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河太宽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
片头前的字幕,奠定全篇调性。
字幕具体内容见仁见智,有反馈即是影片的成功。
开篇北半球被人类圈养的森林,显示着自然的美好,林中是捡拾枯枝的底层人群。
树林深处骑马冲来的执法者以私有财产名义杖杀捡拾者,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而来的杀戮象征?
然后,镜头切换到二十啷当岁马克思在某报从业笔代投枪遭捕……之后全片进入传记影片的固定类型化——小事侧记、大事不落(可类比《教授与疯子》),试图荡气回肠,气氛营造某些反而画虎类犬,影像表达没有脱离商业片矛盾冲突波浪理论窠臼,但整体节奏很好。
调侃恩格斯老爸商业伙伴部分略冗、两位夫人海边对话内容多余了。
片长不够史诗传记量级,拍成三个小时左右,丰富更多详实而枯燥的历史内容,当曲高和寡则不必可交流有共识——现象级膜拜的膜拜现象级的膜拜现象……想象力的贫穷 与 贫穷的想象力……
青年马克思——平凡而又伟大的思想家在我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之后,印象中的马克思是带着伟人的光辉的,缺乏真实的观想,没有去设想他作为平凡人的一面,感觉自己有着马克思所批判的英雄史观。
在看完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后,我去除了哪些对马克思符号化、空想化的刻板印象,对马克思及恩格斯的人物形象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部电影中,从头到尾对马克思及恩格斯无不从常人的角度去刻画他们,马克思饱受着生活贫困的烦扰,无处不展现他对妻子燕妮和孩子的爱,并在寻找工作中不断碰壁,无数细节突出马克思也是血肉人群中的一员,但他有思想,有志向,也正因此,他才会显得伟大,从广大平凡人中有着不平凡的一面,想要改变大多数平凡人的命运,改变世界秩序。
电影开头的一句话:“有两种腐败现象,一种是人民不遵守法律,一种是法律本身使人民腐败”。
并以捡枯树枝是否为盗窃引观众思考,但事实上,这些捡枯枝的人群只是被压迫阶级,他们甚至不享有法律,但他们损害统治阶级的利益时,所有的合理都只是不合理,他们只是被压迫的,所谓法律中宣扬的自由、平等只是对少部分人而言,甚至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电影中马克思曾说过一句话:“迄今为止,所有的哲学家做的只是解释,解释这个世界,但世界必须被改变”。
他的这句话让我再一次领会到马克思的伟大之处,以及思想先进之处。
一切浮于表面、空谈的理论都是自欺欺人。
就如后半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扛起正义者同盟大旗,把一切皆兄弟改为共产主义,随即成了共产者同盟,并起草了《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阶级运动,让工人阶级能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之光,真正能让思想成为改造世界的力量。
作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拥有崇高的思想觉悟是多么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行为以及世界观。
马克思在批判社会、政治,用自己的方式,乃至最后自己被逼到了穷途末路也没有放弃,仍然为共产主义的宣传做努力。
电影的结尾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结尾,历史事实证明,真理总是随着历史的长河闪闪发光。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是对的、社会主义才是出路,他对现实的批判是那么深刻,同时也为共产党人提供了行动指南。
至今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无产阶级的目标也就是消除阶级、消除私有制,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永远处于对立面,而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就像《共产党宣言》的最后所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宣言我们应多读它几遍,这才是历史的必然。
《馬克思:時代青年》(又名《年輕的卡爾馬克思》),是講述年輕時期的馬克思,面對19世紀中,整個歐洲因為工業革命,產生的社會動亂,以及階級差距等經濟及社會現象,到撰寫《共產主義宣言》的過程。
整部電影拍的非常混亂,沒有章法,而且敘事手法非常枯燥,不會因為看了這部電影後,對「馬克思主義」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有別於《漢娜鄂蘭真理無懼》僅著重在一個事件的描述,這部電影企圖用「流水帳」形式,介紹年輕時的馬克思思想的啟蒙,以及演變。
我個人還是覺得前者拍的比較好看,而且會引發我對漢娜哲學思想產生好奇和興趣。
虽然现在《复仇者联盟3》正热哈,毒舌君还是推荐大家也抽空看看这部已经引进上映的欧洲电影《青年马克思》,一方面这是一部不错的传记片和剧情片,跟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情感和关系也很近嘛。
另一方面大家也不用担心没有排片哦,在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大环境下,本片的排片还是相当有保证滴!
也就是周六日影院要靠《复联3》赚钱,所以《青年马克思》的排片比较少,但是从周一开始排片就又多起来了!
而且毒舌君要向大家强调:一定要看国配版,一定要看国配版,一定要看国配版,重要的话说三遍!
虽说目前本片已经有网络资源了,但基本上都是德语配音、中文字幕版本的,但其实这个德语配音版本并非影片的原音,影片的原音应该主要是法语和英语,所以网络资源的德语版本其实欣赏起来相当别扭。
片中的英国戏份和英国角色,居然也都配成了德语!
而且,本片网络资源的字幕都做得比较一般,涉及大量政治、经济、哲学名词和历史名人的专有词汇,还是影院版的配音和字幕更标准、更靠谱,就拿毒舌君看过的本片网络资源里"FIX字幕组”制作的字幕来说吧,按说这个字幕组也是蛮有水准的字幕组了,在本片中也能把蒲鲁东、巴枯宁、魏特林这些历史名人的名字翻译得准确,但偏偏把马克思夫人的名字“燕妮”,翻成了“珍妮”,真是够让人无语的!
还有,能够看出"FIX字幕组”最后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很有心地在翻译时每一句都遵照了内地对于《共产党宣言》的官方中文译法,但是同样在翻译马克思的另一部经典著作《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的书名时,却翻译成了《对批判性评论的批判》。
而目前影院放映的国配版,无疑都不会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翻译肯定更正规、更严谨,所以目前的网络资源并非观看本片的最佳选择,影院版才是!
毒舌君之所以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国配版,首先因为毒舌君是一个国配支持者,感觉这些年国语配音被影迷过于“妖魔化”了,虽然有一些配音不佳的作品,但国配出色的作品同样也有很多,比如说所有的好莱坞动画片,国配都相当出色,《指环王》系列等一些好莱坞大片,国配也相当经典!
更不用说像《青年马克思》之类的非英语片,国配相对于原声的优势就更强了,而且听国语配音也绝对要比看字幕更易于影迷们理解和欣赏一部影片!
其次,就《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来说,国配也相当出色,将马克思、恩格斯、燕妮等主要角色的性格都配得十分鲜明,而且就像上面提到的,片中充满大量的专有名词的台词,以及政治观点碰撞的对白,只有看国配版本才能让人更好地理解剧情。
此外,《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本身,也是具有一定水准、值得大家观看的一部影片。
主要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崛起之路以及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虽然中国人对这两位“伟大导师”都十分熟悉了,但对于他们经历和事迹,大部分恐怕还都是“历史小白”吧。
可能很多普通人都会误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人”发明的,而这部影片就可以起到“历史扫盲”作用,告诉你当时社会主义学说众多,但要么是蒲鲁东式的空谈概念,要么是魏特林式的狂灌心灵鸡汤,没有人能为工人阶级指出一条奋斗的目标和明路。
而马克思主义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所提出的“阶级斗争”理念让工人阶级走上了勇敢抗争之路,《共产党宣言》更是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和奋斗目标。
所以,最终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主流的社会主义学说。
这些内容如果让大家看书,肯定大部分人都提不起兴趣,但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就可以轻松地了解马克思的生活、爱情、友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充满许多政治内容,但《青年马克思》绝对不枯燥,主要角色都有非常生动鲜活的刻画,尤其是影片没有把戏份全都给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男性伟人,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和恩格斯的爱人玛丽这两位女性,在影片中同样有着鲜明的个性和魅力。
此外,一些生活细节的描绘也很动人。
比如说马克思穷困潦倒,去应聘个小职员,都因为字迹潦草而没有被录用。
燕妮作为一名贵族小姐,跟马克思过着苦日子也能苦中作乐。
影片的情绪情感也十分饱满,最后恩格斯激情演讲,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高潮戏,简直就是一出小人物的惊天逆袭的励志大戏,放射出昂扬的激情都把毒舌君给看哭了!
所以,毒舌君强烈推荐大家一定要去影院看这部影片,一定要看国配版哦!
(文/列文)
在你们都去看《后来的我们》时,第一周我看了《幕后玩家》(确实这部剧本是真残),第二周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时候我选择了《青年马克思》,由于我历史政治很不好,所以没法说什么特别nb的评论性内容。
首先这部电影的主题很明确,不是表达工人运动,而是阐述《共产党宣言》的创作过程,所以最后并没有工人运动的宏大场面,只是用了旁白来代替。
看的时候就感觉那个年代的友谊是真好建立,如果电影表述的没错的话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在互相吹捧+下了一晚上的国际象棋和喝啤酒抽雪茄中建立了最浓厚的情谊,也许是真的志同道合(ps:恩格斯是这部电影里的颜值担当,清流的帅)如果没有他,马克思也许早就放弃了。
还有恩格斯和马克思背后的两个女人,马克思的妻子也是一个思想家,她也想获得真正的自由,所以放弃了自己富裕的资本主义家庭而选择马克思。
恩格斯的妻子就是一个无产阶级的女性,电影中她和马克思妻子谈了一段话,她说她不生孩子的原因就是,恩格斯的钱是资产阶级的“脏钱”。
要想自由 就必须先贫穷。
我觉得这是一个稍微偏激的想法,过于激烈。
再来说说那个时代,所有底层人民他们只有每天没日没夜的幻想和听那些所谓阵奋人的演讲,他们演讲分为两派,一个是宣扬天下皆为兄弟,要用善意去征服世界,另一个是通过制度的改革。
他们是发现了问题,但他们的思想没有实质,一切都像是天上飘的一样,没有人愿意去打响第一枪,更重要的是他们推翻后能干嘛,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刚领去带动他们,推翻之后也许就是一种混乱。
但是马克思他看透了本质 而且在他被驱逐出法国和没有工作养活家庭的时候坚持创下《共产党宣言》,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那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啊!
当恩格斯在演讲的时候把正义联盟会改为共产主义联盟是,真的是燃炸了!电影台词也是贼严谨,感觉这回翻译真的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最后:我看的时候全场真的就十个人,平均年龄不算我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很少有能看完全程的人,坐在我前面的人真是玩了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手机,真是搞不懂她来干嘛,又侮辱马克思,更侮辱电影。
(可怕 居然查不到电影台词。
)写的不好,但是都是真情实感
小的时候看过一本记忆术,上面写着1818年5月5日,没错,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把资本家抽得呜呜大叫。
我一直记得。
这个世界总要有人去做救世基督,总要有人去做利他主义者,总要有人去扛起红色的十字架,人性本恶这是我们的原罪,正是人间的罪恶才促使善的开花结果。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来过。
希望我们的后代能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没有压迫,人们可以拥有四大自由的国家。
属于每一个人的国家里。
你准备好为它战斗到底了吗?
这电影拍的……还真是和建国大业水平差不多啊……东德政治宣传片style,上个世纪的陈旧话语和富有活力的人物塑造让片子矛盾扭曲而怪胎。
关键还很腐,真的很腐,在这两人身上腐,我倒OK,但一定很多人难以接受。
片子到最后朗读了宣言。
宣言是说的当时最为反叛的观念,但你会感觉到,古希腊的戏剧,古罗马的雄辩和荣誉,乌托邦的梦与挣扎,始终在每一个单词里复生:这篇宣言的核心,是无限古典的。
一如既往,我们不相信永恒的同时,我们始终在守护某种永恒。
全片我的三大笑点:1. 燕妮早上醒来发现马克思不在床边 起来推开隔壁门 发现马恩二人穿着睡衣躺在地上 然后燕妮贴心的退出房间把门关上了。
2. 马第一次去伦敦 恩带着情妇迎接 介绍说这我夫人 马一脸震惊“你有老婆”?
3. 燕妮吐槽,你们那个组织,叫什么正义者同盟,justice league,太蠢了!
最后,感谢这个影院,150人厅包括我就2个人买了票,还是愿意放完,这个行为非常的理想主义了。
马克思,一个改变全球亿万人命运的伟人,注定将记入史册,永垂不朽!
看看《共产主义宣言》就知道他的伟大:1.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
2.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4.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当时上学,老师觉得这部作品可以让我们知道理想和灵魂伴侣的美好。
推荐所有学生去看,顺便了解下当时的历史。
那我的逆反心理促使我到处挑毛病。
这里面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太自私了,而他们的妻子付出太多,太完美了,居然没有怨言。
等到现在,我终于明白,有理想有大梦想的人,有见地的人是真的会无我的。
我以前觉得不够真实的感觉。
现在完全能理解了。
燕妮,玛丽有价值,这个付出不会让她失去什么,每个人的追求不同。
虽然可能有美化的成分去刻意描述这两位是灵魂伴侣,但,真正有大道德的大理想的人,有所成就的人必然是不计得失不怕付出的。
致敬理想。
“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也是电影《青年马克思》的最后一句台词。
《青年马克思》是拉乌尔·佩克执导的传记影片,由奥古斯特·迪赫、斯特凡·科纳斯克、薇姬·克里普斯主演,于2017年2月12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2018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
今年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这个年份观看他的传记电影是再合适不过了。
电影以马、恩两人友谊为主线,讲述二人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故事。
片如其名,电影聚焦的是马克思的青年时代。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思在青年时期的建树足以让我们每个大学生汗颜。
他博学、正直、坚韧,以笔为武器,与腐朽的资产阶级作斗争。
他的眼界深入到哲学的深处,对大师的论著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的妻子燕妮,本是贵族后裔,却同样憎恨上流社会的生活,甘愿与马克思过着清贫的生活。
而恩格斯的爸爸是工厂主,是他所抨击的压榨工人的剥削阶级。
比起马克思,在选择自己人生道路这件事上,恩格斯所做的与工人阶级站在一起的决定也许更加勇敢。
但大思想家马克思也有脆弱和窘迫的时刻,正如每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一样。
因为找不到工作,马克思拿不出钱补贴家用,而当局更是把他视为眼中钉,将他举家驱逐出法国。
幸而有好友恩格斯的资助与支持,马克思一家才得以渡过难关。
电影较为平实而客观地记录了马克思在写作《共产党宣言》以前最重要的人生经历,那些口号、演讲、争辩冲击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但换个角度想,对这些元素的过度使用让这部传记片更像是一部政治电影。
电影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故事的铺陈就像在赶进度,一路狂奔向起草《共产党宣言》的时刻。
对于不了解马克思生平的观众,看到眼花缭乱的事件只怕会一头雾水。
而对于熟悉他的观众,显然也不会满足于这种蜻蜓点水般的人物塑造。
影片对友情、爱情的描绘都缺乏必要的深度,使观众无法产生共情。
这是今后再拍马克思应该注意的地方,或许也是所有传记片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
而这部电影则像是“对纪念的纪念所做的纪念”,纪念的对象由马克思引申到那些事件、那个时代。
这个选择无可无不可,但故事的取舍和影像的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
对我而言,我更希望在银幕上看到的是老年马克思。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青春年华已逝,他抗争的对象不再是政治势力,而是自己羸弱的身体。
他在与时间赛跑,抓住每分每秒进行《资本论》的写作。
回顾马克思的一生,他会有遗憾吗?
我只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还远远没有达到他的期望。
画面漂亮,演员也不错,可是好无聊。流水线式的叙事,苍白的人物塑造。最关键的还是,对恩马二人完全没能祛魅化地看待。思想上也像念书般重复共产主义宣言的内容。想起那句话: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最应该做的是反思马克思而不是崇拜他。崇拜毁掉了马克思。
真是很羡慕这种互甩论文的友谊和爱情啊!
豆瓣小资大本营,一群反共屑咖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本来只想打两星的,结尾竟然是bob dylan的歌??!! Chris
男神啊喂
欧洲的噩梦
恩格斯真是可爱~片尾曲提神~
不错,就是燕妮、玛丽和莉希颜值都低,琳蘅还行
马斯克演马克思…?(不好笑)
如徒孙本雅明所说,一切传统媒介承载的东西都在等待以光的形式复活,如今轮到马克思被拍成了电影,看到后面还是很激动,虽然整部电影的调度过于舒缓,对于还原那个时代的纷乱还是乏力的,好像马恩二人仅仅由于写写书演演讲怼怼人就迎来了暴动。片尾竟是Dylan的歌how does it feel
我跟我舅绝逼有心灵感应,看完《青年马克思》,打开微信看见他给我分享Hannes Wader唱的《国际歌》
很普通的电影 影院里还把片尾给剪辑了
动人的友谊,伟大的理想。112分钟。
想重新骂一下这部《鸡掰人马克思》。马克思显得如此鸡掰的缘故可能在于 电影对于社会现实的刻画和对理论强度的描述双双失利。事实上,没有人知道唯物主义对社会意味着什么,同样的,什么青年黑格尔派、安那其、天主教、空想社会主义等等都是这样。在那样一个乱世,凭什么你马克思见谁怼谁的姿态就是最吊的?凭什么莱茵报的政治评论文艺评论、正义联合的政治实践就必须被你骂的狗血淋头? 并非马克思做的不对,是电影把历史当做理所当然的争论输赢来讲,这样不对。
别提这几个字
我和恩格斯他媳妇一种感受:谁能给我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批评影片拍摄什么的都无所谓。SB小清新们是不是对马克思存在什么误解?后来人做的事什么锅都扣在马克思身上,你们对马克思的诋毁也真是令人恶心呐。鲁迅先生说的战士和苍蝇在这里真是有够赤裸裸的,一群肮脏的苍蝇围在战士们的遗体边嗡嗡嗡真是令人作呕。
既无深度,也无趣。
不管如何,那个时代需要马克思这样的人为奴隶般生活的工人发出愤怒的呐喊,至于之后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情况,则不是马克思的责任了。
名人传记的流水账系列,这种题材并不是每位导演都可以驾驭的,多一颗星纯粹是给导演编剧们的勇气。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