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拉拉的枪

滚拉拉的枪,Lala's Gun

主演:王吉甩,石明妈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苗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剧照

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2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3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4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5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6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3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4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5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6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7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8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9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滚拉拉的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介绍了我国唯一的带枪部落苗族少年滾拉拉(王吉甩 饰)的成长故事。在我国西南苗族部落,有好多世代相传的民族习俗,比如男孩要行成人礼,到一定年龄将得到父亲赠送的猎枪,以示长大成人。滾拉拉自小与奶奶(石鸣妈 饰)相依为命,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他不止一次问过奶奶爸爸在哪,但毎次都被奶奶搪塞过去。眼下他已届满十五岁,可困窘的家庭实在拿不出500元的制枪费,于是他只身外出寻找父亲。途中,他遇见好友贾古旺(滾当元 饰),俩人曾是患难至交,不料,贾古旺次日罹难,滾拉拉亲自送好友去了极乐世界。奶奶用一生攒下的银饰为他买了一把枪,送给本来应该父亲相赠的猎枪,直到这时他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弃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忍者怪物欢迎光临妈妈的餐厅古墓丽影2最完美的离婚2014特别篇我和丈母娘的十年战争绝色青春狱蝶秘密三重奏在一月的声音里刻下喜悦新·信长公记~同学是战国武将~奇异镇汉娜第一季倒霉蛋淘金记我的婆婆怎么那么可爱恋爱恐惧连升三级英雄少年创造社物语单凤约会规则第一季天堂海岸黄金时刻疯狂的钥匙来自远方的星星作家之殇小谢尔顿第五季白雪公主与七武士摘星的女孩尸水3:我能看见鬼号手就位

 长篇影评

 1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摘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一句,以为题。

这也是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滚拉拉的枪》这部电影取材于贵州芭沙,据说芭沙是一个文化孤岛,当地人是正宗的苗族。

虽已禁止打猎,但男子皆配枪,镰刀剃头,留户棍。

敬畏树神,绝不随便砍伐树木。

人人一棵生命树,出生时种下,死后砍倒做棺材。

种种当地的传统、习俗在电影里都有体现。

宁导演在结尾留下了这样几句话:“它除了是一部剧情片,同时也是一部人类学的珍贵纪录片。

我无力改变世界,只有把握自己的梦想,写在这三千米的胶卷上,以图无愧于卑微的人生。

”也许现实并非如电影般如诗如画,芭沙人也并非那么顽固、保守,电影纪录的不过是导演梦中的“边城”罢了,但导演张扬的是自己的梦想,对现实的表述也并不过分。

想要对芭沙、对男主角有更多了解的,不妨看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该节目有一期叫“山呼海唤”,是将芭沙的王吉甩(也就是电影里的滚拉拉)和广西北海的一个家境优越的问题少年互换,虽说里面那个瞎分析的心理学专家有些二,但节目是个好节目。

此电影在国外放映过,发达国家最狡猾,一个劲地夸后进国家,提倡文明多样化,不像中国的一些人,只懂得鄙视穷人。

当然中国其实更像西方世界,只是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也还没有学会虚伪。

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其实如果稍作引申,便会发现这是一个终极问题。

对个人来说,我的好坏与他人何干?

对社区来说,我们为何要按照外部的标准、他人的规范来生活?

现在看来,钉子户是要被荡平的,即使那些没有影响到“市政建设”的边缘人群也得“被进步”。

“进步”也许是好的,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否该给人以一些选择的自由?

肯定有人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有人愿意选择返璞归真生活在乡村。

无论是搞城乡一刀切,还是打着文化保护的旗号人为地划出一块与世隔绝的居住地,都不可取。

教育还很必要,只有让人充分了解外部世界后,他才有选择的自由。

选择的结果从短期来看也许因人而异,但从长远来看真善美以及纯朴简单的生活肯定还是众望所归。

无论什么样的选择,好坏皆各得其所,但我相信高贵、完善的生活方式终究不会被埋没。

我向往小农社会,向往田园牧歌似的生活,但要把我归到极端环保主义者那一类,我就郁闷了。

如果说人类的行为能够破坏自然,甚至引发地震、海啸、气候变迁,那把人看得忒高,如果是这样,那既然人类有能力引发灾难,那怎么能说没有能力控制灾难?

也许可以说人类的行为最多把自己玩死,汽车尾气最多先把自己熏死,但要想撼动自然我们还得继续努力。

宁导演在银幕上给我们展现的,好像不只是对个别卑微生命的肯定,而是人类所能企及的最美好的生活方式。

影片温情、浪漫,到处是美丽的风景与善良朴实的好人,更重要的是那份沁人心脾的平淡,生老病死的悲伤与无奈在这里化为含着眼泪的超脱与从容。

人们都是善良的,但现实却灰色残酷,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异化。

有些人渴望文化孤岛,大概是因为那里有着巩固的社区,有着身份认同。

故乡一去不返的人,心灵也很难找到归宿。

总之,这是一部好电影,去从中找寻那份质朴的感动吧。

 2 ) 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突围和思考,从《滚拉拉的枪》说起

“金黄色的稻田,美丽的山脉。

富饶的土地,赐予我们粮食。

我们苗族山清水秀,我们家乡美不胜收,今年又是丰收年,金黄稻谷一片片,男女老少笑开颜......”这样一首歌,一部电影,《滚拉拉的枪》将浓浓的苗族农耕文化展现给了我们,在歌声中,看到了苗家儿女热情奔放,恣意洒脱的心境和朴素真诚的生活态度。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着56个民族,长期生活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为我国的辉煌与荣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影视文艺作品中,少数民族电影题材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边缘化,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冲击,题材单一,演员匮乏等一些列挑战。

《滚拉拉的枪》无疑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在展现少数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争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折射出苗族儿女的精神面貌,在和主流文化的彼此发展中互生互存。

01,淳朴的古风苗族文化纷繁多彩,悠久的文化和传统,造就了苗族古朴原始的美,其中吸引人关注的要数当地的苗歌曲了,在影片中出现苗歌的情节有好几次。

比如,小姑娘们为滚拉拉唱的敬酒歌;比如,男女幽会时的情歌,贾古旺教滚拉拉唱的情歌。

甚至,剧中的吴巴拉因为不会唱情歌,他喜欢的姑娘就跟着别的歌师私奔了......这一些列的场景呈现,都形成了苗族人淳朴热情的古风。

对于少数民族电影来说,民歌,民舞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态表达。

苗族歌曲历史悠久,是农耕文化和当地人表达思想情感的一部分,当地人通过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试图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祖宗的尊敬和对家乡的热爱。

田间的芦苇,森林中的古树,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和田野的芬芳,有着原始古朴的山间味道和艺术气息,让人在欣赏一部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够心之向往。

电影通过展现这些区别于现代流行歌曲的民歌,来体现少数民族浓郁的古朴美感,展现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趣味,让人感受到了繁忙生活中的一抹清流。

02,民族文化的动态保护贵州的《滚拉拉的枪声》《刘三姐》,石林的《阿诗玛》,石屏的《花腰新娘》,这些影视作品在呈现本民族特色美的基础上,也饱含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呼吁。

几年来,少数民族的旅游是一个热点。

拥有着主流文化和都市时尚消费的全国游客,在对少数民族的旅游和消费中难免带着个人的优越审美和较高衡量标准来对待当地的文化。

在这样一种当地思想观念和强势文化的碰撞之下,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干扰。

而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载体,在对少数民族的呈现中,也呼吁和寄托了创作组的文化保护思想。

本地人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家乡被赞美,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当地的旅游文化和生态传统成为全国响当当的一张名片,也为当地带去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03,深切的普世思想“它除了是一部剧情片,同时也是人类学的一部分珍贵纪录片。

我无力改变世界,只有把握自己的梦想,写在这三千米的胶卷上,以图无愧于卑微的人生。

” ——《滚拉拉的枪片》结尾语在整部电影中,导演通过对滚拉拉寻找父亲的这一场旅行呈现,来展示岜沙苗寨淳朴的村民真实的生存状态,饱含着主创人员对于古风淳朴,诗意盎然的苗民深切的关怀和讴歌。

在全球化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中,少数民族势必会成为一个在主流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文明,不断消逝的本土文化,在和外来的主流思想碰撞中,也会妥协和改变。

如何能够留住这一段文明,如何能够用镜头的方式来唤醒少数民族的传统和鲜活的文化,这也是创作需要思考的问题。

电影中的山路呈现,村民用树叶包着的香米饭,用锋利的小刀一片片割下没有调料的白肉。

这些日常琐碎的习惯可能在外人看来,既无味也无趣,然而,对于身处在深山之后的苗家儿女来说,这都是最原始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电影中的普世思想和人文价值,可以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让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一类人群,给坚守文明和融入文明的苗族人以关怀和理解。

困境与思考目前,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大多比较“冷门”,受众面较小,远远比不得商业大片那么有市场。

同时,在展现少数民族的电影中,影视类人才的短缺,题材的局限性也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壁垒。

在电影的拍摄中,少不了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资本融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和素材采集中,这都少不了的政策,资本和观众的支持。

而少数民族的电影大多为文艺类型片,在市场中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票房支撑,这也使得更多的专业人才转向了商业大片或者是其他更为大众的电影类型创作中,这也是值得去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滚拉拉的枪》在电影的呈现中,着重对于贵州地区原始美和生态美给予肯定的同时,重在讲好苗族故事,用故事情节来传递出对于这个地区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传递,展现了风格迥异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

在呈现苗族生活的故事中,将现代美和普世价值融入到当地思想和文化的深度中,用艺术的手法将影片盘活,对于观众来说,不仅仅满足其“猎奇”的心理,更是寄托着对于当地人文和思想的深度关怀。

 3 ) 《滚拉拉的枪》:质朴的生命体验

很多时候,虽然嘴上说着平等,但潜意识中我们总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先进和复杂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贫瘠而落后的,但实际上更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不懂他们的文化——很难说是因为高傲而不愿接触,还是因为自然和生活环境的阻隔。

但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电影,可以将这些我们也许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生活方式和概念,通过银幕放大在我们眼前,哪怕这些影像并不完整,或许只能展现其中的一小部分,对我们来说都弥足珍贵。

《滚拉拉的枪》通过苗族小孩滚拉拉的寻父之旅和成长历程,串起了苗家人生活的许多方面,他们的劳动、对歌、贫穷但又质朴快乐的生活……苗族人的生死观也在影片中多处体现,首先是指路歌,苗家人认为,一个人死去后,会回到以前来的地方,会回到祖先所在的地方,和阴间的父母见面,但是不认识路,要靠专门的人唱歌指路。

而对滚拉拉来说,指路歌更指明了他的成长之路——他意识到了快要成人的自己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而后来生命树的概念更能凸显苗族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轮回的生死观:苗家人的出生时,家里人就要为孩子栽一棵树,等到那人去世时,这棵树会被砍下做成棺材,埋葬后还要再种上一棵树,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生长。

片中滚拉拉的好友贾古旺死时,他的生命树甚至还不够做棺材,无奈村里人在征得同意后砍掉了他父亲的那棵,而他那棵将来则留给他父亲用。

人与人之间质朴的感情是这部电影最能打动人的部分,滚拉拉和猎人、陌生的农户、唱指路歌的师傅之间的故事,都简单纯朴,没有丝毫的伪装。

而明白亲情则是滚拉拉真正长大的标志,影片末尾,离家出走的滚拉拉回到奶奶身边,从大人们手中接过那把象征成人的枪,随着那一声久违的枪响,我们跟随着这个苗族小孩儿完成了一趟质朴的成长之旅。

 4 ) 刚刚看过电影,第一时间观感

刚刚在LA的亚太电影节上看了这部电影,挺喜欢这个温和含蓄的故事,爬上来写两句.首先挺担心这部片在国内公映的票房,不知道有没有上映?唉...这样没有任何明星和时尚元素的电影,估计也就是静悄悄地上,静悄悄地下了.看得出导演用了心,也有情,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样的电影比一些所谓国内大片要有意思多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电影.电影用的应该都是非职业演员,这在国内院线电影里还是比较少见的,他们的表演让整部片子有了股清新的味道.不错.剧本很不错,我看片尾字幕,剧本是导演自己写的,是下功夫磨过的.很克制,没有什么不必要的煽情的地方.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苗家背景?里面的很多小细节挺有味道的.我很喜欢的一段戏是滚拉拉砍了柴,用车推了去城里卖,想自己攒钱给自己买把成人礼上要用的枪,路上碰见了一个村里长辈.长辈说,"你没有爹,就没人告诉你这个规矩,卖柴不能用车推,只能用肩背",小孩说"用肩只能背两捆,用车可以多放点"长辈说"就是不想让你多拿,才做规矩只能用肩背,你用车推,再有人用汽车,卡车拉,这山上的树就都砍光了""你用肩膀背肩会疼,砍树树也会疼的"(大意).片里里用了很多苗家歌曲,很好听,也很地道,是民间歌手唱的.不过我个人觉得有点可惜的是,这些歌好像是录音棚录的,混响之类的效果也加得太多了点,如果录得更自然点就好了,跟电影就更贴了,还有有几段唱歌的段落还是表演的感觉多了点.导演还是太注重传统意义上的"好听好看"了,其实"好听好看"不是只有一种标准,粗砾也是美.其实要说看电影,我还真喜欢看这种的.不过也可惜这样的电影基本上是墙内墙外都开不了花吧.怎么说呢,他没有那些受国外影展关注的"中国地下电影"的某些特质,不太容易从外国人那里弄到太多关注.可是也不是大投入的商业片,所以票房也不会太好.唉...感叹一声,导演真是不容易阿.呼吁大家有机会就去影院支持一把吧.我今天是花8.5刀买的学生票.估计国内票价不会太贵吧.今天的影院人很少,不过来看的都没有中途退场的,不管哪国的人都安安静静看完了.可惜导演没来,否则还可以当面支持他两句.

 5 ) 爱与生死的成人礼

故事从滚拉拉即将十五岁开始,十五岁意味着要进行成人礼,而成人礼上必不可少的是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枪。

而滚拉拉又一时半会靠自己挣不到做枪的钱,于是展开了一场苗族岜沙式的寻父之旅。

淳朴而善良的滚拉拉由此认识了生意失败而躲进深山独自生存的猎人儿子,又受大伯一家的收留,参与劳作以后在敬酒歌中感受到满足与幸福。

却不经意看到大伯与其他女性夜晚在篝火旁互唱情歌,看到了爱与家庭的分裂。

在一场大火之后滚拉拉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意识到家的重要性,哪怕是这仅仅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简陋木屋,但对于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岜沙人来说这就是爱的起点和根基。

最后,滚拉拉被领到即将失传的指路歌人身边学习葬礼中唱的歌。

在反复练习中,他理解到歌词的内容,心底里油然而生对奶奶的牵挂,对活着的珍惜。

在回家的路途中偶然遇见外出打工才一个月的好友受伤回家,却在回家不久不治而亡。

而且他不经意间知道了自己不是奶奶亲生的孙儿,而是多年前奶奶捡来的弃儿。

这一连串的事情,不断迫使滚拉拉成长与反思,就像岜沙人生与死都与神圣的生命树息息相关,滚拉拉终于在自己的成人礼上明白了爱与陪伴,给予与信任,责任与家庭,生命与情感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6 ) 主

央视电影频道还是出过不少的国产佳片的。

《滚拉拉的枪》讲述了快要进行成年礼的苗族少年滚拉拉希望下山找到父亲,让父亲给自己买一把猎枪,等他失败回来后发现自己是被奶奶捡回来的孩子。

故事内核虽然简单,但也做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并且苗族的文化以及苗族人的质朴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滚拉拉一路人遇见新的朋友,每个人对于滚拉拉而言都颇有深意。

他一直在构建父亲的形象,是猎人、农民还是船夫,是举债在逃、爱上别的女人还是守着使命。

船夫教给他指路歌,告诉他亲爹是谁不重要,他忽然明白奶奶是最亲近的人。

瑕疵在于,电影看完后,总觉得对于我而言没有强烈的共鸣。

故事的主人公是苗族少年,讲述的又是被领养的孩子和奶奶的亲情关系,且视角单一,情节带着一点文学性但缺乏生活气息。

如果把表达稍作调整,去讲述“相比离去的人,更应该去爱身边的人”,在共性上会更好。

 7 ) 相比很多少数民族题材,这个可以了

里面提到行歌坐月,这是侗族男女相恋的习俗。

出现了几首山歌,“你我岁月常相守”最动人。

少数民族风情片,音乐很美,一个穿着传统服饰的少年穿行在城市,是一种别样的感觉。

祖宗传下的规矩,砍柴只能肩挑,为免过度索取,导致山成光头山。

这很环保。

大概越是与自然深入相处的民族,越懂得自然资源的可贵,努力寻求和谐共处。

一个异族少年次成人礼,从男孩到男人的必然之路,寻父和求枪两条线交叉,最终身世之谜揭晓,而奶奶卖掉银饰给孙子做了一把枪,这个很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祖孙相拥一刻最动人。

导演宁敬武因本片成名,很多人以为他前途不可限量,大有接班张艺谋等第五代之势,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被高估了,他其实就是一主旋律搞手,本片只不过瞎猫撞着了死老鼠,题材和本子还不错。

 8 ) 经历旅行的寻找,一个真正的成人礼

滚拉拉,为了能有个真正的成人礼而去寻枪,去寻父。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一路上他经历了各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情感。

在第一个猎人那里,寻枪这个命题就被质疑了,在现代社会中枪的存在远不能在银行的贷款面前保护你,而动物早已不能被猎杀,枪在猎人手里就如同一个摆设,一个符号。

在那收获的家庭中,寻父的目的似乎也变得模糊,如果自己苦苦寻找的父亲也如那男主人一样,那寻父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喜欢一个人和被一个人喜欢总是让人开心的事情,那自己又为何要介入到父亲的新的生活之中呢?

火灾中的人生的无常,仿佛让人觉得一切都变得虚无。

一切飘忽不定,一个家庭在一把火面前是那么脆弱和不堪一击。

一切的意义都在什么地方呢?

最终,滚拉拉在船工师傅那里找到了答案!

枪确实已成为一种符号,而人类的文化正是在无数的符号中传承,就如同祖辈传下来的歌可以将人死后的灵魂带往冥界的家,留着的长发和成人礼上的枪都是滚拉拉能在天地之间找到家的标识。

而当认同了自身的文化后,滚拉拉终于在师傅对没能参加母亲葬礼的终身遗憾中发现,原来自己的心,不在作为符号的枪那里,也不在虚无缥缈的父亲那里。

他的心早已被安放在和她相依为命的奶奶那里。

相对于滚拉拉的旅行,贾古旺的悲剧则可以看成是导演对在物质主义中寻找生活意义的一种隐喻。

片中许多场景反映出文化的冲击,反映出传统聚落对自然的态度,反映出对所谓现代文明的思考。

我在过去几年的学习中,经常往返于传统村落和现代都市之中。

在村落中经常和老人们交谈,了解村落的历史,了解他们的生活。

我并不觉得那些场景被导演刻意的雕饰。

相反那些场景显得相当的真实。

我常感慨于传统聚落中老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他们在天地之间生活的自由,他们在人生无常面前的真实和坦荡,他们获得时的感恩和知足。

相比之下城市生活的物欲横流不正折磨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么?

我想,我们这些在物欲横流社会中生活城市的人都需要补上如滚拉拉一样的寻找之旅来作为我们的成人礼,让我们思考我们的心是在何处安放。

 9 ) 没有什么比成为一个男子汉更重要的了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就像歌里唱的,一个男孩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人?

当滚拉拉迈出家门,回头看见仍在织布的奶奶,当出走的滚拉拉又回到村口,看到奶奶蹒跚归来的身影,那一刻的拥抱,最后的一声枪响,一个男孩就这样完成了他的成人礼,而我的双眼也不禁湿润了,为了这些纯朴的人,也为我自己,是的,没有什么比成为一个男子汉更重要的了。

04年,我有幸去了黔东南,乘船由广西沿都柳江上行,至从江、榕江,越雷公山到到凯里,走马观花的逛了西江苗寨、芭沙部落、占里村,几年后这部电影又把我带回了那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故地重游,恍若隔世。

马上拿起电话打给当年的旅伴,推荐这部影片,不禁想起彼此也是许久没有联系了。

记得中学的时候,一次得到一个证书,排头赫然写着“ * * 同志”,习惯“同学”称呼的我不禁愕然,一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

年轻人总对未来报以微笑,因为路还长,而我们才刚刚上路,我们会遇见那个隐居的猎人,会遇见那个修船匠,也会遇见被大为吞噬的房屋,还有早逝的友人,我们都会遇见的。

成长是一件奇妙的事,既幸福又痛苦,既是轰轰烈烈,也是碌碌无为,回首往事的时候总是觉得年华虚度,面向未来却依然我行我素、青春无悔。

成长就是不断的获得,同时又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总是为那些出现在生命里的新鲜事物感到兴奋和惊奇,又为了那些失去的一切而黯然神伤,幸福、痛苦、轰轰烈烈、碌碌无为,统统都谈不上,总之,我们就是这样悄然的长大了。

滚拉拉:“奶奶,我会把银饰都赎回来的!

”奶奶:“没有什么比成为一个男子汉更重要了。

 10 ) 但是 很多剧情在苗寨里不是那么回事

但是 很多剧情在苗寨里不是那么回事比如苗族歌师不是轻易地传授古歌,比如小姑娘们不是那样轻易地给小伙子唱情歌,比如小姑娘敬酒的时候唱的不是酒歌而是情歌了,这些都完全偏离了苗族的传统所以我作为苗族人在看这电影的时候 很别扭,但是想想导演不是苗族人,而且拍出来的电影也不是为了给苗族观众看的,所以我也不能这样苛刻。

电影的主题很鲜明,很质朴,很自然,很美,很深刻。

这点我承认。

起码她所表达的主题符合了广大他族观众的审美,并且引导着大家一起对黔东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向往。

 短评

再次看拉拉的抢,服化道美不用说,那里本来就是这样子,侗苗文化本身就带有神秘色彩,片中基本可以满足你对从江苗族的生活体验……演员比预想的要好很多,导演想纯粹又有仪式做作,尴尬症者请避让……推荐阿彼察邦式影迷可观……但是对我们从江来说的确是#电影资料馆 般的存在…

5分钟前
  • 守望者
  • 还行

最美丽的童话

9分钟前
  • Sean
  • 力荐

沉闷,没啥叙事

12分钟前
  • 十二月的和弦
  • 较差

还算不错,比较真实淳朴的反应了中国唯一的持枪苗族部落

15分钟前
  • 雪峰&Snowpeak
  • 还行

慢而真。

20分钟前
  • 添添
  • 推荐

空灵透彻,苗族的土木被润上了一泽光,特别的沉和安详,仿佛人生这波澜壮阔都不抵这半圈性灵。滚拉拉寻枪,寻那个素未谋面的父亲,寻那个方寸外的天地,到后来,其实还是盯着这根,那是相依为命的奶奶,是朋友贾古旺和不知名的小女孩,是生命树,是那不容置疑的古训,是一方人情。

2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有苗族盆友说“很多剧情在苗寨里不是那么回事”,做电影,应该要有讲究,请个顾问。侯孝贤的电影是诗,其他人的则是故事。

28分钟前
  • 阳光普照
  • 还行

很原生态,看到阿凡达的影子?

32分钟前
  • 般若面具
  • 推荐

垃圾儿童片

35分钟前
  • .
  • 很差

像是一部青春电影 关于烦恼 关于成长 像是一部公路电影 关于旅途 关于寻找 像是一部少数民族电影 关于风俗 关于民情 像是一部纪录电影 关于信仰 关于思考 其实 他寻找的不过是一种历程 寻找这个主题来描述一个孩子成长过程 他需要的并不是某个问题的答案 他只是希望在他的生命中 有人能够见证他的成长

37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原来滚拉拉不是拉拉而且他也不姓滚

42分钟前
  • 二湿兄
  • 推荐

比较刻意

4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小蝌蚪找爸爸.

46分钟前
  • waterR
  • 还行

有点小感动。

50分钟前
  • 水色
  • 还行

52分钟前
  • Shy
  • 推荐

岜沙的仪式观察记录

55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关于一个男孩子的成长。大爱那些淳朴的民歌。

59分钟前
  • 小茶
  • 推荐

纯朴,善良。在这些人面前,你会无地自容。

1小时前
  • newhighway
  • 推荐

这不仅仅是一部剧情片,还是一部风景片,歌舞片,苗语教学片……

1小时前
  • 啊啊
  • 还行

很感动的电影,感动于演员本色的演出,也感动于整个故事。滚拉拉是一个捡来的孩子,成人礼需要一杆枪。在一个月他要去找他的爸爸,奶奶没有阻拦,也知道他不会找到。这一个月他送了好朋友去广州,去帮人家收割稻谷受到厚爱,帮助抢救火灾,跟着一个师傅学唱指路歌,用在了朋友的葬礼上。奶奶卖了银饰给他打了成人礼的枪。苗族风土人情浓郁,苗族文化令人倍感新奇。这一个月的经历才是他真正的成人礼,而心灵的坚强与成熟比枪更能保护自己。

1小时前
  • edd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