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后得到尊敬曾经在故事会上看过一个故事,一个无恶不作的富人,死前用一部分财产收买了很多人为他送葬帮他说好话,吸引了媒体的目光,一采访,才发现此地原来有这么一个大善人,于是对他善行的宣传报道不断,当地贫苦的受过他压榨的人民,则苦不堪言,可是微弱的声音对整个大局面却起不到丝毫的作用。
圣诞颂歌说的故事,则是一个富翁在死前被感化,用生命最后一日为民众做了很多好事,然后得到尊敬。
心理学上有一条定理,一个很坏的人突然变好,会让人们异常喜爱他。
反之,一个好了一辈子的人,突然有了恶行,人们则异常痛恨他。
关于命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先天命运,写在基因里的性格和不能选择的幼年环境,多多少少决定了我们一生的轨迹,体现在思维模式、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下。
片中的主角,年轻时很贫穷,那时候他努力而快乐。
而获得了老板的财产以后,他身体里吝啬的基因开始疯狂表达,他为了守护财产以及让自己更富有,没有了朋友没有了妻子没有了被尊敬的感觉。
他所有的一切,偏执而极端,眼中除了钱别无他物。
人的行为开始退化成了一种原始的收集行为,就像森林里的小松鼠,为了越冬会收集很多松果,还会把松果分散放进几个树洞里,最后它只记得一个树洞的果实,其他的果实则全部浪费掉了。
如果森林里松果资源丰富,尚且没有什么大碍。
如果松果资源紧张,那么就会有其他的动物因为收集能力不如松鼠而在冬季饿死。
其实每个松鼠需要的松果不多,只是它们没有安全感,所以拼命收集,造成了松果资源的浪费。
人也是如此,一个人需要的金钱其实不多,可是人们总是担心明天,那个到不了的明天,所以会拼命去挣钱,牺牲掉所有的幸福,去挣钱。
当然这个跟他幼年经历有关,一个人在幼年被饿过穷过,长大以后对这些物质的欲望就会没有理智地无限膨胀,来满足童年在心里就空白的缺口。
关于改过我想电脑的撤销功能和橡皮擦的功能一样,是极其伟大的,因为它能让人发现后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揭露我们的弱点。
一个人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过,这种精神是极其伟大的,特别是在有关自己的面子和尊严的时候,能放下自己,为了维护心中那个真理的完整。
电影中的主角无比幸运,因为三个精灵给了他最后一天来修正错误,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免去了像他朋友那样的镣铐酷刑。
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可能都不会得到过去、现在、将来三位大神的提示。
如果能可视化某个行为的后果,我想没有几个人还会固执自己错误的念头,然而,平凡的人们啊,只能在不断犯错中觉醒或者继续沦丧。
我们不是神,也得不到神的帮助,我们只是平凡的人类,需要在古人的提醒下不断纠正自己,还需要勇敢地去实践我们不确定后果的行为,来获得经验。
看原著小说的时候,还坐在hsy的红楼里,高大空旷的教室,只有十几个人在上着晚自习,陈年木地板间歇的咯吱咯吱。
没有暖气的冬天是难捱的,于是我瑟缩着用笔袋压了书本,左手藏在胳肢窝下,只留右手在外面翻着书页,囫囵吞枣而又欲罢不能的看着这个写给大人的童话故事。
那时应该还是为了学英语,比如记住了拖鞋叫做slipper,好像也是第一次碰到故事书里主角是个如此惹人生厌的家伙。
上周去学校附近的IMAX看了片子,坐在一堆小朋友和全家福中间,空气里飘着爆米花的甜香,但片子里浓重的口音使得我一刻也不得放松精神,更不要提飞天遁地时候的头晕了。
看完了感觉情节上比原著有所删节,具体已经记不分明。
我长大了故事却缩水了,有点遗憾,不过小说改编成电影,大都如此。
然而看电影的时候确实有那么一丝原来没有过的感觉,冰凉冰凉让人一激灵的感觉。
回家的公车上昏昏欲睡中猛然想起来了。
是男主角的未婚妻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说:你会变成现在这样,是因为你太害怕这个世界。
即便原著有这句子,当年的我怕也是匆匆掠过了吧。
从红楼走到这里,我是幸运的,有多彩的经历而无太大的磨难,有家人朋友的关爱而无苦楚的背叛。
毕竟一路走一路看,看得到其他人被生活慢慢压弯了腰,脸上的神色也渐渐冷漠起来。
世界那么大,而我们这么渺小,不能指望救赎。
不过,我还是希望能保持一颗柔软的心,不去害怕,不像蜗牛一样为了防护而背上重重的壳,继续努力而微笑着向前走下去。
我们见不到精灵,但过好自己的生活,也许可以给身边人带来一点希望的亮光。
——谨此纪念3个月的伦敦之行
很久之前从圣诞夜必看影片单子里知道的这部电影 可是看海报觉得和我心里的圣诞磁场不合 所以一直没有选择它 这次是为了考试 才知道原来是狄更斯的书改编的 片子的前五分之四都很压抑 在看的时候一边觉得这剧情发展太大文豪风格了 一边心里不以为然 这种片子怎么会适合圣诞夜看 谁会愿意在那么珍贵的的几小时里 花一个多小时看这种黑暗的片子 圣诞应该是在烛光温暖和正能量的包围里度过的 可是 可能也正是因为压抑了太久 在看面那一小段转折之后的剧情时 心情竟然出乎意料的好 再配上激昂的交响 明亮的画风 嘴角上扬压不住吖 最后给了四星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也没有那么喜欢哈哈哈
据我所知,在漫长的一年之中,只有在这时节,男男女女才似乎不约而同地把它们那紧闭的心房敞开。
——狄更斯《圣诞颂歌》
首先祝所有读者朋友圣诞快乐!
提到圣诞节,就不得不提这部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作品《圣诞颂歌》,来自英国文豪狄更斯的手笔,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狄更斯作品(很惭愧,看来还是童心未泯哈)。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如葛朗台一样的吝啬鬼斯克鲁奇因为三个幽灵的启发而最终开悟的故事。
刚开始,狄更斯用惟妙惟肖的笔触给我们刻画了一个骨灰级的吝啬鬼的形象,他贪婪、自私和冷酷到了极点,他舍不得为职员的炉火加一块儿煤;性格乐天的外甥好意邀请他参加圣诞夜的晚会,他却认为外甥是为了占他的便宜而推辞;所有的人都很怕他,连小孩都不敢和他打招呼,而乞丐也从来不奢望能从他那里分到一块铜板……然而,平安夜晚上出现的幽灵却改变了这一切。
他的老搭档马利化成的幽灵准备来“拯救”自己的老朋友,派了三个幽灵来让斯克鲁奇一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之灵”带他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个悲惨可怜的孩子在圣诞节被孤零零的遗忘在教室里,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发誓要靠努力赚钱来改变悲惨的命运。
于是,他没日没夜努力赚钱,完全忽略了曾经美丽的恋人,恋人伤心离去。
斯克鲁奇看到这一切,悲从中来伤心欲绝……“现在之灵”则带他见识了自己的残忍与冷酷。
他看到了被他盘剥的职员的疾苦,看到了他们在贫困交加的状况下互相关心与支持的人情温暖,尤其是一个职员的小儿子丁姆正在被病痛折磨,没有钱医治而只能眼睁睁等死时,斯克鲁奇的同理心开始复苏了,内心那个柔软的角落似乎被触动了……“未来之灵”则让他看到了他目前状态持续下去的可悲下场。
他病卧在床,无人照顾,圣诞节到了也无人看望,死后尸骨未寒之际,身上的值钱东西就被人扒下洗劫,而当时触动他的小丁姆也因病离开人世……经过三个幽灵之旅的启示,斯克鲁奇彻底开悟,有如重生。
发现一切还来得及,他把自私和冷酷的面具彻底撕碎,而乐善好施的善良一面被彻底激活,于是用仁慈、爱心、善良、宽容来对待身边的人,生活开始充满温情与喜悦……于我而言,这部小说完全可以理解成一部心灵的成长小说。
三个幽灵让斯克鲁奇穿透时光明白了自己的起点与终点,让他封闭已久的内心开始重新打开,有机会去抚慰那个因为悲惨童年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内在小孩。
内心开放后,他也能逐渐感知他人的苦痛,因为懂得而慈悲,而最后死过一回的警醒则让他彻底明白了应该怎样不留遗憾的安排自己的人生。
据说狄更斯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是又哭又笑,完全沉静在了斯克鲁奇的感受世界里,所以主人公的情感转变才会显得如此真实与动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狄更斯写给自己的心理疗愈的自传。
结合自己的心理辅导的经验,我也从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一下心理疗愈的过程与意义。
拥抱和安抚内在受伤的小孩这是心理疗愈的起点。
我们很多的情绪问题其实都是和我们的童年经历有关。
正如斯克鲁奇的极度吝啬来自于自己悲惨的童年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创伤体验。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去认识内心的恐惧、羞愧、受惊吓等情绪,因为我们不去面对,我们就会用保护层牢牢的把自己包裹起来,而丧失与脆弱层深刻接触的机会,拥抱自己的脆弱,直到最后进入到自己的本质层,那份赤子之心的纯真,爱与信任,以及平和的喜悦。
(参考前文活出力量感:如何抚慰受伤的内在小孩?
)
如图所示,最外圈,我们称为保护层,在这一层,我们通过各种奋斗忙碌、拼命工作和挣钱、各种炫耀、取悦和头衔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以保护我们易受伤的脆弱情感;第二圈是我们受伤的脆弱情感层,是我们经验恐惧和羞愧的一层,柔软和开放在受伤后失去了安全感和信任感,脆弱感中混杂了害怕、孤独和羞愧;最后,中心的内圈是存在的核心,是我们本质的位置,在此空间中我们是舒畅灵活的存在。
在这个中心,生命是深深放松的状态,能欣赏自己的独特天赋,无须奋斗来证明自己。
我们的内在旅程是要去重新发现自己的本质天性,卸下保护层,逐渐进入脆弱层,直到最后达到本质核心,去重新拥抱那种深深的放松和满足感,平和喜悦的幸福感。
2.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同理心如果你看过《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这本书,那么你可能就能明白人类暴力的减少,同理心的复苏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份同理心的复苏与大家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密不可分。
所以,角色扮演一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原因之一就是他有助于换位思考,体会到对方的情绪和伤痛。
角色扮演疗法是由精神病学者莫雷诺提出并发展的,这种治疗方式被称作心理剧。
也是行为疗法的一种,目的在于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使人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
在角色扮演中,人们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
我在非暴力沟通的训练中就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有一次,来自纽约的非暴力调解大师让我们进行角色扮演,当时和我搭档的是一个日本的大学女教授,我们扮演的场景就是一对冲突中的跨国婚姻夫妇,我要求“妻子”和我一起回老家过年,但“妻子”性格比较内向,特别害怕喧闹,很犹豫,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和我回去了。
但是“妻子”有各种不适应,而我又疏于照顾她的情绪,导致她觉得无法忍受寻求婚姻咨询。
而我的角色却觉得小题大做,于是在咨询师面前开始陈述,我故意让自己的角色演得比较强势,当“妻子”在陈述她在我老家遭受的种种委屈的时候,我装出一副很不屑的样子针锋相对,这个时候,饰演“妻子”的那个大学教授竟然说着说着就哭了!
后面我们分享角色扮演体会的时候,她说我的强势和满不在乎的样子真的让她觉得很受伤,很多的委屈没法说出来,堵得特别难受,就哭出来了。
这句话突然让我一震,因为我老婆有时也会抱怨我在说服她做一个决定的时候特别强势,并且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儿(我自认为是韧劲),她也说觉得挺受伤的,但是我并没有当回事。
但是这个瞬间,我体会到我的强势有多么伤人了,一个角色扮演的陌生人都被我逼哭了。
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很像斯克鲁奇看到让他牵肠挂肚的小丁姆受苦的感受,忽然就懂得了对方痛在哪里。
3.向死而生,明白自己的目标乔布斯说:“记住自己不久就将死去,这是我发现的最重要的工具,帮助我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因为几乎所有事情外人的期待,内心的骄傲,对于失败或出丑的恐惧所有这些事情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只留下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向死而生的乔布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
斯克鲁奇最终的大彻大悟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那是他不想要的,有太多的遗憾与后悔。
他明白了什么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斯克鲁奇是幸运的,因为幽灵帮他看到了内心的恐惧,他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很多人可能会感叹这只是个童话,生活中很多的悔恨已经铸成,无法重来一次。
我能理解这种遗憾,但是我并不同意据此作为不再改变的理由。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要改变永远都不会太迟。
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拥抱自己内在的小孩,明白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善待亲人,享受当下,活出那个内心丰富而敏感,真实脆弱却又韧性十足的自己。
微信公众号:陈历杰
新浪微博:历杰陈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圣诞颂歌》这部动画改编自狄更斯创作于1843年的同名小说。
动画所表现的故事并不复杂:主人翁艾柏纳泽•斯克鲁奇是一个吝啬到可以拿走放在死去合伙人眼睛上的两便士的讨厌家伙,他的身边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只有很多很多很多的钱。
平安夜到来,孤独的斯克鲁奇碰到了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个圣诞鬼魂。
在鬼魂的带领下,斯克鲁奇看到了年轻时曾经快乐、单纯的自己,看到了因为自己的冷酷与刻薄给其它人带来了怎样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孤独到死的未来。
惭愧、悔恨过后,圣诞精神让斯克鲁奇还有改正的机会,他可以从现在开始与人分享,与人为善,从而在天使的带领下走进天堂。
圣诞节,这个纪念耶稣出生宗教节日早已成为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在中国,这一节日更是已经脱离了原有的宗教意味而成为走出家门狂欢的一种理由。
面对着热闹得有些疯狂的狂欢人群,听着春节不再有年味的抱怨声,不禁自问:我们真的理解什么是圣诞精神吗?
其实不仅仅只有迪士尼,几乎所有的卖座动画或动画系列剧都会拥有至少一部圣诞特别版,这些动画短片无一例外地在对外宣扬着圣诞精神:博爱、饶恕与奉献,扶老助弱、与人分享……当然,我们可以将这种对于宗教文化的宣传视为一种文化侵略,不过反观一下中国电影(特指中国大陆电影),直接反映春节的作品想来想去似乎真没几部,就算是已经拍到了第六部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电影》好像也与春节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
难道大家真的已经开始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不是那么重要了?
或者年味已经有些变味了?
中国的春节精神究竟是什么?
团圆祝福祥和感恩憧憬?
儿时的年味似乎很简单,能够穿着新衣揣着压岁钱与小伙伴们一起逛逛街边的小摊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与快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为了权力、金钱、地位等等能够被别人所认同的某些东西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每天戴着一个冷漠封闭虚情假意的面具行走各处。
成天说着压力大、工作忙而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甚至拥偷吃一颗糖就能开心大半天的快乐童年;面对美食不再有啧啧的赞叹,而是如顶礼膜拜般举起手机;面对美景不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如“到此一游”搬拍照了事;即使是家人团聚共看春节晚会也不忘记刷一下微博顺带吐个槽啥的?
2014年的春节气温高得有些不太正常,坐在人来人往的公园边,晒着接近30度的早春阳光,手里端着本不应该属于这个季节的凉粉,思考着一个有些严肃的问题。
想着想着还真的有些头痛。
然后,我决定不想这个问题了。
1;这样的动画第一次看,人物面部捕捉,除了金凯瑞的干巴老头外,其他人物的脸都神奇的肿了一圈,饼脸加叔,馒头脸科林,惊吓过后分分钟笑cry好吗,科林的声音真是绝色,一下子就听了出来,相比之下加叔的合伙人配音愣是没听出来,身为粉真是羞愧一圈。
2:刚开始觉得应该是个略带怪诞的傻白甜圣诞电影,熄灯以后才打开来作为睡前娱乐什么的欣赏一下,MD越看越不对劲,前面画风还是很不错的,对那个时代的风格很感兴趣,每一帧包括金凯瑞的干巴老头和肿脸二宝都没能影响观感,怎么看都是美cry得节奏,从合伙人幽灵出来彻底不对劲了,门环上的幽灵一大吼——心凉了半截,又是脚步声又是铁链声的一起来,已经随时做好关电影的准备,其实合伙人的幽灵出来的那么一会儿看久了还挺萌,完全幻想成了X男系列类型的变种人,本来终于开始精神胜利法的欢乐起来了,幽灵一整吼一下什么的真心有点儿吓人,然后吼多了下巴就掉了,TMD这里差点吓哭好吗,还托着下巴说话,脑子都吓炸了我没关电影真是佩服自己,后来又来骷髅,童年阴影系列上线,不过经过掉下巴的惊吓除了头皮发麻倒也没有吓cry的感觉了,这电影千万别给小孩子看好吗?
童年阴影什么的。
3:男主角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能得合伙人幽灵这般提携,不辞辛苦的让三个幽灵带着男主体验了人生3D大片成功把男主从一个mean货变成了一个善良欢乐的逗比,从第一个回忆开始男主就清奇的转变了画风,速度快的让人捉急,好歹有点儿过渡好吗?
来那么快表示差点接受无能,就像是男主被吓坏了所以神经搭错了某一根突然洗心革面了一样。
别的不说就说那群人反应吧,反正我要是看见男主转变的那么恐怖我绝对会脑补出一堆阴谋或者突发神经病来着。
总体评价就是画风是我的菜,更何况还有意外之喜的加叔和科林叔,之前表示完全不知道这两人有参演,虽说两人几乎在里面毁容的几乎被金凯瑞艳压= =大方向什么的都是很好的,除了吓人没什么毛病,但是剧情硬伤哭了,男主转变的比火箭还快比傻白甜小电影还奇葩,其他的就不说什么了。
小时候有次心血来潮买过一本英文读物,就是狄更斯的《圣诞颂歌》。
很小的一本册子,不是原文小说,只有把大致情节写清楚,后来又看了电影版的《圣诞颂歌》,至今还对书中的两个单词记忆深刻——fraud和humbug。
《圣诞颂歌》的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也有些套路,小时候当恐怖故事看,因为有些部分还蛮渗人的,比如有很多被羁绊的鬼魂在人间游荡,而长大后再看,更多的是感动。
故事的主角斯克鲁奇是一个自私刻薄且脾气暴戾的守财奴,他的心里只有钱,所以对自己的员工非常抠,对侄子也非常冷漠,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不过他不在乎,只有钱能给他安全感。
直到有一天晚上,死去的合伙人马利的鬼魂找上了他,同时还带来了三个精灵,带他游历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时他才幡然醒悟,一颗冰冷的心开始发热,对生活的热爱重新被唤起,麻木的心也卸下防卫,他终于开始真诚地对待这个世界,开始享受阳光,热爱生活,对身边的人微笑。
这是一个有关改变的动人故事。
-看到有评论说道德绑架和劫贫济富,我觉得不对,斯克鲁奇的改变是迫于威胁吗?
是因为恐惧吗?
并不是,而是在被精灵带走的魔幻夜里,了解到自己之前的生活是多么的可悲、冰冷、没有人情味后,心甘情愿地改变。
有评论说这部作品是批判资本主义,我觉得是的,作者批判的是金钱之上的思想。
哪有人会仅仅因为钱而快乐呢?
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只有钱,这个人得多可怜啊!
具体分析下四个精灵是如何促成改变的。
首先是死去的合伙人马利,他现身说法了一辈子围着钱转的后果是怎样的,有迷信的成分在,这和狄更斯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有关,人死后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真的有因果报应吗?
作者认为是有的,所以让马利变成了羁绊在人间的鬼魂。
马利之后的三个精灵,分别是过去之灵,现在之灵和未来之灵。
过去之灵带他回到过去,是为了唤起他内心少得可怜的温暖,他是有过美好回忆的,只是时间过去太久,早已被掩埋在内心深处。
当精灵带斯克鲁奇再次见到小时候的自己时情不自禁地流泪了,他看到幼时的自己被遗忘在教室,只有妹妹关心他,带他回家过圣诞节,就像后来的侄子会在每个圣诞节邀他一样了,他一直都有爱他的家人,不管身在何处;他又看到以前当学徒时的自己,有很好的老板和同事,曾经也是有过温暖融洽的友谊;他还看到曾经的爱人,他们坠入爱河,在圣诞节共舞,可是后来却只剩下争吵,她对这个为钱所困、没有人情味的男人逐渐感到失望。
现在之灵带他俯视现在,让他看那些其乐融融的画面,并试图用别人的善良感化他,让他知道朋友和亲人很爱他,即便他对他们如此冷漠。
他看到穷人们在圣诞夜饿着肚子,看到员工鲍勃的儿子病了,却没钱治病,毕竟每周只有可怜的15先令,可他还是在圣诞夜举杯表达对斯克鲁奇的感谢,他的侄子虽然也不满叔叔冷漠待人的态度,却也在圣诞夜为他送上真诚的祝福。
未来之灵则带他看到自己死去后的孤寂场景,从简的葬礼,没有人要怀念他。
经过这一遭,他才终于醒悟,从此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和蔼可亲的人。
-我有一个想法,我甚至觉得是斯克鲁奇内心深处的善念促成了他的转变。
侄子说,既然你这么富有,为什么还不快乐?
是啊,虽然我这么有钱,可是身上只有冷漠,无情,愤怒,我并不快乐,冰冷的金子已经把我给封闭住了,我想要拯救自己,于是我幻想了三个精灵来拯救我。
真实生活中人可能会一夜之间改变,不过一定是遭受了重大冲击,例如亲人过世,关系破裂等等。
那么在艺术创作中,作者把它转换成了更夸张的手法,就是利用鬼怪神仙来促成转变,既增添了魔幻色彩吸引读者,同时也合理化了主角的改变。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谁没幻想过天降神灵相助改变人生呢?
毕竟现实中并不会突然出现一个鬼魂帮你,助你俯瞰自己的整个人生,再给你一次机会改正,真实的人生充满了bug,不能因为错误停留,只能是把悲伤留给自己,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再继续赶路。
但艺术作品不需要考虑现实,作者可以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自由创造,在艺术中创造出自己梦想的各路神仙,让角色自由地穿梭时空,弥补遗憾,改正错误,观众也能从中获得慰藉和感动,并反思自己的人生,提醒自己过好接下来的每一天。
anyway,感谢伟大的作家们带给读者这么多优秀的作品,他们值得被后世纪念。
制作逼真得像恐怖片,吓哭熊孩子必备说几个剧情上的弱点吧 1.一个人的乐善好施是不可能拯救所有贫苦人的,你不可能让资本家停止剥削,逐利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就算让所有的资本家都在圣诞节这一天停止剥削,救济穷人,也不过是让穷人可以被剥削得更久。
2.Scrooge成为这个样子是有原因的,但动画里没有讲清楚(我会再回溯原文看一看),比如为什么他的父亲不让他回家;他当学徒时,他的老板明明是一个很好的人,那时的他也活力四射,对生活充满爱,为什么后来会变成那个样子;还有就是他和妻子(女友?
)的break down,他和侄子一家为什么不来往(他明明很爱他的妹妹,以及妹妹什么原因死了) 3.他的侄子明明那么能言善辩,看起来也不穷,还广交好友,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政客吧,按照美国权钱结合,权为钱服务的尿性,Scrooge应该好好培养他的侄子,让他的侄子做高官,这样他才更好赚钱呀现在就能想到这些,总之我觉得 Scrooge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他没有传统动画里反面人物那么的drama,他是冷漠、傲慢、贪婪的缩影,是你我都曾有过的阴暗想法。
钱?
地位?
还是温情、信任、助人、感激、友善?
男主埃比尼泽曾经冷酷无情、钻进钱眼、拒绝温情的时候,他是那么坚定,但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很可悲,世界很丑恶。
他那时候可能不觉得自己冷酷,而自认为是理性和公正。
是什么让他改变了呢?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过去、现在、未来;去看伤害过的孤魂野鬼的悲惨境遇,警告你小心步入他的后尘、让你去看一直逃避的多舛的命运、去看真诚对他的人,近到纤毫可见;去看他自己的坟墓,感受到彻骨寒冷,能触到墓碑上的文字、葬身之处的深渊就在脚下;去看无动于衷的未来,绝望之路上,恶灵的追逐,恶人的可憎,命运的渺小、死后的可悲。
旁观者的角度让自己不再自以为是,丢掉了他人在你面前的遮羞布,被虽然被你伤害却依然感激你的人感动、被厌恶你入骨的那些人震动、被贫穷但依然充满人性光芒的人激发。
旁观、共情、去掉逃避和伪装,就能激发内心的善,想要远离孤独而又被人憎恨的一生。
友善、积极的生命观不是出于恐惧,而是见到了众生百态,理解了前因后果。
对于我,虽然没有精灵的引导,但我自己可以成为精灵,看我过去,看我现在,看我未来,客观的看,充满感情地看。
直视曾经的逆境、直视曾经的后悔、直视他人的厌恶和善意,然后决定自己人生真正的追求。
7.9圣诞颂歌★★★★最后一节文学课上看的最后一部电影。
英国文学课就这样子没了。
O(╯□╰)o狄更斯出品。
果然是他一贯的风格。
关注穷人,还是圣诞节。
想看这书。
Christmas carol 挺有趣的视角,spirit o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Not everyone granted the heavenly perspective to look at the people on the earth.迪士尼的技术真的是fantastic。
像真人一样,太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头发,真到可以以假乱真了。
那现在之神啊,那么地strong,那魔性的笑声,candle,房间。
真的是太难忘了。
当你回顾过去,审思现在,展望未来,谁会一直陪伴你呢?
只有你了。
You’ve changed.
5分看之前以为是吝啬鬼在圣诞老人魔法下改变自己的奇幻故事,于是在今天圣诞节一个人打开了这部电影,没想到是鬼魂故事甚至有点惊悚。主人公转变的也十分生硬,有种说教意味。迪士尼零几年怎么老喜欢做这种动捕的动画电影,现在看来有点诡异……和《极地特快》一样让我失望。
JC和GO两个人折腾的片,还蛮有意思的。可以给三星半
有画面,没剧情。高二时和蚊一起看睡了= =
2009-12-10 额。。。are u kidding me? 对不起我不懂你们的文化。。。
迪士尼第一部imax,泽米吉斯最喜欢的表情捕捉技术。剧情其实没多少可看的,狄更斯的原著本来就单薄,讲了千百回的惩恶扬善的主题。但是中间的气氛营造和镜头设计有几分意思。给小孩子看的教育片,两星半。
除了jim carrey的配音,和一开始从空中俯瞰飞越整个小镇的那段,几乎没有任何亮点。
查尔斯·狄更斯经典名著,每年都会有翻拍!
别带孩子去看。会留下阴影。
失望,无聊的剧情。我承认迪斯尼的动画效果无可挑剔,但这部片子让我对迪斯尼非常失望
头好晕好晕好晕,情节好烂好烂好烂,不过动画还是很好看的,他们的口音好重啊——不喜欢
2010.8.24ergh. wtf...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和平IMAX厅 3D 21:30 80元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367206/
为什么这么多我喜欢的明星堆彻出这样一部片子。。。
沒看3D的話就沒什麼好看的,我沒看3D..............
《圣诞颂歌》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真善美的温情故事,配合迪斯尼在制作方面的用心与投入,很棒。
又是老一套,无聊
一流效果 二流故事
当年貌似在图书馆借了英文原版的书,但是只看了中间的插画,文字没怎么看 →_→
想起狄更斯也是制造阴郁恐怖氛围的一把好手。动作捕捉请金凯瑞跟Gary这两只表情动作特夸张又服帖的演员太合适……不混教会也不琢磨基督教信仰的人大概对男主恋人说的“idol”之类不太能get。不信神的看看也很警醒。建议房地产商、高利贷债主等集体观摩
一个关于真善美的温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