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名字这么逗比的电影居然在我校军训前作为红色电影进行放送,更厉害的是,这电影还几乎和红色扯不上关系!
影片开头,在黑暗的背景下,影片的标题缓缓浮现在银幕上。
终极胜利???
我是不是看错了???
真的不是我要求高,你取名好歹取一个红色胜利啊,实在不行也可以单单胜利两个字啊,能不能不带终极?
能不能不学港台腔。
整个故事以巴黎奥林匹克短跑冠军李爱锐(又称里艾瑞)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与当地百姓友好相处共同遭受战火的艰难历程为主线,将日军将士残暴无比与我国军人的顽强意志做对比,反衬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终极性。
你以为整部影片是这样的?
根本不是!!!
从头到尾根本看不出哪里终极了,甚至除了片尾的玉音放送以外,整部片连胜利都没有。
是的!
根!
本!
没!
有!
冼杞然也就是一二流香港导演,更别说与其合作的美国导演迈克尔·帕克。
你是根本听都没听过!
去翻了一下豆瓣,你发现他的资料中只有终极胜利一部影片,而且也没有照片。
好吧,资本主义世界的电影导演在豆瓣上没有脸其实挺正常。
于是我又去IMDB和烂番茄翻了一下Michael Parker的资料,居然也没有照片!!!
一个在电影圈工作了30年的老电影人居然没有照片???
还有这种操作???
导演就说到这里,其实中国类似题材的电影拍了也挺多了,像拉贝日记啊,金陵十三钗,栖霞市1937等等,大都讲外国人在抗日时期没有回到祖国,并承担风险以私人名义保护中国人,然后顺便黑一把日本人这样。
前几部提到的影片中,大多都是因为主题不够深刻或者烂尾反正就是不行。
而今天的这部!
没有!
主题!
到处!
是坑!
首先影片开头是主角李爱锐在集中营的悲惨一幕,然后就回到开头从李爱锐在中国教化学讲起,李爱锐:一个外国运动员,因不满英国制度来到中国,期间,他还有个在中国工作的哥哥(还是弟弟来着),期间,日本人进攻中国。
然后,李爱锐就不得不目睹了自己的学生惨死日本炸弹下,这更坚定了他的决心,继续在中国教书。
当时天津的一家医院因为受到日军的进攻,病人被迫移出医院,李爱锐就将自己的学校开放给难民(姑且算吧),然后完成了他的一个心愿:教中国高中生化学(还用的是英语)除了教书外,李爱锐还有个爱好:在寒冷的的冬天一大清早拉着一村人跑步。
这倒也还好,最可怕的是他在跑步的过程中还顺便拉了旁边的一个小乞丐(也许)一起跑,然后这个乞丐就变成了后面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What???
你没看到那个小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吗,随便拉一个乞丐在大冷天跑步你真的不怕冻死吗?
李爱锐除了家里老小,他还有认识的朋友,徐牛:一个会英文的马车夫(?
),徐牛和他一起抚养了小石头,然后在之后也一直帮助他。
这时,原本安全的李爱锐等外籍人士由于日本和美国正式开战,风云突变,日军将外国人集中于山东潍坊进行统一管理。
集中营的将领不多(一共就两个),一个少佐一个大尉。
少佐是个变态运动狂,每天除了和大尉比剑道就是和大尉比跆拳道。
一见到奥运会冠军就像眼睛放了光一样,他承诺给主角好吃好喝好装备,就为了公平决斗一次。
男主答应了,然后他私底下把少佐给的食物分给了其他人,自己每天还是饥肠辘辘。
终于到了比赛的那天,男主果不其然,没有跑赢。
就当我以为结束了的时候,一个傻逼突然跳出了大叫:这场比赛不公平,你看他都饿得不行了!
What???????
你们偷吃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说!!!
少佐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把这个傻逼和男主关了起来。
过了几天,徐牛突然出现在地牢门前,把他带来的水和食物分给了傻逼和男主,原来他勾搭上了游击队,可能,大概,也许,游击队把徐牛送了进来。
因为后面游击队就一点用都没有了!
被解放的男主和傻逼被石灰水消了毒放回了集中营,结果米大伟就得了炎症,要死要活的。
男主只好请求和少佐再比一次,以换来半个小时的和外界物资交换的时间。
少佐一开始没答应后来被男主的诚心打动只好同意。
男主果不其然赢了少佐,却没想到大尉在最后关头反悔并电死了小石头。
大家都很难过,于是去教堂祷告。
这时大尉又冲进来,把休打死了。
时间漫漫,男主也因疾病死亡在了日本投降前。
在天皇玉音放送之后,日本人决定屠杀所有外国人泄愤,然后就发生了本电影里最脑残的设定。
徐牛在家里用刀磨木头,然后!
然后!
然后!
他就冲去集中营去刺杀少佐了What????
兄弟!
你刀呢???
全剧终!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剧情扑朔迷离,和电影题目毫无关系,人物性格十分扁平,连李爱锐这个角色都塑造的没头没尾,毫无说服力。
整部剧智商上线的居然只有日本人?
活该这么久打不赢。
而本片的两个“引子”,风筝和手表,穿插的都十分生硬。
文/满囤儿这几年参与惊悚片的创作比较多,听到资方或导演最多的一条要求就是:“我们要表现人性”。
的确,在他们眼里,惊悚片就是通过大量的血,来渲染人性之恶。
可是,人性就一定是人性之恶吗?
显然不是,影史上有很多电影,在展现人性的时候,都彰显了人性之善,比如《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城市之光》等。
人性之恶拍深刻了能令观众不寒而栗,人性之善拍深刻了能令观众脱胎换骨。
冼杞然执导的战争电影《终极胜利》中虽然飚了许多许多的血浆,但他彰显的是人性善的那一面。
在这个集中营中,以爱制暴的人性光辉就是生命奇迹的源动力。
谈人性,并不是仅口头说说就能实现的。
内地电影人都说自己要表现人性,却罕有能够在人性层面上打动观众的作品。
为啥?
因为他们其实自己都没有体会到人性的核心。
人性之恶的表现,在内地惊悚片里往往流于面对死亡威胁时的贪生怕死。
这就显得太肤浅了。
而肤浅导致的恶果就是惊悚片都变成了依靠洒血浆来营造的视觉刺激。
同理,人性之善的表现,也不能流于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和喊口号,否则也会肤浅成抗日神剧或主旋律。
《终极胜利》的故事也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主人公也是一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
不过它既没有在战斗中给英雄开挂,也没有把主人公李爱锐(约瑟夫-费因斯 饰)写得毫无瑕疵。
他是众多在华外国人中的一个,虽然有长跑的特长,却并没有主角光环的加持。
他没有任何特殊的能力或超然的力量去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武力。
面对同伴的遭受虐待、面对日本人的出尔反尔,他都不得不忍下。
在这种压抑的情况下,他才能从一个人类的层面上,去激发出人性之善的力量。
和人性之恶一样,如果你只是丢给他一个情景,让他条件反射般地做出抉择,并不足以挖掘其人性的深度。
至少要给主人公加诸一个独特的环境,并提供几条不同的选择。
这些选择有难有易、有危险有安全、有利人有利己。
主人公在选择的时候还得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才会让他的选择在其它选择的对比下,体现出不同来。
其实李爱锐的境遇比辛德勒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他被抓进了集中营,但是相对于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扫荡和屠杀,营内的生存几率还偏高呢。
李爱锐也并没有什么会惹怒日本军官的刺头,完全可以做一只绵羊,熬下去。
然而人与绵羊的区别,正在于人具有人性。
李爱锐使用他仅有的特长奔跑,展开了精神层面的斗争。
为了被欺侮的同伴、为了被践踏的世理、为了不让人沦落成待宰的牲畜,李爱锐用奔跑宣战了。
这是他的自主选择,这个选择的动力便必然来源于他人性中的善面。
为了他人而奔跑,为了抗争而奔跑,令奔跑的李爱锐散发着神性坚持和人性光辉。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感动之余,更增添了内心的温热、生活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
在看电影的时候掉了很多眼泪,比如在大家一起唱《奇异恩典》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在还没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首赞美诗歌会出现了);比如,小女孩在弹琴给那个再也听不到的小石头听的时候;比如最后Eric赤脚跑步胜利的时候;比如……不是说每一个片段都拍得有多么震慑人心,而是因为突然发现,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也就是说,曾经真的,有这样的一群人,经历过这样的一些事情。
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些人,做出过这样的一些选择,然后,再如一粒麦子落在了地里,死去,被埋葬,被覆盖,被留下一个墓碑上的名字。
然而,有些故事,一旦发生便不会在历史尘土中被掩埋,而是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生生不息。
想起曾和某人一起探访过厦门鼓浪屿岛上的基督徒墓地。
在别人都在岛上忙着小清新的时候,我们两个基督徒,却开始了一段很妙的“寻根之旅”。
那条小山路,很阴凉。
一路上的石阶,还有着各种拼音字母,走几步就发现一个,宛若探秘。
估计像我们俩这样走这条路的人也不多吧,所以一路上没有看到别的人。
在鸡山路拾阶而上,走到半山腰,发现一个小菜园,里面有一块比较详细的碑文,当初拍了照,后来想想总觉得不太尊重,又删掉了照片。
守院子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继续往上面走,还有一大片公墓,在鼓浪屿岛上总共有五百多位传教士葬在这里,有些还有名字查考,有些已经连名字都没有了。
那时候,这些公墓,给我的印象都只是一个个名字,或者一片片地方。
但因为这部电影,会发现,一个墓碑上的李爱锐Eric,背后有他望眼欲穿的妻子,有他未曾谋面的孩子,有他的伙计,有他的朋友,有他的爱好,有他的生活,以及他的信仰。
他们本来可以在战争之前就以外国人的身份,离开这个国家的,但他选择了留下。
如果早早离开,那会是很聪明的选择吧!
毕竟能够远离硝烟战火是多么理智的选择。
当想着这些的时候,那些公墓上的,就好像不再是一个个简单的名字了,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作为一群外国人,他们本可如鹰飞翔,但他们选择了留在这片土地。
我想,我能懂他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他是奥运会短跑冠军,他优秀的教育家,他是出生在中国的英国人,奋不顾身的加入到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中,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他却因脑瘤而逝世于日本集中营,他便是传奇人物李爱锐。
1981年,李爱锐的传奇人生被拍成了电影《火的战车》,时隔25年李爱锐的传奇故事再次被搬上大银幕,这部由冼杞然导演时隔20年再执导筒的历史战争大片《终极胜利》7月1日全国上映,作为一部历史战争片选择在7月1日上映显得格外有意义。
《终极胜利》的开篇便给人带来一种欧美大片的赶脚,就连字幕都是欧美大片的调调,作为一部根据抗战历史真人真事改编的战争片,冼杞然导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这部影片的逼格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男人戏,男主人公李爱锐由好莱坞著名演员由约瑟夫·费因斯饰演,而其跟班徐牛由窦骁饰演,在片中两人虽然没有过于明显的基情戏,但两人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暧昧,两人对此拿捏的相当精准。
当然不能否认,我个人对窦骁是相当喜爱的。
但相比约瑟夫·费因斯和窦骁的基情(友情),让我更为动容的还是刘小倩和窦骁的爱情。
在片中,刘小倩饰演的农村妇女凤英,与窦骁饰演的徐牛是一对夫妻并育有一子,在窦骁与约瑟夫·费因斯抗战的日子里,刘小倩就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相依为命,一位内心坚韧刚强的朴实农村妇女,在与窦骁一家三口团聚的日子里,她就是一个贤妻良母,当窦骁去战场战斗的日子里,她就是有再多的抱怨仍然要独立撑起一个家。
最让人感动的是,窦骁与约瑟夫·费因斯到了潍县集中营,刘小倩也带着孩子赶了过去,当抗战胜利的时候,日本人要杀光集中营中的所有外国人,窦骁不顾刘小倩身怀六个月的身孕,只身前往营救约瑟夫·费因斯,奈刘小倩怎样哭求都阻止不了窦骁营救基友的心。
最终窦骁光荣牺牲了,剩下刘小倩孤儿寡母。
在片中,刘小倩有大量的哭戏,对于首次触电大银幕的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要和窦骁这样演技精湛的实力派演员飙戏,不得不说刘小倩做到了。
我们都知道男人戏中的女主角历来不好演,需要演员很好的悟性和表现力,特别是这样一部历史战争大片,不过这个女主角真的是赚足了男人的眼球。
虽然刘小倩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位农村妇女,但是刘小倩拿捏的非常到位可圈可点,绝对算得上是影片的一抹亮彩。
刘小倩作为歌手出道,此番的形象颠覆着实令人惊艳,首次触电但和好莱坞演员合作,刘小倩的起点很高哦!
相比刘小倩首次触电饰演农村妇女,赵薇、范冰冰在功成名就之后纷纷挑战农村妇女之一形象,不管是《亲爱的》里的赵薇还是《我不是潘金莲》里的范冰冰,她们演绎的都非常完美,但就是少了刘小倩身上的质朴。
此次在《终极胜利》里,刘小倩将一个妻子的辛苦和隐忍诠释的十分到位,同时也诠释了母爱的伟大,战争中她从阻拦过窦骁,但在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她是真心不想让了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失去父亲,虽然她内心知道留不住窦骁,但她还是要争取,因为她是一名母亲。
可以说这是无奈,这就是战争时期女人的真写照,因为她们爱在战火纷飞时。
文/ 鱼为长眠在中国大地上的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歪国仁,除了白求恩,其实还有很多,1924年在第8届巴黎奥运会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的“飞人”李爱锐(Eric Liddell)就是其中之一。
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曾经讲述过他的传奇人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拿完金牌的第二年就返回他的出生地——天津,在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
他救治过抗日战士,还曾跳入冰河中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英国儿童,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却因病在日本集中营中去世。
《终极胜利》再现的是李爱锐这一生最后几年的悲壮,但故事重心并未放在惨烈的历史战争上,当然也并非小情小调的作品,影片着眼在人物的行为以及背后的精神力量上,凸显的是民族抗战大背景下人性的光辉,“战区医院”与“集中营”两个寄托存放生与死的地方,聚集着国际友人,也因而成为极端环境下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永不轻言放弃的灵魂阵地。
<图片1>李爱锐便是这个阵地上的精神领袖,即使环境再恶劣,始终保持知识传递的积极能量,与孩童天真乐观的相处,更是见证了一个好男人最令人温暖的质朴情怀,而放弃脱离集中营将求生的机会转赠他人,更是令观众对他的无私无畏感到震动。
李爱锐的扮演者是奥斯卡著名演员约瑟夫·费因斯,他曾在《莎翁情史》扮演莎士比亚,在《终极胜利》这部影片中,他再次展现出伟大的英雄情怀,帮助困厄之中的友人,同饥寒恐惧失望悲观情绪作斗争,也同罪恶的侵略军斗争,“以爱制暴”的宏大力量,如一盏明灯给集中营带来希望。
<图片2>与李爱锐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是“徐牛”窦骁,两人在一场救人夜奔中建立起坚固情谊,也成为了彼此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李爱锐被抓进集中营之后,窦骁为了寻找他甚至“抛妻弃子”千里奔波,更甘冒生命危险偷运补给物资进集中营,甚至还因为搭救他的朋友,遭受酷刑——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场战争中,令人动容的还有相互扶持生死相待的友情。
带着高压电的铁丝网成为隔绝两人的生死罅隙,也增强了这种情感的传递,当李爱锐为了营救同伴进行最后一场赛跑的时候,窦骁的表演也开始多了一些硬汉的血性,他穿越炮火与生死的阻隔,穿过《山楂树之恋》一举成名之后对于不同类型角色的尝试路程,终于在这场风云无常的战争中,找到人物的定位,将战地兄弟情诠释的感人至深。
风筝在辽阔的天空下随风浮动,即使被线所束缚的小小的自由也成为网内与网外所有人的奢望。
总有一些人为了稍微改变这种境况,在做着努力,窦骁与“莎翁”在比拼演技的同时,也在为此而最后一搏。
画质还行有点摄影的感觉。
大致猜猜剧情战争背景,外国人过来执教总要混口饭吃吃,毕竟战争背景很难苟活,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看看本剧剧情的一些场景细节,手表对于时间的掌握,日本剑道,铁道的电网,大环境体验战争的紧张感,最后窦骁大概帮助他们打战了……什么奥运会?
看不懂注解啊……这么冷门吗…万事都在等一个机会吧……
战争片《终极胜利》集约瑟夫•费因斯、窦骁、涂世旻等实力明星主演,讲述了苏格兰传奇人物李爱锐与一群中国伙伴在日军侵略中国期间,共同面对日军的残暴铁蹄,在苦难中救护战俘,信守人性之光的故事。
影片制作精良,大气又富有时代质感,当年山河破碎,血迹遍布的画面还原得极为真切,令人动容,而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信念却以感人至深,可以说是华语影坛罕见的战争佳作。
影片的幕后操刀者是同时担任编剧和导演的香港著名影人冼杞然,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打拼四十余年的影坛老兵,冼导十年前获悉奥运短跑冠军李爱锐的故事,觉得这是绝好的电影题材,对现代年轻人有莫大的意义,于是开始筹备这部《终极胜利》,此后,他花费了十年时间来精心打磨,搜集资料、创作剧本,几易其稿,把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对人性的偏爱都倾注到了故事里,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极为精细。
正是这些幕后无声的心血,使影片从第一幅画面至落幕,每一格都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可以流传的经典画面,例如李爱锐与孩子们赛跑游戏的场面,生命的张力在欢乐而优雅的气氛,与残酷血胜的战场形成强烈对比;像吴牛和李爱锐冒着子弹救治中国伤兵的情节,正义、善良与热血交织在夜色中;贩卖药品的外国商人为了爱情最终没有登上撤桥的客船,来到爱人工作的医院外,吹起了情意绵绵的乐曲;还有李爱锐在战俘营受尽折磨而绝不屈服的场景。
这些画面极具诗意,却又发出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一样,经常能够在漫不经心中,爆发出震撼人心的能量,而影片的故事亦是如同一首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的史诗,回响着人们对和平的热爱,对战争的控诉。
1981年,好莱坞曾经就天津出生的李爱锐的故事拍摄了一部《火战车》,当年获得4项奥斯卡金像奖,流传至今日仍然经典,此次,《极级胜利》再度把他的故事搬上银幕,难免有对比和比较,以故事来看,两者不冲突,《火战车》描写的是他在英国读书和奥运会夺冠的故事,讲的是西方的民族歧视和励志,《终极胜利》的故事则是后传,在中国经历的战争故事,两者如果连着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必须给洗杞然导演的精湛功力和艺术追求点赞,洗导虽然在七八十年代拍摄过很多以娱乐功能为主的商业片,但从当年深具史诗底蕴的《西楚霸王》可以看出,他对拍摄历史题材影片的追求与执着。
而近期的冼杞然开始涉足福音电影,执导《源来是爱》,则为《终极胜利》奠定了精神方向。
请出奥斯卡级别的演技明星费因斯,大手笔投入还原时代原貌和战争场面,转战加拿大、美国、天津、潍坊多地拍摄,搭建一比一的战俘营,通过这些努力,冼导让《终极胜利》成为近几年来最具水准华语战争片。
哦,说出来你不信。
我是帮人去看的。
影片拍摄技术过关,幕后优良,赞助商卓越,男主角演技赞,窦骁英语和陕西话切换没问题。
剧情基本上是赞扬了大爱无疆的前奥运冠军在战俘营的坚贞不屈的故事,还有山东潍坊的风筝,不过很逗窦骁的戏不像在战场上而是话剧舞台上,婆婆妈妈,最后竟然还是那样一个结果。
编剧怎么想的?
耶稣有爱,群众演员都很好。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奋不顾身的加入到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中,最终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样的事迹应该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白求恩,毕竟白求恩得到过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故事跟这个人,并不是白求恩。
跟白求恩在医学上成就非凡不同,今天的主人公是1924年奥运会四百米短跑冠军、苏格兰人李爱锐。
李爱锐是苏格兰人,但出生在中国天津,他曾获得世界奥运冠军,但是却放弃了国外优质生活而选择回到正在遭受日本侵害的中国天津教学。
教学期间,窦骁饰演的徐牛一直是李爱锐的司机,两个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却因为对和平的向往跟对侵略者的憎恨而成为莫逆之交。
1943年李爱锐被送进潍县集中营关押,徐牛只身前往,并假扮成附近村民,不断给予李爱锐帮助。
在集中营身心饱受摧残的李爱锐竟然拒绝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特别照顾,将离开集中营的宝贵名额让给了一位怀孕的妇女。
悲剧的是,1945年2月21日李爱锐病逝于潍县集中营。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以李爱锐夺取奥运会冠军为题材拍摄的电影《烈火战车》,该片曾荣获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如果将这段故事当做李爱锐的前半生,那么显然《终极胜利》就是《烈火战车》的续集之作。
只不过,冼杞然十年磨一剑,在《终极胜利》中将视角更集中于在战火纷飞的硝烟里,那些在现代观众看来是视觉冲击的战场上,曾经的李爱锐经历了那些非人版的待遇!
关于二战集中营为题材的电影我们经常看到,但似乎都距离我们很远很远,《辛德勒的名单》、《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以及去年的大热片《索尔之子》,看完或许很震撼,但终究不像《终极胜利》这样,活生生的人就曾经真实的存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残忍压抑的集中营就曾经真真切切的矗立在山东潍坊。
带刺喷火的电网围墙,不寒而栗的滥杀无辜,会让人在那么一瞬间觉得人类生命的渺小,在无情的大时代面前,人如蝼蚁,生死难测!
《终极胜利》台前幕后阵容豪华惊人。
导演冼杞然虽然近几年鲜有动静,但他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掀起不小的波澜,包括后来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陈嘉上都是通过在冼杞然导演的《三人世界》中担任执行导演而被大众所熟知。
在营造大场面史诗感方面,冼杞然绝对称得上专家级导演,多年前的《西楚霸王》,如今的《终极胜利》,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无处不在的大气磅礴却始终贯穿全片。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负责本片配乐的香港著名音乐制作人鲍比达,他的名字令很多人牵起那些早已湮没的记忆中的歌声,如今他为《终极胜利》担任配乐工作,在情绪烘托方面功不可没。
李爱锐直到病逝都未能如愿见到自己的第三个女儿,我想这是他终其一生都难以解开的心结,然而,时代面前,每个人都充满着无奈,只不过,李爱锐将这份无奈转化为坚强和无私。
在战火硝烟中散发的人性光辉,李爱锐值得所有人尊敬!
文/ 鱼为长眠在中国大地上的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歪国仁,除了白求恩,其实还有很多,1924年在第8届巴黎奥运会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的“飞人”李爱锐(Eric Liddell)就是其中之一。
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曾经讲述过他的传奇人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拿完金牌的第二年就返回他的出生地——天津,在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
他救治过抗日战士,还曾跳入冰河中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英国儿童,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却因病在日本集中营中去世。
《终极胜利》再现的是李爱锐这一生最后几年的悲壮,但故事重心并未放在惨烈的历史战争上,当然也并非小情小调的作品,影片着眼在人物的行为以及背后的精神力量上,凸显的是民族抗战大背景下人性的光辉,“战区医院”与“集中营”两个寄托存放生与死的地方,聚集着国际友人,也因而成为极端环境下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永不轻言放弃的灵魂阵地。
<图片1>李爱锐便是这个阵地上的精神领袖,即使环境再恶劣,始终保持知识传递的积极能量,与孩童天真乐观的相处,更是见证了一个好男人最令人温暖的质朴情怀,而放弃脱离集中营将求生的机会转赠他人,更是令观众对他的无私无畏感到震动。
李爱锐的扮演者是奥斯卡著名演员约瑟夫·费因斯,他曾在《莎翁情史》扮演莎士比亚,在《终极胜利》这部影片中,他再次展现出伟大的英雄情怀,帮助困厄之中的友人,同饥寒恐惧失望悲观情绪作斗争,也同罪恶的侵略军斗争,“以爱制暴”的宏大力量,如一盏明灯给集中营带来希望。
与李爱锐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是“徐牛”窦骁,两人在一场救人夜奔中建立起坚固情谊,也成为了彼此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李爱锐被抓进集中营之后,窦骁为了寻找他甚至“抛妻弃子”千里奔波,更甘冒生命危险偷运补给物资进集中营,甚至还因为搭救他的朋友,遭受酷刑——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场战争中,令人动容的还有相互扶持生死相待的友情。
<图片2>带着高压电的铁丝网成为隔绝两人的生死罅隙,也增强了这种情感的传递,当李爱锐为了营救同伴进行最后一场赛跑的时候,窦骁的表演也开始多了一些硬汉的血性,他穿越炮火与生死的阻隔,穿过《山楂树之恋》一举成名之后对于不同类型角色的尝试路程,终于在这场风云无常的战争中,找到人物的定位,将战地兄弟情诠释的感人至深。
风筝在辽阔的天空下随风浮动,即使被线所束缚的小小的自由也成为网内与网外所有人的奢望。
总有一些人为了稍微改变这种境况,在做着努力,窦骁与“莎翁”在比拼演技的同时,也在为此而最后一搏。
电影挺好,真实,感人,精彩,励志,传达很好的价值观,真实历史影片佳作。
窦骁演农民真像啊
看着说着英语的人听懂中国话,说着中国话的人听懂英语,好跳戏啊……加之爆炸戏太过敷衍……
整体故事感觉太散,对于人物个性刻画不够鲜明,但情怀本身大于电影,感谢李爱锐!
怎么说呢,还是不尽人意。
片中的那几首配乐可谓是天籁之音。
7分。
Eric Liddell 只好五星。
7.7
打分偏低。
支持下家乡的电影,总体感觉不错的。比较出彩的地方是刻画人物没有脸谱化,这在正能量电影里面尤其难得。看到熟悉的场景,还是很感动的。4星给电影本身,1星是感情分。
CCTV6,一般
平铺直叙的剧情,看点很少,当作纪录片看,立意深刻。党的生日,多一颗星。
剧情剪接不连贯,有时需要脑补。人物刻画不深刻,演员表现流于表面、做作,想煽情又煽不出来。
#终极胜利#应该是烈火战车的续集,是从艾瑞克里德(李爱锐)参加奥运会后回到中国开始说起。主角里德的戏很好,窦骁的角色就比较突兀,有点中国式英雄的假大空。不过里德的部分已经足够感染人,虽然因为国情的缘故含蓄处理了圣经,但信仰之光处处可见。按照豆瓣的标准,可以评7.5分
仅上线了一天的电影
善良与邪恶似两级。善良如天使;邪恶如魔鬼。基督徒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战乱中的难民而牺牲。邪恶的日帝侵略中国残酷杀戮丧净天良。最终善良正义战胜邪恶。赞美大爱无疆。
国际范 史诗级 宏大叙事 难忘的人
没想到现在还有人在拍这样的电影,让我想起了小学集体被组织去看《暖春》等电影的日子。硬伤太多,细节又不足,主线复线糊成一锅烂粥,该交代的不交代,该一笔带过的却讲起来没完。黄包车夫英语问什么这么好,圣诞节外国人聚在教堂都不清理一下十字架上的蛛网?2016.11.14 Run Shaw
这么珍贵真实事件拍成这样,别嚯嚯导演行业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