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冲着对张若昀、白鹿演技的认可去看的,看到后面案子剧情都变成了谁横谁有理,警察就到处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虎头蛇尾,这什么三观。
虽说现实有这样的无奈,但这样的处理方式,真是警察该做的,该推广的吗?
个个案子看的人血压飙升,收尾都是强行搞温情感人,尴尬地抠出三室一厅。。。。。。。。。。。。。。。。。。。。。。。。。。。。。。。。。。。。。。。。。。。。。。。。。。。。。。。。。。。。。。。。。。。。。。。。。。。。。。。。。。。。。。。。。。。。。。。。。。。。。。。。。。。。。
看了十几集,实在看不下去了,这剧叫《警察荣誉》,真的不是在侮辱警察?
一开始是奔着所谓的真实警察日常去看的,毕竟一直很喜欢看这种派出所纪录片。
结果看了几遍以后才发现,编剧是不是对真实有什么误解?
全剧就在说一件事,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警察办案的重点,在于解决矛盾(和稀泥?
)。
且不说警察是法律的执行者,应当维护法律的尊严,捍卫公民的合法权利。
我就姑且算这是全国警力不足情况下,无奈的一种选择。
那请问,这种和稀泥的处理方式,当做潜规则也就算了,还要拿到台面上来被冠以荣誉之名???
编剧是想告诉我们:法律没毛病,但不好用。
所以为了高效的处理案情,平息事件。
我们不用法律解决问题,我们有自己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警察的荣誉?
这是执法者应该有的思想觉悟?
你确定你不是在黑警察?
编剧试图让所有观众,接受警察和稀泥是对的,这种价值观?
更离谱的是,后面的种种事件,完全是为了证明和稀泥是正确的,而在开展剧情。
孙家人上门泼油漆骚扰守法公民,警察没法管?
和我说没证据?
你是在黑警察无能还是蠢?
孙家的人天天闹,警察不能去蹲守,这还搜集不到证据?
真就欺负老实人?
王建国坏事做尽,入院治疗,儿子不管,所以警察就得掏钱募捐?
一边强调警察工资低,辅警一个月工资两千块不到,一边警察遇到什么事都掏钱解决问题,你真的不是在拍小时代?
这还叫真实?
合着警察就不需要赚钱养家,全都大慈善家呗?
为了体现人民警察为人民,所以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警察都有义务全部管?
钥匙落家里了,警察掏200帮忙换锁。
老人生病了,全局凑几万块交医疗费,这也叫真实?
你现实里这样搞试试?
我倒想看看你能不能管的过来,又有多少警察是倒贴上班的?
最后看到让夏洁去给吴大夫道歉,把我看笑了。
吴大夫说夏洁咒她女儿,所以可以先大闹派出所,然后闹到市局,最后闹到省厅。
你在和我开什么玩笑,这也叫真实?
最搞笑的是,吴大夫这么一闹,派出所原则什么的还都没有了,你让吴大夫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
说真的,编剧你在pua我?
你这叫警察的荣誉?
你在宣扬只要能把事情闹大,哪怕没理警察也会为你服务的思想?
我甚至疑惑这部剧是怎么过审的。
三观歪上天了,这还能冠以警察荣誉这个称号?
真的是一部恰钱的烂剧,一边pua所有人,一边赚钱是吧?
真有你的,挺会玩啊。
《警察荣誉》与大家告别已经几天了,我依然能从网上看到许多观众还在补看或者是重温八里河的故事,曹建军也因为他的平凡和伟大被很多人喜欢或者惋惜,这也是我在演绎生涯中遇到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角色,他不完美,有优点有缺点,让人恨铁不成钢,但同样令人心疼。
八里河的人和故事就是这样,他们没有多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充满了市井巷弄的烟火气息,生活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八里河的情。
战友情、师徒情、爱情、亲情、警民鱼水情,每一种感情都荡涤在八里河的琐碎和繁杂里,无论是李大为、杨树、夏洁、赵继伟组成的汪汪队,还是曹建军、陈新城、程浩、张志杰的师傅团,还有我们的所长王守一、教导员叶苇、高所等等等等,每个人的感情都是自由而赤诚的,也都得到了真心的回应。
八里河的真。
八里河有自己的鸡毛蒜皮,也有自己的惊心动魄,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也会在跟随办案的过程中,真实的跟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共情,所以才会有大家对曹建军的又爱又恨,对慧慧的怜惜心疼,对八里河每一个人结局的美好期待。
八里河的暖。
它像一个伊甸园,同时也是一座避风港,是每个人家一样的存在,你会被其中一点一滴的细节打动,它不是冷冰冰的一个机关,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亲切感。
它治愈了许多受伤或残缺的心灵,也温暖且平静的治愈着我们每个人。
凤凰花开,有幸热爱,八里河永远不说再见。
感觉亮点有很多,我个人很喜欢BGM,哈哈哈哈,赵继伟去找所长那里的BGM欢快又清新,很有趣。
夏洁下井那里的bgm给我一种温柔又坚韧的感觉,喜欢🥰 讲讲剧情,两集六个不同的案子,第一,公交抓人贩子,李大为站出来真的让我很有安全感,他虽然做事有点毛躁,但是那种正义感和热血很好,他是真能扛事的。
人贩子可以抓错,不可以放过。
第二个是调解两家人的事情,那事太复杂了,可以看出基层工作不好做,女方家有情理,男方家不违法理,难搞。
第三个抓捕逃犯,也是大场面,执法仪拍摄视角好真实。
这里也交代了男主李大为的性格,聪明有眼力见,做事周全,and嘴碎😂。
还有杨树虽然有点书呆子,但是他是有人文关怀的,他很善良温和,只是没有接触过警察工作,有点分不清需要温和的时间。
第四是夏洁和师傅追抢劫犯,这一段展现了女主的困境,她是渴望干好警察工作的,但是她爸的事给师傅和妈妈带来的阴影太大,那种ptsd让他们对夏洁有过度的保护,让她放不开手脚。
第五和第六一起讲,两村人的矛盾在共同拉绳救小孩后缓和,夏洁下井那里bgm刚刚好,温柔而坚韧,很喜欢这种女主设定。
整个两集给我的感受是剧情紧促,故事讲得好,既有故事又交代了人物性格,导演好厉害,编剧老师也好厉害(原谅我这个绝望文盲的贫乏用词🥺),希望后续剧情能稳住,期待看到主角们的成长。
说实话本来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但是看见是张若昀王景春和宁理演的,我就打算看几集试试,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
第一集从四位见习警员入职开始,给这剧定了一个轻松幽默的氛围,开头的一镜到底真的绝了!
王景春老师不愧是你!
王景春老师演过好多次警察,但是这次的派出所所长和以往的都不同,可能有人反感这种“和稀泥”式的领导,但是我觉得在现在这种人情社会,能把稀泥和好真的是一种本事,就像剧里说的,有时候不是非要激化冲突,王景春把这种性格塑造的很绝!
其次,不管是四位年轻警官还是四位师父,人物性格塑造的都很鲜明有特色。
剧中没有用很明显的台词来说明人物性格,但是从开头的一件件事里,就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
垫底考进来的李大为,话痨,刺头,还有一点点自以为是,没报道就抓错了人,还被师父嫌弃,但是能看出来他对警察的那份热情,并且莫名的让人相信,他以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张若昀这次塑造的角色和以往不同,第一次看他饰演这么跳脱的角色有点新奇,不过演的真不错!
烈士之后夏洁,开头就通过各种让人物表现了她的特殊之处,她父亲的伟大,有人说她是关系户,我不太同意,现实生活中,如果身边有一位为了国家而牺牲的人民警察的子女,我也会对自发的有一种怜惜尊敬并想要照顾她的冲动,何况她师父还是她父亲的徒弟。
但是第一集也表明了,夏洁不是温室之花,她不想被保护,想与其他人一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学霸杨树,所长一次次的称呼他博士,真的让我想起来我身边的长辈对学历的那种崇拜😂杨树一开始有点书呆子,但是其实我也是这样,读书久了没有社会经验,可能没有那么的懂人情世故,但是我觉得他有能力,期待他后面通过不断的实践而成长。
小透明赵继伟,说实话这个演员之前不熟悉,但是看完之后真的演的很好!
把一个小透明那种不知所措,想通过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注意那种心酸感落寞感表现的很好,有几幕看了真觉得小赵好可怜,但是其实生活中好多人都是这样的人。
宁理老师演好人真的不习惯哈哈,但是演技真的没的说,就膏药那里就绝了,不愧是宁理老师!
期待他和张若昀的师徒线,应该很有意思!
看完前几集觉得这是一部有笑有泪,有欢乐也有思考的剧,这个剧名就说明它不仅仅是展现派出所鸡毛蒜皮琐碎工作的剧,而是展现处理这些琐事的民警的伟大之处,他们的工作也许没有轰轰烈烈,但是把大量琐事处理好,从细微之处也能见证他们的伟大,也能体会到他们那种警察的荣誉感,为人民服务的自豪感。
这部剧是有教育意义的,但是却不是以说教的方式,而是从一件件事,一桩桩案件中让人不知不觉有所感悟!
非常期待后面的剧集!
大半夜看完两集难受得睡不着了。
点开25.26集前:看完更新就睡觉看完25.26集后:曹建军!
你让慧慧怎么办啊!
必须说这两集全员演技在线,王所长看着曹建军掉眼泪那段更是可以封神,因此我完全代入了情绪,也想试着做一点关于曹建军肇事前后的心理分析,主要是反对“得意忘形”这一说法,老曹的酒局,更多的是一种心理落差。
老曹这个人物,好大喜功确实是有的,在他得了二等功后去丈母娘家那里,他心里确实是觉得终于扬眉吐气了,可他到了丈母娘家后,发现在周慧妈的眼里,自己一个得了二等功表彰的警察,还不如一个上了失信名单被强制执行之前还被抓过嫖娼的商人,孙有光都到了这地步,丈母娘还是向着他说话,甚至强迫老曹去牺牲自己的前途为孙有光开脱,知道老曹没法帮这个忙后又开始数落老曹一事无成,这种前后带来的落差让老曹内心苦闷,渴望借酒浇愁。
将情感上的失落寄托于酒精带来的麻醉,丈母娘对他的打击希望通过找人去“奉承”、赞扬他来弥补。
因此他开始约饭局,先是找八里河的其他同事,因为同为基层警察更能明白这个二等功的含量,更会去夸老曹,能弥补他的内心失衡,可是同事们要值班走不开,于是老曹的第一次约饭告吹,他内心的失落无疑更上一层楼,即使自己得了表彰,可本来不待见自己的人还是不待见,理解表彰重量的人也不会因此关系更加近乎,明明自己得了十分让人高兴的褒奖,可是他无法从身边人身上得到他预期的反馈,自己真的得了二等功吗?
前后有变化吗?
这种落差让他不甘,此时老曹只想寄托于酒精让自己痛快地醉一场,不醉了发泄不出来,一定要喝一顿才肯罢休。
他开始了第二次约饭,并且无视了所里禁酒的规定,找来了一些其他朋友陪自己一醉方休。
朋友们得知老曹得了二等功自然去夸他,老曹嘴上说着谦词,心理却多少有些找补,他说活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看得起,别人去尊敬你。
这正是他心里落差的重要来源,以为自己终于被丈母娘看得起,陪自己同甘共苦的慧慧终于可以在娘家昂首挺胸,实际都没有,更大地打击了他的自尊心,而在觥筹交错的酒局上他终于感觉自己找回了这种得了二等功理应受到的尊敬,因此他不许别人去打断他这难得的高兴与放纵。
其实到这里,老曹还是清醒的,虽然他在情感上借酒局弥补了这种失衡与落差,但实际上他为喝酒的朋友叫了代驾,嘱咐他们喝完酒别开车,并叫来徒弟杨树,心理确实是记着他的红线——酒后不开车的。
如果没有意外,酒局上的所有人都是被代驾送回家的,喝了酒的老曹也没没喝酒的杨树送回去,故事到此为止也只是曹建军内心的苦闷、挣扎与一次放纵,但是故事的冲突与戏剧性还是来了:1曹建军落了手机,本来替他开车的杨树回去取 2饭店车位不够,接待员请曹建军挪车 3曹建军没有等杨树回来也没有让接待员替他挪车,自己坐上了驾驶位。
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导致老曹违纪行为的直接发生,更不会有后面的冲突。
阴差阳错地,老曹还是坐上了驾驶位,酿成第一起事故。
到这里,如果老曹是清醒的,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可是不要期待酒精麻醉后的大脑有多少理智,老曹酒后上头,大马路上亮出了警官证件,进一步激化矛盾。
老曹想我是警察,我刚刚制止了一个杀人犯的二次犯案,在危险边缘吃苦卖力的,能不能通融一下,尊重一下我;被撞车的事主想肇事是你的责任你就应该付,掏警官证什么意思,是警察就不负责任了吗,交警必须给我秉公处理;交警想你一个警察怎么还知法犯法呢,大马路上亮证件,另一个车主看了直接开始录像监督,你这不纯找麻烦吗。
因此车主态度强硬,交警揣着气公事公办,曹建军求情无果,他刚刚积累起的一点“被看得起被奉承”的尊严又消失殆尽,他再次陷入情绪落差中,不甘,不冷静,这些情绪在酒精的催化下进一步放大,事情越闹越大,围观群众也在录像,根本失去了私下调解和平处理的可能。
去取手机的杨树终于赶回,他也没想到这一会功夫出了这么大的事,很心酸的,整个八里河最懂法律的、经常犯轴的高材生杨树,他在问,能不能通融一下,能不能通融一下。
这对师徒关系也挺让人唏嘘的,这里不过多分析了。
老曹在酒精刺激下,属于是那种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我明明没想醉驾,我徒弟都叫来了,就赶巧了挪个车出了事故,加上他没得到想要的尊重带来的心里落差,他咽不下这口气,对交警和别的当事人的表现也自然谈不上什么风度可言,就是一个醉汉喝多了闹情绪,就算杨树拼命拉着,也架不住一个醉汉给事故带来的恶劣影响,交警已经明显厌烦醉后还不老实的老曹了。
(打了挺多字困了,明天接着说)看完大结局后补充:之前的心理分析,主要想以一句话总结:人这一辈子,何必活在别人的目光里。
不过现在也没心情继续写了。
老曹终于回到了他做梦都想回去、却又永远无法在现实中真的回去的八里河。
欢迎回家,建军。
走好,建军。
不好看,把警察塑造得太窝囊了,啥都是警察掏钱,特别是那俩坏老头那几集。
法律不能保护好人,正常的司法程序反而是坏人的保护,那要法律干嘛?
现在很多执法者本末倒置,把法律教条化,不知道法律的本质是为了公平正义。
还有那个明显是寻衅滋事的公交车老流氓,不仅不把他关了,还捐款给他治病,还给他端屎端尿!
什么事儿啊!
70岁以上可以无法无天了是吧?
那现在看了的人都知道了,以后老坏蛋们更无法无天了,老龄化社会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只能受着。
剧里王所长是这个所窝囊的根源:1.面对下属:不公平,奖励论资排辈,有功不奖,只看自己喜欢谁。
2.面对群众:退让到没有底线的和稀泥专业户,不讲原则,不讲正义,工作的全部重心就是要“和解书”,在他的带领下全所刮起“要和解书”的不正之风,还严重影响了新入职的4名警察的三观,浇灭了他们的正义感和职业热情,我代入自己当这4个新人,我分分钟都不干了,为什么?
没有在做正确的事的自豪感,有的只是无底线的窝囊、受气,三观都扭曲了。
我现在看到第10集,看得气不打一处来。
求求了,没看过剧,或者看几个片段,上来说点愤青的话的人,你们能不能在说话之前动动脑子,没求你们大夸特夸,就非得唱点单调,显得你们与众不同??
警察荣誉,个人感觉更像一个情景剧,由一个个片段拼凑起来的,他不是纪录片,会那么的真实,毕竟现实中不会集中的,将所有的问题集中到这一个地方集中爆发。
这就是电视剧,他需要杜撰一些情节,找到一些碰撞,相比一些无脑片,这已经是近两年最接地气的一部剧。
所以求求了,非要把电视剧当做纪录片看的人,你们出门右转,真的不会有人因为你们的一句评论,关注到你,骂你们,都会觉得浪费流量!
你们和电视剧里变坏的老人,没什么区别,就是耍流氓!
《警察荣誉》大结局了,这次真的要跟王所、跟我那个话痨徒弟李大为、跟那些朝夕相处的民警辅警同事们告别了,内心感慨万千。
那调解张家长李家短的口干舌燥,那装着出警笔记本、枸杞水杯、老花镜盒的蓝布袋,还有警服贴在汗涔涔的后背的感觉…仍像那几个月每天都经历的一样清晰,我却要跟这些告别,跟这些留在影像上的生活,萦绕在脑海中的梦,收藏在内心的无数感动一一告别。
也就是这时候,那条前往八里河派出所大门的路,陈新城办公桌上的回形针、写满联系方式的便签纸、电脑工作时的嗡嗡声,大家上班、出警时脚步踩在木质地板上杂乱的咚咚声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了…刚拿到剧本时,我并不知道《警察荣誉》讲的是什么故事,只是知道这次演的是警察,这对我一个经常演被警察追捕的人来说已经足够吸引了,如何机智破案、如何神勇拿枪开始精彩地脑补了。
然而通篇看完之后才发现,这个叫陈新城的警察面对的除了琐碎的邻里纠纷、家长里短,最大的问题却是自己的过往和面前的新徒。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警察故事,就像它的英文名:《Ordinary Greatness》-平凡的伟大,平凡是他们的日常,伟大却彰显在无形之中,这就是我接下来几个月的工作,演绎的却是这个群体的一生。
陈新城是个社区民警,主要处理的都是一些治安纠纷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针就是调解,调解最大的素质要求就是耐心,中年警官陈新城仅有的却只有灰心。
在他还是年轻警员时,内心充满了热情和无穷的力量,一次出警营救一个跳楼自杀少女失败后受到不公处理,从此意志受到极大挫败变得消沉,继而导致婚姻失败。
自此,他变得保守,遇事能往后退就绝不冲前,活在自己不能释怀的过去。
在无奈之下勉强当师父带新分到派出所的话痨“搭头”李大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在李大为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让自己重新找到了一个警察的荣誉。
刚进剧组是2021年的4月,当时的青岛依旧寒冷。
我平时不太上网,虽然看过很多丁黑导演的作品,但从未见过他,更没有合作过。
进组前,靠丁黑这个名字和他拍过作品的风格,我对他的长相和性格有了很多猜测和勾勒。
当选角导演向我介绍他时,之前的印象瞬间消失殆尽,不知道是跟我的想象完全一致还是大相径庭,反正感觉跟他似曾相识的亲切,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安全和踏实,握手时的感觉也是温暖和柔软。
然而,后来拍戏时才发现,工作时的丁导却并不像他的双手那么柔软,更多的是清晰和果断。
正像大家看到的一样,《警察荣誉》是一个群像剧。
然而,赵冬苓老师的创作会让每个参与的角色有种自己就是全剧的主角的感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前史,都有自己的恐惧、需求和小九九,这就要求导演在实际拍摄中,从宏观和细节上有着很强的把控能力,同时用他手中的这些相同的音符谱写出慢板、行板和快板。
参与的这些演员不论是四个年轻人、他们的师父、他们的家人、所长,都是有着很多表演经验和想法的演员,这就要求导演有着清晰的计划和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记得在拍摄开始后的几个工作日,我和导演在陈新城的人物创作上产生了一些分歧,我感觉他一直在压制我的状态,他经常会说:“宁理老师,有点儿爆了,我不要陈新城爆。
”“这是什么意思?
怎么就‘爆’了?
警察在周而复始地处理这些琐碎的事件,难道像第一次一样耐心?
对待自己并不待见的徒弟还要柔声细语?
带着自己沉重的过往怎么不‘爆’?
”带着这样的不解和不服我在坚持的同时,也在寻找那个不‘爆’的陈新城。
一天收工后已经很晚了,我在为第二天的戏做着准备工作,突然收到导演给我发的一封很长的微信,让我看到了他眼中的那个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在八里河派出所这个特定环境中的陈新城:“宁理老师,两场戏拍下来,有点儿小想法与您交换…前期的陈新城经历了各种挫折、挫败,是一个把自己包裹起来的人…李大为出现,他的性格最冲突的那面被强化了,即便如此,他的性格还是决定了他是沉稳的,不燥的…他的身上没有那种干练、急躁、火爆的外露表达…他沉稳、内向、冷、生硬,但内心深处是个温厚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
”是啊,陈新城是个完整的人,王守一所长是个完整的人,李大为是个完整的人…完成这些完整的人是我们每个演员各自的工作,在这方面导演又鼓励我们尽情发挥,但我们这些完整的人又是完整的《警察荣誉》的组成,这就要求每个人有抑扬有取舍。
《警察荣誉》是首交响诗,有行板有强音,它又是幅市井画有留白有浓墨重彩。
和张若昀也是第一次合作,之前就听说他是年轻一代非常有创造力的演员,进组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孩子的笑特别真实,不是那种非常刻意的社交性的经过雕琢的笑,可能让他笑的那件事并不可笑,但他的笑却很能感染人。
整个拍摄过程中,就像是陈新城和李大为的关系一样,开始是被安排在一起工作,相互了解、相互试探、相互适应,逐渐开始了默契。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李大为父亲医院弥留之际,李大为一个人在空荡荡过道长椅上守候,陈新城前来看望大为,徒弟透过门上的小窗看着病床上的父亲,师傅看着眼前的徒弟,大为说:“师父,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父亲,现在终于有了,可又要失去他了。
”陈新城拍了拍李大为的手臂安慰他。
若昀很瘦,我的手触碰到他手臂的那一刻感到他的身体在颤抖,他虽然很高,但那一刻却显得非常弱小和无助,一瞬间我突然感到那种做父亲的感觉,我说:“能找到你的父亲,比什么都好。
”那一句话,我不知道是对谁说的,但能清晰地感到我的心融化了。
四个月,一百多天的时间,我在一个叫陈新城的躯体里度过了他的四季,感受到他内心的寒冷和冰雪消融,经历了他的平凡感受了他的伟大。
很快我就要跟观众一起和他和他们道别了。
然而,生活中的他们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守护着一方的安宁。
前天,我收工回酒店,工作的兴奋让我无法入睡,于是就下楼出去走走,街上空无一人车也很少,在街的转角处看到两名警察,他们穿着我熟悉的短袖警察常服,腰系我熟悉的“八大件”,身边是警用摩托和警用自行车。
我经过他们没有打招呼,走过之后我回望他们,他们依然站立在那里,他们是谁?
程浩、夏洁、张志杰、赵继伟,还是李大为、陈新城呢?
看了第九集十集,感觉这剧就是为了让我们普通人认识到谁闹谁有理。
因为里面警察解决纠纷的方式就是劝讲理的一方退让,这就是把纠纷解决在基层的方式。
直白点讲就是和稀泥的执法方式。
因为遇到无赖警察告诉你只能忍气吞声才能过好日子,所以说法律只能制约守法的人,遇到无赖只能自认倒霉。
执法人如此,怎么依法治国呢?
现实可能很多无奈,但警察把和稀泥当成理所当然,还拍出来传递真的合适吗?
还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说什么不是非黑即白要懂得人情世故。
偷换概念用了吧!
遛狗案子黑白很清楚呀,年轻夫妇没有一点错,就是警察无能不能保护老百姓而已。
广电负责审核的人不怕剧播了之后大家都效仿吗?
剧里案件的结局可是坏人没受到一点惩罚,好人只能忍气吞声啊!
这价值观简直了,明着宣传按闹分配。
还有所长提倡大家捐钱这个情节,先不说捐给了个无赖,这种方式是该提倡的吗?
上级让捐谁敢不捐呀,剧里直接说看所长的面子捐的?
你要是所长自己垫钱我无话可说,这种不就是利用自己优势地位强迫吗?
所长可能不差这点钱,但普通辅警不到3000的工资让人怎么捐?
真是被剧情震惊到了。
还有公交车案也是同样的问题。
可以这样看:如果这老头是个守法公民,没有在公交车上撒泼无赖打女人和孩子,他可能就会自己饿死病死没人管了。
如果他要点脸不赖着医院不走,他可能也就自己病死了。
正因为他的恶行让他获得了好报。
这不还是按闹分配吗?
如果他儿子最终给他捐了肝,那编剧就厉害了,能达到很棒的鼓励家暴和老赖的效果。
什么烂编剧!离谱的跟古装神话穿越剧一样!
接地气没错,不过jc一直在服软有意思么,所谓的精神就是一直道歉吗,弃剧了
没有谈恋爱感情线,加一星
警察什么时候变成弱势群体了?
山东省广电局立项,怪不得时不时冒出山东口音,女主摊上这样的妈也是够累的,自己圣母她妈ptsd,曹建军自己作死不争气,杨树一开始书读傻了的形象是对我们高学历有啥误解?唉,结局的那一刻,之前所有的吐槽都不在了。
防止你们得高血压 心脏病 我给这个剧打一星 父亲家暴母亲让孩子在旁边看着 后来老了得了肝硬化警察去医院伺候还兑钱 最后孩子还捐肝 警察挨了巴掌还要道歉 现在中存在这种警察吗 看的气死了不能再看了 编剧应该是低血压 靠这个来维持血压正常吧
为啥我第一集都看不下去了?这演的啥,既不真实又假的不彻底。
最大的优势是保持住了警民互助的烟火气,有主旋律色彩但没有刻意去靠。《警察荣誉》的案子几乎没有什么大案要案,很多时候都是周边社区的鸡毛蒜皮,以小见大,引出当前治安管理,家庭教育,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漏洞,人物塑造扎实,从所长到实习警员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如果有第二季希望不要整太多苦情戏份,曹建军的下线真的很可惜。
也许是我很迟钝吧,完全感觉不到那些人说的那些槽点,是看得下去的剧
更加坚定了我明年考警校的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曹建军对不起他老婆。。。
有句话叫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果不其然啊,太失望了不得不讲,这部剧呢,当初被预告,题材吸引力,专门等上线去看了,没想到看了两集,真的原谅我看不下去了实在是。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人民警察哎,那是“为人民服务”的啊,剧里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上来直接攀关系??!还有什么丢了尿不湿就立案的?!!斗胆问一句尿不湿几位数买的啊。还有男主的演技实在是一言难尽,庆余年的时候感觉还不错,到这部剧了实在是感觉看不下去了,演的太不行了。
看了2集不好看。陈警官、赵实习是员警中比较符合这剧接地气设定的,所长跟李实习两个努力想符合带点轻喜剧的效果,结果被其他人木跟严肃衬托的表情浮夸到彷佛丑角。没看过王景春演的剧,但真心觉得他这剧被坑大了~剧情并也不讨喜,目前为止出现的事件,民众都都塑造成激愤刁民。还有我比较雷的,现今的职业剧,打着接地气成长剧的名号,反倒污名化了这些职业,尤其他们四个知道要配去查监控时的态度,跟要去抓s人犯时积极向往的态度,真的让人看了很不适。为人民服务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不是在校时就应该牢记于心的格言吗?而且要贴近生活,真的不需要每个角色都那么苦大仇深的,现在身世没点事还不能当主角了是吧?因为有些人不让人说不好看,疯狂输出,只好打1🌟了。
一个爱抢功的师父是因为丈母娘。一个警察遗孀每天神经兮兮。一个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女性看见不靠谱老公还是乐呵呵让人进门。一个老公出轨事业有成的女医生歇斯底里。。。我能理解,但我也不理解
台词是认真的么。太差了
这部剧真的很懂怎么让人流泪。记得第一集的时候看谁都不是好人,还以为所长会是孙连城那样的人,没想到整部剧下来所长是看得最清、最会统揽大局调和矛盾的人。到后来曹建军让杨树背锅,抢杨树的功劳,那时候还想,这人怎么这样,这是可以播的吗?没想到看到结局循序渐进地觉得曹建军的人物形象这么立体,能让人共情,但是极致的个人英雄主义对他来说也是最好的结局。最后,八里河四子的故事线、成长线也很完整,职场上如果有这么一群好朋友真的会很高兴。真希望能有第二季!
说实话,这剧6分封顶了。个人还是喜欢纪实风格的影视作品,这片每个角色都有固定的人设,每个群体都是带着任务上的——你是群众你就得不讲理,耍泼皮;你是警察你就得无条件道歉,疯狂和稀泥;你是老人你就得为老不尊;你是年轻人就必须杠精……感觉是在看舞台剧,风格过于夸张和戏剧化了。建议学学《守护解放西》,里边的警察才是真正的有趣接地气,有威严有担当的人民警察!
1.优点:生活剧的质感,演员的演技都还算自然,王景春张若昀高光时刻表演的不错。对女警察的刻画还算立体。2.过于脸谱化的将警民对立,会产生一种失真感。同样题材,《火神的眼泪》就好很多。3.贯穿剧情主线的强奸案,和美剧《难以置信》如出一辙。到是38集的容量,伸直不如美剧9集的。有点失望。#2022电视剧42,评分:C。
编剧的能力太差了,把派出所的警察都写成受气包,群众都是大爷,这些人真应该去体验下真正的派出所工作,咱们人民群众可不敢这么放肆,哪怕去看看B站综艺解放西,即便在镜头面前,警察同志有这么窝囊吗?可笑至极
编剧很会玩弄观众,开始轻松诙谐引人入胜,后面开始越来越狗血,最后虐一把观众,甚至编剧在微博里想说不说的欲盖弥彰搞热度,想劝所有编剧写完剧本以后请远离观众。遇到恶势力骚扰就只能避而远之躲着吗?没错的人因为投诉就需要道歉吗?越是现实如此残酷,正义与公平不更应该珍惜和争取吗?就像父辈们希望下一代好好读书,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一样,愿高材生杨树的信仰与初心在基层的工作中可以被保护被重视,将来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改变。如同后面曹建军一家的剧情,编剧在可以不那么现实的时候让你感受现实的绝望,在明明不该理想化的时候让你感受现实的无语。或许我们不该期望让一部影视剧告诉我们好坏,而应该从其中思考反思体会。但对没有思考力的很多群体来说呢?尤其是一部职业剧,实在是失职。