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的感觉
The Sense of an Ending,谜情日记(港),回忆的余烬(台)
导演:赖舒·彼查
主演:吉姆·布劳德本特,夏洛特·兰普林,哈丽特·瓦尔特,米歇尔·道克瑞,马修·古迪,艾米莉·莫迪默,詹姆斯·维尔比,爱德华·霍尔克罗夫特,比利·豪尔,弗雷娅·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本片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的同名小说,该小说曾获2011年布克奖。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生托尼有两个好友,三人爱读书也热衷于谈论性,常聚在一起调侃戏谑。后来博学睿智的艾德里安也加入了他们,他的加入让这个小圈子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成年后的托尼结婚又离婚,退休后他的生活平静无扰..详细 >
巴恩斯原著的陷阱式叙述与历史观,本来期待一部有点吊诡风格的电影,没想到集合了一群英国好演员被印度裔导演拍出了一个鸡汤,导演彻底贯彻了巴恩斯对他的嘱咐:“Betray me”。电影改编额外加入了很多生活细节,钟表店、快递员、les女儿生子——新生儿与弱智儿一起组成了历史循环,老tony对sense of ending的追寻成为人生鸡汤反思,真是够了。当然,一切非常英国式审美。PS非常爱tony的家居。
我在修改自己的记忆。
那些能让我们move on的回忆
怎么就看不明白剧情呢,就电影来说,没看出男主有什么自私恶毒,信里写的话也都是正常人的思维吧。
书看了一半,忍不住来看了改编的电影,风格还是差太多。而且毕竟不是悬疑作品,不会影响后面书的观感。就目前我看的一半书来说,书明显好过电影太多了。
叙事风格爱好抖包袱然而到最后一个反转一个鸡汤完了也是不清不楚狗血无聊。
卡司很吊,古迪很帅,但这电影讲了个啥。。。
会更有兴趣把小说买来读读--至少看电影时,大部分时间的感受就是自己在听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老人尬聊==Jim Broadbent和Rampling碰面的时候,脑袋里瞬间想起不是两人还演过London Spy这一茬...重度电视剧迷的我,看到“时空交错间”的古迪子和大小姐,再次一声啊...
怎么讲,小说里的故事是讲完整了,但小说花了大量篇幅来抽象思辨“不忠实叙述”,这部分在电影里的缺失(也确实不好拍出来)大大削弱了本来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的东西。或者说,这本来就不是一部适合影像化的作品?我乔阿文金发美颜盛世,虽然戏份真的好少……
男神,快和霉霉分手
不禁wondering如果裘秃子早生20年会不会被霉霉攻略【。
拜托让马修古迪演Adrian吧... 比利林恩太美式了 叙事也弱 中段两条时间线的气氛非常不合 巴恩斯的本子加这班卡司 实在不忍心给低分啊
揭开尘封往事,善待身边至亲之人,为曾经在意的姑娘造一座“神龛”,专属记忆的小店,人还在,但曾经的那份感觉回不来了,悼念浪漫,也悼念同窗好友遗留的神秘。
三星给一众演员,霉霉男友还是很会演戏的,古迪子的历史老师好帅,新闻演播室的女主演的妈妈也很棒,最搞笑的是古迪子和大小姐这对唐顿夫妇居然都出演了这部,而且剧里还有调侃唐顿庄园的reference...
在原著小说中,只能通过对历史的哲学解构搅混真相,而在电影中通过几个特写就暗示了刻意掩饰起来的真相,这一点电影艺术完爆了文学艺术。事实上,行为并不必然导致结果,某些负载于人的一生的心结并无必要,每个人都只需和只应承担各自行为的责任。
因为想念英国,去看了英国获奖小说改编的电影。电影里的场景似曾相识,街头的Sainsbury超市,双层红色巴士,伦敦地铁隧道,考文特花园的大书店Foyles,马克思长眠地以及超级豪宅区Highgate。故事看似寻常又充满玄机,回忆有时候不过是自欺欺人。
看了这么多年英国影视剧,本片是让我感觉最差的一部。观影体验里面,丝毫没有连续性,也没有任何情感代入。看了长评,虽然有同感,可是导演如果是刻意而为之的话,为什么不把这种想法说清楚呢?归根到底,还是能力太差,即便具备野心,也完全支撑不起来。
一部令人疑窦丛生的电影!难道有乱伦的情节隐藏得太深了?三刷后,我确认这一点。如果有人一遍就看懂了,我五体投地。没看过原著,但从看过的人的评论看,似乎剧本跟原作相差较大,我觉得编剧有这个权力吧!
也许每个人到终老时对自己的青春回忆多少有点那样的似是而非。有豆瓣点评就可以帮你理出头绪。:D只能说有些线索留的太过隐晦。
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