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铺垫过去几年来,我一年只追两个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和《性爱大师》(Masters of Sex)。
《性爱大师》,是我闺蜜mightymin推荐给我的。
第一季,烂番茄评分高达8.4, metacritic高达86,第二季维持了相似的水平。
到第三、四季,评分都有下降,但也在7之上。
曾获得金球奖、艾美奖等提名。
而在中国的豆瓣上,第四季意外获得高达8.8分的好评。
电视剧改编自《纽约时报》著名记者托马斯.梅尔的同名小说,而托马斯本人也是该剧的制作人之一。
这位托马斯,是美国著名获奖作家、纪录片制片人及新闻记者。
铺垫了这些,其实就想说一点:这电视剧虽然名字有些耸动,但其实严肃。
它当然有很多大尺度画面,谈论性的问题也尺度很开,但是,它仍然是一部主题严肃的电视剧。
这部剧,隐形的主角是关于人类的性,或者说,是人类的欲望。
性、爱、生、死、恋以及人的事业与价值追求等等。
《性爱大师》的剧情主线是什么呢?
是男主William Masters和女主Virginia Johnson这对partner的故事,从1950年代开始,在他们20多年从事业到情感到婚姻的合作生涯里,他们突破社会禁忌和学术禁忌,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性学研究领域,著书立说大获成功,又成立性治疗所,帮助了各色有性障碍的人们。
它辅线非常丰富,各色人等粉墨登场,试图将那个年代美国社会的性、情爱与婚姻现象,缕个遍。
而男主女主之间,也是关系复杂,因为男主已有家庭,女主为离异有娃少妇,所以前三季的感情戏主线,就一直在三角、四角甚至五角的关系里缠绕、起伏。
这着实是一部很丰富、解读空间很大的剧。
前两天,我趁着假期,在家看完第四季。
在这一季里,最拨动我心弦的,竟然不再是男主和女主的事业与情感命运,而是曾经我觉得最悲剧最没有性格魅力的一个女性角色,Libby,那个忍受男主长达十多年婚外情的全职主妇,在丈夫终于提出离婚之后,竟妖娆转身,完成了从歇斯底里的失婚妇女到一个自我觉醒的现代新女性的升华。
而且,是真正高阶的女性觉醒,不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而是,不为清风不为谁,我自顾自妖艳盛放的个体觉醒与自由。
所以,她的故事,特别想让我说两笔。
1Libby是一个长得十分美丽的女子,形貌间,很有些像奥黛丽.赫本。
甚至,连身材也像,即便是生了三个孩子,年届四十,她仍然维持着纤细、匀称的体型。
而且,她其实很聪敏。
(第二位是Virginia, 第三位即是Libby。
)最初,她是Masters的女秘书,不难想象,因为美丽,因才能足以胜任女秘书的职责(这意味着着良好的家务管理能力),她赢得了Masters的青睐,并成功将自己的职位从“女秘书”置换成了“妻子”。
是的,对于Libby来说,嫁给Masters这样成功的妇产科医生做妻子,是当时美国社会里普通女性能够找到的最好“职业归宿”。
如果端牢这个饭碗,她们终于可以不必再去做女秘书这样薪酬与社会地位相对低微的工作,转而将经营家庭当作自己的全职,以期下半生无忧,不必面对孤独终老的所谓“悲惨结局”。
正因自己是女秘书上位,Libby对Masters的女秘书也一直颇多警惕。
你看,不论在哪个年代,不论在哪一种形态的社会,当女人把丈夫和家庭当作自己的“工作”时,她们就或多或少会处于“失婚(即失业)”的焦虑甚至恐惧中,充满了不安全感。
哪怕是眼下看上去还并无“失业”的征兆。
那时候的Libby用尽全身力气,要把“妻子”这份“工作”做好。
将家里收拾得紧紧有条,将自己收拾得体面漂亮、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为丈夫挣脸面,并且,她努力地谋划生一个孩子。
只是由于丈夫的生理原因,Libby不易受孕。
没有孩子,让Libby紧张、焦虑、不安,而Virginia的出现,更加剧了她的不安。
可Libby彼时不懂得,孩子并不是她和丈夫之间的问题,她自己才是。
因为退居家庭,不再有事业追求,她显得沉闷而无趣,她与丈夫也缺乏在事业上的共同兴趣与话语,他们的沟通只能局限在家庭性的事务上,她自己的个性与教育,又深受当时主流社会价值观对传统女性的影响,拘谨、不生动、不太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哪怕是自己的性需求。
相形之下,横空杀出的Virginia, 已先于自1960年代才风生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亲身实践、活出了一个“新女性”该有的样子。
她有比很多男人还旺盛的事业心,她对事业的追求和野心甚至高于其对情感和家庭的诉求;她勤奋、好学;她无惧社会压力,坚定地离开了自己不想要的亲密关系与婚姻,独自谋生,养活自个儿和孩子。
她是一个活得如此兴致勃勃的女人,充满昂扬的斗志与生命力。
这一点,也同样表现在她对physical pleasure的追求上:不讳言、不羞涩、不闪躲。
I want.I enjoy.I persuit.《性爱大师》的第一季、第二季,几乎就是一部男主女主的励志剧。
男主不顾千阻万险,突破层层社会禁忌,在开天辟地的性学研究上矢志不移;女主则演绎一个离异单身母亲,如何突破小环境、大环境的压力,为自己在职场上杀出一条生路。
面对Virginia这样如野豹一般的竞争对手,纵然Libby是想尽各种办法,为丈夫生了三个孩子,也徒劳。
何况,Virginia还漂亮。
而且是惊人的漂亮与性感。
按照她后来的一个情敌的话说:你从来无需担心没人爱你,因为你如此漂亮,可以轻易吸引任何一个男性。
所以,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是啊,Masters & Johnson,他们有共同的志业,是二人所说的work husband and wife, 他们之间还有化学反应,彼此有很强的sexual appeal, 怎么可能不发生故事。
他们之间的事情,那是又一篇长文。
而Libby早早就知晓了这一切。
女人天生的直觉、敏锐,让她几乎是从这一段affair开始没多久就如证人一般,全程目击。
2在今天这个时代,遭遇丈夫婚外情的女性通常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没什么好说的,离婚;第二种,努力让丈夫回心转意,修复婚姻,只要丈夫不再犯,便相安无事;第三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以给予丈夫常妻所不能忍的绝对自由,来换取婚姻的不解体。
而即便是在今天,很多自身经济能力不好的女性,依然会选择第三种方式。
为一份稳定无忧的未来,偿付一些泪水、委屈与不甘。
这笔交易,在她们看来,还是划算和值当的。
据说,她们还有一套理念来合理化并支撑他们的选择:天下男人皆一相。
这一个如此,另一个也不见得不如此。
所以,何必折腾,换来换去?
婚姻,本质上就是一个小型的经济联合体。
想多了,反而是天真、是不合时宜。
(我个人,当然是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的。
)说回1950年代的美国,Libby所为正是一模一样。
她从不跟丈夫拆穿,从不戳破,让丈夫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和他的女秘书、后来的女合伙人,维系了十多年的婚外情。
而丈夫还一直认为自己的妻子不知情。
一方面是对丈夫采取绥靖政策,另一面,Libby却对自己婚姻的威胁者下足功夫。
成为朋友,激起对方的善良、同情,激起对方的保护欲,然后含蓄告诉她,我其实一直都知道,但是,我不care,“I never expect Bill to be all things.” 她能容忍不忠,底线只是,婚姻与家庭不碎(my family is intact.) 一份秘密协议就这样在两个女人之间签订了。
对于Virginia来讲,这确实是一份她能给出的承诺。
相对于婚姻而言,事业在她的价值天平上权重更高。
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她从来不乏优质追求者,随时有与他人结婚的自由度与能力。
这背后是一个漂亮、有魅力的女人的底气与自信。
对于Libby而言,遭遇Virginia这样的对手,幸也不幸。
3在那十年里,一方面,Libby内心承受巨大的委屈与不甘,苦心维系这岌岌可危的婚姻,另一方面,为了消解自己的委屈与压制在心底的愤怒,她以自己的出轨来谋求一种“平衡”,并获得对丈夫施以打击和报复的快感。
这种打击、报复的心理,在第四季里经由她自己的口对丈夫和盘托出,最后,这种残酷真相的揭晓,也确实如她所愿,给了丈夫沉重一击:“你从未想过会背叛你的人,竟然背叛你,而且,不止一次。
”可以想见,这样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没有快乐可言的,婚姻危机犹如炸药包露在外头的那截子长长引线,即点即燃,最后,引线一旦燃尽,婚姻就如同这炸药包一般,炸裂、飞散。
强尽的火药爆炸力下,该受伤的,谁也逃不过。
Masters终究提出了离婚。
因强有力的情敌介入、他抑制不住内心对Virginia的爱与渴望是其一,不愿意再忍受因长期欺骗而欠下的心理巨债是其一,最重要的,他终究还是想要一段从此不用隐藏、更加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
因为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有一个施暴的父亲,因为少年时期受过的一段“情伤”,Masters看上去孤傲、笃定,骨子里其实并没Virginia那么强悍,他怕孤独,怕伤害,渴望无条件的爱。
而对于Libby来说呢,十几年的容忍与退让,心理上承受各种煎熬,最终却并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结局。
她到底是被离婚了。
4全职主妇十余年,三个孩子,年届四十,突然被离婚,纵有尚美的姿色与身段,放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这都算得上一场重大的人生变故。
Libby这时可能会有的表现,不难想象。
暴怒、震怒,将丈夫赶出家门,将他所有的衣物卖给了二手店,甚至臆想他被各种意外残酷地了结了性命。
还好还好,她至少没有缠着丈夫,坚决不肯松手。
她只是愤怒、怨恨,以及,自我怀疑。
我记得女作家皮皮在小说《比如女人》里写一段同样是被离婚的女人的故事,有一段话,我很同意。
失恋或者失婚,对一个女人的打击,其最严重的后果,不是其它,而是让其陷入无尽的自我怀疑,丧失自信,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爱人离去。
最致命的伤害,莫过于此。
让一个人失去自信。
可你的伴侣爱上别人,或者不再爱你,从来不能,也不应作为你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ta的离去,不应看作对自己的价值否定,ta只是,不再爱你,或者,ta找到了ta认为更适合自己的另一位。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自我价值认定,不应系于他者——一个人、或者一段关系、一段婚姻。
这个自我价值认定的权利,你不能放逐出去,也不应该出让。
但是,这不代表人就可以坚定地在任何情形下,坚持认定自我正确,完全不反思、不自省。
这不是自信,这是自大,甚至是愚蠢。
没有白过的人生,没有白经历的挫折,前提是:你足够自省。
Libby就是一个具有自省精神的女性,而且open minded,开放,勇于尝试,并且,有执行力。
她的自我蜕变之路,她的行动力,绝对是失恋、失婚女性学习的优质范本。
5人的成长与转变当然不会完成在一夕之间。
重要的是,你先踏出去一步。
这迈出去的一步会自带动能,引着你走向第二步、第三步,更多步。
身心受困之际,Libby做了第一件重要的事儿就是给自己找了份工作,并且完全是主动出击,自荐。
一份工作,不仅仅意味着收入与经济的相对独立,更意味着,一个人重新建立起和社会的强链接,将自己的视野格局至少是突破了原先的家庭之限。
如果她的选择是在家坐等离婚官司的结果,盘算着日后靠丈夫給自己和孩子的一大笔赡养费而活,那么,她永远都只能是一只寄生虫,永生无法摆脱附属品的属性。
她还接受离婚律师的建议,去参加了一个女权主义组织,接触关于女性解放的观念。
1960年代,正是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风起云涌之时。
Libby虽不完全认同组织里的女同胞们走上街头游行、当众将文胸扔进垃圾箱,但她开始审视:女性难道真的只能作为第二性吗?
她开始反思长久以来自己按彼时的社会主流文化标准所自设的角色限定,隐蔽自己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需求与欲望,做一个只服务于家庭整体利益、服务于男性利益的贤妻良母,对吗?
她的反思,开启了她的自我觉醒之路。
颠覆旧我,哪怕是用力过猛,但这反抗姿势的坚持,在特定环境里,无疑有助于加速目标的实现。
她的反叛让她变得像是另外一个人。
她开始抽烟;她开始大声说出自己want or don’t want;她对男人的态度,不论是和自己正在打离婚官司的前夫、还是搭讪搭上的律师新男友、还是小餐馆里服务总是欠佳的男业主,她的姿态里始终都有点藏不住的挑衅意味,有一种带着反抗与叛逆意味的理直气壮。
比起你要什么,我更关心,我要什么。
在特定情境下的这些行为,都让她比从前看着有劲儿多了,有趣多了,也性感多了。
她甚至,在前夫为弥补伤害而提出可以让她实现三个补偿愿望的承诺时,挑衅地要求对方“go down on me”,甩前夫一脸的愕然。
最后,她犹如一个恶作剧得逞的孩子,心满意足地消费了前夫的这次性服务——一次纯粹只为满足她的身体快乐、并且是以冲撞前夫心理禁忌为消费成本的服务。
这一切一切反常的结果呢,似乎并没有更糟糕。
新男友一边嘟囔着她是个神经病,却更爱她。
前夫呢,Libby幻若新生的转变,两人全新的沟通方式、新关系所带来的新乐趣与新生机,让Masters开始考虑复婚,他重新燃起了和她一起生活的愿望。
插播一句,之所以会如此,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Masters跟Virginia求婚被拒,他认为她并不爱自己。
面对前夫的复合之请,Libby这时的表现,真正体现出了她的智慧与勇气。
曾经将与这个男人的婚姻当作自己生活全部的她,拒绝了这份“诱惑”。
“我知道你爱我,但却不是你爱Virginia的那种。
现在是因为Virginia拒绝了你,你选择我,这不是因为你不爱她,只是因为你怕受她伤害。
”“我也希望今后遇到我的那个他,像你爱Virginia一样地爱我。
”真是了不起的女人。
6不止于此,Libby的自我觉醒,更高潮还在后面。
她进一步向前,突破小情小爱的格局,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calling,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出庭律师,成就自我价值实现。
并且,她还不是想想而已,她真的实行了。
实现这样的理想,需要付出什么呢?
几年的专业学习。
且不说她此时已40岁,是一个超龄学生,她还得同时照顾三个孩子,并且还得穿越半个美国,远离自己的前夫、男友,重新开辟一段道阻且长的新生活。
这时,前夫反对——因为将不能频繁地见到自己的三个孩子;男友也反对——因为通常而言,开始异地恋几乎就等于是给一段恋情提前宣判了死刑,太少情侣撑得过时空相隔而生出的障碍。
这时,Libby再次表现出了她的勇气与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
答前夫:“我不会再为你的自私买单,现在是时候轮到我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个出路。
我会带上孩子一起,也会安排你们规律性的见面。
”答男友:“以一个男人为中心去规划我人生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
我不会按照你的意愿来影响我的选择。
我们的关系,只能顺其自然。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而站在她面前的男友,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著名律师,是伍迪艾伦《蓝色茉莉》里那个失婚的茉莉,拼命想要抓住的那种“高富帅”婚姻对象,那种能让女人便捷实现阶层跨越的理想阶梯。
并且,她还很爱这个男友。
但是,觉醒了的她,再也不会把攫住一个男人作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职业”与“理想”,她更想听从和实现自己内心的calling。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天赋要去fulfil。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从来不是一个人要为另一个人牺牲自我实现,而是,两个独立的人,互相支持、彼此帮助,共同完成自我实现。
一个真正觉醒的女人,高度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会本末倒置,将自我实现作为吸引一个好男人的工具与手段。
没错,现在很多冠之以“女性主义”的文章都在鼓吹,女人要美、要优秀、要有趣,这确实是一种正向的积极引导,但它们通常还有下半句——如此,你才能吸引到优秀的他。
你是谁,你才能吸引谁。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它是一重境界。
它的积极作用在于鼓励女性先要努力成为一个美好的自己。
但是,在“盛开”与“清风自来”之间加上一个条件假设的因果关系,它抹杀了、至少是减损了独自“盛开”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更向前一步的女性觉醒与独立,不为徐引清风而怒放,而是,无论清风来与不来,我为我自己盛开。
最后,你猜Libby的男友是如何回答她的?
谢谢阅读。
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分享。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非非马”。
看图文版
传记式美剧《 master of sex 》四季全部看完。
非常优秀的佳片,不负2013-2016年十次获得艾美奖提名。
该剧以纪实式手法,真实记录了美国著名性学家马斯特斯和弗吉妮亚为了人类性学研究,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各种诋毁诽谤,倾尽一生所有,首开人类性学研究的先河,提取了上千的第一手数据,治愈性障碍患者无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马斯特斯和弗吉妮亚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了科学不惜亲自献身,这种伟大而崇高的敬业精神,令人尊敬和叹服!
他们医者圣心,不愧为医学典范。
他们的研究成果《人类性功能障碍》成为了经典医学名著和畅销书,他们由此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这部美剧可以作为医学教材,每一个从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
20161004, s04e03, follow
第十集,弗吉尼亚和比尔结婚了。
就在莉比开始觉悟,懂得了实现自我,追求自身存在的意义,不再想做围着一个男人打转的家庭附庸,断然告别律师男友踏上求学之路时,弗吉尼亚却一头栽进了婚姻。
从婚姻登记处出来,面对着闻风而来的记者,比尔想赶快躲开,弗吉尼亚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定格的画面里,比尔一脸木然,那种表情很难解释为开心。
按照通常大家习惯的剧情发展方式,如果一对男女主角历经波折,必然是要终成眷属才算符合世俗所喜欢的好结局标准。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一种奇怪的氛围充斥在这一集里,给比尔和弗吉尼亚这场似乎众望所归的婚姻蒙上了阴影。
南希说:你我其实非常相似,唯一的差别就是我清楚自己会是什么结局,我会孤独终老,而且我坦然接受这个现实,而你看不清的是,你也会孤独终老。
弗吉尼亚此时略带得意回答说你错了,我马上就要和比尔结婚了,只有你才会孤独收场。
南希说:你什么都不会找到的,不论是你的财产,还是你的幸福结局。
很难想象,曾经潇洒地说出:我把性和爱分的很清楚,曾经接触过那么多夫妻和情侣内心最隐秘的人性部分的弗吉尼亚,却突然好像过去的莉比附体,她迫切的渴望婚姻,渴望盛大的婚礼,渴望让所有人见证和认可她跟比尔的关系。
这到底是出于她对比尔的爱,还是像巴顿说的,为了成就她的野心,把两个人用婚姻的形式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从此让“马斯特斯和约翰逊”这块金字招牌再也拆分不开?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弗吉尼亚,只怕她自己也很难回答。
在父母的婚姻面临解体的时候,弗吉尼亚表现的惶恐失措,她尽量想要维持父母的婚姻,即使她很明白在这段早已只剩躯壳的婚姻里父母都很不快乐,此时的她,不再像一个科学研究者,一个性学领域的先锋人物。
弗吉尼亚提起即将到来的婚礼,母亲却说:以你的年龄和阅历,真的还需要另一段失败的婚姻吗?。
婚礼尚未举行,母亲竟然已经预言了失败。
马上就要去注册结婚的男女主角分别各自遇到了多迪,弗吉尼亚匆匆离去。
多迪告诉比尔,我觉得咱们注定要在一起。
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这里,我竟然希望比尔答应多迪,取消和弗吉尼亚的婚礼。
其实我一直很爱弗吉尼亚,她的理性,自我,个性十足,自强不息,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特质值得很多女性学习,她跟比尔的恋情坎坷起伏,彼此都饱受折磨,于情于理,似乎都应该以一个婚姻来画上好看的句号。
但问题是,婚姻真的能给弗吉尼亚带来幸福吗?
片尾的弗吉尼亚穿着美丽的白裙久久等待在注册大厅里,虽然最后等来了比尔,那种感觉却并不像是好事多磨那么简单。
看过关于现实中的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文章,马斯特斯跟约翰逊最终是离婚并娶了初恋的女人的。
谈到性学,许多人都会想到金赛,诚然他是这个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人之一。
但是随着美剧《性爱大师》,我们也了解到了威廉·豪威尔·马斯特斯&弗吉利亚·约翰逊的工作室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性行为作为一项科学仍然需要向人类进行更加宽广的普及和教育,仍然需要科学家为其著书立作。
且不说非洲还在进行割礼……就看美国五六十年代人对待性的观念,与中国的现代人也差不多。
金赛从生物学、心理学入手到性行为科学,而马斯特斯是一位妇科医生,从医学的角度,更加实战,更加作用于案例及机器数据。
案例和数据是各项科学的基础,甚至是中医、星座、八字、紫薇等未算入科学门类的基础。
除了数字,心理学从头到尾贯穿于该剧。
对心理学了解越多,越明白心理学的不万能,心理学不是为了治愈,只是为了了解,甚至不是为了理解。
作为辅佐性学的存在,因为许多性功能障碍与心理相关,性心理何尝不是人类最为看重的问题之一?
当了解之后,能否改变才是个人的意愿问题,并不是医生的问题,性治疗的过程只是让你了解,并非有改变你的责任与义务,更谈不上一定能够治愈,就像同性恋不是病。
但有个女人觉得她可以,歌手弗吉利亚·约翰逊(Virginia·E·Johnson)。
她的天性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从而勇往直前。
与马斯特斯互相成就,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性学科学家之一。
她于三十出头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遇到马斯特斯,以为自己只是给圣路易斯市最好的妇产科医生做秘书,谁知道被拉入了此生命运中最伟大的一环成为世界性生理学实验及性治疗的先驱。
她在做秘书期间才开始报学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的基础知识,在案例中了解到心理学对性行为障碍的重要性,又在工作时修完了心理学硕士,而她与马斯特斯早就不是主治医师与秘书的关系,而是Partner和Lover。
弗吉利亚的无所不能展现在优秀的社交能力,除了暴力威胁之外的各种柔软性手段,以及坚韧不拔的抗压能力。
当然更加不可或缺的先天优势是,这位女士非常美貌,自信。
可她的缺点更表现在,太过自信,有时候会为了目的不惜伤害、欺骗、自招麻烦。
但她的这一切令她成为最能匹配和拯救马斯特斯的女人。
(二人的原型)The one thing—the only thing I’ve done right is loving someone so completely,with as much of my broken soul as I can muster.(只有一件事,唯一一件我做对的事,就是如此完整地爱着一个人,用我如此……残破不堪的灵魂。
我已经竭尽全力。
)——《Masters Of Sex》里William·H·Masters的台词马斯特斯,毕业于美国顶尖的私立学院之一,汉密尔顿学院,毕业后他成为圣路易斯市最好的妇科医生,爱好体育,迷恋美式足球,还会开飞机、玩过跳伞……但其实,他的童年非常不幸。
父亲的家暴语言和肢体的双重暴力充斥了他儿时的所有记忆,中年之后,他的西装衬衣上依然只有两条皮质背带,因为裤腰上的皮会随时将他带回噩梦般的童年。
练拳击、强劲的体育运动,都是这个身材中等的男人找回自信的方式,成绩的优异令他得以脱离原生家庭。
而在一次跳伞中,他因为背反了降落伞差点丧命,令他又对极限运动进而远之。
与初恋阴差阳错的错过,因为做个成功医生需要一段完美婚姻而娶了不爱却完美的妻子。
这个男人的生命中充满了奋进和伤痕,疼痛和荣耀。
表现出的是僵硬苛刻冰冻的外壳。
但他遇到的是弗吉利亚,犹如盛夏的阳光能够不费吹灰照进一切阴暗角落,使冰川消融的温暖刺眼又如沐春风。
弗吉利亚不但答应了和马斯特斯亲身进行研究的要求,还在他每一次失意的时候安抚了他,甚至在他本人出现性功能障碍的时候,不知情的情况下治愈了他。
但他一直绝口不提这和爱情有关,她也毫不排斥与别的男人Date。
这场爱情最初充斥中隐忍、欺骗、羞愧的磨合,中期是默契、融合的蜜月,后期是分离或相依的抉择。
剧中,弗吉利亚与香水大亨私奔那天,马斯特斯酒驾出了车祸。
在戒酒俱乐部,马斯特斯沉默了几十上百次后,终于说出:我没有酒瘾,但是我渐渐意识到,我对另外一些东西有瘾。
让我沉沦的是…是其他一些东西,是那匆匆的一瞥,或是手指划过我的肩膀,或是她离开房间后残留的香水味,或是我握着地她的手,霎那之间,我已经准备好放弃一切,我…我准备好抛开我拥有的一切,我的骄傲…我的自尊……辛亏第四季最后有这样的结局,而且,不再续约。
刚看完第四集,我不得不说,编剧的情节设计真的让我折服。
看前三集的时候,总是抱着一种感伤的情怀,三位主角的各种不幸,以及贝蒂一人努力地支撑着研究所。
当所有人都在为Master感到心疼和怜惜并且越来越讨厌Virginia,这一集峰回路转(180°的剧情大翻转都不够形容),Master和Libby在举步维艰的道路上找到了属于互相想要的东西,重燃希望,而Virginia也借下属之口认清了原来自己最该珍爱的人是谁,只可惜,拖欠了太久才悟出的已是太晚......我很喜欢这种每集结束都让人如梦初醒却又回味无穷的感觉,主线中穿插着各个次要人物的矛盾,可以说每一集中每个角色的心理活动都是难以捉摸、不断变化的,比起场面或者动作的庞大制作,这部剧更多地侧重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以及配合各个角色出色的演技,这部剧的创作也是“大师”般的存在!
20161030, s04e07, follow
这部美剧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真实,贴近生活。
故事引入一个人物,你先看到他最光鲜的模样,就像我们在自己生活中认识的每个人,然后镜头徐徐的跟进,你看到他光鲜背后的隐秘。
他童年的阴影,他不幸福的婚姻,他为了家庭的隐忍和退让,他为了被主流社会接受而颠覆着改变自己……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别人,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自己。
性,是个社会羞于提及的话题,是一个人最私密的部分,也触及人性最深处的欲望和渴求。
所以这部剧引申出了如此多的角度吧,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很丰满。
男主Bill:我是三四季一起看的,不太记得一二季的具体情节了。
第三季里他赢来了事业的巅峰,于是他膨胀了。
人在高处,真的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这个时候他并没有走出自己的童年阴影,可万事顺遂,也没那么迫切。
于是他越发的想take everything under control。
因为成功,越发的偏执。
直到爱人离去,官司缠身。
跌入谷底后,绝处逢生了吧。
他终于能够直面一些事情,直面自己的妻子,自己爱人,自己的孩子。
感觉到他深深的relief... 可能爱人的离去和妻子的背叛,让他看清了自己不是万能,放下了一些ego,不再如此自私和强势。
人在高处是很容易忘本的,在低谷才更有决心和动力做改变,放逐自己的内心吧……Virginia:同为女人其实我不是很懂她…… 可又似乎明白。
出身平凡,所以她极其迷恋事业上的成功,可以让她感觉到自身价值,an upper goal。
她的私生活混乱,也没什么,大家都有欲望,和不同的人做爱,也没什么。
可是她又完全无法接受父亲的出轨和父母的离异,这和她时不时的自我怀疑和自我鄙视相照应。
她活得好拧巴啊。
所以说什么"I don't judge."也只是说说而已,内心深处,她并没有接受自己。
而且第四季她对Bill和别人睡时候的态度,真的好气人啊!
所以她其实是双重标准,等于自私。
但是,综上,这不是大部分女性的写照么。
会被社会标准social norm所束缚,并不能接受完整真实的自己。
毕竟社会对女性的附加要求,是客观存在的。
这部剧的背景是1960年左右的美国,放到现在的中国,可能比现在的中国还要更开放一点点……(我并没有客观的比较,只是第一感觉)所以作为本剧的女主,也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我解放,最后还是奔向了主流社会对女性最认可的标准---婚姻。
也许,她并不适合婚姻,我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Libby: 她真的好优雅啊,有上流女人的贵妇气质,她的每一套服装我都好爱。
她是女性觉醒的典范了吧,第四季中的转变真的不可思议,并且,万分迷人。
男人都会为这样的女人而倾倒吧。
当一个女人照顾好了她自己的时候,当她能够自我实现,找到了自己的挚爱和追求的时候,她身上自带光芒。
这光芒会照耀她身边的人,她的孩子、爱人…他们会接受到她的正能量。
一个为了爱牺牲自己的妈妈,会给周围人带去压力和愧疚感吧。
自我实现,很重要。
Dan: 你们忘了他嘛?
这种women killer我无法抗拒啊,哈哈哈。
当他扮成大猩猩等V,而V一脸惊恐的告诉他真相的时候,他的那句 "Did you kiss him?"真的融化了我的少女心。
感觉Will Gardenner穿越而来(The Good Wife里面的男主哦)我不觉得他适合婚姻…他享受的是征服和拯救女人的过程吧。
V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个特例,V当时和Bill矛盾重重,而且深受女儿的诟病,生活整体都很凌乱,很需要他的拯救。
他的体贴温暖并感动了处于困境的Virginia,而Virginia的才华、事业心和聪慧吸引了他。
这种吸引,其实也算是爱情吧,可是真的能走向婚姻嘛?
其实,看完整部剧,我真的对婚姻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至少剧中,一对有始有终的婚姻都没有。
两个人,真的可以相守一辈子嘛?
不对彼此厌倦,不深入接触其他异性。
也许大部分人,都在现实的奔波中为打怪而筋疲力竭,无心思考和追求所谓自己真正想要的,不知不觉在麻木中一辈子就过去了?
我也不知道。
20161023, s04e06, follow
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我的心情一直没有停止的 ups and downs.第一季都倾注在sexual研究上,说实话这部剧看下来,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一提到就会害羞的知识。
除了专业,甚至很多常识,我竟也是从剧里第一次得知。
别说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了,搁到现在,性知识的普及率也太低了,研究成果可能也只能帮助到一小部分人。
可其实,我们有什么必要藏着掖着一件和吃饭喝水一样的生理需求呢?
大部分人闭口不谈,不从科学上去认识这件事,然后在性生活上以为自己接触到的就是它本该有的全部的样子了吗。
我觉得在性这件事上,女生普遍比男生了解的少很多,主张女性意识觉醒,至少应该先把我们自己的身体琢磨透,知道怎么让自己舒服,从身体到思想,成为主导。
第二季有点变味,bill和virginia从单纯的科学研究发展为婚外情。
在第一季中,我觉得gini是一个能分清性与爱、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独立女性。
而当她接受了这桩恋情,甚至接受了这一切对libi的伤害,我觉得挺痛苦的。
上次看剧给我这种痛苦的代入感还是《唐顿庄园》,我甚至因为痛苦感弃剧了,我也不知道后来的剧情走向,因为我真的真的接受不了我非常非常喜欢的女性角色被玷污的情节。
第二季看的我头皮发麻,我无数次跳过他们幽会的情节,但我无法弃剧。
因为,这部剧里的每个角色我都挺喜欢的,他们很真实,现实中就有他们这样的存在。
人是复杂的,表面和内心,你永远也不可能摸透一个人,也永远不会有人一生都没有污点,一辈子都能做到无可指责。
第三季,他们出了书,一起开了诊所,帮助治疗性生活出现了问题的夫妇们。
其实这一季信息量很大,爱情、婚姻、事业、家庭都浓缩进来了。
我看到被父母不和谐的婚姻笼罩下的叛逆的孩子,和为了孩子要兢兢业业费劲维持表面关系的父母,大家都痛苦,但大家都无法解脱。
我看到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破裂的婚姻,和忍受他人异样眼光也坚定在一起的同性恋者们,这快乐都雷同,这悲伤千万种。
我看到被爱情、事业、自我认知心扰到心烦意乱的virginia,和被意外、污蔑、愧疚、负罪感推向人生低谷的bill,谁真的能在每一个节点都做出所谓正确的选择呢,谁能不偶尔被感性冲昏头脑了,谁的人生又曾不迷茫过呢?
第四季,libi的转变大概会让所有观者都感到惊艳吧。
“什么时候我的梦想只是像考上律师证这么渺小?
梦想应该是往前走三十几英里,尽管并不知道路的尽头有什么在等待着自己。
”libi找到了自己,而gini踏上了另一个失败的婚姻。
婚姻真的是一个好的归宿吗?
为什么不论中西文化,出轨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婚姻话题呢?
其实不管有没有人再给我提什么真爱,我都坚信这世上的婚姻出轨率在90%以上。
但有一点,可能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会不同,出轨是为了性还是为了爱呢?
性和爱真的可以分开吗?
第二季中bill有一小段演讲,我印象较深“当我们谈到性的时候,我们并不去谈爱,因为爱无法像血压心率一样被测算,被画成柱形图或坐标图,爱不是一个人的身体施加给另一个人的力,它是身体本身的构造物。
爱雕刻出了轨迹,我们欲望的轨迹。
”这部剧值得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后来细细品味,因为它的剧情不止是“编剧”而已,那些在单纯的朋友眼里不愿意相信的狗血剧情,其实才是最真实的生活、最真实的人性、最真实的婚姻。
维持完全信任的亲密关系太难。台词:你还没死。只是人老珠黄。/他知道真实的你,不是肉体而是秘密的你,你不愿他人看到的一面,不被承认的自我,一个搞砸的女人。他还是爱你,那难道不是真爱吗?/我放弃抗辩,你去做你必须要做的。但某天,你会从令人厌倦的生活里抬头四顾,而我会在那里,为你奉上一生
看的很慢因为很多关键情节都回多看几次,关于事业、婚姻、感情和人性,甚至是野心与欲望都有非常深刻的探讨,同时又有着非常超前和开放的世界观。showtime又一部经典结束了,实在是被忽视的伟大剧集。这一季的男配都好喜欢,无论是窄肩膀的Art,还是说话像喝醉酒的律师Bram,最喜欢的角色定格在Libby。
这一季偏爱 Libby、Betty 和 Nancy 胜过 Virginia……尤其是Nancy 说 Art 想要结婚,她并不想。她想要留一扇门,知道自己有随时离开的能力。有点像《You Are The Worst》里面两人“一只脚在门外随时准备撤退”。结尾不能说圆满,婚姻反而显得虚幻。很希望 Libby 的女权主义觉醒(包括 no more bras / 女权俱乐部 / 嬉皮)和 Art 的金赛治疗这两条线能够展开!!
Just us, against the world.
耐人寻味的结局
看看露点不错
所以剧被砍了就留这么多巨坑给观众?!vulnerable版本的大师真可爱……
不单单是部简单靠“热门时髦”话题吸引观众的医学剧,它继续对于两性关系,对婚姻生活进行深层次探讨!有趣又悲伤的一季,有人振作,有人崩溃,有人解放天性找到自我,有人一败涂地失去一切。婚姻容易,相守不易!Bill和Gini兜兜转转多年,终于修成正果,终于!
重新审视纠葛不缠的关系,推动社会性,找到心中彼此
第一集非常有水准,剧情非常饱满,张驰有度。第二集马上下滑,避开主要矛盾用边角料说事,第三集的简直让人味同嚼蜡,所有的关注点都从男女主角剥离,投射到了新的心机男和蛇蝎女组合,实在无感,编剧已经江郎才尽了吗?
最美好的END。
所以这是最终季吗…结尾还是停止得让人意犹未尽。不过真好啊,这季大家都很舒展和坦诚,有几集非常神
第四季急剧崩塌
男主性格转变大,lib算是有个好归宿了。
Lib和Virginia这一季的改变都特别好,很喜欢lib,Bill的犹豫彷徨进步和自我挣扎是有意义的但仍然是觉得不够,最后的结尾好仓促,Bill仍然担心大家的非议感觉还是他俩关系的矛盾点。很高兴这个剧的女性角色都比男性要好很多。ps.辛老师这个造型真好看……
上一季结尾非常精彩,这一季开头延续了精彩,可惜后面几集仓促了
单凭s4ep4这集我就愿意打五星,虽然结局显得潦草,但是那种前卫的观念以及对人性复杂的本身的探讨就很有意思。
追到第四季初看不下去了,女主越来越bitch。。
是挺不错的剧。角色立体饱满,没有完美的人,没有简单的对错。从人物的刻画中又映射出大时代的变迁。四季剧终虽还是留有遗憾与疑点,但好歹还是个圆满的结局。
愿每个人都能接受真实的自己,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过上自己想过的人生。正因为遥远才成其为美好,Libby成末季信念输出大户,放下过去、放下自己,首先死去才能重获新生,坚信迎接我们的未来是阳光,但还是有很多阻隔,人生的问题解决不完。再见!新冠追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