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打一开始对这部电影预期值就不高。
因为个人不喜欢这个题材,本能的也会觉得剧情台词会尬,而且类似题材的电影基本上都不太行。
为什么会去看呢,1.演员配置还行。
看《想见你》入了许光汉的坑,章若楠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长相。
2.太久没看电影,而且最近时间也比较充裕,也不太想五一期间人太多(一直以来喜欢一个人看电影,也不太喜欢周边坐太多人)。
看之前还希望电影能让我小小惊喜一下,看开还是我想多了,有笑点,但还是抵不住我全程翻白眼,疯狂和朋友在微信上吐槽来的多。
以下几个槽点: 1.女主名字。
尤咏慈。
嗯,很烂的梗。
男主练游泳的,女主叫尤咏慈,中间还有一个东北话的烂笑话。
我真的get不到这个点,很生硬,每次喊女主名字我就攥紧了拳头。
2.许光汉的台湾腔,让我看他为了高考奋斗,大学军训练军体拳我就很出戏。
我总是会觉得我在看类似于我的少女时代这种纯台湾地区的青春片,但是他的室友却又是一群东北人。
3.男主恋爱脑人设。
这个人设直接让许光汉在这部电影里面演的像个傻子。
我觉得这是编剧和导演的锅,不是演员的演技问题。
真的,还我那个活力臭屁有少年感的李子维!!!!
男主好好游泳是为了女主,发奋考大学是为了女主,为了女主和女友分手(这点我真的好气,我要单列一条单独说!!!
),为了女主放弃游泳比赛,发生事故整个比赛生涯因此报废。
事后又因此事业上比不上女主感到自卑而后悔当初的选择,女主也因此分手。
这告诉我们什么,搞事业永远在第一位啊,别因为爱情放弃自己的事业啊!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愈发觉得顾里说的那句“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非常正确!
(狗头保命) 4.前任一哭,现任必输。
为什么这个年代了,还要演这样的剧情。
现任是工具人吗?
用来消遣和排解寂寞的?
电影里面,男主当时有一个谈了半年的女朋友,后来无意间和女主又重逢了,然后主动帮女主解决困难,和女主单独出去,我当时真的想冲进荧幕里面扇男主耳光,冲他吼:“你有对象!!!
”不偏心,说实话,女主在知道男主有对象的情况下也应该拒绝男主的帮助!!
你是差他这一个朋友吗,你的问题只能他解决吗,你在遇见他之前都没碰到过问题是吧,为啥要答应??
避嫌不知道吗???
说回来,我觉得每一个对前任还没放下就展开这一段恋情的人,都是对现任的犯罪!!!
犯罪!!!
这电影看的我愈发害怕谈恋爱,我好怕我的对象还有一个恋恋不忘的人。
虽然我也知道喜欢过的人那个影子在心里永远也没法抹去,没有办法当做没发生过,但是请分清主次,别把这当深情,对现任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前任负责。
5.谜之结尾。
女主给男主寄去了结婚请帖,男主发誓不去,但是男主再他俩曾经的情侣对戒的盒子里发现了女主写的纸条,然后男主决定去婚礼了?!
(没戴眼镜没看清纸条上的字所以也不知道到底是啥原因)然后男主的基友借机支开了女主的伴娘团,男主给女主来了一番深情告白……当时我就脑中闪过三个字:何必呢……在此不讨论结婚到底要不要请前任这件事情,但是人家的婚礼,你俩独处,给女主抒发了一通你的真情实感,你是想怎样?
而且女主的一句话也是让我震惊: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是初恋只有一个。
我????
我?????
哪一个喜欢过的人不是独一无二的呢???
初恋很特别吗??
只有初恋是最喜欢的后面的对象都是不喜欢的?
爱情也是会随着谈恋爱的次数边际效应递减还是怎样?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点点吐槽,我真的也是太恼火了。
——wxy 2021.04.30
我不說別人,我就因為前男友出軌導致後來一直不願意相信另一半,男主角談戀愛之後遇到初戀就這樣把持不住?
初戀救過你命?
這樣三觀沒有問題?
我看到男主角比賽跑出來那裡就走了,但是知道是到比賽男主角才跟現女友分了手,那之前跟女主角的單獨相處不噁心?
缺安全感的女生不敢談戀愛看完更難受,生怕對方有這麼一個初戀出來先不說其他人吐槽的“一個男人為了一段感情放棄前程去做網管”“一個網管花一年考上重本”等等的主角光環光是背叛現女友,跟朋友調侃女友家庭不錯買房子加名字這些劇情,就想吐
丑话总结在前:这是个大烂片,不推荐任何人本月底浪费钱的进电影院观看。
从未拥有VS拥有过再失去,我猜后者比较痛。
高中错过+大学错过,是还不错的青春文学,虽然俗烂,但愿意买账。
大学毕业后的重逢+刻意走到一起,再折腾一通现实又残忍的都市言情,很是多余。
女主一直有为了自己变得更好,也更好地成为了她自己,这一点很赞。
人生有起落,但她的人生态度一直很正,每一步都走得很对,或者说每一个选择,她都不后悔,她一直是爱着她自己的。
至于回头看,她会觉得有遗憾的点,是她没有上帝视角。
男主以为自己是为了女主才去改变,没想过本就是他自己的人生,他该对自己负责。
女主的存在,给了他改变的动力,他年少时可以懵懂自己为了什么选择走,但长大后本该明白是对方的存在才让他选择了走到更好的地方。
走得好,他不感恩,大概因为作出选择的人是他自己,走差了,他心生埋怨,偶尔想着不重逢人生就不会如此不顺。
好是自己的因,坏是别人的果,这样的恋爱脑,也不是真的"无我"恋爱脑。
前任的结婚请柬,大概只出现在影视里,既不能理解发出的人在想什么,也不能理解收到后真去婚礼现场的人在想什么。
5★是送给我自己的疯魔青春的,虽然男主很不争气,但我能理解他的所有愚蠢。
误会自己是个恋爱脑,真是错大发了。
作为一位将近三十的老阿姨,对这种初恋题材的爱情片确实没什么感觉了,但是网上清一色的差评和只有“舔狗”“绿茶”标签的影评来说,确实有点过了。
很多电影,除了娱乐之外,也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别人的人生,总结更多的道理,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种初恋却最后错过题材的影片,很多都已经拍过了,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后来的我们》《前任三:再见前任》,所以很多人觉得俗套,但是之前那些的分手我都觉得有点站不住脚,只有这一部我是能够非常明白且共鸣很深的。
就像海报的这句话,你的婚礼,我的成人礼
1.第一次的别离:高中时期女主对男主是有感觉的。
也许一开始只是为了摆脱鲨鱼的纠缠,但是当他保护她为她挡住了牛奶盒时,她就开始有好感了。
因为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她,缺的是安全感,而他的保护,给了她这种安全感,所以有了好感。
但是这种刚萌生的好感在他的不成熟中被打碎了。
女主和母亲到处搬家转学,却还是被家暴父亲找到,父亲砸了店,估计还打了母女,男主看到这一幕傻愣着,女主让他走,结果他居然真的走了,男主真的是个憨憨!
朋友们,假如围观的是我们这些普通陌生人,在街上遇到家暴的,难道就冷眼旁观不报警吗?
何况男主还是一心追求女主的同学,是个大男人!
居然什么都不做!
但凡有点正义感的陌生人估计都会冲上前去制止家暴保护弱者了吧,男主他居然走了!
走了!
所以女主才刚升起来的好感瞬间被浇灭了,转学离开也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拿得起放的下,性格非常干脆利落。
男主什么都没有做,所以他们只能错过。
2.第二次的别离:大学时期女主有男朋友,对男主已经没有感觉了所以在开始女主压根没认出男主来,在略微察觉男主心思后就立刻跟男主说:“我有男朋友了”。
后来女主说:“我们做朋友”,这很明显就是委婉拒绝不愿意伤害对方面子的托词。
女主都已经表达的这么明确了,怎么就“绿茶”了呢?
都是同学,非得说特别难听的话和老死不相往来才叫不绿茶吗?
后来 ,男主揍了渣男一拳,女主也知道自己交往的是渣男之后,男主便没了和女主的联系。
其实,这个阶段,女主和渣男分手后他们有可能在一起的,假如男主多关心一下女主,他就会知道女主一个人在照顾生重病的家暴父亲,一个人真的非常的困难,假如他多少帮点忙,他们都会在一起。
但是男主并没有,他沉浸在自己的故事和感动中,女主怎么样了遇见了什么困难他都不在意,所以他们只能错过。
3.第三次的别离:工作后开始遇见的时候女主对男主是没有感觉的,也许不过是一个老同学久别重逢,答应他送她可能是一点为了自己方便的自私。
真正爱上还是在,他为保护她而被砸伤的时候。
女主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能给她安全感的人,她就很容易爱上,大学里面那个渣男如是,这次也是如是。
这就好比英雄救美,美人总是爱上英雄,不是因为怜悯,可能只是女生被保护的时候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爱上保护了自己的人。
所以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开心的日子,虽然后来他工作不如意脾气不好,但是她根本不意,总是想方设法的让他开心,比如买钻戒,比如送他礼物,比如在和兄弟起口角的时候帮他化解。
但是,因为家庭原因,她害怕他的“后悔”成为他俩一生的负担,就像她父亲那样。
从细节也可以看出,他父亲当年应该也是因为她她母亲放弃了什么或者受到什么伤害而工作不顺利,整天酗酒和家暴,并把不幸的根源归结于母女二人。
她怕这一切不幸重演,所以她毅然决然的选择分手去米兰留学,拎得清,拿得起,放的下。
这个时候,男主无力的道歉真的没有什么用,他不明白她的困境不明白她的担忧不明白她的缺乏安全感,他什么也没有做,所以他俩只能错过。
假如他坚定的说:“我不会分手,以后再难也绝不会后悔,因为那是自己的决定不关对方的事情”,并且毅然决然的追到米兰去,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他的决心,也许他俩就不会分手。
然而他什么都没有做,所以他们只能错过。
4.这不是一部长达十五年的爱情长跑却遗憾不能在一起的故事(他们真正在一起也不过一两年),更不是一个长达十五年的“舔狗”的故事(既谈过其他女朋友又追上过女神)。
这只是一个男人自我感动的故事。
因为这个男人在这三个阶段中最需要他做什么的时候他却什么也没做。
他是喜欢了她十五年,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她发生了什么,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是不是需要帮助。
女生不需要你为她打架,不需要你在天台偷偷为她放烟花,更不需要你赚多少钱。
她要的只是你会保护她,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一下她,给她最有力的肩膀和最坚实的依靠。
就像她之前的渣男男朋友,只是在她东西掉了之后帮她捡了起来,并说了一句让她宽心的话,就这么简单。
也许女生来自水星男生来自火星吧,思维方式总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错过和遗憾。
所以电影想通过这个故事让男孩们略微反思一下,减少错过,别再遗憾。
然而电影男孩们怕是压根看不懂也不愿意用心看懂吧,那些只看到舔狗和绿茶的男孩们怕是当了舔狗也追不到女神吧。
你的婚礼,我的成人礼。
在她结婚的那天,他突然就明白了。
经历了伤痛才会成长,男孩们才能成长为男人。
然而,错过终究是错过了。
错过了就往前看吧,珍惜现任,他才是对的人。
(ps:bug吐槽,咋个男主临比赛了突然想起女主了,担心她让别人去看看不行么,地球离了你就不转了么,非得从比赛场上下来,我太尴尬了。
不过也可能符合男主性格吧,干啥都是后知后觉。
)
多一些换位思考,才能更理解他人。
最后,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追加:其实男主对女主真的很好,人真的是很不错的,虽然一个男人不成熟不容易让女生喜欢上,也容易造成后来的分手,但是像女主之前喜欢的那个学长那样,是比较成熟,非常会,就往往是渣男。
给女孩子们,也请多多包容男孩子们的不成熟,学会沟通学会引导学会理解,陪他一起长大。
有比我小几岁的最近让我去看这个电影,并且不明白,两个人那么的相爱,最后凭什么不能在一起。
她希望自己的婚姻能和一个完全让她想不到父亲的人 或者说是能够把她从童年那种痛苦中拯救的人 这样她才能一直有信心的迈向新的生活 所以她说
她相信男主就是那个能和她好好过日子的人 两个人相爱 无论什么困难都能走下去 的那个对的人影片前半部分女主对人生是很失望的 真的很怕碰到一个和父亲一样的人 一点点都能让她爆炸 当她意识到 他们以后的生活将会不停的因为这种事吵架,人是不会改变的,不会因为吵完了就会改变想法
人都会把没选择的路不停美化,就像男主抱怨的那样,所以他说后悔。
而她也忍受不了男生把一切都怪在女生身上,好像他的幸福是因为她,他全部努力也是因为她,他的痛苦更是因为她,这样的爱让人很难承受。
不能在一起 是两人的经历和性格导致的,不是说她不爱他了或者否定他对自己的爱,只是接受不了,男主无法愈合她的痛苦 甚至她害怕这种伤痛在今后会反复揭开,而她无能为力。
从b站截的图,希望up主不介意再看男主的这句话,我就觉得他确实非常的幼稚没有长大
在一起,相爱还不够 人到中年,居然能看着《你的婚礼》哭出来,也是始料未及。
就像是某个网友说到的,“并不是勾起了关于个人的某种回忆,就是因为以上帝视角审视了一段既心酸又知足的故事……带着已婚的心态,有一种看闺女儿子的感觉”。
两个这么搭的人,不作不闹,依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真是让人唏嘘。
就像《冰与火之歌》里说的那样,管你是国王还是放牛娃,诸神不是一样嘲笑你吗?
这部电影的评分5分都不到,甚至低于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
某位网友说得好,这种没“体现社会深刻思考”的青春电影,很难有好评,建议+3分欣赏。
所以,人到中年,要处处接受社会的教育,要时时给孩子讲道理,偏偏被这部“不讲道理”的青春电影击中。
可是要写点评论,还是要讲道理。
1.女主不茶不婊 女主笑的甜美,就是绿茶了?
标签化很容易,点赞不喜欢的电影就是水军,人性软弱就是三观不正。
这会让我们放屁深入思考。
说女主绿茶的……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绿茶的人设是人畜无害,打造自己成为男生的最大公约数,在与异性交往中坚持不决然拒绝、不贸然答应的模糊策略,做到风险最小,利益最大。
没有一个绿茶是像女主那样,拿着奖杯咣咣怼着追求者“鲨鱼”的胸口,逼得游泳队队长节节后退的。
绿茶总是楚楚动人,诱人保护诱人犯罪的。
自己出手,风险太高。
绿茶的拒绝,总是给人留下做备胎的空间,满足利益最大化的长远目标。
这种硬刚要出血的,得算红茶了吧。
最后的分别,几乎算是不辞而别,也是情非得已,高中时代的女主,一点都不绿茶,倒像是一杯龙舌兰,辣得狠哪。
大学时代吧,第一次偶遇男主,态度是不温不火的。
而且觉察了男主“不怀好意”,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对方自己有了男朋友。
武德讲到这个程度,要是硬说这算欲擒故纵,也真是欲加之罪了吧。
说女主婊的,大概有三点吧。
一是毕业以后的重逢,明知道男主有女朋友了,还玩暧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起暧昧的是男主(看到了女主有疑似,还追上去,知道没男友于是发动进攻)。
升级暧昧的,也是男主(送着工作,帮着排解,试图初吻)。
这时候,说真的,女主在感情空档期,重遇初恋(后面会解释),情绪上有所依赖也算人之常情吧。
这段说男主渣的,我们后面再洗。
二是分手的理由,不过是男主口无遮拦说了后悔。
分手这件事,从来不是因为导火索。
就算没有这次事件,男主失意后的种种负面情绪,也会渐渐消磨两个人的感情,男主已经扛不起这段感情,分手是迟早的事。
女主在男主最颓唐的时候,主动提出过结婚。
别说什么拿捏,男主要是真拉下尊严裸婚,其实两个人也就在一起了(虽然我觉得还是会离)。
女主为了感情淡漠的父亲,尚且可以放弃出国的机会,何况是有感情基础的男主。
三是那一份婚礼的请柬。
邀请前任分享自己的喜悦,是不是残忍了些。
如果女主只是说,谢谢你能来祝福我,那就真的是婊,只想着自己快活。
但是女主是怎么说的哪,在男主深情“表白”后,女主说:“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是初恋只有一个。
”男主听到这句话,眼睛里是惊讶,微微颤抖的嘴唇则是激动。
他没想到,居然自己是女主的初恋。
那样一个成熟美丽的女孩,居然最先定情于自己。
这是对男孩子15年的一个交代,是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的一个惊喜彩蛋。
知道自己所付出的的没有白费,男主此行实在是无憾了。
男孩来婚礼,有一种悔恨的成分在里面。
女孩让男孩来婚礼,则是给这段感情加盖一个权威的印章:当年我和你在一起,不是出于你救我的感激,而是一开始,我就喜欢你。
这里,同时推翻了大家说男主是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结论。
从一开始,就是两情相悦。
就像《情书》里,是双向单恋。
要杠初恋是女主放的烟雾弹,其实说的是男主。
那么看看电影里,是直接闪回了这个画面。
那里面明明就是一张男主傻傻不知所以的脸,和女主先是惊诧,后是默认的笑脸。
这一牵手,算是误打误撞,让女主怦然心动了吧。
(抓的估计很有力,带来了安全感)
初恋佐证:男主是女主为数不多的朋友
初恋佐证:喜欢共处的简单时光 要说,这是储备婚后备胎……我们看看女主如何总结他们这段感情的。
她明明可以说我们有一段值得回忆的爱情巴拉巴拉升华一下,可是她却用了一个接近疑问句的陈述;“两个人毫无保留地相爱,虽然没有在一起,也不能算一段失败的感情吧。
”当她深情款款地确认两个人是初恋后,明显往回收了收,对过往的感情做了一个尽量去感情色彩的陈述,避免两个人在婚礼上“表白”过火。
如此谨慎,知进退的女主,摆明了是不给男主留下过多想象空间的。
2.男主不渣不傻 深情与无情,往往是同时发生。
对一个人深情,对其他人则是无情。
渣男不会这样,他只会一个接一个无情,他们只爱自己。
但是剧中,男主有了女朋友,还要撩拨女主,是不是也算渣?
难道让男主遇到女主,立马和女朋友分手,再发动进攻才算不渣?
那他真就是彻头彻尾恋爱脑了。
男主一直忘不了女主,因为喜欢,还没得到。
所以突然重逢女主,得知对方没有男朋友,非常激动,但是不知道对方能否接受自己,于是发起了试探三连。
第一是坚持开车送女主,在女方坚持不用的情况下,还提出了女方出油钱的主意,给女方台阶,让这份暧昧披上拼车的外衣。
女主同意了,成功率提升30%。
第二是带她翻护栏。
如果别人愿意同你冒险做一件越界,有风险的事情,基本就是一种情感认同。
就像喝酒一样,不管怎么吹嘘酒里面的营养物质,酒精都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类致癌物。
一起喝酒,一起冒损害健康的风险,就是一种情感认同和确认。
女主同意了,成功率再提升20%。
第三是忆往事。
男主看似随意地说,每件事都记得。
女主这时候可以顾左右而言他,但是一向谨慎的女主说,我也是一样好不好,撒娇式回应。
到她说出11点周潇齐一定很忙时,简直就是勾引了。
成功率已经飙升至90%了。
于是男主发起总攻,但是临门一脚,女主退缩了,躲开了男主的索吻。
在那之前,男主和女主有一段停顿,彼此确认了眼神。
可是女足避开的时候,可以清楚看到她在皱眉,这是人在思考、犯难时的本能反应。
这一刻,理智战胜了情感。
最后这一脚刹车,避免了他们在朋友关系下,做了情侣的事情。
发乎情,止乎礼,算是一次战胜小我。
接下来,男主背水一战,与现女友分了手,甚至放弃比赛来救女主,表白被敷衍之后,挡住了袭向女主的致命的一击。
其实,男主表白后,女主幸福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她同意了,只是这一刻,仍然是理智战胜了情感。
上一秒明明是欣欣然的陶醉,下一秒却说出先回赛场,看看还有没有机会。
欣欣然接受的样子 至此,人们说男主傻,那么重要的比赛,去表白还差比赛那几分钟?
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女主没事,男主当场表白,可男主最初的动机是去救人。
经历过今年郑州暴雨的人,应该知道,在这种极端天气下,开车遇险真的是会出人命的。
电话又联系不上,每一分钟的错失,都可能性命攸关。
别说什么救援队了,就算到了,也得一个一个救。
还别说救援队在这样的天气里,啥时候能到。
还有,那可能不是几分钟的事情。
因为这种级别的比赛之后,体力会严重透支,一时半会恢复不了。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创造了9.83的个人最好成绩后,决赛里明显力不从心。
这种高强度竞速比赛,对体力消耗极大。
也许男主比完了这几分钟,根本就没有力气跑去暴雨里救人了。
所以他拖到临下水前的一刻离开,不光是剧情戏剧性的需要,也是逼得他退无可退了。
他不是不挣扎,但是他确实太牵挂女主安危了。
在做决定的那一刻,他不是用前途换两个人在一起,他换的是女主的平安。
这是一份热血的深情,不是舔狗,不是恋爱脑。
我们不能事后诸葛说,你看女主没事吧,根本不需要你放弃比赛。
只能说,男主为了女主,愿意牺牲自己,不论是自己的前途,还是自己的生命。
所以,那个一直喜欢男主,却一直无法从男主身上得到安全感的女主(高中时让你滚你就滚啊,大学时你打完渣男倒是补位啊),这一次彻底被打动。
到这里,都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3.你的婚礼,我的成年礼。
九把刀在《那些年里》说,成长的残酷就是同龄的女孩永远比男孩成熟。
《你的婚礼》有点像《蝴蝶效应》版的《那些年》。
男主勇敢,女主主动,两个人弥补了《那些年》里主人公没能在一起的遗憾,却依旧摆脱不了在命运的岔路口分道扬镳。
这是一部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电影。
相比《那些年》对少年心性的神还原,《你的婚礼》“合理”得有一些做作。
周潇齐阳光、中二,但是又敢于追赶,不像《那些年》的柯景腾,连接受表白反馈的勇气都没有,当然,柯景腾主要没有的是,编剧加持给周潇齐的“好运气”——一次次被挥霍,又一次次被恩遇,就像是可以给主角无限续命的格斗游戏。
另外就是放烟花、踢足球两个莫名其妙的场景,看得我只想快进。
但是我看到很多网友很吃这两个场景……所以喽,商业有时候就像是一个大领导,得这边照顾一点,那边平衡一下。
重看《那些年》,我甚至发现沈佳宜的角色更绿茶一些——找了一个比自己丑很多的女孩做玩伴、迟迟不肯主动表露心迹,让男孩一直苦追、和“前男友”的好兄弟做恋人……我想这不是九把刀的初衷,但是电影里表露出来的,真的就很茶…也很真实…《你的婚礼》里,前面说过,尤永慈几乎就在每个节点,做得都那么不茶,成熟得有点失真,在现实中,我怕是连听过都没听过。
再想想,他们的相遇相处,几乎就没遇到过“黑社会”的暴力威逼、校园霸凌、家庭阻挠这些青春常常会遇到的“不可抗力”。
感觉编剧就是营造了一个“无菌”的理想培养皿,放入两个综合素质远高于常人的优质人类,看着他们发展一段中上的情感。
所以,我觉得《那些年》是一部唤起人们记忆的青春电影,《你的婚礼》则是一曲能凭空勾起你眼泪的MV。
同样是一件陶器,《那些年》是手工打磨,你感受到的是亲切。
《你的婚礼》是工业流水线,你感受到的是圆滑。
粗粝有粗粝的质感,圆滑也有圆滑的精致。
《你的婚礼》的台词和场景是非常讲究的,我在前面为男女主人公洗白的时候,说的那些细节,都是剧组精心的安排。
如果大家回看,还会发现更多细节,比如女主在大学偶遇男主的时候,因为已在恋爱中,所以反应是比较平淡的。
毕业后的那次偶遇,处于单身状态,眼睛里则满是惊喜。
两个人介绍婚恋情况的时候,女主说“我鉴渣能力那么差,哪敢找”,一句话交代了处境,也变相肯定了男主在大学里为自己出头打渣男。
这些小小的伏笔,都为后面的进展做了准备。
毕业后
大学 也许你看到的是做作,我感受到的却是心思。
可是,即便每一步都运气加持,即便每句话都字斟句酌,但是和优质异性的相处,容错率仍然是那么低。
成功在任何领域,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珍惜这个词,已经被我们用到麻木和含糊。
两个人相处,遇到坎坷,有一个重要的杀手锏是回望初心——当初什么都没有,就是单纯地想在一起。
可是真在一起了,遇到了挑战难以克服,却也难免像男主那样说出“后悔遇到”这种没良心的话。
男主对发小说,如果我没遇到女主会怎样?
发小人间清醒地泼上一盆冷水:大学考不上,还在当网管!
可男主却说,我是说毕业后。
没有女主,你还毕业个屁,况且毕业后,你明明看着人家疑似成双入对,非要跟过去,并主动示好追求,现在却说“后悔”?
男主虽然不渣,却也跳不出人性的陷阱,如叔本华总结,人就是一团欲望,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就无聊。
不过,他最后终于向着女主坦诚了,是女主促成了他每一步的成长。
遇到她,是他最大的骄傲。
他去她的婚礼,某种程度,就是为了承认这一点,放下他自认为神圣的尊严。
回想起女主的爱,让男主鼓起勇气去婚礼表露心迹。
既是与自己和解,更是给女主一个交代。
都说求仁得仁,人却是既得陇复望蜀的。
少年,纵使有着一些超越同龄人的小聪明,却依旧逃不出人性的手掌心。
生活的结局有时候就像那一杯猕猴桃汁,尽管过程费尽心思还很有营养,却依然难以下咽。
就像这些年流行的一个观点:当你遇到一个人,很容易理解你,和你的相处让你处处觉得舒服,这不一定是遇到了知己,对方可能比你高很多,在降维和你相处。
男主就是遇到了这样的女主,他无法升维匹敌女主的成熟,又忘却了初心,一边担心未来,一边浪费现在,从心智和情感上双双辜负了女主,分手也就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答非所问,没有否认被连累已经是错误答案了 然而,女主的这种深明大义或许是美化的、理想化的,男主的“普通却自信”却是实打实的。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男性视角的电影,可是明明编剧就很心疼女主,让男主“主动”放弃了他们的感情,没有让她一次次为自己的深情厚意买单。
不成熟的人,配不上成熟的果实。
可是,九把刀在北大演讲的时候也说过,“(男孩子)成长是不可逆的,一旦我们眼中失去了那种单纯只是想要讨你开心的灵魂和火焰的时候,接下来就是在装了,全都是在装。
男孩有一天一定会长大,真的好希望你们可以多欣赏男孩子幼稚的灵魂。
” 在一起,相爱还不够。
有人总结,要想两性关系稳固,感情、性、财富,三者需得其二。
每个在相处中遇到挑战的人,看看自己有没有其中的两项,如果有就勇敢坚持,要不像男主一样,明明自己有却不知,才是真的遗憾。
女主(章若楠)的表情自始至终包含一丝不确定,包括最后表白戏,这一点抓得很准,指出二人的爱情从没有过坚实基础。
女主“不后悔和男主(许光汉)在一起”,这是心里话,她为男主对她的付出,特别是男主因为救她受伤职业生涯报废而感动、愧疚,口头上答应和男主在一起,潜意识是负罪感作祟,要补偿男主。
她不后悔的不是这段恋爱关系给了她表达爱、释放爱的出口——事实上她对男主没什么爱情,一定说有的话最多也就是亲情——而是她觉得自己答应男主的求爱所做出的牺牲,绝对足够补偿男主为她的付出。
说得直白点就是潜意识里她觉得这笔账老娘不仅还上了,还额外给你倒贴了一点,就算送你的不用找了。
发自内心、没有算计的感情往往不经意间自然发生,很难确定什么时间开始,并且没什么理由,说不清为什么这个人吸引你,一定要形容的话可能就是人好、靠谱、耐看、稳重这种没有明确范围或者程度的词汇。
这种感情比较难发生。
而算计的感情最常见的外在形式是择偶标准,标准越明确,这种所谓的“感情”越容易发生。
事实上女主和男二(梁靖康)恋爱关系这条副线很有按照各自标准互相索取的算计的意味,女主是女神,男二是帅气的社团活动大佬,二人的结合差不多是两家势均力敌的企业互换股权合并成一家的状态。
既然是企业合并,你当然是潜力股,但你要求我对其他潜力股视而不见就有点违反经济规律了。
企业合并不能拿感情的逻辑评价,市场经济讲究充分竞争,专一才是最不经济的行为。
以负罪感、亏欠补偿为基础的所谓恋爱关系是另一种形式的算计,择偶标准的算计是主动索取,亏欠补偿的算计是主动给予,方向上的差异。
亏欠补偿式的感情里,双方交易的是道德感,对方先付出占领道德制高点,我用答应你在一起的方式提升自己的道德海拔,达到你的高度然后有点超过你了,这段关系也就完成使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因此算计的感情往往都会有一个很明确的、有仪式感的“开始”,比如表白接吻等等。
过程中由于关系不稳固,需要有强烈仪式感的维持手段,比如对未来的承诺,比如“我会一直对你好”“未来一切会好的”这种。
可惜这就像炒股,跌得越惨越要补仓,最后被杠杆压垮,而承诺在一段充满算计的感情里就像杠杆,把道德感考虑成是一种资产,承诺只会抬高资产负债率,最终加重情感里不稳固部位的垮塌、海市蜃楼式的关系泡沫破裂时的痛苦。
男女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不会有结果的爱情亲情故事。
女主本来就对孩子气的男主不确定,再怎么因为男主为自己努力感动而坚信,最终还是发现不能依靠反要迁就,同时还抹杀不掉内心的负罪感,分手就是必然的结局。
道德感逼迫她接受了男主,其实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才是最正确的。
听从内心的声音,它会给你力量;不听从内心的声音,它会成为心魔。
大家都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强大到能战胜心魔。
艺术上影片故事设计很有心思,随便提几条,隔着碎玻璃对视的男女主是在提示我们不要对他俩的关系抱任何希望。
前面男主接传单时有多意气风发,后面他发传单时就有多狼狈。
足球场和婚礼现场男女主分别时的正反打镜头调度很明显是在相互呼应。
男主的烟花戏有点寓意,有人足够幸运享受爱情,而男主在《童话》的歌声里堕落尘世做给别人传递幸福的天使,也算是一种成就,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己。
他不像别人都在表白,而只是说“生日快乐”,在影片中段安排这场戏可以看作是对最终他彻底对女主放下的前情提要。
最后表达一下对韩天导演的尊敬。
非常喜欢和羡慕韩天导演,《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让我很难忘,韩导对影像有某种直觉。
我特别吃韩导煽情这一套,每次看韩导的电影都会感动。
韩导技术扎实画面漂亮,编和导都不乱炫技,故事推进干净利落,重视用声音,特别是音画错位叙事,注意故事和画面的细节。
看到卜冠今惊鸿一瞥我很开心,卜冠今是《呼啸》的女主演,我听说拍完《呼啸》韩导还和主演们经常沟通,我很羡慕这种剧组解散之后还能一直延伸下去的关系,这是我一直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Ray Dalio说有价值的工作和人际关系是进化的基础,对电影人来说就是拍好电影,维护好人际关系。
不仅是拍电影,做任何事想要做大,都必须能维护多数人的关系、平衡多数人的利益,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从微观走向宏观就是从蝇头小利式的商业性走向八面玲珑的政治性的过程。
维护好每部电影的人际关系就是为自己将来做大事业积累铺路,希望韩导保持自己天赋的同时能继续积累人际关系,韩导加油。
渣男舔作女的烂俗剧情,高榜狗血青春片的集大成者,全篇除了十一点的梗和许光汉跳舞,笑不出来更哭不出来。
它是怎么做到撒糖剧情不甜,虐心剧情不刀,但是狗血值剑走偏锋一路狂飙的。
当一到高能片段时电影院里此起彼伏的“卧槽!
”“傻逼!
”“呸!
”时,我就知道为什么微博有人说电影院里的人都哭了,都尼玛心疼票钱了。
它甚至烂到我挑不出哪一个桥段更烂,让我在烂的平平无奇和烂出天际中反复横跳。
许光汉的路人粉都看不下去了,现在只想再刷一遍《想见你》让李子维洗洗我的眼。
我知道肯定有人觉得它好看,别杠,杠就是你对。
最搞笑的来了,我室友和她朋友吐槽时,她朋友说“这郭敬明拍的吧”🤣
文/梦里诗书一部预想用青涩的初恋纯爱打动人心,在彼此失去的遗憾中告慰当下的电影,无疑本该是美好的,但《你的婚礼》却并没能勾勒出真正细腻真挚的情感,走马观花的时间跳跃也使电影失去了本该有的情感沉淀,当其所描绘的纯爱不足以给人带来情感的沉浸体验,那么这样的电影便也注定了它的平庸。
《你的婚礼》改编自2018年韩国同名电影,其实早在韩版中,电影就已经非常显见的有着情感做作,内在沉淀不足等诟病,这样的青春故事其实在历经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等类型电影洗礼后,本就已经没有了多少新鲜感,而《你的婚礼》这个故事更为尴尬的地方,便是它所展现的其实并不是多么纯美的爱情,而只是一场单向不对等的情感,如何在横跨十几年的时间中去更好的平衡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并借此去酝酿真正质朴的纯爱,其实是相比地气,这部改编电影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部的新版中,作为导演的韩天面对一个已经尤为落俗套路的故事,他几乎没有能力对原版的主体架构做出真正大刀阔斧的改动,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只是沿袭了原版,仍旧还是围绕一场单向且不对等的感情脉络为展开,而即便在这样照葫芦画瓢的框架下,电影也没能承接好多少地气,反而丧失了原版情感里尚算细腻真挚的描绘,可以说从成片来看,《你的婚礼》的改编是失败的,其不过是把一个陈旧的故事,换了语言地域,套搬到了中国。
这部电影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展现着爱而不得的遗憾,相反这种情绪在很多电影佳作里都是一种尤为能诱人共鸣的情感表达,《你的婚礼》的诟病,便在于电影把这种情绪用在了男主无底线的爱与付出,换来的仍旧只是女主一次次的别离,中间还夹杂着出轨的桥段,使本纯粹美好的爱情变成了狗血尴尬的存在,在这样的情绪下《你的婚礼》自然也不可能再带来多少沉浸式的体验。
准确的说这部电影所做的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其实就是让人尤为反感的跪舔,而电影不过是用俊男靓女包裹上了一件看似美好的糖衣。
当电影没有做出行之有效的改动,导演对电影节奏掌控的能力又远逊于前作,《你的婚礼》固然有着青春,初恋,和解等多种美好治愈的元素,但这些其实都不足以弥补电影内在上的苍白空洞,在看这部电影前,其实我还尤为期待曾在《想见你》和《阳光普照》中都以少年形象示人,有着不俗表现的许光汉,能在这部电影中有所建树,但最终看来,纵然再为出色的演员也难以力挽电影的平庸,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不仅是水土不服,甚至于格外突兀。
爱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为爱奋不顾身的故事也总在我们身边上演,但这种爱却并不存在于这样一部电影中,它只是熬制了一碗劣质鸡汤,上演着一场假甜婚礼。
23.9.19去Lauv演唱会的前一天,恰好朋友很喜欢许光汉,就一起补完了本来当初看完这一部,心中五味杂陈。
觉得从男女主不同视角来说,双方都有很难以让人接受的点。
但是拖延太久,只写了男主视角的一部分,女主的不记得了..没办法,那就写点拉起男女对立的东西吧。
如果让读者感到不适,可以肆意骂我。
男主视角:尤咏慈很biao,当时我觉得女主能莫名其妙答应周潇齐的追求就很奇怪,她怎么不对鲨鱼那么好,带他去吃好吃的,说白了就是看上了男主的颜。
果不其然因为父亲闹事的变故,和男主分开了之后,再也没想过他。
一个帅哥而已,凭我清纯的颜值,肯定可以再找一个更帅更有能力的,是的学生会主席加上足球校队主力,说什么帮她捡东西,就一种很有安全感,很温暖的感觉,不就是看上新帅哥然后通过学妹的身份一举拿下,只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结果周潇齐验证那个主席,也可以仗着自己的颜值和能力背地里暧昧其他女生,一路货色。
男主作为小丑,替她的女神放了烟花,打了渣男,再一次消失在她的人生里,不过这次是他主动,我觉得非常好,特别有骨气。
要放到我身上,如果女主作为我最好的朋友(不论是异性还是同性,害怕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说我拉起性别对立特此叠甲)听了我的话,她还是没一一丝怀疑的话,无论她是不是我喜欢的人,我也会离开,因为她的智商以及人品不配,和我在一起。
所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或者是,曾经认为的女神,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花瓶,我这种性格,就不会和笨蛋走的太近,会变得不幸!
所以出现了最后被花瓶发疯而甩掉的事实,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但是男主又有很多我受不了的舔,比如离开大学之后,明明已经有了漂亮的女朋友,经济实力属于富二代的水平,今后的人生绝对可以很幸福。
他却还是忘不掉心中的白月光,只因为在咖啡馆中一遇,魂就又被勾走了,甚至有点出轨的嫌疑。
以及片尾,女主都已经要和别人结婚了,他还要去正式地道个别,说一下遇见你不后悔,爱上你不后悔。
就是为了纠正当年她甩掉你的那个错误?
还穿着她给你设计的白衬衫?
太小丑了真的,我根本看不下去。
就他们俩最后分手这个事情,看得我非常难受。
我也算是恋爱脑,可以每天24小时和女朋友黏在一起,毫无保留无所顾忌地爱她,但是说我肯定不会说因为公司要送她去国外培训两年就给她甩脸子,我不会阻止她变得更好,因为我也相信她是爱我的,如果最后是被绿了那说明是我的眼光不行。
不会说后面犯错了再说,啊你去吧当做是我的惩罚我为你守身如玉两年,太小丑了太卑微了,没必要真的。
所谓我是清醒恋爱脑,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真的不懂尤咏慈,不知道她要的是安全感,而我说出了后悔,那肯定是挽回不了了,那我就自然地放手,及时止损。
但是放哪个男主身上,确实都接受不了吧。
周潇齐为了和尤咏慈在一起,放弃了全世界了,为他受了伤,从此事业完蛋了,整个世界里,除了她,已是空无一物。
去年开拍时就关注的电影,今年有幸在第一时间看到了点映场。很难得,这部是我近几年看过韩影翻拍比较成功的,虽然很多部分为了符合本土地域化做了改动,依然是完成度比较高的青春电影作品了。有时候青春有过陪伴就是最好的成长了。不用遗憾,因为爱过
确实,许光汉连鼻孔都挺好看
话太多了
很想感谢坐在我旁边一直在哭的妹妹,在我一直抠脚趾的时候提醒我,我正在看一部感人的爱情电影💙还有坐我边上一直放屁的大哥,希望你饮食健康💙
本来想打3.5颗心 许光汉在这部电影里看起来好像不太聪明的样子 而且最后去参加婚礼屁话一抹多 硬煽情 真的不适合我这种老年人看 我觉得《那些年...》的类似片段就拍得很好 他只是坐在台下给她鼓掌祝福她 but我有李子维滤镜!and许光汉吻戏好绝!!
高中男生对转校女孩钟情,恋爱一阵子女孩突然离去,男生偶然看到女孩照片就复读考入同所大学追求未果,工作后重逢再恋爱,因女孩缺乏安全感分手了,十五年的故事。剧情狗血幼稚,但演员不错。
五年来华语圈都没有像许光汉这样让我心动的男生了,本着『好看就赚了不好看正好脱粉』的心态来看的……脱粉没成功。影片前半段有好几个看起来就很缺钱的场景,不过两位主演的戏还不错,剧本也没太狗血,导演和剪辑再强一点甚至有望比肩『那些年』。ps:无法想象和一个人相爱15年是什么感觉,也无法想象婚姻,因此无法代入。但是谁不渴望爱情呢?尤其是看着许光汉难过得下巴抽搐着流泪的时候,真是的…
周潇齐的十五年青春和两次告别,一次告别初恋,一次真正成长。翻拍本土化的正确打开方式,许光汉的哭戏真的太好了,为了他加一星~
一句话评论:烂片,快逃。(怪不得连点映都不敢搞,因为第一批观众释出的评论怎么也不太可能是好评……实在是太烂了,烂得我尖叫,脚趾在电影院抠出一个河姆渡遗址。剧情和台词狗血就算了,演员演技也不咋滴,章若楠真的不会演戏,全程只会眨巴个眼睛笑!!!许光汉也没好到哪里去,他嘴咋了,演一个臭屁的男生嘴巴一定要那样吗?!(唯一的看点是他上半身身材真好……) 我实在是想不通,这么好一演员,内地第一部男主的电影为什么不好好挑剧本,恨铁不成钢……
故事本身很一般,但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有些特殊意义
许光汉的少年感是加了buff吗?
情绪和演技层层递进的感觉非常舒服,歌曲穿插非常到位,每次都卡在点上。看完会有很多记忆点,我从没有见过章若楠这么美丽的样子,许光汉演技爆表,最后哭腔让我这个男生也消耗了半包纸来擦眼泪,突然觉得那个叫做周潇齐的男孩,是我,也是每一个为爱追寻而不后悔的男孩。
我看哭了 被难看哭的 舔狗男主+茶艺大师女主
不管逻辑有多烂,爱情总归是给人以美好的感觉
对不起,作为一个老阿姨,我尬的能抠出一个两居室了……我老了我接受不了你们这种小年轻谈个恋爱叽叽歪歪磨磨唧唧……还那么狗血,那么尬……那是张佳怡走错片场了吗?哦对了我这一颗星是给莫小贝的……对不起我没有青春,我没有共鸣。再见。
三星半,半星给许光汉。电影整体是很平庸套路的,前半段把时间线安排的过于紧凑有种走马观花的感觉,不能很好的代入情绪,而后半段就堆砌了大段网络伤感字句煽情让你哭。许光汉把少年意气风发和纯情中二的热血感演的太好了,好到即使这个电影我并不能产生情感共鸣,但是他的演技总会打动你。
青春这个话题吧,永远是软肋。主角选得好,剪辑很烂,但不耽误主角演技好
许光汉要不要那么可爱
看完你的婚礼,差点把我送进我的葬礼
比较一般,许光汉一如既往的少年感,但章若楠比柯佳嬿是差得实在太远了。结局设计挺怪异,许光汉打鸡血似的冲去婚礼现场,我还以为要抢亲,结果就是说拜拜,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