界接触,但随着她收到一面镜子之后,发生了一连串的非比寻常的事件……交通事故、手机,都是现实生活常见的一部分,编导金成浩借助于女主人公与手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当代人的孤独寂寞的状态,而谜底揭晓时,又可以看到人物的恐惧心理所带来的后果。
第二个故事《奶奶》而是出自于泰国导演之手,讲述的也是发生在泰国的故事,但题材内容则是常见的亲情、爱情等。
泰国是一个佛教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其电影里也充满着神秘元素,如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影片《能找回前世的波米叔叔》,就充满着科学难以解释的鬼怪神话等。
而《奶奶》中也夹杂了类似的元素,包括那个原本说话不利索的儿子,突然后来变得伶牙俐齿等,导演将日常生活常见的亲情表现的让人惊悚又感动。
第三个故事《电影》则无疑是导演彭发的拿手好戏,也即采取片中片的方式讲述一段片场惊魂事件:某摄制组正在赶工拍摄一部民国时代的恐怖片,为了让演员有更逼真的表演,编导有意的让女二号装神弄鬼吓唬一下男主角,但意想不到的是片场里还存在着一些神秘的人……电影本身是一种以假乱真的艺术,而以片中片的方式表现神秘的事物,则添加了几许假假真真的惊悚气氛,更何况还有片场折射出来的灯光等的渲染。
在内地市场上映的惊悚片常被观众诟病惊悚度不足,主要靠音响吓唬人,但可以说《魔镜3D》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也即如何精心的通过讲述日常生活可见的事件,而营造出惊悚气氛,同时又符合情理,甚至让人有所共鸣(《奶奶》那一段故事便充满着泪点)。
也没有那么差吧 大陆能拍成这样也还好了 广电总局那么变态
冷饭作,但能在影院看到正统的恐怖片作品我已泪流满面。广癫局严格审查下这怪力乱神的剧情能上映,看得出导演费了心思。更愿意相信这是部试水之作,期待国产恐怖片的春天。Ps.前后两个故事的分别来自『死神的十字路口』Part1,『鬼乱5』Part5;剧情三星,名字烂减一星,孙坚太萌加两星。
真心被吓到了
比之前的国产恐怖片强点
拍得很无耻!很无耻!无耻!
凑合。。。
有鬼?有鬼!
第一个故事有点抄袭泰国的片子 两星给《奶奶》
已有资源,已经收盘
近年恐怖片里不错的作品
我觉得在国产恐怖片中,这部算是很好的了,因为中国🇨🇳恐怖片是禁止有真实灵魂存在的那种思想,必须人为的,因为广电总局审批不过!!!所以很多国产恐怖片看到最后都是什么精神病幻想之类的,这部虽然第一个故事有点效仿泰国的《鬼三惊》,但总体来说,这一整部都不错,至少相比其他国产恐怖片
还不错,这都黑就过了,中国部分是败笔,有点网络段子味
感觉还可以吧,鉴于光腚总局的限制不能出现真正的鬼,这个片子做的还算及格
又见不打招呼的翻拍……呵呵
虽然只看了那段抠图演技的cut,还是必须特地赶来赞一发,有种哦~
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看完了这部电影,第一个故事完全翻拍啊,第二个故事也很老套,第三个也和泰国鬼片的很多桥段相似,真是醉,这么一来第二个老套的故事倒成为最出彩的了!
【7.1】
恐怖片也是需要剧情的。豆瓣有引入负分评价的必要。
如果没有抄袭的话,我能给四颗星!
孙坚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