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对许君聪的印象停留在《欢乐喜剧人》中,在这个片子中,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变。
直到许君聪穿上外卖服,骑上小电动车,抱起女儿的那一刻,我才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个喜剧演员。
不得不说,外卖员这个身份选择真的是恰到好处。
现在的北漂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学历,有知识的追梦人,一类就是李安全这样没学历,没知识的打工人。
影片并没有特别的镜头去展示这种隐形的阶层差异,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一带而过,尽管如此,这部剧的喜剧成分依旧不多。
在北京追梦本来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外卖员这个几乎算是社会底层身份的职业恰好更能显示出北漂的残酷。
当李安全强行让厨师重新换一块炸鸡的时候,我们就要明白,李安全的正义在这座竞争残酷的城市似乎是那么的多余。
作为一位外卖员,他是敬业的,但作为一个父亲,他却有点不合格。
自古以来中国的男性就要承担起养活整个家庭的责任,这不仅是这个社会给予男人的压力,更是几千年的文化深深烙印人们血脉中摸之不去的印记。
沉默寡言,独自坚强,不知疲倦的拼搏,这些是一个父亲的代名词。
夸奖还是贬低似乎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
许君聪的演技完全演绎了父亲应有的品质。
笑脸永远给家庭,心酸永远只有自己咽下。
当妻子和李安全因为孩子的手术问题争吵的时候,李安全一直倔强近乎于偏执要留在北京给孩子治病上学,那是一种深知农村落后,深知自己的无力,深知知识的重要性的坚持,或许李安全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到底如何,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不懈努力留在北京,不知道能不能让女儿获得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这只是一个父亲的倔强,一个男人的尊严,哪怕自己辛苦也要让自己的后代过得好的愿望。
前些日子才看完了刘海柱,刚开始看李安全的时候,还有点儿跳戏。
这俩角色都是爱管闲事儿的底层人物,不过时代到底是变了,法师用手一指,口中吟唱的不是底气十足的“给傻子买瓜子”,而是虚张声势的“钱不用你操心”。
许君聪演这种东北糙爷们儿,还是挺得心应手的。
像李安全这种人,跟自己媳妇儿天天拿手指点,好话不带好气说,经常装个逼置个气;对外呢,习惯性地装个中年怂,惹不起也干不过,但是心里瞧不上这个,眼里看不下那个。
可能大多数观众身边,并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但仍会相信李安全这个角色是存在的。
是的,我相信刘海柱也存在。
所以住了几天报刊亭,被拆的时候也顾不上飞侠的体面了,开始耍赖撒泼。
反正平时也不够体面,也没人帮他体面,干脆就别体面了。
可外卖小哥这么多,那得多少坠楼遇险的小孩儿才够用啊?
李安全就这么一个,其他的小哥怎么办?
还记得羽蒙以前在贷款公司上班时,有个快递员送快递到公司。
我们的团队经理正好认识这个快递员,但是并没有跟他打招呼。
事后团队经理是这样说的:“以前他是一个老板,好像是公司倒闭了,现在干起来了送快递,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凭本事吃饭嘛,但是可能人家还是怕被认出来,毕竟以前是一个老板,现在只不过是个送快递的。
”当时的我,很是佩服我们的团队经理,觉得他很懂得察言观色,也深谙人的本性。
现在的我再回顾这段对话,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其实送快递的、送外卖的都是凭本事吃饭,虽然干的是辛苦活,不要求学历,基本上健全的人都能干这行,但是他们很多人的工资可能比很多坐办公室的白领工资高。
在这里又想到一件事,以前在平安上班时,当时的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因为没什么业绩,就选择兼职送外卖,而他送外卖时正好被我组的主任看到了,他非常关切的问了一下男朋友送外卖的事,眼里都是一副瞧不起的样子。
当时我就看不下去了,因为很多人表面光鲜,可能一个月的收入都不够自己吃饭、付房租了。
如果你这个时候还要瞧不起那些凭自己的劳动吃饭的人,你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话题扯得有点远,我想表达的只是外卖小哥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虽然表面上要求不高,但是你要想在里面出类拔萃,获得高收入,也是需要自己的努力的:如熟悉每条街道,善于合理规划送餐路线,一个微笑,用自己的汗水把单量做上去。
这些都是需要付出的,想做好这些其实并不简单。
基于外卖这个群体,羽蒙今天也特意推荐一部电影给大家——《中国飞侠》:表现外卖小哥的生存现状,深度剖析外卖行业的苦与乐,其实外卖小哥并没有大家看起来的那么不起眼。
《中国飞侠》是由陈静执导,许君聪领衔主演,赵培琳、陈羽汐、黄鑫主演,李琦特别出演,徐春妮友情客串的现实题材电影。
李安全是一位外卖员,他期望用自己的努力让妻子和女儿在北京过上体面生活。
但却接连遭遇打击:女儿重病,需要一笔高额手术费;夫妻不睦,妻子断然离开;偷着去干代驾,又撞了豪车。
一个外乡人,如何在北京站稳脚跟;一个中年人,如何用信念征服现实;一个好人,如何在世俗和偏见中坚守善良本真;李安全用行动向观众呈现了生命的硬度。
电影基于现实题材的创作,并没有过度煽情,因为这些都是现实当中能看到的。
俗话说:“压垮一个家庭,一场大病就够了。
”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资产的中年人,每天靠体力去赚钱,付出得越多,赚得也越多,但是这些跟那些用头脑赚钱是比不了的,因为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正如许君聪饰演的李安全,在女儿需要一笔二十万的手术费的情况下,他选择白天送外卖,晚上干代驾,一个月收入不到两万,不知道的肯定会羡慕,这接近2万的收入可是比很多人的工资都高呢,但是李安全说:“反正就是觉得不够睡。
”对于送外卖和干代驾,疲劳问题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小问题可能是把外卖洒了:被扣分,被投诉,被扣钱。
大问题可能是:出车祸。
这些都是过度用体力换钱的弊端,他不是不知道,但是对于没有学历、又没有什么口才的他来说,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凑手术费。
非常现实的一部电影。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是瞧不起送外卖的,觉得他们没文化,干着体力活,甚至认为这些活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个人就能干。
光是我的身边,以上提到了,还是有这么多带着偏见的人,何况是我们看不到的周遭。
而《中国飞侠》这部电影却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外卖世界。
都是送外卖的,为什么你就那么不同?
李安全成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外卖员。
他在送外卖时,遇到同行,发现他的箱子没绑好,会善意的提醒对方。
遇到同事被车撞,会上前路见不平。
在干代驾时,遇到一个男人打女人,会上前解救这个女人。
看到有小孩卡在高空的窗户上,会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救这个小孩。
这些在外人看来,会给他竖起大拇指,给他一个顶呱呱,但是他身边的老婆、领导都看不惯。
他因为路见不平,进了一趟公安局,还赔了一万,因为急于解救被打的女人而撞上了路虎车,赔了3万,因为救小孩,耽误了送餐,顾客集体拒收,可能会面临失业。
这些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奈,如今做件好事,太不容易了。
即使不会伤害到自己的个人利益,很多人都会选择视而不见,而像李安全这样不顾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他人的人越来越少了。
不是这个社会变冷漠了,而是因为做好事的成本越来越高。
因此,电影发挥了主流价值观,给了李安全一个好的结局。
他做的好人好事被社会广泛传播了,因为他乐于助人的精神,大家也愿意帮助他了。
《中国飞侠》反映时代精神,传递出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受到鼓舞和感染。
影片以外卖员为主角,一下子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
这些普通人身上发生的故事让观众感到真实亲切,引发情感共鸣。
《中国飞侠》有感而发,塑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形象,讲述生机盎然的“新北京”故事,充满浓浓“北京味“。
外卖员李安全穿梭在充满烟火气的老城胡同,也忙碌于鸟巢、水立方等新型建筑周边,勾勒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画卷,塑造新北京、新行业、新劳动者形象,彰显包容的城市精神,是京派影视剧又一次成功尝试。
这个世界,谁也不比谁高贵。
都是凭本事赚钱,行业不同而已。
如果一个凭本事赚钱的人附带了一个高尚的人格,那他就比其他人高出一头,而并不是工资比别人高,长得比别人好看,开的好车等这些外在因素。
演员演得挺好的,起码看着不尴尬,就是剧本太刻意编造事故,感觉像小学作文。
男主人设太大男主义,心疼他妻子。
还有,最终是因为爬上楼顶救小孩而上新闻出名获得捐款救女儿,想表达什么,好人有好报?
太扯了吧。
不是每个底层人民都能在一线城市立足,因为起点不同,努力不同,运气不同,大家少喝这个剧的鸡汤。
晚上闲着无聊,刚充了会员,看到这部片子,便点了进来。
本就是无意识点入,不曾想带来了挺多感想。
李安全和妻子刘萍带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来北京看病。
夫妻两为了凑给女儿治病二十万的手术费,住在又破又小的房子里,后来被绝情赶出。
刘萍去洗脚城给人摁脚赚钱,李安全白天送外卖,夜里做代驾。
但即使生活再苦,他还是很热心帮助任何人,最终也因为帮助他人筹集到了女儿治病的钱。
从我自己看来,影片想传达的是不论何时永不放弃,不论何地乐于助人的精神。
李安全对想离开北京的妻子说,记住了,你女儿不仅要在北京看病,还要在北京上学!
他住过小破屋,住过报刊亭,甚至差点没地住。
但这些似乎都打不到他,他依然坚强地活着。
他帮受欺负的同行出气,他救助差点坠楼的孩子,他拉起实行家暴的丈夫……即使可能丢了工作他也不在乎!
影片里有很多打动人的场景。
外卖店的老板总是刀子嘴豆腐心,他骂李安全,却又默默地替他看孩子,他帮李安全推荐站长资格。
北京老大爷最终没收下一千块钱,怕着急心切的李安全责怪乱跑的女儿,提前稳住他的情绪,还帮他申请贫困证明。
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听说了李安全的困境,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筹集了三十多万,让他的女儿成功做了手术。
居住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生活成本的确很高,每天似乎都有被开除,卷铺盖走人的危险。
其实我觉得,如果女儿不得这个病,李安全未必选择一定要在北京如此狼狈地生活着,待在故乡未必不可。
但他为了给女儿治病,忍受得了顾客的恶言恶语,忍受得了报刊亭外醉汉的呕吐声,忍受得了同行为两千块做的不合道德的事。
他可能也曾失望透顶过,也曾想过放弃,但是为了女儿的病,他选择继续留在北京打拼。
女儿为父亲擦汗的那一幕,令我鼻头一酸,爱,是有回应的。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每个人,不管为了什么,都在用力地活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难与痛,但好像又都在尽力地克服着,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吧……
我觉得这部剧最大的败笔就是把英雄和外卖员捆绑在一起,不可否认,李安全是个送外卖的英雄,但整部剧确是在歌颂外卖员的不容易。
平凡的生活谁都不容易,所以李安全的好人品质才难能可贵。
这才是最值得升华的地方,而不是外卖员有多辛苦。
当然我个人觉得李安全的角色刻画的很到位,英雄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也是个人,他也会大男子主义,他也会没文化,他也会有各种缺点,但他仍可以是个英雄。
人类的世界从不缺伟人,反而是平凡的英雄才愈加珍贵。
从来不评论但是看完这个电影实在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整部电影无线扩大外卖员的伟大,导演刻意安排N多次的见义勇为,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路见不平的事,还有就是女儿与父亲的那种情感完全感受不到,从台词到表情有总莫名其妙的感觉,特别外卖延误一个女人说你从河北送过来的吧?
然后看到小女孩说一句我们从饭店送来的,然后就释怀了还给了50块钱奖励我真无语,太多地方不清不楚的,比如男主住进报亭,也不知道是男主跟人家租的还是别人看男主可怜让她住进去的,太多的莫名其妙了,最后的结尾也感觉是强行插入,我就想说编剧和导演啊! 你长点心吧!
换个职业也许比你们现在过的好。
#中国飞侠 这个名字很容易误导人,就像我的理解它是一部超级英雄片,可结果呢?
它却是一部关于宣扬外卖小哥的正能量片子。
“中国飞侠”也只是在片中充当了不痛不痒的高潮部分,在大家都快忘了主题的时候才提到,用一个比较生硬的转折带主人公脱离苦海,就像前面各种的激励事件一样没有力量感和说服能力。
观众是不会买账的,首先就是不合理。
主角李安全因第一次激励事件——治疗女儿心脏病急需用钱而展开的行动是什么?
按理说这是一次无效的行动,所以安排他去寻找兼职做了代驾,结果没有赚到钱,是不是他应该开展二次行动?
可剧情走向呢?
又一次打击主角,这还不算完,之后再次再次打击主角,仿佛世上的坏事都让他一人摊上,这种做法就是太刻意,容易让观众失去共情。
《中国飞侠》的故事很单一。
概括说李安全是一名外卖员,他这个人啊就是喜欢助人为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伏笔,是为之后的高潮铺垫。
然而时运不济,他的女儿查出心脏病,必须尽快做手术,手术费20万,这让一个普通家庭怎么拿的出来?
到此我们可以看出急需钱就是该片的激励事件,进而引发出整部故事。
妻子为了挣钱离开李安全去给人捏脚,而李安全为了那份能在北京扎根的执念,选择留下。
他白天送外卖,晚上代驾,一个月收入不到2万。
可想在短短时间内凑齐20万是不可能的,况且他还因多管闲事倒贴了4万,一次次的厄运降临在主角头上。
换你编写的话,你会安排他怎么赚到这20万?
去抢?
去偷?
这不现实,但是可以调动大家的帮助呀!
也就有了故事所谓的高潮——李安全豁出命救了一个小孩,而编剧为了显得些许合理,还安排了一场面试的剧情,向观众透露出李安全曾经做过消防员的信息。
没错,这同样是伏笔,为高潮铺垫,很多事情等到高潮时刻就全部显现出来了,但是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尬。
结尾呢?
纯属赠送,换句话就是迎合观众。
李安全获得了年度好人,也得到了新工作,女儿也健康了。
这不就是我们想看到的吗?
我不是说该片没有一点感动的地方哈!
还是有的,比如女儿吧!
她陪爸爸一起送外卖,守护爸爸,简直就是想骗人养女儿啊!
其实,这个片子不会有多少人去看的,因为你看海报和名字就会觉得烂。
而我是为啥呢?
原本以为是搞笑类的片子想着图个开心,可结果,居然是个情感片。
它给我的感觉不只是想感人,还有为外卖员正名的意思,就是提倡大家更多的去关注外卖员这个群体,再加上之前爆出过一篇关于Ta们的文章,把Ta们推上了顶尖,引起很多关注,说是要改革改善,可到最后这事好像是不了了之。
我个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容易的,都是求生存,能在大城市占据一席之地。
可现在的社会外表是经济高速发展,内部却是各种问题的遗留,如蛋壳租房和低欲社会下的青年们,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就算想努力却看不到努力的方向与价值很无力
这是一部记录中国外卖骑手的电影,电影中很多外卖骑手身上发生的事全部在李安全的身上得到了展现;从中反应出基层工作者的种种心酸与无奈,以及基层工作者为了生活而拼命奔波劳累的大众形象。
最后以美好的结局为电影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最后经媒体的宣传告诉我们这个世间还是有很多美丽而又善良的人的。
通过部分情节告诉了我们,在一些朋友间只能谈一些对他们有益的事;例如:叫他们绝对是随叫随到的,但你一旦和他们借钱时却总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搪塞你的这个话题;但凡事都会有个列外,有的朋友只要你有困难,就算你不和他提这件事他都会主动来帮助你。
我觉得有资格评论的只有外卖员,那些说假大空,生活没有那么多苟且的人可以看看电影评论,有很多外卖员都说是自身的写照,反而那些生活无忧的影评人却是说情节太假,怎么可能倒霉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我特意浏览了爱奇艺的评语,有一个美团外卖小哥就说许君聪的角色就是他现实的写照,同样孩子是先天心脏病,但可惜的是没有得到社会的帮助,都是一家人在努力赚钱凑医药费,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评价!
虽然是电视剧质感,但比很多电影更真诚朴实,挺好
第一,至少比韩雪拍的外卖员真实多了。第二,那么多意外同时发生确实不真实,但这是电影,艺术是需要渲染的。第三,这样的电影确实只是骗一下普通人继续做好事“傻事”罢了,就像那个采访的女记者,脑子里也只是想着让别人配合着他的工作进行“表演”罢了。
快递小哥的关键是,在中国,只要努力,也可以拥有一份工作。
冲许聪君就是好片
我和我老公在资助30万那里,相视而哭!边哭边笑,像两个傻逼,很多槽点,但是还是让我感动到哭了!
有点像外国版的当幸福来敲门,但是也非常经典,触动人心,许君聪演的入骨三分,好人好事究竟有没有必要去做,是值得深思的,这部电影让人感动。
地层无望…
柱子哥挺喜欢,但影片三观不正,影响认知,互殴的两人,但警察明显偏袒对方,并要求私了一万块钱,为什么要这么拍,电影不应该侧面的普及法律认知嘛。
被小人物的故事感动的一塌糊涂,电影虽有瑕疵,但传递的正能量很强大。这个社会需要好人,这个社会不能让好人心碎,任何人都有幸福的资格。以后多理解一点外卖小哥!
还不错的网剧
把近期和外卖员快递员有关的社会新闻内容都安到主人公身上,的确是显得男主很惨,可是太过了。两星吧。多一星是给女儿朵朵的,小姑娘太可爱了,手术必须成功,她必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刘海柱走心了。
北上广深诚实的真实底层写照!并不是所有都是光鲜亮丽!
不够深刻,人物形象不够立体。太过脸谱化
李安全是因为做了“网红”后机遇才变好……他以前的努力和好心并没有改变什么。
有一点点小尴尬,有一点点过于巧合,生活没有这么多戏剧结局,却有更多的心酸。
这样结局太美好
微微有点不适,但是也挺现实。
绝对不是烂片,没想到结果引出来这个真实事件,还是挺感动的。
电视台记者都赶到了 消防队却最后才来 服 太过于生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