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优点:画面精美配乐佳,细节到位脑洞大。
水男泪眼汪汪抄罚单很搞笑,全程欢乐治愈加上不出所料的泪点交融,城市全景美轮美奂令人神往,一个半小时畅快淋漓的观影体验,值得二刷。
但是这部片子经不起细品,越品越觉得不对劲:火爸火妈典型的东亚父母人设,加上服装上的盘扣,Fire town名字类似Chinatown,街道位置和牌坊布局梦回北美各大中国城,妥妥亚裔映射没跑。
其它几个主要族裔也一一对得上号:水=白人,影片开头的壁画表明他们是the first wave,城市设计和运营也是主要围绕水族;the second wave是木族,可以理解为墨西哥裔的代表,在城市四处可见,从事闲职或不起眼的工作;the third wave是风族,隐喻黑人非裔,行动迅速块头大,擅长体育,篮球赛清一色此族,水男上司云姐也有该族女子豪爽的大姐大脾气;至于火族,属于被孤立的种族,只在城市边缘的角落独立生活。
城市里没有他们的身影,入境会因为姓名“复杂”而被动改名,参加活动被拒之门外,受邀做客还会收到“高高在上”的称赞:“你的发音真好,居然能听得懂你说话”。
刻板印象真实存在,也不需要遮掩避讳,但如果导演明确地将真实社会“问题”加入作品,应该要起到正向引导和社会启示。
本来以为是一部讲述种族歧视呼吁消除偏见的故事,结果还是止步于小情小爱跨族恋爱而已。
影片的大部分泪点集中在东亚父母子女关系和羁绊上,这些年亚裔导演出彩的作品都有类似经历(全息宇宙,青春变形计等),属于老套但有效的亚裔自我感动。
水沁下,润微茫,我如晚露独自凉。
火炎上,莫可当,卿作朝暾艳澄塘。
金风玉露千古事,衣袂燎天何煌煌。
何惶惶,卿过澈虹妆,卿槃如凤凰。
如凤凰,沙融琉璃璧沉光,江河淼淼濯万疆。
感卿一回顾,横波久久香。
何敢舍卿去,宝鼎驻鸳鸯。
注:宝鼎驻鸳鸯的说法,其实有一些宫体诗的意味在里面,其实很想换一种,但是不太拿得准。
第一次写古体诗,模仿了王勃《秋夜长》的体式,还是十分惭愧的。
《疯狂元素城》讲了个什么故事故事要从很多年前讲起,白人殖民者用坚船和利炮撞开了清的大门,摧残了一个中国村镇,屠戮了不少中国人。
老家被摧残的俩中国年轻人决定背井离乡,去往白人主导的新大陆,美国,讨口饭吃。
但是,年轻人的父母不认同这个决定,认为这么做会断绝中国祖宗的文化,所以临走时没有父子互相磕一个,而爹没给儿子磕头成了儿子的心结。
秉承着传承中国文化的执念,儿子和儿媳上路了。
从中国来的儿媳,显然不配拥有自己的人格和姓名,只能是“儿媳”或“儿子的妻子”。
踏上新大陆的小夫妇从下船的第一秒就成了被歧视的对象,但不管怎样总算找到个无人街区开始开店,并生下自己的女儿,好歹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女儿在店中帮忙,和街区一起成长,最后女儿长大了,杂货店也成长为中国城。
但中国人(此时应该是华人了)被歧视还是没什么改观,华人们聚集在中国城,在美国和其他族裔并不怎么交流,而城里的各种设施基本也不考虑华人,甚至有些个著名展览还明确标明了“华人和狗不得入内”(划掉狗),看不到展览成为女儿的童年心结。
这位二代移民华人女儿就是我们的女主,她在原生家庭的沉重的爱中不能呼吸,每天告诉自己要做个乖乖女,洗脑自己梦想就是继承家里的商店。
但好在她至少有了一口纯正的美式口音(划重点,要考)。
其实她不知道她爸比起继承店面,更在意她文化要传承(讲道理这确实看不出来,我觉得这是她爸自欺欺人)。
但不管怎么样吧,反正她一直在底层,也不知道自己除了看店还能干点啥,一般没啥意外就在这个小店混一辈子了。
但直到电影开始,就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有个白男(男主),突然出现在女主家地下室,发现她家各种违建,并且报给市里了。
市里领导(必须强调是美国的市)是个标准的统治阶级,日常鼻孔看人,从来没想过违建是因为市里从来没给中国城这种贫民窟一样的地方提供过公共服务。
但是不耽误你违建我还是可以强拆你家的。
不过好在华人一般比较顺民,哪怕自己家被不知道哪来的水淹也没不会真的需要啥公共服务。
但女儿还是觉得强拆自己家有那么一丢丢不合理,于是就去申诉了一波。
市长因为球队赢了,所以心情好,大发慈悲告诉她,你和城管俩人能把这个中国城莫名其妙发大水的问题解决了,就免除你家被强拆。
女主千恩万谢开始做任务。
然后故事有大概两条线。
一条是洪水线。
女主男主发现了问题在哪,城市基建年久失修。
但市里竟然不管修,必须女主自己来。
女主就随便糊弄了下,然后竟然work了。
市长随便检查了下这个糊弄的作品,质检就算通过了,于是女主家店可以不被强拆了,皆大欢喜。
但是,suprise!
女主自己搞的豆腐渣工程竟然不能防洪水,于是被冲开了,整个chinatown都被淹了,不知道死了多少(一个没死!
)。
然后,这条线就结束了,最后突然就happyending,也不知道咋修的。
最典中典的是,市长还微服私访她家商店,留下名言:“我竟然还想拆掉这样有趣的商店!
”这种来自统治阶级的赞许直接就让女主家(主要是导演家)高潮了。
一条是爱情线&事业线&家庭线。
这个过程中女主男主果然相爱了,原来男主还是富二代。
但是女主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华人和白人不能谈恋爱,为啥呢,据女主妈解释,因为白人原来杀了中国很多人。
四舍五入是杀父之仇。
这她妈还有点民族主义。
但咋说呢,毕竟好多年前的事了,女主又没亲眼看见,那等于不存在,所以电影后来就没再提了。
第二个是,女主是乖乖女,要继承家业开店(这老爸确实没啥觉悟,至少让女儿卷个医生工程师啥的吧,我听说的都是家里开餐馆的华人不让儿子干厨师但儿子非得干,而不是反过来),但白男富二代告诉女主,虽然我不懂穷人,但你得追求梦想啊,你得为自己啊!
而且女主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白男的妈也就是未来婆婆有个朋友,开了个厂,于是突然就觉得原来自己不喜欢开店,而是喜欢去婆婆朋友家的厂当厂妹(划掉,艺术家),所以就很矛盾。
最后女主爹说:“其实我不是想让你继承店铺,我就是想让你继承中国文化”。
这就很虚伪,因为之前他也没想过女儿想干啥。
但至少问题也算是解决了。
男方这边,有钱的白人还是比穷B华人上等人一些,只要你说的英语口音纯正(美音),就不歧视你,贼开明。
中间还是很甜的,白男找市长给开了个后门,带着女主绕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划掉狗)的牌子,去看了展览,出来后给女主感动哭了,当场就献身了。
之后男主舍命救了女主,算是得到了女主父母的认可,抱得美人归。
最后,女主很开心出门去有钱婆婆朋友厂里打工了,估计干得好应该能够融入上层社会,成为精神城里人。
之后莫名其妙社会有一丢丢融合,不过总体上并没什么改变,太阳照常升起。
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主要是,味太冲了,我真的张不开嘴。
皮克斯最差。
看《尚气》还觉得有点意思,看《turning red》觉得可可爱爱还不错,看《多重宇宙》觉得稍微过了但是还行,看到《疯狂元素城》我是真的想吐。
美国华人好好当厂妹吧,没遇到有钱白男拯救的至少可以拍部电影吐槽吐槽原生家庭。
额外的几个有趣的点1. 如果洪水线原样换到国内背景拍,怕是会被喷死。
但换美国人水深火热果然群众觉得也没啥问题。
2. 蓝火是个很好玩的意象。
火爹并不知道其实火国早换版本了,现在流行电子蓝火,只要有电屏幕能亮,就不会灭,就算灭了还能上网再下载一个。
都什么年代了还烧传统的火,多少有点古板了。
有趣的是,所谓火国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生活在火国的人定义。
移民们在搬出去的那一刻起,所谓的火国文化就像一个切面,暂停了,之后的发展就不再是“火国的”,而是“元素城火裔的”。
就像树发的一个小叉,长期看要么自己成林,要么就会被剪掉,但无论如何,不再是“火文化”了。
所以移民们小心到执念的守护其实是一种特别的仪式,而真相恐怕就像女主未曾谋面的爷爷说的那样,人只要离开了火国的大地,是无法传承火文化的。
但其实传承火文化也没那么重要,毕竟什么文化都是文化,没有高低之分。
但但,如果非得去元素城传承火文化,则大可不必了。
人想和历史做对,可以不带上家人。
但咋说呢,作为女主的父亲其实怎么都会有悲戚。
3. 【一个月后补】观影后的体验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火国人不得不品尝的特色,就是有总一堆“友邦人士”,你说两句你被冒犯你不接受,就跳出来让你反思,生怕友邦惊诧了。
这些人哪怕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歧视,都会捂住自己和同胞的眼睛,一边喃喃自语:“元素城怎么会歧视你呢,一定是火裔太敏感了吧”。
实话说这种名为反思实为自轻自贱的对自身的设限未尝不是元素城火裔们说起来好像都混得不错,但总归却一盘散沙不成气候的原因。
就这事事反思的体质还不如**战斗力强,更不用说去指望能接气元素大姐的班为火族们谋福利了。
也许只有等老一辈的火都燃尽了消灭了,新一代的女主甚至女主的儿女们才能摆脱这种枷锁,真正成为骄傲的火。
只有那时,才能再滋养出永不敏感的火裔们。
我对这种未来抱持着希望,同时也免不了有一种谨慎的悲观。
这不得不说是电影和现实的另一种梦幻联动。
这么新的题材讲了一个旧到不行的故事,东亚二代移民女爱上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精英白男,空有一身天赋最后在跟男朋友去岳母朋友家的公司上班和继承父亲家里的华人超市之间选一个,简单来说,在男朋友和爹之间选一个,当然按照白男逻辑选了一腔深情的傻白甜白男。
这是全球疫情的后遗症吗?
经济下行,阶级固化,所以连思想都倒退到王子拯救灰姑娘的那一套了?
——反什么父权,亚裔女向父亲不只是低头那是磕头,而且磕头回礼的只能是她爹不能是她妈。
东亚女带入一下感觉真实到窒息。
当然了,能怀抱一个“傻白甜男主爱上我”的梦想还是不错的,毕竟这个故事像是在告诉我们:别幻想了,你想既不靠爹又不靠男朋友混出头来,建议穿回上世纪八十年代吧。
虽然嘴这么毒但我给它打了三星,不管思想多旧画面和视觉技术一如既往地在线,不像有些国产故事不仅给人喂屎还把屎做得很难吃,我不说是谁。
片中哭了三次,印象最深的是阿波带着小焰去看时光花,花沉在海底因为她的火光而绽放,实在是太美了美死了。
虽然充满了社会暗示/父权逻辑/高高在上的白人主义,两位主角的感情描写还是比较真诚的。
什么时候迪士尼能写一个女主角既不选爹也不选男朋友的故事呢?
她非得要爱吗?
她被困住了,她非要被另外一个人爱才能拯救出来吗?
“福建少女阿珍”,我为你祈祷。
我作为女性,全心全意地祝福另一位女性。
莉莉丝,逃离伊甸园吧。
内容中规中矩,形式上有点小意思吧就是味儿太冲了“少数族裔真有意思真神奇,少数族裔的女孩治愈我无聊乏味又富有的生活,而我拯救了她!
”最后那里女领导下乡视察,体验少数族裔风情生活,“啊,我竟然想关掉这样的店”ouch,disgusting!
算了,也不是亚裔男导演的问题,美国这样视角的作品太多了火焰小镇是不是特喵的法拉盛啊
视效什么不说了,都是它应该做到的。
生气是因为我花钱去电影院看了它。
一部为了票房完全迎合精英白左虚荣心的电影,在电影院忍得很辛苦才没有大声骂出来。
Privileged rich white guy saves second generation immigrant Asian girl from the pressure of her family and offers her a ticket to the better world?
这种沉醉于“我不歧视你诶我真有教养”、正义凛然地指责“你为什么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呢”、完全不去了解对方的背景理解对方的困境、还特别感动于自己的爱情和牺牲,我真的会🤮世界观设置不了了之。
城市对火人的不友好丝毫没有改变。
结局我寻思着至少高潮高光有男女主合作解决洪水危机、一劳永逸地堵上大坝造福火人区吧?
啥也没有。
剧本完成度差到令我震惊——这还是皮克斯的电影吗?
现在已经这么不重视剧本了吗?
情感转折莫名其妙。
前一秒还在甜蜜约会感动贴贴,下一秒男主一句话让女主想起爸爸马上开始吵架,之后两人关系再次恶化。
哇,豆瓣评分4.X的爱情片都知道做个情节来合理化情感转折,你搁这儿忽悠谁呢?
不是不能做爱情。
《疯狂动物城》一样的不同种族跨越偏见、天敌成为partner,为什么观众看狐兔嗑生磕死,看《疯狂元素城》尴尬到脚趾抠地?
狐兔甚至没有在谈恋爱诶!
作为一个在美国留过学的亚裔女生,我看完这个片子觉得深受冒犯。
很想知道各个年龄层的ABC们看完是什么感觉。
2023年了。
移民的经济文化困境,前有《瞬息全宇宙》,后有《怒呛人生》。
针对这些困境做wish fulfillment有太多方式,主创偏偏选了放晋江都会秒沉的狗血俗套爱情。
Shame on you Disney. Shame on you Pixar.
在舆论环境和审核制度越发严苛的今天,电影最终的呈现比以往更像是各种势力的平衡和妥协。
这是一部没有感动和期待的迪士尼电影。
看似花团锦簇的包装下,故事的核心普通到不能再普通。
常常困惑,为何情感都发生得“无缘无故”,大部分都靠主角自己说,导致观众情绪上也不会跟着跌宕起伏。
小焰说着自己爸爸对家庭的付出,但是完全没看出来除了开店谋生外还有什么地方对家人有过照料和关心。
当初爸爸离家理由也没看懂,暴风吹翻了房顶后就要背井离乡?
(审核原因?
)再说小焰本身,原先遇到男主妈妈之前也没觉得她是不想继承家业的,然后突然就非常不想继承小店了, 至于有什么梦想电影里原先也没有交待.男主感觉也是有家庭故事的人,但是也没说看到他和他爸爸之间的故事。
所有主角的印象就是非常脸谱,无法和主角共情。
网上搜索了下被删减了10分钟,不知道那10分钟究竟讲了什么,有几个场景不知道是不是最终妥协的结果。
譬如火族的下一辈远游用的是非常亚洲的磕头礼,但长辈也需要相同回应这么大的礼,看的时候十分尴尬。
中国除了信仰外,目前不太看到有人行那么大的礼,感觉这部电影是很亚洲的,但是呢电影又让长辈回了个大礼,感觉是西方提倡的亲子关系的平等?
另外就是火族夫妇刚到这个城市的时候,入关时由于对方无法念清楚他们的名字,就被工作人员重新起名了,以及小焰小时候被爸爸带去看时光花的时候,被禁止入园,这些感觉都是可以讲讲,但也一笔带过。
亮点还是有的,张新成的配音完全听不出是本人,非常符合动画形象中胖胖高高憨憨的形象。
画面中的水和玻璃的质感也很逼真。
蒸发反应。
很有趣的题材,各种奇思妙想都很舒服地放进这部片中,皮克斯的YYDS。
所以有人说皮克斯的电影不是有题材才有的电影,而是有想法才有的电影,大家把各自有趣的想法加入电影中,最终才能成为这用奇妙的片子。
标准的叙事,标准的大片模式,但光是看各种元素间奇妙的反应也值回票价了,男女的主角的水火小人,与传统的男女刻板印象倒置,可能受新一轮女性运动的影响,但观感也很好,水火不容的蒸发反应蒸腾起爱的氤氲。
影片没有尝试构建一个多元素共存的世界,只是四种元素(或四个民族)共存在一个移民城中,或许是因商业考量。
这座城类似纽约,水族类似白人,云族类似地位较低的白人,木族类似中东、北非人,火族类似黑非洲、意大利或东亚人,有隐约的种族歧视和对立存在,而这都透露着西欧中心主义的思维逻辑。
西欧中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各个不同民族混居的熔炉模式,每个民族有自己集居地,和其他民族进行有限的交往,同时也保留这自己极大的特殊性,不同民族相互区分(甚至对立),同一民族可以细分,相近民族可以融合,这与中国的大一统和多元一体的观念相区别。
相对之下,我更喜欢文艺作品尝试去构建一个世界,通过雪泥鸿爪、草蛇灰线来叙事,站在世界历史、时代潮流和当下现实之中,世界才是真实的,人物也才能更加真实,故事也自然能凸显真实性。
拆解愛的舊元素,組合愛的新元素,這是二十一世紀愛的方程式。
爺爺對爸爸的愛是舊元素,「為你好」把你圈養在身邊,用你完成他的目標和願景;爸爸對 Ember 的沿襲了爺爺愛的束縛形態,這種形態也深深地壓制了 Ember 的愛,於是 Ember 的愛扭曲、具有破壞力,這種破壞力傷害了她的家庭、她愛的人、愛她的人,和她自己。
Wade 的愛是新元素,熱情、勇敢、敏感、丟棄「堅強的男子氣概」像水般清澈柔軟。
這個故事內核十分老套,但依然十分動人。
它借用 Ember 詮釋「女生就是情緒起伏很大」的刻板印象是來自於父的「期望」,更是來自社會教條對女性的規訓;也試圖用 Wade 的家庭環境來演繹在一個充滿愛與鼓勵的家庭裡長成的小孩大概率會長成什麼樣。
影片也沒有逃避階級問題,像是 亞里士多德 曾經提出並批評的觀點,知識菁英和哲學家們之所以可以高談闊論人性及思考政治與哲學,其實是建立在女性和奴隸幫他們處理了生活和生存問題的基礎之上。
生在元素城中產家庭裡的 Wade 不用擔心生存和生活的問題,他自然就不必像生活在普通階層的 Ember 那樣背負上生計和家庭的重擔,更不用壓抑自己的夢想與渴望。
他們的愛情像是新世紀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肩負著種族差異、二代移民文化差異、身份焦慮⋯⋯等等一系列現在主流世界關注的主流問題。
水與火當然不能相容,只是我們仍孜孜不倦地找尋找火的冰點,冰的沸點,好讓冰與火的相戀不再成為一碰就散的淚點。
本來在看了 戛納 爛番茄 的評價之後,我以為會很普通,也可能正是因為期待值沒有那麼高反而覺得還不錯。
從同場觀眾的反應來看也不錯。
“疯狂”元素“城”,中译名的“疯狂”很无意义,蹭了蹭《疯狂动物城》的热,“城”就更没什么意义了,元素城在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一片远景,用以建构主流高尚社会与边缘移民社区片狭间的二元对立主题,这与《疯狂动物城》中不遗余力地刻画动物城的社会结构和群落形态,实在差得太远。
要以水族人的“先进”家庭和生活方式,来“批评”火族人固守传统不愿开放融入主流的“落后”,但这些“批评”处处纠缠着自相矛盾而站不住脚:阿波有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却没有父亲;阿波一家多愁善感眼泪汪汪,为人处事却处处透着一股漠然INDIFFERENCE和WHO CARES;阿波的母亲开明独立,但感觉不到她有多关心阿波交的女友到底是炉小焰还是焰小炉;阿波对炉小焰的一见钟情和张口就来的土味情话,也透一股浓浓的花花公子“渣男味”。
拿着这些“先进”去批评“宁愿继承家业而不愿追逐梦想去玻璃公司上个班”的“不先进”,这看起来更像是迪士尼对自己不自觉的嘲讽。
炉小焰上了班后竖着朝天领踩着恨天高的“归省”,看起来就挺反讽的。
把“去玻璃公司上班”和“追逐自己的艺术梦想”等同起来,在当下的社会情境下,就更可笑了。
迪士尼还是固守着它的大杂烩大团圆,回避任何严肃批判。
从疯狂动物城到疯狂元素城,这些年似乎被“政治正确”裹挟渐深,到今天连做个像样的反派都束手束脚的。
本质上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和穷家女的刻奇故事,迪士尼保守到都不愿意让双方身份互换一下,让富家女追求一下穷小子看看。
不过话说回来,火族和水族破天荒地结合在一起,最后能生出孩子嘛?
也许回避了这个问题,才算是政治正确吧。
3.5//即便不完全是皮克斯过去创作的核心但这种政治正确式的故事依旧有其能够打动人心的部分 或许只是因为他们讲述的这件事刚好是我的人心(。//虽然表面上来看是元素的故事 但能够显而易见种族和阶层甚至文明与野蛮 这是我认为自己过分“成熟”的部分 都不能简单去看一个故事了 满脑子条件反射//其核心有些类似《伯德小姐》也在问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够格的女儿 而这里只是问出了这句话并没有将这个话题深入或是切实解决火镇的问题 而仅仅将故事轻轻落在水与火的爱情上(这也太迪斯尼了//另外水与火的跨元素恋爱曝光仿佛出了个柜- -//画面细节质感还是好好看啊//结尾的时候我和穆老师在说这个故事打动到我的部分 穆老师说她觉得Bernie的样子好像我爸 我想了想深以为意 不小心把自己代入更多了点- -
打满分的人这么少,说明中国心理健康任重而道远
其实个人对皮克斯的观感是,他的水平永远都在没法质疑,他的画面一直立在行业的高塔上,内容方面的差距只是有大有小罢了,大的像瓦力 飞屋 寻梦 soul 讨论着人类永不变的议题 爱 死亡 梦想 存在 近年的青春变形记 触动的是部分人群的故事,这些特定背景的移民 成长的冲突故事牺牲了整体的共鸣 肯定也能让那些少数的孤独的情感找到抚慰
水火亦相融,野心大故事小……
真的很亚洲,很移二代,带着上一代的希望与爱,在迎合中成长,把一味尽孝消化成浑然不知的本能,害怕别人失望,却习惯委曲求全……想到这,不用提彼此错过的那个夏天(我总想到《断背山》),也可以在饮恨中饮泣。还是那种禁恋故事,水与火,狐狸与兔子,人鱼与人,美女与野兽/泰山/青蛙,王子与王子……一些化解偏见的前提,是出现了更震撼所谓三观的事件,甚至更大的悲剧,而这本身就是悲剧,毕竟我们太多在乎的人,很难提前开明,更重要的是,我们太多人,不敢放过自己,放生自己,放飞自己,而等到飞出去,指不定会发现,仰视过高的地方,无非他人的寻常地表。猪头皮儿是比不过了,但依然是很有趣的故事。能整出彩虹的Wade,还挺适合张敬轩来配粤语版的。
一切都过去得太容易了,就算是为一场童话吧
6.9 虽然被一些温暖的时刻触动得像个水族人,但大部分段落都提醒我,这是一部掘着皮克斯创意老本,庸常得一马平川的片子。
[Cannes 2023]本届闭幕片,看来无论多无趣多幼稚的电影都能在卢米埃尔宫赢得长达几分钟的尖叫和鼓掌;宝可梦公司看到要震怒,因为有人说有爱就不用守属性克制。
纽约缩影,水真得太白人了哈哈哈,挺可爱的。这怕不是人类起源学,70%水1%火20%气9%土
中规中矩,跟心灵奇旅一样程式化且波澜不惊。多一星给感同身受的被嫌弃的东亚孩子的一生,那是西方人永远不懂的“我父母为我奉献了一生我怎么可以做我自己呢”的龃龉。
虽然是寻梦环游记和心灵奇旅的制作团队,但这部实在是平庸。角色设定和世界观很新颖,但故事实在老套,这就是传统的不同种族的爱情故事,加上子承父业的角色动机,整个片子趋于平庸。男女主水火的人设让人想起了4399小游戏森林冰火人,出戏严重,而这种角色也不是很美型,周边都卖不动的地步。只能说是及格线上的商业动画。
充满了身份政治元素的美式cliché集大成者。不过的确倒是很符合当下美国社会的心态
从基建质量看,彩虹元素城的公务员队伍实在不太行,远不如隔壁敌托邦动物城。这是迪士尼亚洲女儿困境的第几部片子了?不过设定和真情至少弥补了过于随便的故事和台词
本质就是南亚裔二代移民女孩和中产白男的爱情故事,剧本像明迪卡灵写的
真受不了这么浪漫的理想主义电影,Wade说“你给我的东西,有的人一生也未得到”的时候我爆哭,东亚人的一生就是在找寻自我以及与家庭和解中成长起来的,可惜不是每一个小火人都能找到治愈她的小水人的😢
欲盖弥彰虚伪至极 为什么新城区的建筑都用玻璃制作而天生擅长做玻璃的火族人却没人参与?为什么火族人集中住在炉火镇不住元素城里?为什么炉小焰几进元素城路上都没见到几个火族人?炉小焰一开始没说错,阿波确实不能懂她
人上年纪了变得越来越感性,因为深知想要做自己,顺自己心意而活有多难。所以当有人奋不顾身只为让你成为真实的自己的时候真的很感动。
白男的天真真是privilege尽显,太残忍了。看得拳头硬了翻白眼🙄️我们不要这种高高在上的“爱”和怜悯,我们要sb白男为sin赎罪ok?
隐性价值观的输出 | 主旋律 | 当下社会矛盾
#VUE 英雄之旅结构,感觉爱情这种事情谈不同文化下的感受还是太浅薄了,爱本身就足够复杂了,展现所有的美好不会让人认识到爱情的力量,而又把种族这个议题加入这个本就不“结实”的爱情故事中就更虚浮了。男主是白人很明显了…感觉女主则对应的是亚裔(感觉如果在老家还有个小火人跟她青梅竹马的话就是《过往人生》了,如果她有一身甲虫战甲就是《蓝甲虫》了),这种私密表达都还不如《过往人生》,刻板印象大合集加之种族间的表述有些洗看得我一阵迷茫,而且这种把结尾安排的明明白白确实很有亚裔的风格,老火人的坚持,女主的坚持,导演的坚持本没结果,但导演爹和老火人爹之间流转到我已经忘了到底哪个才是本我。元素设计的流动感还挺有意思的,魁地奇比赛仿似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