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教室情节有点小怪异惊悚,后面转向有趣友情。
故事节奏很棒,一段接一段,慢慢推进。
特别喜欢女主角(里面没男主角)揍渣男生那一段。
主角她妈是日本影视中少见的角色,日本中年妇女罕见这么外放主动,非常有意思。
画面很有美感,没有3d的机械死板的生硬光影,而是很有质感的油画或彩绘笔触的细腻感觉,我特别喜欢。
“没有男孩子的世界”《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的双女主设定以描绘青春期少女的情谊为特色,细腻柔软的情感与率性明快的对话碰撞,奏响一曲独属于少女们的礼赞。
因父母离婚而搬家后,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陌生,“黑柳彻子”转变为“有栖川彻子”,因为名字的谐音而被称作“爱丽丝”。
转校的她郁闷于同学们的排斥。
幼时好友风子竟也在这所学校中,风子重新点燃了她对芭蕾的热爱。
那是少女对少女的召唤。
睦美用一场“驱魔仪式”解除了爱丽丝被孤立的局面。
那是少女对少女的保护。
坐在“死去的汤田”的位置上是被霸凌的原因,从前是睦美,却装神弄鬼“汤田”附身恐吓众人,反倒成为了“头头”。
荒井花姗姗来迟,却是谜底的解。
为了揭开“死去的汤田”的真相,和汤田同级却自闭于家中休学一年多的花似乎知道些什么,爱丽丝闯入了花的世界中。
为了查清“汤田是死是活”的真相,二人开始了密谋。
按照计划,爱丽丝假扮男生到公司去见汤田的父亲,“蠢萌”地报成了自己的名字,失控的冒险由此开始。
来见她的一位老人,是公司的员工,却被她错当作汤父。
就这样,爱丽丝收获了与这位老人相陪一段路的奇遇。
傲娇花嘴上说着不来陪她,却跟丢了她,只能跟踪着真正的汤父。
她们会合于汤父家前,却赶不上回家的末班车。
只能钻在车底取暖过夜,嬉笑着的少女们却拥有疯疯傻傻的快乐。
难言之隐的潘多拉魔盒开启了。
汤田是花的青梅竹马,花以一封结婚申请书作为表白,即将转学的汤田却给同班的四个女生同样的结婚申请书。
恼恨的花将捉来的蜜蜂扔进汤田的后领中,汤田倒地后生死未卜,恐惧与愧疚就此囚禁了花。
花哽咽难言之际,却听到了爱丽丝的痛哭声。
璀璨星空下,爱丽丝翩翩起舞,教花芭蕾。
她们惊喜地发现了卡车司机睡在没关引擎的车中,这辆车底比之前的都要暖和。
爱丽丝迷迷糊糊醒来,车底从她眼前驶过,惊叫过后是澄澈的天空。
那便是脆弱的青春期了,所有的感伤与迷茫淤积于心,也许会有被情绪压垮而感到“濒死”的时刻,熬过之后方生羽翼,才发现原来是虚惊一场。
临近结尾,“男主”方来“跑龙套”。
花与汤田擦肩而过,花却又胆怯地蹲下抱成一团退缩着,爱丽丝替花喊出心言。
唤醒沉睡已久的公主是公主。
第二天清晨,爱丽丝与花以芭蕾舞姿相互问好,一同上学。
家庭破碎带给爱丽丝的慌乱消散了,唯剩满满的归属感。
那是少女对少女的救赎。
红与蓝的相遇这个世界总是笼罩在红色与蓝色的光芒之下,刚好契合爱丽丝与花的性格。
花理智谨慎,喜欢按照每一步计划好的行事。
爱丽丝跳脱随性,总是迷迷糊糊地打乱花的计划。
二人却意外地合拍。
花还有点霸道,不由分说地将爱丽丝卷入了谋划,她却不问缘由地顺从。
冷静而胆小的花唯在活泼而勇敢的爱丽丝面前才坦露在爱情中所做的种种极端激情之举。
“红与蓝亦是青春的底色。
”她们于这场青春之旅遍尝人情冷暖。
有免费送爱丽丝一程的出租车司机,也有看她们着急回家让给她们拉面的热心大叔。
有恃强凌弱的霸凌者,也有以为卡车卷死人而蜂拥而至拍照的众人。
那便是真实的人群了。
离婚、校园霸凌、援交种种现实问题在影片中一闪而过,总以轻松的闹剧化解。
伤害性的恶作剧与令人困惑的恋情,不过是还没学会与人相处的孩子,为了那份关注与存在感的稚气。
在本片,亲情与爱情皆成为了友情的陪衬,凸显了友情的独特,女孩子们亲密无间的相互理解是力量的源泉。
有些问题是无解的,可友情足以治愈心伤。
作者:mjn最近,岩井俊二监督的《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获得了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动画部门的优秀赏。
新闻详情>>这片无论是剧情内容还是制作技术方面拿奖都是名至实归的。
片名虽然是xx杀人事件,实际上是标题党,是个喜剧,也并没有什么杀人。
官网的故事简介就是“史上最强的转校生,爱丽丝。
史上最强的家里蹲,花。
两个人相遇时,发生了世界上最小的杀人事件。
”,主要角色清一色带着搞笑属性,主角有栖川徹子(爱丽丝)是个大大咧咧、一点都没女生相的女生,女二号荒井花(花)逃课不上学,登场就是出各种馊主意,不过即使闯祸也能得到各种好人的帮助,整体气氛非常温馨搞笑的作品。
具体内容还是希望大家自己去体会,这里不再剧透了。
其实这片分类是非常尴尬的,所有的镜头都是由真人演员表演一遍,然后根据实写镜头做转描(rotoscope)。
这里的转描有传统手绘的转描,也有根据动作做成3DCG动画的3DCG转描。
所以本片具体说是半部电影加四分之一部作画动画再加四分之一部3DCG动画。
这种制作方法前所未有。
之所以做成动画一方面原因是前作《花与爱丽丝》是十年之前的电影了,演员铃木杏、苍井优已经演不了中学生了;另外一方面是监督岩井俊二本身也想做动画方面的尝试。
因为传统转描动画,比如2009年的岩井俊二担任制片的《baton》和长滨博史的《恶之华》,都避免不了一个问题:动得难看。
转描动画在人物做小动作时,转描的效果类似于同描震动,加上真人的多余动作很多,于是出现线一直在抖的感觉,而且直接描表情,出来的效果肯定是很差的。
《baton》的时候因为是美国动画团队负责转描的,他们对日本人的人脸辨识度很差,首先问题就是画不像;而《恶之华》因为丑的问题还引起过话题。
本季新番KOWABON直接利用转描本身带给人的不适感,做成了恐怖动画,不得不说非常有创意。
因为以上原因,岩井俊二在最初是想全片3DCG,不采用转描,最后是因为有部分转描画得比较快,所以局部使用了转描,其实最后算下来3DCG的部分还是远多于转描的。
转描部分主要集中于出场时间很短的次要角色和路人,这样就能省下单独3D建模了。
于是片中3DCG和转描组合也非常复杂,有同个镜头中有3DCG也有转描的情况,也有上个镜头是3DCG下个镜头就是转描再下个镜头又是3DCG的情况。
比如爱丽丝和父亲吃饭场景这种线抖得比较厉害,小动作多的是转描。
大部分时候还是3DCG,掌握诀窍还是非常容易辨认的。
<图片2>转描的一大问题是表情如何解决,以前的转描片,很大问题是表情很死,没法传达感情。
本片首先是大幅度的减少人物的复杂程度,比如不画鼻子的轮廓,基本只留眼睛眉毛和嘴巴,尽量向动画靠,眼睛部分基本都是重新画,大多数情况都是有调整,在3DCG上调整嘴巴鼻子等等。
著名动画监督矶光雄以作画协力的身份参与了制作,可以说是救兵般的存在,他在制作的最后一个月做了很多修正。
通过上面的分析能看出这片不单单是个转描片,在转描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因此能有现在这样的成果并获奖也在情理之中的。
每一个画面都存在着红蓝两色,就代表着爱丽丝和花中学的校园里似乎随处都充满了“校园怪谈”,一次“只道是寻常”的小事在一遍又一遍的传言中被赋予了无比的神秘性和神圣性。
当爱丽丝的到来打破了结界,事件的真相在琐碎日常和外出“冒险”里自然而然浮现出来后,一段伟大的友谊就此诞生了。
剧情实在是太清新脱俗了,话说在车底下过夜是真不怕被车压死,料想这段事迹是否也会成为新的“校园怪谈”还有爱丽丝与老人误打误撞相处的那一段,真是令人感慨。
爱丽丝觉得时间好长好长,可老人觉得人生不过短短几个秋。
围绕一个杀人传说展开的故事,爱丽丝莫名被拉进了调查追踪当中,结识了花,经历了一段神奇而又窝心的经历。
面馆里陌生人让面,三胞胎帮忙追停卡车,爱丽丝认错的大叔请爱丽丝吃饭再送她回家,犹大说会永远记得那个痛,爱丽丝拼命追卡车,blabla,就是各种温暖拼拼凑凑完成了这部悬疑惊悚幌子下的青春少女电影。
突然意识到,岩井君最厉害的地方,其实是塑造人物啊。
不管是超有型的闷骚的怪的可爱的神经质的孤僻的倔强的疯狂的性感的,你都会感觉到这个人真的存在!
而且过了许久都能记得!
于是当我们都已经熟悉了的花与爱丽丝再次出现,我们就不会再被第一次见她们时那种新鲜感吸引,而是想知道这一次她们要经历的事。
有一种「见老朋友」的感觉。
《杀人事件》是《花与爱丽丝》的前传。
诚然,这段故事不如后者丰富和动人,但在爱丽丝身上,我们仍然浓烈地感受到她天真勇敢的青春气息,她和年长者相处的淡定自若;花仍然孤僻,仍然喜欢幻想,做一场莫名其妙的算计和美梦。
故事走向很简单,用一个以为恐怖的传说来包装一段思念——而且恐怖的氛围并不渲染得足,让人始终感觉是在看这几个小女生一惊一乍地好幼稚却又很可爱因为是见老朋友,所以对整个片子都是情感分。
真诚地希望岩井桑能找到下一位合作默契的摄影师(尽管筱田升如此不可替代),再出山拍真人电影。
看少女,写青春,没有人比大叔您眼光更毒了。
写于终于幸福地在影院里看了《情书》35mm胶片版当夜(8.18)PS 片子里那位自称进入魔界的女人根本就是按《情书》里那个神经质女孩大井画的吧!
一毛一样!!
岩井俊二真是太懂得青春期少年少女的心思了,把细节拿捏的死死的。
cy转描技术,能感觉到动画帧数不高,但是动作却很流畅且真实。
有几处地方比如爱丽丝收到寄给汤田家的信,上楼梯那段,镜头的调转让人目眩头晕,却有一种流动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
关于fish in the pool是什么,我认为就是青春期少年少女的小心思。
比如花对汤田的喜欢,汤田起初选择不予回应,最后又用看起来暧昧的方式“告白”;爱丽丝潜意识对父爱的渴望,这在追逐父亲的出租车有体现;花喜欢汤田,却坚持让爱丽丝一个人去探查汤田父亲,但自己还是忍不住跟来了;爱丽丝闹乌龙后一声不吭地拉着花逃走;汤田即将转学,在这之前给追求他的女生发了结婚申请书,却满不在意地说“希望大家忘了我,愉快的继续生活”。
还有那位被霸凌的陆奥睦美,利用“犹大”的校园传说一跃成为同学们信奉的“神婆”,在转校生爱丽丝来了之后,还用故技重施帮助她脱离被孤立的困境。
而歌词Don't step on the fish in the pool,就是让我们不要试图戳穿她们的心思。
青春期容易冲动做出傻事,同时情感上是敏感细腻的(比如爱丽丝听花的故事哭了出来),如果被戳破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苦恼,想着怎么办呀怎么办呀。
最集中和连贯的体现就是花了:先是不按常理出牌,向暗恋的青梅竹马递交了结婚申请书,又埋怨自己没有解释好导致得不到回应,后来在尾随汤田的时候,发现汤田给追求自己的女生一份契约,打开一看是结婚申请书,后来更发现班上好几位女生和汤田签了结婚申请书,于是决定“惩罚”汤田,往他的衣服里放蜜蜂,导致汤田被蛰,又因为汤田转学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于是开始担心他的生死,哭着说:“他死了的话,就是我杀的”,还把自己自闭在家中,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偶遇汤田时,只敢问好,面对汤田的暧昧的“告白”,更是吓得逃走,然后犯了花痴的花在电车上慢慢回味“到底有多爱我”。
个中情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看得懂。
从始至终,两个人之间都没有说过“爱”字,也许是羞涩于说“爱”吧。
fish in the pool豆瓣的插入图片怎么调整不了尺寸。。。
以前看别人写影评,作者经常说观影过后,电影落幕,音乐声起,影院响起了掌声。
那时自然是不理解的,觉得即使电影再好,在一个只是把他作为消遣的大环境里,这种事情是尴尬的。
六月份在上海电影节,看的「熟悉的陌生人」、「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的两个场次,真就如此发生了,于我而言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现在说起上影节,有些遗憾。
当时那么多的好电影不远万里来到魔都,自己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只看了其中三场,除了「熟悉的陌生人」、「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另外一场「横风之中」竟还中途睡着了,蛮可惜的。
毕竟现在再想要在影院中遇见这些电影,可能性是很低了。
「熟悉的陌生人」、「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是两部都很不错的电影,相比之下,「熟悉的陌生人」更加优秀,整个都更加精彩。
只不过「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能让人联想和发散的故事更多,单是作为电影「花与爱丽丝」十一年后的前传来说,就已经赢了。
所以,今天我想要来聊一聊这部片子,至于法国电影「熟悉的陌生人」,我改天再说。
我不知道关注我的人中有多少人是熟悉导演岩井俊二的,又有多少人是看过「花与爱丽丝」的。
如果你没看过,这部动画电影「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有着完整的剧情,完全不影响观看,也值得看一下。
如果你看过,并且你还蛮喜欢,恰巧你又还记得那部十一年前的电影中的些许情节,那么就更应该把「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找出来看一看,作为前传,这部动画几乎完美的讲述了花与爱丽丝是如何相识的,并且两者之间有着太多微妙地关联。
包括芭蕾舞,包括爱丽丝与父亲的关系,以及一些场景上的直接拷贝。
<图片3>
《花与爱丽丝》与十一年后的《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我第一次看岩井俊二的电影是读大学的时候,细细算来,也是六年前了。
熟悉岩井俊二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电影细腻、美妙,镜头对准的多半是青春里少男少女们的心事,也清新也微妙,说岩井是那一类青春小清新电影的第一人一点也不为过。
岩井俊二早期的片子我几乎都看过,这些年,岩井俊二作为导演,除了在11年远走好莱坞执导了一部风格奇特的恐怖片「吸血鬼」之后,鲜有作品。
一直到今年2月,「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的到来。
<图片6>我第一次看「花与爱丽丝」是怎样的场景,基本已经忘却了,但电影的故事与很多场景还没有忘记。
「花与爱丽丝」讲述的是两个少女花与爱丽丝之间的友情与成长,她们一起上学,一起学芭蕾舞,一起爱上同一个男生;有过一些争吵,有了一些成长……在「花与爱丽丝」中,有一个场景,花去参观画展,画展的主人是她与爱丽丝共同的朋友,她们的交谈中,稍稍提到了一开始花与爱丽丝是如何相识的,她对花说:有一间叫做“花屋”的房子,每次放学从房子前经过,都会看过床边有个小女孩忘外看,大家都觉得有点恐怖,所以叫那栋房子为“花屋”,妈妈说,是因为那个小孩讨厌学校,所以不肯走出家门一步…这正是「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中故事的背景,只不过在「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两人的性格有了稍许变化,花不是那个害羞的女孩,而是多了些孤傲和行事果敢;倒是爱丽丝的人物性格设定偏内向了一点,不温不火,时而优雅乖巧,时而冒冒失失。
电影「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通过一个以讹传讹的“杀人事件”,串联起的是花与爱丽丝是如何一步一步认识并最终结交成为好朋友的故事,延续的是一如既往的少女心思,和不那么壮阔的小心翼翼的情感波澜。
<图片7><图片8>电影前半段基本聚焦在“杀人事件”上,同学们间流传的所谓“杀人事件”所有的矛头最终都指向了躲在家里不愿意去上学的花,一切都驱使着爱丽丝去与花相识。
而电影的后半段才开始主旨明朗起来,随着剧情走向,浮出水面的是一段青春里无疾而终的爱恋,花曾热烈的爱恋着同班同学汤田,而汤田却至始至终不曾搭理,在汤田即将转校的前一天,花委屈的将一只蜜蜂放进了汤田的脖颈里。
她以为她杀死了汤田,实则不过是恋情的彻底终止。
电影的最后,花最终在爱丽丝的裹挟下,再次见到汤田。
汤田耿耿于怀的不过是蜜蜂的那一蜇。
<图片9><图片10>汤田说“是你把蜜蜂放到我背上的吧?
超级疼,一辈子都不会忘的那种。
”回家的电车上,花又念叨起这句话,甚而解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她喃喃的与爱丽丝说:“他说一辈子也忘不掉有多疼,这话说明他该有多爱我啊,那是爱的告白啊!
”这两句台词的对比也是好玩,青春里自欺欺人自我感动似的中二病油然而生。
「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的确也只是一部很小很小的电影,是一如既往岩井俊二风格的东西,想来岩井这么大的年纪了,居然还如此深谙少女心思也是蛮醉的。
就像蜜蜂那一蜇,岩井俊二的很多电影,恐怕是很难忘记了。
<图片11>
看之前不知道原来是这样一个不典型的「杀人」故事,或许早该有预料的,在最最开始看到水彩一般的背景的时候。
它好莫名其妙。
跳过交往向喜欢的对象直接交付结婚申请书,四个女孩傻傻给自己改了姓氏;高中即将毕业的女孩会误以为自己用一只蜜蜂杀死了心爱的男孩,用整整一年四个月去担忧去自责去恐惧;女孩能追上出租车、追上落后的对手、追上很远很远的大货车。
他们好像是一群笨蛋。
但它又好让人突然陷入某些温柔的情绪。
最喜欢老爷爷伸出手,坚持自己年轻时是个帅小伙,说原来始终保持婴儿状态的地方有很多,都在平常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细嫩的手臂上,一根长长的汗毛耀武扬威,好像在证明这个部位也特别。
他们乘着计程车来到很远的医院,在餐厅偶遇一场生日聚会,穿过冷清的街道,在公园荡秋千,走了很远很远走到车站,然后互相道谢顺便道别。
没必要知道姓名,不过是巧合走了一段时光的陌生人,这个或者那个并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因为这两个人,这个下午才会这样发生。
这或许就是我们说的缘分。
花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执拗,爱丽丝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随性,好古怪,好不应该。
在她们茫然等待一个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男孩的时候我想这不应该,在她们赶不上列车却要进店吃面的时候我想这不应该,在她们躺进车底取暖的时候我想这不应该,在一群人狂追一辆货车的时候我想这不应该。
可是她们在一起度过这样一天,有忐忑期待的心情,有陌生人递来的好意,有宽敞的温暖。
她们最后遇见了那个男孩,他说会一辈子记得那只蜜蜂那个女孩。
我想我不应该说这不应该。
花とアリス殺人事件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fish in the9.5ヘクとパスカル / 2015这首歌真的能让人陷入细微的愉悦,去坦然接受意外的惊喜都随他去吧。
不合适又如何,不喜欢又如何,不应该又如何。
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自有其磨砂质感的细腻和生活折射出的光泽。
电影的后半段才开始主旨明朗起来,随着剧情走向,浮出水面的是一段青春里无疾而终的爱恋,花曾热烈的爱恋着同班同学汤田,而汤田却至始至终不曾搭理,在汤田即将转校的前一天,花委屈的将一只蜜蜂放进了汤田的脖颈里。
她以为她杀死了汤田,实则不过是恋情的彻底终止。
电影的最后,花最终在爱丽丝的裹挟下,再次见到汤田。
汤田耿耿于怀的不过是蜜蜂的那一蜇。
两个14岁左右的初三少女追踪男生汤田的下落成为好朋友,花以前把蜜蜂放在青梅竹马的汤田背后,他转校了她以为是自己害死他,最后两女孩碰到汤田,误会解除。清纯少男少女的世界真有趣
十年過去,還是那個岩井俊二。神經質的少女情懷,現場外國人笑個不停。有些地方是挺好笑的,但我已經不大喜歡這種電影了。最後字幕看到蒼井優和鈴木杏的名字,有點想起當年看花與愛麗絲的大學時光。3.5星。
有点搞笑。话说我以为真有杀人事件才下载的……
这前传也太好看了吧,如果放到十年前,用真人演绎,应该会更好。
原片是我中学时代最爱的电影,十年后再听到熟悉的BGM感觉很想哭,电影真是承载过往又延续时间的好东西。
……
画面中少女奔跑的平淡身影随熟悉的旋律和景色安然流淌,鼻腔竟然就这样被热出涕泪。当意识到,最美好的时光已一去不复返。青春永远是身处中央而不自知,留待旁人羡慕远观的玻璃花房。原来在电影光碟里初识花与爱丽丝的那年冬天,我也曾是同样的十四岁。
宝刀未老,风格极致。郭敬明等一票小清新要是能拍到这种程度也不错啊。转描略雷
故事是可以的,但人物不时就崩,动作和表情都很僵硬,一点不自然流畅,技术没诚意,看得很不爽
为啥要致敬《生之欲》呢?完全游离于主线啊
无病呻吟的剧情,可惜画风了
致敬生之欲。后面的分镜配合片尾曲,那青春感溢出了屏幕。好可惜,回不去了呀,我已经20年没荡过秋千了。
又被骗了
画风糟透了,比画风更糟的是故事。这年头情怀都成万金油了...
中二但是对动画不感兴趣
就算是中二病的初中生现在也不会相信什么恶魔、结界之类的鬼话了吧。画风不喜欢、故事不喜欢,花变成家里蹲的理由也无力吐槽。11年后很多东西都变了,为了故事中的情谊,还有优酱和铃木杏……勉强三星。
几年前曾把OST听烂了结果现在才补番。长大了10岁的两位美少女用配音替换出镜。虽然但是睡卡车底下也太容易被压死了吧?
这?是?动?画?吗?二次元的人要被气死。人物僵硬成那个样子,场景蠢成那个样子,配音也是各种烂~~霓虹国拍出这样的画面效果真是要被气死,还是岩井俊二,这个家伙可是我信最爱的导演,如今这样一部“四不像”出来,真是在我心上划下巨大的阴影
画风还蛮好的
行走和奔跑中的人物居然和背景地面画面不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