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一声不吭的走到女主旁边。
男主:你三十八岁了,看起来也是。
女主:Fuck you.男主:然后,过了三十九,然后就四十了,过了四十,和死了也差不多了。
女主:Thanks.△女人走开。
男主:如果那个心脏病医生,觉得你又老又衰,而且很丑,一点都不可爱了。
我愿意陪你走完最后的人生。
△女主顿住,转身。
女主:Thank you.男主:不客气。
我会陪你散步,喂你喝水,喂你吃东西。
△女主露出笑容。
女主:跳舞的莎拉会和我们住在一起吗?
男主:当然不会。
跳舞的莎拉应该找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优秀男孩。
女主:你能为了我去甩了她?
男主:她会离开我。
女主:明智。
△女主笑。
女主:我们还会吵架吗?
男主:绝对不会了。
我们都过了那个阶段了。
女主:周日晚上我们可以玩宾果游戏吗?
男主:是的,除非出去旅行了。
女主:我们会去哪里?
男主:关岛、巴拉圭、博茨瓦纳……女主:不用那么具体。
我们可以找个地球仪,让它转起来,我们就去手指停留的地方。
男主:还有亲热。
女主:你应该知道,到了四十岁我身体就变得不舒服了,所以不要指望太多。
男主:那样可能会更好。
女主:是的,我们会分床睡。
男主:好的,不过有时我会把床拼在一起。
女主:为什么?
男主:因为我记得你在四十岁之前还没有被岁月摧残的样子。
因此每周我会闭上眼睛,稍微蹭一蹭你的身体。
△女主嫌弃的笑了起来。
女主:真恶心。
男主:但你能忍受。
因为你知道我爱你。
女主:是的,你会是一个脏兮兮的老色鬼。
男主:我是,不过是你的脏兮兮的老色鬼。
女主:我真幸运。
男主:当我们真的很老的时候,愿意一起死去,我们会像罗密欧和朱丽叶那样,服下毒药,然后手牵手,两颗心都停止跳动。
△女主悲伤的靠近男主。
两人亲吻。
△然而下一秒又切到男主在说话。
男主:两颗心都停止跳动。
△女主悲伤的笑,突然开起玩笑。
女主:不过我喝的毒药,就像朱丽叶那样,骗人的。
△女主边说边走向男主。
女主:那是假的毒药。
你以为我已经死了,其实我没死。
男主:对,这段我给忘了。
女主:是的,大概十分钟后,你彻底死了。
我醒过来。
男主:你会做什么?
女主:嗯,我很伤心你死了。
不过,我改主意了。
我不会再自杀了,于是,我收拾好行李,搭乘飞往伦敦的第一班飞机,去找杰弗瑞!
哈哈哈哈。
△男主翻了个白眼。
△两人皆笑。
男主没好气:太浪漫了。
女主:是的。
该死,现在几点了?
——————————————END
聪明的处女作,平易近人。
不太理解片名所指,可以将电影看作是不那么浪漫,多一些诙谐的Before Sunrise/Sunset。
没有字幕,双镜到底,到底还是要费一些脑细胞。
Helena Bonham Carter是昨晚见到的第二个年约四十身材走样的女人,她还是要比身边的男人Aaron Eckhart冷静、理智、现实一些。
坚持那么多年抽烟却不沾酒的女人。
确是有些神神叨叨不知所言,伴娘论,他8月12日满23岁的小女朋友,对年龄这个越来越庞大的数目的避讳,对他毫不留情的讽刺。
好像她知道得清楚,38岁的女人应该割舍意外的激情。
对19岁时曾是恋人的他来说,再剧烈的火花也只不过是心头一热。
他的样子倒好像真的回到了过去。
平静告别的他们find nowhere to go。
最后一幕,两边的镜头终于打破边界。
画面上并坐的两人,实际却并未殊途同归。
2005年东京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最佳女演员奖
是那种一看到开头就会暂停感慨一句“oh i like it ”的片子。
今天我不关心恋爱只赞美台词。
台词写的太好太好了,能和爱在媲美的好。
男女主都好迷人,也当然不会再在一起。
细节很精巧,调情也调的很适当。
常态
说到年龄像再撒谎
在知道接下来要做爱你也知道我知道的时间里聊些什么。
不小心在脱衣服的时候说出你胖了这个细节太妙了,男主下意识的尴尬穿上衣服也好真实,女的被这样评判过多少次了。
仅为个人存档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
看着看着,不禁泪流满面。
女人当初为什么离开一个男人,十多年以后,他除了长胖变老之外,那些让女人离开的理由其实还在。
1,男人几次说想要女人离开伦敦,两个人再在一起。
女人清楚地说要回到老公身边。
一边是激情之后的冲动,一边是从头到尾的理智。
2,回忆里好像男人花几年时间去看别人的背影,希望能发现是女人。
但是他从来没有试图去找过女人。
找一个人,要去她在的地方寻找,而不是期待在自己经过的路上偶遇。
3,男人埋怨女人去伦敦时没有打招呼,女人什么也没说。
4,男人说女人出车祸后应该打电话给他,他一定会过去,女人说你这么说我已经很开心了。
5,然后两个人回忆中,男人说你收拾家里,遛狗,做饭,自己一个人呆着,后来你怀孕了。
女人什么都没说。
不知道这个孩子后来发生了什么,显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女人愿意开口说的回忆,都是两个人最初相爱的样子。
6,男人接到女友电话时慌张解释,说女人只是一个朋友。
之后却质问女人为什么没有跟女友说sex的事。
有点心口不一,习惯性甩锅。
7,在天台上时,男人激动地表达着,他是那个在女人四十岁以后还愿意陪着她的男人,他不会嫌弃女人老去。
女人顺势和他展开想象,开起了玩笑。
这段也很有意思,一个当年置“真爱”怀孕娇妻于不顾,导致两人分手的男人,这个男人再约会还是只挑二十二岁的年轻,现在却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果然骗人一张嘴。
可惜女人早都看透了他的本性。
8,男人一年前就知道女人在伦敦,却直到妹妹婚礼时以伴娘的形式邀请女人过来见面,还是仓促通知的,其实女人有很大概率会拒绝。
这次得见面,决定权在女人手里。
不难看出,对于挽回旧爱,男人并没有很主动。
然而这个没有很主动的男人在和女主在一起时却表现的很情动。
这一部分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别,也是激情型人格和理智型人格的差别。
就像当年第一眼相爱,一句话后亲吻,半年就结婚,后来又不归家。
女人要成熟理智得多,她一直都知道男人在激情之外是什么样子的,看看两个人各自的新伴侣,就知道一个想要安稳的生活,一个还在游戏人间。
剧中的女人非常聪明,她能在盒男人交流几句之后,就领会男人想要玩相互不认识的游戏,所以顺势玩了起来。
她也总是能回避自己不愿意提起来的往事,因为她就是来回味美好的回忆的。
失去过一个孩子,又离婚了的两个人,再见面做到完全不埋怨指责,太难了,看看男人,计划好了要走一往情深的戏码,还是忍不住会抱怨。
两个对爱情有不同追求的人偏偏相爱了,可惜这种爱情再美,也只能用来在闲暇时、老去后回味一番了。
男人女人的交锋相当精彩。
男人看似很真切的想挽留女人:偷听她的电话留言;询问她现在丈夫的情况;翻她钱包里孩子的照片,把她的耳环塞进口袋里;在天台上向她告白,说些想做备胎,无论如何都会等她,和她相守终老这样的话;哪怕在最后送她出去的电梯里都要缠绵一下,送她上车还要问下“你为什么来参加婚礼”。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都是套路啦!
女人很精明,不如说她太了解这个男人。
她一直表现得随意,不上心。
其实内心早就兵荒马,天翻地覆了。
她深知已经回不去了。
很多细节都是展现给观众的,并没有表现在两人之间。
所以我们能更客观的来看待这次艳遇:男人现任女友一来电,他就把耳环掏出来放桌上,以示撇清关系。
(有句话咋说的,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
女人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抽烟,透过出租车窗那忧郁的眼神,还有在出租车上和司机的闲聊里,女人说“曾经结过婚”,原来她并没有和医生结婚。
“I love you, to better or worse, you take that on your travel”女人在洗手间吹头发时,男人在门口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这句话算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
我也一直吹头发,吹风机一响,什么也听不见的,所以男人是在自言自语吧。
成年人的爱情就像棋逢对手,每一步都充满了盘算。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不知那本书里看到一句话:男人是多情而深情的,女人是长情而绝情的。
这大概就是这次艳遇要表现的主题吧。
男主女主都是我最爱的演员,不过这部片子一直放在“想看”里,借着豆瓣的“春日影展”看完了。
我一直以为,这也就是近几年的片子,但那个摩托罗拉手机提醒了我,都是屯了好多年的片子啦!
有许多这样的“想看”,就这样一直屯着。
忽然想要感谢这个漫长的疫情,给了我自省的时间,扫了下心灵的角落。
布吕尼的吉他哼唱结束了《Conversations with Other Women》(《与女人们的对话》),已是凌晨两点多,感性占绝对支配地位的脆弱时刻。
电影最后一幕的落寞挥之不去:把离婚九年后重逢的激情留在属于午夜的酒店,出门已是清晨,天色灰白,街灯未灭,路人稀少,怨偶坐上往不同方向的的士,面无表情,奔赴各自未完的却无对方的生活。
他有8月12号即23岁的女友,坐在窗边等他到天亮;她则与心脏病医生组成了新家庭,还有前妻留下的三个小孩。
《Conversations with Other Women》类似于《Before Sunset》,都是分别九年的男女间对话,结尾处一方要赶一班带回正常生活轨道的飞机,纵有情深说话未曾讲,徒留唏嘘。
如果没有航班,如理智设定的该死的闹钟存在的话,他们是否就能牵手到年华老去?
——你38岁了,看起来也是。
——去死吧!
——然后39,接着就40。
过了40,和死了也差不多了。
——谢谢。
——如果那个心脏病医生觉得你又老又衰,而且很丑,一点都不可爱了,我愿意陪你走完最后的人生。
我会陪你散步、喝水、吃东西。
当我们很老的时候,我们会一起死去。
我们会像罗密欧和朱丽叶那样服下毒药。
然后手牵手,两颗心都停止跳动。
——不过我喝的毒药,就像朱丽叶的那样,骗人的,那是假的毒药。
你以为我已经死了,其实我没死。
恋人总是温柔地许诺,憧憬慢慢变老,一起幸福地死去。
谁都渴望在耋耄之年与一生挚爱共同迎接死神的召唤,以为爱情到此境界才是圆满无憾。
现在回过头想想才发现不过是个诡计:因为恋人们心虚,根本无力保证将来。
于是忽略了可能充满争吵、背叛、挫折和伤心、痛苦的过程,直接跳到happy ending。
而事实上,“相爱的人却很擅长让彼此痛苦”。
张小娴说,爱情是有quota的。
当quota用尽,佳偶变怨偶,分道扬镳。
他们又有了新的恋人,有了新的恋人身上独有的气息,他们会幸福。
“但是有时还是渴望来点悲伤,这样显得浪漫。
”如片中海琳娜所说。
女人从伦敦来到纽约,为了见前夫一面才当他妹妹的伴娘。
之后和假装陌生人的前夫调情,交谈,回忆他们彼时邂逅的纯真年代,直到他们激情过后才絮絮叨叨地续说年轻恋人“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之后的故事。
而现在,男人长胖,女人皮肤变薄。
重逢的他们,看到时间从彼此身上流逝的痕迹。
男人喃喃:能见到你真高兴,不过我比以前更孤独了。
以前可以给你打电话,一起吃饭,结婚。
这念头真傻,就像高中物理课的录像带那样,泼出了的牛奶可以回到罐子里,破碎的茶杯能神奇复原,时间真的能够前进和倒退,但世界不会因此而改变。
如该片画面一直采用双镜头,男人和女人各占一边,只有拥抱、做爱的时候他们才能抵达和容身于统一镜头。
形式上暗喻着男女,尤其是分手后的男女之间的关系,即使存在相同时空,之间却有无法消除的缝。
哪怕最后,男女分坐在的士上的镜头拼接得再完美,他们还是无可分享共同的人生。
清晨,一直觉得是最暧昧的时分。
理智尚未苏醒,任凭通宵未眠而生的冲动、激情、幻想宣泄,肆无忌惮。
扑面而来的无人气息刺鼻、刺眼,呼啸的车声绝尘而去,留下空旷的回响。
就想这样独自走下去,有点自虐式的流浪和挣脱,与理想私奔。
因为并不擅长谈论技巧,我只是说说故事: 男人和女人在婚礼上相遇(分别作为伴娘和女方的亲眷,老套的令人嗤之以鼻的桥段!
),如同完全的陌生人一般,搭讪,调情,交谈,跳舞然后顺理成章地回到女人的住处——做爱——相当的乏味。
这时多半人都已明白事情的真相:二人之前本就相识,不,远多于那个。
曾经的夫妻?
不错,正是如此。
女人已再婚数年,男人也正身处另一段关系——就像这有什么关系似的!
伪装剥落,曾经与现在在交合的过程中重叠,模糊了其间的界线。
然后高潮——情节上的高潮,挽回的尝试,尽管不可挽回。
结局,一切归于沉寂。
这让我回想起,在大概两年之前,我与某个友人在某场谈话中又一次陷入了爱情本体论的恶俗困境。
但不幸的是我们讨论的侧重点一直没有同步。
此君的争论点在于,爱情除了性吸引之外,一定还有些别的——即爱情的组分;我的争论点则在于,性吸引是区别于爱情和其他感情的决定性因素——即爱情的独特性从何而来。
在被过度引用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托马斯将一个比喻作为他对特丽莎感情的分水岭,他将她比作放在篮子里顺着水流漂来的孩子,遇到了路过水边的他。
一个诗意的比喻,他绝望地知道自己完了,诗意是爱情的开始。
第二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如梦初醒,蓦然想起两年前的对话,我想我们至少可以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了,关于爱情的另一种成分——那是诗——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为性爱赋予的心理学意义。
* * *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天台,倘若这对话确实存在过的话,我相信女人多半是感动过的。
因为这对话极端坦诚,而极端坦诚,在将浪漫破坏至一定地步之后,却讽刺地引发了极致的浪漫。
他要她离开现在的丈夫。
他说:她三十八岁了而看上去也是如此;他说她过几年就到四十岁了,而过了四十岁的女人和死了也没什么分别;她问他跳舞的Sarah会和他们住在一起吗,他说她会先离开我,她赞赏了他的自知之明。
(看到这里,我脑中的某个部位简直要希望他们可以就这样幸福快乐地让他们现在的伴侣去见鬼了,可见,诗意简直是厚颜无耻地无孔不入。
)他们设想着美好的、无性的、相濡以沫的生活。
他们引用莎士比亚,自比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谈到死亡。
他们入戏,接吻然后——女人玩笑似的抽身而出,结束这一切,恰似这一切的开始。
朱丽叶醒来,收拾行装,回到了丈夫和孩子的身边。
她大费周章地回来见他,引诱他,而他几乎毫无防备地接受了,她貌似内心挣扎,然而同时却装作毫不相干似的转身。
为什么?
她已不再爱他,反讽于此达到高潮!
而她为什么回来?
抛下丈夫和孩子和她自己曾经逃避这个男人近十年的事实,回来当一个几乎算不上朋友的、自己前夫的妹妹的婚礼的伴娘,当然不是为了维持一段可有可无的友谊。
她当然明白会发生什么,她明白她想让它发生。
而他,他曾苦苦寻找她,他在等她,他当然会毫不犹豫地应允,他一直等的就是此时此刻。
女人回来和男人做爱,是想写完一首诗。
而男人和女人做爱,却是因为他被这首诗感动了,甚至于已经忘了自己是它的作者之一。
男人最终被诗意所攻陷,成为过去的俘虏。
而女人不过是付之一笑,当然,在这一笑中多少有些伤感,谁的精神防御又能在诗意面前纹丝不动呢。
那段共有的记忆是如此绝妙,而你甚至不用指出绝妙之处,因为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这让任何一个烂俗的故事都脱俗,让任何一点浪漫之情都像在凸面镜中一般放大——自恋之情让诗意成为燎原之火。
对于女人来说,不过如此,然而对于男人来说,这并不是全部。
如果是的话,这个故事本该在天台之前就结束。
男人想要一个结果,因为他已不再年轻,在跳舞的Sarah面前,他永远为发福的身躯自惭形秽。
他认为他的结果应当和女人一起——和一个与他共享了青春的人,和一个记得他美好的人一起。
被分割成两半的屏幕,同样的人,两场性爱,一半是无忧无虑的过去,一半是匆忙潦草的现在,肉体交叠,干净而干燥。
他们看着记忆中朦胧的彼此,难以避免地和现在的彼此作着对照。
他们共享着一个故事,一个曾经,或者说是一个背景。
如王尔德所说,在爱情中,背景是,或者说几乎是一切。
他们由一个过去连接,因女人的软弱与男人的自卑而再度缱绻,再因人类本性中的自私和人到中年的惫懒而分离。
因为真实,反倒让它显得荒诞而别致。
故事和现实之间的对位就是如此:越是现实中的陈词滥调,在故事里越是显得触目惊心。
* * *片名很是值得玩味:Conversation with other women。
Other 是什么意思?
Women指的又是谁们?
是过去的她,现在的她,亦或是那现实与幻想、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是是非非?
男人说,Happy is So Fucking Hard.到底是幸福太他妈难,还是你我太过于事儿妈?
这就是那时候你深爱的人你离开的人你的心碎了 所以你找了个心脏科医生?
好让逃了大半个地球的你能够继续活下去?
但你只是活着寂寞的活着在遥远的那个地方守着自己的工作 自己的狗和自己的房子到了一定年龄以后你的记忆会开始退化开始忘掉各种事情但总有一个画面会让那个人变得像太阳般异常耀眼相爱的人最擅长让彼此痛苦但那么多年以后能意外相聚的机会你还是舍不得放弃时间是一直在改变的但世界不会变牛奶洒出去就再也装不会来破掉的茶杯就永远是个破茶杯你幸福吗?
幸福真TM难啊
我非常喜欢这个影片。
首先是拍摄的手法。
非常大胆地将整个画面切成了两个对等的部分。
这种手法是很常见的,通常用于表现同时进行的事件。
但是这个影片居然从始至终地用两个摄像机在两个画框中同时运动。
开始让人感觉很不适应,但是一旦适应了以后就很喜欢。
因为这个影片完全是围绕着两个昔日的情人之间的对话、相互的试探。
各自的感情脉络分别在一个独立的框架中发展,这样非常有利于表现人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个性的细节。
而且,两个画框也不是永远地一人一个,而是不断的变换,有时是不同的角度拍摄一个人物,有时是同一个角度非别拍摄两个人的表情细节,有时是一边是现实一边是回忆,有时是一边是现实一边是幻想。
简直是太神奇了。
我喜欢这个影片的另一个原因是演员的精彩表演。
影片的场景很简单,主要的内容就是两个人的对话。
因此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台词和演员的表演。
我看过Helena Bonham Carter不少片子,都是配角,但是印象还是挺深的。
这次看她当主角还是挺痛快的。
她本人的相貌和扮相都不是那种美女路线,但是很适合这个角色---年近40的中年妇女,有点姿色但是不出众。
Araon Echhart的表演也不错。
两个人的配合完美极了,有点庖丁解牛的感觉。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剧情和台词。
其实剧情的主线是很俗的,旧情人偶然或者故意的相遇。
相互试探、勾起的回忆、复合的想法、各自的生活和家庭压力,说到底是现代城市人对于感情的反思,对于真挚感情的渴望,对于失败的感情的挫折感,对于新的感情的不安全感。
对于现状的厌倦和对于过去的回忆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但是不安和犹豫一直如鬼魅一般推开他们。
这种矛盾不是那么剧烈却挥之不去。
剧中的几个小高潮也非常出彩,在电梯里的故事简直要把人笑死,而天台上的相互谅解让人动情,被扔出窗外的礼服让人沮丧,而最终出租车的镜头让人彻底无奈。
虽然画面终于合并成了一个完整的镜头,但是两个之间的距离却变成了无法跨域的鸿沟。
另外请注意,很罕见,本片中两个主角都没有名字。
他们各自的家人都有名字,但是两个人始终没有喊对方的名字,而是以平和的对话开始,以平和的对话结束。
绝对值的一看的影片。
"My heart was broken." "So you married a cardiologist."
他们留恋的是过去呢、还是对方呢、还是耿耿于怀分手的结局呢、还是得不到的才是好的呢、还是身边的那位不足够好呢?
记忆在彼此的脑海中做了最好的美化,当衣服脱去,38岁的肉体是松弛的、无光泽的;甚至手感、尺寸、气息、对话都不对了。
相识时是俊男靓女——在最美的光线里,在青春的简单服饰里,在粘得化不开上街也要照大头照里,在蹦跳着去到床上的欢愉里。
此片比爱在黎明落日系列更加真实与残酷。
男主的温柔是个孩子,女主的理智是个大人。
他温柔的亲吻着她的疤痕,她只是淡淡说一句“I know”。
他收着他的衣服,碎叨叨的几乎要哭出来的说一直爱着她。
而她可以直率的说我想把你上了;也能直率的说“不,我不会离开Jeff”;还能淡淡的处置告别的场景。
虽然女主break her heart,以至远走伦敦,但是遇见后却期待着一场fuck。
时间肯定起了奇妙的反应:前嫌不计,未来不管,当下的对手戏最要紧。
粉色的礼裙、黑色的丝袜、盘起的头发并不适合中年的她,整个人不自在的挤在压胸凸腰的礼服里;而黑色的休闲装、蜷曲的中分散发的38岁的她自在美丽。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记忆里,我最喜欢你。
带着一场多年后的相遇,可以让彼此在平静的生活里回味安放很久吧。
The food will wait,but love won't.
It's good to be happy, but it's so fucking hard.
因为短暂,所以浪漫。
幸福真他妈难
banal...
讲述旧爱重逢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在听完《与女人们的对话》后,我们却得不到任何新鲜有趣的观点。爱情若不是《蓝色杰伊》里失之交臂的错过,便是真索然无味走到了尽头。尽管有时候是命运的戏谑与造弄,但更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负气和愚蠢。影片干巴巴的进行到最后,只能用电影的魔法让两人暂时拼在一起。
无奈的结局,也是必然的结局
“少年青春的力与痛,它永不再来,但在别处,对他人,却经久不衰。”
偷情还一副我是个好人的派头
和徐静蕾的那部梦想照进现实有点类似,就是一男一女不停不停的说话,从下午一直到晚上乃至天明。 对最后男主角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幸福生活为什么那么难啊。是啊,多数人都是在凑合着过着生活吧。
一分二的画面还是不习惯,省去了相当部分的镜头切换,
一堂表演课
为什么是女人们?只有女主一个。谈话内容停留在形式化的浪漫技巧上,缺少真正的感情和互相爱慕。跟《纽约的一个雨天》无论是浪漫烘托还是剧情精巧,都差好多。
我对海伦娜不古怪的角色实在无爱,男主也逊掉
不过觉得不可能……
after we broke up
虽然场景有变化且身份也有变化,但故事性仍旧一般般,梗倒是不错,我明白这种不比类型片,很难表现,但话本还是有点淤了,说不上舞台化,就是没那么喜欢
最懂得彼此的人,却不一定能相守到老;当初以为只是放弃了一段感情,后来发现其实是放弃了一生。 很不错的一部话痨片~~
多么美好的一厢情愿
刻骨地爱着这样的片子。青春的容颜与爱恋在回忆里变得格外迷人,这重逢之夜才会那么笨拙、局促、荒唐、微妙、甜蜜;而最终,天亮,的士驶离,飞机起飞,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实验性远大于娱乐性.形式远大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