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梦一日游

La belle époque,拥抱美好时光(港),美好拾光公司(台),回忆美好公司,美好年代

主演:丹尼尔·奥特伊,吉约姆·卡内,多莉亚·蒂利耶,芬妮·阿尔丹,皮埃尔·阿迪提,德尼·波达利德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9

 剧照

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1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2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3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4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5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6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13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14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15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16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17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18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19好梦一日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好梦一日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结婚超过四十年,曾经的畅销作家维多(丹尼尔奥图 饰)渐渐失去灵感,和老婆的婚姻也亮起红灯。对生活丧失热忱的维多,在儿子与朋友的帮助下,决定接受「回忆美好公司」提供的神秘体验,让电影道具搭建的拟真场景和专业演员的演技帮衬,带他回到当年在酒吧遇见挚爱的那一天,重温天雷勾动地火的美好恋情,维多能因此让老婆重新爱上他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电竞高校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决不妥协猎魔人:深渊海妖七个秘书特别篇荒野间谍第一季刚果杀戮事件鲜花盛开的山村硝烟散尽你的生命我的决定唐顿庄园第五季战争之后香料之路光棍终结者呼吸之间至高之牌第二季关东大先生OSS117之非洲谍影武动青春寒秋实习医生格蕾第二十一季终极目标泰逗2018科拉尔金矿圣女的魔力是万能的泡沫之夏生活秀卫士热带惊雷死亡医师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你不在这里,你在哪里?

做自己是可笑的,因为本身就没有什么自我可言,但是做他人又是不安的、不确定的,于是就不舒服地、焦虑地做他人。

因为做他人能够工作挣钱,隐藏自己,正是这种做他人的过程中偷摸的隐藏才能回溯性地建构自己的形象。

这是一个想要做自己的前现代老年人,他只要跟随那个既定的、不能质疑的大他者--某年某月,我的某次相遇是有意义的,漫画就应该是在纸上的,虽然没有质疑过做自己这件事,但是自己还是按照给定的路线做了。

他想要融入这种氛围:人人都在做其他人。

这是一种后现代的,吊儿郎当的文化,无所谓做什么,但是在做的时候又充满怀疑(又或者不屑)。

所以当他决定加入那个公司的时候,背景音乐是有希望的、年轻的,好像他再一次抓住了自己的某件东西。

影片里还有真实的中年人的sex,well,镜头聚焦在女性的脸上,就是那里,just do it,快到了,再坚持一点就要到了。

然后就是消费主义的狂欢,但是她又会发现那个快乐的顶点好像也没有多快乐,转瞬即逝,她还得寻找更多的东西填满自己。

## 为什么我们必须不安地做他人?

为什么她想要自由发挥?

为什么所有演员都喜欢自由发挥?

为什么我们在做他人的时候,总有些时刻会焦虑的望向自己?

不管是长久渴望的一次旅行,还是怀念某次约会,我们总是为自己预留了很多借口:在某一天--反正不是现在--我一定能够做回自己,打开自己心爱的电影或者书籍(不管是真正的看还是假装的看然后拍照都不重要了),或者去往某个“远方”,那个时候自己一定会拥有某种超越性,那一定就是自己了。

但事实上,这永远不可能。

远方只是吊在前方的胡萝卜,这跟胡萝卜是完全不在的,现实往往比自己想像的更糟糕。

那个胡萝卜仅仅是自己为自己找的一个借口,自己给自己画了个胡萝卜,再亲自吊到自己眼前,然后和自己玩游戏。

远方之所以是远方,就是因为他是不存在的,一旦你接近那个远方,它立刻会转变成其他的什么东西,你会告诉自己“好像不是这个”,这就像某种异次元世界,欲望,是永远无法到达的。

远方是无法到达的,但是我们可以接近。

就在不断的试探、你以为到达远方的时候,这时候你会说:我怎么感觉这个不是我想要的?

## 你不在这里!

你在哪里?

片场的一个人被大喊,因为她好像不在这里。

这怎么能行呢?

你上班的时候会质疑这是不是自己写要的工作,会怀疑自己应该在别的某些地方而不是在这里浪费时间,一些聪明的人会提出“我们的意义在下班的时候”这样的口号,但是他们不能够触碰的是那个无法被撼动的坚硬内核:我。

“我”自从生下来是没有使用说明的,我们得一点点开发自己的各种功能。

最初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做一样的事,上学放学,看书玩耍。

但是总有一天你会生硬的掉落在地面上,在你来不及思考一切的时候,一个巨大的命题便急不可耐、猝不及防、防不胜防地被推到你的眼前:我应不应该做自己?

(我会做自己吗)不管是广告里还是书本上,我们都被告知:别想了,尽管去做。

是的,想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尽管去做吧!

你不需要思考,你只需要去跑、跳、买、爱、恨、出走,你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法很管用。

特别是你买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在上班的时候梦想着做自己的那些时刻在付费成功的那一瞬间都得到了升华:原来我受了那么多苦,这才是我的意义。

原来金钱不仅能够让老板买我们,而且我们也可以用金钱购买商品。

这是我应得的。

很好,就是那里,再往前面一点,对,就是那里。

但是聪明的你也发现了,似乎买这么点也不够意思,又或许买的总是不对,总是差那么一点,就那么一点。

所以你会不断地重复、重复、重复。

直到死亡。

聪明的你会发现无论如何,你购买的快乐并不能够抵消做自己(当然,或许是你所认为的不能做自己的时刻)的时候的不快乐。

总是差那么一点,在不断的重复中,在一次又一次狂欢中,你总能发现不如意的地方。

在那些不如意的时刻里,“我”又一次不在这里。

我又一次幻想或许下一个就是我想要的了,因为自己很懂自己,那个东西是自己一个月、半年、一年以来都想要的,或许是从小开始就想了,总是就是那个东西了:just do it。

就是那个东西,明天不能等了,因为明天没有到来,过去也无所谓,因为过去不存在,只有现在。

## 为什么我们总是怀念过去?

他刮了胡子,整理了发型,打开了电视,这些都让他感觉自己回到了70年代,特别是电视,电视用模糊的彩色画面努力重塑过去,把过去变成了一种形象,这无疑不是在提醒我们--他,过去已经失去了,我们拥有的只有现在。

他揭下一片墙纸,想要逗一只鹦鹉,发现这确实是片场,这些东西是覆盖在现实上的一层膜。

但他选择相信片场,相信70年代的幻想。

这一切都是根据他的回忆建构的。

我们的现在是根据对过去的想象式回忆构建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虽然有时候会忘了台词,说出一些不属于我们的话,但是过去就这样被重构了,但这不是真正的过去,而是覆盖在过去之上的一层膜。

但我们选择相信生活,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因为终归到底,我们相信的只是现在和许多伪装成过去的现在。

后现代好像一个把所有历史都摊开来看的小孩,所有的东西否是那么杂乱,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这个酒馆的空间里,但是这并不是历史,它只是空间,为了还原历史而构建的空间,历史是无法接近的。

电影的开头展现了老头和年轻人观念上的冲突,也是前现代和后现代对于历史的冲突。

对于老头来说,电视上不能够放映一些调侃黑人的画面;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仅仅是讽刺,某种手法而已,至于它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难道有某种东西的本质能够大于他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吗?

对于后现代人来说,这是很无聊的,他们必须在物之上再创造许多符号来摄取,否则就是无趣的无聊的不痛快的。

对于爱情来说也一样,前现代那种“我深深地爱着你”对于后现代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爱情不存在,至于对象--每周都可以换,更不用提那种疯狂的爱情那种更加离谱的传说和历史了。

我们的感受已经不同了,我们对感性的理解也不同了,每个人都从情感中解放出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感受来让他们互相明白。

对于后现代性来说,无目的就是它的目的,无意义就是它的意义。

## 摘掉耳机后,我们该说些什么?

她摘下耳机并踩碎了,她和角色此时融为一体了,但是当被问及她的工作的时候,她显然没有准备这一块的知识。

她必须通过他的口来言说自己。

她必须通过一个他者来确认自己的存在。

和玩具总动员中波比遇到的问题一样,她门都需要“选择”一个与之前不同的方式,波比选择成为了一个流浪的、非传统的、勇敢的玩具,而她选择威士忌而不是伏特加--后者似乎更是她正在还原的那位女生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演员的她自主选择了,没有按照既定的剧本和台词,选择了不是她本应选择的伏特加,而是威士忌。

但是为什么不呢?

我们或许永远不知道我们要说的是否正确,但是这是一个选择,是我们每天面临的选择。

历史是无法还原的。

即使把当时的场景还原地一模一样,但是总是感觉差一点。

所以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个新的历史?

一个不同于过去的历史,一个会选择威士忌或者别的什么的历史。

但是这不是问题所在,也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法。

摘掉耳机之后,我们发现自己还是在片场内,我们还得按照台词说着不同却又相同的话。

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所谓生活的本质的问题,不同的选择背后意味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即使不去选择,也是一种被动的策略。

我们还是困在生活里,但是糟糕的是,我们并不是其中演员,我们是比演员更荒诞的演员,我们在演自己的生活。

最后,我们需要做什么?

我们可能需要做的是努力演好那个“傻瓜”的角色,投入地、充满激情地出演自己的生活。

如果25年后注定不相爱,那么现在在一起有什么意义?

如果几十年后我们注定死亡,那么我们此刻做的一切有什么意义?

答案是没有任何意义,不管是爱还是死亡,但是总有一些傻瓜会找到一些令他相信的东西,即使只有25年。

 2 ) 回到爱情开始的模样

我从电影中间就开始默默流泪,而且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总之是哭着笑着看完了,大概是时间的话题总是太过浪漫。

一开始光看名子还以为是葛优的甲方乙方,后来想起来是记错电影了哈哈哈。

完全不同的电影结构和叙事主题。

好梦一日游不愧是浪漫的法国片子,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形态的爱情。

真 导演用戏中戏的架构带观众一起穿越了时空,不论男主最后是否找回四十年前自己与妻子爱情最初的样子,他起码最终终于找回了年轻的心态,而妻子最终再次爱上了心态年轻的他。

这样,最后一幕里的围巾是否被捡起来,都已无所谓。

戏中的 导演和戏中的女演员的这条线也是一个可圈可点的爱情故事。

佳片有约里分析那幅画给出的线索,我看电影的时候还真没有发觉。

老夫老妻与这对年轻情侣,两条线彼此并行又相互关联。

看这两组关系里的人物通过共同的契机却各自成长自己的爱情性格,很有意思。

虽然我本身自然对七十年代的法国没有了解,但演技服化道什么的不必说,很有说服力,是被忽视的自然。

P.S.一步之遥很适配爱情的初遇回眸,太美了。

2023.2.19再补充一下,突然想起一个故事,是十多年前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什么的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再左侧的版面,绿色的单色插图。

内容大概就是老头子为阿兹海默症几乎忘记了一切,病情在恶化,有一天他终于连自己多年的结发妻子也不记得了,在病房再次见到老伴儿的时候,那陌生的一愣足以让老太太心碎,可谁知这位老爷子当场腼腆地说:“请这位小姐原谅我的唐突,你可愿与我共结秦晋之好?

”老爷子不记得,但老太太记得,这一幕在他们年轻的岁月早已上演过,正是他们爱情开始的模样。

 3 ) 控制狂导演及婚姻本质的考究

千禧年之后,准确说从《天使爱美丽》开始,法国人开始炮制出这种让精英和影评人无视,却让本地乃至全球观众都喜爱的法式商业电影。

这部爱情喜剧《好梦一日游》的创意并不新鲜,很多国内观众一看就联想到《私人订制》和《甲方乙方》。

不过这位法国导演却拍出了梦幻浪漫的气氛,这一点相信冯小刚也难以企及。

影片讲述一对老夫老妻遇上婚姻危机,男主角在儿子与朋友的帮助下,决定接受“回忆美好公司”提供的神秘体验,让电影道具搭建的模拟场景和专业演员的演技帮衬,带他回到当年在酒吧遇见挚爱的那一天,重温当年一见倾心的美好恋情,男主角能因此让老婆重新爱上他吗?

片中出现两对夫妻,一对是结婚超过四十年的老夫妻,另一对是中年导演和漂亮的演员太太,两对夫妻各自展现出婚姻中的现实难题,时而令人捧腹,时而感人泪下,剧本在两种情绪氛围之间的转换游刃自如,不时又在爱情肥皂剧的模式里融入对法国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冷嘲热讽。

最厉害之处,莫过于将平庸的婚姻危机话题放置在重演真实记忆的的模拟戏剧空间里,在真假难辨的戏中戏里唤起惊喜莫名的趣味性,以及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

逼真的年代感与怀旧细节,以及一众法国影坛实力派的助阵,将这个故事演绎得丝丝入扣。

可惜之处在于叙事的封闭性,大部分情节编排太像好莱坞电影了,失去了法国电影独有的飘逸灵动与不受约束的状态。

最令我不适的是关于控制狂导演这个角色的描绘,他对道具、服装、表演、台词都有过于病态的执着,甚至对自己的太太也痛下毒手。

美其名曰是为艺术牺牲,但实则似乎暴露其过分自恋自大的扭曲心态。

这到底是否本片导演真实的心理投射,还真不好说。

不过,话说回来,艺术家有各种不便启齿的怪癖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往往依赖这些有别于常人的怪癖而激发出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

 4 ) 我怀念的,是遥远的她

——但 你难道不想娶我么?

——不想。

——为什么不想?

——因为25年后,你就无法再忍受我了。

在这个1974年的时空里,两位携手走过40年的人重新相遇,讲着上述的对话,我落泪了。

因为这个反常规的回答是在对时间这个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和由此带来的负向变化的抗议。

时间在流逝,希望彼此还是当年相爱的模样,可他们终究还是改变了。

我哭了,是因为我在意的是这份对当年一切美好与相爱的不变,却又无法相信它可以不变;在意的是爱的心意对时间的对抗,却又无法控制对方是否也志同道合般坚持与勇敢。

深夜看完电影,入睡时脑袋中徘徊的是张学友的《遥远的她》:遥远的她,彷佛借风声与我话,热情若不变,哪管它沧桑变化……遥远的她,可知我心中的说话,纵使分隔,相爱不会害怕,遥遥万里,心声有否偏差,正是让这爱试出真与假……在咖啡厅等待与她的邂逅,在雨夜中依依不忍告别,在74年的车道上飞奔欢笑,迷恋她在酒吧的翩翩起舞,永远记得那一个深情的吻,回到40年前希望重新找回“去世”的挚爱,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遥远的她。

我为这个电影找到了最为契合它的配乐。

 5 ) 时间的意义

我无数次感到惶恐,对于时间的流逝这件事尤其当你清楚自己正在最好的时光,却不知所措我担心在若干年后,会忘记我的整个青春或因碌碌无为而懊恼人对于当下总是学不会珍惜,人不如新,将所有美好归于初识同时人类也承担着其他生物无需考虑的巨大恐惧害怕时间不够但是我们也经常忘记,有了时间,一切事物才有了意义故事线类型化,不多点评,但是剪辑部分非常精彩,把跳切的技法发挥到极致,仅靠台词串联,不得不说确实是压缩时间的好办法,桥段也新颖,非常愉快的一次观影

 6 ) 假戏真做,戏假情真

2019法国喜剧片《好梦一日游》,又名《美好年代》,豆瓣评分8.1,时光网评分7.7,IMDb评分7.4。

假戏真做,戏假情真。

“入戏”的电影版释义。

《甲方乙方》+《富二代》+《婚姻故事》的结合体。

剧情有些像中国的《甲方乙方》和俄罗斯的《富二代》,只不过本片的男主是主动体验过去时代。

本片的剧情简单说就是一个出戏、入戏、出戏的故事。

男主一开始是出戏状态,只当娱乐,后来慢慢入戏,假戏真做,戏假情真,最后幡然醒悟后出戏,回归现实,重获幸福。

故事本身犹如《婚姻故事》,是中老年婚姻危机题材,只是加入了一个时光倒流的喜剧外壳——婚姻失去乐趣,妻子寻欢出轨,丈夫逃避现实,最后双方在逃避婚姻现实之后幡然醒悟——一日夫妻百日恩。

现实中,逃避现实未必是坏事,因为深陷泥沼只会越陷越深,逃避现实才能换得片刻的清醒。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逃避现实来体悟真谛,换种活法,由“当局者”变为“旁观者”,未尝不是正确的做法。

影片最后一幕戛然而止很精彩,男主忘着远去的妻子,将手里的香烟掐灭,影片结束,掐灭香烟的动作代表男主彻底出戏,迎接新的人生。

本片不太适合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看,品不出味道来,很适合四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观看,尤其是婚姻生活已经陷入平淡的观众,会从片中找到很多感悟,这些几十年的婚姻感悟不是年轻人可以轻易体会得到的。

 7 ) 揭露婚姻残酷真相,吐血安利这部口碑佳片

如果可以重返任意时代,限期一夜。

你会选择哪个时代?

相信很多人都有关于“穿越”的梦想,遗憾的是在时间机器发明出来之前,穿越只能存在于小说和幻想中。

但有那么一帮人却从“穿越”中看到了商机,他们为顾客私人定制穿越之旅。

凭借强大的演员、道具和布景场地,无论是二战还是中世纪,他们可以让你体验身临其境的穿越。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心动?

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电影,就是关于一次私人订制的穿越之旅——

好梦一日游 (2019)8.02019 / 法国 比利时 / 剧情 喜剧 爱情 / 尼古拉斯·贝多斯 / 丹尼尔·奥特伊 吉约姆·卡内

导演尼古拉斯·贝多斯,在自编自导自演的《阿德尔曼夫妇》收割高口碑之后,再度推出的自编自导制作《好梦一日游》。

女主也依旧由多莉亚·蒂利耶来饰演。

导演尼古拉斯·贝多斯和女主多莉亚·蒂利耶圆梦题材果然不受文化和地域的限制,影片还被戏称为法国版的《甲方乙方》。

同样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不仅笑料百出,还极具讽刺效果。

电影一开始就来了个反转再反转,让人措手不及。

在一场明显是中世纪贵族的晚宴上,人们谈笑风生地恭维着国王。

乘着酒兴,他们还羞辱黑人家仆来取乐。

这时突然闯入一帮持枪的蒙面匪徒。

如果不是提前看了剧情简介,看到这可能会有点懵。

这不是古代么,怎么会有枪?

接着匪徒开始射杀,有人才惊呼:我是演员!

哦,原来这场中世纪晚宴是在演戏。

这时又有人指着“国王”的扮演者说:他是顾客,他有钱!

哦,原来这是付费体验的cosplay吗?

之前被羞辱的黑人小哥突然上前,加入了匪徒的行列。

一通射击之后,还潇洒地点燃了这栋建筑。

镜头一转,幕后团队现身。

原来,这是一家为顾客私人订制穿越体验的公司拍的短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怀旧成了一门不错的生意。

很多人愿意支付昂贵的价钱,回到过去的时光,哪怕只有一天。

而这些怀旧者,大都是遭遇中年危机的一群人。

现实的失落,令他们追忆美好的青春时光。

这部电影中,主角维多遭遇的,是比中年危机更绝望的老年危机——工作因时代变迁而淘汰,婚姻陷入危机,失业多年一事无成。

几十年前,维多曾是一位为杂志配图的插画师。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杂志社变成了网站,也不再需要他的插画了。

维多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一潭死水般的生活。

维多是一个从内心抗拒时代变迁的人,他甚至不用智能手机。

而维多的妻子玛丽安娜,却是个努力跟上时代的人。

她会积极地尝试最新的电子产品。

二人的生活理念差异越来越大,渐行渐远。

终于有一天,夫妻俩爆发了压抑已久的争吵。

维多被妻子赶出家门。

走投无路的维多,想起儿子之前送给自己一封时空旅行邀请函。

因为这家圆梦公司的老板是儿子的发小,于是有了这样一次免费体验的机会。

维多拿着儿子给他的邀请函,来到了圆梦公司。

他希望能回到1974年5月16日,重新走过他和妻子玛丽安娜初遇的时光。

他将自己记录当时情景的漫画,提供给圆梦公司作为场景还原的素材。

当工作人员问他,为何喜欢70年代,维多说:那时候简单多了……人们互相交流不玩手机,此外,我还很年轻。

圆梦公司有自己的拍摄基地,他们在那儿复原了维多年轻时常去的一条街。

酒吧、旅馆,一切都还是维多记忆中的样子。

维多在记忆中的旅馆里,仿佛找回了昔日的时光。

他对着镜子刮去邋遢的胡须,试图重拾青春。

而镜子的另一面,圆梦公司的团队也在饶有兴致地观察他。

这一切又与《楚门的世界》惊人地相似。

1974年5月16日,对维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正是他与互相折磨几十年的怨偶玛丽安娜相遇的日子。

但在那时,他们之间只有甜蜜的爱情。

圆梦公司找来了女演员玛格特扮演年轻时的玛丽安娜。

酒吧的吧台后面,就是圆梦公司的工作人员。

看见维多进来了,让演员们马上点烟,烘托70年代迷幻颓废的气氛。

维多走进了记忆中的酒吧。

虽然周围都是群众演员,抬头就能看到搭景棚上的射灯,提醒他这一切是假的 ,但他依然感到一丝亲切。

维多曾经将这一天,画成了详细的漫画。

接下来的剧情,几乎是他漫画的重演。

年轻莽撞的玛丽安娜从记忆中复活,再次出现在他面前。

毕竟是情景复原,与真实的记忆还是有出入。

维多不时纠正演员的台词,这时的他并没有真正的沉浸体验。

但眼前的女演员叛逆的个性,与年轻时的玛丽安娜确有几分相似。

这让维多在虚假和真实间逐渐恍惚。

在维多的自述中,观众也逐渐理解了,他为何深爱那个将他赶出家门的女人。

年轻的玛丽安娜狂野美丽,追求者众多,但她选择了并不出众的插画师维多。

并在此后多年的时光中支持他的绘画事业,帮他改掉酗酒,让他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尽管沉浸体验不佳,但与年轻女演员玛格特的邂逅,却让维多感受到了久违的青春。

回到旅馆的维多,仿佛情窦初开的少年。

灵感迸发的他重拾画笔,将这一切画成了漫画。

然而,维多只有一天的圆梦体验。

第二天,旅馆前台就告知他体验结束。

如果还想继续就要续费,看到这不禁感慨套路啊套路!

继续圆梦体验的价格相当高昂,2天就要几千欧元。

这对失业多年的维多来说,是一比不小的数字。

但为了能再次见到年轻的玛丽安娜,他同意了续费。

他只得硬着头皮找儿子要钱,来支付这笔费用。

续完费的维多,又可以继续沉浸在为他精心布置的世界中。

年轻美丽的玛丽安娜和洋溢着青春记忆的70年代,维多重拾画笔,用漫画记录着一切,尽管它们又是那么不真实。

随着女演员玛格特和维多越来越熟悉,她告诉维多自己真实的身份是波兰人,而且自幼学习钢琴。

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钢琴家,当演员只是迫于生计。

而维多发现,自己逐渐爱上了玛格特。

在这为他营造的时光之旅中,他们像真正的情侣般交往。

维多用画笔记录着二人的点点滴滴。

为了继续体验这种充满激情和灵感的生活,维多不得不源源不断地投入金钱。

最后甚至不惜卖掉房产,来支付高昂的费用。

然而当他再一次投入巨款后,却发现扮演玛丽安娜的女演员换人了。

眼前新的玛丽安娜,不是之前那个令她魂牵梦萦的玛格特。

询问后被告知,玛格特不再负责这个项目了。

维多变卖房产筹钱为的,就是能和她在这虚虚实实的场景中长相厮守。

换人之后,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此时维多心中迷恋的早已不再是玛丽安娜,而是玛格特。

维多千方百计,打听到了玛格特的家庭住址。

可他登门找到的玛格特,和之前判若两人,而且她声称早已结婚生子。

至于波兰钢琴师的人设,也只是演戏的一部分。

其实这一切都是戏中戏,编剧就在不远处的车里通过耳机指挥着演员。

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维多对女演员死心。

接着,导演利用耳机指挥玛格特,对维多说了一段苦口婆心的话。

希望他回到现实生活,接受妻子玛丽安娜:“我们不能掌控一切,要接纳失望、批评,接纳意料之中不再耀眼。

不然我们只能活在初遇时,我们打好了草稿,却失去了真正的人生。

然而这碗鸡汤却没能安慰维多,一切都回不去了。

临走时,维多对玛格特表白道:我爱上你了。

他当然也清楚,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痴情。

梦想破灭的维多结束了时光之旅,回到现实生活。

他将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妻子,包括他和玛格特的事。

玛丽安娜翻阅着他的漫画,对丈夫那段浪漫的时光之旅产生了妒忌之心。

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她约维多回到那家复原的酒吧,再次重演邂逅那天的情景。

而这次出演玛格丽特的,就是玛格丽特自己。

两人再度回到这曾经熟悉的场景中,气氛却有些牵强。

玛丽安娜希望重修旧好,但维多很清楚这不会改变她对他的厌倦。

也无法抚平她之前对他恶语相向的伤害。

临走时,玛丽安娜像多年前一样故意遗落围巾。

按照原来的剧情,维多应该捡起围巾追上去。

然而维多没有起身。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玛格特坐在不远处朝他微笑。

现在让他感受到爱情的已不再是玛丽安娜,而是这个女演员。

电影的结尾,没有好莱坞式的温情大团圆,维多与玛丽安娜也并没有重修旧好。

这部电影披着浪漫的滤镜,实则讲述了时光的残忍。

原本期望鸳梦重温的维多,最终发现了爱情的脆弱。

不仅是玛丽安娜对他的厌倦,他又何尝不是。

维多自嘲地笑了笑,眼下对玛格特的迷恋假若成真,多年后一样会重蹈他和妻子的覆辙。

太多的电影都在歌颂爱情的浪漫美好,《好梦一日游》却反其道而行之。

好电影,未必像美味的糖果让人享受短暂的甜蜜,让人回味、引人思考,同样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它花哨的包装,差点让人忘了这是一部法国电影。

这毕竟是一个将哲学列为高中必修课的国家。

法国电影常暗藏着一种有别于好莱坞式的深刻,而这部电影用荒唐浪漫的故事揭露爱情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好梦一日游》那隐藏于浪漫滤镜背后的幻灭,其实在向所有人提问——什么是爱情?

它因何而起又缘何而灭?

*本文作者:RAMA

 8 ) 你说情深不寿,我说细水长流

浪漫、写意且充满想象力的电影,戏中戏的设定,既让我看到帮顾客成为某段历史中的角色的有趣和美好,又能够看到很多有趣的互动。

借由Victor回到与Marianne的初识的时光,能看到初入关系时感情的热烈,再对比现在两人厌恶彼此和渐行渐远,真的是很有趣的对照。

另外,Margot和Antoine的关系随着戏中戏内外的互动而变化,角色的台词也表达了Margot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想法,Antoine是很投入和很有才华的编剧和导演,但他真的很不懂Margot的细腻,也把Margot伤得很深。

电影的设定真的很棒,我也很喜欢能参与到这样让顾客圆梦的工作,相当有趣,但代入角色太深的话,抽离出来也会很痛苦吧。

以及里面对亲密关系的探讨也很有趣,借由戏中戏内外的角色对谈来实现,很有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很喜欢的一段台词:“你连我是谁都不知道,我只是一张草稿,一段台词,你心爱女人的片段,因为我认为你爱她,虽然你跟她渐行渐远。

你说她变了,但你也变了,与其追寻你记忆中的她,不如去发掘她的美丽、哀愁与未知,从此时此刻开始。

我们无法把别人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们无法掌握一切,我们必须接受失望、批评、一成不变、激情不再……否则永远走不下去。

 9 ) 当你过得痛苦时,一定希望有人为你的人生打好草稿

当你过得痛苦时,一定希望有人为你的人生打好草稿佛曰:“众生皆苦!

”那么,真地遇到痛苦时,我们会怎么样呢?

遵循佛佗的教诲,通过修行熄灭身心欲望以达到摆脱终极痛苦的目的?

芸芸众生并不都有如此慧根的。

不过,电影《美好年代》(La belle époque 2019)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痛苦时,那就是想想高兴的事吧!

所以,电影的设定是男主遭遇老年危机,想回到初遇妻子的那个“美好年代”,刚好,有这样的公司能够通过搭布景的方式来帮他实现这个梦想,只要男主能为他预定的“美好时光”支付得起高额的费用就行。

那么,那一两天的美好时光真能为他带来摆脱痛苦的目的吗?

显然,重温“初遇”不可能会让男主重拾爱情的,因为在他重温“过去”时,他妻子是不在场的,而且,男主不太会幼稚地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老妻重新接纳自己,毕竟他是被老妻赶出来的。

所以,男主如此做只是想通过重温那段“美好”来让自己好过点,一如酒精的麻痹,暂时忘记了一切。

在那场他预定的、别人为他精心准备的戏剧里,他演着他自己,妻子却由别人(即片中的女主)来代替。

布景公司的确重现了“初遇”场景,男主也努力重温初遇时的一切,只是女主过于自由发挥了,并没按照既定的剧本在演,这反而引导男主完全脱离了初遇场景,真地爱上了女主。

显然,如果一切如剧本那样还原,男主是不会爱上女主的,因为在“美好”逝去后,理性会让男主重回现实的。

只不过,女主在剧本之外,以她自己的独特魅力成功吸引了男主,她点燃了男主重新创作的激情,他获得了再去爱一次的原动力。

至此,电影通过女主之口表达出如下主题:在旧爱的阴影中是无法找寻到真爱的。

你以为你爱上了她,而她只是在演戏;她演得情真意切,也只是想让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打好了草稿,却失去了真正人生!

” 当然,女主有否爱上男主,也是件值得讨论的事。

她三番五次地避开她男友的嫉妒追问,似乎证明了一切,只不过,这不是电影要在意的了。

还有,就是男主的“爱”也是值得思考的。

他因画漫画的才华而获得的妻子的爱,也是因这一才华的枯竭而丧失的,而他准备再爱一次的人正是激活他才华的女主,而他老妻想让男主再次回到她身边,也是因为她看到了他才华的复苏,试问,才华能否作为爱的条件?

当然,男主的妻子想让男主再回到身边是不可能的了,虽然男主成为公司的职员,可以配合妻子的要求来演戏,让妻子重温他们的“美好年代”,但他显然不想在真实人生中再投入感情了,妻子有意丢下的围巾,他却不想再享用免费的午餐,似乎表明风水轮流转:他走出了痛苦之日正是他妻子进入之时。

据上简析,我们可以回到正题了。

针对感情事,女主似乎表达了一句箴言:我们打好草稿,却失去了真正的人生。

然而,面对其他痛苦时,我们有可能会反其道而用之:当你过得痛苦时,一定希望有人为你的人生打好草稿!

或许,电影真正用意是在此呢。

(文/石板栽花 2020年4月9日星期四)

 10 ) 我爱的人已不再

(提醒:超多剧透)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年轻时恩爱的夫妻却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渐渐丢失这份爱意、相继想要力挽狂澜却难以为继的故事,故事的重心在力挽狂澜的方式上,一个可以帮助客户去真实体验一晚他们想要体验的某个时代以及某个身份的公司。

一个四十年的婚姻中,妻子Marianne是一名心理医生,事业有成,并且乐于接触时代新技术,混得风生水起;而丈夫Victor曾为杂志画插画,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纸质杂志日渐没落,他又抗拒接受新科技,沉浸在缅怀过去的消沉情绪中,工作毫无生机,穿着打扮也越来越跟不上时代。

两人状态渐行渐远,Marianne越来越嫌弃丈夫老气横秋,冲着还爱着她的丈夫发怒并将其恶狠狠地在半夜赶出了家门,并且很快与之前就出轨在一起的丈夫的朋友——一个看起来相对时髦的老头生活在了一起,Marianne一开始洋洋得意摆脱了厌恶的丈夫,后才发现新的男人也并不如意。

丈夫Victor思念着那个曾经相爱的妻子,于是找到那家公司,想要重新回到1972年5月16日那个他第一天遇见妻子的日子。

一切都很顺利,扮演妻子年轻时候的女演员Margot那么撩人心魄,Victor仿佛找到了那时的心动,他甚至愿意出高价再续几个体验的晚上,并且为了筹钱重新考虑学习和使用新技术,从一个手机都没有的落伍老人变成了一个用电脑办公绘画的活力男人——是年轻的妻子让他找到了生活的热情和动力,但同时,他又清楚地知道这妻子更真实的还是一个演员,而他,与其说重新爱上了年轻的妻子,不如说通过年轻时妻子身份的代入,快速爱上了眼前这个魅力无限的年轻女演员Margot,并为他们的见面画了很多张速写,就如他记录的当年与妻子第一次见面的那样,细腻的笔触下是他对女生的爱。

Victor入戏太深,而女演员Margot也差点被男主的温柔打动,事情的发展仿佛往不可控的方向而去,此时,掌控全场的编剧出现了:Margot发现不对劲时迅速离开,并且在策划这全场戏的编剧男友Antoine的新一轮策划下,让Victor以为进入到了Margot真实的生活中——个家有丈夫妈妈和小孩的温馨生活家庭画面,并在这里被告了别——而实际上这也是策划。

策划者策划了演戏的脚本,无心插柳地让Victor爱上了Margot,又以假乱真、有心摘花地将这一关系彻底斩断,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操控之中——“因为我是编剧啊”简直洞察人心,逢场作戏或假戏真做皆与戏有关,又有几个人能分清这真假呢,自作聪明险些将自己搭进去,还好Antoine有实力。

另外这对夫妻这边,妻子Marianne在变化的丈夫Victor身上看到了她年轻时痴迷的特质,那些创作的热情、工作的专业与专注、温柔的双手,以及不打鼾的好习惯,让她重燃爱意,而她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那些让她曾经引以为傲的线上心理咨询,如今看来又是那么愚蠢。

为了挽回丈夫,她也参与了重回1972的故事,邀请丈夫参加,只可惜,当初分手时的丑恶嘴脸仿佛一片无法消失的阴霾照在丈夫心头,也照在观众的心头,她打趣地说着那些话、不自然地握住丈夫的手、勉强地喝下那杯酒、风骚地挤眉弄眼,与之前复刻的画面中Margot的真实坦率全然不同,始终都像个虚伪的陌生人,与这片环境格格不入,丈夫思念的早已不是眼前人。

第一次见面时,妻子Marianne出门时滑落的红色围巾,丈夫Victor在现实中和角色扮演中都捡起来了,这种一种爱意的象征;而这次出门,妻子Marianne做作地将围巾举起并丢落在地,Victor不过是喝了杯酒想起了Margot,哪怕Margot可能仅仅是年轻妻子和扮演者本身的混合体,她非她,他非他。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Antoine(男编剧、公司总裁)和Margot的关系,因为这段差点着火的经历更加亲密,他终于懂得要如何去照顾女友在拍摄时的情绪,懂得如何更加珍惜对方,从絮絮叨叨爆裂的谴责变成了连续亲吻的安抚。

看电影前,看到有观众说,男人永远爱年轻的女人,或者是,尽管你会老去但永远有人年轻。

在我看来,夫妻双方需要步调一致相互欣赏,如果觉得对方慢慢掉队应该慢下来等他一起、教他如何跟上前来再一起向前,就像年少时如胶似漆的关系呈现出的一角是妻子会欣赏丈夫的绘画才艺并鼓励他将此作为生计,而年老时关系破裂呈现出的一角是妻子看不顺眼丈夫并出轨。

再好的感情,如果有一方抛弃另一方的行为,破裂将是不可逆转的,尤其是被抛弃者重新爱上别人时,对抛弃者的态度如果没有厌恶,那也只剩无感了。

 短评

泛善可陈……非要总结中心思想的话,只有爱情才能让人重返青春吧,精神上的强效吗啡

8分钟前
  • 白雪鸦鸦
  • 还行

重温过去,记住一切细节,爱就会回来吗?

10分钟前
  • 鹅向东游
  • 还行

这么好的分数怎么评的,我向来不低评,作为初中文化的我,我实在连两星都无法给予,一晚上浪费了时间。

13分钟前
  • 平静海滩
  • 很差

适合被剪成“3分钟看完豆瓣8.1分神作”的电影。《阿德尔曼夫妇》有多令人惊喜,这部就有多令人失望。

17分钟前
  • 凹凸
  • 较差

【2022009好梦一日游】7.4分类似《私人订制》、《甲方乙方》的电影,又带有点《楚门的世界》的场景融入,群众演员表演到位,让男主不知不觉,误以为演员和自己是真爱,而不知不觉投入其中,忘记自己40年来的婚姻已经千疮百孔。在我看来,婚姻和爱情毫不相干,婚姻是契约关系,以平稳和谐相处为主(《1984》书里政府要求结婚对象必须是彼此没有强烈欲望),爱情需要距离感,需要对对方产生幻想,需要给彼此较大空间,在互相猜测对方的内心世界中构建一座神奇的超越空间的乌托邦世界。所以电影里最后的嫉妒使她回头,和他的不得不回归家庭,在我看来是败笔。爱情和婚姻需要棋逢对手,既然决定了,就应该对得起自己的选择,坚定不移走下去。

19分钟前
  • 鱼香肉丝小姐
  • 还行

狗尾续貂

23分钟前
  • 小桂子
  • 较差

戏里戏,分不清真实与虚假,甚至人的感情也是。好看。

25分钟前
  • 子不语
  • 力荐

爱情的消逝让人难过

30分钟前
  • 绒布狗子
  • 还行

这个剧本还挺适合各国翻拍的,中国版的就叫《新甲方乙方》(禁止套娃)

34分钟前
  • 连虎修
  • 力荐

想不到王朔《顽主》的这个概念这么久之后被法国人拍得这么好,选角完美。看得眼泪纵横,在虚拟语境中展露出时间之外的爱情,爱很复杂,逝去的爱和失去的青春在造梦团队的修复片中的片刻温存让人感动不已。片子感情线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维多对妻子的爱,儿子对维多的爱;“好梦一日游”总导演对维多的爱;妻子对维多的爱;维多对“好梦一日游”里女演员的爱;女演员对总导演的爱。这么复杂的剧作能被处理得这么工整着实不易。芬妮·阿尔丹眼里永远包含笑意,笑里永远充满智慧和戏谑,同时又很温暖,她的美真的是永恒的!

35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力荐

甲方乙方之一个不值得被爱的老头

40分钟前
  • 发财
  • 很差

想法不错,亮点也多,但令人可惜的是没发挥到极致,所以有时候会出现摸不着重点的情况,意犹未尽之感。剧本其实还可以再去打磨打磨。

44分钟前
  • Reset
  • 还行

3.75

49分钟前
  • 曳尾于涂
  • 还行

难看 不知道好看在哪

53分钟前
  • 張小澈
  • 较差

特别喜欢对当代一些数字产物的碰撞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反观,像这种大型实景沉浸式角色扮演游戏,落到现实中的“虚拟”到底能给人带来多大的真实感和快感,甚至是否能引发幸福感,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玩的点。影片没有把观众当傻子,恰当考虑了普通人的情感代入过程,如何从一开始的抗拒、游戏、刻意保持距离、尝试融入到彻底投入,要做好每一步的动机非常体现水平。而且没有把任何一个人标签化,心理医生老婆的刻画甚至更为现代,她一开始热情拥抱虚拟新技术,非常反感丈夫的沉闷保守,到后来亲身感受了线上交流的无效和冰冷,再到后来加入到现实中的“虚拟”这个过程很值得当代人玩味。影片把“假的真实“和”真实的假“之间做了多层嵌套,是它没有成为一个一厢情愿的无脑喜剧,而是既现代又怀旧,充满人文的温情。

58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完全没进入故事。没有带入。

1小时前
  • 山水
  • 较差

纯爱还得是法国人👊🏻👊🏻👊🏻👊🏻👊🏻代死我了

1小时前
  • 还行

記錄我第1500部電影獻給Daniel Auteuil。喜歡導演的創意和執行,讓熱情冷卻的老夫老妻重回當初邂逅美好時光,在懷緬中重拾激情。主線奇而不幻,無需宏大格局亦能玩出趣味,全戲猶如片廠一日遊,讓觀眾一窺電影幕後製作花絮,戲中戲設計盡見心思,懷舊場景尤其唯美,但最拍案叫絕乃環環相扣人物線,經常出現幕前幕後假戲情真、語帶雙關的趣妙對答,劇本之精密實屬少見,加上角色勾勒細緻、性格鮮明,充滿張力的兩性關係、激情與爭吵的無限輪迴更是戲味所在,亦新鮮在一段疑幻疑真嘅忘年戀情。大膽打破傳統框架,造就「回到過去」的浪漫經典。

1小时前
  • 阿蚊
  • 力荐

最后妻子对丈夫说:要快(给我打电话),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其实这是女性心理,不必用这句话来打动男性。当男人有了心仪的女人,就是最有耐心的垂钓者,不管他年纪多大。

1小时前
  • 鸣悦
  • 还行

多年前,补标

1小时前
  • 无限风光在险峰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