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明和张国荣有首歌叫《这么远,那么近》:画面,在脑内乍现,波斯湾,最南面.灯塔中,谁人在约会我? 不必真正遇见.是谁在对岸,露台上对望, 互传着渴望,你熄灯,我点烟.隔住块玻璃,隔住个都市,自言自语地,共你在热恋. 在看这电影前半段的时候,我只觉得这又是一不可思议通话的爱情故事,通常这种爱情都是悲剧收场。
这部片也不例外。
很想关了播放器,把下半段留到第二晚继续看。
但当看见小出惠介把这角色演得很可爱很到位的时候,我很希望他们快点见上一面。
前面平淡地铺垫着的剧情,我还存在一丝希望,希望这是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
那位十年后的女主的一句话,我就知道不会有这种美满的结局的,别人花钱买DVD花钱去电影院看片,谁希望是个平淡的爱情故事?
我所理解的“这么远,那么近”是,两人虽然相隔遥远,但两颗心如在身边般相近。
那就是所谓的,爱战胜了距离。
又有多少人能担起异地恋的重担呢?
引用异地恋小组的小组描述:“如果你不够坚强和勇敢,请不要开始异地恋;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忍耐力,请不要开始异地恋; 如果你不懂棏珍惜,请不要开始异地恋…… 异地恋的浪漫与心酸,只有其中的人能够真正体会。
让我们彼此鼓励,彼此倾听,彼此祝福——祝福可以走到永恒…… ”我能明白想见一面的心情,我能明白想念摄像头那边那个人的感受,我能明白等待QQ头像变灰的落空……十年后的女主角说:“不要难过,你能克服的,你能做到的。
”即使她这样说了,但十年前的女主角当时真的能够克服吗?
我想经历过痛苦的恋情的人都不能100%肯定地说yes。
如果所有的爱情都能够“这么远,那么近”就好了,既然电影不会有happy ending,那happy ending在哪里?
很獨特的劇本,我喜歡.只有你能聽見,多好.這個世界沒有人能懂我,nobody , but you .當時看的時候就覺得十年后的她一定不是偶然才接到心靈電話的,這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給十年前的自己一點勇氣,一點鼓勵.最後那一幕,真的感動了.就算我知道前面等待我的是什麽,但是為了你,我不怕,我什麽都不怕.多好.
想到自己偏好日本电影,原因之一大概就是日本的影片里的风景都特别好。
和煦的阳光,微微的风吹拂着大片大片的麦田,永远的5,6月,永远的初夏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
被如此美好的景色包围住视野的时候,我仿佛忘记自己身处何处,正值何时。
男主角慎也就住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长野。
这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风车,绿油油的麦田和宁静的海岸。
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性格就会变得十分乐观。
当然男主角也不会例外。
慎也是一个聋哑人,5岁的时候双耳失聪,随后便也失去了和人交流的能力。
但即使是这样不幸的遭遇,慎野也没有因此而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仍然每天积极向上地去回收站上班。
让他感到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回收别人丢弃的垃圾,重新修理好,再送给别人。
一天,他捡到一只旧手机,并且神奇的是,这只手机让他的生活从此改变,因为他用这只手机,联络到了一个使他快乐幸福且永远铭记的人———相原凉。
女主角相原凉住在横滨,是一个高中学生。
在遇到慎也之前,她的世界是灰色的沉默。
小学2年级时候被别人讽刺嘲笑,从此以后便无法很好的和别人交流。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影开始不久,凉说的那句话-“拥有一支永远都不会响的手机,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同学和老师嘲笑她的声音像毛毛虫一样,体育课上同学对她的冷落,家里妹妹的开朗性格都让凉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很多余的。
直到有一天,她同慎也一样,也捡到一只神奇的手机开始,她不在是以往的那个她,也不在是孤单一人。
如果说有一种魔法,能使人从孤单中走出来,变得自信乐观,你们会相信吗?
影片的情节十分流畅,慎也和凉通过心灵电话渐渐依靠在一起。
慎也一直在回收站工作,帮别人修理东西,依旧的微笑乐观。
凉也渐渐走出自卑自闭的世界,开始拿出勇气微笑面对生活,当她这样积极和别人交流的同时,她突然发现原来世界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灰暗,充满讥讽嘲笑冷落无助,而是很美好的,满是阳光的。
两颗心都渐渐走出自己原本的小角落,开始朝一条直线上靠拢。
我的思绪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飘荡着。
随着慎也与凉的会面,剧情渐渐达到了高潮。
白乙一戏剧性的安排使得本该平缓温暖的故事情节像行驶中的火车一样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从岔路口驶向未知的地方,而电影的精彩之处也恰恰在于此。
这个世界上所有未发生的事情都是不可预测的。
任何人都不会想到第一次见到自己喜欢的人,竟然就是他死的时候,更不会想到这个人的死是因为舍身救了自己。
凉跪在慎也身边,大声地叫他的名字,似乎觉得自己的声音可以将他呼唤回来。
但已经奄奄一息的慎也最终还是离开了。
他用最后一点力气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做了几个手势,是哑语,凉没有看懂。
悲伤的凉坐在医院里,旁边是慎也冰冷的尸体。
这时,她突然想到自己和慎也之间神奇的1小时心灵时差。
她马上拨通了和慎也的心灵电话告诉慎也不要来见面了,并把原因也说了出来。
爱一个人可以为她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慎也没有听凉的劝告,依旧来到了约定的会面地点。
当然,惨剧又在我们面前重演了一遍。
慎也真的离开了,从这个世界上。
从此以后,慎也的心灵号码永远是一片忙音。
爱情使人勇敢,坚强。
当慎也的母亲把所有的事都将给她听得时候,我没有从凉的眼睛里看到灰暗,那里除了坚强还是坚强。
你不再是孤单一人。
慎也临死前的手势使得整部电影得以升华。
……慎也,我的声音你能听到么。
我心里的声音你能感觉得到么。
这里马上就到入秋了,我现在过得很好,因为我不再是孤单一人了……
残酷青春童话。
最一开始看到凌苍白的脸色加上诡秘的玩具手机时,是以为是个鬼故事的。
并不鲜见的类型,孤僻寂寞的高中女生某一天突然有了通灵的超能力,可以与死去已久但心愿未了的幽灵少年对话,自此惺惺相惜,继而相爱,最后是少年消失但少女获得新生。
但是不是,没有很久就揭开了谜底。
差不多的类型,但那个少年是真实存在的。
只是在远方。
很容易猜的剧情,在与信也的对话中,凌逐渐走出自闭的阴霾,把自己从长久的封印中渐渐摆脱出来。
对于世界失去信任、对于自己失去信心、对于生活失去希望,这样的情况是有些病态了,但因为有脑内电话,凌在失去听觉和语言能力的信也的帮助下找回自己生活的动力,从每一天只是距离死亡更近一天的状态里挣脱出来,开始从说话到短途旅行到打扮自己一点一点蜕变,而在不知不觉中,凌也成为了信也生活中美好的存在。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转变。
但可以想象的是,日影一般不会有这种童话式场景,过程有多美,结局就有多残酷,像罂粟花的美学,越使人沉迷越会给予更深的伤痛。
即使看过太多绝症、自杀、他杀、意外事故的结局,但这样一个本就充满着不可思议的故事,也曾经存在着一点点的期待的。
会不会是个好结局呢?
一个人存在了太久的凌可以跟甚至残障的信也在一起也不是奢侈的请求吧?
那么艰难的改变却是为了迎接最后的惨烈,而时差则将这惨烈加倍,看到信也倒下的那一刻,第一反应是,果然是痴心妄想了啊。
本来是个蛮奇妙桥段也不错的片子,随着凌逐渐敞开心扉,画面也至臻至美起来,两个主角成海璃子和小出惠介也是,并不算第一眼美人,但笑起来很耐看,成海璃子在镰仓海边的样子真的很美,总有种破茧成蝶的感觉。
小出惠介笑起来也很温暖,某些角度有点像李敏镐,跟角色的感觉也很贴合。
再者一直觉得挺多余的原田,到最后看到她手上的戒指时才猜到,果然接着看到了那个红色收音机,用这样一种方式暗示凌后来继续学习钢琴也长成了美好的女子,的确也是别具匠心了。
但因为信也的死,即使剧情一直在向浪漫凄美使人成长的角度牵引,但先入为主的太过狗血的感觉已经完全让我失去了最后的兴趣。
所以觉得最后还是画蛇添足了吧……倘若没有死亡,即使信也恢复健康后两人逐渐失去了联系,但在最阴霾的日子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也足够温暖了……
有时候,缘分就如人常说的,就是有缘无份恰如一阵微风,轻轻拂面,带给我们些许清凉与惬意,然后便四散于空中,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人的一生却非常期待一次有如烈焰般的痛快燃烧,或许仅仅也只有一次。
爱情的开始通常都很具有戏剧性,他们说,是缘分让我们相遇,一个小小的玩具手机,另一个则是破烂工厂或垃圾堆里的怀旧手机,乘上一点点想象和梦幻的时空错位,便将16岁的她高二少女与20岁的她聋哑修理员搭上了线,让他们拥有了一次一生仅有一次的浪漫奇遇。
在这个“生如樱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寂”的国度,爱情便如他们对生命的宣言一般,有着樱花满树的传奇与情趣,也就必然有樱花飘落时的凄惨、悲凉与伤感。
接着,便是一路有你相伴的甜蜜和温馨的罗曼蒂克式记忆回放,一丝丝,一缕缕那些温情的画面仿若阳光下静静流淌的潺潺细水,闪烁着耀眼的情意和快乐,尽管画面经过了冷色调的处理,一直带着较为抑制或者说压抑的情感。
教室里的最初交流,历史考试时的亲密协作,镰仓的开心之旅,篮球场上的心之互诉,青春不正是如此?
有着不开怀时若明若暗的忧伤,也有开怀后的畅快与欢喜。
有缘无份自不是大团圆的欢喜结局,当压抑与克制到了一定程度,后果自是不言而喻的火山喷发。
淡粉红色的上衣,白色的裙摆,漂亮的洋装与影片前面完全不一样的明亮与灿烂,女主角的欣喜、激动与紧张,正如一石飞入的湖,荡漾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溢于言表。
缘分就是这样,不应该说这个国家的爱情尤其是青春,总是在最快乐、最漂亮、最妖异、最高潮的时刻戛然而止,不知不觉中,那朵美丽异常于常物的花在热情盛开绽放时飘落、凋零。
太美了。
平静舒缓的画面、娓娓道来的故事、城市气息的横滨和乡间田地的长野、饶有趣味的奇幻情节和各种具隐喻性的呼应……让这部其实情节简单老套的片子到了最后无不让人动情落泪。
虽然觉得这个脑通信有1小时的时差有点不合逻辑。
要是有延迟应该是相互间一样的,不会是女主角总比男主角迟一小时。
就好像聊Q的延迟一样……但这对欣赏电影没有大碍。
电影真的太好了
非常神奇的电影。
如果不是鲜亮的色调,我就要以为是鬼片了。
最后,被那句“就算再来一次,我也还是会救你”震撼到了。
还是变勇敢了阿,真好。
“也许你受了许许多多的伤,也许你觉得自己非常寂寞,也许你没有可以信赖的朋友,也许你没有可以依靠的肩膀,在冰冷的令人忍不住哭泣的风里,也许你只能一个人孤独的行走。
但是没关系,不用担心。
无论怎样艰难,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收音机陪在你身边,给你面对的勇气。
”题记(乙一)成年后的凉有温和的笑容,她的桌上摆放着16岁时慎也送个她的小收音机。
她果然不再是一个人,因为有慎也陪在她身边。
假如我们相信的话。
是的,有个前提。
假如我们相信的话。
就像凉捡到那个玩具手机开始一样,玩具手机里发出一个男孩的声音,她竟然能和对方通话。
而且是只有她能听到的声音。
一切故事的开始都存在于那几个字之间——假如我们相信的话。
于是有了以大海青山为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凉慢慢的向慎也袒露心声,在被爸妈忽略的昏暗房间里,在学校体育课上,在别人都成群结队的欢笑的时候,她孤单的一个人,只能凭着心灵手机跟一个没见过面的人讲述她今天上课的窘像,讲述她是如何的孤独,小时候是怎样的被取笑,而放弃了钢琴,而后又这样的变得不言语┅再次回到假如的立场,假如世界上有慎也这样一个人,一个又聋又哑的大男孩,却有着融化冰雪的微笑,把别人当垃圾的东西都捡回来修好,倾注全部的热情与爱。
而就他这样一个在任何人眼中都会看到觉得不幸的人,却并不表露他自己的不幸,而是总用他独特的微笑来融化别人的哀伤。
把修好的东西都还给别人又或是赠送,让别人能拿着他修好的东西的时候能感受到他的那份心意与快乐。
这样的两个人,却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生离死别。
我本在期待奇迹,可是有时候即使是童话也告诉我们,奇迹只能出现一次。
生命不会总是充满奇迹。
凉和慎也的结局像一个无奈的宿命。
一定会有不少的人想我一样,看着车祸现场泪流满面。
虽然这是一个很老套的剧情,可是我们并不是因为那个老掉牙的剧情而难过,我们只是看见原本美好的事物在面前一点点破碎,心里忍不住的哀伤。
我本不相信宿命,若我认真的相信这个故事,就会感到宿命的无奈与哀伤。
当凉站在慎也曾站过的地方对世界大声的呼喊的时候,我想:“好吧,就让我们相信吧。
相信真善美。
相信世界还有很多的美好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假如你也相信的话。
全片就是让我觉得尴尬和做作不是说演员的演技,而是剧情非常的尴尬和做作1.未来的女主每次跟高中时候的自己通话的时候,说的含含糊糊,一到关键时候就断线,为什么不解释清楚?
2.男主女主对于这种灵异事件,好像感觉很正常一样,比如类似的《东京少女》也是已手机作为联系方式,但是男女主在剧情里就会对这种情况有着正常逻辑的探究和分析。
但是这部完全没有!!!
3.再比如对于双方的见面,在本片的逻辑是我喜欢你,所以我想见你。
但正常逻辑是一发生这种灵异现象,最多一个礼拜就想见到对方来当面了解清楚这种灵异现象。
比如我们时差一个小时在脑海的聊天里,那如果见面了时差还会在吗?
是两个平行世界呢?
还是时差就消失了不能再聊天了?
而不是等到聊了几个月都互相喜欢上了,才去见面,简直扯淡!
4.车祸时候女主完全可以不要告诉男主会死,反正有一万种借口,稳如智障。
就算要告诉男主会死,也可以说是女主看到男主被车撞,所以让男主在月台原地,让女主去月台找男主就能避免车祸这样的说法也是可以的。
当然我想过去,就是因为这个主题逻辑太混乱,所以作者或者说导演只有把一个人写死了,才能自圆其说。
但是在自圆其说的道路上,就会让观众看的十分尴尬。
明明可以说清楚,特么的就是打死不说。
比如《昨日的我与明日的你约会》这个逻辑线就非常通顺,看的不会让人觉得做作
“万有引力有吸引孤独的习惯。
”在另一个女生念起课文的这句话之时,她脸上却悄悄泛起了微笑。
不仅仅是因为老师刚才的夸奖,更多的,应该是因为想起了他。
是的,那个他,是牵引着她前进的万有引力。
其实那不是孤独。
凉,一个普普通通的女高中生,生性安静,不敢与人交谈,对沟通有着天性的害怕。
信也,一个因病而失聪并失声的男生,使用手语,喜欢修理旧物,生活在无声世界。
她和他,现实世界中从未见面,从未交流,但,在电影里面,一切可能性都会发生。
一只玩具手机和一只坏手机,看似不可能的通讯工具,然而却冥冥中把两个人连了起来,让彼此直接听到对方心里的声音。
这种交流的感觉如此踏实,你想说的,我听得见,而我的意思,你也不用绕着圈子去猜,比现实中任何的交流都要真切可信。
所以,当她和他在便利店里用杂志内容确定了彼此的真实存在之时,那种紧张和兴奋,屏住呼吸,心跳莫名,谁也能感受到。
然而,原来彼此并不是伸手可及。
隔着的,是时间,是那可喜也可悲的一小时。
很短,比《触不到的恋人》那一年的时光距离要近得多,本以为,不会悲剧重演……但,还是悲剧。
别说一小时,哪怕一分,一秒,都可以是生和死的距离。
本来的凉,胆怯,软弱,读书没有语调,说话轻细如尘,总是躲在角落,困在自己的世界里。
幸而上天充满了爱和怜悯,于是,她遇上了一个奇迹,那个给她鼓励,给她肯定,给她力量去改变自身的,信也先生。
他善良,不分日夜地努力帮小女孩修好音乐盒;他念旧,被别人当成废物的东西可以在他的修理下重现光彩;他带她走出了她自己的城堡,远行到更广阔的世界;他守护着她的每一次努力,并不断为她打气。
在经受了病魔的折磨之后,在经历过死神带走父母及弟弟的打击之后,这个男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勇气,去笑看人生。
其实他已经没有瑕疵,他的心已经完美了。
突然想起《死神的精度》里面的话,生命不分长短,只看过程,人在达成了他的目标之后就应该离开。
当我再次回过身来,看见穿着漂亮裙子的凉高高兴兴地要去赴和信也先生的约会,隐隐的,已经有了不安。
果然,信也在十字路口那辆疾驰的车面前,推开了凉,然后,重重的,被车撞倒。
难道他的人生目标,就是用性命去成全他爱的人的生活吗?
凉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看着信也的尸体,她突然想起了那一个小时的时差。
于是她马上拨通了心灵的电话,说了一次又一次的谎,阻止他来,或者误导他,只是希望能挽回信也的生命。
但,命中注定,信也最终还是发现了凉,还是在凉即将被车子撞倒之前冲了上去,还是在那砰的一声之后倒下,还是一样的,死去。
从此,凉的心灵电话那头,永远是一片忙音,再没有了男生的爽朗话语。
片子并不算有太多催泪点。
但两度落泪,均是因为信也的那句哑语手势。
“你,不是一个人。
”一次是在车祸现场,那时凉还不懂;第二次是在信也家里,信也的奶奶向凉解释这个手势的意思。
其实女主角的表情略显生硬,说实话不会有这么大的触动。
然而,关键还是那句话。
“你,不是一个人。
”茫茫人海,我自问没有这种心灵感应的超能力,可以有一个人,随时和我接通,听到我心里真正的想法。
走在喧嚣热闹的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嬉笑怒骂,吵杂起来,渐渐埋没了我那渺小的声音。
交流,沟通,看似近在咫尺,然而却又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现实原因而变得遥不可及。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就会产生凉一开始的想法:我,是一个人,一直都一个人。
然而她遇见了他。
美丽而带着奇幻色彩的遇见,让她的黑白无声世界瞬间变得丰盈而温馨。
大片的绿色田野,无边的蓝色海浪,还有风声,潮声,以及近在耳边的他的声音,都在阳光下显得温柔而动听。
而他,也可以听见她快乐哼唱的歌声,突然地,就动了情。
爱让人变得成熟,爱也让人看见了更美好的世界。
虽然他们的爱,没有让他们共同迈向幸福美满的未来,然而,至少成就了两个人的心愿。
他们都不再孤独,因为有了爱,而且,这份爱不会因为生死而被隔绝。
他给她的那种源源不绝的力量、勇气和信心,已经植根在她的心里,相伴相随,就像那个红色的收音机,不会再离开。
最后的镜头,凉站在信也曾经站着的地方,在山上眺望远方。
“信也先生,你那边过得好吗?
我很好,你放心,因为我,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了。
”虽说这样的场景,在《情书》中也似曾相识。
但还是感动。
就仅仅为着那人性中最本质的对爱的追求,足以一直感动下去了。
想起一句老掉牙的话,“‘人’字是一个相互支撑的结构”。
一个人,始终是不够的,也始终是会有转机的。
我遇见你,你遇见我,都一样。
就因为这次相遇,我们都不再是一个人了。
虽然,时光荏苒,我心里的声音,还是只有你能听见。
http://khakilife.blogbus.com/logs/40297043.html
没劲
@2013-07-14 06:49:14
当时看觉得不错的啊。可惜现在的成海残了。。。
想看原著。。成海的呆样还是不能忍啊。。小出惠介。。。怎么肿了= = 不过还是比漫画好点= =到后面还是有小感动。。
她不是一个人。。。。。。__乙一
治愈系
你不是一个人。
拍的好无聊..比起小说来说
让我想起触不到的恋人的故事,拍的不如韩国也不如美国。小出惠介在里面的造型也不是我喜欢的,笑容依旧阳光,8过颧骨有些高。。。咋看咋奇怪。。。
小出惠介的角色都是那么温柔地
触不到的恋人的青少年版本。女主蛮清秀。
“你不是一个人”
总有声响,把人唤回嚣世,无论好坏。
烂
非常得慢加难看,我没按快进看完是奇迹。
乙一大神……T^T
看过原著+漫画再来看的电影。果然还是很难受
普遍的日式风格,日式情节
小出总是这么温暖XDDDD
日本就是小清新。。。到矫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