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指年轻人,遇到的老人并不是生来就是老人的。
可是我们却似乎总是忘记这一点。
就像《小王子》里说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总是忘记这一点。
如果说我现在对很多人很多事感兴趣,是因为我还年轻,想知道我这一生该怎样度过。
那么当我年老时,我的生命已经所剩无几时,我不知道自己何时就会死去时,我还会对外界产生兴趣吗?
如果不会,那该多么无聊啊。
如果会,那在一生几乎已经快要度过的那个当下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起上次去姥姥家,我突然对那些在过去每次都会讨论的家长里短感到些许厌烦,我不想再和姥姥谈别人,我想和姥姥谈彼此。
而我本以为这个会有些突兀的转折会使谈话的氛围变得尴尬,但是是我多虑了,其实完全没有。
在我问起姥姥的过去时,她显得很高兴。
在这场时间不长的聊天中,她找回了自己的出生日期,回忆起了二十年前自己的面容。
尽管内容不多,但我感觉她身上的磁场变化了,变得更柔和了一些。
于是我决定下次见面要聊关于她更多的事情,希望能尽量避开那些她的伤痛时刻,虽然很难,因为那些时刻太多了。
看之前以为电影会说“自己的路”到底是怎样的路,有多独立又或者多自由,然而却是一个75岁老太太不断回顾自己人生的普通故事。
年轻时候逃开了包办婚姻,但还是在结婚生子做家庭主妇的主旋律中过了大半辈子,如今老伴儿死了,生活好像只剩看病和图书馆,除此之外只能跟想象中的三个精神小伙絮絮叨叨,平淡里有高光,朴素中有辉煌,好像无子女在身旁的日子很凄凉,又好像孤独里又有点自在的欣然滋味。
说不上是好还是坏。
又回想到自己的预期,大概那就是我对“自己的路”的认识吧,必须得做点什么,得追求点什么,全身心地抗拒着主流,可事实上自己又不知该何去何从。
最近醒悟到的是,人的思想究其根本是环境的产物,或多或少被影响着,所以不存在完全自由,没有外界激发就会出现的东西应该只有吃喝拉撒睡。
被刺激出的欲望,发自本心的愿望,实际可以达成的事,一天只有24小时,三分之一睡觉,超过三分一工作和吃喝拉撒,剩下的时间再分一些给家人、应酬、运动、读书、刷网络、学习,真的剩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少。
所以也许,人生意义真的不在于做成事情上面(这个着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只需要考虑自己实际情况就好了。
其他什么什么的,就管不着啦
豆瓣动态的开头「独处,但不孤独」,电影主角的生活是独处且孤独,可惜这恰恰是这一代老人的多数现状。
不是刻板印象,是现实。
由于种种原因,工作多年的我有时间跟在奶奶身边静静生活一小段时间。
28岁的目光里,剧中主角还原了身边89岁奶奶的日常,每天早起虽然一天无意义、三餐极简只为填饱、笑容皆因听到儿辈孙辈们的消息或问候,最多走出去跟小姐妹们聊聊天。
以三餐衡量的时间特别快,日子就这么静悄悄地过了。
年轻为了家庭,忙忙碌碌,好似充实但没自我,等到社会家庭不需要上年纪的劳动力时,却难以寻回自我了,换个角度也是逼着她们找自己。
只是「找自我」这个每个女性必经的业障,并不是人人都知道,需要唤醒。
年轻时,「自我」被世俗羁绊蒙尘掩盖,年老了,也还是要面对。
既然始终都要面对的一个人生活 ,女孩子们就早点经历痛苦的自我蜕变,早点觅得自由,然后有更好的体格和更多的时间,去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不论想成为什么样的女性,居家或事业型,都应该有自己,有生活,有自己的步调。
旧时代的新女性是自由恋爱自由婚姻,那么新时代的新女性应该自由自在,才是。
有的电影是工艺品,有的是艺术品,有的是快餐食品等等等等,这部电影显然在艺术品之列。
导演对于镜头的运用,富于想象力的情节和场景转换都彰显着其野心,作为艺术家的野心。
不迎合大众和市场,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思路。
这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电影和其他艺术作品相比较,成本着实很高了,因而市场的反馈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和独辟蹊径。
同时演员们也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对于这样一个穿插着精神世界舞台和超现实的生活化场景及对白的慢节奏作品,他们的表演是如此自然而精妙,苍井优、田中裕子也一直都在我最喜欢的演员之列。
对于这样的电影我是充满着敬意的,其实我个人是很喜欢诸如是枝裕和导演的那些慢节奏的特别生活化的电影的。
他们用更贴近生活的镜头语言和对白为我们打开一个和我们日常中相似的世界,进而和每个观影的普通人产生深刻的共鸣,甚至无需煽情的表演或是情节,就能自然的把温暖或是悲伤传递进人的心里,这既需要技巧,更需要以普通人的视角对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
当然除了赞美之词,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也有我认为不好的地方,就是他的内核不够清晰。
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留白,每个人对于影片中桃子女士老时的孤独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走自己的路”亦然,这能引发每个观众对于自己人生的不同思考,或许是这样。
但我仍觉得那些碎片化的场景和对白应该由他的内核串联,因为我对很多情节和对话还是多少感到茫然的,这里仅代表我的个人看法。
这部电影也许不是最好的,我也只能给到三点五星的评分,但我仍感谢有人能坚持拍这样的电影,因为有这样的电影还存在着,我才会觉得看电影是个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孤独,是主旋律。
一个75岁寡居老妇人生活状态的描写,精神世界的描写。
首先,这样的片子能看的下去,那只能是主角是我喜欢的了。
田中裕子饰演的日高桃子,我们能看到一个老年人的优雅、从容、孤独,她的笑很美,美到我觉得她没有75岁。
桃子的丈夫死了好几年,她的生活开始变得没有活力,去医院接受检查&去图书馆借书成了她唯一的安排,其他时候,就在家待着。
每天,脑子里有非常多的小鬼同她说话,陪她回顾一生。
每天早早醒来,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不要起床,就睡着吧,反正又没事干。
最开始出现的在房子里的是奶奶,小女孩时候的桃子和奶奶,一转眼奶奶还是奶奶,桃子也到了奶奶的年纪。
小时候桃子笑着揪起奶奶手上的皱皮,转眼她的皮肤也皱的可以轻松揪起了。
年轻时候,桃子为了躲避家庭安排的婚姻,在订婚之后结婚之前逃出了家,她想成为一个新女性,一个独立的女性,可没想到在远离家乡的东京定居还是走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只是,嫁的是自己爱的人。
影片有一大段在探讨,她到底有没有后悔。
她确实感受过爱情,但是爱情以及家庭让她失去了自由、自立,桃子在假想的75周年晚会上告诉自己告诉别人,如果可以,千万不要选择爱情,一定要选择自由。
桃子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画画,喜欢古生物,所以,影片一开始,让人错以为是一部科幻片。
这样的一个老太太,在丈夫活着的时候一定非常幸福非常有趣吧。
只是,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再做这些事,就变成深入骨髓的孤独的了吧。
老头子死的早,孩子们也变得疏远了,就当儿子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样会好受一点,没想到这个秋天会这样寂寞。
桃子在秋天选择出去玩,去了丈夫坟前祭拜。
去上坟的路,是她一生走过的路,她一一回忆,一一道别。
遇到了儿子带她去玩伴们的秘密大本营,她想念儿子了。
遇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看到了爸爸妈妈奶奶(不得不说,这一段,有点诡异),她回忆起了腿上的伤疤。
继续走,遇到了年轻时候的丈夫,她问他自己一生的高光时刻是什么时候,她说应该是他死后的这些年。
她还遇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同自己对话。
在丈夫坟前,一切才算有始有终。
她最终接受了自己,接受了孤独,接受了脑中的那些小鬼们,毕竟他们才是真实的自己,他们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她可以同他们和谐相处,甚至享受。
图书馆的那个借书员,总是在桃子还书的时候给她推荐各种活动,告诉她很好玩,我觉得她应该是看得出来桃子太孤独了,也可能是喜欢桃子?
总之在每一次被拒绝后她都有点失落吧?
最后一次,桃子接受了她的建议,让她有点欣喜若狂吧?
出乎意料。
虽然影片评分不算高,3星4星的居多,但是,静静的看,它还是挺有意思的,不是吗?
电影拍的挺有意思,好多有趣的表现手法,内娱这么拍估计会被狙,这种电影感觉更适合安静的在家看,在大荧幕可能会显得无聊。
👵🏻脑子里一直有小人在拉扯,我跟👵🏻就不一样了,我总是被我脑中的小人打败。
苍井优有些角度跟薛佳凝神似。
看东出昌大不太顺眼导致年轻部分回忆有点出戏…私生活印象真的会影响看剧的代入… 讲真,除了高点,演技长相都不突出……被田中裕子和苍井优衬托的更不怎么样了。
一直觉得只要自己心理世界充实,就不会有什么孤单的感觉,可能因为我没到老年,所以体会不到老年人的那种心情。
终究每个人都是走自己的路,路过你生命中的任何人无论出现时间长短都是点缀而已。
人总要习惯一个人。
画面拍的都很好看。
這句話「おらおらでひとりいぐも」是日本東北方言的表達,可以翻譯為:**「就算只有我一個人也要去」** 或 **「獨自一人也要前行」**---### 分解說明:1. **おら(ora)**:東北方言中的「我」(標準語為「俺/おれ」)。
2. **おらで(orade)**:此處的「で」表示手段或強調,可理解為「靠自己」。
3. **ひとりいぐも(hitori igumo)**: - **ひとり**:一人。
- **いぐ**:東北方言的「行く」(去/前行),標準語為「いく」。
- **も**:助詞,表示「即使……也」。
---### 補充說明:- 這句方言帶有強烈的孤獨感與決心,常見於文學或歌詞中,意境類似「縱使孑然一身,仍獨自前行」。
- 若需更文學化的翻譯,可調整為:「縱我孤身一人,亦將獨往」。
希望這個翻譯符合您的需求!
这部剧可以很无聊,也可以很有趣全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个事找回自我,找到生命的意义 这种议题在冲田修一这里,少了很多尖锐的棱角变成了一篇穿插了很多回忆的杂文不像现在大多大女主电影一样这位老太太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就是普通的老太太有着不怎么关心自己的一对子女然后看似幸福得一段婚姻有自己坚定的喜好看着十分孤苦所以你喜欢与否更多取决于你是否链接到了老太太的脑海你是否理解她的那个状态不然可能会有些无聊虽然老年的桃子虽然看着如此孤苦但她的精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人最终的关系,只有自己我对变脸后的医生看着桃子流泪那一幕深有感触亦对她对着年轻的苍井优自我对话的那一段太妙了还有里面得台词也是很值得细品的所以‘我这辈子活的,还算认真吗?
’8.5分
孤独的样子有很多。
可以是孤身一人在医院的等待区睡着,独自在家跳舞,望着空荡荡的房间回忆过去,又或者是每天重复着那些事情,背诵地球的历史对抗内心的声音。
也可以是内心中自己的三个分身聊着年轻时的恋爱故事,躺在去世的外婆怀里撒娇,和童年的自己捉迷藏,和自己画的猛犸象一起散步。
孤独可以是很多种,也可以有很多种。
《我啊,走自己的路》所描绘出的是绝对的孤独。
看起来很热闹,有着乐器演奏,好像是节日游行,实际上不过是独自一人用幻想支撑前进的步伐。
看起来是在歌厅当着众多观众唱情歌,实际上是自己在思念丈夫。
从头到尾,都只是桃子一个人啊。
丈夫逝去,儿子不理自己,女儿没有目的也不会来找自己,有需要从她手里骗钱的人,也拿她取消的人。
桃子都是自己坐在桌子前,默默的吃着饭,看着窗外犹如看着这栋房子中曾发生的过去。
在电影中,大量现实,想象,回忆交错融合,甚至于在同一个画面中这些元素都在与桃子进行互动。
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真实存在的只有桃子。
她回忆着过去,内心也一直做着斗争,她选择了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然后孤独一人面对一切。
但是那又如何。
桃子借了很多地球历史的书籍,认真的做着笔记,那些史前动物吸引着她。
她有着属于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乐趣。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残忍却又治愈。
如果自由的代价是孤独,一切是否值得呢。
不是影评,甚至不是观后感,只是深夜里的凌乱的自我问答。
15年前,50岁的田中裕子演了《何时是读书天》里50岁的美奈子,;15年后,65岁的她演了《我啊,走自己的路》里75岁的桃子。
半年前,我捧着手机看完《何时是读书天》,流了好几次眼泪,是的,我自我带入了。
我不再害怕老去,不再害怕孤独,我觉得自己的50岁,也可以像美奈子那样,可以穿着白球鞋,奋力蹬着自行车爬坡,依然做一个风一般的女子,白天神色淡然做该做的事,深夜在满是书的卧室里读书。
半年后,海南电影节,看了《我啊,走自己的路》。
虽然,导演尽量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讲述75岁的独居老人的故事,我却仍然代入了,流了更多的眼泪…逃离了原生家庭,追逐自由的桃子,嫁给了自己爱的男人,却在那个男人死后发现,现在的自己过的才是想要的生活。
虽然孤独,虽然会想念,但她喜欢这种自由的生活,她说“独立和自由比爱情重要。
”自由啊,是要以孤独为代价的,如果无法承担这个代价,就要牺牲自己,换取所谓的幸福,值得吗?
如果可以幸福到忘记了自己,当然值得。
然后,爱人离开,亲人离去,只有自己一个人,站在时间的荒漠里,孤独的回忆过往,享受自由,承担痛苦,疾病…这样的一生,与《何时是读书天》里的一生,有何区别?
50岁的美奈子,如果到了75岁,会如何回忆自己的一生?
75岁的桃子如果可以穿越回去,会不会嫁给那个他深爱的男人?
有一位朋友说,每个人只能拥有自己,并且只能拥有自己一段时间,人是社会动物,还有很多社会角色和身份。
这句话让我难过了很久,原来,人连拥有自己都是奢望啊,原来,做自己,走自己的路,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梦…可是,田中裕子用她扮演的美奈子和桃子告诉我们,也许我们可以为自己活,可以接受自己,走自己的路,而且,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想到这里,观影过程中那种难过和挣扎,慢慢消散,一部致郁的作品,治愈了我。
最后,想起电影《走出非洲》的一段话:"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为了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而终,我都能接受。
”是的,可以。
有什么比看一部稳定发挥的冲田修一更能治愈9小时越洋飞行的呢
【海南岛电影节展映】中国首映。最近几年冲田修一作品都是我的心头好,这部更让我感动万分。既不煽情过火也不也不莫名搞笑,温暖地催人泪下。故事在现实-幻想、当下-过去几个维度之间交织,讲述曾经家庭主妇、如今空巢老人桃子的平凡生活、爱情记忆与脑内幻想。除了收尾略拖沓,几乎完美。桃子和丈夫的爱情往事引发对女性独立意识的思考;和奶奶的童年记忆勾起对青春已逝的愁绪;和女儿的不和源自对百褶裙的执念;诈骗电话、轿车、树木映射对儿子的思念。而恐龙、猛犸象、原始人、幻想人或许是丈夫去世后孤独、死亡意象的转化,人类的生老病死在地球史面前显得无比渺小。一边看一边止不住地往下掉眼泪,每一处泪点都直戳我心。老戏骨田中裕子表演举重若轻,角色仿佛量身打造。你走了,俺终于可以走俺自己的路,但仍会想你。
冲田修一,你在想象力的路上摔倒了。
如果一直孤单地变老 是不是也就不会害怕老来的孤独了
冲着苍井优看的,可惜戏份太少,整体寡淡,但也有几个动人的泪点。
不想孤独死,但也不要凑合,一定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呀! (*^▽^*)
把主角交给了另一半后 确实显得自己无我了 但重新接棒主角时 一样可以有很多好的伙伴守护的
别被标题迷惑了,如果女性自己的路是哀叹自己不被关心的童年,不如意的青年,不被儿女照拂的晚年,永远在缅怀青春爱情与不被实现的自我,,永远在寄希望于家里的男人死后自己能拥有其实根本就不存在的自由与独立,这样的路,叫什么“自己的路”啊?
芥川奖原著,细水长流,轻松沉静淡然老人心路。
用轻松的语气,甚至加了些许喜剧元素,来讲了一个孤独的老人的故事。一种无法避免的未来。
好像很近,但好像也很远
与《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对照来看,像是硬币的两面。用特别宏大的、舞台式的规模事无巨细地呈现独居老人的记忆迷宫与内心的幻想世界,本身就是一种无比可贵的人文关怀。在整体轻松幽默的基调下仍有几幕达到惊人效果,闭上眼睛坠入独属自己的晚会,载歌载舞走向墓地,和原始人对视,与猛犸一起走过街道,从衰老的身躯里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量,光芒万丈。
虽然有共情的地方,但是节奏实在太慢了。孤独的老年人可以随心随性地生活么?我想应该是可以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健康的身体。所以,结不结婚无所谓,生不生孩子更无所谓了。抛开传统的思想,追求自立和自爱的女性一切向前看吧。
6.0 这个内容做这个体量有点“不自量力”了。拆分成短剧,四集“生、老、病、死”,每集20分钟,可以至少加一分。
#40
成为新时代女性的孤独列车外游过寒武纪巨大化奇虾,跟类人猿医生看完病后与猛犸象一道踏雪回家,爱情舞台唱过离场,人生最闪耀的时刻属于你不在身边的自由,袋装福豆亦能驱鬼……田中裕子真是可以靓足六七十年,演技成精;看到片尾特别致谢名单,感觉是导演冲田修一专门献给母亲的故事
啥玩意
拍得很无聊,看不下去……
又是有着奇怪表达手法的典型的日本电影,但是不好看。太散了,没有任何冲突起伏,没有鸡汤,也不够美。有种一无是处的感觉
I Shall Live by Myself 2020 Blu-ray 1080p AVC TrueHD 5.1-DIY@TTG, 2:18:20.625 (h:m:s.ms),43.62 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